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努力的都努力了,就相信自己已經很好了》
全職媽媽最困擾的,應該是那種沒有辦法對家人、對自己有經濟上的支持,也因此而失去自信,對這個角色必定要承擔的失落和風險,突然產生了「不知道我能承擔到何時…」的那種感受吧。
前陣子我在這樣的感覺中,對自己原定的二年”後”計畫落空,感到非常消沉,那時候,甚至還拍了影片跟大家聊,得到很多的安慰和鼓勵。(想想我多傻啊,為了對自己兩年後的想像而失落,果然是做夢才能活的雙魚😂)
然後我自己也想振作,不是因為對自己狠心所以不給自己振作的時間,而是大家都知道的,媽媽這個角色如果心情消沉,會因為家人間的彼此傳染,媽媽又幾乎是那個全家人的情緒重心的位置,一旦全家的氣氛低迷,又會反過來變成媽媽自己的情緒壓力。
簡直就像是一場流感,就算想給自己時間、順其自然的依靠本身的自癒力來痊癒,身為媽媽的人,還是不得不依賴、尋求各種精神的特效藥,為了不讓疫情擴大,要讓自己很快振作起來。
在《里爾克書信集》裡讀到這麼一句,應該是里爾克寫給青年詩人,告訴他在感受到孤獨、悲傷和打擊的時候:「你要像病人那樣耐心,像病癒者那樣有信心。」覺得這就是現在的我所欠缺,卻又應該要培養的態度吧。
***
已經盡力了,就相信那是最好的選擇
人都會有覺得事與願違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撐過、卻又因為不知道終點在哪而感到擔憂、不安的時候,能夠努力的都努力了,其餘的就是等待。
我想當媽媽的又特別需要這樣的信心?在陪孩子長大的時候,不能確定他接下來會如何,自己的人生,卻也同時受到這股龐大的力量所牽引,不完全受自己掌控。
只能一邊盡力,一邊又很矛盾在學習放鬆心情、順勢而為。
跟是職業婦女的朋友聊天,卻覺得我們的心境高度相似,我是在個人的發展上感到身不由己,害怕自己的力不從心,長遠下來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結果。她也因為工作,沒有辦法在孩子的教養上親力親為,因此孩子的發展一旦出現些許落後,她就害怕、唯恐這長期下來,後果也會是無法補救。
當下最令自己擔憂的事物不同,但我們都同樣非常努力,也都覺得就算聽說了什麼更好的方法、聽別人說了很多「換作是我我就會—」,但是因為每個人實際的狀況和條件不同,其實都不是現在可以做的選擇。
就像我是全職媽媽,只要跟別人說,我在為個人發展擔憂,就會有人說那小孩送托嬰妳去工作好了,朋友是職業婦女,所以只要說自己擔心孩子的發展,就會被建議「妳還是應該要辭掉工作,好好陪孩子。」
而這些乍聽之下更能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案,其實我們都沒有辦法選擇,畢竟孩子送托或辭掉工作,會對家庭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和改變,需要很多外在條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選擇之間來去自如。
我和朋友閒聊、互相打氣,似乎也察覺到,雖然我們對當下的自己並不滿意,不斷懷疑自己是否能對自我、對家庭,還能做的「更好一點」,但其實我們都已經全力以赴,在只能顧到最優先目標的情況下,又努力去讓第二、第三目標,不是最好但達到及格邊緣。
及格邊緣當然不會讓人心滿意足,只要想到自己如果能不這麼左支右絀,而是能全力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一定可以做到更好,就會考慮每天少睡三小時、挑戰自我身心負擔的極限那樣,看是不是能在及格以上多做一點。
但那種拚勁到某種程度也一樣不理智,朋友每天哄孩子睡完,十一點半又繼續工作到深夜一兩點,早上六點半又起來,帶孩子起床、做早餐、上學,自己又開始職業婦女高壓的生活,長久下來身體很差,總是很疲憊。
何嘗不知道有別的選擇,但還是一樣,假設她辭去工作像我做全職主婦,長久在職場拚搏、撐過風浪所獲得的成績落空,而且未來也無法重新接續的失落,對家庭能挹注的資源的損失…
總之,我們閒聊著要工作又要做母親的困難,訴說自己的煩惱時也想像著對方的困境,開玩笑地說著要是住近一點多好,一個職業婦女和一個家庭主婦最適合共同育兒(喂!爸爸呢!🤣會不會太邊緣化了!開玩笑的,我不是認同爸爸的邊緣,只是談到爸爸就要另寫一篇—其實是一本,才寫得完了😅)總之彼此不會給予太多,妳要再去更努力做些改變的建議。
我們就是在交換一些「妳已經做得很好了」、「妳辛苦了」、「妳要保重身體」這些看似尋常的對話,這些媽媽之間的交流。
雖然可能會被別人認為這只是同溫層取暖,被懷疑並不實際,事實上,卻比起任何「我覺得妳應該要—」(比方說「我覺得妳應該要辭職」、「我覺得妳應該要把小孩送托」等等)的指導棋,還能給母親更多的力量。
我從上次心情消沉以來,一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對自己好一點,想睡覺就去睡,不急著做什麼「解決問題」的事情,然後看了很多的書、跟朋友傳訊息聊天、雖然總是會被寫作的慾望所捕獲,所以休息時間還是沒有把握住,卻覺得心情自然而然地變好了。
所以,我們彼此鼓勵吧!不管是崎嶇的時候,平順的時候…人生總是有得有失,總會有不安和惶恐。
願我們都能有耐心去等待困境過去,也能對這個已經努力了的自己,有更多的包容。
#照片是第一次自製草莓果醬
#心情文可以分享喔
