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過客》
有些人,他不是壞人,但往往卻不小心傷了人。
阿言,今天35歲,是一位在科技上班的主管,人長的清秀,對同事慷慨,對下屬有善,很多女同事也是他的愛慕著,時常辦公室桌會有金沙巧克力,或是星巴克的咖啡貼上紅紅綠綠的便利貼,上面有各式各樣的插圖和貼心小語,但阿言從來沒有和任何女生曖昧,風評一直都很好,所以深受大家的尊重。
有一天阿言請部門的同事和學弟妹吃飯,約在一家燒肉店,阿言沒有架子的幫大家烤肉,擺上了松阪豬、澳洲和牛、天使紅蝦,烤盤茲茲作響,
阿言一片片的夾到每一個人的碗裡,男女一視同仁
這樣貼心又正直的主管,看起來的確沒什麼不好。
這天公司同事的姐姐恰巧也在這裡吃飯,原本坐在後面是去化妝間才瞧見。
同事的姐姐,李欣,是一家媒體時報的高層,她看見阿弟弟在阿言那桌吃飯邊上前禮貌打招呼順便感謝一下阿言對自己親弟弟的照顧,
兩人交換了名片,
阿言:「李總您好,原來您就是在汪汪媒體集團,上次專訪辜仲諒的那位領導,那天的新聞盛況空前,真是久仰。」
李欣穿著一身白色YSL套裝,謙虛的笑了笑,溫柔中的說,
李欣:「您客氣了,我也知道你在GoGo科技公司一直都深受客戶的信賴,有機會再合作嘍」
阿言對汪汪集團一直都非常嚮往,他希望汪汪能夠拍他個人的獨家報導,因為過去只要是汪汪媒體的效應,都是響應全世界,希望李欣幫他現在研發的產品報導出去能夠因此聲名大噪。
阿言回去以後,便積極的主動和李欣交流,時常有誠意的邀請李欣到他的辦公室喝茶聊天,也介紹了許多合作人讓李欣了解他做事的方向與風格,
除了談公事,阿言也會吐露自己的私人空間,還把父母介紹給她,兩人滿投緣,雖然是朋友,外人不知道卻以為他們像是一對,
李欣慢慢的把他當成了好朋友。
她覺得阿言是一個有想法和影響力的人,應該要把他推薦給一個好姊妹「杜西」她的好姊妹是董事長的千金,大股東,可以決策這事情,人長得也漂亮。
李欣傳了簡訊,告訴他已經把阿言的電話給了杜西,這幾天便會接到秘書通知,
阿言非常興奮,他希望這個有決定權的人可以給他一線希望。
而李欣只是一個引薦人,舉手之勞,也便沒有把這事情太過於關注,讓他們自由發展。
阿言便開始熱絡的與杜西互動。
有一天,李欣和杜西在君悅飯店的會議室開會,順便把君悅的牛排餐廳的餐點也叫了下來,他們點了黑毛和牛套餐,松露干貝。
杜西:「我傳簡訊叫阿言過來好了」
李欣本來想和杜西說阿言在忙可能不能過來,因為李欣開會的時候,有順便問他要不要一起吃個飯,他說要帶狗狗出門看醫生不方便。
李欣:「好啊,可是他可能在忙喔」
杜西:「回了,他說馬上過來」
阿言和李欣說沒空在忙,但卻和杜西有播出時間。
李欣笑了笑。
30分鐘後,阿言一身簡約設計的西裝,但不刻意的正經,所以配了雙LV沒有logo的球鞋,而不是手工訂製的皮鞋。
阿言和杜西相談甚歡,李欣卻好像變成了局外人,她只能假裝對著筆電裝忙,手在打字,心卻在流汗。
雖然這沒什麼大不了,但卻也說不上是舒服的事。
杜西:「李欣,談妥了,下個月就發阿言的獨家,阿瘦皮鞋的專訪先暫時緩一下,阿言研發的產品先報導」
李欣當然真心的為朋友開心,笑著恭喜他們合作順利。
過了一個禮拜,李欣為了阿言的案子交接給更資深專業的團隊,所以忙到不可開交,身為總經理卻要為了阿言像個特助一樣,
阿言不知道李欣這麼的用心,
她想說這麼疲累,不如今晚去餐酒館吃點東西喝點紅酒,她知道阿言也喜歡品酒,
她傳了訊息給阿言:
「恭喜合作成功,我在上次你帶我來的餐酒館」
阿言:「我還在忙耶」
李欣:「忙完過來呀,杜董晚點也會來吃飯」
阿言:「嗯..妳吃吧,我到時候在和杜欣約」
李欣:「好的,那 ‘你們’自己約吧」
就這樣,阿言再也沒有傳過任何訊息給李欣,李欣也再也不會發貼圖給阿言。
過去喝過的咖啡、走過的路、聊過的話,就這樣成了一場路過。
的確,生命中我們有很多的過客,來來去去其實許多也記不太起來,但是有些人我們卻忘的如此有感覺,
