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晶片整合 半導體中心助攻台廠搶AI及智慧感測商機
2019/10/31 廣編企劃
評論
為推動科技產業升級,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致力於推動國內科技人才培育及創新研發,近年除與學術界積極合作,提供平台解決方案以外,也積極協助產業界新創及新產品開發,希望作為學研與產業間的技術整合平台,以發揮高效的槓桿作用,創造共生共榮的各領域生態系。10月7日齊集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共同展出智慧領域技術成果,會中吸引廣大業界與學界共襄盛舉,希冀藉由這樣的機會,讓更多產學研界能認識國研院在研發平台服務所做的努力,並見證近年國研院引領的技術革新。
5G及物聯網時代來臨,從工業領域的自動化生產機台,到3C消費領域的穿戴式裝置,都須要核心的晶片模組;然而不同的應用,也有不同的晶片設計須求,規格可說是千萬種。對於想要搶攻物聯網商機的大小企業和新創廠商來說,最大的挑戰就在於是否擁有晶片自主能量。例如研發工業用機器手臂的製造商,若能快速取得性能優異且有效整合電源、感測、記憶等多項功能的晶片模組,就能降低成本、縮短開發時間、優先進入市場。又如穿戴裝置,內部各自獨立的處理器、感測器、電路IC等,若能充分整合成更有效率的晶片單元,就能縮小穿戴裝置的體積,提高運作效能。
異質整合研發有成 助攻國內產學界搶物聯網商機
國研院旗下的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在「產業趨勢論壇暨國研院智慧領域」的活動發表歷經了多年研發,在「異質晶片整合」技術取得重大進展。不論是工業用大電流的電路IP晶片組、或是低耗電物聯網裝置的智慧感測晶片、甚至連深度學習、機器學習所需的AI運算晶片,產學界都能運用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所開發出的異質晶片整合平台,來降低開發門檻,讓業者沒有後顧之憂,全力衝刺市場。
半導體研究中心副主任莊英宗指出,半導體產業目前最熱門的趨勢是如何將不同材料整合為元件;這主要是因應物聯網時代包括電競、智慧家庭、無人載具、智慧城市等各種裝置,都有「異質運算核心」的需求。例如穿戴裝置愈來愈強調各種各樣的「感測」及「邊緣運算」,因此必須整合類比感測晶片與數位運算晶片;又如電路IP日益複雜,也須整合節能、電流、感測等多樣功能。
物聯網應用百花齊放 自主晶片能量才能搶得先機
莊英宗表示,「『物聯網』喊了很多年,過去未能大規模地實現,原因之一就是必須達成異質晶片的整合,才能降低物聯網裝置的開發成本及時程。」有別於過去的通用型晶片,未來AI、物聯網應用百花齊放,開發各式創新應用的小型企業,更須要的是符合自身需求的客製化晶片,然而學術單位或企業缺乏基礎研究與產品整合的驗證環境,自主開發晶片可說難上加難。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耗費五、六年的時間,研發出不同應用領域的異質晶片整合平台,來滿足產學界即將爆發的需求。
以智慧感測晶片為例,原本感測單元、電路單元、記憶體單元、以及處理單元各自獨立,全都放入穿戴裝置內,將導致體積過大,不符實用。半導體中心提供的異質整合設計架構,可將所有單元有效整合,並已有成功設計案例;換言之,智慧手錶、生醫穿戴裝置、AR/VR裝置的開發廠商,只要採用這個異質整合架構,再加上自己的創意,就能快速開發出自有晶片。這也符合時下正夯的客製化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晶片概念。
從穿戴裝置到無人工廠 晶片整合需求大不同
