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不擔心?
週六的時候,非常感謝學校開放讓新生入校看環境
從大門進去開始執行核對身份,量體溫,消毒
通過熱像儀,一路上都有人引導
終於,我牽著Q寶去參觀了他的教室
可惜的是因為疫情的關係
一個新生只限定一個家長陪同進學校
溫骯就帶著荳荳在車上等待
但疫情之下,我們已經覺得感謝
沿路我就開始碎念了(好煩耶我)
你要看好喔,這個樓梯要好好走
你在三樓,要扶著欄杆
下樓不要跑,一定要慢慢走
你在三樓後要看班級名稱找教室
找不到就問旁邊的哥哥姊姊知道嗎?
媽媽沒辦法陪你進教室,你要記得唷
對!我很囉唆,但這只是開始
還有更囉唆的,但我無法控制自己(好煩耶我)
去到教室門口教他看教室號碼
怎麼找到位置,要他複誦一次座位
帶他去跟老師簡單打個招呼
把東西放到置物箱
帶他去看飲水機
到飲水機前,我找到了歸屬感
原來焦慮不是只有我
聽著前一個媽媽囑咐他孩子
『溫冷水可以用,但熱水不要按喔,會燙到』
完全就是把我等等要跟孩子說的話都重複一遍
我講完之後,後面的媽媽也跟孩子重複一次
好親切的感覺啊,哈哈
接著來到廁所
看到好幾個媽媽也帶孩子過去看
甚至有媽媽帶著孩子進廁所模擬(有關門)
上廁所要在這邊,大號要去哪邊
要敲門,要洗手
以前的我可能會覺得這些媽媽誇張
但自己有了孩子之後
尤其自己手把手拉拔大的孩子
其實,我懂那份焦慮
我當然知道生命會找到出路
也知道孩子會慢慢的熟悉這些事物
但身為他老母,已經有想到的注意事項
我當然會都告訴他
今天晚上我還跟他說
要是你上廁所忘記帶衛生紙
知道怎麼辦嗎?
我給他兩個選擇
一是硬著頭皮穿褲子出去,快速去教室拿衛生紙來擦
二就是大聲問問外面有沒有人可以幫忙拿衛生紙
當然, 再次提醒一定要帶衛生紙去最好
帶著他去排路隊的門口
其實很擔心他會迷路
結果叮嚀的時候
旁邊引導的老師跟我說
學校都會安排好,老師會在教室整隊
老師帶最多人的那一隊
其他的會由協助的人帶隊,不用太擔心
牽著Q寶到安親班會接送的門口時
看到安親班主任拿著指示牌站在門口前指引
瞬間又覺得這個錢花得有值得
主任跟我們說明當天接送的流程
並告訴我們不用擔心
會在那邊集合孩子,怎麼帶隊前往
跟我講完後,陸續又有其他同安親的家長來到
主任又重複再說好幾次
有些人會覺得,送孩子去安親很可憐
但其實現在的安親班,不是只有刻板印象中的無趣可憐
Q寶的安親班老師都很用心
安排了很多互動課程,甚至在校園不能開放的這時候
做了環境介紹的投影片,一張一張告訴孩子
幼兒園跟國小有什麼不同,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當然,安親老師也一定也會要求
我常在視訊聽到老師跟孩子說
你字要寫好上課要認真聽
該要求的禮貌跟態度,老師也不會隨便
教育當然不能全部放給安親班
但對我來說,因為孩子以前學的跟我差太多
真的要我幫他複習,常常會搞錯方向
安親班會是我跟學校一個很好的連結橋樑
而且你們知道嗎?
你要求孩子唸一次,他們會拖拖拉拉
跟著同伴一起念,超大聲的好嗎?哈哈
當然安親是適合我跟我的孩子
不代表適合每個人
只要選擇適合自己跟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我想,第一個禮拜
我應該都會去等放學吧,哈哈
每個人都要我不要擔心
但,好難呀是吧?
所以,就照自己舒心的方式去做吧
開學倒數兩天了
溫骯說開學那天我應該會哭
我知道這樣很好笑,但我不在意
只有我知道為什麼孩子去上學我會有情緒
那是專屬媽媽的情緒
尤其手把手帶了這些年
陪伴他們轉換了一個新環境
看著他入校門的那一刻,哭兩滴,很合理
不瞞大家說,荳荳去小班的時候
看著別的媽媽傳給我他自己在玩遊戲的照片
媽媽也是眼眶熱熱的
小荳荳在家真的非常粘人
其實我以前很擔心他上學會不能適應
甚至做好準備迎接他的眼淚
但荳荳沒有,也許是因為都看得到哥哥
從上學的第一天起,荳荳沒有哭過
甚至回來還跟我說,他安慰了其他在哭的孩子
在家歡逼吧
去學校是老師口中的模範生,哈哈
倒是我一直擔心他給自己壓力太大
時不時會跟他聊一下學校的事情
開學後對荳荳來說也是個挑戰
因為,他在學校看不到哥哥了
希望荳荳也能適應良好
一轉眼,防疫日常要倒數了
其實我還是很擔心疫情
但與病毒共存似乎是必須面對的未來
大家還是要小心防疫好嗎?