那感覺不一定是喜歡、不是愛,它可能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關係,但卻可以讓心平靜不下來。
就像李欣,她其實沒有喜歡阿言,但她一開始對阿言一表人才與誠心的互動,認為阿言是可以交的朋友,真心讓阿言更上一層樓,因而介紹了杜西給他,
但是從此,自己變成了局外人。
阿言有錯嗎?他也沒有,他沒有把妹、沒有騙財騙色,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他只不過照他的喜好來辦事,每個人都有自主的權利做他認為應當的事。
只是有些過客,走了,還會轉身說句 再見。
但有些人,他消失的比冰淇淋在微波爐融化的還快。
#不用難過 #因為珍惜你的都會留下
lv 集團 紅酒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冰淇淋過客》
有些人,他不是壞人,但往往卻不小心傷了人。
阿言,今天35歲,是一位在科技上班的主管,人長的清秀,對同事慷慨,對下屬有善,很多女同事也是他的愛慕著,時常辦公室桌會有金沙巧克力,或是星巴克的咖啡貼上紅紅綠綠的便利貼,上面有各式各樣的插圖和貼心小語,但阿言從來沒有和任何女生曖昧,風評一直都很好,所以深受大家的尊重。
有一天阿言請部門的同事和學弟妹吃飯,約在一家燒肉店,阿言沒有架子的幫大家烤肉,擺上了松阪豬、澳洲和牛、天使紅蝦,烤盤茲茲作響,
阿言一片片的夾到每一個人的碗裡,男女一視同仁
這樣貼心又正直的主管,看起來的確沒什麼不好。
這天公司同事的姐姐恰巧也在這裡吃飯,原本坐在後面是去化妝間才瞧見。
同事的姐姐,李欣,是一家媒體時報的高層,她看見阿弟弟在阿言那桌吃飯邊上前禮貌打招呼順便感謝一下阿言對自己親弟弟的照顧,
兩人交換了名片,
阿言:「李總您好,原來您就是在汪汪媒體集團,上次專訪辜仲諒的那位領導,那天的新聞盛況空前,真是久仰。」
李欣穿著一身白色YSL套裝,謙虛的笑了笑,溫柔中的說,
李欣:「您客氣了,我也知道你在GoGo科技公司一直都深受客戶的信賴,有機會再合作嘍」
阿言對汪汪集團一直都非常嚮往,他希望汪汪能夠拍他個人的獨家報導,因為過去只要是汪汪媒體的效應,都是響應全世界,希望李欣幫他現在研發的產品報導出去能夠因此聲名大噪。
阿言回去以後,便積極的主動和李欣交流,時常有誠意的邀請李欣到他的辦公室喝茶聊天,也介紹了許多合作人讓李欣了解他做事的方向與風格,
除了談公事,阿言也會吐露自己的私人空間,還把父母介紹給她,兩人滿投緣,雖然是朋友,外人不知道卻以為他們像是一對,
李欣慢慢的把他當成了好朋友。
她覺得阿言是一個有想法和影響力的人,應該要把他推薦給一個好姊妹「杜西」她的好姊妹是董事長的千金,大股東,可以決策這事情,人長得也漂亮。
李欣傳了簡訊,告訴他已經把阿言的電話給了杜西,這幾天便會接到秘書通知,
阿言非常興奮,他希望這個有決定權的人可以給他一線希望。
而李欣只是一個引薦人,舉手之勞,也便沒有把這事情太過於關注,讓他們自由發展。
阿言便開始熱絡的與杜西互動。
有一天,李欣和杜西在君悅飯店的會議室開會,順便把君悅的牛排餐廳的餐點也叫了下來,他們點了黑毛和牛套餐,松露干貝。
杜西:「我傳簡訊叫阿言過來好了」
李欣本來想和杜西說阿言在忙可能不能過來,因為李欣開會的時候,有順便問他要不要一起吃個飯,他說要帶狗狗出門看醫生不方便。
李欣:「好啊,可是他可能在忙喔」
杜西:「回了,他說馬上過來」
阿言和李欣說沒空在忙,但卻和杜西有播出時間。
李欣笑了笑。
30分鐘後,阿言一身簡約設計的西裝,但不刻意的正經,所以配了雙LV沒有logo的球鞋,而不是手工訂製的皮鞋。
阿言和杜西相談甚歡,李欣卻好像變成了局外人,她只能假裝對著筆電裝忙,手在打字,心卻在流汗。
雖然這沒什麼大不了,但卻也說不上是舒服的事。
杜西:「李欣,談妥了,下個月就發阿言的獨家,阿瘦皮鞋的專訪先暫時緩一下,阿言研發的產品先報導」
李欣當然真心的為朋友開心,笑著恭喜他們合作順利。
