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Teller說故事 #不好意思打長了但請務必看下去的故事:【Storyteller 算什麼?為何要找回自己的心?為何要辦展覽?】
昨晚,我們預備展覽到凌晨 4點,因為還要為年度展覽每件作品讀故事讓大家可以聽著聲音故事導航觀賞。
為何總是如此趕急?為何總是很忙?哈,大家都不知道我們很忙或忙什麼吧。StoryTeller踏入第四年,仍然經常聽到不少人問我們,StoryTeller是什麼?你們是做什麼的?你們是由集團支持的?由基金支持的?是業餘的?是怎樣營運的?
我們實在忙到沒辦法好好為自己說故事。
我們一直都是嘗試以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去營運,所以除了盡力維持每晚一個睡前故事,同時也要努力做著不同的創意企劃連結創作人、讀者以至品牌,很多都沒跟大家說過(太忙,做完已不想說話),同時也希望同時做著自己相信和喜愛的事,想做的事很多,所以,很忙。因為,很難。
真正見過我們的人都會感受到我們充滿著「忙」的氣息。因為連同老闆,我們只是一個只有4人全職的蚊型團隊,卻要每天處理很多投稿、自家原創創作、客戶文案甚至繪本和產品企劃,還有,經營著一間結合藝術空間的繪本書店 Cabinet of Stories(哈,這也很多人不知道吧?因為太忙也不常更新消息),multi-tasking到一個極點,就這樣密密做默默做.....
做到我們也問自己,StoryTeller是什麼?我們想做什麼?
我們其實不是想經營一個媒體。雖然媒體的定義在這世代很模糊,人人都可以是媒體。我們不只是想經營一個社交平台的專頁,我們不只是一個平台。我們的確一直將故事轉化成不同形式呈現,連結世界各地的插畫師和寫作人,讓他們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也希望能鼓勵大眾創作更多,想像更多。這4年間一直嘗試不同的新東西,希望為自己和創作人們發展出以創作為生的出路。
因為我們相信故事創作的價值。所以創立4年後,當我們問自己是什麼時,我們想這樣回答:
StoryTeller希望成為一個結合故事創作和藝術連結世界各地創作人和不同單位合作的藝術品牌,讓故事創作和藝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讓故事成為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所以,趕在這年尾在百忙中仍然想盡力籌備的 The Heart Seekers 展覽其實是一個 全新 StoryTeller 的預展,在這裡你會看見更多說故事的可能性,很多我們很想介紹給大家的創作人,未來我們將有很多很想做的企劃公佈。
此刻為何有那麼多事想做?為何非做那麼多事不可?
沒什麼,反正世界這樣壞,相信就去做。所以找回自己的心很重要,真心喜愛的事結果大概不會壞到哪裡去。或許也是因為處於這疫情下的奇怪時空,我們更異常地想渴求實現心中所想,很多事情都變得非做不可,因為真的沒人知道世界明天又會變成什麼更怪的模樣。
不是成真而相信,而是相信而成真,還是如此相信。
當然,非常感謝那些願意跟我們一起實現的創作人,所有的想法才能如現實成真。所以,不知不覺來到 2020的最後一個月,好好問自己的心,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這就是辦 The Heart Seekers 的初衷。感謝你看到這裡。我們明天才有空好好拍照,讓大家看到更多展覽花絮。
🙊有讀者記得我們之前問大家想起storyteller想到什麼味就嗎?我們真的根據你們所想做了一個 StoryTeller 味的蠟燭出來。剛好趕得必今天完成樣辦,快來聞一聞,像不像StoryTeller😆 還有很多新嘗試呢。
若喜歡我們,請繼續留意我們陸續公佈的不同創意企劃吧 。
現在,先留意疫情下我們辛苦籌備的展覽安排詳情👻:
#展覽特別安排
在PHVLO HATCh舉行的The Heart Seekers展覽將於12月1日-15日如常舉行,但將會在這次偌大的藝術空間在各時段作少於 20人的人流管制,也會做好防疫措施。而原定於 Cabinet of Stories 的小型展覽則取消。
〖The Heart Seekers〗
展期 :Dec 1- 15 2020
地點 Venue: 2/F PHVLO HATCH(深水埗黃竹街13號)
開放時間 Time: 10:30 – 19:00(Mon - Sun)
開幕晚會:Dec5 7pm
#活動內容
- The Heart Seeker : Recipe of a happy heart 主題展覽
- StoryTeller 首個 Pop-up Store
- StoryTeller 精選故事展出
- 說故事講座 (登記詳情將於明天公佈)
- 創作工作坊 (登記詳情將於明天公佈)
#主題展覽參展藝術家 :Mateusz Kolek 、MerryLambLamb、Zoie Lam 、JanCurious、Seven Tsang、Mabel Lau 、Angela Ho 、Stephanie Teng 、John Ho 、Kazy Chan 、Joel Kwong、Siuloy 、Thomas Napoleon、Lamb Yu 、KanKit Man、How & How
設計單位: William Tsao @ThirdParagraph
#TheHeartSeekers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leeping with Your Teach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leeping WIth Your Teacher Episode 26: "Taiwanese Gentlemen's Clubs" 跟老師上床第二十六集:台灣的酒店文化 The purpose of the show is to compare view points from two ge...
