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ATOSAY #逃跑虽可耻但有用加油吧人类 大胆谈跨性别、同性话题
还记得4年前引起众多男网友即兴奋激动却也愤愤不甘心的日剧《逃跑虽可耻但有用加油吧人类》吗?
终于在2021年有了SP特别篇!除了可以再次看到新垣结衣BB跳「恋舞」之外,因剧几乎成了全日本男公敌的星野源还和结衣BB,有了BB,也就是有bbbb啦!(绕口令酱哈啊哈哈)
好啦,既然只是特别篇,大概就是稍微让大家重拾一下曾经的心悸。但这一次让大家更津津乐道的,除了大篇幅讲到新冠肺炎影响了小两口的生活外,也再次带出了对于性别、性向的观点。
尤其这次《逃耻》SP版,剧情讲到百合子接到高中女同学相隔数十年的告白,而成田凌饰演的同性恋者梅原夏树,提到法例仍不接纳同性婚姻,感慨希望时间能快进一百年就好了。
然而最贴心的另一设计,是新垣结衣与星野源为BB改名时,特别取一个男女通用的名字。而这个名字其实是取自一种鱼类,这个鱼类小时候会是雄性、长大后会变雌性(还是小时候是雌性,长大会变雄性了……我也乱了@@) 然而一如星野源在剧中说的:“对啊,孩子可能长大后也有不同的想法”,这样提到跨性别议题的台词,对相对保守的日本社会来说,绝对是颇大胆的发声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p2M6o1Um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身為冠上了在日本民間故事中,以『剪舌麻雀』而有著高知名度的少女劍士,掌管了 閻魔亭的能幹女老闆。 對偷懶之人會加以訓示,對誠實之人則會誠心款待,同時也是手腳俐落的服務員。 她的拔刀術據說會讓對手脫下一層薄皮,並切斷擅於說謊的舌頭……? 「不會要咧你的性命! 但唧,不輪饒過你那根說謊的舌頭!」 ...
hp野孩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本週以舊文更新代替週報
─────────────────
「這些電影的成功總是基於兩個元素:
好的故事,以及完善的執行。不是明星,
不是特效,不是勞師動眾,不是不惜
工本,更不是一窩瘋的熱潮」
—— Jeffrey Katzenberg
─────────────────
/ 說明:本文前半來自2020年1月20日原載於端傳媒的「短片平台 Quibi可以在串流大戰殺出生路?迪士尼武俠顛覆電影產業的未竟之夢」一文,後半則更新了 Quibi 在半年內快速殞落的下半場故事。Jeffrey Katzenberg 的N度創業仍然充滿了好萊塢電影的戲劇性(和90分鐘演完的規格),就算要跌倒也要是史詩級的華麗一跤 /
今年1月8日,年近70的 Jeffrey Katzenberg 站上拉斯維加斯的 CES 消費電子展的舞台介紹他最新創業作——短片串流平台 Quibi 時,他心裡一定百感交集。
近30年前這名年輕激進的片廠主管被迪士尼毫不留情地攆出大門,憤恨的他把接下來的人生全耗在用夢工廠動畫來向迪士尼報仇。30年不到,那個他一直想扳倒的好萊塢巨人如今已走到了另外一個混屯未明的十字路口,面臨外來者 Netflix 侵門踏戶的鯨吞蠶食。
而這一回,終於輪到 Katzenberg 這個片廠外的流浪劍客,率領包含他的終極死敵迪士尼在內的幾大門派聯手出擊,企圖用Quibi這個激進的新商業模式,讓好萊塢在勢不可擋的串流宇宙中找到存活之路。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 Jeffrey Katzenberg 不論第N次轉職似乎全是同一個職涯命盤,故事大綱永遠都是 Katzenberg 對抗整個世界。
這就是 Disney 最傳奇性的離職員工 Katzenberg 的故事:
馬三 vs. 宮寶森
 ̄ ̄ ̄ ̄ ̄ ̄ ̄ ̄
這場丟人現眼而且代價高昂的迪士尼清宮內闈大戲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只要1994年4月3日正在度假滑雪的迪士尼總裁 Frank Wells 的直升機沒有撞上山壁,只要這個迪士尼第二號人物還好好的活著,迪士尼宮廷就不會出現要命的權力空白進而引發一場讓整家公司倒退十年的慘烈宮鬥。
墜機事件隔天天才剛亮,迪士尼第三號人物 Jeffrey Katzenberg(時任 Disney Studio 主席)已經坐在辦公室等候迪士尼第一號人物執行長兼董事長 Michael Eisner 打電話來通知他被拔擢為總裁。
