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incelost (sincethedayNN)》之銘言:
: 手塚的動畫大都會裡面,最後一段巴別塔爆炸時的配樂
: 聽到I cant stop loving you~~ 是哪首歌勒 誰唱的 還有EZPEER抓的到嗎?
: 另外有一部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 導演:佛列茲朗 Fritz Lang
: 1927/德/35mm/B/W/210mins 紀錄:2003柏林影展
: 和這部電影有什麼關聯?或者說是淵源! 各位電影迷還有專家們希望幫忙解惑摟!
: 多謝多謝^^
兩部我都看過,"大都會"似乎原本是小說吧?
應該是由於不同時代所產生不同版本的改編......
故事的設定極像(工業化的未來世界.高塔.超高級女機器人),但主題全然不同
不過都是批判人類
黑白的大都會電影,出現大量未知機具是現今科幻片的重要"範例",
主要是說工業革命之後,勞動階級往往受資產階級壓榨,
在這之間需要良知來避免平衡的崩塌而造成苦難.............
手塚的大都會,您既然看過就大概知道在說些什麼,人類倚賴電腦....野心....
手塚的敘事並不艱深 ^^
對我來說兩部都是很好看的電影,因為時代不同所以訴求不同,
但相同的一點是要喚起人們的自省
不過三個半小時的黑白片(而且好像是默劇),應該沒多少人看得下去吧....
順帶一提
可以的話,欣賞事物的時候,偶爾把焦點放在本質上,
假如總是被華麗的形式吸引而忽略了本質,
其實是有點可惜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67.202
> -------------------------------------------------------------------------- <
作者: rehtra (武英殿大學士爾雅) 看板: ask
標題: Re: [問題] 有關動畫"大都會"
時間: Sun Feb 15 22:10:39 2004
※ 引述《HSNUism ([藍衫魔神附心漢]♂)》之銘言:
: ※ 引述《sincelost (sincethedayNN)》之銘言:
: : 手塚的動畫大都會裡面,最後一段巴別塔爆炸時的配樂
: : 聽到I cant stop loving you~~ 是哪首歌勒 誰唱的 還有EZPEER抓的到嗎?
: : 另外有一部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 導演:佛列茲朗 Fritz Lang
: : 1927/德/35mm/B/W/210mins 紀錄:2003柏林影展
: : 和這部電影有什麼關聯?或者說是淵源! 各位電影迷還有專家們希望幫忙解惑摟!
: : 多謝多謝^^
: 兩部我都看過,"大都會"似乎原本是小說吧?
: 應該是由於不同時代所產生不同版本的改編......
: 故事的設定極像(工業化的未來世界.高塔.超高級女機器人),但主題全然不同
: 不過都是批判人類
: 黑白的大都會電影,出現大量未知機具是現今科幻片的重要"範例",
: 主要是說工業革命之後,勞動階級往往受資產階級壓榨,
: 在這之間需要良知來避免平衡的崩塌而造成苦難.............
: 手塚的大都會,您既然看過就大概知道在說些什麼,人類倚賴電腦....野心....
: 手塚的敘事並不艱深 ^^
: 對我來說兩部都是很好看的電影,因為時代不同所以訴求不同,
: 但相同的一點是要喚起人們的自省
: 不過三個半小時的黑白片(而且好像是默劇),應該沒多少人看得下去吧....
: 順帶一提
: 可以的話,欣賞事物的時候,偶爾把焦點放在本質上,
: 假如總是被華麗的形式吸引而忽略了本質,
: 其實是有點可惜的 ^^
不確定手塚的《大都會》和小說有沒有關聯
後記說,機器人的構想是來自德國電影〈大都會〉。
他在創作前,並沒有看電影,只是看海報。
內容是從《幽靈男》和《老爹的寶島》中取材。
主角能飛、能扛重物則是源自於《超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8.232.217
※ 編輯: rehtra 來自: 210.68.232.217 (02/15 22:12)
... <看更多>
大都會手塚ptt 在 [新聞] 經典名片導讀 《大都會》Metropolis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來源:
https://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9&f_SUB_ID=4320&f_ART_ID=258205
《大都會》是德國著名導演佛立茲朗(Fritz Lang)拍攝的一部電影史上最卓越、
最犀利、最標榜千秋,廣泛融合了未來主義、表現主義、新馬克思主義風格的經典
科幻鉅作。
劃時代的經典科幻片
《大都會》是德國著名導演佛立茲朗(Fritz Lang)拍攝的一部電影史上最卓越、
最犀利、最標榜千秋,廣泛融合了未來主義、表現主義、新馬克思主義風格的經典
科幻鉅作。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是至今仍被效法的無聲片時代傑作。這從《大都
會》對後世科幻片的巨大影響就可以看出。無論1930年代的瘋狂《科學怪人》,或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巴西》Brazil、《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星際大戰》對未來城市景觀的想像 ,以及C-3PO造型設計,天行者路克的假手
