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柴也傻眼 - 到底學習語言要花多久的時間?今晚很有感杰的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學習目標 🐶】
Bonsoir à tous !
跟台灣人密集相處了快四年,我發現了許多瑞士人跟台灣人的個性有些共同點。
« De nombreux Suisses et de Taïwanais partagent certains traits de caractère communs, notamment l’aversion qu’ils éprouvent pour le conflit. »
台灣人跟瑞士人都是「愛避免衝突」的民族!
我有一個個人理論,很歡迎大家來討論。瑞士跟台灣的歷史,這些被大國圍住的小國,因為多次被大鄰國威脅,攻打,在努力生存的過程中,都會發展出「韌性 」« une forte résilience »,「低調」 « un enclin à garder profil bas »,「不喜歡衝突」« une aversion pour le conflit » 的民族性, 至少我身邊的瑞士人跟台灣人都蠻符合這些形容詞。
我的瑞士媽媽就是最棒的例子,只要對話中有點摩擦,她就會想辦法退出對話。我爸爸反而跟我媽媽的個性 「南轅北轍」: « Ils sont comme le jour et la nuit ! »。一旦旁邊的朋友們開始激烈的討論一件事,他一定要高調的加入爭論。身為土生土長的法國人,他「熱愛辯論 」« Il adore débattre ! »。法國國立教育很注重獨立思考以及批判的能力。高中必修的哲學課程主要目的就是磨練學生們的分析力以及表達思想的能力。以我爸爸為例,他很喜歡在爭論中發揮自己的口才,以及呈現他的一些立場,每次都提醒了我,他雖然搬來瑞士很久,他還是保留一些他原本的民族性。
在瑞士文化之下長大的我是什麼樣的個性呢? 我這方面跟媽媽完全是同一國!只要感受到氣氛有點緊張,我腦袋會馬上跟我表示 :« Change de sujet! »「立刻轉題!」或者 « Vite !Il me faut une échappatoire! » 「我要趕快找到逃走的方式!」。
過去兩年,我曾經被不少不認識的酸民攻擊,我就會選「不理會」 « N’y prête pas attention ! »。討厭衝突的我只會覺得跟別人大吵「畢竟有什麼好處呢?」« Qu’est-ce que ça m’apporte dans le fond ? ».
這幾天,我發現了一個社團有些在台灣的法文老師在討論:「到底需要花多久,才能夠把法文從初階學到高階呢?」。某位老師分享,他過去觀察學生們在150小時的學習時間,只能到A2程度(初階)。不過也有其他老師認為,學生在150小時內,可以達到高分的 B2 程度,完全沒有問題,只要有足夠的動力,相信自己,以及找到會教的老師。
這個觀點,某部分我贊成。不過,他的文字也有針對了那些不認為150小時內可以學到高階法文的老師的知識和能力 。因為這樣的用詞有點強烈,怕衝突的瑞士人就會想要「轉身離開」« Je passe mon chemin ! »
不過,沒想到這位老師的發言,我的一些朋友跟學生有按讚 :「傻眼!」« Non mais, je rêve ou quoi ? »
其他老師之間的爭論,我其實「不想干擾」« Je préfère rester en dehors de ça. »。我只想祝福新年到了,大家的心願都會實現:「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Bonne année et bonne fortune à tous ! »
不過,針對按讚的學生們,我會想說明和分享:「如果你 150 小時內學不到高階法語,這是常態,學生跟老師的能力並沒有問題!」« Si vous n’arrivez pas à atteindre un niveau élevé en français après seulement 150 heures d’apprentissage, ne vous en faites surtout pas ! C’est parfaitement normal ! »
150個學習小時等於「兩個月每天花2.5小時的學習」或者「六個月每天花一個小時」。這樣就可以到 B2 嗎?以我過去的教學經驗,「我有點懷疑」« Permettez-moi d’en douter ! »
我其實同意最後發言的老師說的:「半年內,可以學到 B2 程度,不是完全不可能」。我曾經也遇到一個學生,法文一開始學就突飛猛進,半年內就從零達到B2程度。不過她為了達到這個成就,她放棄工作了,放棄了娛樂,為了能夠申請法國的研究所,每天花至少八個小時在苦練法文。這種短時間內「填鴨式的教法」« une methode d’enseignement basée sur le gavage »,她覺得非常痛苦,她自己承認,如果沒有出國唸書的壓力,她希望學習法文可以輕鬆一點,才能夠享受這個學習的過程。
這種很有語言天份的學生,確實存在!他們也後來成為他們老師可以提到的驕傲「成功例子」« un exemple de réussite » 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她行!那你們也行!」« Si elle y arrive, alors vous aussi ! Vous pouvez y arriver ! »。 我反而覺得,因為這種學生「寥寥無幾」« Ils se comptent sur les doigts d’une main. »,所以不應該把他們定為學習標準。
