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攀的衝動與後悔:一段聖稜線的心情記事】
先說,這是一篇懺悔擺在最後的行程記錄文。
故事的開始,是我期待已久的一個連假行程因故取消,記得是能高越嶺全段3日遊吧。原本想要積極的尋找替代方案,只是連問了數位朋友之後都沒有共識,加上工作繁忙,就沒有下文了。直到該連假開始的5天前,也就是入園證申請的最後時限,我才慌了手腳。
左右思量一番,我剩下的選項只有獨攀,不然就是什麼地方都不去。天人交戰之後,我想爬山的渴望擊敗了理智,決定向家人謊稱我和朋友攀登桃山,其實真正的計畫是去獨自重走上次因天候不佳,而無緣窺見真面目的一段聖稜線。
我客觀的回顧自己曾挑戰過的一日來回登山經歷,認為體能應該不成問題,而且在這之前的一個月還特意地將月跑量提高到100公里,提早出發且天候狀況佳的話,一定能順利完成。
然而,由於在此之前從未獨自爬山過,心理上的壓力或許還比生理上的上大一些,但不能構成讓我放棄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之中,我也多少有點瞭解,為何有人會選擇當一隻孤鷹了,也許不是因為崇高的理由,而單純只是因為找不到伴如此無奈。
.
我相信風險可以透過準備降到最低,不會是零,但可以很低。
我走的路線除了北稜角往雪主方向有些小地形之外,皆沒有潛在的危險性,時間安排上推估能在中午前回到雪主東線的傳統路線上,即便下雨也不會造成太大麻煩。一旦腦中的計畫和應變方案都想的周延,期待感就逐漸取代了原本的些許不安,於是我帶著入山證、入園證和塞得滿滿的小背包,在一個慵懶炎熱的下午,獨自駕車前往南山村住宿。
同樣的台7線和台7甲,兒時曾坐在爸爸的車上駛過,後來是商業團雪山登峰隊的大遊覽車,再後來是載著朋友一夥人去爬山,幾乎有些熟悉了呢。敞開的窗戶不斷灌進山裡的風,音響流瀉出的是喜愛的歌曲,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倒也是不賴。
在便利商店胡亂吃了晚餐後,晚上7點左右就上床了,而且意外地成功睡著。午夜時分,鬧鐘響起,不少朋友都還在聊天、聚會的時候,我正睡眼惺忪地吃早餐,完全清醒後才開往武陵農場。
繳了入園費用之後,眼見大哥又要拿農場導覽地圖給我,趕緊揮手跟他說:「這個我有很多,不用再給我了啦!」
01:37 - 雪山大水池登山口
03:13 - 哭坡下瞭望台 (休息5分鐘)
04:13 - 三六九山莊 (進食,休息10分鐘)
- 取黑森林水源路-
06:56 - 雪北山屋 (休息15分鐘)
07:32 - 雪山北峰 (休息5分鐘)
09:53 - 北稜角
10:37 - 雪山主峰 (休息10分鐘)
12:17 - 三六九山莊 (休息20分鐘)
14:48 - 雪山大水池登山口
從上面的描述,可能有人會覺得這趟行程是不是出了什麼意外?確實是有,我也誠實的分享一下:因為我沒走過北稜角到雪主這一段,由於天氣好視野佳,也沒想到要拿手持GPS裝置出來確認航跡,於是演變成從碎石坡下繞過斷崖,再吃力地爬上鞍部的加練行程,這只能說是自己笨 ... 其他就是可能腳還不習慣野跑鞋,小扭了幾下,但都是發生在從雪主回登山口這一段路上,顯示體力跟集中力都下滑了,確實會容易受傷,好在並無礙於行走。
(個人心得:確實穿野跑鞋會讓腳踝變得靈活,重量也有所減輕,我上一趟單攻品田時沒有問題,但這次應該是走雪主東線下山的時候心態鬆懈了,不夠集中於路面,才會這個樣子。建議有意嘗試的人不只要先循序漸進習慣腳感,體力下滑後更要主動提高注意力。對於新手來說,保守作法還是穿中筒登山鞋,甚至短筒登山鞋的吸震能力也會比野跑鞋優越喔!)
