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清算】香港地產商十大高危「#壟斷行為」
外電指地產商受中央施壓引起全城烘動,地產股亦隨著恒大爆煲而大跌。其實所謂「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並非重點,「壟斷行為」一詞才是對地產商來說可以內容無限擴充的紅線,如何才構成「壟斷行為」暫時沒有任何定義,以下嘗試探討香港地產商十大最高危的潛在「壟斷行為」,從而預視香港地產商將會否/如何遭到整改清算。
■ 1 #囤積居奇
單是四大地產商抬面有上千公頃土儲,估計仍有大量未登記、仍然掌控在俗稱「艇仔公司」的中介手上的土儲,亦未完全反映入公司年報, 圈地規模遠超枱面所及。
這些土地資源本來是尋常百姓的家園、自給自足的農田、自然生態的棲息地,都被囤積高度集中化起來。這些囤起來的土地資源無論有多不適合作發展,現時都歸咎政府阻礙他們點地成金,也不讓出來還原各種用途,為社會作業及自然環境重建生機。只肯短借出來作過度屋,收回之後又能借機變豪宅。
地產商的囤積壟斷,並不限於公開在公司年報上的一千公頃土地儲備,還有每年囤起上萬個已建成空置單位。本來針對此問題的《一手樓空置稅》條例草案,準備好通過最後都可以失踪泡湯,繼續容許地產商將手上空置單位待價而沽,彰顯了後國安法時代地產影響力仍然法力無邊。
■ 2 #壟斷式圈地
除了大規模囤地自肥,過往在新界的圈地模式也很可能構成所謂「壟斷行為」。
一直以來透過在新界與村長「打好關係」,大地產商之間已形成了無形的收地地盤,亦令其他潛在競爭者無法進場,明顯的例子如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明顯有著分區割據之收地格局。加上還有政府配合的規劃選址及原址換地,大大鼓勵了地產商進一步圈地壟斷。
土地業權外,亦透過不限於「田地生產」的手法,從小業主手上集中化市區業權作重建,亦成功爭取放寬強制拍賣門檻的政策,大大加強收購議價能力,掃平中下階層在舊區的生存空間。
■ 3 #操控衣食住行每個環節
過往談到「地產霸權」,一般都指不單是在住屋問題上由地產主導,而是在交通運輸、電子消費、物業管理、飲食娛樂、城市活動,深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各種服務選擇、物價水平、生活質素都牢牢挾制在地產商手中,連街市規劃也可以操縱。
真正的霸權壟斷莫過於市民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民生大小事,而當今被套上「壟斷行為」的罪名,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在各行各業霸佔龍頭地位,未有全面「讓」給「其他競爭者」入場所致。
■ 4 #公眾輿論帶風向
地產利益不只在政治體制及大大小小的政策委員員內,過往還透過籠絡「經濟學者」、地產經紀、退休高官等知名人士,透過媒體版位、董事袍金、團體資助、政黨捐獻、評論專欄、顧問研究的方式,讓社會各界都有專業打手或代理人協助主導社會輿情,帶出有利地產商利益的論調,實現公眾輿論的壟斷。過往遇上反對地產利益的社會聲音,曾有抽廣告、發信傳媒及團體作「提示」的做法。
透過以上的廣泛動員做到轉移視線、sideline反對聲音的效果,過去成功創造出「土地不足」、「地權複雜」、「收地困難」、「環保霸權」、「補地價 = 白做」、「一日最衰都係辣招」等論調,令地產利益能夠以公眾利益之名滲透香港日常議題,主導土地房屋施政。
而當今還能保有「帶風向」的權力,在全面管治權下當然會被理解為新時代香港隱患。
■ 5 #利益主導政府施政