Katzenberg 辦公桌上的電話一整天都沒有響過。
Eisner 和 Katzenberg 早在 Paramount 時期就是關係非常親密的師徒,Eisner 被 Roy Disney(Walt Disney 的姪子)挖角到迪士尼進行集團改造大業時,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徒弟 Katzenberg 跟他一起投靠迪士尼。報到上班第一天,師傅向徒弟介紹迪士尼環境之後,指著窗外另一棟迪士尼動畫製作部門的大樓對他說:「對了,那個也是你要搞定的難題。」
從來沒有碰過動畫片的 Katzenberg 奇蹟般地帶領迪士尼動畫走出了 Walt Disney 過世後連續十多年的低潮期,並用《The Little Mermaid 小美人魚》和緊接著的《Beauty and Beast 美女與野獸》、《Aladdin 阿拉丁》等動畫電影實現了 Walt Disney 生前一直夢想完成的願景:一個不只是給小孩子而是給所有人的動畫產業。
意氣風發的 Katzenberg 隨後也開始監管迪士尼多年來一直上不了軌道的真人電影製作部門。
2020年此時此刻不可一世的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 Bob Iger 和 Marvel Studio 總裁 Kevin Feige 這組人物的關係,其實就是1990年代前後重新擦亮迪士尼招牌的 Eisner/Katzenberg 組合的翻版。Eisner/Katzenberg 剛赴迪士尼報到時迪士尼年營收只有3.2億美元,十年後的1994年迪士尼營收是48億美元。沒有師傅的慧眼和授權,也不會有徒弟的大展身手。但是外頭開始傳出有點刺耳的說法:有華爾街分析師說迪士尼連年股價大漲的功勞應該有八成都歸功於 Katzenberg,連Newsweek 都出現 Katzenberg 是「整家公司最有價值的人」的說法。
Katzenberg 小時候大概沒有看過韓信的歷史故事,沒有想過功高震主的下場。江湖謠傳他甚至曾自稱是「Walt Disney 再世」,讓最後一個參與集團經營的迪士尼家族成員 Roy Disney 大為光火。
Katzenberg 甚至也沒好好上莎劇那堂課,未能記取馬克白的教訓。他聽取了另外一個業界長輩、唱片大老 David Geffen 的「職涯輔導」,決定化被動為主動,用更激烈的方法表態爭取迪士尼第二號人物迪士尼總裁的職務,企圖成為執行長兼董事長 Michael Eisner 的正式接班人。於是他(也可能是他的老友 Geffen 擅作主張)透過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放話說:Katzenberg 不幹了。
「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Katzenberg 試圖以退為進逼宮,沒料到惱怒的師傅 Michael Eisner 根本不給他機會回頭。
墜機事件兩個月後,迪士尼正在歡慶《The Lion King 獅子王》爬上那個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動畫電影登上過的賣座山頭。一路領導動畫團隊的Disney Studio 主席 Jeffrey Katzenberg 正式被掃地出門。
史瑞克 vs. 瓦力
 ̄ ̄ ̄ ̄ ̄ ̄ ̄
接下來的劇情進展則更接近莎劇中年老愚蠢的李爾王:
Jeffrey Katzenberg 的背叛讓迪士尼執行長兼董事長 Michael Eisner 大受打擊,開始沈溺於一種集羞愧、悔恨、憤怒於一體的複雜情緒,並嚴重影響他作為專業經理人的判斷能力。
Eisner 統治下的迪士尼開始由盛轉衰。Eisner 火速重金禮聘CAA超級經紀人 Michael Ovitz 來替補被他攆走的徒弟。經常被媒體捧為好萊塢最有影響力人物第一名的 Ovitz 一手掌握各種明星演員和導演的人脈資源,卻根本沒有製片和片廠經營的任何 know-how。迪士尼付出的慘痛代價是14個月後還要支付1.4億美元的天價請 Ovitz 滾蛋(損失之高甚至還因此被迪士尼股東告上法院)。
