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電機系校友暨特聘講座劉國瑞教授 獲選華人首位IEEE全球總裁】
.
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總會本月12日完成年度選舉,美國馬里蘭大學劉國瑞教授 (Prof. K. J. Ray Liu) 獲選為2021年IEEE總會候任總裁 (President-Elect),並將成為2022年總裁,為IEEE超過140年來首位華人擔任此重要職務,大幅提升臺灣和臺灣大學在電機電子領域的國際能見度和影響力,為臺灣之光。
.
IEEE的前身為成立於1884 年的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AIEE),於1963年合併無線電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IRE),現為國際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電機電子領域專業組織,會員來自全球160餘國,會員數約42萬人,外加超過12萬學生會員,全球分為十個區域,共有342 個分會,觸角伸及世界各地,臺灣有臺北和臺南分會。IEEE依領域分為46個專業學會,出版約200個重要學術期刊,每年贊助超過1900個國際學術會議,與會者超過54萬人,各專業學會並積極舉辦各式各樣的競賽和產學活動,目前更擁有超過1200項國際技術標準,對國際學術和產業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
.
劉國瑞教授為本校電機工程學系1983級系友,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系特聘講座教授,同時也為本校特聘講座教授。劉教授是國際電機電子領域的卓越領袖,學術和行政表現斐然,不僅是IEEE學會會士( Fellow),更歷任IEEE 各項重要職務,包括於2019擔任IEEE技術活動全球副總裁 (IEEE Vice President of Technical Activities),管理全球46個專業學會(Society/Council)的技術相關活動, 2016和2017年擔任IEEE 理事會的Division IX Director、2012和2013年 IEEE 信號處理學會總裁(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 President),領導IEEE和全球電機電子學術社群的創新發展,貢獻厥偉。劉教授因其學術和教學的卓越貢獻,曾獲得兩個IEEE 的技術成就獎,包括2021 IEEE Fourier Award for Signal Processing 和2016 IEEE Leon K. Kirchmayer Graduate Teaching Award。 他去年也因無線人工智慧的研究貢獻獲頒2019年 Fellow of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今年更獲得CES 2020 Innovation Award,充分顯示劉教授在國際學術和產業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
劉教授領導的馬里蘭信號和訊息實驗室(Signals and Information Group, SIG)涉獵廣泛,研究涵蓋信號處理和通信技術的各項層面。團隊目前主要研究無線AI技術,可以進行室內定位和無線傳輸感應。劉教授領導開發世界首個公分(釐米)級室內定位系統,並曾獲得2017年CEATEC獎,研究成果還曾獲封IEEE七大改變世界技術之一。他還提出無線生物識別技術的概念,並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無線人類識別技術。
.
劉教授雖然長年在美國發展,但對培育他成長的臺灣有著一份濃厚的情感,除了長期受聘為臺大特聘講座教授外,經常回臺灣做短期講學指導,更常在IEEE及國際會議中為臺灣發聲及協助,例如曾大力協助臺灣團隊成功地爭取到信號處理和通訊領域旗艦會議在我國舉辦(2009 ICASSP及2020 IEEE GLOBECOM),並對臺灣在IEEE學會系統的國家名稱仗義維護有成。本校特此恭賀劉教授的斐然成就,並同感殊榮。
.
詳見
劉國瑞教授:
http://www.cspl.umd.edu/kjrliu/
.
#IEEE首位華人總裁
#IEEEPresidentElect
#劉國瑞教授
#ProfKJRayLiu
#臺大特聘講座教授
#臺大電機系
ieee fellow 2022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何曉飛首次披露飛步自動駕駛方案:無人貨運起步,自研AI晶片
創新工場被投企業飛步科技的創始人何曉飛首次披露創業進展。文章講述了何曉飛為何從滴滴離職創立飛步,以及飛步目前取得的進展和面臨的挑戰。
來自量子位微信公眾號(ID:QbitAI)
………………………………
何曉飛離職滴滴創業,不是新消息。
這位前滴滴SVP、研究院創始院長、滴滴無人車團隊開創者,現在是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飛步科技的創始人及CEO。
但飛步的具體方案是什麼?如何在競爭日益火熱的無人車比拼中脫穎而出?