過去行動通訊主要鎖定消費端,不過未來物聯網的創新應用,有很大一部分將在工業領域實現,例如工廠自動化、工業4.0等等。因此除了低功耗、小電流的穿戴裝置,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也研發出大電流、高電壓所需的異質晶片設計平台,可廣泛應用於機器手臂、CNC自動生產機台、晶圓定位平台、甚至無人工廠等等工業場景。這對於擅長製造業的台灣而言,可說是既充滿商機又能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舉例來說,工業馬達內部的構造主要包括電源管理晶片、控制器、驅動IC等等;在以往,馬達的電源控制只須要兩條線,一進一出,但如今愈新型的馬達,效率愈高,所需接收的訊號也更為多元,勢必須要更複雜的控制電路;另一方面,節能的要求與日俱增,也必須在電源IC週邊加裝更多顆IC來符合綠能安規、進行斷路保護等。此外,生產線上的無人檢測、品管、預防性維修等,都會用到感測系統,更增添業者在整合上的難度,此時就很適合運用半導體中心的工業用異質晶片整合架構來進行突破。
自主微感測系統晶片 是台灣創新的關鍵
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謝嘉民副主任表示,台灣發展IoT相關創新,自主微感測系統晶片是重大關鍵,它必須能涵蓋光、機感測器以及電路IP等不同屬性的IC及元件;不過因為前期研發投資大、驗證周期長,且應用情境太廣泛,一般廠商跨入不易。謝嘉民指出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的異質系統整合平台,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的異質系統整合平台,有兩大特色:一是盡量減少傳統的封裝,在IC層面進行整合;二是結合不同材料,將新式的感測用類比IC,建立國內產學研領域的系統級封裝研究生態圈,如提供微機電(MEMS)、感測器(Sensor)的半導體製造技術,並結合2.5D/3D先進超薄化封裝技術的驗證製造環境,以發展人體感測、工業訊號感測、甚至光達(LiDar)感測等應用,協助學界優秀的研究重果與業界生產技術接軌,提供國內發展微型化、行動裝置與物聯網相關解決方案。
在成果發表的同一天,半導體中心也開放AI系統開發實驗室,供論壇與會者參觀。物聯網時代著重資料的運算分析,AI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然而許多學術單位和新創公司,比較擅長軟體面,例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演算法或模型的開發;對於運算IC的硬體設計較為陌生。有鑑於此,半導體中心的AI系統開發架構也提供產學界使用,資源不足的小型單位,也可輕鬆發展出AI SoC(人工智慧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
半導體中心設計服務組蔡維昌組長補充,半導體中心提供的AI SoC設計平台,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可設計不同的應用需求的系統晶片,不必侷限市面上現成的通用AI SoC晶片;二是將AI SoC所需的的矽智產(IP)備妥並整合成晶片系統,學界或新創只須專注AI加速電路,大大簡化IC硬體的開發過程。
舉例來說,大學實驗室在開發手機人臉辨識的AI模型或演算法時,需要IC硬體來進行運算,不過手機的人臉辨識解鎖,講求快速、低功耗等特性,所需的加速電路必須客製化,市面上的通用AI晶片無法滿足需求,加上設計一顆AI SoC需包括CPU、記憶體、輸入輸出週邊元件、匯流排、加速電路等各項元件等,而實驗室師生又沒有足夠的資源自行開發整顆AI SoC晶片,便形成研發瓶頸。
此時半導體中心不僅提供AI SoC設計平台,還有相關的EDA設計軟體和訓練課程,AI開發者只要專注不同推論的加速電路設計,將之套用於設計平台,即可完成AI系統單晶片的開發。也就是說,學校實驗室或新創,透過這個設計平台,能夠快速驗證AI構想,縮短開發時程。除了手機之外,包括穿戴裝置的即時翻譯、生醫檢測儀等,都有低功耗、快速產出的特性,也很適合採用半導體中心的AI SoC設計平台。
發揮槓桿作用 促進產學整合 創造台灣科技業契機