過了一個禮拜,李欣為了阿言的案子交接給更資深專業的團隊,所以忙到不可開交,身為總經理卻要為了阿言像個特助一樣,
阿言不知道李欣這麼的用心,
她想說這麼疲累,不如今晚去餐酒館吃點東西喝點紅酒,她知道阿言也喜歡品酒,
她傳了訊息給阿言:
「恭喜合作成功,我在上次你帶我來的餐酒館」
阿言:「我還在忙耶」
李欣:「忙完過來呀,杜董晚點也會來吃飯」
阿言:「嗯..妳吃吧,我到時候在和杜欣約」
李欣:「好的,那 ‘你們’自己約吧」
就這樣,阿言再也沒有傳過任何訊息給李欣,李欣也再也不會發貼圖給阿言。
過去喝過的咖啡、走過的路、聊過的話,就這樣成了一場路過。
的確,生命中我們有很多的過客,來來去去其實許多也記不太起來,但是有些人我們卻忘的如此有感覺,
那感覺不一定是喜歡、不是愛,它可能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關係,但卻可以讓心平靜不下來。
就像李欣,她其實沒有喜歡阿言,但她一開始對阿言一表人才與誠心的互動,認為阿言是可以交的朋友,真心讓阿言更上一層樓,因而介紹了杜西給他,
但是從此,自己變成了局外人。
阿言有錯嗎?他也沒有,他沒有把妹、沒有騙財騙色,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他只不過照他的喜好來辦事,每個人都有自主的權利做他認為應當的事。
只是有些過客,走了,還會轉身說句 再見。
但有些人,他消失的比冰淇淋在微波爐融化的還快。
#不用難過 #因為珍惜你的都會留下
lv 集團 紅酒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內地旅程(下):衣、食篇
衣食代表消費力 內地經濟新動力
上次敍述了我在內地兩周之旅的一些行(交通)和住(酒店、旅遊和房產)的觀察。大部分讀者包括內地的都頗同意我的觀點,但小部分認為我太短視,竟然斗膽懷疑高鐵的投資回報率。他們以為高鐵是方便大眾的基礎建設,所以不用計較回報。
這主要是一個平衡問題,基礎建設以至房屋的固定資產投資,固然對國家發展和提升國民生活水平有很大幫助,但這絕非免費午餐。這些建設都是主要用債打造出來的,債是需要還的,尤其舉債者是企業或地方政府。中國過去9年,總債務由GDP的130%翻一倍,升至260%,增速頗驚人,就算未到爆煲,亦必大幅拖慢長期發展。
基建不應是神聖、不可放緩、不許公開討論的題材,更不代表每一項投資都有同樣的經濟效益。譬如北京至上海,來往的人流極頻繁,可能確有建第二條高鐵線的需求,在一些偏遠地區建高鐵,雖說對長遠發展有好處,但如要等10年甚至20年以上,經濟效益就很差,可能就是大白象工程。
在一個國家發展過程的初段,把多些資源投放在基礎建設是對的,但是到了中國現今的發展階段,如果仍只集中在固定資產投資,就有嫌疑只是為了盲目追求GDP增長,而非符合現今國家和人民的需求。現在更需要的可能不再是更多的鋼筋水泥打造出來的硬件,而是醫療、教育、照顧幼兒和老人的各種軟件社會服務。
本周我將繼續討論一些對內地有關「食」和「衣」的新趨勢觀察。「食」和「衣」代表消費,理論上是未來拉動經濟的火車頭,跟「行」和「住」代表過去的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個非常恰當的對比。
名菜數不盡 宣揚文化有秘訣
在內地兩周,各地好友請我吃了很多美食,體重都增加了一點。吃得最多的是最當造,最肥美的梭子蟹(在大連叫作飛蟹)。吃時有點麻煩,吃相也不好看,但好朋友吃飯粗豪一點無所謂;味道確非常鮮美,我個人認為比火熱的小龍蝦更好味道。
除此之外,我在山東和大連亦吃了不少其他如九孔鮑魚和對蝦等出名美食。去到寧波運氣更好,碰上開漁期,在白沙碼頭吃到最新鮮的黃花魚和多樣我說不出名字的江鮮。最後在杭州吃了今年第一頓大閘蟹,豆瓣清蒸,味道非常特別;醉蟹都有,但真的不敢吃。
中國八大菜系,數之不盡的美食,但為何到現在,全中國最大的餐飲集團仍是麥當勞(雖經營權已給華潤買下),KFC和星巴克等外資呢?