這還不是這場迪士尼宮鬥所帶來的最大財務損失。Jeffrey Katzenberg 本人的資遣費在歷經難堪訴訟之後,合計讓迪士尼付出了2.7億美元的代價(其中還不含昂貴的訴訟費)。
要記得 Katzenberg 去迪士尼報到那年迪士尼年營收才3.2億,這2.7億資遣費等於十年前迪士尼年營收的85%。讓迪士尼全公司上上下下更為震驚的是,Katzenberg 完全沒有浪費時間,立刻把這筆資遣費拿去籌組一家新片廠來跟迪士尼打對台。
據說 Katzenberg 離職消息曝光的第一時間,Microsoft 的財務長立刻打斷 Bill Gates 的會議建議他出錢成立片廠給 Katzenberg 經營。但 Katzenberg 婉拒了,他寧願選擇用迪士尼的錢進行復仇大業。Katzenberg 找來了剛剛賣掉唱片公司的 David Geffen 一起創業,Geffen 則又點名剛剛以《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和《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登上事業高峰的 Steven Spielberg 一起投資。「我跟他說我們這幫人終其一生都在替片廠打工,是時候該搞一家我們自己的片廠了」Katzenberg 如此說服 Spielberg 上車。好萊塢睽違五六十年來第一家新片廠「夢工廠 DreamWorks SKG」終於在復仇的背景音樂中轟動成立。
1994年成立的夢工廠成為一場甜美但艱辛的夢。SKG三巨頭也沒能一起撐到最後,來自唱片業的 David Geffen 很快就被電影業的大起大落嚇到,不久就淡出經營。十年後 Steven Spielberg 主導的夢工廠真人電影部門脫手賣給了 Katzenberg 的老東家 Paramount。但這筆交易不包含製作過《Shrek 史瑞克》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高手》等經典動畫的動畫部門。Katzenberg 堅持把動畫部門夢工廠動畫獨立出來,自己再繼續苦撐十多年,以便繼續跟另外一個老東家迪士尼纏鬥到底。直到2016年夢工廠動畫才以高得出人意料的38億美元價格賣給 NBCUniversal,結束了他向迪士尼復仇的未竟之業。
值得玩味的是夢工廠的失敗原因其實就藏在 Jeffrey Katzenberg 的迪士尼職業生涯裡。
1991年,Jeffrey Katzenberg 發了一封題為「世界已在劇變:對我們家生意的幾點檢討(The World Is Changing : Some Thoughts On Our Business)」的信給迪士尼全公司主管(包含他的老闆 Michael Eisner),表達他對於公司和好萊塢未來的惴惴不安。
「《Pretty Woman 麻雀變鳳凰》、《Ghost 第六感生死戀》、《Home Alone 小鬼當家》這些大受歡迎的電影告訴我們一個屬於1990年代的教訓:排除掉那些一時熱潮和過度行銷的干擾,到最後社會大眾終究還是會自己找到那些他們真的想看的電影。這些電影的成功總是基於兩個元素:好的故事,以及完善的執行。不是明星,不是特效,不是勞師動眾,不是不惜工本,更不是一窩瘋的熱潮」他在信中說。
在還沒有 Facebook、Twitter 甚至 Email 都還沒普及的年代,這封長達28頁的紙本信快速透過傳真機的尖銳噪音在好萊塢掀起了一波聲浪。媒體搶刊全文協助散佈 Katzenberg 對好萊塢模式的質疑,尤其特別指名道姓批評Warren Beatty那部昂貴而對迪士尼完全沒有效益的超級英雄電影《Dick Tracy 狄克崔西》。
這封信引發的風波後來被導演 Cameron Crowe 改編成為運動經紀人電影《Jerry Maguire 征服情海》的劇情:電影中 Tom Cruise 也寫了類似的信批判整個行業,並寄給全公司的主管和同事分享,最後導致自己被開除。真實世界中,Jeffrey Katzenberg 和他的老闆 Michael Eisner 開始有嫌隙的起點也是這封信。
Katzenberg 或許始終沒有注意到夢工廠的失敗理由根本就白紙黑字寫在信中:
他強力質疑明星制過度發展對好萊塢有害,真正有價值的是編劇,編劇才是片廠應該多多花錢投資的對象。然而因為拍攝成本超出預期、票房起伏太大、還有2000年以後的 DVD 市場崩解,此外又沒有像其他家大業大的片廠有各種業外收入來分攤風險,腳步蹣跚的夢工廠動畫一直要到《史瑞克》出現之後才開始勉強站穩,但 Katzenberg 從頭到尾仍舊花了大量預算在邀請明星參與動畫配音。放眼好萊塢真正做到以劇本為中心、全職養創作者寫劇本的公司,正是 Katzenberg 的死對頭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 Pixar。《Coco 可可夜總會》的 Lee Unkrich、《Up 天外奇蹟》的 Pete Docter 、《Wall-E 瓦力》的 Andrew Stanton 都是皮克斯的全職員工,這些迪士尼 / 皮克斯長期投資的創作者才是夢工廠動畫在競爭中不斷吃鱉的原因。
歷史的因緣際會是:迪士尼的第一份皮克斯發行合約,正是當年充滿遠見的 Jeffrey Katzenberg 還在職時親自去和皮克斯董事長 Steve Jobs 簽下來的。
30年後他那洋洋灑灑28頁的信仍是足以顛覆好萊塢的真知灼見,只是最後真正達陣的人不是他而已。
好萊塢 vs. 全世界
 ̄ ̄ ̄ ̄ ̄ ̄ ̄ ̄
2016年8月22日夢工廠動畫完成交易的那一天,才是 Jeffrey Katzenberg 意義上真正從迪士尼「離職」的那一天。二十年來第一次,Katzenberg 再也不用馴龍、再也不用救世、再也不用搶救費歐納公主。他終於可以在他的迪士尼復仇劇中下台一鞠躬。
結果,不按牌理出牌的他這時候竟然來了一手「老猿掛印回首望」,回頭去了一趟迪士尼。
舊地重遊之日,他的師傅/仇敵 Michael Eisner 早已退休。Roy Disney 過世之前幾年在董事會聯合其他股東發動突襲,逼Eisner讓出他早已不適任的董事長一職。如今坐在執行長兼董事長位置上的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片廠經營者 Bob Iger。
於是師兄 Katzenberg 在會議上給了師弟 Bob Iger 一個他無法拒絕的 Offer。
直到週三的CES發表會上,這個由迪士尼、福斯、華納、索尼、NBC環球、維康Viacom、高盛銀行、JP摩根銀行、阿里巴巴等投資人集資十多億美金的神秘新公司才正式揭露他們野心勃勃(但短短的)的計畫:Quibi。
WTF is Quibi? 該公司的Twitter帳號甚至選了這個充滿挑釁意味的帳號名稱。
「我們的任務是讓你隨意咬一口(quick bites)卻得到驚人的好故事。」Katzenberg 在CES的舞台上解釋 Quibi 這個字的由來。
Quibi 不是 Netflix,不是 Disney+,不是 Apple Tv+,也不是後來才上線的 HBO Max。Quibi是針對手機用戶的短片串流平台,專門鎖定你的通勤、午休或是在沙發上滑手機的零碎時間,提供一集不超過十分鐘並以好萊塢電影規格製作的精緻戲劇節目、實境秀和新聞氣象等資訊節目。
為了展示決心,他們甚至宣示只會提供手機平台的 APP,所以使用者如果想要在大螢幕上收看必須自己使用裝置上的 Airplay 或是 Cromecast功能來投放。更重要的是 Quibi 的內容將會是第一個專為手機直式螢幕提供原生內容的平台。創作者必須同時使用直式和橫式構圖的兩台攝影機同步拍攝,並透過演算法將畫面結合成為一個十字形的畫面傳輸給使用者,做到不論直式收看或和橫式收看都不會有任何黑框,同時又可以在使用者把手機轉向時讓影片畫面即時無縫轉向,有如黑魔法。
除了偵測手機水平之外,他們還試圖在節目中置入其他手機功能,比如配合節目內容讓手機鈴聲響起,或是會依據 GPS 偵測你所在地時間藉以推出天黑之後才能看的恐怖節目。
為了和 YouTube、抖音、Instagram 上面的素人網紅經濟對抗,Quibi 將以每分鐘10萬美元的製作費,製作每年約8500集的精緻節目。已經加入 Quibi 陣營的包括 Steven Spielberg、J.J. Abrams、Guillermo del Toro、Sam Rami、Antoine Fuqua 和 Ridley Scott 等導演,以及 Dwayne Johnson、Kevin Hart、Jennifer Lopez、Liam Hemsworth、Idris Elba、Zac Efron、Tina Fey 、Dave Franco 和 Bill Murray 等明星。