「f世代 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Sleeping with Your Teach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HANS陳思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狂人日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Re: [討論] 為什麼BMW M Power 在賽道上表現不行? -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要怎麼學習BMW車子的代號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BMW 7 / F club Taiwan | ⚠️BMW E、F、G世代⚠️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稱霸全球YouTube 地表最強神曲排行榜- 歌單 - MyMusic 的評價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tHub Gist 的評價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閒聊韓國偶像世代分類標準(韓Namu Wiki) 轉自ptt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f世代 意思 在 閒聊韓國偶像世代分類標準(韓Namu Wiki) 轉自ptt - Dcard 的評價
f世代 意思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底下摘自作者
我覺得會有人搞不懂,理想跟幻想差在哪,實務與不願改變的差異在哪邊,用點實例來解釋。
今天我們要打通一個隧道,有個人指出,國外只花了六個月就打通,用了挖土機跟小山貓等等設備,根據實際數據,使用機械工具一天可以挖掉10噸土方,而用丁字鎬與鐵鏟,一個人一天可以挖掉100公斤土方。所以我們用人海戰術,一百個人就可以一天挖掉10噸,又因為人力成本只要購置機械的1/10,預算只能用這麼多。
各位,請問這位想替國家省錢的高人,他是理想還是幻想?
若有人指出,並不是人多就有用,挖越深就越難大批人力進去不停挖。請問這是提出務實的建議,還是不願意改革只想花錢圖利機械廠商的混球?
然後你指出預算跟時間,純人力根本不是這樣,這位仁兄提了另一個國家的例子,說人家只用了你人力的一半,時間也一半就完成了,預算也沒多多少,可見得你一定是舊時代勢力的反動派。
可是,這個國家用的是潛盾欸...
閉嘴!我們不想聽。
好了,務實、實務,理想跟幻想,到底哪邊不對,請多想想。
吳崢昨天說了一個第三社會,然後今天看到被罵翻...呃,應該是沒到翻的程度,但被念很兇倒是真的。我是覺得不用這樣,有發現不對去修正是好事,應該要鼓勵。
雖然這讓我嚴重懷疑在學校怎麼學的,不過就先算了。生活的常識不見得是錯的,課本學到的知識也不見得是對的,重點是你能不能將之運用到生活上,這才會變成智慧。
第三社會的論點有錯嗎?至少就我的角度來看,我不認為這種分類法比較好,我習慣用農業、工業、後現代社會等等去解釋來自於原生家庭環境的差異,以及都市化後的各種衝突。
但把這個用到政黨支持上面,這就是徹底錯用,好像我們社會中又有各種小社會,這定義上很怪。我是不意外,太陽花後就看到各種意見領袖,試圖把台灣切割成幾個密不透風的群體,方便圈粉來遂行政治意圖,才剛剛倒掉一個,希望另一個快垮,至於其他還沒被炸開的就等因果時刻。
這邊簡單的說明一下,吳崢為何錯認了一些東西,以致於被認為是要替深藍背景脫罪,試圖抹消一些東西等等。這我很習慣了,只要你置身於多重認同中,遲早會發現此點,但小我們一段年紀的,似乎求學過程中,被台灣學界的省籍壟斷,搞到認知錯誤,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不研究自己出身的深藍家庭,以避免自身的認同崩潰。結果就是害到這兩代的台灣年輕人,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問題不是在世代或是省籍,是階級與符碼的分類。
白話一點就是,每個族群都有其自我認同的符碼,也有替其他族群標定的符碼,各有各信仰的圖騰。而政治人物就是再加強自己的支持群,同時醜化敵對群,以方便固化自己的政治版圖。
這邊稍微舉例,分類很不精確,大致就好,重點是舉例
假設外省族群自我認知的標籤有「A」、「B」、「C」,認知所謂的台灣人標籤為「D」、「E」「F」
而台灣人自我認知的標籤是「P」、「Q」、「R」,認知外省人是「X」、「Y」、「X」
我們通常會發現,外省族群基本上是不知道台灣人自我認知的PQR標籤,而會透過偏見、刻板印象,得到P-、Q-、R-等較有貶抑,或是缺點放大的符號。而理所當然會對自己的標籤加強變成A+、B+、C+。但反過來說,台灣人對外省人的看法呢?一樣是A-、B-、C-,然後自我認知是P+、Q+、R+。
舉個例子,陳水扁貪汙這件事情被操作到很有效,那麼想要偏藍的票的人,就會成天說貪污貪汙貪汙,想盡辦法把你其他的符號都抹掉,管你是不是民進黨,還是你跟民進黨的助理的老婆在巷口問路被拍到,就說你貪汙。
久了,台灣族群之間只有刻板印象,有抹去不掉的各種標籤,但這種標籤是對的嗎?還基本上正確,彼此的認知不會距離事實太過遙遠,但也都被刻意放大,而且試圖單一化、純化,這你在網路最清楚,面對討厭的政治人物,就會直覺在他身上掛上某一個標籤。偏藍的最常講的就是你們泛綠的都貪汙,好像只有貪汙這條可以講,其他通通都是衍伸物,貪汙的同人誌展。