中國當然也開始有不少餐飲集團在發展中,例如已上市的呷哺呷哺(00520)也做到不錯,但規模仍有限。上市多年的小南國(03666)、唐宮中國(01181)等就似乎愈做愈差。香港為基地的大家樂(00341)、大快活(00052)、翠華(01314)等本應有優勢,但在國內發展也不算很成功。
我覺得最大問題是中菜太複雜,很難控制質量和標準化,因此較難變成簡單的快餐,但只有快餐才可如麥當勞和星巴克般大規模全國性以至全球擴張。
近期內地有一家新店喜茶,最有名的是芝士泡沫綠茶,非常火熱經常要排隊,我試過但不太合我口味。我不知道喜茶會否成為非常成功的公司,但往這個方向走是對的。
我認為飲食的宣揚是體現一個文化軟實力的最好方法,比電影、音樂甚至乎語言更來得直接。在過去20多年,日本食品愈來愈在世界各地受歡迎,開頭是壽司,近年更流行的是拉麵。意大利的披薩批(薄餅)已不用說,近年連墨西哥的Tortilla也成為全球大熱。我就不信中國的美食如廣東雲吞麵、四川擔擔麵、山東水餃、北京烤鴨捲餅等不能成為全球最流行食品,成功要訣是標準化和簡單化。
我全程吃盡無數美食,但較意外的是竟然一滴白酒都沒喝過,連問都無人問過我。從前山東人是出名能喝的,今次只喝過青島啤酒和一點紅酒,喝得最多的是健康的果汁和玉米汁。我知道茅台(600519.SH)今年業績非常好,第三季按年更增長了超過一倍,短期內股價衝上700元人民幣都有可能。
但時代不停改變和進步,我見到的年輕人更着重健康,談起來對健身,各樣運動包括馬拉松的興趣遠比飲酒、食煙大。雖說消費升級推動茅台銷量,更有人說茅台不一定是用來喝的,有時只是用來撐體面的「婚酒」。如果是真的話,情況類似30年前的拔蘭地酒,喝XO是代表豪氣,但後來發現實在傷身,結果近年全球銷量就一落千丈。
有錢人轉低調 運動生活成潮流
我覺得內地的最新服装潮流就是沒有潮流,其實也非常健康。早年瘋狂崇拜歐洲大品牌如LV、Chanel、Prada的土豪風已不再(但聽聞Gucci又再熱起來,可算是異象)。近年有錢人變得低調(反貪腐見效),要買都買一些質量高的小品牌如Loro Piana和Brunello Cucinelli等(其實更貴)。隨着運動文化的冒起,更流行的品牌變成adidas和國產的安踏(02020)等。
從前除衣服外,包包和珠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飾物,但現在最重要的飾物當然已變成手機,它既有各種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須的功能,亦可以是一種代表中產生活的可負擔奢侈品。
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就是蘋果,今年發售的十周年版本iPhone X非常重要,OLED屏幕、3D臉孔辨認和AR功能為三大亮點,在美國熱賣是必然的事,但蘋果股價能否升至200美元的最重要關鍵是在中國的銷情。
過去數年,中國不少本土品牌如華為、OPPO、vivo(可合稱HOV)等崛起,連小米都有點翻生感覺,蘋果銷量已由第一跌至第五位,之前跟很多內地年輕朋友聊過,他們已不再仰慕蘋果品牌。
今次在全國各地再做了一次非正式民調,竟然發現不少人對iPhone X有興趣,身價超過1000美元反令蘋果手機再度成為身份的象徵,剛巧今年下半年國產品牌沒有太亮眼的新款。雖然蘋果延遲了iPhone X的發售期,但第三季業續仍然亮麗,股價創新高,市值升至9000億美元。中國地區業務在iPhone X發售前已穩定下來並開始反彈,我估計下季更將帶來驚喜。雖然水貨炒家賺不到什麼錢,但只證明蘋果生產控制得好,克服供應瓶頸。
蘋果一次的特襲成功不等於HOV就此沒落,奇怪地他們今次沒有搶先推出3D感應和AR功能,似乎仍在觀察階段,但如證明受歡迎,肯定也必急起直追。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是一個長期趨勢,蘋果也絕不敢掉以輕心。
中環資產持有蘋果及茅台的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