當今各種被質疑為地產利益度身訂造的土地房屋政策,例如土地共享、原址換地、發水露台、強拍門檻、加大濕地發展密度,放寬祖堂地等,都會獲得過政府大力幫手背書成訂立, 一般都會以「地產商發功」來形容背後難以得知的政策制訂過程,卻可從「許士仁案」、「梁展文案」反映這種「功力」並非空穴來風。
人脈財力使然,這亦未必是能透過削阻地產商在特首選舉的影響力,就能輕易破除,這些都應該會被明眼人看在眼內。
■ 6 #區位租值壟斷
壟斷不僅只在資源上、媒體中,還能透過主導基建配套達到區位上的壟斷,令區域中心地段全面配合地產利益,才能有效收割小市民的租值。
這樣就不停留於大地產商的行為,領展、港鐵、市建局三座大山顯然也是加劇城市空間階級化及房屋問題的元兇,不過暫時仍未有在輿論上分享著地產商相同的待遇。
■ 7 #阻礙政府收地與發展
近年提出10塊私人地事隔兩年有7塊擱置,1,000公頃未發展棕地不斷避開地產商土儲只額外收得47公頃,可以預視背後現今依然有著巨大的收地力場,守護著他們愈儲愈多的土地儲備。
事實上,過往有不少案例發展商動輒進行司法覆核及上訴,發展商成功率亦相當高。明明收回土地條例是最難以挑戰的尚方寶劍,政府一直都避開而選擇更貴更破壞的填山填海。
現今恆隆地產陳啟宗試圖甩獲反指土地短缺全因反對派,但明顯土地發展最有力的反對派,其實就是地產商本身,這並不是發展商憑口就能帶過的事實。
■ 8 #非正規掠地起豪宅
地產商不僅會大手收購公共事業如電力、巴士、媒氣等行業進行壟斷,更甚者是「不務正業」,利用這些公共事業大搞地產,懂得將旗下/合作團體的巴士廠、變電站、碼頭、機樓、科學園區、教堂等公共設施申請改劃成私樓住宅項目,如同黨媒所形容恒大在不同省市「以車圈地」的騙地模式。
這除了大大影響香港賣地庫房收益及公地公用的潛力,變相廉價搶地,將原有批租作公共用途的土地變成私樓豪宅圖利。
■ 9 「#智商勾結」
還有透過私下「捐獻」或參與某某智庫組織,一方面能因慈善牌可獲免稅優惠,另一方面亦能借助他們影響政府施政,製造對地產利益更有利的政策環境,一石二鳥,可謂「智商勾結」,但這些行為大眾是看到的,亦可理解是另一種助長壟斷的行為。
■ 10 #大孖沙「#鋤Dee會」
根據不少過往報導,傳聞大地產商們曾私下組成「鋤Dee會」,有傳成員包含恒大許家印、「重慶李嘉誠」張松橋、「大劉」劉鑾雄等大地產商,這種富豪「共富」的合作模式,方便在過往地產股票市場大手交易,互惠互利做Deal。
不論鋤Dee會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已經在新時代香港式微,外人不得而知,但若然還有這個沒有社團註冊的「團伙」,今時今日也很有可能以「壟斷行為」被取締。
小結:風聲已聞 危難未至
現時其實只聞風聲草動,未有實質行動,但現今地產商還想以小恩小惠打發就算,更想借機以解決住屋問題之名大撈一筆,現屆仍較親地產界時或尚可蒙混過關,靠拿劏房業主Slumlord祭祭旗,但長遠且看「壟斷行為」的紅線如何變化,如何換莊,畢竟香港地產收益供養不同利益版塊,政商之間還是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體。
想留意更多有關地產商壟斷行為:
【本研Podcast】Ep57 - 施壓中 - 地產商就嚟冇得玩?
🎧Spotify:https://spoti.fi/3EwCgMw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黨主席吳成典發表致中國國民黨江啟臣主席公開信,質疑國民黨放棄九二共識,引來網上對新黨提出三大挑戰,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回應如下: 🔥挑戰一:是中共先不承認「各表」,我們國民黨才必須拋棄「九二共識」! ➡️回應:這完全是邏輯錯亂!所謂「各表」,就是你表你的、我表我的,雙方無法共同承認,不然就叫「同表...
