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秋日的憂鬱》「十級伏」?
在影迷的網上討論群組之中,在電影節期間少不免會談到「伏片」(即覺得不好,看了感「中伏」)。其中有網友言,「少年秋日的憂鬱,10級伏」,是不是這樣呢?
大概是《少年秋日的憂鬱》片名所致?本來我以為是關於情緒病的青少年故事,法文名 Première Solitude (英譯 “First Loneliness)怎說也更為準確吧。影片以跟拍法國不同學生為開始,貫穿全片的,是一群法國高中生的對話。對話一場接一場,少年三三兩兩,天南地北。即使如此,每一個青少年在鏡頭面前講述的問題,不論來自家庭、課業還是情感,都只能由自己經歷及處理,哪怕你讓全世界都知道。大概這就是「孤寂」的意思吧!如果是要為影片尋找明確情節及敘事起伏的觀眾,我能想像他會非常失望:一場場的對話之後,似乎沒有明顯的改變發生、他們的困境還是依然⋯⋯
然而在我看來,其實影片還是一部相當好的紀錄片。看似鬆散無序的對話、場景不多,但我最欣賞的是影片之中各人的直接:映後談上,導演嘉兒.西蒙(Claire Simon)說,這群年輕人本來不算太相熟,影片實是自己與這所高中電影科的學生的一個「習作」:各自不同的組合、預先設好的場景(所以在觀影時,某些場景的鏡位、剪接以至調度,都好得不太似「隨機」:因為對話發生確非隨機),讓對話自然發生。所以,影片第一個好玩之處,就是這種「預設場景」與自然發生對話的碰撞:到底算是真實還是虛構?在我看來,他們的交談都是真實的,即使明知攝影機在場,也不乏真情流露的時候。這不由得令我想起另一位電影節期間來港的導演原一男作品,攝影機介入有相應意識的拍攝對象,卻留下了某種真實。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是影片呈現出法國年青人的面貌,也折射出相對香港自由的氛圍吧!全片基本上都是青少年之間的對話,當中滲出他們的自我理解——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其中甚至沒有任何大人去介入、意圖定義這些青少年的想法、「問題」。導演似乎也沒多介入(她清楚認知自己只能拍到問題的表面,無意圖介入以至改變)、沒有以自己的角度「設計」問題由少年們煞有介事「作答」。少年們聚首,圍繞「孤獨」主題,就有各樣對話發生了。
這些何嘗不是「少年愁」?觀眾們覺得悶、無關是非,若果讓我過份解讀,會不會也代表成人世界的人們也同樣覺得這些少年的心裡話「悶、無關是非」?
Medium: https://bit.ly/2KOPE2B
(圖為《少年秋日的憂鬱》劇照)
#hkiff42
#少年秋日的憂鬱
#YoungSolitude
#成長
#教育
#映畫札記
「hkiff42」的推薦目錄:
- 關於hkiff42 在 映畫・札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kiff42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hkiff42 在 映畫・札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hkiff42 在 小美#HKIFF42 #HKIFF | By 電影俠Filmman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hkiff42 在 HKIFF42:《河畔的惡意》行定勳導演映後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hkiff42 在 HKIFF42 Main Festival Trailer 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宣傳片 的評價
- 關於hkiff42 在 HKIFF42 Werner Herzog Master Class 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 ... 的評價
- 關於hkiff42 在 HKIFF42 Face to Face with Brigitte Lin Ching-Hsia 第四十二屆 ... 的評價
- 關於hkiff42 在 HKIFF42 Highlights Video 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精華片段 的評價
- 關於hkiff42 在 HKIFF42: 《嘉年華Angels Wear White》文晏導演映後談 的評價
hkiff42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比起同類電影,本片未至於玩得極癲極放,勝在Cult味濃郁,不致流於過份誇張,恰到好處。
