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布袋戲為何在2020年沒有辦法像【鬼滅之刃】般在台灣引起大眾熱潮?
會寫這麼一大篇,是因為今天身邊有朋友在討論【鬼滅之刃】的題材也很適合以布袋戲的形式演繹,但為什麼台灣的布袋戲多年來一直都有固定的產出,卻不像【鬼滅之刃】般能在大眾之間獲得巨大迴響呢?
台灣的布袋戲能不能發展成【鬼滅之刃】那樣受歡迎的劇集?我認為若是純以表演形式來說一定可以,2015年虛淵玄為日本市場所製作的【東離劍遊紀】就證明了這一點,而且當時所引起的熱潮並不只有日本,甚至連美國都引起了討論,但是為什麼時至今日,本土的霹靂布袋戲與金光布袋戲卻還是在台灣的影視環境屬於弱勢?
我覺得問題還是出在故事編寫的邏輯並不符合當代臺灣大眾的觀點,以及戲劇形式的格局太過遠離大眾,第一,【鬼滅之刃】雖然是在講大正時代發生的故事,但是劇集的觀點其實是當代日本青年的觀點出發的故事。炭治郎是個熱愛家庭、不喜與人鬥爭,而且還是一個很愛哭的主角,這種角色是很難出現在1980-1990年代的日本動畫當中的,1980年代的少年動漫主角多半都是熱血的硬漢,【北斗神拳】的拳四郎、【七龍珠】的孫悟空、【城市獵人】的冴羽獠,我們是很難看得到他們流下眼淚的,但是到了2010年代的動漫畫,吐露角色心聲,哭喊給觀眾聽的主角們已經充斥了日本動畫。【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的菜月昴、【我的英雄學院】的綠谷出久、到【鬼滅之刃】的竈門炭治郎都是,主角個性的變化,其實也應該多少反映當代觀眾內心的價值觀,1980-90年代的觀眾可能渴望自己是擁有強大潛力的硬派角色,但是到了2000年之後,主角內心的軟弱面成為更被著重的元素。
再者,【鬼滅之刃】的故事編寫方式與霹靂與金光相較更易於入口。
【鬼滅之刃】的第一集就像是【鋼鐵人】的第一集般,幾乎完全沒有花時間跟觀眾解釋整個故事的背景設定,就只是直接讓觀眾看著主角炭治郎下山賣炭、回山上遇到全家死光,然後被迫踏上殺鬼路程的故事,之後整整四五集都是他個人的故事,旁邊出現的角色都是為了炭治郎與禰豆子的冒險旅途以及觸發他們兩人的情感所出現的角色,而且以炭治郎自己的心路歷程為最大主線,其他人的心聲與故事都不會喧賓奪主,觀眾也可以更加專心的了解角色,並且同理他的遭遇,在觀眾已經極為熟悉主角的個性與心境之後,才會慢慢開始插入其他角色的故事,並且才開始介紹整個世界觀,如鬼殺隊、無慘、上弦、下弦、鬼殺隊中的各種柱,乃至於炭治郎不為人知的身世等等。
而霹靂與金光布袋戲劇集相較之下,則像DC與漫威那種百年老店的漫畫長篇連載,已經講了太多年,且每一擋戲都偏好要像【魔戒】首部曲那樣,一定要一開始就給觀眾上一堂極為硬派的「苦境地理頻道」、「道域探索頻道」,然後永遠都會有上一擋的人事物還沒有收尾。這對新的觀眾來說往往都是巨大的負擔。
以【霹靂英雄戰記刀說異數】為例,在第一集就硬是介紹了素還真、秦假仙、蔭屍人、金陽聖帝、通瑤池、金少爺、八面狼姬、歧路人、太黃君、呂博壽....,即使是我最近追看的【霹靂兵烽決】,第一集也是用現代觀眾難以熟悉的文言文,講了一大堆專有名詞,光是這麼一下,以輕鬆娛樂為目標的觀眾早就已經打退堂鼓了。
再者,布袋戲劇集的故事仍舊偏好多線敘事,往往這個角色的故事只講了五分鐘,戲就要切到另一邊講述另一個角色的故事,故事在初期比較不照觀眾的需求,往往還沒有充分認識角色,他們兩人的對話也高深莫測,但觀眾在收視初期往往都還沒有充分認識角色,故事就立刻跳到了另一邊,這對於想要加入的新觀眾而言的學習強度是非常的高。