實際上呢?各族群的符碼認知,真的那麼少嗎?哪有,我們外省深藍公務家庭,就我個人有印象,比較清晰的符碼就三、五個,沒那麼強烈的則更多。但拿出去跟非外省族群講,覺得我在工三小的佔了八、九成。這就是明顯的相互不熟的象徵,為何我知道?因為我那個深綠老婆在認識我之前,也覺得外省人就那個樣子,同樣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他們那種從黨外就開始抗爭的民進黨元老家庭,到底核心價值是哪一些。
認識久了,清楚了就不會覺得有甚麼奇怪的,因為各族群一定都有好人跟壞人,同樣有認真工作與打混的人,不會一個族群純化到比毒品還純。
這些標籤是我這個世代清楚,但像是吳崢或是我姪子他們呢?基本上是對符碼欠缺認知,而隨著年紀越低,像我的學生,其社會學上的階級認知,已經接近完全脫離省籍因素,偏向以職業為分類的基礎。這表示透過幾十年的和平演變,以及教育系統刻意的抹平差異,「學校再教育」的製成品,會刻意把族群符碼都消掉,尤其是2000年後加強的平等、反歧視教育,近十年的中學生幾乎沒有這種樣貌了。
你得在小學才會看到這類情況,還沒進入青春期的小學生,受到家庭父母影響較大,尤其是台北某些菁英學校,你還是可以看到那種小學生高喊兩岸統一、兩岸一家親、大家都是中國人,充滿濃濃大中國情懷,父母平常看來很正常,背景調出來「一清二楚是統派」。
可是這種小學生,進了國中之後,我到今天還沒看過哪一個是發自內心認同這套的,全部都是天然獨。不相信的去問問那些國民黨跟新黨的政客小朋友,有幾個在青春期時代,會是天然統的?下一階段就得要到高中或大學,遇到啟蒙老師或是有符碼接近的教授,被整個拐去才會歪到統派去。
回過頭來,我的意思是,所謂的第一第二社會,就我的角度來看就是認同的「主要符碼」,信仰的圖騰與運用語言的標籤,兩者截然不同。但在其他次要的符碼上,則是相似與相同者非常之多,若我們用各種議題去標記族群的光譜,會得到數十種色彩鮮明的樣貌,絕對不會是藍綠對各種議題看法全部都相反。
這也不能用保守派跟進步派去分,絕對錯誤。台灣的進步派跟保守派定義與外國根本上不同,因為光是深藍深綠的保守價值就不大一樣了,更遑論其他的,擅自切割與分類,才會導致現在這批因為時代力量自爆,感到背叛跟痛苦的人,那種情感與難以理解。
不是討厭藍綠才變成第三勢力,更不是厭惡藍綠鬥爭才想投第三勢力,而是民進與國民兩大政黨,長年以來為了固化支持者,政治人物習慣貼標籤,但只敢貼主要的標籤,例如統獨,而對次要的標籤不敢亂講。像是1124公投風暴,為何出現同婚被大海嘯屠殺的結果,裡面還不知道有幾百萬票,是因為挺英挺DPP才投下去的。
這不代表國民兩黨的保守派長的都一樣,這不過說明對大部分族群來說,在婚姻價值上面的符碼認同高度相近而已。把婚姻這個換成其他議題,得票數絕對會不一樣,即便是兩黨的保守派,也不會事事都相同。
這正是年輕世代搞不清楚的理由,長久以來被刻意教育成,藍綠只有統獨不一樣,其他長的都一樣。左派想透過這個方式奪權不是新聞,一百年前就這樣了,重點是不談各種議題的實質內容,以及不同族群與地域差異,所造成的價值不一,硬是去貼上高道德標籤,「認同我的是正義,不認同者皆邪惡」。
始作俑者當然不是太陽花世代,但請問太陽花後,哪些人是這招的極端放大者?
越偏核心價值的標籤,自然會越接近生存權的東西,如國家統獨方向,這種就是最最深入的東西,你根本就不可能再現在的台灣,高談一個「統獨以外的第三選項」。最多避而不談,說一堆模擬兩可的廢話,就是不加以表態,典型範例台北市長柯文哲。蔡英文身為總統,公開講話就是交給台灣人民決定,這說白了就是獨派現在拿票多,所以統一沒得談,這可不是模擬兩可,畢竟總統不是我這個天橋下榕樹說書阿伯。
所以第三勢力這幾年的最大問題不是當不當小綠,這跟韓國瑜那種刻意把統獨抹成親中反中的意思一樣,把一個實體存在的問題,弄成只是態度好不好,被當匪諜真的也是剛好。
第三勢力的問題是,規避統獨這個最終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之下,把環保、勞權、同運、平權,這種非國家生存等高層次議題,放到統獨之上。嘴巴說沒有,我們很在乎台灣獨立,實際上就是在統獨之戰上,刻意扯後腿,然後去拐那些年輕小朋友,說兩黨都不在乎環保還是勞工權益等等。
這當然第一個就是失去泛綠中,對於國家生存獨立敏感的大宗支持者,然後連泛藍中對於中華民國存續很在意的,也順便丟掉。在這些人的眼中,統稱不顧大局,把一棵樹的死活當成比台灣存亡更重要的大事。
我知道你們會否認,但就其他人的眼中來看就是這回事。
基進之所以還沒出事,明明裡面也是很多「聲名卓著」的左翼份子,但就是抓著這個大前提,你要說是會看市場風向也好,反正在自己茁壯前,已經有時代這個血腥例子,在獨立跟抗中之前弄亂順序,鐵定就是被泡沫化。
那你說第三勢力沒有空間?
有啊,當然有,這招從2000年李登輝離開國民黨時就有提過了。就是基於台灣本土化為前提,在這之下提出各種議題的路線之爭,國民黨沒有這樣幹,趁著中國崛起之時誑騙台灣人親中是好選擇,結果中國現在炸了,自己也陪葬下去,只能說活該。
第三勢力呢?跳脫藍綠兩黨?賣鬧了啊,大好手牌玩到爛,真的自己要檢討。
當初在立院,不要拿著左派議題去押著DPP優先處理,搞到DPP內部分裂,最後釀成1124大海嘯,後面就不會有這些存亡判斷優先於其他的狀況。作法也很簡單,不要綁議題、不要強調自己的最優先、不要動不動開記者會說DPP都不在乎人民。
這種行為你或許會說是忠誠反對黨,但在還沒跳出統獨之爭,以及對阿扁八年國會杯葛的印象中,第三勢力這種行徑就跟國民黨沒兩樣。
你沒有選擇當不當小綠,因為打一開始藍綠就只是被統獨刻意包裝的議題,這個議題本質就是國家與民族存續,算是信仰之爭。想要迴避,裝做自己很中立,根本就是騙自己。
舉個例子,中國今天說支持台灣同運、支持社運、支持各種環保與勞工議題,還願意拿個幾十億台幣,要幫助台灣左派運動,你們收不收這筆錢?還是會說基於全球勞工大團結我們相信中國的善意?腦筋正常的都知道,中國根本就不支持現代進步左派的任何議題,拿錢來給你根本就是為了滲透,挺你的主張本質就是要裂解台灣。
在這種大前提之下,若你提出了路線比統獨重要的說法,或是硬說統獨都在騙人、兩黨都在壓榨勞工,會不會被當中國滲透的匪諜?
