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熱點回顧】從五月份開始到現在2個月時間內,死亡大象總數已高達數百頭,前所未有,謎團重重。
https://bbc.in/38MAIOP
* 四年一次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將於9 月 6 日舉行,官方提名將於7月18日開始。多年來處於下風的民主派7 月 11 日到 12 日舉行初選,目前已確定52個候選人。
民主派在去年區議會中史無前例取得大勝,令他們看到契機,認為或有機會反轉立法會議席比例。為了突圍,民主派提出「35+公民投票計劃」,以期奪取立法會的控制權。
香港《國安法》出台後,民主派面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候選人即便當選,也可能因不支持《國安法》而被取消資格。如果觸犯該法,甚至如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所說,「可理解為終身喪失(參選資格)」。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3261712?at_campaign=64&at_medium=custom7&at_custom1=%5Bpost+type%5D&at_custom3=BBC+Chinese+(Traditional)&at_custom4=6D98D138-C34A-11EA-8E30-DECE923C408C&at_custom2=facebook_page
* 新加坡10日舉行國會大選,人民行動黨蟬聯執政,獲得93席中的83席,得票率61.24%較上屆70%有所減少。在野黨工人黨歷史性取得10席。
外界普遍認為大選結果顯示出新加坡人希望國會能有多元聲音。
* 美國最高法院裁決,俄克拉荷馬州的大約一半土地屬於美國原住民,裁決同時也推翻了一起兒童性侵案的判決結果。
最高法院以5比4的結果裁定,俄克拉荷馬州東半部,包括第二大城市塔爾薩(Tulsa),應該被視為是原住民保留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370333?at_campaign=64&at_medium=custom7&at_custom3=BBC+Chinese+(Traditional)&at_custom1=%5Bpost+type%5D&at_custom2=facebook_page&at_custom4=616F53A6-C380-11EA-9D03-430F3A982C1E
* 很多人相信,蔬菜和水果還是吃新鮮的最好,最有營養價值,那麼吃罐頭水果和蔬菜,或是冷凍水果和蔬菜,對我們健康有損害嗎?
聯合國糧農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高級營養官員哈切姆(Fatima Hachem)說,食物在收成的時候營養價值最高,新鮮的農作物從收割下來就開始流失營養,因為一離開土壤或樹枝,也就失去了營養和能量的來源。
「用來新鮮烹煮的蔬菜如果放久了可能會流失一些營養價值。」
蔬菜水果採摘下來後就開始利用本身的營養素來維持細胞生命,有些營養素特別容易喪失,例如幫助人體吸收鐵,降低膽固醇,抵抗自由基的維生素C,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和光線下特別容易流失。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52517627?at_campaign=64&at_custom2=facebook_page&at_custom4=C118E152-C3A1-11EA-9120-A9DE923C408C&at_custom3=BBC+Chinese+(Traditional)&at_custom1=%5Bpost+type%5D&at_medium=custom7
*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周五(7月10日)宣佈,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的身份將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穆斯林信眾將於7月24日在此舉行祈禱。
美國、歐盟、俄羅斯和希臘等國聞訊都表示關切。希臘當局表示,埃爾多安此舉令土耳其倒退了六個世紀,是"對文明世界的挑戰",俄羅斯東正教會也表示遺憾。
埃爾多安強調,任何對此舉的批評都被視為對土耳其主權的挑戰。恢復聖索菲亞大教堂清真寺身份得到宗教保守派和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歡迎,這是埃爾多安的主要支持力量。
BBC在伊斯坦布爾的記者奧拉·居埃林(Orla Guerin)說,聖索菲亞大教堂身份改動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377863?at_custom4=B6A37554-C3A4-11EA-A4B1-697F4D484DA4&at_custom2=facebook_page&at_custom1=%5Bpost+type%5D&at_custom3=BBC+Chinese+(Traditional)&at_campaign=64&at_medium=custom7
* 新冠疫情還沒完全消退,中國股市在7月初則迎來一輪暴漲,港股也幾乎同步放量上漲。
截止本周三(7月8日),中國股市滬深300指數已連續七個交易日上漲。七天內,滬綜指連續突破3000點、3100點、3200點、3300點和3400點五個整數關口。創下五年來高位。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3345100?at_custom1=%5Bpost+type%5D&at_medium=custom7&at_campaign=64&at_custom3=BBC+Chinese+(Traditional)&at_custom2=facebook_page&at_custom4=1476AB36-C26C-11EA-9283-041F3A982C1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bc news hagia sophia」的推薦目錄:
- 關於bbc news hagia sophia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bc news hagia sophia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bbc news hagia sophia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bc news hagia sophia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bbc news hagia sophi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bc news hagia sophi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bbc news hagia sophia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威尼斯不該是水鄉澤國】
#威尼斯水患跟氣候變遷或有相關
#水患侵蝕世界文化遺產
威尼斯迎來了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漲潮的水位達187公分,這是1966年後第二高。其中有「歐洲大廳」之稱的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的地窖(crypt)區塊, 甚至連大運河橋(Rialto Bridge)都幾乎泡在水裡,使威尼斯損失慘重,來討論一下這次水災的幾個面向:
▋淹水和氣候變遷有關嗎?
