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出現的人臉畫】
還記得早前介紹過的靜物肖像畫嗎?那種異想天開令人印象深刻,今次則為大家介紹另一類奇思妙想的主題,它曾叫中世紀後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樂此不疲,畫了又畫,簡直到了現代迷因的地步,那就是人臉地形畫(Anthropomorphic Landscapes)。
比較典型的人臉地形畫,可以從德國神父兼學者Athanasius Kircher的蝕刻版畫(圖一)說起,在他的書作《The Great Art of Light and Shadow》中,畫了一名留鬍子的男人仰躺的側寫,高低起伏的輪廓線形成山體的地勢。Kircher 曾解釋,這幅畫是受古羅馬建築師狄諾克拉底(Dinocrates of Rhodes)的一個建築構思啟發而畫,據說狄諾克拉底曾計劃將亞歷山大大帝的肖像刻上阿索斯山(Mount Athos)。
除了Kircher外,不少畫家都畫過人臉地形畫,例如波希米亞藝術家 Wenceslas Hollar 的版本(圖二),頭髮與鬍子部分都經過「修剪」,較為精美;另一版本,相傳為瑞士藝術家 Matthäus Merian the Elder所畫,將下巴畫得更為凸出,猶如一個小山坡(圖三);18世紀有德國藝術家以不同大陸為名,繪畫人臉地形版畫系列,貼圖顯示的是其中一幅──亞洲《Asia》(圖四);除此之外,佳士德 2004 年的拍賣品目錄中亦有兩幅17世紀標示為「Flemish School」(法蘭德斯畫派,15-17世紀在荷蘭和比利時一帶的繪畫派別之一)的人臉地形畫(圖五、六),與 Kircher 版本非常近似。
作品資料:
圖1 1646年 德國 Athanasius Kircher
出自書作《The Great Art of Light and Shadow》
雕版 印刷
德國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圖書館藏
圖2 17世紀 捷克(前波希米亞) Wenceslaus Hollar
《Landscape shaped like a face》
縱14cm,橫20cm
雕版 印刷
加拿大托馬斯.費舍善本圖書館藏
圖3 約1650年 瑞士 (傳)Matthäus Merian the Elder
《Anthropomorphic Landscape》
縱41cm,橫53.5com
布面 油畫
以色列博物館藏
圖4 18世紀 德國 佚名
《Asia》
縱16cm,橫27com
蝕刻 版畫
以色列博物館藏
圖5、6 17世紀 佚名
Anthropomorphic Landscape
布面 油畫
(每幅)縱51.5cm,66.7cm
私人收藏
📸 Wikimedia Commons、publicdomainreview.org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30的網紅David Y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06.2016 - High-Energy Kaffeerund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 Garching, Germany...
「max planck institute」的推薦目錄:
- 關於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GIGAZI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David Y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David Y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David Y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Max Planck Society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 - YouTube 的評價
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GIGAZI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ミトコンドリアのような共生体から硝酸塩呼吸でエネルギーをもらっている微生物が見つかる
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企業家、偶像明星受到民眾追捧除了有媒體操作的因素外,往往也與他們所代表的符號意義有關。研究他們所吸引到的人、所代表的符號性意義,往往也能更加理解一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或是所想擺脫的焦慮。
這篇來自NY Times的文章,分析了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中國受重視追捧的原因外,也邀請到人類學家項飆了當前中國年輕世代對於眼前工作環境的反思。這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台灣過去幾年有哪些被追捧的人物,他們又代表了哪些社會焦慮的出口?
-------------------------------
在中國,對大科技公司的不滿是更廣泛問題的一部分。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幾十年來驚人的經濟增長似乎只導致對機遇更激烈的競爭、更低的穩定性以及對人生走向更少的發言權。
在中國互聯網上,捕捉到這種情緒的術語是「內卷」,人類學家先前曾用它來描述那些規模越來越龐大或複雜,卻並未因此變得更加先進或高效的農業社會。
研究中國社會變革的德國馬普學會社會人類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cial Anthropology)所長項飆說,中國年輕人對於他們獲得物質利益的機會越來越小,但付出卻越來越大的感覺,使得他們希望「以一種不同的方式重新組織生活」。
除了批評科技行業的高壓工作文化和零工經濟對勞工的盤剝,中國年輕人還對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平台對商業和金融產生的巨大影響持懷疑態度。然而,項飆相信,中國人並沒有反對那些在更切實的領域提供技術進步的企業,這就是馬斯克的工業樂觀主義仍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他們並不是真的反對技術,」項飆說。「他們更反對這種平台式的社會關係操縱。」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10312/china-elon-musk-fans/zh-hant/
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David Y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6.06.2016 - High-Energy Kaffeerund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 Garching, German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tqyhxHizHU/hqdefault.jpg)
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David Y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5.06.2014 - IMPRS Student Seminar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 Garching, German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ZHZQFZCU78/hqdefault.jpg)
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David Y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8.03.2015 - IMPRS Student Seminar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 Garching, German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dePby3zVEg/hqdefault.jpg)
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is is the YouTube channel of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 (Albert Einstein Institute).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 ... <看更多>
max planck institute 在 Max Planck Society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Climate science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in Hamburg. Climate change poses profound scientific challenges.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