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大家好!
會期結束後,緊接的進行時力黨代表的選舉,很高興看到許多位充滿熱情、理想的黨員投入黨代表的選舉。
其中有幾位是我辦公室的同事,以下想就近身的觀察,跟大家分享推薦。
#2號阿翔 是一位熱血的宜蘭青年,現年二十三歲(甚麼!!),原本在時力宜蘭黨部當志工,去年二月來到本辦公室,專責質詢影片處理、直播、影片拍攝、作圖等等一手包辦,做事非常認真。加入本辦後,因為他必須跟他的阿嬤同住,以便照顧,所以每日從宜蘭通勤到立法院上班。
作為一個通勤族,他完全可以體會台灣交通通勤族的痛苦,此外,他也是一個重機騎士,所以他也關心大大小小的交通議題,堪稱交通宅。我也因為他,了解許多目前大家關注的交通議題,例如區間測速、公路逼車、蘇花改、機車路權規畫等等。
我們在這一年共同關注了大大小小的許多交通議題,很欣慰的是,某些已經獲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某些我們則必須再繼續努力,相信阿翔的加入,對時力未來繼續關注交通議題有極大的幫助。
另外,加入本辦之後他不知為何力行減肥計畫,總共減了n公斤,從這裡可以看到,他驚人的毅力,令人欽佩。
#6號林沁 是一位外表看不出來熱血的熱血青年。
她參與苑裡反瘋車、樂生運動、華隆關廠案、土地強徵案件…無役不與。在這些運動裡她被打被扛被捕,移送警局地檢署法院,但她依然堅持理想,毫無懼色,為受壓迫的人們挺身而出,付出行動。
台大社會系畢業之後,曾任職於專注於移工人權的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也曾經擔任直轄市政府的勞檢員、中研院的新聞聯絡人。
這一年透過她,我們舉辦各種不同議題的記者會,為許多底層不受關注的人們發聲,也專注在各種勞動議題、移工人權。從移工宿舍到吸人血的移工仲介費,從無薪假到資遣費,都有她奮鬥的痕跡。
#26號林邑軒 是一個新手爸爸,南投竹山成長,台大電機系畢業之後,選擇就讀台大社會系研究所,以研究二二八事件為題,碩士畢業之後繼續研讀台大社會博士班,是理工男也是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對公共政策保持冷靜而理性的分析視野。
有他的加入,讓我們能夠以數據、統計出發,務實的處理各項議題、有步驟有方法的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特別是在幾個月前,在邑軒的契而不捨的努力下,針對持續高漲的房價,我們一連串的針對央行總裁(信用管制措施)_、財政部長(屯房稅、預售屋買賣的查稅)、內政部長(實價登錄、預售屋紅單炒作)、國發會主委(不動產景氣燈號)、金管會主委(銀行不動產放貸占比)質詢,最後某部分確實也獲得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邑軒的努力,就像韋柏所說的:
“政治是以拳頭緩慢穿透硬木板的工程”
滴水可以穿石,有他的加入,讓理想不只是理想,而是開啟更多實現的可能。
#28號林佳瑋 是一個公共危險的慣犯,也是我義務辯護的關廠工人臥軌案的當事人。
我跟她在地檢署相識,當時她還是學生,我已經見識了她過人的膽識。
之後她幾乎無役不與,爬上高速公路、絕食,第二次臥軌,不斷的奮戰。甚至成為華航罷工的關鍵推手。
這一年因為她的加入,許多弱勢勞工,來找我們協助。有醫院放射師、台鐵、高鐵員工、機場貴賓室勞工、被迫回捐薪資的社福團體勞工、桃園客運司機、台北的公車司機、社工師…..族繁不及備載。
她總是以十足的耐心跟專業,細心的處理,
我與 #33號劉育承律師 結識,是因為劉繼蔚律師有一天跟我說,在ptt上有一人跟他打筆戰,打了許久,非常厲害,此人剛考上律師,尋找實習的機會,請我一定要聘用他。
我想,連號稱法律鬼才的劉繼蔚都這麼稱讚了,應該是要遵照辦理。
之後劉育承律師就成為雪谷南榕的一員,特別是他又是勞動法專攻,我們一起做了許多勞工案件,許多都有很好的結果。在去年2月之後,又拜託他北上加入本辦。
這一年來,他處理了許多司法及勞動議題,以他的法律專業,關照更多需要被照顧的人。
特別是他最痛恨機關送禮送花來,因此發文要求各機關不得送禮送花過來,又他堅持凡來辦公室遊說者,必須向立法院登記,凡事要求守法。
很高興看到這些優秀的同事,出來參選黨代表,也懇請大家支持,讓本黨可以更加茁壯。
薪資 區間 ptt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1536493133/posts/10222867767272832/?extid=yBlWl8OY5O0eTH5G&d=n
