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閱讀:重括聽趣
宅留在家,除了看書看劇看電影,煮飯上網圍爐花生,介紹多一樣東西給大家:用聽的。
BBC sound。
//有低頭族,就有「低頭症」。想醫治「低頭症」,其中一個方法,可能是讓眼睛休息。
原本我以為,「低頭症」是我自己聯想引申出來的,但原來,世上真有「低頭綜合症」:「長期從事低頭工作的編輯、作家、會計、醫護人員等,常常出現頭昏腦脹、頸肩背部酸脹麻痺、背部疼痛、頸週及肩胛區有廣泛痛感」,就是了。
生活習慣如何壞,令身體如何差,前者那堆使費,收者那條帳單,最後由你自己支付的。
今時今日的低頭族,長期看手機、看平版電腦,上班時又長期看電腦屏幕,結帳時發覺要償還的,還有一雙壞了的眼睛。
慣了24小時被娛樂、慣了吸食社交媒體毒品,慣了資訊爆棚,我不敢忽然叫大家斷根絕癮,但,可以找找高質代替品,吃吃美沙胴,分散一下注意力。
“If you take away the gift of reading, you create the gift of listening.”–Malcolm Gladwell。
可有聽過BBC Sounds,有很多好節目的。
BBC出品,必屬佳品,不用多說。它是一個串流媒體平台,可收聽live電台節目,podcast及audio on demand等,有網站有app,在手機、tablets、汽車、Smart TV都可收聽。
我最愛聽、也聽得最多,是Sheila Dillon (food journalist)主持的Food Program,這個”BBC Radio 4 programme investigating and celebrating good food”。
有趣、實用、人味濃、資訊豐富、還文化與藝術並重。
最近聽過的,單看題目,聊作試味,你也可想像到箇中的美味:《Good Enough for Granny: What’s so special about the food our grandmothers cook?》,祖母/外祖母的味道。為什麼她們煮的東西,不論好壞,總是神奇,在記憶中總有個特別的位置,可於孤冷時取暖,可在苦悶時自娛。世上有人四處尋訪收集,天下grannies的食譜,好保存這些人文智慧、手藝、或者(黑色)幽默。
《Food in Opera》,找來歌劇評論家及美食旅客Fred Plotkin,談歌劇和食物兩件大事,如何糾纏不清又深繫意大利文化之中。兩者,都命中意大利人信奉”drama of the moment”和「享樂之快」的民族性,歌劇會告訴你「人生是個笑話……多喝酒、eat herrings,些利酒三十瓶」。歌劇作家 Rossini更是以歌劇美食及劇中饗宴場面馳名,他喜歡一面煮risotto,一面創作。
還有《Would you let a robot cook you dinner?》,思考AI人工智能與煮食的發展。
食之外,它的內容包羅萬有,類別多過任何自助餐:音樂、體育、科技、藝術、文化、旅遊、經濟、政治、宗教、時事、大自然等等。我時常也聽聽的還有《Business Daily》系列,近來吃過的菜式有:《Brand Britain and Brexit》、《Hollywood vs Netflix》、《Can our planet afford meat?》及《The smart home hype》(智能家居不科幻了)。
《Art of Now》系又聽了《Scandinavia》、《Hairy Art》及《Hostile Design》,正經又得,刺激亦可。
不可能說不過是上網聽收音機吧,香港的電台,都沒這種水平、題材、趣味的高質、寬度。
在法國隆河區乘火車回巴黎,我們不各自看書,或各自上網、各自聽音樂,我們兩個一起聽同一個BBC Sounds的節目,資訊娛樂同步吸收。插了earpiece,就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一起表示驚奇,一起爆笑,旅遊還多了”we time”。就像早上把節目接駁了藍牙喇叭,一起聽,一起吃早餐一樣。
都市人,讓眼睛唞唞,讓耳朵投入服務,眼睛輕鬆不費神,有時甚至可以合上。單用耳朵,整個人很大程度可以自由活動,不會因看不見路而摔倒、不會因眼睛很忙不能跑步、看雲、煮早餐,又可以把眼睛留來凝望對方的眼神。
古人比我們懂得用聽的,王維的詩,說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是境界。
古詩有各種「閒聽蜜蜂喧」,「閒聽松風眠」,「閒聽琴三弄」,「閒聽打雨窗」,「閒聽別鳥啼紅樹」,是意趣。
原文:https://bit.ly/37MQ6bZ
#在家有節目
#唔一定睇可以聽
#好多好嘢
#畢明 #FinerLife
#明周文化
#BBCsounds
#有App有websit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誕節🎄🤶🏽🎅🏿 來點輕鬆的!😜 今天是平安夜~又到了一年一度我最喜歡的節日!今年因為疫情,很多人聖誕節不能團聚,也不能到處出去走走,只好宅在家。希望Blob Opera 可以帶給你多一點聖誕節的感覺!讓可愛療癒的像茄子的東西可以給你一點娛樂吧~✨💖 自己玩玩 Blob Opera 👉🏻 http...
