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們聊到台灣人童年的卡通,有人說飛天小女警、美少女戰士、皮卡丘、中華一番,接著一個好友突然興奮地對著我說:「小蓮!」我困惑一下 ... ... <看更多>
但我的童年是哆啦a夢_美少女戰士跟小丸子 在 美少女戰士作者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但我 真的不是要跟你生火叫你去買,因為整套真的貴到嚇到我現在漫畫要這麼貴? ... 陪我度過童年的是小丸子,哆啦A夢,美少女戰士,神風怪盜貞德,小 ... ... <看更多>
但我的童年是哆啦a夢_美少女戰士跟小丸子 在 《憶童年》140多部【從懷舊到現今】卡通大集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我的童年 不等於你的童年,說少什麼的大多是我根本沒看過但如果你也生於80 ... 夢幻遊戲3:04-3:08 美少女戰士 3:09-3:15 愛天使傳說3:16-3:21 飛天 ... ... <看更多>
但我的童年是哆啦a夢_美少女戰士跟小丸子 在 看板Doraemon - [心得] 對哆啦A夢的不滿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人提起哆啦A夢,都會說它是充滿想像力、歡樂、溫馨及教育性,適合全家大小觀
看的優良卡通。
迄今,大眾對於小叮噹的評價,還是正面多過於負面,但是當我看了哆啦A夢的漫畫
和動畫後,我不禁開始懷疑該作品的正當性。
□這部作品最大的癥結點
●動漫文化大使
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務省任命哆啦夢為「動漫文化大使」,而凱蒂貓和原子小金
剛則分別被賦予了「旅遊業大使」和「交通安全大使」的封號,難道哆啦夢真的有比其他
動漫畫優秀嗎?
●不完整的劇情和世界觀
事實上,小叮噹的故事和劇情其實有滿不合理的。哆啦A夢從未來來到現代已經有很
久的時間了,難道不遇到像「抽屜有未來世界通道的事被人揭穿」或是「新聞媒體大肆報
導哆啦A夢和未來通道的事」之類的事嗎?
本故事中突兀和漏洞最多的,應該算是為數眾多的長大篇和劇場版了。例如本作最早
的長篇劇場《大雄的恐龍》中,描述獵殺恐龍是很殘忍的行為,但在短篇作品裡就曾有大
雄和哆啦A夢獵捕恐龍的故事,有人說這是初期沒有理解作品所產生的矛盾,而提出意見
的正是動畫大師宮崎駿。
●教條式思想
哆啦夢的故事情節向來是這樣:大雄愈遇到困難,向小叮噹求助借道具,得到道具後
亂用,然後惹出麻煩,到最後沒有好下場。
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對「處罰」和「報應」描寫的非常強烈,甚至還對兒童的
智商和缺點大作文章。像是有人統計大雄在全集中,一共被老師訓話60次、被胖虎挨打有
173次,還有被媽媽罵了327次等等。小朋友看了不知道有沒有自覺呢?
●道德觀封閉
大雄所身處的環境裡,大人將孩子的課業和禮儀看第一,當他們之間有欺辱和偏見的
行為卻不加以制止,唯一會打包不平的卻只有小叮噹一個而已,大人們為何要將這些責任
推給小叮噹,自己坐視不管?
另外,大雄也有像玩花繩、射擊和照料寵物這方面就比別人還要強,然而他身邊的人
對此卻不以為然,甚至會嚴格限制他。這很明顯是性別的刻板印象,如果男生做出這些較
柔性的事情,幾乎被認定是軟弱無能。
●高科技時代所產生的矛盾
哆啦A夢所使用的許多道具,像「影像合成」、「錄音相機」還有「數位教學」等等,
對現代人來已經習以為常,但沒有到影響小叮噹的人氣。
到了後期的作品裡,故事中有出現像電腦、電玩和機器狗之類的玩意兒(這些不是小
叮噹的道具),本作的世界觀已經變的很含糊了。
□和其他動漫作品的比較
●櫻桃小丸子
前述已談到大雄所遇到的問題,接下來再談小丸子。
有一集小丸子看見同學亂丟垃圾,小丸子馬上將這件事告訴老師,之後老師告訴同
學,他們的行為會帶壞班上的形象。另外,小丸子在學校和同學間發生的很多事情,也會
和家人談論,家人也會有回應。
另外,小丸子只要一遇到困難,都會向家人和學校的同學求助,不只是一個人而已。
整體上,小丸子在描寫「學校」和「親情」這方面非常濃厚,如果小朋友能和同學與家人
相處的那麼親密,不是很值得鼓勵嗎?