我最近推朋友去看布袋戲,他們的反應就是實在難懂,我最後都只能告訴他們,不要從那擋戲的第一集看,直接看六七集之後,只看打鬥的精彩場面,然後追正派主角的線即可,因為反正都是看不懂,還不如直接從後面看,看看那些角色私下的有趣對話,然後使其產生好感,進而有同理,接下來再看他們發生的事情就好,反正對話量很大,幾乎每次碰面都要會很雞婆地講前面發生了何事,所以布袋戲從一半開始看才是正確的觀賞方式。
我想,這可能也是過往布袋戲劇集在電視台播送時所設定下來的規則,因為在那個電視播送的年代幾乎沒有幾位觀眾能夠把所有的劇集全部追完,我們身為被動觀眾,幾乎都只擁有從一半開始看劇的經驗,而布袋戲的節目正是設計給觀眾,讓他們從一半看也看得懂的。
其實這在以往可能是個優勢,因為可以吸引看上一擋的觀眾繼續收看,然而很不幸的,在現在這個布袋戲觀眾已經不是大眾的世界底下,這個功能已經漸漸消失了,對於新觀眾而言,可能只剩下史艷文、素還真、黑白郎君、葉小釵、一頁書這幾個角色還躺在三十歲以上的觀眾久遠以前的記憶當中,如果你要問二十歲的人這些角色是誰,他們都只會滿臉問號的看著你。為什麼?因為打從1990年代末,布袋戲不再出現在大眾日常看到的媒體,退回到只能花錢才看得到的市場時,他們就不再是大眾角色了。
這也是為什麼布袋戲的劇集總是只能不斷招攬老觀眾回籠,卻鮮少能真正拓展新觀眾的原因之一,即使是黃立綱的金光布袋戲創立年份不過十年多,但是金光一直以來 所訴求的目標也只是拉回布袋戲的固有觀眾群,像是PTT布袋戲版、巴哈姆特布袋戲版總是會看到金光粉與霹靂粉的爭執,但是這些吵吵鬧鬧永遠出不了這個領域,為什麼呢?因為布袋戲已經與大眾習慣的劇脫節的太多,這些核心粉的對話旁邊的人根本聽不懂,更別提會去關心了。
布袋戲的形式本身並不是問題,光看霹靂與金光在YT上的頻道所製作的種種武戲,就可知道台灣布袋戲產業在武打與特效上絕對不弱,甚至那些操偶的武打與分鏡可說是獨步全球,哪怕是NETFLIX的【魔水晶】或是【星際大戰】都無法用實體偶戲做出如此劇烈的武打,但是目前無論是金光或是霹靂的劇集,其核心價值觀與說故事的邏輯都還是停留在1990年代末期,這是布袋戲劇集在台灣市場脫節最主要的原因。
當然,布袋戲推廣的路上需要面對的問題並不單單只是故事編寫的方式,單口聲演的獨特性與排外性、角色的美術風格與大眾美感的落差,偶戲本身不同於真人劇的獨特性等等都是另外要面對的問題,但那些都是後話了。
延伸PODCAST:
【鬼滅之刃】的特色與優越之處在哪裡?【Podcast|半瓶醋|馬可多】
https://youtu.be/cxaYCrS9aKs
【半瓶醋聊布袋戲】專題集結
https://dabbler.pros.is/398wta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一起上學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發文必附色色美圖是近年西斯板爆文的不二法門,四叉貓這次帶著北杯來到尺度天元突破的西斯板...... 喜歡我們創作的影片請訂閱跟開小鈴鐺喔 https://bit.ly/2M2CQdH 兩人竟同時看到讓他們臉紅心跳的附圖文?!北杯又是怎樣看待的呢?身為同志的四叉貓跑到異性戀的板會是性心大開還是覺得索...
