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形象課程「線上講座」來囉
主題:找到你的形象競爭力
課程時間:
女生場 8/14(六)下午2:00-3:30
男生場8/25 (三)晚上7:30-9:00
請加@dressforsuccess (前面加@)輸入「穿對更成功-女 或男」即收到上課連結
直接加line@點我:
https://liff.line.me/1645278921-kWRPP32q?accountId=dressforsuccess&openerPlatform=native&openerKey=talkroom%3Amessage
怎麼別人穿什麼都好看? 為什麼我就是搞不定我的穿著? 每次出門前找不到一件適合的衣服😢
上完這個講座,你會發現你不用再一直模仿別人,你只要了解自己的身形就可以輕鬆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
這場講座讓你學習到三件事
1. 如何建立穿著審美
2.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
3. 成為聰明消費者
講師介紹: 蔡美惠
DFS形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創辦人
輔仁大學 織品系 碩士
日本JPCA 色彩證照
AIIC形象管理師認證
美國AIIC國際形象協會 會員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iic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口譯,然後呢?
我身為曾經英文爛到爆的小廢廢
只能羨慕班上英文好到飛天的諸神
曾經
仰望翻譯研究所猶如嚮往奧林帕斯山的眾神會所......
現在竟然已經教好幾年翻譯了
昨天第10期口譯班結業🎓
這樣算起來教過破百位學員
真的很不可思議
課程內容固然以實戰能力的培養為主
學員回饋不外乎:
激發了雙語能力的增長
筆記術很實用
增進了記憶和反應力
更會分析話語及摘要
甚至覺得變聰明(?!)
但今天更想跟你們分享的是
功 利 主 義(欸不要走!)
學了口譯,然後呢?
繼續增進實力,好,然後總要應用吧
來,分析開始。
分兩條思維:top down vs bottom up
Top down
從最高格局想下來,我將來想往哪個市場趨近
要認知到,地球上沒有普世承認的中英雙語認證
有各種單語言檢定
但講到翻譯這種跨語言的高門檻認證,談何容易
跟文化和社會脫不了關係,也絕對跟國際局勢有關
我分成三個主流圈子來看
中國主導、美國主導、澳洲主導
三個圈子分別較具代表性的認證:
中國有CATTI(口筆譯皆有)
美國有ATA(筆譯、沒口譯)
澳洲有NAATI(口筆譯皆有,還有利於移民)
你說怎麼沒有歐洲?
AIIC是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
專業頂尖的會議口譯距離大眾有些距離
故在此分類不列入一般口譯目標
除此之外都非常分散。
Top down大方向來說,可以看看想在哪個圈子耕耘
再來
bottom up
上週謝謝香港譯友的邀請
我聽了英國在地華人口譯員的分享
跟幾年前聽到從台灣到英國發展的口譯員路徑相似
就是很在地、從需求機關出發的bottom up
什麼意思?
就是最在地的社區口譯 community interpretation
哪裡需要中英口譯?
教會、醫院、法院、警局、監獄、社工訪視等等
那這些在地單位怎麼找口譯、怎麼認證、怎麼考核
其實作法各異,我建議綜合自己的興趣去考量,並且嘗試貢獻
不少可愛的學員其實已經有過相關經驗
但沒有系統,也不知怎麼進修
因為這些需求機關光是找人都忙翻了,根本無暇培訓
那我說,歡迎來台灣浩,我們來當你的分類帽。
以上這些,我看各期學員需求,有幾期講得多,幾期講得少
只要學員有需要,我都盡力解答到底。
牧師跟我說過一句話:
學習撒瑪利亞人,看見需要就去滿足。
Be like Samaritans. See the needs and meet the needs.
對我來說,口譯就是雙語能力培養起來之後的應用出口,是社會關懷,幫助需要的人
讓原本無法溝通的雙方能夠瞬間展開對話
不覺得很美好嗎?