今日(6月12日),何曉飛首次披露創業進展,他向量子位等解答了飛步無人車的一步,以及下一步。
▌全棧方案
飛步科技,2017年7月正式創立,在自動駕駛領域算不上早,但何曉飛目標宏大,起步就將無人駕駛當做一個全棧工程去攻克,整體方案上,飛步不僅要做無人駕駛演算法,還要自主研發自動駕駛專用晶片。
What a 大工程!
國內此前並無先例。國際上也只有Waymo,英特爾+Mobileye,以及有公開計畫但尚無實際進展的特斯拉。
在何曉飛看來,無人駕駛可以分為感測器系統、計算平臺和演算法和車等幾部分,而目前最具挑戰之處,在於計算平臺和演算法融合。
當前主流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由CPU、GPU、存儲和散熱系統等構成,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功耗、穩定和計算速度方面都無法滿足要求,特別是飛步目前切入的無人駕駛貨運的要求。
於是何曉飛決定迎難而上,自主造芯。
另外,無人駕駛貨運對軟硬體一體化打磨也有現實要求。
何曉飛介紹說,主要存在4大挑戰:
一是卡車結構鬆散,需要解決多感測器線上標定的問題;
二是盲區大,需要多感測器融合;
三是穩定性差,需要多目標優化決策;
四是機動性差,需要精細化建模、控制,以及遠距離感知。
歸結起來,對於貨運駕駛中的反應速度和制動距離會有極大挑戰,所以只有軟硬體一體,把演算法和晶片放在一起推進,才能更快實現大規模商用。
▌晶片和團隊
具體晶片方面,飛步希望設計的是專門針對深度學習的計算晶片,而且符合車載晶片的需求,在功耗、散熱、穩定和速度方面都有優質表現。
當然,自主造芯,光靠AI演算法大牛何曉飛和蔡登(飛步首席科學家)還不夠。
此次正式對外亮相的還有飛步晶片核心團隊:
晶片團隊由聯合創始人曹宇負責,他是UC伯克利電子工程博士,大型積體電路領域世界級專家,IEEE Fellow,參與飛步創業前,是亞利桑那州電子工程系教授,研究成果已經成功應用在英特爾、高通、IBM等設計技術中。
晶片架構負責人Hang Nguyen,前英特爾首席架構師,晶片架構國際級頂尖專家,在晶片行業有35年經驗,50多項專利。領導了多種英特爾低功耗移動晶片的架構和微架構涉及,開發了英特爾首款採用PCI Express和存儲加速集成的嵌入式Xeon系列處理器。
系統晶片集成專家Victor Szeto,前高通首席系統工程師,系統晶片(SoC)集成及驗證專案主管。之前領導開發了多款車用諮詢娛樂系統的產品,包括高通低功耗的Tenuto、Karkata和Diamond晶片。
▌飛步規劃
這次亮相,何曉飛被問及最多的問題自然是離職滴滴和貨運切入的問題。
何曉飛坦承,之所以離職滴滴,正是被AlphaGo為代表的第三波AI浪潮激蕩心胸,不再甘於以科學家身份參與宏偉變革,他希望作為創業者,在AI+交通的領域裡成就一番偉大事業。
而選擇無人貨運,不是因為更容易,恰巧是因為更難。
何曉飛表示,相較乘用小汽車,貨車在軟硬體一體化打磨上挑戰更大,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如何縮短回應時間等問題,就需要團隊費心攻克。
另外,無人駕駛貨運的商業化剛需也顯而易見,經濟發展帶來的貨運需求提升,但人類司機成本、安全駕駛等方面的難題,都無比現實。相較而言,一旦無人駕駛貨運實現,不僅可以解決上述難題,還能7*24小時運轉,整體效益將大幅提升。
實際上,在近1年低調創業後,飛步無人駕駛貨車已經能實現晴天70Km/h,雨天50Km/h,以及雪天20Km/h的24小時全天候、高精度自動駕駛。
何曉飛也透露了飛步發展規劃:
2018年,主要解決城際貨運,由一個城市倉庫到另一個城市倉庫貨運。
2019年,主要解決市內貨運,涉及市內道路,人車混行。
2020年,省際貨運,中間涉及充電、加油等問題。
2022年,走向通用無人駕駛,打造出一個集環境感知、地圖定位、規劃控制、AI晶片為一體的AI技術平臺——這可能也是飛步“飛越極限,步入未來AI駕駛”的最好詮釋。
目前,飛步已獲創新工場天使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