根據BBC氣象學家Nikki Berry的說法,這次洪患是由春天的大潮,再結合來自北非的西洛可風(sirocco winds)經過亞得里亞海後引發的氣象風暴潮(meteorological storm surge)造成的,當這兩種現象同時發生,就造成了大水。
這次漲潮的高度是史上第二,而且檢視排名前10的大潮,有五次是發生在過去20年內,最近一次是去年。因此,儘管我們應避免將單一事件歸因於氣候變遷,但極端大潮的頻繁出現,顯然是一個不可否認的警訊,像威尼斯這樣正在下沉的臨海城市,對海平面與氣候的改變又特別敏感。
亞得里亞海暴潮的氣候模式是:橫跨北半球的強勁「子午圈噴流(meridiona jet stream)」,把低壓系統(如熱帶風暴)輸送到地中海中部。氣候變遷對這種模式的可能影響,是使噴流更頻繁地出現在子午圈,那暴潮就會增加,若與重力驅動的春潮合併,就會造成威尼斯大洪氾濫。
另外,子午圈的噴流可能和西北太平洋上的颱風有關,這些颱風往上造成北美更頻繁出現的寒流,動盪的地中海是它在下游造成的效應。
最後,也不能忽略長期因素。氣候變遷對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響,IPCC已在2019年版的《氣候變遷對海洋與冰凍圈的影響特別報告》中陳述。報告指出:20 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 15 釐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比上個世紀快了兩倍以上,為每年 3.6 毫米,因此,即便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2°C內,2100 年的海平面仍可能上升 30-60 釐米左右;若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長,則可能進逼至 60-110 釐米。
▋為什麼威尼斯常淹水?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除了海平面上升以外,威尼斯這座城市的地基,建築在潟湖的沙洲上,過去,威尼斯周圍的工業區從潟湖的蓄水層大抽地下水,使地層嚴重下陷,政府雖於70年代禁止抽地下水,但仍無法停止地層下陷,使威尼斯步上雅加達的命運。
另外,威尼斯的位處潟湖沙洲,處於大潮的吞吐口,使城市受潮汐起落的直接衝擊,通常都要面臨約海平面50釐米的變化,極端氣候會使漲落幅度更加劇烈。
最後,如上段BBC氣象學家的分析,天氣也扮演了要角:從城市東南方吹來的西洛可風(sirocco winds)可將海水吹入潟湖,當大潮結合強風與低壓系統時,後果將難以預測。
▋除了生命與居住安全,洪水還造成什麼損失?
威尼斯在潟湖範圍內的整座舊城,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次的漲潮,使聖馬克大教堂的地基受損嚴重,這是人類遺產的重大損失。
聖馬克大教堂已有超過900年的歷史,是全歐洲最美的大教堂之一,也是拜占庭藝術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和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並稱拜占庭兩大建築瑰寶。拜占庭藝術的特色就是教堂內部的馬賽克拼貼,聖馬可大教堂最引人入勝處,就使用金色的馬賽克碎片貼滿四壁,使內部散出一片金光。
而因為長年的水患影響,聖馬可大教堂的地板已結構變形,呈波浪狀,地板上的馬賽克藝術也隨之「泡湯」、損毀了,這一次的水患,是教堂歷年來遭受最嚴重的一次破壞,是藝術史的重大浩劫。
◎相關連結:
▋BBC報導:https://reurl.cc/8lbGl7
▋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pDKdDb
▋IPCC《2019氣候變遷對海洋與冰凍圈的影響特別報告》中文摘要:https://reurl.cc/Vam66Y
照片版權:BBC News
bbc news hagia sophia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威尼斯不該是水鄉澤國】
#威尼斯水患跟氣候變遷或有相關
#水患侵蝕世界文化遺產
威尼斯迎來了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漲潮的水位達187公分,這是1966年後第二高。其中有「歐洲大廳」之稱的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的地窖(crypt)區塊, 甚至連大運河橋(Rialto Bridge)都幾乎泡在水裡,使威尼斯損失慘重,來討論一下這次水災的幾個面向:
▋淹水和氣候變遷有關嗎?