不只為我們,還有為了沒有疫苗可打的孩子
加油,希望我們跟孩子都可以順順利利
#不是只有我焦慮
#疫情下大家都辛苦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會第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我就教育、青少年發展、市政服務及公務員福利待遇方面發表我的看法和意見。 教育局早前建議向全港公營及直資中學提供一筆過二十萬元津貼,讓學校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我歡迎這項建議,但政府亦須深入考慮一些實際操作問題,包括資源問題、學生興趣以及師資...
幼兒教育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會常常為自己的教養方式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會出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誤差的距離如何拉近,如何不致讓愛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知道自己的情緒會生病,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樣的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一直沒有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做示範給孩子看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他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自然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在第三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去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之間還沒有解決的課題,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還沒有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地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就套用在對待我們的孩子身上,但這樣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教養雖然很累、很辛苦,但也是我們審視自己人生的時機。我們可以透過閱讀,透過跟有經驗的人請教等方式,得到教養的資訊和方法。即便我寫了數年的教養經驗分享,孩子也十幾歲了,我還是不停吸收教育教養的現代新知,希望給孩子和讀者提供更適合的協助,也希望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精采,給孩子做好榜樣。
為人父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幼兒教育出路 在 Vwa V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中六網上統一收生 今日立即行動 | 報讀高級文憑】
IVE/HKDI/ICI高級文憑提供超過90項資助課程,涵蓋七大學科,多元課程融入新科技元素,配合你嘅興趣同專長,助你踏出專業第一步!
想知多啲? 立即睇下IVE師兄師姐嘅多元學習經歷。
Christy喺 #HKDI 讀書時已參加各項比賽,憑創意及努力,贏得獎學金獲資助去巴黎睇fashion show同去Central Saint Martins進修,擴闊眼界,實踐所學。
#IVE幼兒教育 高級文憑畢業生Katy 修讀高級文憑後🎓,銜接理大學士學位及中大碩士課程🛣️,投身幼教專業👩🏻🏫。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學科將科技融入教與學,學生有機會運用VR同AR教材🖼️,掌握行業數碼化應用技能🤖。
#IVE 師兄Jacky喺修讀高級文憑期間,獲安排到香港機管局實習,並到訪上海、杭州等機場,加深了解行業運作,確立事業發展方向。
你都可以好似佢地咁,create自己嘅 #MyFutureStory 🌟,捉緊職場發展機遇!
📢 #中六網上統一收生計劃 歡迎DSE考生報讀 #高級文憑 ,立即手機📱/網上報名:https://s6portal.vtc.edu.hk。詳情請瀏覽VTC入學網頁:https://bit.ly/HD-210722
#融匯新科技 #新專才 #DSE #文憑試 #放榜 #升學 #VTC #DSE2021升學 #DSE出路 #2021DSE #放榜攻略
幼兒教育出路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法會第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我就教育、青少年發展、市政服務及公務員福利待遇方面發表我的看法和意見。
教育局早前建議向全港公營及直資中學提供一筆過二十萬元津貼,讓學校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我歡迎這項建議,但政府亦須深入考慮一些實際操作問題,包括資源問題、學生興趣以及師資培訓等,才能有效加強STEM教育。至於專上教育方面,我希望政府加強監察自資院校的財政開支,並確保受資助的課程有足夠的師資和其他配套設施,以保證課程的質素。
同時,政府也應採取更多適切措施,協助學生建立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支援學生精神和發展需要。
就香港地區規劃而言,我希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視地區規劃與居民實際需要出現落差的問題,積極研究如何提升現有市政和文康服務。我曾再三在議會上要求政府正視居民的需求,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雖然我的議案獲得跨政黨支持和通過,但政府依然漠視我們的訴求,加上改善街市管理計劃進展緩慢,我認為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討現時對社區設施進行的規劃。