個人認為從水源路上稜線是挺不容易,尤其是上面碎石坡那一段,上去一步退半步,我大約在那邊就得要走走停停了,翻上稜線才找回正常步調。日出的時候金黃色的太陽光灑進樹林,鳥囀聲在安靜之中格外的清脆響亮,讓我忍不住駐足沉浸在這一刻裡面。
當天的聖稜線是陰天為主,風強勢狂,但由於我體質發熱快,大部分時間就只套一件Power Stretch中層衣,達到冷熱平衡,結果反而是從三六九回登山口這一段因為越來越熱,喝水喝超兇。而且 ... 近年實在是來這一帶好多次,這一段走的好生無聊,很容易就恍神了 (或許才是小扭的主因😅)。
.
事後,當家人發現我獨攀,就是承擔苦果的時候了。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無論是多麼渴望,都不該背棄家人的信任哪!希望還沒犯這個錯的山友,務必三思而行,以後我是絕對不會再犯了。
平心而論,由於想要早點回到登山口,走得是比較趕一些,沒太多心神欣賞風景;但另一方面,運動化登山會讓我們仔細傾聽身體的感受,不斷思考如何找到一條消耗與補給的平衡點,從而順利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也算是一種心智與體能的自我挑戰。我覺得兩者都有自己的樂趣所在,不必爭論孰優孰劣,反倒是要看我們想要的是什麼,以及事前準備有多周全吧 (包括家人這一環)!
總之,
家庭...和諧...才能...放心...外出
切勿...衝動...一時...後悔...一世
檳友...切記
.
.
.
※最後鄭重提醒,正常來說這是需要2-3天的行程,我有過不少單攻經驗,也做足了體能準備才去,有意自我挑戰的人請審慎評估。山歡迎所有的人,但準備不足的人,小心會永遠地留在山上。
「能高 越 嶺 gps」的推薦目錄:
- 關於能高 越 嶺 gps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能高 越 嶺 gps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能高 越 嶺 gps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能高 越 嶺 gps 在 健行筆記- 【新聞】能高越嶺近期封閉想要前往#奇萊南華的 ... 的評價
- 關於能高 越 嶺 gps 在 2020-03-30 能高越嶺道.屯原到檜林保線所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能高 越 嶺 gps 在 13小時渡能高越嶺, 屯原銅門一日橫貫(2011.6.17) (上---西段) 的評價
能高 越 嶺 gps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百岳地圖2016 iOS APP系列 ─合歡‧奇萊 正式上架】
●前往App Store下載頁面:
https://itunes.apple.com/…/app/he-huan-qi-lai…/id1151276004…
●官網詳細介紹(APP列表/使用說明/常見問題):
http://www.sunriver.com.tw/app/guidemap2016.htm
攀登百岳的最佳輔助工具!準確好用的APP地圖!