-
明後天開課,最後名額
https://lihi1.cc/17GYW
aiic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本文向我最尊敬的恩師范家銘老師致敬
【從口譯員看蔡英文勝選國際記者會】
剛剛才看完本次大選的國際記者會
許多外媒紛紛提問的狀況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其實,在現場就有專業的中英口譯在哦!
身為職業口譯員的一份子
希望大家可以更理解口譯這個工作
就讓我以口譯從業人員的角度
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吧!
今天的介紹與討論
主要討論針對在兩個部分
「口譯專業」以及「口譯形式」
要聊到「口譯專業」這方面
就不得不提一下近來讓口譯這件事
給大眾認識的「口譯哥」
2016年,因為國際記者會
大家認識了「口譯哥」趙怡翔先生
當時引爆熱議的主題除了
「讓人耳朵懷孕的好聲音」
還有帶起了口譯內容優劣
與口譯專業度的討論
基本上,口譯專業三大元素是
1. 流利雙語聽說能力(基本但很重要)
2. 口譯技巧(包括筆記、記憶與轉換技巧)
3. 背景知識(平日的知識累積,以及專為本次翻譯任務所做的準備工作)
一般來說
有接受過翻譯研究所專業訓練的譯者
在熟悉背景知識且有充分資料的情況下
在高壓環境仍能穩健清晰傳遞訊息
16年的「口譯哥」趙先生雖非科班出身
但雙語流利,且時任民進黨國際部職位
所以顯然背景知識充足
不過比起專業口譯員,自然較不熟悉口譯技巧
今年的呢?共有兩位口譯員
外界不少人知道
翻譯的女聲,是出現在畫面中司儀台的
蔡辦發言人,連翊婷小姐
而男聲的口譯員畫外音
據知情人士分享,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師
口譯界前輩,范家銘老師
老師在台大翻譯碩士學程任教
是AIIC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的成員
會議口譯(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通常是口譯工作中
語域(register,用語正式程度)最高的場合
國際記者會正是會議口譯的範疇
綜合以上,本次記者會的口譯員人選
延續了前次一位熟悉國際聯絡事務的同仁
不同的是加入了專業口譯員
「口譯形式」方面:
16年和今年同樣採用逐步口譯形式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CI)
且本次記者會中訊息段落長
應是搭配筆記輔助記憶的長逐步(long CI)
而不是講者一兩句就換成口譯翻的
短逐步(short CI)
不過我很想建議之後開國際記者會可採用
同步口譯形式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SI)
能節省時間,允許更多國際問答增加交流
採用同步口譯形式時,講者不需停頓等待口譯
講者持續講,口譯近乎同步地「同時聽與說」
以另一語言追上講者的訊息
比起逐步口譯只需要麥克風
同步口譯需要多些設備配合
底下附上的影片就是常見同步口譯的配置
影片是浩爾對著麥克風發話
需要聽口譯者則要配戴耳機,使用接收器
調到需要收聽的語言頻道
(以此記者會為例會有中文頻道和英文頻道)
即可收聽口譯
通常會是兩位口譯員搭擋
約每15分鐘換手一次,避免大腦超載
雖然會需要多些設備成本
且需要聘用兩位專業口譯員
(小知識:口譯時收聽者越多,就需要越多耳機以及接收器,租金自然也相對越高)
雖然要增加數萬元預算
但綜合考量,可提升現場交流順暢度及效果
誠心建議將來各家國際活動可採用同步口譯形式
(線上直播也可以拉不同音軌,分別是中文頻道和英文頻道)
一般人除非辦理或參加過國際會議
否則應該不會接觸到
也不會深入了解同步口譯如何運作
平時我們工作常常啼笑皆非的是
明明我們都在同步口譯了
台上主持人卻似乎不知情
又再口譯一遍
可能是因為口譯員不在台上
存在感較低的緣故
不過這例子只是凸顯大家的不了解
讀到此,希望更多人了解神秘的口譯工作
歡迎分享以及媒體善意引用喔!
#大家有看記者會嗎?
#有沒有注意口譯呢?
#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文化語言橋樑
#口譯員 #逐步口譯 #同步口譯
口譯員范老師身影
照片來自 報導者 Th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