星際大戰 ptt 在 旅行YJ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家片單推薦 #因應文章來一張美與恐怖之間的首圖 #文末抽獎
本來蠻討厭刺激恐怖驚悚jumpscare的
遊樂園都只吃冰淇淋連摩天輪都不坐因為好高(????
但某方最近一直在訓練我看這些東西 他說最近好看的都這類型-v-
一邊看一邊快中風 頭很痛一邊又覺得真的不錯
隱形人 逃出絕命鎮 西方極樂園 刺激出我很多新想法跟世界觀
然後台灣大哥大myVideo就來找我了(好恐怖他怎麼知道)(抖)
叫我看一下 76号恐怖書店之恐懼罐頭
喔天啊這世界484覺得我平常太慢太空靈活的太清新所以要我訓練一下我的小心臟
你以為我會這麼簡單就接受嘛!
好的我接受這挑戰(也太快)(看向不太能出去的世界)
躺在家裡繼續看劇 看書 沉思 剪片 賺錢(合理!)
由不同類型「靈異、奇幻、恐怖、驚悚」四部短片集結而成
分別為《租屋》、《飢餓》、《捉迷藏》、《計程車》
皆改編自PTT Marvel板(靈異版)的人氣故事
最近要搬家換租屋..第一集《租屋》就先抖一下
而且因為是台灣自製原創劇的關係
場景建築都在台灣 土生土長的文化!
跟我之前開箱過的超老賓館超像 好有投射感
看完之後有了一堆找房真的要小心的心得
記得要換鎖 加鏈條鎖(但還是有危險居然有辦法破解!?)
一個人住更小心 不要一個人去看房
房東怪怪ㄉ就不要考慮 把地址或大樓名丟上網查一下
太便宜ㄉ肯定有問題(不要貪小便宜)
之後會特別剛好會拍一集租屋注意事項XD
第二集《飢餓》的個人造業個人擔迴旋故事蠻有趣的
這齣算是小品 看恐怖片新手 完全可以 不會太壓迫
簡簡單單!(進步ㄌ耶嘿)
然後發現還有上架很多近期好看影劇欸
峰迴路轉 兔嘲男孩 寄生上流 82年生金智英 刺激1995這些我都很推
還沒看過的 她們 燃燒女子的畫像 鬼滅之刃
之前的猛禽小隊 星際大戰9 星際救援也有
四月優惠方案每月只要99元
不用一張電影票的錢 電影/戲劇看到飽
可以在家安全懶補完好棒!
抽獎活動(留言分享你最近看過最喜歡 想推薦給我們跟大家的影戲即可!)
①恐懼罐頭的簽名書,上面附有演員的簽名(隨機)x1
②7天體驗序號(7天到myVideo免費觀看的優惠) x10組(FB IG各五組)
觀看連結 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3/10926
圖文影音來源:myVideo影音隨看
#myVideo原創 #不帶劍 #恐怖書店 #恐懼罐頭
星際大戰 ptt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觀察報紙跟雜誌是一個很好的指標,但要做到客觀地看待媒體背後的出資者,以及長期觀察編輯的更換與立場,有時候就不有趣了。我的意思是,把媒體當成觀察指標,比看成真實民意輿論來的有意義,同樣的可以放到網路媒體,跟PTT等網站。
好比說,某顏色的人都說自由是綠的,這大家都知道,但這顏色的人真的知道自由其實主要代表綠色的那一派嗎?知道的,就會知道,不知道的,就會一直跳針反正都綠的。嘛,真要分析,連編輯跟記者的名字你都要有點概念。
同樣的旺旺跟聯合也是,不過UDN自從文化買辦的地位被旺旺搶走,又走掉一批理念不合的老黨國,現在狀況其實比較偏泛藍文化階級觀點。
水果報又是另一件事,早期只看銷售量,後面開始插乾股,加上創辦人很吃大中華那一套,所以讓某個泛藍派系的編輯進去。自此連周刊都變調,所以有長期看的人,在16年以前,應該會常常發現,原本一到四都四平八穩沒特定政治觀點的,怎麼星期五突然大轉彎,排版變了、內容重點也很突出?當然啦,16年後狀況又有些變化,主要還是跟換黨後,黨產會跟檢調老大換人,很多事情不能明目張膽,導致金脈斷了一半,編輯的意向當然多少有變化。
像今天早上,昨天事情據說鬧那麼大,數以千計的人參加,而且編輯向來在這事情上面特別喜歡偏某前總統。怎麼頭版變成郎神引退,二版還把昨晚據稱全國響應的大事件,正反意見版面並排?然後三版就變成星際大戰cosplay。再配合社論的人跟意見,去看看其他幾家報紙的重點,你會大概抓到現在輿論風向,跟實際上在意的人,比例大概多少。