我亦感謝香港的公務員團隊過去一直盡心盡力服務市民,希望政府能繼續完善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以維持公務員團隊士氣,以及優質的政府服務水平。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主席,我會先講講教育和青少年發展。《施政報告》建議為每所公營中學提供一筆過20萬元的額外津貼,促進推行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對於政府在教育方面投放資源,我絕對歡迎,但希望政府同時考慮實際操作問題,撥款予學校推行有關計劃的時候,校方在其他資源方面是否能夠配合,包括是否有足夠教師和技術人員推行STEM教育?是否需要加強與STEM教育相關的師資培訓和再培訓?推行相關校本計劃會否加大教師的工作量,為他們帶來沉重負擔?如何提高學生學習STEM的興趣?以及學生修讀STEM學科的出路如何?這些問題政府都需要一併考慮。
專上教育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增加資助考獲入讀大學資格的學生修讀指定專業或界別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由現時每屆約1千名增加至3千名,一方面可以減少因大學學位不足而影響學生升學的情況,另一方面有助補充某些專業人才的不足,同時亦有助紓緩自資院校面對的財政壓力。然而,政府必須加強監察自資院校的財政開支,確保公帑運用得當,並應全面檢視現時在計劃下受資助的課程,是否有足夠的師資和設施,將來納入資助計劃的新課程,同樣應有充足的相關配套,以保證課程的質素。
主席,近日接連發生多宗學童自殺事件,不少人聽到這些新聞都會感到心痛。今年《施政報告》亦有提及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政府已於本學年開展「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由跨專業團隊協助學校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我會支持政府採取更多適切措施,預防學生自殺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希望政府繼續研究如何進一步減輕學生面對的學習和考試壓力,確保學生能夠在健康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
接下來,我會談談市政的問題。近年的《施政報告》都有提到要改善公眾街市營運及管理,但似乎一直未有好大的成效。今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繼續改善現有多個公眾街市的硬件和管理。過去,我多次在議會作出跟進,包括於去年11月提出議員議案及口頭質詢,促請政府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提供街市、康體設施、安老護老中心、幼兒園、停車場、圖書館等方便健全及殘疾人士使用的設施,議案獲得跨政黨支持和通過,但遺憾民政事務局局長和局方代表當時均未有出席答辯。
事實上,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解散後,民政事務總署負責部分地區服務提供和設施管理,公眾街市以至綜合市政大樓正是地區設施一部分,希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視地區規劃與居民實際需要出現落差的問題,積極研究如何提升現有市政和文康服務,並應再三考慮在有需要地區興建綜合市政大樓,提供適切的社區服務和設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此外,為抗衡領展獨大,社會有聲音要求政府考慮復建街市,並獲跨政黨支持,但《施政報告》只提出改善現有街市,根本沒有對症下藥。而政府改善街市管理計劃,進展亦十分緩慢。
不少居民對於很多社區設施和服務都有強烈訴求,因為他們實在忍受了很多年無街市、無圖書館、無球場、泊車位嚴重不足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擾。所以,按地區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社區設施進行規劃是非常重要。
《施政報告》指出,政府在未來5年會增建或重建26個體育及康樂設施的項目,另外會就15個項目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政府增撥資源,在地區增建體育設施,我當然歡迎,同時亦希望政府能夠盡量做到資源平均分配,適切照顧各區居民的需要。有沙田區議員反映,現時大圍連一個康文署管轄的露天籃球場都無,我希望政府能夠全面檢視區內人口增長與康體設施需求的情況,完善現有地區規劃,增撥資源,為居民增建康體設施。
地區行政方面,我認為,單靠增加撥款並不是改善地區行政的良策。因為問題核心不是錢是否足夠,而是民政事務局過往未有做好統籌地區的角色,各區的部門各自為政,地區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或者今屆政府未必會積極回應這個問題,但我希望下屆特首和政府能夠正視有關問題,讓下屆民政事務局局長在地方行政上,能夠有更大的承擔,決心改善地區管理。
講完地區行政,現在我想講公務員方面。今年《施政報告》只有兩小段的篇幅談及公務員隊伍,新措施包括政府將加強為公務員提供的臨床心理服務,並增設專科牙科手術室。事實上,過去有不少公務員及工會曾向我反映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問題,包括醫療福利不足、服務質素和效率未如理想等,我希望政府能夠正視有關問題,全面檢視及完善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以維持公務員團隊士氣,以及優質的政府服務水平。
主席,我認同特首在《施政報告》所講:「政府能夠落實各項惠民措施和推出公共服務,全賴一支團結高效、優質專業的公務員隊伍。」近年社會上的訴求越來越多,市民對政府的期望亦越來越高,加上近年政府就各個政策範疇,推出多項政策和措施,以回應和滿足市民的訴求和需要,令公務員的工作量增加不少,但他們都能夠保持,甚至繼續提升效率和服務水平,實在值得讚揚。期望公務員團隊能夠維持良好士氣,在下一屆政府繼續為市民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