政黨競爭定義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了分 #郭台銘 之功,#民進黨 大力讚揚 #柯建銘 之功,柯建銘當然有功,即使在這場 #BNT疫苗荒謬劇 裡只是 #龍套 角色(舞台內外穿梭),却也是扭轉BNT命運不可或缺的角色,否則,BNT疫苗能不能順利入台不而知,郭台銘可能還深陷被圍剿的漩渦之中,而心生移居海外之念,可嘆的是,柯建銘有多重要,民進黨就有多荒謬,而民進黨却一整個黨都不知道,手中拽著棒子不是接力跑,而是四處棒打他們眼中呼籲國際疫苗的「中國同溫層」>
如果不是民進黨有特異功能,就是蔡英文總統的特異功能超絕常人,她讓一個本當正常的政黨,演變成只能山呼英明的幫派團體,只准自己有功不容他人分勞,BNT波折近一年,第一批疫苗終於順利入台,就是經典教案;神奇的是,爭相表功的民進黨人們,恍若未覺正因為他們的醜表功,更突顯民進黨對BNT疫苗前倨後恭的扭曲與荒謬。
駐德代表謝志偉在這齣荒謬劇裡本來不必扮演角色,却忙不迭地非要插上一腳,讓人無法輕忽他的存在。首先,台灣爭取疫苗的過程中,駐外大使難免必須協力,但國人並不強求其助攻,畢竟台灣外交處境艱難,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像駐美代表 #蕭美琴 和駐日代表 #謝長 廷如此給力,甚至能爭取到友邦的「捐贈」,迄今美日捐贈疫苗還是國人施打的最大宗,因此,不論是去年東洋生技董事長 #林全 爭取到BNT採購合約,或者林全採購受阻而由衛福部接手與德廠洽談,都沒有人刻意追問謝志偉能扮演什麼角色,洽談失敗不必追究其過,洽談成功則必然有其功。
可怪的是,謝志偉耿耿於懷的都是爭取疫苗功不在郭台銘,防堵郭台銘抗拒BNT,絕非謝志偉獨有,而是民進黨的集體心結,別人談成的BNT不是BNT,而是上海復必泰,是「#統戰木馬」,他們眼中的「別人」,甚至包括蔡英文曾經倚重的前行政院長林全,東洋採購BNT失敗,正是民進黨變味的關鍵,舉國皆見之證之,而林全肯定點滴在心,高端利益在前,總統曾有的信任只能束之高閣。
重點是,高端不論有什麼利益,謝志偉是沾不到邊的,即使謝志偉也相信只有半熟的高端是台灣不可或缺的「戰略疫苗」,人在海外,他也打不上,不能以手臂表忠;但疫情升高為三級警戒,舉國陷入疫苗荒之際,國際疫苗就成為不可或缺的「救命疫苗」,這點蕭美琴看得到,謝長廷看得到,謝志偉怎麼可能視而不見?
他拒絕看見的是BNT採購中的民進黨內部因素,只肯擴大「中國因素」,為此不惜與國民黨立委戰、與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戰,臉書大戰「台灣價值」三回合還不夠,BNT抵台前夕,還忍不住臉書發文質問:「四百公尺接力賽跑到終點,只有第四棒有功?」在他的定義裡,從去年八月(林全)到今年一月(衛福部)就是前三棒,第四棒本來跑得好好的却被中國架走,臨時補一個人(郭台銘)進來,教練(政府)還得陪跑,「郭董帶了自己的棒子跑,可是政府本來也沒缺棒子啊!」
民進黨立委 #蔡易餘 大讚「#永遠的總召」柯建銘協力的「#雙銘組合」,因為五月下旬郭台銘找上柯建銘,拋出由民間爭取,繞開中國所設一國兩制框架的方式爭取疫苗;被罷免掉的前議員 #王浩宇 臉書貼出風傳媒曾經報導指郭找柯對口,還親函致蔡英文強調並無參與2024總統大選的企圖,甚至有買不成就移居海外不問世事的打算;而柯建銘還多次在立法院黨團會議強調,郭台銘採購疫苗是為了因病過世的弟弟和亡妻,希望能為台灣做點事。
蔡易餘和王浩宇說的或許都是事實,而這些事實更凸顯蔡政府或蔡英文防郭的心態有多扭曲,民間企業想要為台灣爭取疫苗,前提却得表態沒有大選企圖,本身就是荒謬,蔡英文自己不能再連任,民進黨和蔡英文即使因疫苗而民調下滑,但還是最具勝選相的政黨,民調居冠的賴清德寧可堂堂正正爭勝,大概也不會要民進黨先為他「清理路障(競爭者)」;柯建銘却還得為郭在黨團「釋疑」,民進黨是有多怕因為2020總統黨內初選結怨而退出國民黨的郭台銘?