為何我前面一開始講,現代年輕世代搞不清楚這種符碼的差異?你認同的標籤不會只有一個,別人也是,輕易的將人家貼上邪惡與不能與之妥協、溝通、談判的標籤,就是在斷掉自己的政治生路。
去根據現實情況與現場溝通,依照技術可行方案評估,按照成本與預算去衡量,這些不叫做妥協,更不叫做保守派,這叫做「實務」。何時現實主義跟重視實務,會被叫做保守派了?
包括吳崢在內的第三勢力同胞,太陽花後幾年,你們也都三十好幾了,人生精華投入政治運動,沒有參加產業運作真的很可惜,但也該清醒些,這種純化的政治運動,拒絕技術人員的建議,堅持理想不能打折。
最後成就了誰?
自古以來都是說謊的野心家,沒有其他。
f世代 意思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吳崢昨天說了一個第三社會,然後今天看到被罵翻...呃,應該是沒到翻的程度,但被念很兇倒是真的。我是覺得不用這樣,有發現不對去修正是好事,應該要鼓勵。
雖然這讓我嚴重懷疑在學校怎麼學的,不過就先算了。生活的常識不見得是錯的,課本學到的知識也不見得是對的,重點是你能不能將之運用到生活上,這才會變成智慧。
第三社會的論點有錯嗎?至少就我的角度來看,我不認為這種分類法比較好,我習慣用農業、工業、後現代社會等等去解釋來自於原生家庭環境的差異,以及都市化後的各種衝突。
但把這個用到政黨支持上面,這就是徹底錯用,好像我們社會中又有各種小社會,這定義上很怪。我是不意外,太陽花後就看到各種意見領袖,試圖把台灣切割成幾個密不透風的群體,方便圈粉來遂行政治意圖,才剛剛倒掉一個,希望另一個快垮,至於其他還沒被炸開的就等因果時刻。
這邊簡單的說明一下,吳崢為何錯認了一些東西,以致於被認為是要替深藍背景脫罪,試圖抹消一些東西等等。這我很習慣了,只要你置身於多重認同中,遲早會發現此點,但小我們一段年紀的,似乎求學過程中,被台灣學界的省籍壟斷,搞到認知錯誤,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不研究自己出身的深藍家庭,以避免自身的認同崩潰。結果就是害到這兩代的台灣年輕人,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問題不是在世代或是省籍,是階級與符碼的分類。
白話一點就是,每個族群都有其自我認同的符碼,也有替其他族群標定的符碼,各有各信仰的圖騰。而政治人物就是再加強自己的支持群,同時醜化敵對群,以方便固化自己的政治版圖。
這邊稍微舉例,分類很不精確,大致就好,重點是舉例
假設外省族群自我認知的標籤有「A」、「B」、「C」,認知所謂的台灣人標籤為「D」、「E」「F」
而台灣人自我認知的標籤是「P」、「Q」、「R」,認知外省人是「X」、「Y」、「X」
我們通常會發現,外省族群基本上是不知道台灣人自我認知的PQR標籤,而會透過偏見、刻板印象,得到P-、Q-、R-等較有貶抑,或是缺點放大的符號。而理所當然會對自己的標籤加強變成A+、B+、C+。但反過來說,台灣人對外省人的看法呢?一樣是A-、B-、C-,然後自我認知是P+、Q+、R+。
舉個例子,陳水扁貪汙這件事情被操作到很有效,那麼想要偏藍的票的人,就會成天說貪污貪汙貪汙,想盡辦法把你其他的符號都抹掉,管你是不是民進黨,還是你跟民進黨的助理的老婆在巷口問路被拍到,就說你貪汙。
久了,台灣族群之間只有刻板印象,有抹去不掉的各種標籤,但這種標籤是對的嗎?還基本上正確,彼此的認知不會距離事實太過遙遠,但也都被刻意放大,而且試圖單一化、純化,這你在網路最清楚,面對討厭的政治人物,就會直覺在他身上掛上某一個標籤。偏藍的最常講的就是你們泛綠的都貪汙,好像只有貪汙這條可以講,其他通通都是衍伸物,貪汙的同人誌展。
實際上呢?各族群的符碼認知,真的那麼少嗎?哪有,我們外省深藍公務家庭,就我個人有印象,比較清晰的符碼就三、五個,沒那麼強烈的則更多。但拿出去跟非外省族群講,覺得我在工三小的佔了八、九成。這就是明顯的相互不熟的象徵,為何我知道?因為我那個深綠老婆在認識我之前,也覺得外省人就那個樣子,同樣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他們那種從黨外就開始抗爭的民進黨元老家庭,到底核心價值是哪一些。
認識久了,清楚了就不會覺得有甚麼奇怪的,因為各族群一定都有好人跟壞人,同樣有認真工作與打混的人,不會一個族群純化到比毒品還純。
這些標籤是我這個世代清楚,但像是吳崢或是我姪子他們呢?基本上是對符碼欠缺認知,而隨著年紀越低,像我的學生,其社會學上的階級認知,已經接近完全脫離省籍因素,偏向以職業為分類的基礎。這表示透過幾十年的和平演變,以及教育系統刻意的抹平差異,「學校再教育」的製成品,會刻意把族群符碼都消掉,尤其是2000年後加強的平等、反歧視教育,近十年的中學生幾乎沒有這種樣貌了。