「opera app 是 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Travel with Winny 一起跟昀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心得] 手機瀏覽器15選1 逃離Chrome - 看板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Opera 瀏覽器代替Facebook App 的好選擇 - 盒子玩具 的評價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心得] 手機瀏覽器15選1 逃離Chrome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有關chrome與opera 大家都用哪一個呢?!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在Apple App Store找不到免費的Opera VPN app下載嗎?載點 ... 的評價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篩選出未來4成高貴的黑珍珠股!】 點股成金江國中分析師 ... 的評價
- 關於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opera瀏覽器感受真正快速的瀏覽體驗 的評價
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Travel with Winny 一起跟昀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哇!終於在哈薩克的找到我們最愛、最想要居住的中亞城市❤️ 好吃、好玩、又先進舒適👍
可以從這邊直接搭夜巴進去烏魯木齊的前哈薩克首度— Almaty 阿拉木圖完全就是一個國際都市😍 不只交通便利、食物好吃而且夠水準、周圍又有許多戶外活動!真心讓人覺得可以在此耍費一個多禮拜😆
阿拉木圖也被稱為「蘋果之都」🍎 據說最初蘋果是從這裡出產的!而且在城市外圍也可以看到野生蘋果樹🌳 只不過我嘗試了一次感覺有點桑桑的,應該是季節不對吧😆
在這裡我們嘗試了在電視曾看過的俄羅斯浴三溫暖 Banya ♨️ 當地人還真的拿著葉子互相拍打對方以及自己身體各處增加血液循環😆 York 也付錢體驗一下,而我則是給人用土耳其浴。在一個房間與其他女人裸體給人刷全身真的是蠻秒的🤣
我們還帶了 York 去聽了他人生第一場歌劇💃 最好的位置一人才 USD$6!明明看海報好像很西方,結果表演開始才發現是穿傳統遊牧民族服裝。整個大傻眼...😅 早知道就花多點錢看芭蕾舞劇🥿
食物的話有道馬肉的佳餚叫做 Beshbarmak🐴 在吉爾吉斯導遊說只有鄉下婚禮才吃得到,結果在哈薩克這裡一堆高檔點的餐廳都有😆 馬肉本身就比較貴,但是水煮方式實在是吃不出差別啊... 🤣
除此之外,還在連鎖披薩店吃到我覺得夠水準的薄皮披薩🍕 這裡食物已經跟台灣差不多了,但由於水準夠,餐廳環境都很舒適,所以願意付這些錢😛
阿拉木圖附近有許多戶外場所,只要一個多小時的公車加纜車,就可以到滑雪場 ⛸️ 難怪許多人都想要搬來這裡😆
不過我覺得最神奇還是俄羅斯 APP www.2gis.ru ❤️ 可以下載離線地圖、完整的查離線公車路線以及時間表😲 不像 Google 離線就無法查大眾交通路線😕 這裡雖然有地鐵,但是公車方便到根本不需要搭別的交通工具 🚌 連我這個愛走路的人都經不起搭公車的誘惑😜
總而言之,好喜歡阿拉木圖啊!你們也有什麼城市是讓你覺得會愛上,想要長居的城市呢?😊
記得跟蹤 IG 即時動態➡️ www.instagram.com/travelwithwinny
#哈薩克 #阿拉木圖 #中亞旅行
Finally found a Central Asia city we LOVE😍
That is Kazakhstan's ex-capital "Almaty", also known as the "Apple City"🍎 Apparently apples are originated from here and even now in the out skirts of Almaty you can still find wild apple trees 🌳
The moment we arrived in the city, we were surprised by the ease of www.2gis.ru APP 😲 It's a Russian App that's available offline with bus routes, etc🚌 I'd say it's better than Google Map as Google Map can't be used offline to find real-time public transports😕
The buses come so often we didn't felt the need to use metro & walk 2km back to our hostel😬
Then there's the food😍 OMG being in Almaty is like being in a Western country without paying the Western prices😋
I actually had a good thin crusted pizza in a chained pizzeria 🍕 Tried all the traditional Kazak food that we had to try including several horse meat dishes & drinks 🐴
Took York to his first opera as the front row ticket was only USD$6💃 However, turns out it was a Kazak version with traditional outfits 😬 The story like was 2 men fighting over one girl...🤦 While it was interesting but certainly wasn't entertaining 😅 Probably should've picked Nutcracker the ballet instead..🤣
Another highlight of this trip was to experience the Russian Banya (Steam room)♨️ York got to experience the "banya besom" where a bath broom typically made with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a tree or shrub which secretes aromatic oils is use to hit (massage) the circulation🧹
I got my long wished hammam where I got scrubbed together with all these other naked women 🧖 In that -10℃ weather, the Arasan Baths built in 1980s with a modernistic Soviet style was a real treat😁
People in Almaty are also blessed with being so close to nature! Visited the Medeo ski rink only 45 mins bus ride from the city🚌 Built in 1972, it was used to train figure skating and can hold up to 1000 skaters⛸️
Further up is the Chimbulak Ski resort where it's only a cable line away from Medeo ski rink😌 It's cheaper to rent your ski gears in town and bring it with you up there😊
On the day we left we also hiked up the Kok Tobe mountain just behind our hostel to see the panoramic view of Almaty🏃⛰️
Obviously being in the city reminded us that our original plan was to go into China from here☹️ Don't know when will we ever complete the great silk road journey after this long getaway...🐫
Overall we really enjoyed this city and can definitely stay here and do nothing for two weeks if our trip is indefinite 🤣
Some travel info:
• International mini bus from Bishkek (Kyrgyzstan) direct to Almaty (Kazakhstan) is only 400 som & takes 4 hours.
