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對高齡領域以及弱勢關懷有興趣的你!!
信義公益基金會成立以來致力於高齡領域,隨著高齡化的社會趨勢,我們搜集創意的高齡好點子以及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長輩關懷計劃,再將餘力投入紅鼻子小丑關懷協會&台大醫院的病童關懷。
今年暑假,為了持續推動好點子變成共好計劃外,也希望在疫情之中院中的孩童也能不孤單,透過我們的小愛心,豐富他們的生活。
若你對高齡領域有興趣,又喜歡孩童的話,趕緊投遞履歷來跟我們match吧, #社群經營助理 94你!
工讀期間:110.7.5~110.8.18
上班時間:8:30-18:00(中午午休1.5小時)
工作地點:#信義區
※詳細請點傳送門連結。
👇👇👇投遞履歷傳送門👇👇👇
https://rich.yda.gov.tw/rich/#/job/detail/JB112938
疫情之中,採用視訊面試,降低群聚感染風險,一起把關健康喔!
同時也有6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公益基金會成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信義公益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為何有錢人都會成立基金會?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韓國瑜「任董事長」成立公益基金會! 「金流靠山強大」引熱議 的評價
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17更新】徵才截止
謝謝投履歷與來面試的優秀大家~~《報導者》已找到新夥伴囉,未來若有徵才需求,會再次公佈。
--
【尋找「報導者們」🧐】這次我們要找「產品經理」與「全端工程師」夥伴
★#產品經理,我們需要你──
1. 有3年以上工作經歷
2. 了解組織願景,規劃報導者網站產製流程及贊助系統roadmap
3. 透過User Story、功能定義、商業模式、優先權排程,領導團隊(設計、行銷、社群、工程團隊)朝明確目標邁進,並定義合理的衡量指標
4. 透過瞭解組織成員/網站讀者/贊助者回饋、使用者行為量測及各種相關資料來源,瞭解產品發展方向
★#全端工程師,我們需要你──
負責《報導者》主網站、贊助系統、內部新聞編輯系統的功能開發/優化。
1. 與設計師合作完成網頁端使用者介面並交付
2. 維護並持續疊代更新前端元件
3. RESTful API設計、開發、串接及文件撰寫
資料庫schema設計
4. 第三方服務串接(Slack Bot / Telegram Bot / TapPay / Algolia等)
5. 維運網站平台(我們使用Stackdriver / Cloud Monitoring / Cloud Error Reporting)
/🌟詳細工作內容、期待具備能力、薪資、公司福利請見:https://www.twreporter.org/a/hiring-job-description
/📨應徵請來信:hiring@twreporter.org
(標題格式:應徵_「產品經理」或「全端工程師」_姓名)
#報導者 #尋找報導者 #徵才啟事 #優於勞基法的勞動條件 #分享給你覺得適合的朋友吧
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共好計劃2020頒獎典禮暨2019成果展
#長輩的舞台
2019共好計劃提案藝文表演的柯仁愛以及古稀創意和五股公托,皆用不同形式的演出帶著長輩動起來活躍老化。利用棒鐘/鈴鼓以及走秀,將舞台填上豐富的色彩!而開場林口舞蹈會的大姐姐們勁歌熱舞替整場活動揭開序幕,精彩豐富。
#成果展示
台下還有十攤各種長輩的百樣生活樣式,藉由互動方式呼哩災!
再讓長輩帶你們手作體驗,你會發現,因為年紀的退化,卻也不輸誰,認真生活起來,我們要跑起來追了!!
12/12你們來了嗎?
公益基金會成立五年,累積了許多活躍老化/世代供好/青銀共創...等的提案,是時候展現給大家看了!社會大眾知道的是高齡化的趨勢,不知道的是因應高齡化,我們可以讓長輩的生活起什麼變化進而延緩老化。
這天,像是市集的熱鬧,希望透過攤位實體呈現以及周邊活動讓大家對於高齡議題更加瞭解。
法定的退休年紀65歲,65歲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你想過嗎?
無論正在看這篇的你是幾歲,我們都會老化,老了,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你知道,其實,選擇很多。
當天的精彩當然也少不了12個提案單位與我們一起辛苦譜出這場美麗的饗宴,也盼這樣形式的展示,讓更多提案單位正在做的事情被看見。
#銀領風潮日下台一鞠躬
#我們明年再相會
#高年級生活家
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UFO Presences」, Javier Arcenillas, 2018(RM)
※ https://www.editorialrm.com/libros/ufo-presences/
②「Negative Publicity: Artefacts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Edmund Clark & Crofton Black,
2016(Aperture)
※ https://reurl.cc/VXG8lN
書籍本來就是做為一個蒐集,或者是歸納、歸檔的重要物件,攝影書跟檔案的結合我們不難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檔案通常是不被公開的,而攝影書則是一個邁向公眾的出版物,因此這兩者的結合就會產生出一種矛盾的張力,這就是攝影師與合作夥伴一起要來揭露或呈現的重要觀點。這類型的攝影書通常文字量會遠超過一般攝影書的想像,因此這些攝影書也會有「Photo-Text Book」的名稱。檔案常使用的厚殼封面、封底及內頁模造紙、環狀裝幀都是檔案典型的樣貌,而攝影作品則會印刷在異於檔案用紙的塗佈紙材,來突顯照片的精細與層次。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韓國瑜「任董事長」成立公益基金會! 「金流靠山強大」引熱議 的推薦與評價
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舉辦新書見面會,現場來了超過上萬人,也宣布 成立 典亮慈善 基金會 ,持續投入 公益 活動,但現在卻被爆出, 基金會 是由中天生技集團總裁路 ... ... <看更多>
公益基金會成立 在 為何有錢人都會成立基金會?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國外明星與富豪很常為子女成立教育基金的目的是避稅+遺產稅?成立的最低門檻是資本額多少?假設今天富豪捐款給自己成立的所謂基金(有時掛名慈善)是否可達到節稅的目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