●蠟筆小新
在哆啦A夢的長篇故事裡,冒險的成員包含了小叮噹自己,還有大雄、胖虎、小夫和
靜香,偶爾也包含其妹妹哆啦美,父母、老師和其他熟人完全不會被牽扯進來。
不過,蠟筆小新卻完全相反。陪小新冒險的無不是他的家人、寵物、老師、全班同
學,甚至是一整票鄰居也被牽扯進來,氣氛營造的相當熱鬧。
●宮崎駿諸作品
有東方迪士尼稱著的宮崎駿,對於自己的工作充滿著理想和抱負心,立志於要改變社
會,也十分重視年輕一代的未來。他的作品包含了《風之谷》、《天空之城》、《龍
貓》、《魔女宅急便》、《紅豬》、《魔法公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
以及《岸上的波妞》等等,這些名作除了帶藝術性質外,還探討了不少環境、戰爭、社會
動盪還有親情等具深度的話題。
雖然身為動畫家,宮崎駿卻對動漫有許多不滿,有則報導就是這麼寫的: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喜歡漫畫,讓動漫業界有了大靠山。動畫大師宮崎駿卻不領情,在
記者會上,宮崎駿嚴厲批判麻生是「國家恥辱」。
同時,媒體常抓到麻生讀錯字,對他的漫畫愛好有不少怨言,部份認為是他看漫畫,
不看字的後果。
新華網引述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宮崎駿在星期四的東京外國特派員記者會上,感嘆
動漫電玩大量生產,剝奪孩子們的童年。此外,宮崎駿也對麻生太郎宣揚自己是漫畫迷感
到強烈的反感。宮崎駿說:「對於漫畫,是他自己的事,不應到處宣揚,並非國民的好榜
樣」。
對於日本將動漫作為向外擴張的力量,宮崎駿不領情。他指出:「這不是好事,就從
不願自己的作品變成出擊海外的工具。政府應該檢討過去,而不是愚昧的發揚國威」。
●其他兒童向日本動畫
有不少人批評其他的兒童動畫缺乏想像空間,完全比不上小叮噹。不過讓小學生擔任
正義使者,或是飽足冒險競爭的渴望其實也滿不錯的,總比大雄一天到晚受罪最好吧!以
下我在此提出兩部作品。
首先是1990年代初期的《藍光人》系列,總共分成《絕對無敵》、《元氣爆發》和《
熱血最強》三部。這整部系列有著共同的元素:駕駛巨大機器人保護地球的光之戰士「藍
光人」,在和魔王戰鬥時落敗,並將機器人交給小學生。每天魔王的屬下都會製造怪獸搞
破壞,小學生要駕駛機器人將怪獸消滅。
後者就是1990年代末期的《神奇寶貝》,靈感起源於昆蟲採集活動,小孩收集牠們並
和其它昆蟲打鬥作娛樂,任天堂公司將這概念用入了電玩中。幾年後,廠商推出周邊產
品,又製作電視節目和電影版,更成功進軍數十個國家,成為名聞遐邇的玩具商品。神奇
寶貝的成功被不少廠商作家效仿,更是鼓勵年輕一代對競爭意識和職場上的熱情。
●成人和青少年向日本動畫
《機動戰士鋼彈》、《福星小子》、《聖鬥士星矢》、《北斗神拳》、《阿基拉》、
《功殼機動隊》、《七龍珠》、《美少女戰士》、《亂馬1/2》、《新世紀福音戰士》、
《死亡筆記本》以及《涼宮春日的憂鬱》等等,皆是動漫界的理念碑,甚至走紅國際,也
是御宅族和動漫迷所關注和嚮往的對象。
其實許多日本動漫在故事的合理性、藝術性質和營造氣氛方面,其實比小叮噹強多
了。這類作品具有完整壯觀的世界、強烈的打鬥和性幻想成分、描寫輪迴等哲學議題,甚
至是人性病態扭曲的一面。
日本並不將動畫視為兒童市場,甚至較重視成年人和青少年市場的需求,所以動畫在
日本已成為了主流產業。
●歐美兒童節目
大家看待歐美卡通和日本小叮噹的態度,是筆者最有意見的部份。如果小叮噹的故事
充滿歡樂、美好和具教育意義的卡通的話,那麼歐美人製作的卡通節目要做何解釋?
筆者從小學到至今,觀看歐美兒童節目的程度遠超過小叮噹,最有印象的是《小熊維
尼》、《芝麻街》、《史努比》、《藍精靈》、《下課後》、《波波安》、《淘氣阿
丹》、《小露露》、《酷狗寶貝》、《加菲貓》、《菲力貓》、《頑皮豹》還有《海綿寶
寶》等等,實在多到舉不慎舉。
小叮噹曾出現過「媽媽對你已經無話可說了」、「老師這樣講你,你就應該好好反
省」和「人的眼睛會長在前面,是為了向前看而不看過去」等對白。從這點可看出,本故
事的說教和訓話的意味有多麼強烈。
相反的,筆者在歐美卡通看到的則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藝術家,但真正優秀的藝術
家,可能隱藏於某處〈《料理鼠王》〉」、「這顆桃子樹,我從不在乎它何時結果,也不
在乎它何時落地發芽〈《功夫熊貓》〉」、「媽媽不准我碰任何東西,我怎麼能像愛迪生
一樣成為發明家〈《淘氣阿丹》〉」還有「如果學校什麼事都將成績看第一,只會讓學校
變的討人厭〈《下課後》〉」。
可見歐美社會極度重視兒童節目,這些作品表達的皆是無拘無束、自由奔放且充實的
人生觀,囚禁或勾束孩子只會妨礙到他們的成長。
根據筆者的經歷,發現到許多國家的文化差異性。東亞地區特別注重小叮噹,對歐美
兒童節目卻不怎麼熱情。我曾經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待過一小段時間,看到了很多不錯
看的兒童節目,但均不見小叮噹的影子。
○難得優點—對環保和科學議題的描寫
看完前述的評論後,再來談談哆拉A夢在筆者眼中的優點。
在某些情況下,作者藉由小叮噹散播環保及護生的重要性,光是從不少短篇故事和大
長篇就可以看的出來。
另外,還有許多故事會探討許多科學議題,像是「地底、海中或天上是否有人居
住」、「其他的生物是否能進化成人類」還有「科學難以解釋的現象」等等。儘管是很有
意義的主題,但那些故事完全偏離了小叮噹原本的主題,甚至常被觀眾讀者給忽略,這些
作品幾乎已變成了曇花一現。
如果上述的這些主題,能夠自己獨立來的話,應該可以成為一部更特別、更優秀和更
有價值的作品才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57.1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