你得在小學才會看到這類情況,還沒進入青春期的小學生,受到家庭父母影響較大,尤其是台北某些菁英學校,你還是可以看到那種小學生高喊兩岸統一、兩岸一家親、大家都是中國人,充滿濃濃大中國情懷,父母平常看來很正常,背景調出來「一清二楚是統派」。
可是這種小學生,進了國中之後,我到今天還沒看過哪一個是發自內心認同這套的,全部都是天然獨。不相信的去問問那些國民黨跟新黨的政客小朋友,有幾個在青春期時代,會是天然統的?下一階段就得要到高中或大學,遇到啟蒙老師或是有符碼接近的教授,被整個拐去才會歪到統派去。
回過頭來,我的意思是,所謂的第一第二社會,就我的角度來看就是認同的「主要符碼」,信仰的圖騰與運用語言的標籤,兩者截然不同。但在其他次要的符碼上,則是相似與相同者非常之多,若我們用各種議題去標記族群的光譜,會得到數十種色彩鮮明的樣貌,絕對不會是藍綠對各種議題看法全部都相反。
這也不能用保守派跟進步派去分,絕對錯誤。台灣的進步派跟保守派定義與外國根本上不同,因為光是深藍深綠的保守價值就不大一樣了,更遑論其他的,擅自切割與分類,才會導致現在這批因為時代力量自爆,感到背叛跟痛苦的人,那種情感與難以理解。
不是討厭藍綠才變成第三勢力,更不是厭惡藍綠鬥爭才想投第三勢力,而是民進與國民兩大政黨,長年以來為了固化支持者,政治人物習慣貼標籤,但只敢貼主要的標籤,例如統獨,而對次要的標籤不敢亂講。像是1124公投風暴,為何出現同婚被大海嘯屠殺的結果,裡面還不知道有幾百萬票,是因為挺英挺DPP才投下去的。
這不代表國民兩黨的保守派長的都一樣,這不過說明對大部分族群來說,在婚姻價值上面的符碼認同高度相近而已。把婚姻這個換成其他議題,得票數絕對會不一樣,即便是兩黨的保守派,也不會事事都相同。
這正是年輕世代搞不清楚的理由,長久以來被刻意教育成,藍綠只有統獨不一樣,其他長的都一樣。左派想透過這個方式奪權不是新聞,一百年前就這樣了,重點是不談各種議題的實質內容,以及不同族群與地域差異,所造成的價值不一,硬是去貼上高道德標籤,「認同我的是正義,不認同者皆邪惡」。
始作俑者當然不是太陽花世代,但請問太陽花後,哪些人是這招的極端放大者?
越偏核心價值的標籤,自然會越接近生存權的東西,如國家統獨方向,這種就是最最深入的東西,你根本就不可能再現在的台灣,高談一個「統獨以外的第三選項」。最多避而不談,說一堆模擬兩可的廢話,就是不加以表態,典型範例台北市長柯文哲。蔡英文身為總統,公開講話就是交給台灣人民決定,這說白了就是獨派現在拿票多,所以統一沒得談,這可不是模擬兩可,畢竟總統不是我這個天橋下榕樹說書阿伯。
所以第三勢力這幾年的最大問題不是當不當小綠,這跟韓國瑜那種刻意把統獨抹成親中反中的意思一樣,把一個實體存在的問題,弄成只是態度好不好,被當匪諜真的也是剛好。
第三勢力的問題是,規避統獨這個最終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之下,把環保、勞權、同運、平權,這種非國家生存等高層次議題,放到統獨之上。嘴巴說沒有,我們很在乎台灣獨立,實際上就是在統獨之戰上,刻意扯後腿,然後去拐那些年輕小朋友,說兩黨都不在乎環保還是勞工權益等等。
這當然第一個就是失去泛綠中,對於國家生存獨立敏感的大宗支持者,然後連泛藍中對於中華民國存續很在意的,也順便丟掉。在這些人的眼中,統稱不顧大局,把一棵樹的死活當成比台灣存亡更重要的大事。
我知道你們會否認,但就其他人的眼中來看就是這回事。
基進之所以還沒出事,明明裡面也是很多「聲名卓著」的左翼份子,但就是抓著這個大前提,你要說是會看市場風向也好,反正在自己茁壯前,已經有時代這個血腥例子,在獨立跟抗中之前弄亂順序,鐵定就是被泡沫化。
那你說第三勢力沒有空間?
有啊,當然有,這招從2000年李登輝離開國民黨時就有提過了。就是基於台灣本土化為前提,在這之下提出各種議題的路線之爭,國民黨沒有這樣幹,趁著中國崛起之時誑騙台灣人親中是好選擇,結果中國現在炸了,自己也陪葬下去,只能說活該。
第三勢力呢?跳脫藍綠兩黨?賣鬧了啊,大好手牌玩到爛,真的自己要檢討。
當初在立院,不要拿著左派議題去押著DPP優先處理,搞到DPP內部分裂,最後釀成1124大海嘯,後面就不會有這些存亡判斷優先於其他的狀況。作法也很簡單,不要綁議題、不要強調自己的最優先、不要動不動開記者會說DPP都不在乎人民。
這種行為你或許會說是忠誠反對黨,但在還沒跳出統獨之爭,以及對阿扁八年國會杯葛的印象中,第三勢力這種行徑就跟國民黨沒兩樣。
你沒有選擇當不當小綠,因為打一開始藍綠就只是被統獨刻意包裝的議題,這個議題本質就是國家與民族存續,算是信仰之爭。想要迴避,裝做自己很中立,根本就是騙自己。
舉個例子,中國今天說支持台灣同運、支持社運、支持各種環保與勞工議題,還願意拿個幾十億台幣,要幫助台灣左派運動,你們收不收這筆錢?還是會說基於全球勞工大團結我們相信中國的善意?腦筋正常的都知道,中國根本就不支持現代進步左派的任何議題,拿錢來給你根本就是為了滲透,挺你的主張本質就是要裂解台灣。
在這種大前提之下,若你提出了路線比統獨重要的說法,或是硬說統獨都在騙人、兩黨都在壓榨勞工,會不會被當中國滲透的匪諜?