夏珍專欄:偉哉柯建銘,龍套變主角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18353
政黨競爭定義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是在diss台灣嗎?】
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7月6日時表示:「美國支持與台灣發展強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
新聞報導中提到: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坎貝爾數度提醒,自己要非常小心回答這個問題,並稱「(台海局勢)是個微妙的危險平衡,必須保持的平衡。」同時他也說:「我們確實相信,台灣有權利在和平下生活,我們希望見到台灣扮演其國際角色,尤其是在疫苗以及與這場疫情相關議題領域,他們應該在這方面扮演一角,不應該被國際社會拒絕。」
該怎麼看這段發言呢?這個新聞一出來,我們收到許多讀者的來訊,不少覺得不解,認為難道近來的台美進展難道都是枉然(all for nothing)嗎?當然不是,這幾年來的台美關係升溫、改善都是確確實實地在發生,而且都是以穩健的腳步從各個交流合作層面打破以往限制尋求更緊密的夥伴關係,而非暴然驟進。
大家會有錯愕之感,或許是因為對美國政策立場不夠了解。我們認為,坎貝爾的發言其實就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重新表述一次而已,即所謂的「維持現狀」,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需要過度解讀。而且該發言脈絡是在講說美國會在東南亞區域加強與中國的競爭力道。
🙏🏻 以上就是我們的結論,以下是很長關於美國政策的說明
▍美國長期立場
首先,我們要了解美國對於台海的核心利益是什麼,那就是所謂的「維持現狀」(status quo):
一方面中國不能使用武力破壞和平,一方面美國「到目前為止」也不希望台灣改變法律地位,因為這很可能會直接導致中共使用武力。對美國來說,當中共使用武力的時候,美國將要付出的成本將是最大的,而且很可能導致美中兩個核武國家的直接衝突,因此自然是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坎貝爾這樣的發言可以把它拿到美國政策圈從去年開始的一連串關於「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辯論當中來看。要了解這些發言脈絡,必須從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及「戰略模糊」講起:美方從來不明確指出,當中國對台灣動用武力侵略的時候,會做什麼樣的反應;美方也從來沒有明確講說台灣的法律地位是什麼。
【拜登政府「重回」一中政策?】
https://reurl.cc/eEV4jQ。
【美國「戰略模糊」辯論ing。台灣該做什麼?】
https://reurl.cc/EnbMER。
美國的一中政策長期以來都沒有明講說台灣的法律地位問題,過去四十年來,一中政策最大的突破點莫過於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曾經在電視訪問時說道:「台灣非中國一部分」,不過後來國務院馬上澄清美國對台灣主權「沒有立場」(https://reurl.cc/gWnA6p )。而在今年三月間,拜登政府的國防部曾經發出一篇新聞稿解釋印太區域現況(https://reurl.cc/4ab7kL ),裡面說「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份」(Taiwan was never part of China),這是美國行政部門最清楚的一次表態。
其實大家要知道一件事,美國至今仍維持「戰略模糊」策略,其中贊成維持一方的論點之一,就是認為不可以給主張台獨的領導人一個空白的支票,假設將來有這樣子的政治人物來領導台灣,很可能就會讓他們逕自改變台灣的法律地位,造成兩岸衝突,因為他們會覺得「反正美國會來幫忙」。
這樣的觀點對台灣人來說自然是相當不利,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侵略野心不會因為台灣或者美國的看法而有所改變。現在許多主張要把戰略模糊往戰略清晰移動的人們,就是一直在強調說,戰略模糊已經沒辦法嚇阻中國了,也有不少人說台灣的領導者目前是非常溫和的,他們不可能會躁進行動。
我們認為,完全不需要為坎貝爾講的話做出什麼過度的解讀,因為這些只是老調重彈而已。當然,我們會看到很多媒體(尤其統派媒體)或者政客很開心,覺得美國在教訓台灣。事實上這只是複述美國長期的政策立場。
▍台灣目前政策優先事項