根據BBC氣象學家Nikki Berry的說法,這次洪患是由春天的大潮,再結合來自北非的西洛可風(sirocco winds)經過亞得里亞海後引發的氣象風暴潮(meteorological storm surge)造成的,當這兩種現象同時發生,就造成了大水。
這次漲潮的高度是史上第二,而且檢視排名前10的大潮,有五次是發生在過去20年內,最近一次是去年。因此,儘管我們應避免將單一事件歸因於氣候變遷,但極端大潮的頻繁出現,顯然是一個不可否認的警訊,像威尼斯這樣正在下沉的臨海城市,對海平面與氣候的改變又特別敏感。
亞得里亞海暴潮的氣候模式是:橫跨北半球的強勁「子午圈噴流(meridiona jet stream)」,把低壓系統(如熱帶風暴)輸送到地中海中部。氣候變遷對這種模式的可能影響,是使噴流更頻繁地出現在子午圈,那暴潮就會增加,若與重力驅動的春潮合併,就會造成威尼斯大洪氾濫。
另外,子午圈的噴流可能和西北太平洋上的颱風有關,這些颱風往上造成北美更頻繁出現的寒流,動盪的地中海是它在下游造成的效應。
最後,也不能忽略長期因素。氣候變遷對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響,IPCC已在2019年版的《氣候變遷對海洋與冰凍圈的影響特別報告》中陳述。報告指出:20 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 15 釐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比上個世紀快了兩倍以上,為每年 3.6 毫米,因此,即便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2°C內,2100 年的海平面仍可能上升 30-60 釐米左右;若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長,則可能進逼至 60-110 釐米。
▋為什麼威尼斯常淹水?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除了海平面上升以外,威尼斯這座城市的地基,建築在潟湖的沙洲上,過去,威尼斯周圍的工業區從潟湖的蓄水層大抽地下水,使地層嚴重下陷,政府雖於70年代禁止抽地下水,但仍無法停止地層下陷,使威尼斯步上雅加達的命運。
另外,威尼斯的位處潟湖沙洲,處於大潮的吞吐口,使城市受潮汐起落的直接衝擊,通常都要面臨約海平面50釐米的變化,極端氣候會使漲落幅度更加劇烈。
最後,如上段BBC氣象學家的分析,天氣也扮演了要角:從城市東南方吹來的西洛可風(sirocco winds)可將海水吹入潟湖,當大潮結合強風與低壓系統時,後果將難以預測。
▋除了生命與居住安全,洪水還造成什麼損失?
威尼斯在潟湖範圍內的整座舊城,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次的漲潮,使聖馬克大教堂的地基受損嚴重,這是人類遺產的重大損失。
聖馬克大教堂已有超過900年的歷史,是全歐洲最美的大教堂之一,也是拜占庭藝術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和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並稱拜占庭兩大建築瑰寶。拜占庭藝術的特色就是教堂內部的馬賽克拼貼,聖馬可大教堂最引人入勝處,就使用金色的馬賽克碎片貼滿四壁,使內部散出一片金光。
而因為長年的水患影響,聖馬可大教堂的地板已結構變形,呈波浪狀,地板上的馬賽克藝術也隨之「泡湯」、損毀了,這一次的水患,是教堂歷年來遭受最嚴重的一次破壞,是藝術史的重大浩劫。
◎相關連結:
▋BBC報導:https://reurl.cc/8lbGl7
▋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pDKdDb
▋IPCC《2019氣候變遷對海洋與冰凍圈的影響特別報告》中文摘要:https://reurl.cc/Vam66Y
照片版權:BBC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