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中神打只要請師公護體,就能刀槍不入。有說是請神上身,得神明庇佑,自然絲毫無損;也有說這只是一種戲法,故弄玄虛,呃神騙鬼。真相如何,多年來也沒有一個結論,畢竟世界上太多事情不能單憑科學角度就能解釋。到底神打是如何發生,從何而來?由神功師傅娓娓道來。
「神打是較負面的詞語,我們稱為神功,即神明的功夫。」身穿恤衫、三十出頭的林法燊(Benson),是「流民三十三天六壬鐵板正法三七教神功」(簡稱六壬神功)師傅。十六歲就開始拜師學習神功,爸爸同樣也是一位神功師傅,不過他並非子承父業,而是對宗教的好奇,「那時候覺得世界上的宗教如此多,有哪些能讓我看到呢?」出於這份好奇,他去詢問爸爸的師傅(師公)能否出招,師公當時就直接施法,拿刀劈他,他見絲毫無損就決定要學功,修行至今已十六年,更自立門戶授徒。
果籽 :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 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靈異 #神打 #神功 #鬼 #鬼故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六壬 拜師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近年本地豬農面對政府政策、大陸豬大軍壓境,為免被淘汰,本地豬都扭盡六壬尋求出路。像養豬五十多年的豬農尹偉明就是其一:「我五歲大父親已開始養豬。中學畢業後回家幫父親打理豬場,1987年正式獨當一面,經營自己的農場。」農場以他太太阿英及自己「阿明」結合命名,但還有更深一層意義,「養豬經歷過很多艱辛,政府管制,多次回收牌照,所以我常以英勇抗逆境,明天會更好,作為背後動力及座右銘。」尹偉明說。
四年前就跟六個農友齊齊從台灣引入黑毛豬種飼養,豬隻擁有西班牙伊比利亞黑毛豬、日本及美國黑毛豬血統,以粟米、豆粉、麵包皮等作飼料,還定期找化驗所檢測豬隻品質,保證豬隻健康,更要為港豬正名。
然而要飼養優質港豬不容易,多年沒新人入行,因為並非人人能受得了農場的豬糞味,還要為豬沖洗屎尿,「十年八年前都曾有年輕人來試工,但都做不長,有些做兩天就辭職了,最主要是對這行業沒興趣,最初以為很有趣,做了一兩天就不做了。全行只有兩三個年輕人,但都是養豬第二代及第三代。」尹偉明說。
為了體驗養豬業的艱辛,今日找來九十後來挑戰,到英明農場向尹偉明拜師學養豬。到底九十後又能否應付得來?對九十後而言是否一場震撼教育呢?
英明農場
地址:元朗崇山新村101號
電話:2470 9682
採訪:劉明慧
攝影:陳秉謙、方心悠、魯雋華
剪接:陳秉謙
製作:Eatable production 食得製作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