話說回來,台灣方面近期對於美國政策圈的許多的表態與溝通,曾經有好幾個看起來可能讓人覺得「怎麼這麼保守」的發言,例如吳釗燮部長曾經在NPR上面講說:「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這跟所謂台獨議題都是類似的性質,台灣目前官方的態度就是不會逼美國要在所謂一中一台的議題當中表態。
先前我們提到過,台灣目前的外交團隊非常清楚美國政策界對於台海的核心利益想像。例如吳釗燮部長在「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的發言同時,強調說:「台灣期盼美國能持續對台軍售。但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台灣自己的風險與責任,台灣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讓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嚇阻中國使用武力,以及在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當中提升防禦能力,對美國來說就是現階段最在意的事情。
在先前的討論當中,我們也曾寫過:我們認為現階段推動台美建交的確不是一個重點,因為台美在許多層面上的交流都還有非常多可以加強的空間。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也認為,「現階段」直接由執政黨來推行會改變台灣法律地位的行動(例如修憲改國號),並不是一件優先工作。
我們認為,台美雙邊關係的「正常化」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只需要確定雙邊關係是往愈來愈好的方向發展。立即建交(甚至是所謂的台灣獨立)是不切實際的政策目標,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官方現在或許無法推動所謂台灣獨立(還有一個要考量的因素是,修憲必須要有全體立委四分之三出席、四分之三同意,才能送交全民複決。想要推動改國號這類的修憲,首先必須要有85席立委支持才行),但是我們還是得認真地討論我們的國格問題 。台美建交除了並非現階段首要任務之外,還有個重大問題懸而未解: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法上的性質是什麼?而這也牽涉到,台灣「獨立」是怎麼個獨立法?到底什麼是維持現狀?
【戰略模糊下,如何思考台美關係?】
https://reurl.cc/R09Vme
【一個「維持現狀」各自表述?台灣人怎麼看自己和中國的關係】
https://reurl.cc/j8mZ7n。
▍台灣還是中華民國
美國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時候,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仍然宣稱代表全中國,因此當時美國是將對中國的「政府承認」轉移到中共身上,亦即由中共政府來代表中國。在當時,在台灣的人們是被視為中國人、且多數自認是中國人(畢竟不自認為中國人的話就會被警總抓走了)。因此,在1972年《上海公報》裡面,美國的立場是:「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特別注意,美國說是認識到,並不是「承認」,而且是以「中國人立場」為出發點,經過這些年之後這個主詞變得很有趣。)
那現在呢?台灣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轉型以及修憲,明確定義了我們的治權僅及於自由地區(台澎金馬),而且自從國家統一委員會在1992發出聲明後,就再也沒有官方正式宣稱代表整個中國。即使是經常在演講及接待外賓的場合作如是宣稱的馬前總統,在其執政後,也沒有再以國家機關的名義發布正式宣告說我們代表全中國,僅以總統府刊出總統講稿的方式呈現。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目前「中華民國」的性質跟1978年斷交時,那個強調漢賊不兩立、爭取正統中國的中華民國,顯然已經很不一樣了。
然而,就連我們自己也還沒對「國格」做正式釐清。美國與我國斷交以來,幾乎很少在官方文書裡面提到中華民國,反而不斷提到「台灣」,包括《台灣關係法》也是如此。近來官方文書更出現不少(不知道是故意還是不小心)直接把台灣稱做國家的情形,例如國防部的印太戰略報告、移民局關於台灣人歸化的規定等等,在這些實踐當中,台灣似乎已經直接和中華民國畫上等號,並逐漸取而代之。
無論如何,我國國格問題勢必嚴正看待,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都必須要有清晰且明確的看法。即使官方在現階段無法推動法理上的獨立,但這些問題都必須要好好地來討論才是。始終採取模糊策略、遊走模擬兩可的灰色地帶,對國家正常化來說,並非長久且健康的辦法。