為何我前面一開始講,現代年輕世代搞不清楚這種符碼的差異?你認同的標籤不會只有一個,別人也是,輕易的將人家貼上邪惡與不能與之妥協、溝通、談判的標籤,就是在斷掉自己的政治生路。
去根據現實情況與現場溝通,依照技術可行方案評估,按照成本與預算去衡量,這些不叫做妥協,更不叫做保守派,這叫做「實務」。何時現實主義跟重視實務,會被叫做保守派了?
包括吳崢在內的第三勢力同胞,太陽花後幾年,你們也都三十好幾了,人生精華投入政治運動,沒有參加產業運作真的很可惜,但也該清醒些,這種純化的政治運動,拒絕技術人員的建議,堅持理想不能打折。
最後成就了誰?
自古以來都是說謊的野心家,沒有其他。
f世代 意思 在 Sleeping with Your Teach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leeping WIth Your Teacher Episode 26: "Taiwanese Gentlemen's Clubs" 跟老師上床第二十六集:台灣的酒店文化
The purpose of the show is to compare view points from two generations of gay people.
有趣的同志談話性節目,比較兩個不同世代同志的看法。
This is a channel that has zero tolerance for internet gay bullying. Any comments that are unfriendly to LGBT community will be deleted.
這是一個對同志網路罷凌零容忍的頻道,任何對同志有不友善的評論都會被刪除。
Please follow me on:
✔ I N S T A G R A M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shen55/
✔ F A C E B O O K 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shen5
✔ E M A I L francisshen@hot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L_AxvPwxV8/hqdefault.jpg)
f世代 意思 在 HANS陳思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O LONG” by Hans Chen, now available everywhere: https://www.soundscape.net/a/3538
►Follow Hans Che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oHansC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oHansC
我以為這是一首科幻搖滾輕情歌
原來是一段感官衝突的頹喪自白
19年暑假的開端,全才音樂人 #Hans陳思翰 第三首的單曲發表
帶著夏日律動的美式 #IndiePop 風格
配襯在輕快節奏下的自白淡然地耐人尋味
似是而非
難道不是現代人求生存自然獲取的技能?
如果問「你猜我在笑還是在哭」
聽著聽著
後來也搞不清楚了
其實我一直都有比情歌更悲傷的事
直到惡魔的聲音的籠罩
/
獨立流行音樂-
乍看疑惑 有點矛盾的形容
按下 Play 鍵之後你可能就豁然開朗了
-
Synth Pop 的電子元素 Hold 住正的流行復古風
融入了 Vocal Manipulation, Sample Chops, 等 新Internet 世代的數位感
在一片 Artificial 裡你還是能聽到木吉他與電吉他等保有經典
Organic 手感的音色 讓冰冷的電腦音樂灌進了一點人的氣息
帶著 Indie 那股 DIY 實驗精神
想要 Snap 響指更清脆 那就加點鑰匙掉落的撞擊聲
想要隱約存在不間斷的節奏 那就加個連續打字的鍵盤敲打
想要在段落存在強烈的沖擊感 那就加個用力甩門的聲音吧
Indie 音樂的建立 不在於厲害的樂器或高端的硬體器材
對於聲音 想要什麼 Just F***ing Do It
哪怕只是用嘴巴模擬出來的聲音 都能成為化龍點睛的效果
Indie Pop
這樣的元素組合出來了
/
Hans陳思翰,一名流行音樂工作者,曾以樂團身份製作過三張錄音室專輯,入圍三次金曲獎最佳樂團,沒有流行音樂廠牌的支持,十年間,做的是想象中的音樂,喜歡的音樂,好聽的音樂,默默精進耕耘。
發行首張個人唱作專輯這事,早在三年前念頭就已萌芽,Hans精選的創作一首首納入歌庫,直到正式進入製作期,發覺三年前想做的東西,似乎已不符合三年後自己的期望,對Hans來說,音樂從來都不是件輕鬆的事,創作人的通病就是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創作力爆發,一首首歌庫內的精選再更新,繼續展開無盡循環的音樂人生,繼續探索在音樂世界裡的自我
HANS陳思翰 - “SO LONG” Out Now:
Apple Music: https://music.apple.com/tw/album/so-long-single/1470349694
friDay Music:https://omusic.friday.tw/albumpage.php?album_id=1675529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album/6DtQmRnzNVnI1cN6HX1viY
KKBOX:https://kkbox.fm/sa39bK
网易云音乐:https://music.163.com/#/album?id=80004634
And More:https://www.soundscape.net/a/3538
http://instagram.com/ioHansC
http://youtube.com/ioHansC
http://facebook.com/ioHansC
Hans:#SOLONG 是一種再見也或許不會再見的意思
有些分離 是無論如何都沒有正確方式說Goodbye
因為 最終都是心碎
=======================================
SO LONG
Music : Hans陳思翰
Lyrics : Hans陳思翰
Arrangement : Hans陳思翰
All this time
I’ve got something more heartbroken than a love song
Sick of playing, sick of singing those sad songs
As pure as heaven
As clear as diamonds
All this time
I’ve been hiding a little something from you
