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完後老公很乖養成日記_辣手摧花
前天我『盡量』溫柔的跟奶爸溝通後,發現他超乖,整個就是跟我一樣把手機版臉書刪掉,朝著『有目的性』以及『有規律性』的生活邁進。
加上我妹打算陪我們夫妻建立有規律的生活,有時候第三方介入真的很好,時間到她訊息就來『你們今天目標是什麼?』如果奶爸目標很不明確或含糊,他就會要我們說清楚具體化目標如何可以被達成,昨天我們倆個都達到工作時間的時候,妹妹就會跟我們討論今天達標程度,然後檢視是不是有需要調整目標的難度。
媽呀!跟我開公司管理員工還有績效一樣,只是我對於自己的弱點『論文』就是無法,而且我好享受妹妹這樣管我噢。被管有時候很幸福,不用去思考,我平常要管理太多事情,夫妻創業真的很難不吵架?有夫妻創業的苦主要來取暖嗎?
說到我妹,我就是滿滿的驕傲,有時候我覺得她還比較像我姐。從小我就很服她,因為有她的存在,我從小知道永遠就是有比我厲害的人,我學會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接受就是跟我不一樣但許多神奇的人都很厲害,不會想要去跟她競爭。
像我是要很努力唸書學習才能達到好的學業表現,但是她每天一下就讀完全部的課業,大部分看她都在打電動看漫畫,我看著她為什麼都在玩,然後一直全校第一、全縣第一、全國科展前幾名。
後來我高中的數學作業還有測驗卷,都交給國中的她在幫我寫(完蛋了對不起老師們),她高一的時候就在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原文版,當下我已經自認英文很好但翻她的東西我真的是完全看不懂。她在大學的時候,都是開班免費幫全班同學考前補課,她只要上課眉頭一皺,教授就會覺得『我是不是黑板哪裡寫錯?』我看過他大學同學讚美她稱她『神鳥』的PTT文章,實在是笑翻我。
從小就被當成資優生的她,老師都來建議爸媽要她跳級,小五有國三的程度,國一有高三的程度,我爸師大數學研究所畢,也說指導我妹上高中後自修的高級數學很挑戰。爸爸那一陣子為了進修自己、要指導妹妹,一直在翻他以前在師大數學的那些原文教科書,都常常聽他在打電話想辦法去跟在中一中和建中任教的大學老同學們調資優數學的教材和題庫。
妹妹後來考上北一女,媽媽也是不放心她太小離鄉背井搭飛機去台北唸高中,也放棄去台北,繼續留在馬公高中,之後她考上台大牙醫公費生畢業出來就可以當醫生,她也是放棄,選擇自己真心所愛的物理。到今天在念到美劇『生活大爆炸』背景的中 Sheldon念的加州理工學院,當物理大師費曼先生的學妹,拿到全獎,遇到她同系博班的學長結婚,畢業後馬上當上小長春藤大學的助理教授。她現在害喜不舒服還要每天開著視訊跟我這個想逃避的姊姊還有樹懶姐夫一起工作。
我傳給媽友看,他們笑說你們群組好有生產力喔『你妹說:涂雅喬你也來報告,沒想到你涂雅喬也有今天啊?』我說對啊,哈哈哈我只服我妹。而且我妹還要打給我小妹跟我媽盯她們運動,一起在視訊上運動,然後盯姊姊姊夫一起在視訊上工作。
今早,早上我睡到十一點,帶著手機開啟錄影衝去客廳看到他認真的在閱讀心理學的書,娜娜在旁邊畫畫,整個就是美好的畫面。奶爸後來被我指派帶娜娜彈DoReMi,我現在接手照顧娜娜陪她玩積木,讓奶爸去研究創業的東西(在我妹的監視下)。下午換手我去寫論文,奶爸陪娜娜一起運動。我相信有妹妹的斯巴達教育,還有公平的第三方監視,奶爸的樹懶症應該會得到好轉?!
#創業攻博的育兒三重身份
#夫妻分工合作很重要
#對娜娜愛的教育對奶爸斯巴達教育
圖為娜娜辣手摧花
(然後我錄影的時候跟娜娜說這個成語,她居然用吹的,她以為媽媽叫她『吹花』。是說對不到三歲的孩子🤪講這個奇怪的成語好嗎?)