建議百岳地圖APP應與上河文化出版的兩萬五千分之一《台灣百岳導遊圖》地圖搭配使用,提升登山安全係數。
■APP主要特色
① APP地圖(2016年版)圖資依據上河文化出版的兩萬五千分之一《台灣百岳導遊圖》紙圖圖資全面修正,單張圖幅涵蓋完整的行程路線範圍,地圖均有標示TWD67(黑色方格)與TWD97(紅色虛線方格)經緯度座標格線。
② APP內收錄完整的附錄資訊圖表,包括展望圖、山屋‧營地‧水源概況、行程安排、步程示意圖、高差示意圖、圖例說明。使用者可在出發前先設定好路線選擇,附錄資訊即會按照路線顯示需要的圖表。
③ 登山裝備檢查表可重複勾選使用,並且可以新增/刪除自訂物品項目。出發前應先分享至臉書,讓留守人員知道您攜帶的裝備項目。
④ APP地圖提供GPS定位、前進方向導引、軌跡記錄、分享或匯入軌跡kml檔案、分享經緯度與地圖截屏、新增記事…等應用功能。
⑤ APP地圖為動態比例尺,地圖可以放大、縮小比例,讓閱圖清晰明確又精細美觀。
⑥ APP的GPS定位係使用手機內建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不需要連接網路就可以定位。※iPhone 4S以上機型為GPS與GLONASS雙星定位系統,定位精度更高。
■百岳地圖APP為付費APP,全系列共有20個,每個定價NT$ 180:
(陸續上架中,有更新訊息將會公布在上河文化粉絲專頁&官網)
●台灣百岳全圖2016
●玉山群峰2016 ─ 已上架
●郡大‧西巒大2016 ─ 已上架
●聖稜Y型縱走2016 ─ 已上架
●雪山西‧南稜2016 ─ 已上架
●白姑大山2016
●北一段縱走2016
●北二段縱走2016 ─ 已上架
●合歡‧奇萊2016 ─ 已上架
●太魯閣山列2016
●能高越嶺2016
●能高安東軍2016
●干卓萬群峰2016
●七彩湖‧六順山2016
●丹大‧東郡2016
●馬博拉斯橫斷2016
●南二段縱走2016
●新康橫斷2016
●南一段縱走2016
●北大武山2016
■使用說明
① 支援作業系統iOS 8.3以上版本。與iPhone、iPad及iPad touch相容。(※ 預計只會出iOS版本)
② 關於APP的使用教學、注意事項,在程式內就可瀏覽說明。購買前想先了解更多內容,請至上河文化官網查看。
③ 百岳地圖APP僅是輔助登山行進的工具之一,並不適合做為完全依賴的精確導航地圖,請依自身狀況小心使用,並自負風險。
■注意事項
APP初次運行時,會提示:是否允許APP在使用時取用您的位置,需選擇『允許』,方能開啟定位服務。(或之後再於:設定 > 隱私權 > 定位服務,開啟GPS定位功能)
#百岳 #地圖 #iOSAPP #登山 #合歡山 #奇萊主北 #GPS #軌跡記錄
能高 越 嶺 gps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超火紅話題+
來聊聊最近山界較熱門的話題--
臺中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草案(目前還是 "草案" 階段,因本法有涉及行政罰法,未來仍需報請行政院核准)
http://www.taichung.gov.tw/…/Attach…/100010/651110102770.pdf
話說在前:
1.山難搜救需(1)經常性的國家級山域搜救專業隊伍而非任務型編組。(2)完整的山難基金機制(或保險)。
2.我認為這是消防局在歷次的山難搜救工作經驗與壓力下,做出不得不為之的法令要求~
目前我認為可以討論的有:第五條,第六條及第七條。
以下逐條討論:
第五條
進入本市公告山欲從事登山活動,應攜帶下列裝備:
一.具有定位功能之器材。
二.可供緊急連絡之通訊設備
就第五條而言,我的看法是:
1. 請開始存錢(但若只是想要偶而爬個山就要買嗎??),且台灣眾多大專院校的學生登山社團向來都是培養登山技能的主力之一,但這些學生的經濟能力通常不容許購買這些相對昂貴的器材。
2. 山區廣大,一條長程綜走路線可能就跨幾百公頃的山區,山域主管機關應明確揭露山區哪些路線或地點可供通訊處,南投林管處的能高越嶺道西段與雪霸國家公園的地圖都有此資訊。
3.山區訊號是否良好有其客觀條件,不是每個地方GPS都有良好的收訊,且無線電的通訊亦有其通訊對談的技巧,需注意不要在頻道上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或喘測,而衛星電話只有一句話,給我錢,其餘免談......