其實,網路上任何考上某某檢定,需要花多久時間,我認為要小心參考。台灣學生的學習進步,經常跟 CEFR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標準)的數據有落差。畢竟在歐洲學習法文的同學們,很多也是來自於拉丁語系的國家,在學習法文具有巨大的優勢,因此台灣的同學參考這些數據的時候,「不用太認真看待」« Ne vous y référez pas trop sérieusement ! »
在跟不上「應該要的」學習速度,很容易想要放棄,我其實就是其中一個。高中畢業去了上海的那一年,一到了當地,我加入了一個入門中文的課程。班上的越南,泰國同學都學習的很快,似乎學習的東西很快就能學以致用,我當時是班上唯一總是狀況外,跟不上的「北七」。有一天連老師對我也失去了耐心,面對我總是結巴,口齒不清地回答問題,她在大家面鬆了一口氣之後說了:「學了快兩個月的中文,怎麼還不知道中文是有聲調呢?」。那是我最後一次上她的課程,需要面對翻白眼的同學們是一回事,在課堂上被老師否認學習努力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當時完全跟不上其他亞洲同學的學習進度,「我乾脆選擇放棄了學習」« J’ai alors décidé de jeter l’éponge ! »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後來感謝朋友的耐心與幫忙,我慢慢把發音基礎學會了。也許一般人可以在幾個禮拜內學會發音跟聲調,我拖到半年多才吸收了基礎。俗語說得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法文有類似的說法 « Comparaison n’est pas raison ! » 意思為「跟別人比,不一定有道理」。
我相信嘗試了學習法文的朋友們不少,但在面對「無數的動詞變化」« les tableaux de conjugaison qui n’en finissent pas » 以及「說不完的文法例外」« le nombre interminable d’exceptions » 就很容易失去對法文的興趣。就像我當時暫時失去了對於中文的興趣。
我相信台灣朋友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 la fable du lièvre et de la tortue »,你們知道那是一個法國作者 「拉封丹」 « Jean de la Fontaine » 寫的寓言嗎 ?
就像故事裡面的兔子,最快會考到高階的同學,不見得會長期維持學習法文的習慣。在台灣考到某個檢定,而再也沒有繼續學法文的學生其實不少。「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是一條漫長的路」« l’apprentissage d’une nouvelle langue est un long chemin »,我們可以多多向烏龜學習。學會某種語言的「關鍵就是恆心」« la clé est la persévérance. »,能夠每天學點新的詞彙,「慢慢學,不要對於學習產生了反感」« ne pas se dégoûter d’apprendre en se surchargeant »,「避免不要半途而廢」« éviter de décrocher » 才是重點。
雖然可以說出一口流利美麗的法文,不是很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能夠找到讓你學習過程很美好的老師就很重要,讓你跟可以跟「學習法文」邂逅了 。
Je vous souhaite à tous une bonne soirée et bon courage à tous les apprenants du français!
#杰宇的法文邂逅
#法文邂逅
#學習目標
#傻眼柴柴
🇫🇷🇨🇭沒學過,或想從頭學法語的朋友們!歡迎來參加«2小時,輕鬆自信開口說法文 » 體驗講座❤️
👉 https://reurl.cc/bzG4L6
aversion 中文 在 暢玩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其實人的學歷、知識、專業、IQ都差不多,那為什麼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在成功的這群人中,有些硬是比別人幸福、有錢、自由、健康等,當然啦,「運氣」有他的成分在,但運氣是你不可控的,所以我們撇開不談,有什麼因素是你「可控」的,來造成不同的人生結果呢,我認為是「勇氣」,我曾在FB貼文上寫:「專業相同時,較有勇氣者勝出,而勇氣是來自於自信,無視一切、無可救藥的自信。」
.
英文有個詞很有名:「No Fear」,中文就是無懼,在很多情境下,特別是要做決定時,「有沒有勇氣去做」就是勝負關鍵,雖然邏輯上,有勇氣去做不一定好,沒勇氣去做也不一定壞,但事實上,太多人因為「害怕」而拒絕改變。我們因為害怕「失去」「不穩定」「變的更糟」而不動作,這在心理學上的說法叫「厭惡損失」(loss aversion),最有名的實驗是假設我跟你玩丟硬幣,正面的話我給你200元,反面的話你給我100就好,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玩的,因為他們害怕無故失去100元,所以寧願放棄這「大好機會」,但你想想,若是可以玩五把不就贏面大增了嗎?
.
多數人因為害怕損失,而放棄爭取「潛在的獎勵」,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有勇氣的人會越來越好,縱使可能前兩次失敗,但因為他一直有在動、有在變、有再再把握「潛在的獎勵」,只要給他賭中一次,很可能在成功的路上”三級跳”,超過那些一直停留在原地的人,而這樣的三級跳看在很多人眼中,會說他是”運氣好”。
.