這不是不能砸錢去帶風向,只是要在全國性頭版,加上沒有政府壓力下去做,你可要花很多很多錢,效果還不見得有。相比之下,幾十萬就夠在一個議題上席捲PTT整版。
另外,昨晚米中開個會議,想也知道不會有結果,今天各位可以看看各家媒體網路消息,其實真的可以很清楚顯示其立場。像是UDN強調的是破局的遺憾,然後把美國要求的自由貿易開放,解釋成要求貿易保護,這種早有定見的意識形態,但至少內容敘事沒有很詭異,算解讀問題。旺旺那邊就兩碼子事,差很多。再去看看自由,其實不怎麼能代表綠色英派的立場,但可很多泛藍朋友超喜歡這樣解釋,我也不懂這心態是為何,解釋半天還是認為有一種神祕的無上力量在主導綠營。
嘛,假日就先聊到這樣,過幾天看這周的雜誌,還有幾家商業性的刊物會怎麼解釋米中貿易談判,後續狀況更有趣。我現在比較想看換老闆後的新新聞怎麼調整走向,金主壓力可是很大的,還有商周的預言功力到底會又增加幾成。
連傅利曼最新發言跟過去比都算轉彎了,米國那邊的主流意見已經變了,這當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雖說我們小老百姓也沒參與能力,不過增加點日常趣味也不錯。
#當觀眾比當演員有趣
#入戲太深就看不懂劇本了
星際大戰 ptt 在 一起上學吧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發文必附色色美圖是近年西斯板爆文的不二法門,四叉貓這次帶著北杯來到尺度天元突破的西斯板......
喜歡我們創作的影片請訂閱跟開小鈴鐺喔 https://bit.ly/2M2CQdH
兩人竟同時看到讓他們臉紅心跳的附圖文?!北杯又是怎樣看待的呢?身為同志的四叉貓跑到異性戀的板會是性心大開還是覺得索然無味呢?
就讓專業的5樓 不對 EP5告訴你!
#PTT#愛情#男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l4P8mE1TKM/hqdefault.jpg)
星際大戰 ptt 在 Horseman & Storytell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觀賞建議使用耳機以及HD高畫質觀看)
近日!
Horseman我在PTT看到一則貼文有網友表示
已故藝人Michael Jackson與年輕歌手Justin Bieber
相比之下Justin Bieber將完勝Michael Jackson
甚至誇下海口
若是去台北街頭街訪
絕對是人們喜愛Justin Biber
多過於Michael Jackson
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就來實地測試街訪看看
到底台北街頭的路人
會喜歡Justin Biber還是Michael Jackson?
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PTT網址&縮網址如下: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1585246.A.A38.html
http://ppt.cc/RECCV
星際大戰&哈利波特粉絲向微電影:
《CONFLICT異界衝突》
A Star Wars & Harry Potter Fan film
https://youtu.be/yilKHcjrySo?list=PLTJ7I5-nIEH3Kf9JxNJYKoC564fL4A2fP
更多影片及粉絲團:
More film and Facebook
https://goo.gl/b3pJLE
http://goo.gl/QdVBr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2lEOVWVJv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