留言有奶爸不專業的陪玩琴還有娜娜日常
考上 建中 ptt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北一女學生自殺,看高成就父母的教育,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從什麼時候開始,從童年至少年的成長,變得壓力這麼大?」這是一位美國母親在遇見一位親子教育專家時,說出的心聲,而話未完,淚水已盈眶。
才開學第五天,一名北一女新生昨日清晨自殺身亡。
據媒體報導父親的說法,原來女兒擔心念北一女會跟不上進度,想念第二志願師大附中,才有競爭力,但是家人認為她國中課業優異,希望她還是念第一學府。開學沒幾天,女兒似乎已經給自己一些壓力,不知道是否因為如此,想不開才跳樓。
媽媽念北一女,要女兒當學妹
兩位父母都是醫生,母親是北一女畢業,大女兒也念北一女,因此母親期盼小女兒一樣成為學妹。昨天小女兒離開家時,並未有任何異狀,不過日前曾說:「活在這世上好累,我真不想長大,希望還活在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
去年有一位高中生是另一種狀況,他考上建國中學,非常期待能夠進到建中有名的數學社團,可是父母認為念建中不一定可以考上醫科,強迫他轉去念私立高中;而且當他從事志工時,父母就責罵他浪費時間。最後,這名學生投書PTT,表示不念了…
這種例子,在父母高成就的家庭裡,俯拾即是。
父母念台大,就要子女都來當學弟學妹,一家子台大,好不榮耀!若是當醫生律師,就要子女也來當醫生律師,一門光彩!若是經商致富,就要子女繼承衣缽,把家業發揚光大!對於未來,打從子女一出生,父母就做好規畫,給盡資源,除盡阻礙,讓子女一樣成為人生勝利組,注定榮華富貴,社會中的人上人。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在這些高成就父母的腦子裡,子女自然遺傳到他們的優質基因,更何況他們給得起任何資源,也有充足資訊,為子女做最有效安排,子女一定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哪有可能表現不如他們的?打從心底,高成就父母就不接受「萬一」孩子沒有出息的結果。
這些父母用身體力行,探測出一條成功捷徑,因為愛孩子,他們希望孩子跟著走,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孩子想做的,父母就阻止,給另一個方案;不管孩子說什麼,一概不聽,因為孩子想的不周全,父母想的才是正確,最愛掛在嘴上的口頭禪是--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於是展開「戰備競賽」,從小安排各種才藝學習與課業補習,連遊戲都要上課學知識與技巧,把孩子的時間塞得滿滿。基因遺傳優秀,後天培養積極,可是有的孩子「跟不上去」,沒能成為父母的「翻版」,父母堅毅,他們軟弱;父母勤奮,他們懶散;父母全校第一名,他們倒數第一…怎麼會這樣?
其中,令人最不解也最遺憾的是,看起來擁有一切的孩子,包括父母的關愛、優異的成績、親友的讚美,以及出眾的外貌等,為什麼要在中途放棄生命?
身為父母,我們是不是太盡職了?
「所有的錯誤概括起來,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家長太強勢,不給孩子自由,也不給他自信 。」一位母親是大學教授,在面臨孩子輟學時,求教心理諮商專家,後來這位專家寫成文章《有本事的父母,為什麼教出沒本事的孩子》,他給的建議很簡單,就是「還給孩子自由,為自己的人生做主,培養出自信。」
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新生主任十年的茱莉李斯蔻特,最近出版新書《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書中她反問所有父母:
「身為父母,我們是不是太盡職了?」
李斯蔻特有兩個孩子,和任何一位父母一樣,很愛她的孩子,可是在學校任職期間,看到太多家長在過度教養之下,使得大學生毫無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讓她發現到一個事實,父母的所做所為都是以愛為基礎,也同時源於恐懼,最主要的是擔心孩子無法出人頭地。
「我們對『成功』的定義過於狹窄,以致傷害了我們的孩子。」
若只是看短期結果,高度參與的養與方式,提供了安全,獲得了機會,並確保了結果,但是過度指導、過度保護、或過度涉入孩子的生活,對待孩子有如稀有珍貴的植物標本,也阻擋了他們應該面臨的考驗與挑戰。未曾體驗過人生現實的粗糙面,孩子變得精緻,卻缺乏生存能力,無法在現實世界中面對各種挫折與失敗。
放手讓孩子自主
中國作家馮唐說,如果能做到以下三點,可以免於得癌症,其實做父母也是要做到這三點,給予孩子充分信任,不過度渉入孩子的人生,孩子會成長得更強靱有力,走出另一個不一樣的生命風貌。
1. 不著急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自己的成長時間表,有人早熟,有人晚熟,父母不能急,否則一定壞事,說話就會傷孩子的自尊,很多親子問題是「急」出來的,做父母要能「等得」。
2. 不害怕
--父母的擔心會把孩子逼到窒息,讓孩子感到不被信任,妨礙他們發展出一種重要的心理特徵:「自我效能」,相信個人有充分能力可以完成某事的信念,所以不要害怕他們可能考上爛大學,不要害怕他們未來找不到工作,不要害怕他們以後沒有結婚對象。可能不會發生的事情,通通都不要害怕。
3. 不要臉
--癩痢頭的兒子是自己的好,就算沒有成龍成鳳,只要好手好腳、健康快樂,就是上天最大的賜福,不要和別人比較,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不要拿孩子的成就當作自己的價值,拿掉臉皮,不要臉最大!