沒錯,有些時候,運氣好 = 有勇氣改變。
.
所以我們如何讓自己變勇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察覺我們到底害怕什麼,上述的「失去OO」「變的更糟」等等可以簡化成兩個字:「未知」,我們害怕的是未知,不知道做了以後會怎樣,因為還沒發生,我們怕變得更壞(損失100塊),但我想請大家想一下:如果事情還沒發生,那你怎麼知道他會怎樣?知道啊!假設我從一棟大樓往下跳,我會摔死,怎麼會不知道,難道這還需勇氣嗎?不,這不叫勇氣,這叫自殺。如果這棟大樓上有一根纜繩,可以讓你走到對面的大樓,而你有這方面的專業,只要能走過去,馬上變成家喻戶曉的人物,youtube點擊超過千萬,你這時才需要勇氣,而前提是什麼?是自信。
.
這種「自信」很可能是綜合了許多經驗和因素而來,包括你已練習一萬小時的鋼索訓練,天生平衡感就強,看別人有成功過,地面上有防護措施等,這種自信只有你自己才會知道,而當自信累積到一定的量,勇氣才會逐漸浮現。如果沒有自信的根柢,勇氣是盲目的,這叫做「愚勇」,魯莽的行為,但你知道嗎?縱使是「愚勇」,他也不一定會帶來壞的結果,說不定還是好的。你一定聽過很多人”誤打誤撞”就成功了,或”傻人有傻福”的運氣,或什麼”無心插柳柳成茵”的故事,追根究柢是什麼?是「行動」。
.
很多人生的決定並不像高樓走鋼索這樣的高風險,就算失敗也不會死,沒什麼損失,那就直接做吧,很多行動派的只要有一點興趣,覺得有點搞頭,就先做再說,Just Do It,然後且戰且走,看事情如何發展,也許會損失一些金錢或時間(丟硬幣的100元),但只要保持勇氣和自信,從失敗中修正,把時間拉長來看,結果幾乎都是好的。
.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只會群聚在原地,所以這條路上你會越行越孤單,因為你越來越「不合群」,跟大家不一致,所以你會被大家討厭,這時,你仍需要勇氣:「被討厭的勇氣」,這不是打書喔呵呵。
.
本篇的主題是勇氣,關於「如何建立自信」說來話長,改天再說,但這裡先透漏一點最最最基本的自信來源:「大家都在哪方面有求於你?」若你能清楚回答這個問題,你就能從此發展出自信。
.
摘自【暢通電報】No.11 (2017.5.15 初刊)
aversion 中文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開卷策略王】理清「快思」、「慢想」兩種思考陷阱 有助提升投資心理質素(渾水)(第85期)
在中大讀經濟系時,曾修讀過行為經濟學,講師是系內最年輕最受學生歡迎的博士,可惜當時上堂時間是八點半,我走堂走瘋了,錯過了不少精彩內容。後來我發現課堂當中有不少內容跟Daniel Kahneman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譯:快思慢想)相通,所以自讀追返已失去的學習歲月。
作者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於2002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行內大師,個人覺得他比Richard Thaler更易入口,各有喜好,純主觀感覺。這本書是非常容易入口,寫得通俗,讀書考試讀到Loss Aversion、Prospect Theory往往要計埋那些爛鬼Utility數學,計完考完試就忘記了。反而睇完本書,概念會通一點,更易消化。Loss aversion這個概念對投資心理很有啟發,就是見股票跌的痛會大過見股票升的喜,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一般投資者的止蝕指令不易執行。
這本書的中譯本也釀過一些風波,知名博客和哲學系博士王偉雄多次抨擊洪蘭博士的翻譯不知所謂,最後有負責方要出面道歉。如果想原汁原味,睇怕還是看英文為佳,因為這些經濟技術書,睇英文永遠比睇中文更易理解。
書名: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譯:快思慢想)
作者:Daniel Kahneman(中譯:康納曼)
出版日期:2012/10/31
出版商: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書中金句
「你可以藉以下問題問自己對損失厭惡的程度:你覺得最少賺幾多才能平衡相對 $100 的對等損失」�(You can measure the extent of your aversion to losses by asking yourself a question: What is the smallest gain that I need to balance an equal chance to lose $100?)
「損失厭惡這個概念一定是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最重要的構成部分。」�(The concept of loss aversion is certainly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psychology to behavioral economics)
http://www.winmoney.hk/…/%E3%80%90%E9%96%8B%E5%8D%B7%E7%AD…/
aversion 中文 在 Gavin職場英文- 今天介紹一個經濟學詞彙:risk aversion risk ... 的推薦與評價
教大家把中文翻成英文, 如計較, 撒嬌等! Help Chinese speakers translate Chinese terms into English! 中英物語官網: https://... ... 專注於解讀全球商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