▍小結
美國「現階段」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立刻改變國家的法律狀態,這是長久以來的事實,我們不用過度解讀。然而,重點在於,我們該怎麼樣尋求突破呢?這就很值得我們來一起思考與討論了。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以及所謂維持現狀的主張,在台灣被許多「疑美論」者拿來當做反美的理由,有些人會說美國不承諾會助台是因為隨時都會放棄台灣,也有些人說美國就是不喜歡台獨份子什麼的,而他們最終結論都會暗示我們應該對中國採取示好、扈從的策略。
我們認為,美國政策圈的確應該要注意一下台灣的這些親中論的擴散程度。以前戰略模糊的目的之一是要阻止台灣在兩岸議題上走得太快太遠,但現在美國可能也必須要考量到親中人士散播的失敗主義,以及在中美競爭下,想要站隊到中國那邊的拉力。
美國現在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也認為要和台灣維持「unofficial」但又可以有幾乎等同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這樣的「現狀」其實說穿了就是一邊一國,只是我們這邊這國的性質、以及未來要使用的名稱方面,大家仍然繼續討論中。我們也很希望這樣的討論能夠持續進行下去,不管在台灣及美國政策圈都是如此。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政黨競爭定義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黨主席吳成典發表致中國國民黨江啟臣主席公開信,質疑國民黨放棄九二共識,引來網上對新黨提出三大挑戰,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回應如下:
🔥挑戰一:是中共先不承認「各表」,我們國民黨才必須拋棄「九二共識」!
➡️回應:這完全是邏輯錯亂!所謂「各表」,就是你表你的、我表我的,雙方無法共同承認,不然就叫「同表」,不是「各表」。當年1992香港會談,國民黨政府派出的代表,和大陸代表就「一個中國」的涵義各持己見,但從一開始就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亦是中國的一部分」、「雙方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習近平將之歸納,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國家統一」,此即原原本本還原當初兩岸「共識」的內容!現在是中國國民黨不認帳,既不再談統,甚至連「中國」也不認了!
🔥挑戰二:新黨得票這麼低,還好意思對國民黨指手畫腳!
➡️回應:國民黨各種內鬥家務事,新黨從不干預,也毫無興趣。但是中國國民黨的路線到底是什麼,攸關該黨對台灣前途的主張,自有必要明確說明,我們才能與之辯證、競爭,比較誰的主張更有道理!新黨在大選失利,很大原因來自最後關頭國新合作,新黨提名不分區第一位的邱毅連番爆料,拉起韓國瑜選情氣勢,使不少藍營選民相信韓國瑜有機會當選,國民黨遂又釋放耳語「立委要集中支持國民黨,才能讓韓國瑜好做事」,在政黨票放棄新黨,結果最後韓國瑜落選,現面臨罷免壓力,國民黨竟又忙於內鬥,讓韓國瑜自生自滅!
🔥挑戰三:新黨管真寬,管到國民黨!
➡️回應:前面已經提到,中國國民黨的路線到底是什麼,攸關該黨對台灣前途的主張,自有必要明確說明!如果中國國民黨已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國家統一」,則等同於淪為小綠,我們自無與小綠團結之理。因此我們必須以公開信確認清楚,中國國民黨如仍無明確說法,日後新黨對中國國民黨路線的各種批判,就別再搬出「團結」大帽做擋箭牌!

政黨競爭定義 在 國立台東高中10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高一公民與社會試卷 ... 的推薦與評價
<4>某國政府體制為內閣制,國會選舉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總席次為200 席,其中區域代表與政黨比例席次各占一半。在某次大選中各政黨(紅、白、黃、綠)之得票率以及 ... ... <看更多>
政黨競爭定義 在 菜市場政治學資訊BOX 【台灣現在已經是一黨專政??】 台北 ...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我們用最起碼、最低標準的「程序性定義」來看,所謂民主政治指的是: 第一,掌握最高政治權力的領導者,必須透過全民普選的方式,或者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