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時,升降台徐徐落下,二汶揮手告別,身影消失。The Best is Yet to Come音樂響起,觀眾輕聲合唱,直至熒幕打出最後一句歌詞:「最好的尚未來臨」,紅館大燈一亮,示意演唱會結束。散場後,讀到網上留言批評林二汶的勉勵太廉價(「講就梗係容易啦」)。的確,追星或是寄託,卻無法改變the worst is yet to come的殘酷現實;然而在過程中,我們至少可以尋索自己的信仰(絕不限於宗教):在崩壞的世道裏,我所珍視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而我此生又願意為這套信念付出什麼?//
全文:https://bit.ly/39G5GK8
//面對政權為所欲為,大眾感覺前所未有地無力。移民與否,早成了中產的熱門話題;「政府想點就點啦」成了大眾無可奈何下的集體共識。同一時間,不少從前習慣為社會時政大聲疾呼的香港公民,開始學習小心說話,甚至漸漸沉默寡言,然後一反常態,轉向流行——為MIRROR、Serrini 演唱會門票大費周章,替姜濤、游學修抱打不平,因「我謙(編按:林家謙)」推出新歌而嗌破喉嚨……在愈來愈難捱的日子裏,香港流行文化重新成為許多人日常最大寄託。
現象其實不令人意外。雖然追星一直被主流社會視作「盲毛」行為,煲劇、聽歌更往往被看成不問世事的「港豬」表現,但流行文化的世界本來就廣闊無垠,表面的娛樂至死、消費至上以外,還往往能挑動觀眾的私人情緒,喚醒一個族群的集體身分。符號亂墜、比喻滿瀉的曖昧本質,也令它備受無法坦露情感的一群青睞,甚至有如「隱蔽文本」,在強權意圖封殺一眾公共對話的環境下,依然存活、流傳,讓受壓迫的平民藉此分享真實思想和情感,以至一種「我們還有彼此」的共同體感覺。
以上正是林二汶首次登上紅館舞台的時代背景……//
#明報 #明報即時新聞 #星期日生活 #追星 #林二汶 #阿果 #軟弱無力全是堅忍的證據 #還是必須好好過下去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irror 紅 館 意外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雖然酒精濃度不是75%,至少也有個50%吧!
又是一本意外挖到的有趣書籍。有時候過程比目的還要精彩!
做為一個二十多年前不小心到中國的人,意外被白酒嚇到了(我懂..)。作者非常有意思的決定要征服這頭猛獸,於是立下一個目標:300杯是否就能收服這個飲料?中間不知道多少莫名的旅程和斷片經驗後,他從厭惡,到想征服,到接受,然後現在成為傳教士一般將中國白酒推廣到世界的人。
書中最基本的一條脈絡是歷史。從史前時代考古,到夏商酒池肉林,周朝禮儀,竹林七賢的嬉皮飲酒,唐朝擁抱多元文化(以及上班時還在宿醉的李白),宋朝精緻工藝,蒙古帝國飲酒帶著草原精神,到後來解放軍時代和尼克森的拜訪雙方到底該怎麼敬酒 ,都看到酒在中國歷史中的演變。
從文化中連帶的是哲學。在作者的觀察中,中國人飲酒一直在儒家禮儀文化的束縛,和道家解放自由之間擺盪著。他這麼形容:
“For every Confucian killjoy frowning at a bottle, there was a Daoist rascal to pour the next glass.” (每個怒視酒瓶的掃興儒家學者旁邊,同時也有個隨性的道家傢伙在一旁倒著下一杯)
爾後更延伸出許多酒文化的產物:酒館,酒店,酒樓,順序,乾杯,酒量,酒膽,划酒拳,酒司令,乾杯文化,戒酒,以及酒肉朋友
他也跑遍大江南北品嚐各式的舊:黃酒,米酒,二鍋頭,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杏花村汾酒,藥酒,滋補酒。在鄧小平改革開放帶出來的商業和品牌,歷經假酒和塑化劑風波才建立的品質標準(似乎還在努力中),以及後來禁奢讓過熱的行情回歸平穩。在要進入世界舞台之際,作者發現喝白酒的人雖然多,但似乎沒有產生一個適合介紹給其他文化的語言 (例如紅酒的味道就有很豐富的形容方式),這也讓他思考:酒的世界有共通語言嗎?
“… as much as alcohol is a lens, it is also a mirror. … a society’s openness must be judged on how it responds to the most inaccessible aspects of another culture. If a place can be appreciated only within a narrow comfort zone, is it truly appreciated? I have my doubts.” (酒像是一個看見它背後世界的鏡片,但它也像是一面讓我自省鏡子。一個社會的開放的程度,取決於它對其他文化最不為人知那一面的反應。如果一個地方只能在很有限的範圍中被欣賞著,那算是真的被欣賞嗎?)