全片只有四個角色,在荒漠之中來一場瘋狂追殺,從獵人反變成獵物,無論是反攻到自救方式都充滿創意,過程亦不乏爆笑位;女主角「浴火重生」化身成「復仇女」的一場戲,絕對是神來之筆,結局把「小學雞捉迷藏」化身成「唔係你死就係我亡」的生死戰,更成功帶動出全片的高潮位。
🎉新書銷量持續向上、口碑滿載!買嚟睇就明 🇭🇰 |
goo.gl/J9QdBR
🎉台灣書局亦已上架,可去文中連結購買 🇹🇼 | goo.gl/xzCymP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血色攞命花 #浴血狂花 #Revenge #香港國際電影節 #hkiff42 #電影 #blogger #晞觀影記事
hkiff42 在 映畫・札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予以藏之」者何?略談《紐約公共圖書館》
《紐約公共圖書館》英文名 “Ex Libri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當中 “Ex Libris” 一詞多用代「藏書票」,表意為「予以藏之」——此影片之中收藏的可真的可堪玩味。表面文章是紐約公共圖書館,裏面卻是懷斯曼對美國民主自由理想的圖景。
每次懷斯曼影片在電影節放映,我都知道會是場觀影的挑戰,畢竟其手法以至其片長都不是「易食」一類。但只要適應其影片節奏及距離,就會有不一樣的觀影樂趣。我的經驗是作為觀影者,是需要自己在觀看過程主動組織、思考影像當中聲畫等訊息,然後自己建構一套閱讀。電影的舖排及剪接取捨當然不是隨意的,但能不能進入、閱讀到甚麼?這就是對觀眾的要求了。那也自然是習慣被「餵食」的觀眾群不習慣的地方吧。
構成影片核心的當然是「紐約公共圖書館」,觀乎影片,圖書館「予以藏之」的除了圖書,更有紐約自由而開放的理想、精神:圖書館有黑人文化及民權運動的資料中心,且影片多有呈現當中的活動;在不同族裔,如華裔、拉丁裔社區,亦有分館照應相關需要;視障及聽障者有專用的館藏及圖書館,影片甚至有相關材料的製作片段;不同階級也有照顧,例如作為社區機構為低收入、失業者介紹就業狀況、申請各種津貼的場所,又為有需要的學童提供設備(WiFi蛋都可以借!)及課餘活動空間等等。有影友云,與其說這是圖書館,倒不如說這是社區中心?這點我不反對,但如果覺得這樣的筆觸是「離題」、覺得影片只能是呈現圖書館的「藏書」功能,那也可能是觀看者看不到紐約公共圖書館「藏」的是甚麼吧!
而影片在在出現的會議,也彰顯着主事者對圖書館所代表的角色、以至作為「紐約」此城市市政重要部分的自覺。印象很深刻的是圖書館高層談到「落後」其他城市的隱憂——「我們要跟上其他城市的共融」!在香港談到「落後」「追趕」,恐怕全部都是對一些經濟數字或者「自由經濟」排名的落後恐懼?怎麼能想像香港的市政要員會為「共融」的落後而憂心?如果能這樣,香港已經是個完全不一樣的城市了。
那些反覆被呈現的工作坊、讀書會、講座恐怕也不是隨機的:懷斯曼鏡頭關切的講座,是關於黑人在美國建國史被低估的貢獻;也包括馬克思主義者們對現狀的討論(在麥卡錫時代恐怕也未必見容於美國,可見「自由平等」是要每代人一同奮鬥的);黑人流行文化⋯⋯影片固然也沒有迴避圖書館面對的限制和困難:公私合營之下如何集資?對露宿者、無家者是接受還是拒絕?
觀影中途,也不期然想起阿倫雷奈的《全世界的記憶》,同樣「介紹」圖書館,但其實雷奈要處理的,何嘗不是他所關懷的「記憶」「歷史」問題?放在《紐約公共圖書館》,「藏」在影片中的這份關懷,似乎就是對「美國精神」的包容、自由、平等精神一代接一代的追求?
(圖片為《紐約公共圖書館》劇照)
#hkiff42
#ExLibris
#FrederickWiseman
#紐約公共圖書館
hkiff42 在 HKIFF42:《河畔的惡意》行定勳導演映後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2018年3月29日地點: 尖沙咀文化中心大劇院. ... <看更多>
hkiff42 在 HKIFF42 Main Festival Trailer 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宣傳片 的推薦與評價
HKIFF42 Main Festival Trailer 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宣傳片. 1,565 views Feb 27, 2018 … ...more ...more. Show less. ... <看更多>
hkiff42 在 小美#HKIFF42 #HKIFF | By 電影俠Filmma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小美# HKIFF42 #HKIFF ; #hkiff46 #香港國際電影節. 2022年8月19日· 22 次瀏覽 ; 轉了個黑白版看看. 2021年12月3日· 35 次瀏覽 ; @farfarawayhk @bc.hkaff.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