4.比起GPS,我個人仍強烈建議必須學會基礎的指北針定位與地圖的判讀,那才是自己在山區行走時最可靠的靠山,重點是-->不怕沒電......。而所謂的路感,就請多爬山吧~
5. 因以,第五點我認為應該是加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
第六條
登山活動範圍涉及特殊管制山域,應由領隊帶領之,並依登山路線難易度,由領隊為本人及隊員辦理登山綜合保險,發生意外衍生之搜救等相關費用,由保險給付;最低保險金額由本府另行公告。
前項領隊應具備初級緊急救護能力,並領有基本救命術證書或初級救護技術員證照。
領隊應依登山計畫帶領隊員從事登山活動,嚴禁隊員脫隊獨行。隊員發生意外事故致危及生命安全者,領隊應執行緊急救護並負起照顧之責。
針對上述第六條,我的看法是:
1."特殊管制山域"依本法第三條的定義是:需申請入園許可之山域等於就是"雪霸國家公園",那麼,若是在雪霸國家公園之外台中市山區山難的搜救費用,如大坑山區.谷關七雄或白姑大山部分山區等,其搜救費用是否還是由公家機關買單而不受本法規定?
2.金管會要求各保險公司開發產品的登山綜合保險,其最最低要保人數為5人,4人以下因為基數不足與保險公司的其他因素考量,目前並不提供4(含)人以下投保登山綜合保險,此點雪霸處亦曾於歷次開會中請台中市政府刪除此點,然最後仍無法被台中市政府接受。因此,此點相當不友善於個人獨攀與小團體山友前來雪霸國家公園登山。
3. 有關”領隊應具備初級緊急救護能力,並領有基本救命術證書或初級救護技術員證照”此點,我同意具備EMT1資格的領隊可以進行第一線人員受傷的現場處理,但山難的許多衍生的意外並不是具備EMT1資格的領隊就能應付的(墜崖救援.迷途失蹤等),應請台中市政府提出說明具備EMT1資格的領隊是否真能有效降低山難的發生或後續的傷害相關科學數據,此點我認為應為加分要件而非必要要件,亦即你可擁有EMT1的資格來招募隊員但不應作為能否入山的必要資格。
4.隊伍行進間,我們從來就不樂見拉長分隊或脫隊獨行,然有時隊員的脫隊並非領隊一人可以完全掌握,若是有充分證據說明是隊員執意要脫隊去拍照或慢行,甚或不可抗之因素致使隊員脫隊獨行,領隊是否仍需付全部責任?
5.本法給與領隊相當大的權力與義務,我也認為本該如此,然,當領隊擁有這些任務時,身為隊員的一分子也應當對自己參與的登山計畫有所了解與風險掌握,不應將山上所有的事情全交領隊一人來幫你負責任。
6.我最擔心的是延 誤 通 報 求 救!! 當山難意外發生時的當下,誤判情勢以為可已好轉且又不想支付隨之而來的搜救費用時,我認為此點可能就會發生,等到意外急轉直下時再求救,就怕為時已完……。而這也是美國高山救援協會(M.R.A)反對項求救者收取費用的主要論述,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www.mra.org/…/49-what-is-mra-s-position-on-charging-…)
7.建議每一次的難事件發生,都應該要由負責的單位或領隊撰寫"山難意外報告書",讓每次的山難意外報告書作為下一次登山的經驗累積。
第七條
登山活動範圍涉及特殊管制山域者,經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時,本府"得"公告禁止進入山域活動,並以書面傳真或電話通知許可入山或入園機關,採取緊急管制措施。
前項措施指許可入山或入園機關接獲通知後,應即通知於特殊管制山域之登山客撤離,必要時連絡留守人員或緊急聯絡人。
第一項公告禁止期間內,許可入山或入園機關不得許可入山或入園申請,已許可者應公告廢止。
1.國家公園法已明定公告,只要發布海上颱警報,入園許可證即主動作廢。
2.此點或許各位會覺此點不利於長程縱走的行程規劃,如6天5夜的行程雪劍線,若在第3天才發布警報又要馬上下山,那不是更危險!!?? 因此,該法第十二條有規定:
從事登山活動者於接獲第七條之通知而未撤離下山,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但因 即 時 下 撤 顯 有 危 險 虞 者不 在 此 限。""
因此,長程縱走途中遇到颱風或其他惡劣氣候,請就近找安全可遮護的山屋或營地度過就好,千萬不要隨意下山而讓隊伍暴露在惡劣的環境中啊!!