最後他說,其實不管喝不喝酒,要更明白世界需要的是智慧。但話說回來,如果小酌幾杯可以加速啟蒙,那又何妨呢?
全文和作者白酒部落格鏈結在這裡👇👇👇
https://dushuyizhi.net/drunk-in-china-醉心中國/
mirror 紅 館 意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懷念小紅莓主唱桃樂絲
謹以這四首歌,懷念桃樂絲歐萊登(1971-2018)。
1. 小紅莓在1992年9月發表的首支單曲《Dreams》,收錄於1993年4月發行的首張專輯《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 So Why Can't We?》。
2. 小紅莓在1993年2月發表的《Linger》,收錄於1993年4月發行的首張專輯《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 So Why Can't We?》。
3. 小紅莓在1994年發表的《Zombie》,收錄於1994年9月發行的第二張專輯《No Need to Argue》。
4. 小紅莓在1994年發表的《Ode To My Family》,收錄於1994年9月發行的第二張專輯《No Need to Argue》。
慟!小紅莓主唱桃樂絲猝逝!終年46歲(1971.9.6-2018.1.15)。
1990年代風靡全球的愛爾蘭搖滾樂團「小紅莓」(The Cranberries)主唱桃樂絲歐萊登(Dolores O'Riordan),週一(2018年1月15日)傳出在英國倫敦「突然過世」的死訊,享年46歲,她的公關證實了這個消息。
公關琳賽霍姆斯(Lindsey Holmes)發表聲明:「愛爾蘭和國際歌手桃樂絲歐萊登今天在倫敦突然過世,家人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悲傷,在此艱難時刻,要求保有隱私。」
根據英國《每日鏡報》(The Daily Mirror)報導,來自愛爾蘭的天才女歌手桃樂絲,是在英國倫敦進行「短暫的錄音」時意外過世的,目前死因尚未公布。
愛爾蘭總統希金斯(Michael Higgins)已發表聲明,對桃樂絲的猝逝感到巨大的悲痛,認為她和小紅莓樂團,對於愛爾蘭乃至於世界搖滾音樂帶來深遠的影響,她的離世對愛爾蘭音樂及藝術界來說,是莫大的損失。
「小紅莓」樂團的另類搖滾曲風與桃樂絲的獨特唱腔在1990年代引領風騷,從歐陸紅遍全球,知名單曲如《Dreams》曾被香港天后王菲翻唱為《夢中人》,其他還有多首熱門單曲,如《Linger》、《Zombie》、《Ode to My Family》等。
桃樂絲在小紅莓臉書專頁的最後留言,發表於2017年聖誕前夕(12月20日),她說:「Hi All, Dolores here. Feeling good! I did my first bit of gigging in months at the weekend, performed a few songs at the Billboard annual staff holiday party in New York with the house band. Really enjoyed it! Happy Christmas to all our fans!! Xo」(大家好,我是桃樂絲。現在感覺很棒!週末做了幾個月來的第一場現場表演,在紐約 Billboard 員工週年派對唱了幾首歌,真是樂在其中!祝我們的粉絲聖誕快樂!)
而她在幾天前(2018年1月4日)於自己的推特發出的最後訊息「bye bye Gio. We're off to Ireland 🍀」,竟成了最後的告別,令人不勝唏噓。
「小紅莓」 成立於1989年,創始成員兼主唱尼歐昆恩(Niall Quinn)因個人因素離團,介紹女友的朋友桃樂絲擔任樂團主唱,樂團成員還有吉他手諾爾霍根(Noel Hogan)、貝斯手麥可霍根(Mike Hogan)(諾爾是麥可的親哥哥),與鼓手費戈洛勒(Fergal Lawler)。
小紅莓在1993年4月推出的首張專輯《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 So Why Can't We?》以及在1994年9月推出的第二張專輯《No Need To Argue》都在全球大賣,目前小紅莓所有專輯的累積銷量已逾4300萬張。
小紅莓於2003年「暫停活動」,其間桃樂絲出過個人專輯。2009年樂團復合,最近的一張專輯是2017年4月28日發行的《Something Else》。2017年5月,小紅莓因桃樂絲的背痛問題,取消了多場歐美巡迴演唱會。
小紅莓曾於1996年5月(國際會議中心)、2011年7月30日(南港展覽館)、2012年4月6日(台大體育館)三度來台舉辦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