莊英宗指出,「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將自己定位為『新元件』、『新整合』、『新應用』的創意基地,努力解決產業界及學術界所面臨的問題。」藉由提供前瞻異質整合的共通平台,讓業者能輕易利用晶片設計環境、實作及封裝平台、取得客製化IP開發、驗證等各種服務。「我們的使命是發揮槓桿作用,將先進研發成果提供產業界及學術界運用,替台灣的科技業創造更多契機。」
附圖:對於想要搶攻5G及物聯網商機的大小企業和新創廠商來說,最大的挑戰就在於是否擁有晶片自主能量。
Photo Credit : 國研院
圖2
歷經多年研發,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開發出的異質晶片整合平台,能針對感測類比晶片、運算數位晶片、電路IP進行高效能的整合。(Photo Credit : 國研院)
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針對工業用電路IP系統進行異質整合。(Photo Credit : 國研院)
圖4
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推出的AI SoC設計平台,讓學術界及新創業者,也能輕鬆開發出AI晶片。(Photo Credit : 國研院)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7949-narlabs-tsri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類比ic 學 什麼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費城半導體創高的意義
上周我以跟著錢潮走提醒大家,萬點是常態萬一要習慣,結果周四拉尾盤又漲了80點,週五雖然小黑但指數一度又創下波段高點,其實重點我不放在指數又漲了多少跌了多少,而放在錢到底有沒有持續進來,外資已經出現連續十天的買超,股匯雙升就是台股現在的節奏。周五美國股市又出現大漲,特別是費城半導體創下歷史新高,投資人千萬不要畫地自限,跟著錢潮走。
美股財報效應
費城半導體為什麼大漲,就是因為英特爾大漲8.1%,不但營收與獲利都超越預期,最主要是對未來的展望,表示訂單目前產能供不應求,甚至還可能要委外代工,受到消息的激勵股價大漲8.1%,AMD也大漲3.1%,NVidia也上漲3.9%,大家想想受到去美化衝擊的的美國IC設計大廠都能大漲了,更何況台灣的IC設計業者,因此我認為IC設計是大家必須留意的族群。
而在台灣去美化受益的當然是高階的產品,尤其是過去把持在美國的產品最明顯,例如RF IC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就像是立積(4968),今年就演出大漲四倍的奇蹟,但還有一個產品過去也都是美國的天下,就是週五媒體有大篇幅報導的類比IC,也有複製的機會
我們先看到國內類比IC的龍頭,矽力-KY(6415)上周已經登上IC設計股王的寶座,我曾經專訪過董事長陳偉,本來就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目前在矽谷與中國兩地設研發中心,當時我問她說會不會受惠紅色供應鏈,他也打趣的說他本來就算是紅色供應鏈,也難怪順利拿下股王寶座。
而國內的龍頭致新(8081)周四在外資買超1116張下,股價漲停鎖死,周五也再創波段新高,也帶動今年入主的類比科(3438)聯袂大漲,於是低價的類比IC出現的比價的機會,就像台積電轉投資的通嘉(3588),也出現連續大漲,通嘉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他可是連張忠謀都認同他的技術,以台積電旗下的旭揚創投做投資,掛牌後股價一度漲到270的天價,現在機會又來了,在去美化後,類比IC有機會下個RF,而台積電已經幫你在族群內選股,掛牌後年年獲利年年配息,股價竟然還低於淨值,你有看過台積電投資的IC公司低於淨值嗎?而一樣由旭揚創投投資的世芯(3661),近來股價也不斷創下波段新高,所以我認為有比價機會。