讓孩子自由吧!每個生命,都有最好的安排。
「孩子應該從父母那兒得到兩樣東西:根與翅膀。」/德國詩人歌德
圖/紐西蘭同學提供
考上 建中 ptt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PTT上看到這篇,一位台灣社會所供養出來的所謂「資優生」的告白。
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震撼,所有的家長、教職、學生,或者這個社會體系下所產出的所有個體,都應該來讀讀這篇。
很多大人對於建中生冒名頂替他人受訪這件事很感冒,覺得「讀到資優生卻只會搞這種出頭」、「說謊就是不對」、「無聊當有趣」。
如果我們認為,屁孩學生們不應該欺騙捉弄大人,關於信用這件事必須擺在最優先,那你們一天到晚推崇訪問這些考上醫科電機的人幹嘛,你不是應該多去關照那些守信用的孩子嗎?
如果我們認為,重點在於學生如何領導自己的意識,考上理想(或是大人灌輸給他們的理想)中的優良科系,那他今天這樣捉弄你,不想接受採訪想去打電動,找人頂替自己去受訪的這些行為,不就更真實的反應了他們自身的生活狀態和精神價值嗎?
我想問的是,在你們想像中,那些應該由資優生去搞的出頭、或者應該由資優生口中說出的實話、或者應該讓資優生覺得有趣的事情,是不是都來自於你們的壓榨呢?
在你高聲指使資優生們應該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前,你是否曾經想過他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這社會在輕視弱勢人群的同時,也過度將期望與想像賦予在某些擁有特殊資質的人群,這些事情不叫做理所當然,也不叫做教育,這些事情都是勒索。
--
以下為PTT文章引文(撰寫ID:immoi)
我的高中老師花了很大力氣,創造了一個從不計較成績的風氣。我一直到最近整理雜物才發現當初其實還是有發成績單,而段考成績單上我竟然是考全班第一名。我真的完全不記得這件事情,顯然老師的努力——「成績很重要,但你喜歡做什麼,才是更重要的」——是很成功的。一路以來,也協助我跟家裡溝通自己的夢想跟性向。
我後來回想,才知道我們的老師花了多少力氣在保護我們,避免我們背負太多不屬於我們的責任,避免我們受到不合理的不成文規定或價值的約束。他們跟教官說不要管我們中午在教室看漫畫打橋牌,他們在教室前面直接放一疊公假單,跟大家說想要離開學校就自己簽。
這樣的做法不是放任,是信任。信任自己的學生,也信任就算被偶爾濫用,讓有需要的學生擁有去探索自我、任意運用時間的自由的重要性,遠大於少數學生簽公假單去打網咖被 抓到的麻煩。
我相信老師會這樣跟教官為自己的學生辯護:「如果學生簽公假單去打網咖,那是因為他現在需要打網咖。」這種興利大於防弊的精神,出了建中,在這個國家我再也沒有感受過 。
--
我常常覺得我們是一群X-men,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超能力。社會一方面宣稱這些超能力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聽話、願意遵守規則),可是二方面,我們心裡清楚有人多想要擁有、或是利用我們的超能力。我們也知道有另一群人為了害怕我們濫用超能力而設下重重的障礙跟約束。
至於剝掉超能力後,我們跟一般人一樣真實的面貌——這卻沒有人在乎。
所以有些人批評資優生冷漠,沒大沒小,自我中心。很多時候,那只是一種面對勒索的自我保護機制。冷漠是一種,戲謔惡作劇是另外一種,像我這樣習慣帶著社會化笑容,常常被稱讚「跟其他資優生都不一樣」的類型,其實也只是另外一種。都只是為了保護真正的自己,舞台燈光照不到的那一個自己。
--
我想提出的是,在現在的升學主義下,受害的不只是成績不好或成績普通的學生。有一群資質優異的學生,站在舞台上背負整個家庭、學校、社會的期待,但他們的面貌同樣無比模糊,而臉上的淚水,永遠不及胸前的徽章耀眼。
如果沒有人是受益者,還要繼續嗎?
我們一起來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