另外,我也不清楚,雖然台中市政府訂了這個法,但是,是否有相對應的配置人員來執行該法呢?亦即,台中市政府會派人到登山口查驗嗎? 台中市政府會查驗領隊的相關資格嗎? 我對此是不表樂觀,應該會是等到出了事情之後再來看你這支隊伍與領隊是否有符合資格……,這樣讓會讓人有本末倒置的感覺,亦即,不符資格者就應告知不應該上山,而上山者應該都是符合資格的才是。
更不能把工作都”委請”其他山域主管機關來執行吧?
還有,雪霸國家公園在此法中角色明顯吃重,但是,我們的入園許可證的”入園”是進入生態保護區需經申請,非為登山服務遊憩而需申請,立足點是明顯不同,要管理的對象也不盡相同,說明白一點,進入生態保護區要的是一張環境教育的證書還是急救訓練的證書呢?因此,這又讓我開始擔心,一個疊床架屋的法令又要開始蓋了……
最後,台灣這個島國有將近70%的國土面積都是山區,無論是你家後院的郊山.荒煙漫草的中級山或3000公尺以上百岳,通通都是山,身在台灣你就不可能不去面對山! 我們好不容易從早期的戒嚴封山-->入山證管制-->逐步邁向開放的自由登山,要登山的門檻越來越低,但是,山的力量與威嚴,卻是一直都沒有變過,無論政府的管理機制如何改變,要登山,就請對自己的登山計畫與風險評估負責任,更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 這是任誰都要有的自知之明。
另外,也真心誠意的認為,我們應該要有一個中央級別的單位來負責登山的管理業務,而這也是我一開始提到的: 1.山難搜救需(1)經常性的國家級山域搜救專業隊伍而非任務型編組。(2)完整的山難基金機制(或保險)。這都需要更專業更高層級的機關單位來完成,且因為缺乏一個統合的專業單位,就會如此法一樣,只能從救難單位(消防局)的角度來看登山,屆時各位愛山的人就只能像這樣被動式地接受此規定,若能有這樣的單位,或許,我們的登山管理才有有會繼續向前跨出一步。
能高 越 嶺 gps 在 2020-03-30 能高越嶺道.屯原到檜林保線所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Apr 10, 2020 - 能高越嶺道,又稱能高越道路,日治時代原名能高越嶺警備道路,常被俗稱為能高越嶺古道,一條在台灣的歷史古道,最早由泰雅族與賽德克族建立, ... ... <看更多>
能高 越 嶺 gps 在 13小時渡能高越嶺, 屯原銅門一日橫貫(2011.6.17) (上---西段) 的推薦與評價
13小時渡能高越嶺, 屯原銅門一日橫貫( 由GPS記錄器可看得出, 在30K之前, 剛好有一段凹下, 速度(綠線所示) 都在5以下的, 正是高繞路段, 由藍線的高度圖 ... ... <看更多>
能高 越 嶺 gps 在 健行筆記- 【新聞】能高越嶺近期封閉想要前往#奇萊南華的 ... 的推薦與評價
能高越嶺 西段6K崩壁前路基經專業技師現場勘查後,須另覓替代路線,短期間內無法開放! (圖/天池山莊) #健行筆記#能高越嶺#奇萊南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