Quibi 這個新品牌之所以能集結這麼驚人的陣仗,除了 Jeffrey Katzenberg 自己在迪士尼和夢工廠的多年人脈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察覺了串流時代對內容的強烈需求已經讓創作者更加重視著作權歸屬的議題,Quibi 因此提供了 Netflix 或是 HBO 絕對開不出來的合作條件:除了在 Quibi 上播出七年之外,其餘著作權完全歸屬於創作者,因此他們在其他平台可以有額外收入。
面臨擁擠而血腥的串流大戰,Quibi 試圖另開戰場、殺出生路。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Vox 旗下的科技媒體 The Verge 因此在 CES 的專題報導中以 “Quibi vs. The World” 來形容這條不尋常的路徑。
到頭來,Katzenberg 的故事終究是一個武俠故事。
在電影將死、電視將死,而且通通將死於手機和 Netflix 夾殺的世紀科技變局之下,曾被迪士尼逐出師門的 Jeffrey Katzenberg 站出來統一好萊塢各大門派,提出一個殺出重圍的激進構想:不如我們放下各自的詠春拳、形意拳、八卦拳、64手之類的舊功夫,發明一套新的。
一百年來電影一直就是一門「如何吸引觀眾眼光」的生意,但這家百年老店早已沒有年輕人的俐落身手來應對觀眾和媒介的頻繁招式變化。 Quibi 是第一次由電影從業者主動提出的原生媒介規格,而不是「電視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電視上放電影,「DVD 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 DVD 上放電影,「網路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在網路上放電影之類的被動作法。
從來不選容易題目的 Jeffrey Katzenberg 的解題口訣:放下舊成見、接受新媒介、繼續講好故事。
Quibi vs Covid
 ̄ ̄ ̄ ̄ ̄ ̄ ̄
然後就像一部90分鐘長的標準好萊塢電影,Quibi 的故事在199天之後就戲劇性地收尾 ......
生不逢時的 Quibi 上週無預警地宣佈將自12月1日起停止運作,並在出售現有的技術和內容等資產後解散公司,將剩餘的資金退還給股東。Quibi 以主打 10 分鐘以內的精緻內容而且可以直立觀看為號召,並有先後經營過 Disney 和 Dreamworks 等片廠的 Jeffrey Katzenberg 擔任董事長, 以及先後當過 eBay 和 HP 執行長的 Meg Whitman 擔任執行長,然而最終仍在6個月內迅速玩完。這兩位好萊塢資深玩家(Whitman 也是 Disney 畢業生)在對股東的信件中表示:「我們的失敗並不是出自於不夠努力。而是我們評估認為真的已經用盡所有可能的選項。」
Katzenberg 在上週的一場訪談中重申他過去兩三個月說過很多次的結論: Quibi 失敗的主因是他們原本鎖定通勤時間的利基市場,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此時此刻每個消費者都受困沙發上,根本沒有人在通勤。
他坦承過去三週他們已經用盡各種方法尋求策略投資夥伴、願意收購的買主或是其他各種財務上的支援,但全部都踢到鐵板。他們認為再繼續撐下去結果也不會改變
娛樂產業媒體 IndieWire 認為 Quibi 則分析說 Quibi 鎖定的短片市場原本就有 YouTube、Vimeo、TikTok 和 Snapchat 等等免費而且永遠看不完的影片。而該串流服務孤注一擲地押寶在通勤之後(甚至一開始App還沒有投放到電視上的功能),更造成該公司後來求售非常困難。接連被各個片廠甚至 Apple 和 Facebook 拒絕收購,就是因為鎖定行動端的 Quibi 換到非行動市場上就難以顯現價值。
財經媒體 Bloomberg 引述 S&P 分析師 Naveen Sarma 的分析:每一個平台都需要吸引人的內容來讓新訂戶上鉤,並繼續用大量的內容留住他們。而萬一沒有達到目標,就必須要口袋夠深的母公司拼命搬資金來支援前線。Quibi 原先預估他們製作的175個節目會有8~10個可能會中。要命的是不僅一個節目都沒有中,而且他們的 App 甚至無法讓使用者截圖來製作病毒式擴散必備的迷因。然後再回去跟富爸爸們伸手要更多金援支持時之所以會一毛錢都要不到,是因為 Disney 或是 WarnerMedia 這些片廠當時投資心態並非覺得 Quibi 會中,只是純粹為了避免 Qubi 中了之後自家集團會面子無光而花點錢買張保單而已。