If I tell the truth is there anyone I can run to
It sounds so funny
But no one’s laughing
So long
I don’t wanna sing along tonight
I just wanna be all alone
So long
I don’t wanna dance with you tonight
I just wanna get it off of my mind
Wow Oh Oh
There’s no right way to say goodbye
Cuz we all end up with a broken heart
So long
I don’t wanna sing along tonight
I just wanna be all alone
So long
I don’t wanna dance with you tonight
I just wanna get it off of my mind
Wow Oh Oh
Fxxk it, I’m getting out of here
I guess I’ll be on my way
All this time
I Still got something more heartbroken than a love song
Sick of always playing same old sad songs
As pure as heaven
As clear as diamonds
All this time
I’ve been hiding a little something from you
If I tell the truth is there anyone I can run to
It might sound crazy
But I can’t be the only
So long
I don’t wanna sing along tonight
I just wanna be all alone
So long
I don’t wanna dance with you tonight
I just wanna get it off of my mind
Wow Oh Oh
There’s no right way to say goodbye
Cuz we all end up with a broken heart
So long
I don’t wanna sing along tonight
I just wanna be all alone
So long
I don’t wanna dance with you tonight
I just wanna get it off of my mind
Wow Oh Oh
Fxxk it, I’m getting out of here
I guess I’ll be on my way
(So long
I don’t wanna sing along
I just wanna be alone
I don’t wanna be alone
I will never sing along
I don’t wanna be alone
I don’t wanna be alone
I just wanna be alone)
All this time
I’ve got something more heartbroken than a love song
#DoItForHan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Gmiq3EAP7U/hqdefault.jpg)
f世代 意思 在 狂人日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狂人日誌] 激進之道:跟著Lexus RCF Track Edition一探末代武士的堅持與偏執
#狂人:
當Lexus在2014年首度發表了RC F,老實說,個人實在對這架有著五公升自然進氣八缸動力的FR轎跑不大感興趣---倒也不是說她的性格當真溫良忠厚,只是當對手們早已陸續用渦輪和各種效率科技築起了一道高牆,再加上和藹的後軸循跡與頂著座V8的車頭總難擺脫轉向不足的緊箍咒;圖個高性能的氛圍可以,圖個人車合一的速度與激情?坦白說,你還有諸多更躁也更帶勁的選擇。
直到今年初,Lexus為大家獻上了睽違六年之久的RC F facelift,不只大幅減輕簧下重量、重新設計並調整機械重心布局的手法就換湯不換藥居多的小改款而言實屬不可思議,直接捨棄了過往的電子扭力分導並徒留後軸一具Torson LSD的手段,更讓人對總工程師希望將"透過油門轉向"的特質給導入RC F當中的說詞充滿各種想像與好奇,且原廠甚至還端出了一口氣減重80kg、更加賽道取向、並有著大量原色碳纖維和源自GT3賽車的空力設計與套件武裝著的"Track Edition"版本---矮油?這組合聽起來似乎有點意思,只是當擋火牆後依舊是熟悉的2UR-GSE,這謹守著Old school flavor和Lexus的傲慢與偏見的末代武士又何德何能,足令早已被電子世代與馬力軍備競賽給養壞了的車迷們回心轉意呢?
狂人日誌官方網站:http://madvnz.com/
狂人日誌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339030152825570
狂人日誌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advnz/
#LEXUS #RCF #Radical #Rational #Retro #末代武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8kKxOmaQxA/hqdefault.jpg)
f世代 意思 在 要怎麼學習BMW車子的代號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E=世代,後面的數字是代表車型. BMW大概7-8年大改款跨世代一次. E世代大概已經14年前了拿四門轎式3系列來講. E世代就是E46 F世代就是F30 ... <看更多>
f世代 意思 在 BMW 7 / F club Taiwan | ⚠️BMW E、F、G世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BMW E、F、G世代⚠️ ⚠️隱藏功能、圖資更新⚠️ ⚠️BMW(E„F„G)⚠️Mini(R„F)⚠️CIC,NBT,EVO Čar Play無損開通(有線,無線) —————————————————————... ... <看更多>
f世代 意思 在 Re: [討論] 為什麼BMW M Power 在賽道上表現不行? -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BMW有過慘痛的教訓
賽車? 有錢賺嗎?