此外類比IC最常應用的就是電源管理,也帶動國內MOSFET的相關族群,指標股茂達(6138)投信不斷買進,但外資似乎不領情,呈現土洋對作的狀況,反倒是外資連續兩天買超的尼克森(3317),股價出現漲停,但如果以業績與技術來看,營收屢創新高的杰力(5299),應該受惠去美化的效應更大,長線可以注意的標的。
台積電ADR創新高的意義
昨天在費城半導體全面噴出,而英特爾也表現不排除委外代工的利多下,台積電ADR又創收盤新高,會不會帶動台積電挑戰300元的價位,是今天觀察的重點,也是指數能否再創高的關鍵。不過即使能站上三百,短線空間我認為也不會太大,倒是要注意台積電法說教我們的事。
這是我上上周演講的主題,也是本周萬寶周刊的封面故事,我提醒大家台積電法說後先就產業來看提醒我們明年三大方向,5G、AI、HPC不過這些事我們早就知道,但是對於台積電擴大資本支出,並且在先進製程全面啟動,這更是台積電要教我們的事。
所以我區分幾個領域,第一是上游配合的IP加NRE,投信持續加碼的世芯KY,昨天也再創新高,因為要投入先進製程的廠商,為了加速量產的速度與良率,就必須購買更多的IP以及NRE的服務,世芯開始與創意做比價,而M31(6643)的高速傳輸也是未來的趨勢。至於與製程相關,首先新製程由於大家都在摸索,所以需要更多的測試片,導致再生晶圓需求大增,我也提醒不管是用物理法的中砂(1560)或是化學法的昇陽半(8028)都有擴廠的計畫,此外由於IC價格變高並多採用SOC模式,並採用SIP系統封裝,第一讓大家多願意還沒系統封裝後就先測一遍,也讓精測(6510)重回九百大關,不過精測聚焦在手機領域,智慧手機的成長趨緩,加上大客戶蘋果是否一定惠鳳還巢,仍有疑慮,所以看到雍智(6683)今年下半年的漲幅更大,因為過去手機領域的客戶仍以精測為大宗,所以雍智被迫去找新的領域,包括AI、無人機、邊緣運算等,雖說客戶的規模無法跟手機的客戶規模相提並論,但反而在最近因禍得福,因為多腳前進的關係,營收成長力道不小。而切入IC測試版的柏承(6141),下半年有業外獲利入帳,也可以注意有沒有比價效果。
至於系統封裝全球主要就是由日月光控股(3711)、韓國的安可與鴻海集團的訊芯(6451)來提供,所以訊芯在這樣的想像空間下,股價也創下波段高點,而目前看營收的狀況與股價出現脫鉤,周五外資與投信都出現小賣超,居高思危。
而在CMOS封裝台積電的子公司精材(3374),在法人不斷買超下也創了波段高點,周五也公布九月獲利0.4元,以營收來計算,單季有賺超過1.2元的實力,當然他的旺季都在下半年,不過CMOS的趨勢確立,加上去年大幅把折舊費用一次提足,也都讓未來的獲利有機會大幅成長,正如前面說的,台積電的子公司評價一向不低,也是台積電的受益股。
類比ic 學 什麼 在 立錡科技 Richtek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場景【2019年交通大學秋季Open House】
學長A:歡迎學弟來挑戰『立錡金頭腦』
學弟B:什麼是『立錡金頭腦』?
學長A:這裡有一些電路設計的題目,從基礎題目到進階挑戰題都有,歡迎大家一起來玩,測測功力。挑戰成功我們會依據題目難易度,分別送你禮券或是電影票喔!
學弟B:我這題抽到的電路圖是『若希望降低此電路的mismatch, MOS的W*L要:(A) 變大 (B) 變小』,我猜答案是A。
學長A:學弟恭喜你"猜"對了,那你知道為什麼是"變大"嗎?讓我來為你解說。
學弟C:學長,我這題的電路圖是在問『Constant Gm start up sequence, Vst 應該要拉A,B,C,D 哪一個點,來讓電路順利啟動?MOS的啟動順序為何?』這題好難喔!
學長D:嗯,這題是有點難度。學弟應該有修過類比電路設計吧?學弟可以想一想,Mos比例跟電流比例應該是要如何才會...
類比電路的世界,往往就是如此的千變萬化,且有趣。
一流的類比IC設計高手,都在立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