另外一家財經媒體 Forbes 提到 Quibi 其中一個豪賭是他們打破傳統電影電視的版權歸屬遊戲規則,讓其他平台的一切版權歸屬於創作者,而 Qubi 要的只有在自家平台的權利。這當然是一種吸引大量明星創作者參與的談判利器,但也是一種長期經營上的豪賭。Qubi 賭行動裝置端的需求會非常強烈,所以這些他們出錢製作的內容上頭的所有商業價值都會在他們自家平台上耗盡,因為所有消費者都會訂閱 Quibi,而不會等未來的其他二級通路上架。他們錯了。
科技產業媒體 TechCruch 認為 Quibi 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因為與其努力做功課、尋找市場上已經成功的短片模式,Jeffrey Katzenberg 寧願用好萊塢的老方法——把20億美元盡可能用在砸大錢買明星和導演來增加平台賣點 。最終 Apple+ 和 Quibi 等等串流大戰新玩家都是用同一個姿勢華麗跌跤,因為兩家都一樣花了大錢製作新節目,卻欠缺觀眾早已熟知的舊內容片庫來吸引觀眾上門。
值得玩味的是,把時間倒回到1991年 Jeffrey Katzenberg 發給 Disney 員工的那封信中,正是一再強調不要迷信明星的魔法。Katzenberg 用標題為 "Tracy, Tracy, Tracy" 的一整個章節苦口婆心地解釋讓 Disney 自傲的漫畫電影《狄克崔西》其實是一場完全被明星誤導的失敗。他強調「如果點子跟故事足夠強悍,任何一部電影都不需要仰賴特定的表演者就可以大獲成功」,因此希望員工在演員酬勞的談判桌上努力達到這個目標。
30年後,不知道 Katzenberg 是否改變了上面的想法?
抑或者等塵埃落定後,他會終於替大家修訂這封改變好萊塢歷史的信——「世界已在劇變:對我們家生意的幾點檢討(The World Is Changing : Some Thoughts On Our Business)」。
就像當年他在信中說的:「這是與眾不同的行業。即便不在行業裡頭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這件事。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只熱衷於看電影,而更執著於想要理解電影產業背後的運作」,我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好萊塢的成功是如何成功、失敗是如何失敗。
「他們想要知道我們是怎麼創造魔法」Katzenberg說。
********************
Katzenberg 在正式發佈 Qubi 收攤消息的前一天,在跟員工的視訊會議中,」難掩情緒激動地要 Quibi 員工去聽 DreamWorks Animation (Katzenberg 近年才剛剛賣掉的公司)的電影《Trolls 魔髮精靈》中 Anna Kendrick 唱的主題曲
Quibi 準備資遣所有員工並支付資遣費。事實上 Katzenberg 也說之所以會選擇這麼早就解散公司,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因為他覺得目前就業市場越來越艱難,有義務儘速協助員工趕快找到新東家,不要耽誤人家的大好人生。
這個戲殺青了,就投身到下一個故事裡。
「現在,就讓我們重新回到繪圖板上,回到最根本的工作裡頭」Jeffrey Katzenberg 在 1991 年那封給 Disney 員工的信中如此作結。
hp野孩子 在 康思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萬聖節🎃前夕和大家分享 短短的
康康姐姐和氣球哥哥
10/13 在HP的萬聖野餐趣活動吧!哈哈
#萬聖節其實是搞到爸媽的節日對吧
#今天看到很多朋友上傳他們孩子的裝扮照
#實在是太用心了
等等22:15 Oldie Goodie見喔!
hp野孩子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身為冠上了在日本民間故事中,以『剪舌麻雀』而有著高知名度的少女劍士,掌管了
閻魔亭的能幹女老闆。
對偷懶之人會加以訓示,對誠實之人則會誠心款待,同時也是手腳俐落的服務員。
她的拔刀術據說會讓對手脫下一層薄皮,並切斷擅於說謊的舌頭……?
「不會要咧你的性命!