從柯文哲2016年後的本性流露到大媽老司機的包裝失敗,以及數位諸葛亮的落馬,都看得出來新媒體不是萬靈丹,也沒有那麼容易真的被掌控,不然 ptt (曾經的新媒體)不會因為 4% 崩潰,
身邊依然有許多認為「柯文哲其實是不錯的市長」的朋友在。他們大多不在乎政治人物攜帶著什麼意識形態(仇女只是失言)、或認為政治正確都是裝的(仇SJW)、打破藍綠惡鬥最重要。
這群朋友對政治的啟蒙程度、涉入程度一般較低、大約是偶爾看看政黨粉專的程度。
新媒體創造了更低的政治參與門檻,只憑單一的切角就可以聚眾(所謂自媒體、側翼多是如此),缺點則是觀點無法深化。
在去年訪談學生的經驗中,一些學生承認要不是有參加社科營隊,一般忙於考證照的高職生或體保生其實沒有太多時間關心政治或社會議題、大多都是政治影響生計的時候才會浮出水面發聲。
反媒體壟斷、反課綱微調運動的學生組成以及東奧正名的公投結果都說明了:政治啟蒙程度和花多少時間接觸媒體、以及媒體多不多元是高度相關的。
身邊一些被高工時綁架的理工朋友,
也恰好與上述的樣態吻合:
➡️ 支持小黨但不檢視有無核心價值(沒空檢視)
➡️ 最關心的議題是居住正義,因為他們剛好落在可以買房的薪資區間(影響生計)
➡️ 對小黨提出的解方深信不疑(單一觀點,反正民進黨去死)
新媒體不是萬靈丹,但如果沒有新媒體,恐怕這一個世代的政治啟蒙程度只會更低,可能不管哪個正義都沒聽過。
在這個現象中我覺得真正有趣的,是政黨(尤其小黨)和議題團體其實都正在透過新媒體構築各自的影響力圈,慢慢透過片面資訊蠶食「自以為中立的選民」(你各位)。
常見的媽媽社團、重機社團、反惡質幼兒園粉專、反地主意見領袖皆是。
但這些團體比起傳統的 NGO 其實更危險,版主通常無法保持政治中立、也不會主動揭露利益來源、更無法提出細緻的修法建議或研究,卻擁有更強大的號召力。(比如出征政府一面要求幼兒園只要有虐童就關閉,一面要求廣設幼兒園減低學費)
民眾關注自身週遭的議題固然值得鼓勵,但未來是否會因此壓迫到 NGO的營運、甚至變成立委優先「取悅」、「爭取流量」的對象,就像內容農場逐年改變新聞產業那樣,就會是未來很需要大家關注的了。
—
後記:新媒體上的個人、粉專、社團、群組不見得原本就有共同政治利益,因此暫不以利益團體稱呼🤔
薪資 區間 ptt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媒體不是萬靈丹,但如果沒有新媒體,恐怕這一個世代的政治啟蒙程度只會更低,可能不管哪個正義都沒聽過。」
從柯文哲2016年後的本性流露到大媽老司機的包裝失敗,以及數位諸葛亮的落馬,都看得出來新媒體不是萬靈丹,也沒有那麼容易真的被掌控,不然 ptt (曾經的新媒體)不會因為 4% 崩潰,
身邊依然有許多認為「柯文哲其實是不錯的市長」的朋友在。他們大多不在乎政治人物攜帶著什麼意識形態(仇女只是失言)、或認為政治正確都是裝的(仇SJW)、打破藍綠惡鬥最重要。
這群朋友對政治的啟蒙程度、涉入程度一般較低、大約是偶爾看看政黨粉專的程度。
新媒體創造了更低的政治參與門檻,只憑單一的切角就可以聚眾(所謂自媒體、側翼多是如此),缺點則是觀點無法深化。
在去年訪談學生的經驗中,一些學生承認要不是有參加社科營隊,一般忙於考證照的高職生或體保生其實沒有太多時間關心政治或社會議題、大多都是政治影響生計的時候才會浮出水面發聲。
反媒體壟斷、反課綱微調運動的學生組成以及東奧正名的公投結果都說明了:政治啟蒙程度和花多少時間接觸媒體、以及媒體多不多元是高度相關的。
身邊一些被高工時綁架的理工朋友,
也恰好與上述的樣態吻合:
➡️ 支持小黨但不檢視有無核心價值(沒空檢視)
➡️ 最關心的議題是居住正義,因為他們剛好落在可以買房的薪資區間(影響生計)
➡️ 對小黨提出的解方深信不疑(單一觀點,反正民進黨去死)
新媒體不是萬靈丹,但如果沒有新媒體,恐怕這一個世代的政治啟蒙程度只會更低,可能不管哪個正義都沒聽過。
在這個現象中我覺得真正有趣的,是政黨(尤其小黨)和議題團體其實都正在透過新媒體構築各自的影響力圈,慢慢透過片面資訊蠶食「自以為中立的選民」(你各位)。
常見的媽媽社團、重機社團、反惡質幼兒園粉專、反地主意見領袖皆是。
但這些團體比起傳統的 NGO 其實更危險,版主通常無法保持政治中立、也不會主動揭露利益來源、更無法提出細緻的修法建議或研究,卻擁有更強大的號召力。(比如出征政府一面要求幼兒園只要有虐童就關閉,一面要求廣設幼兒園減低學費)
民眾關注自身週遭的議題固然值得鼓勵,但未來是否會因此壓迫到 NGO的營運、甚至變成立委優先「取悅」、「爭取流量」的對象,就像內容農場逐年改變新聞產業那樣,就會是未來很需要大家關注的了。
—
後記:新媒體上的個人、粉專、社團、群組不見得原本就有共同政治利益,因此暫不以利益團體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