你看一下M LOGO的顏色
紅色=熱血
藍色=日常
紅+藍=紫=兩者結合
米漿精神就是讓你可以在日常使用外多一些熱血
只有熱血是賺不了錢的
這就要講一下BMW的辛酸史
沒興趣的可以直接END
米漿比起面乳 可說是一路跌跌撞撞
二戰後因為被盟軍炸爛工廠
一度跑去賣菜刀 賣鍋子
戰後賣最好的車車
由一間義大利公司設計 本業是摩托車與冰箱
真的頗像一台會動的冰箱
可愛的BMW ISETTA
跟性能完全無關
不過可以從東德把你走私到西德
https://youtu.be/v9iME5dvgAQ
也算是一台功德圓滿的小車車
隨著戰後全球景氣復甦
BMW開始製造一些比較像樣的車
如 BMW 501
或者BMW 503
賣得不錯
然後BMW就開始膨脹
想要搞一台又帥又快的性能跑車
燈燈 在1956年 BMW 507 問世
150匹馬力 0-100只需11.1秒
帳面極速時速196公里 實測超過時速210公里
這個性能數據放到今天可能平平無奇
但在當年除了賓士W198與法拉利之外 好像也沒甚麼對手
還有著名車主貓王(據說買了不只一台)
然後
然後BMW就瀕臨破產邊緣了
主要是507造價太高
板金幾乎全靠手工 才能在那個沖壓技術落後的年代打造如此美麗的車身
引擎也是類似 one man one engine的方式製造
高昂的成本使售價將近10000馬克仍攤不平成本
當年賓士300SL也才賣6000馬克左右
導致這台車僅僅生產並售出252台
在1959年結束生產時 總共虧損1500萬馬克
有傳說燒乾了BMW自戰後所有的毛利與資金
搞到瀕臨破產 差點被賓士收購
靠著Herbert Quandt先生的資金挹注才存活下來
此後BMW不皮了 重操舊業搞小車車
一些經濟實惠的小車
其中銷售最好的 應該是2002系列
20代表排量 02代表雙門
本來是1502 結果有員工發現底盤不錯
自行改裝更大排量引擎上去 發現效果不錯
於是2002與2000系列出來了
相較於當時市售車 2002系列的操控性與動力都都不錯
米漿也因次發現了財富密碼
做一台可以"通勤"兼"熱血"的"家用車"
才是生財之道
而基於這種兩門家用車的設定上
1972 年 BMW 推出了搭載 KKK 渦輪增壓器的 2002 Turbo
是米漿首台量產Turbo車
最高時速達210kmh 0-100 只要6.9秒
放到現在都不算慢
就當米漿認為 從此發大財
燈燈~石油危機登場
因此2002turbo賣超爛 又是一次虧錢經驗
不過米漿沒有吸收教訓
1972同年成立了M部門
想要重新走回性能車的行列
1978年 不顧石油危機帶來的虧損
米漿推出了 E26 M1
3.5直六 ZF5速手排
0-100 6.2秒
0-210 26.3秒
277匹馬力
尾速達260公里
甚至有一顆40%鎖定率的LSD
米漿M部門為了這台車的研發大張旗鼓
斥資 250 萬美元重建其 Preussenstrasse 工廠
內部有全新展示間、工廠、測試場地、辦公室和 160 名員工
就當米漿認為自己也要成為一家擁有超跑的公司時
市場又給米漿高層來個迎頭重擊
評價褒貶不一之外 賣的也頗爛 前後只賣了430台
此後M部門的預算被削減了近75%
從此米漿大澈大悟
他們想起1950年代末期公司瀕臨破產
是甚麼產品在1960年代拯救了公司?
不是甚麼超跑 賽車 性能車
而是1502 2002這些家用車
這些小英雄或許沒那麼酷炫
但他們憑藉高於競爭對手的性能、操控在市場殺出血路
他們也從M1的失敗中學到教訓
M1或許不比當時其他超跑在賽道上更快
但駕駛者反應卻不錯
普遍認為比起其他同時代超跑 M1更親民 更好操控 開起來更順手
米漿結合這些失敗經驗 得到結論
要賺錢 絕對不是超跑 性能車
是要製造出"有操控性的家用車"
米漿的車本質上都是"家用車"
透過原廠各種神奇改造 變成可以與純種賽車在賽道上一較高下的家用車
M5當年的口號就是"地表最速四門房車"
有人說米漿車主在自爽 覺得自己開很快
我覺得這就是米漿精神啊
一台讓車主開起來覺得很好開 開了變車神的車
這種爽感不就是駕馭樂趣的一種XD
開的人有信心 愛上開車
就是所謂"sheer driving pleasure"
君不見
除了賓士家大業大 賠錢不怕
其他在F1有名的車隊 誰不賠的一屁股
麥拉倫 法拉利 馬丁 哪家不賠錢XD
賓士算是最懂經營的
從賽車到貨車 巴士到S-CLASS 什麼都生產
米漿知道不能跟他們比
就專注在製造家庭用車
米漿的車是幾乎所有正常人都能好上手 覺得好開的
貧乏淺薄的駕駛技術可以由這台車進行加強
就像是擴大機之於我的iphone
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開快車的感覺
我覺得這才是米漿的真諦
也是米漿體會到的財富密碼
你要更好的性能兼容舒適性
可以花更多更多的錢去買保時捷
至於米漿能不能在賽場上一戰?
與其聽鄉民 不如聽看看職業車手的看法
https://youtu.be/xv0ltDuGsyg
陳意凡 全原廠M3C 用街胎PS4S
麗寶23灣跑01:56.603
我覺得是不差啦XD
總的來說 不搞純賽道跟超跑 有什麼後遺症呢?
The BMW Group Had Its Most Profitable Year Ever In 2021
https://reurl.cc/yr1rVl
補充一下
底下有人說賓士就是比較強 米漿技術力就是比較弱
米漿其實曾經還是有跑過比賽 甚至得獎甚多
E30 M3 EVO I
E30 M3 EVO II
拿過世界房車賽
兩次歐洲房車錦標賽冠軍
兩次德國房車賽冠軍
屌虐當時賓士的190E 2.5 16V
真的要做賽車 米漿還是有機會的
但是正如文章中
這就不是財富密碼
你M3賣再多 有318多嗎?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25.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50002161.A.1FC.html
除了不會遲到 馬自達光車機就被屌打
CARPLAY連線速度慢的令人髮指
AMG GT自然屌打M3或M5 可是她的價錢....
街車才能發大財
但還是蠻好開的
如果你覺得318i操控比C180差
額...好喔...
但開過之後 真香QQ
跟他們談紐北太遠了
不過如果屬實不就更代表米漿高層決策是對的
看看兩間的獲利
然後就覺得自己懂車 甚麼都噴一下顯得自己很懂
真的願意花時間去體驗 去了解的人少QQ
我一定先換名字
然後做一堆像FIAT500那種感覺的可愛小車車
便宜賣 妥善好 1.0T引擎+萬年4AT也沒差
F>G像是差了三個世代
賺錢是第一要務
賓士賺錢也沒分你 別這麼氣齁
根本還是家用車
當初贏DTM的E30跟一般版E30完全是不一樣的
從頭開始設計
賓士F1也是真的猛啊 各種黑科技
不多說了XD
※ 編輯: Pellaeon (1.169.25.84 臺灣), 04/15/2022 18:17: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