但唧,不輪饒過你那根說謊的舌頭!」
身高/體重:130cm‧??kg
出處:日本民間故事,宇治拾遺物語之類
地區:日本
屬性:秩序‧善
性別:女性
本來的幸運值是C,由於在運氣很糟的狀態下遇見了老爺爺,因此一定是在彼此相互加減
後而有所提昇,本人是如此的深信著。
『在山中救了人命的生物』所化為民間傳說而成。
在鎌倉時代早期的故事集,宇治拾遺物語中也有描述了這個故事的原型。
本來並不屬於能受召喚的英靈,因其為『承受了孩子們願望的代表』而成為了從者。
個性好動而內向。
雖然有著可愛的外表,與其說她是少女還更像是劍士,具有著擔任官職的特性。
非常固執且思慮深遠,因此不論面對任何對象都不會貶低自己,而能誠摯的應對。
雖然個性並不像玉藻前或清姬那樣,依據自己的心情而生活,卻也不會因此而討厭自由
奔放的人們,更不會對此感到抗拒。
雖然不論到哪都秉持著公正且冷酷的法官個性,事實上,是個會將自己所受到的恩惠視為
寶物一般接納,將其視為重視之物的忠心麻雀。
『十王判決‧寶箱之行』
等級:A
種類:對人寶具
範圍:1
最大捕捉:1人
Juuouhanketsu‧Tuduranomichiyuki
閻魔裁縫(拔刀)術,奧義之三。
召喚會帶來禍害的寶箱,並將其開啟。
從裡面所出現的百鬼夜行(其實是麻雀們)會擾亂敵人,將其封印在寶箱之中。
之後,連同寶箱一起被搬到了麻雀小屋的敵人,會在麻雀們所扮成地獄十王的宴會廳內
(裁決死者的十位大王,閻魔大王也是其中之一)
接下紅閻魔所下達裁決的一刀。
對『混沌』『惡』屬性具有特攻效果。
○心眼(偽):A
也可說是第六感,或是蟲子的預警,基於天生才能的危險預測。
雖然感受到了和某個劍士有著完全一樣技術與本領的因緣,卻沒有刻意說出口,下次碰面
的話就要砍了那個作弊武士。
就是抱持著這種想法的紅閻魔。
○腹語術:EX
雖然被剪掉舌頭卻為了能夠進行會話而特訓的成果。
可使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技能封印』無效化。
○星之寶箱(大):EX
閻魔裁縫術,奧義之一。
回報的寶箱。
從賢者之衣當中取出如骰子般大小的兩個寶箱,將其開啟。
所開啟的寶箱會化成直徑約為1m左右的大寶箱,以及直徑約為30cm左右的小寶箱。
回報的寶箱雖然會對敵方小隊帶來各式各樣的惡運……也就是負面效果,同時也會讓敵方
的HP獲得少量回復。
不論如何的誇大了與對方的因緣,卻始終沒有喪失了作為回報的本質。
就是這樣子的紅閻魔。
○星之寶箱(小):EX
閻魔裁縫術,奧義之二。
贈禮的寶箱。
贈送給誠實老爺爺的麻雀祝福。
對我方小隊帶來各式各樣的幸運效果,也能夠回復HP。
這是怎樣太嚇人了吧。
不知為何也會讓敵方的HP有了些許的回復。
不論對我方帶來了何等的有利局面,姑且還保有著作為贈禮的樣子。
就是這樣子的紅閻魔。
經營『閻魔亭』的獄卒(鬼)。
是奪衣婆與閻魔大王的養女。
據說生前是在山中迷路而死亡的小女孩。
受閻魔大王的指示而管理位於地上的迷途之家,並對於造訪該處的人們審判其罪惡深重,
卻莫名的思念人界,在前往人界時被老奶奶給抓住。
其後受到了老爺爺的幫助,而傾向於支持"善心之人"的方針,於是成為了現在所見到的
剪舌麻雀。
另外,會回應英靈們的要求,定期的在英靈座召開料理教室。
身為小個子的料理老師也是位鬼教官。
天鈿女命為紅閻魔教室的畢業生。
日本妖怪系的女性英靈們都受到紅閻魔的指導而有所成長。
為此,與各式各樣傳說‧神話的概念無關,對於作不好料理的玉藻前、清姬、刑部姬、
瀧夜叉姬、鈴鹿御前等英靈們將紅閻魔視為「紅老師」而尊敬並敬畏著。
hp野孩子 在 Solemnt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 恕《強勢回歸》Wake Up Festival 覺醒音樂祭
票券資訊
︴三日未來票|票價:$ 500 (已完售)
︴三日超鳥票|票價:$1200(已完售)
︴三日早鳥票|票價:$1600(已完售)
︴最後預售票|票價:$1800(倒數30張)
︴三日現場票|票價:$2600(因多數票卷完售,今年確定無現場票)
售票通路
︴實體|7-11 Ibon (INDIEVOX)
