🦁《樂來越愛你》:「她的故事,卻出自他的手。」(有雷)
-
《樂來越愛你》的主要大綱就是落魄鋼琴手賽巴斯汀與事業遇上瓶頸的女演員蜜亞從相識、相戀,到最後兩人因為各自事業分道揚鑣,最後卻又在因緣際會下碰巧見到對方一面的一段愛情故事。
-
我想要開門見山的說,我認為《樂來越愛你》是一部很難評價的電影。我一方面覺得它乏味至極,但一方面又為它的藝術呈現感到驚嘆。但到頭來說,就我而言,《樂來越愛你》的缺點大幅多過它的優點,而缺點當中又以劇情與角色最讓我搖頭。所以我今天不談藝術、不談畫面呈現、不探討片中的懷舊氛圍,我們來講講我覺得劇情與角色讓我覺得最有爭議的地方吧。(想看讚美文的朋友請趕快轉台)
-
➡️「音樂劇?你有看過音樂劇嗎?」
我第一次看完《樂來越愛你》之後,只覺得導演這輩子可能沒有看過音樂劇。音樂劇不只是提供觀眾好聽的音樂或是讓觀眾暫時逃避現實而已,音樂劇的傳統向來包含對於社會或是單一事件的批評或諷刺。《真善美》探究的是信仰與熱忱、《悲慘世界》講述了法國大革命與社會的動盪、《窈窕淑女》探討的是階級差異與男性對於塑造完美女性的迷戀,就連《冰雪奇緣》談的都是發掘自我與親情的可貴。那《樂來越愛你》呢?兩個白人的感情危機?
-
說到音樂,既然這是一部爵士音樂電影,為什麼不是黑人主導敘事權?爵士樂的發源者,正如電影中所說,是紐奧良地區的非裔美國人,所以為什麼導演要讓一個白人教導觀眾認識爵士樂?這就好比像是要我們看著兩個美國白人在大銀幕上互相教導中國農曆新年的傳統禮俗,雖然我相信一定有很了解農曆新年傳統的白人,但是這種事情為什麼不能讓一個華人角色說?同樣的,這種由白人講解黑人文化歷史的安排,就我看來,是有些不妥當。
-
➡️「所以這到底是誰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我會說《樂來越愛你》的主角其實是蜜亞,但是訴說她的故事的人卻是賽巴斯汀。賽巴斯汀在片中扮演的不僅是男主角,甚至可以說是一手塑造蜜亞的人。他領她進入爵士樂的世界、鼓勵她、要她不要放棄演員夢。或許你會說「賽巴斯汀是個絕(爵)世(士)好男人」,但我比較在意的是:為什麼導演要塑造出如此不對等的戀情?
-
整部電影中,賽巴斯汀扮演的是教導、引領、主導的角色,而蜜亞則是扮演聆聽、被動的角色。導演查澤雷在上一部電影《進擊的鼓手》就已經被批評過喜歡使用“mansplain”(指的是自以為是、愛滔滔不絕發言的男人),並且將女性角色縮小為乖乖聆聽大男人講課的小白兔。這一點其實不容易察覺,因為媒體中處處充滿了「學識淵博的男人教導女人新知」這種老梗,因此我們在看電影時經常忽略了這種建構在不對等基礎上的劇情。
-
我們在《樂來越愛你》中看著蜜亞去賽巴斯汀的音樂會、聽他彈琴、幫他伴唱,但是反觀賽巴斯汀,他不僅沒出席蜜亞的戲劇演出,就連兩人約會也都是他帶著她去聽他喜歡的爵士、看老電影。導演在塑造兩人關係時,很明顯的從不認為女性值得在一段感情中偶爾扮演做出決定的那一方。我覺得最能看出這個論點的片段就是結尾蜜亞的幻想(對,那段不是賽巴斯汀的幻想,那段是蜜亞的)。明明就是蜜亞幻想著兩人錯過的那五年光陰,背景帶著觀眾領略情緒起伏的卻是賽巴斯汀的琴聲。就連在蜜亞的幻想中,主導著一切的依舊是賽巴斯汀;
明明是蜜亞的故事,敘事卻出自賽巴斯汀的手。
-
我會說《樂來越愛你》是一部很適合用來逃避現實的娛樂電影,也算是少數擺脫好萊塢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尾的愛情片;但說它值得獲得奧斯卡青睞?我會說要不是它的背景設在好萊塢、內容與演員有關,它八輩子也不可能被奧斯卡提名。簡單來說,站在藝術、畫面與艾瑪史東的演技的方面來看,這的確是一部相當出色、帶有濃濃懷舊風格的電影,但是它的劇本、角色與導演對兩性互動的認知讓我認為這實在稱不上什麼值得獲獎的佳作,實在有些可惜。
-
📸credit: IMDb
-
各位如果有任何意見或者有指教的地方,也歡迎在底下留言給我。
-
#lalaland #ryangosling #emmastone #moviereview #filmreview #connicole #康妮可 #影評 #樂來越愛你 #萊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觀影心得 #電影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