和《風之谷》中女將軍的假手,盧卡斯《五百年後》TH1138的地下城市和1138編號
本身,《蝙蝠俠》Batman中高譚市的視覺風格設計,全都有《大都會》的影子。《
超人》裡面的地下活動室命名為大都會。甚至瑪丹娜和「皇后」的搖滾MV也引用《
大都會》的片段。2002年,日本發行手塚/大友/林太郎版《大都會》,更是幾代動
畫大師對佛立茲朗跨世紀的遙遠致敬。
創作背景
於1925年5月22日正式開拍。地點選在烏發(UFA)公司在新巴貝爾堡的攝影棚,製
作室則定在柏林附近的司塔肯。拍攝一直持續到10月26日 ,總計310天60夜。影片
預算150萬馬克,最終投資達600萬馬克。
《大都會》拍攝前,風行一時的德國表現主義已是強弩之末,這其中主要原因有兩
點,一是有幾部影片預算嚴重超支,二是大量的德國導演遠赴好萊塢發展。而《大
都會》是最後一部表現主義電影(第一部是《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大都會》拍攝時正是充滿著烏托邦激情的現代主義嶄露頭角的時期,而佛立茲朗
很明顯是因為拍攝前不久一次的美國之行受到了很大啟發,影片中投射了大量紐約
曼哈頓超級城市景觀。另外,蘇聯導演Yakov Protazanov1924年的科幻片《火星女
王》Aelita、Paul Citroen的一幅名為「大都會」的拼貼畫,都對影片的創作引起
巨大的啟發作用。但是有一點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影片中的未來都市的狀態正是
當時柏林城市精神的寫照。當時的柏林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表現主義和包浩
斯建築學校都引領了藝術和建築領域最前衛的運動。
更重要的是,影片拍攝之前沒幾年,法國建築大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出版
了〈都市學〉Urbanisme,提出「現代城市」設想 ,這時蘇聯的構成主義以更為激
進的方式構想著未來城市的輪廓。《大都會》逢時誕生,為暢想著未來的都市大眾
構築了更為生動逼真的未來城市的烏托邦想像:高聳入雲、相互糾結的摩天大樓令
人振奮地成為城市的主體,它們具有通天塔似的魔力,高架城市列車詩意地在其間
遊走,或飛跨、或洞穿那是一個沒有街道、沒有自然景觀、沒有記憶的城市,
一個夢幻般的城市。
登峰造極的表現主義視景
《大都會》的故事主要講述在一個超級未來城市,六千萬居民被分成兩類,一類是
在城市地下黑暗深處終日奴隸般勞作的工人,一類是待在高樓雲端過著天堂般生活
的管理者和他們的後代。一天,美麗的瑪麗亞帶領一群勞工子弟訪問天堂,被城市
主宰者的兒子佛雷德愛上,尾追到地底下,卻目睹了一場大機器吃人的事故,驚恐
之下,去求父親改變現狀。父親卻找到科學怪人路特旺,要他複製出瑪麗亞的替身
,以控制工人造反並打消兒子對瑪麗亞的念頭。不料路特旺另有居心,讓複製人瑪
麗亞一面在上層俱樂部大跳豔舞迷惑男人,一面在下層工人的佈道會上煽動仇恨。
終於工人暴動,盲目搗毀機器,導致地下城市大水氾濫。憤怒的工人們醒悟過來,
假瑪麗亞被當作女巫燒死,在火刑柱上露出機器原型。最後,真瑪麗亞啟示佛雷德
作為「心」的代表協調父親(「腦」)和工人們(「手」)的矛盾。「手」「腦」
終於重新結合在一起。
影片在思想層面上其實多年來都歧義紛呈。有人認為這是種「多愁善感的馬克思主
義」,有人認為影片的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為起點,基督教思想為終點。而英國科
幻作家H.G. Wells甚至說它是「一部很傻的電影」。但是對於影片在視覺風格方面
,尤其是德國表現主義風格的卓越展現,是毋庸置疑的眾口稱讚。超現實主義大師
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nuel)在欣賞過電影後 ,寫道:「電影成了一個忠實的口
譯者,服務於建築學最大膽的夢幻。」
表現主義是上世紀初在歐洲興起的一系列藝術運動之一,主要特點是以強烈的、扭
曲變形的形式,厚重粗放的色彩和大量的象徵手法來表達藝術家內在的精神和情感
的痛苦。一戰前德國電影透過文學和藝術中的表現主義帶來了建築領域的表現主義
,尤其是設計方面。
在《大都會》中,誇張扭曲的肢體語言,舞台化、舞蹈化的表演,佈景中尖銳怪異
的稜角、粗長鋼鐵線條、高聳的建築群、傾斜的構圖,籠罩一切的厚重陰影…營造
出宏大而不祥的氛圍。地上和地下兩重城市的不同設計,表現出兩種生命方式。高
樓頂上的奢華娛樂區,空中穿梭往復的飛行器,表達出高高在上的人們快活優裕的
生活,而工人們的地下,則是黑暗叢叢,光影迷離,到處是巨型機器的閃光和暗影
,墳墓一般的建築,繁忙中的死寂,身著黑衣的工人們籠罩在絕望壓抑的氣氛中,
只有十個小時的怪異大鐘,粗暴地將地下人們的勞役生活釘在一天二十小時的閉環
上。更深的地下佈道會場,則是墓穴般的空間,處處是扭曲的、非平衡的形體,彷
彿隨時都會張牙舞爪地坍塌。雖然《大都會》不是表現主義電影的最高成就,但由
於它的經典科幻地位,使得許多人透過它得以對1920年代德國現代藝術運動一窺管
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7.83.16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