︴網路|goo.gl/F8usCJ (INDIEVOX)
參演樂團
滅火器|血肉果汁機|草東沒有派對|濁水溪公社|Mary See the Future|WHITE ASH(JP)|Fox Capture Plan(JP)|感????(JP)|HEAD PHONES PRESIDENT(HP)|Infernal Chaos|Skull Fist(CA)|麋先生|話梅鹿(HK)|勸世宗親會|黑狼|小福氣|南瓜妮歌迷俱樂部|OS☆U(JP)|青SHUN學園(JP)|八十八顆芭樂籽|傷心欲絕|Qu(JP)|胖虎|Power Milk(CN)|幻日|廖文強|脆弱少女組|P!SCO|猛虎巧克力|隨性|巨大的轟鳴|TRASH|槍擊潑辣|法蘭黛|四分衛|拷秋勤|DYGL(JP)|吉野-yoshino-|恕|嘴哥|Aureole(JP)|神奇膠(HK)|火燒島|昴宿|地下道|?島|浮舟|城市雨人|Stranded Whale(HK)|Smoke In Half Note(HK)|MASQUERADER|EMERGING FROM THE COCOON|The Roadside Inn|Stench of Lust(CA/TW)|Sexy Hammer(HK)|Triple Deer|鹿比∞吠陀|茄子蛋|DEER(MX)|奏手候(JP)|椰子!! Coconuts|好事花生|柴郡貓|妮可醬|Flyinsnow|銳豆(CN)|孬樂隊(MY)|怕胖團|瑪莉咬凱利|新墨鏡|五五身|樹懶教會我的事|Boiler陸龜(JP)|iTuca(JP)|午夜乒乓|夕陽武士|向量單車|張三李四|裸?札(JP)|SOHA(JP)|Kill My 27(JP)|晨曦光廊|死未來|少年白|屋塔|Super Napkin|Phoon(HK)|OBSESS|柒拾趴|麻花捲怪獸|及時雨(HK)|帶菌者(HK)|Seasons for Change(HK)|PiA|官靖剛|淺堤|嬉班子|二本貓|既視感|The Tic Tac|復古世代|Nowhere|椅子Chairs'|都市零件派對|KOHAK(JP)|奮樂團|HE有激人|放射空間|逆瓣膜|Andy is Typing(HK)|ZARIGANI$(JP)|DRAW INTO DISORDER(JP)|適者生存|鐵擊|顯然樂隊|愚人船|The Sulis Club(HK)|Mr. Rocket Head(HK)|Ghost Money All-stars|一步|BB彈|孩子王|厭世少年|烏鴉航班|粗大Band|擊沈女孩|灰矮星|北七|男子漢|体慾股長|惡魔刺客|Spacetime and Streams(JP)|Boycany|Flux|Pick Up拾音|微酸的偷窺狂|島嶼|步行者|神棍|瑪啡因|孔雀眼|TUX(HK)|VOROS(AU)|Karate Dancer(EC)|煙霧彈|美秀集團|NO MONEY NO HONEY|Plan-D|SoundBase|林煌麟PureTone|Memento森(JP)|暴君|蠅蛆殖民地|暴噬者|重擊者|骯髒先生|信樂團雙華xWhite Noise|Instinct of Sight(HK)|東尼大木&Tony Band(JP)|HiJack|Crispy 脆樂團|生命樹|你們你們|倒抽一口氣|江東成名|????(JP)|sixteencoins(JP)|王彙筑|林依霖|Nora Says|不是桃樂絲|大話家|I Mean Us|李拾壹(HK)|Say You Care(HK)|The Bollands(NZ)|勞動服務|台客電力公司|小護士|我要加辣|海馬迴|The JIVES(JP)|Subliminal Acid(JP)|THE 90's|土匪亡靈合唱團|充氣娃娃|聯合收割機|草地人|紙飛機|四幸丸康樂團|宋德鶴|SHOOT UP|The eXtensions|Defeat The Giant|Public Ninja(JP) |大波起司|Joker|梅林槍|Greedy Black Hole|一種心情
...an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