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億畫素的 Fujifilm GFX100 發表了,原本想來找片幅尺寸比較的圖,不過找來找去都不像是我想要的那種,最後索性自己做一張比較快 XD
.
這張比較圖涵蓋了目前所知最大的 IMAX(底片)、中片幅、全片幅⋯⋯以至於手機的 1/ 2.3 吋都在其中,其實我們一般看到的「中片幅」還細分為 645、6x6、6x7、6x9⋯⋯
.
不過為了瀏覽方便,這邊我只列了數位時代較主流的兩種:43.8x32.9mm 以及 53.7x40.4mm:前者以 Fujifilm GFX、Pentax 645Z、Hasselblad X1D 為代表,後者採用的主要有 Phase one、Hasselblad H5D-60 等等(兩家尺寸不完全相同,但十分接近)。
.
我們可以看到在全片幅之上還有許多更大尺寸的片幅,除了這些,數位時代的中片幅也有些很奇特的規格,像是 Leica S 系列就是用 45x30mm ,基本上可以把它看成與 GFX、645Z、X1D 類似的尺寸,只是長寬比不是 4:3 而是 3:2。
.
此外,一些太久沒更新的 CMOS 規格也沒列在其中,例如 Canon APS-H,而太接近的尺寸因為製圖方便也沒有全列(例如:Canon的1.6x APS-C、1/ 2” 與 1/ 2.3” 等)。
.
回到昨天發表的 Fujifilm GFX100,富士中片幅的 CMOS 尺寸是全片幅的 1.67 倍、是 APS-C 的 3.9 倍、是 Phase one 中片幅的 0.66 倍(2/3),如果以「一億畫素」來計算這塊 CMOS 的像素密度,Fujifilm GFX100 的像素密度會比 45MP 的全幅高不少,也比 24MP 的 APS-C 稍高一些,但低於 20MP 的 M4/3。
.
簡單做了個像素密度排名表:
20MP的1吋 > 20MP的M4/3 > 1億畫素的富士GFX100 > 20MP的APS-C > 45MP的全片幅 > 1億畫素的Phase one中片幅
hasselblad h 在 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一億畫素的 Fujifilm GFX100 發表了,原本想來找片幅尺寸比較的圖,不過找來找去都不像是我想要的那種,最後索性自己做一張比較快 XD
.
這張比較圖涵蓋了目前所知最大的 IMAX(底片)、中片幅、全片幅⋯⋯以至於手機的 1/ 2.3 吋都在其中,其實我們一般看到的「中片幅」還細分為 645、6x6、6x7、6x9⋯⋯
.
不過為了瀏覽方便,這邊我只列了數位時代較主流的兩種:43.8x32.9mm 以及 53.7x40.4mm:前者以 Fujifilm GFX、Pentax 645Z、Hasselblad X1D 為代表,後者採用的主要有 Phase one、Hasselblad H5D-60 等等(兩家尺寸不完全相同,但十分接近)。
.
我們可以看到在全片幅之上還有許多更大尺寸的片幅,除了這些,數位時代的中片幅也有些很奇特的規格,像是 Leica S 系列就是用 45x30mm ,基本上可以把它看成與 GFX、645Z、X1D 類似的尺寸,只是長寬比不是 4:3 而是 3:2。
.
此外,一些太久沒更新的 CMOS 規格也沒列在其中,例如 Canon APS-H,而太接近的尺寸因為製圖方便也沒有全列(例如:Canon的1.6x APS-C、1/ 2” 與 1/ 2.3” 等)。
.
回到昨天發表的 Fujifilm GFX100,富士中片幅的 CMOS 尺寸是全片幅的 1.67 倍、是 APS-C 的 3.9 倍、是 Phase one 中片幅的 0.66 倍(2/3),如果以「一億畫素」來計算這塊 CMOS 的像素密度,Fujifilm GFX100 的像素密度會比 45MP 的全幅高不少,也比 24MP 的 APS-C 稍高一些,但低於 20MP 的 M4/3。
.
簡單做了個像素密度排名表:
20MP的1吋 > 20MP的M4/3 > 1億畫素的富士GFX100 > 20MP的APS-C > 45MP的全片幅 > 1億畫素的Phase one中片幅
hasselblad h 在 Whatevergraphy電影底片工作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談談哈蘇的五系列與兩千系列》
#Hasselblad #500CM #FCW2000
/
如果說中片幅要選一台具有代表性的相機,那麼像是一個小方盒的哈蘇可能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第一個選項。
哈蘇在整個20世紀可以說是商業攝影棚之中最常見的攝影工具,即便到21世紀,中片幅以上的數位機背哈蘇H系列也是不惶多讓。
哈蘇在長達半世紀的生產史當中,外型其實都沒有什麼改變,標誌性的觀景窗以及系統的組合方式,讓不同版本的哈蘇都可以流用不同機種的配件。
在快門的選擇上,哈蘇當年推出了由鏡間快門為主的五系列500C以及後簾的FCW2000。鏡間快門的優點是可以全時同步閃燈速度,而後簾快門的好處則是快門比起五系列,最高可達1/2000(鏡間快門的極限大約是1/500)。
你可能也有點好奇為什麼兩台這麼類似的哈蘇相機,在價格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標價。因為鏡頭結構的緣故,鏡間快門的快門組是隨著鏡頭設計,所以機身上的結構就簡單得多。而後簾快門因為結構的緣故,往往相對複雜,但由於快門由機身控制,所以不少人選擇Hasselblad FCW 2000的原因是為了改鏡的緣故。在這個選擇之前其實有SL66、P家三兄弟可以選擇。5系列其實本身就已經是相當穩定的系統,2000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他有點脆弱的後簾快門系統,最早的鈦廉被戳到破掉的其實也不少,直到M版才有拆片盒收後廉的功能,這中間不知道捅了多少塊後簾。
不改鏡頭跟轉接的情況下,500CM其實就足以擔當很棒的主力,原生鏡群也很完整,也幾乎沒什麼可以挑剔。2000系列開啟的是另外一個鏡頭的世界,很多人可能是為了省錢所以想選用P67或是P6家的廣角/魚眼來取代Zeiss家的Distagon,但實際栽進去之後,原本要省錢的又不知不覺改了電影鏡、航空鏡或是一堆奇形怪狀的鏡頭,只要捅得上去都裝得上去。
hasselblad h 在 Sails Chong【How To】EP03 / Hasselblad H medium format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