照片是第一次自製草莓果醬 在 羽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能夠努力的都努力了,就相信自己已經很好了》
全職媽媽最困擾的,應該是那種沒有辦法對家人、對自己有經濟上的支持,也因此而失去自信,對這個角色必定要承擔的失落和風險,突然產生了「不知道我能承擔到何時…」的那種感受吧。
前陣子我在這樣的感覺中,對自己原定的二年”後”計畫落空,感到非常消沉,那時候,甚至還拍了影片跟大家聊,得到很多的安慰和鼓勵。(想想我多傻啊,為了對自己兩年後的想像而失落,果然是做夢才能活的雙魚😂)
然後我自己也想振作,不是因為對自己狠心所以不給自己振作的時間,而是大家都知道的,媽媽這個角色如果心情消沉,會因為家人間的彼此傳染,媽媽又幾乎是那個全家人的情緒重心的位置,一旦全家的氣氛低迷,又會反過來變成媽媽自己的情緒壓力。
簡直就像是一場流感,就算想給自己時間、順其自然的依靠本身的自癒力來痊癒,身為媽媽的人,還是不得不依賴、尋求各種精神的特效藥,為了不讓疫情擴大,要讓自己很快振作起來。
在《里爾克書信集》裡讀到這麼一句,應該是里爾克寫給青年詩人,告訴他在感受到孤獨、悲傷和打擊的時候:「你要像病人那樣耐心,像病癒者那樣有信心。」覺得這就是現在的我所欠缺,卻又應該要培養的態度吧。
***
已經盡力了,就相信那是最好的選擇
人都會有覺得事與願違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撐過、卻又因為不知道終點在哪而感到擔憂、不安的時候,能夠努力的都努力了,其餘的就是等待。
我想當媽媽的又特別需要這樣的信心?在陪孩子長大的時候,不能確定他接下來會如何,自己的人生,卻也同時受到這股龐大的力量所牽引,不完全受自己掌控。
只能一邊盡力,一邊又很矛盾在學習放鬆心情、順勢而為。
跟是職業婦女的朋友聊天,卻覺得我們的心境高度相似,我是在個人的發展上感到身不由己,害怕自己的力不從心,長遠下來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結果。她也因為工作,沒有辦法在孩子的教養上親力親為,因此孩子的發展一旦出現些許落後,她就害怕、唯恐這長期下來,後果也會是無法補救。
當下最令自己擔憂的事物不同,但我們都同樣非常努力,也都覺得就算聽說了什麼更好的方法、聽別人說了很多「換作是我我就會—」,但是因為每個人實際的狀況和條件不同,其實都不是現在可以做的選擇。
就像我是全職媽媽,只要跟別人說,我在為個人發展擔憂,就會有人說那小孩送托嬰妳去工作好了,朋友是職業婦女,所以只要說自己擔心孩子的發展,就會被建議「妳還是應該要辭掉工作,好好陪孩子。」
而這些乍聽之下更能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案,其實我們都沒有辦法選擇,畢竟孩子送托或辭掉工作,會對家庭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和改變,需要很多外在條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選擇之間來去自如。
我和朋友閒聊、互相打氣,似乎也察覺到,雖然我們對當下的自己並不滿意,不斷懷疑自己是否能對自我、對家庭,還能做的「更好一點」,但其實我們都已經全力以赴,在只能顧到最優先目標的情況下,又努力去讓第二、第三目標,不是最好但達到及格邊緣。
及格邊緣當然不會讓人心滿意足,只要想到自己如果能不這麼左支右絀,而是能全力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一定可以做到更好,就會考慮每天少睡三小時、挑戰自我身心負擔的極限那樣,看是不是能在及格以上多做一點。
但那種拚勁到某種程度也一樣不理智,朋友每天哄孩子睡完,十一點半又繼續工作到深夜一兩點,早上六點半又起來,帶孩子起床、做早餐、上學,自己又開始職業婦女高壓的生活,長久下來身體很差,總是很疲憊。
何嘗不知道有別的選擇,但還是一樣,假設她辭去工作像我做全職主婦,長久在職場拚搏、撐過風浪所獲得的成績落空,而且未來也無法重新接續的失落,對家庭能挹注的資源的損失…
總之,我們閒聊著要工作又要做母親的困難,訴說自己的煩惱時也想像著對方的困境,開玩笑地說著要是住近一點多好,一個職業婦女和一個家庭主婦最適合共同育兒(喂!爸爸呢!🤣會不會太邊緣化了!開玩笑的,我不是認同爸爸的邊緣,只是談到爸爸就要另寫一篇—其實是一本,才寫得完了😅)總之彼此不會給予太多,妳要再去更努力做些改變的建議。
我們就是在交換一些「妳已經做得很好了」、「妳辛苦了」、「妳要保重身體」這些看似尋常的對話,這些媽媽之間的交流。
雖然可能會被別人認為這只是同溫層取暖,被懷疑並不實際,事實上,卻比起任何「我覺得妳應該要—」(比方說「我覺得妳應該要辭職」、「我覺得妳應該要把小孩送托」等等)的指導棋,還能給母親更多的力量。
我從上次心情消沉以來,一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對自己好一點,想睡覺就去睡,不急著做什麼「解決問題」的事情,然後看了很多的書、跟朋友傳訊息聊天、雖然總是會被寫作的慾望所捕獲,所以休息時間還是沒有把握住,卻覺得心情自然而然地變好了。
所以,我們彼此鼓勵吧!不管是崎嶇的時候,平順的時候…人生總是有得有失,總會有不安和惶恐。
願我們都能有耐心去等待困境過去,也能對這個已經努力了的自己,有更多的包容。
#照片是第一次自製草莓果醬
#心情文可以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