• The metro is 80 tenge (didn't use it)
• The bus is 80 tenge with Onay card and 150 tenge with cash.
• Every car can be a taxi, can just haul it down
#Alamty #Kazakhstan #CentralAsia
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百年一覺:24格夢和挑戰它的勇者】#葉郎電影徵信社
繼《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李安再度在《Gemini Man 雙子殺手》挑戰每秒120格的高格率電影格式。這從來不是容易的革命,已經習慣24格電影美學的觀眾和評論者仍然在太過清晰的動作、過份放大的表演中無法怡然自處。所以上映至今爛番茄新鮮度指數只有25%,Metacritic只有38分,只有中國市場的豆瓣評分給了相對支持的7.1分。
李安不是第一個企圖挑戰電影每秒24格標準的人,近百年來已經有無數英雄前仆後繼地倒在這個傳說中打不倒的魔王面前。
為什麼偏偏是24?為什麼這個數字這麼難擊倒?難道24是生命、宇宙、萬事萬物的唯一解?
▇ 肥皂劇效應
「為了最佳觀賞經驗,請關掉類似TruMotion、Action Smoothing、Motion Interpolation或是諸如此類的功能。」
去年底Alfonso Cuarón的Netflix電影《Roma 羅馬》上架的時候,Netflix在官網上提供了鉅細靡遺的電視設定指南,其中第一個被Netflix強烈建議關掉的,正是最近一年成為好萊塢全民公敵的電視科技——「motion smoothing 動態補償」。
事實上就在《羅馬》上架前三個月,《Interstellar 星際效應》導演Christopher Nolan才剛在導演工會裡頭發難,要阻止電視機產業繼續用「動態補償」技術破壞電影的原貌。「動態補償」到底得罪了誰,讓Paul Thomas Anderson、Martin Scorsese和Patty Jenkins等導演都接連站出來叫陣?
躲在這場爭議背後的正是每秒24格的電影魔王。
因為每秒24格的電影和每秒25格(香港和歐洲使用的PAL電視規格)或每秒30格(台灣和北美使用的NTSC電視規格)的電視畫面格率不同,觀眾在電視機上看到的電影都是經過補幀的方法(重複特定畫格)來補成25或30的倍數。這種方法一直都有殘影的問題,而且隨著高畫質電視機的尺寸越來越大,殘影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忽略。1990年代中期終於有工程師提出了大膽的解法:如果重複畫格的方法行不通,那就讓電視機的處理器來自己計算出缺少的中間畫格。
最早推出類似功能的廠商比如Sony很快就發現動態補償科技讓動作變得非常流暢清晰,以至於各家爭相加入類似的功能(但名稱不一),並通常在出廠時就開到最強,以便在賣場陳列時讓路過的買家為之驚艷。
問題是這種讓電腦來「大膽猜測」下一個畫面的技術其實是在無中生有,所以仍會有一種不自然的人工感。而且已經熟悉24格電影的動態模糊感受的觀眾,在完全沒有殘影的電視畫面中反而會覺得不「真實」。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被用來詆毀高格率影片和那些開了動態補償而太過流暢清晰的電視畫面:「肥皂劇效果(soap opera effect)」。
▇ 就決定是你了
「這世界上才沒有所謂固定速率拍攝這回事。(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SET CAMERA SPEED)」
距今104年前,一本由放映師F.H. Richardson寫的《Handbook of Projection: The Blue Book of Projection 放映師手冊:電影放映的藍皮書》中,白紙黑字(而且全部大寫強調)寫下這句會讓李安點頭如搗蒜的金句。
24格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並非理所當然等於「電影感」。
100年前不論電影拍攝或是放映的速度都比我們想像的任性得多。攝影機還沒有電動馬達的時代,攝影師是用非常不精確的手搖方式控制速度(所以很多攝影師會像現代人慢跑一樣邊哼歌邊拍攝來配速)。電影院的放映師有時候會收到發行商的指示告訴他們要用什麼速度播放,但有時候也會收到電影院老闆的指示要加快速度放映以便多放幾場賺錢。在喜劇盛行的默片時代加速放映其實很難被觀眾察覺。
除了賺錢的工具之外,在《The Birth of a Nation 一個國家的誕生》導演D. W. Griffith眼中電影格率則是藝術表現形式的一部分。他的《Home Sweet Home》中就附上了詳細的放映指示:第一卷膠卷建議放映16分鐘(每秒16.6 格),第二卷約13到14分鐘(每秒17.8到19 格),其他卷則約13到14分鐘(每秒19到20.5格)。
1927年音聲同步的有聲電影的問世終結了這種百花齊放的速度亂象。因為我們的耳朵比我們的眼睛聰明很多,被加速播放的音軌幾乎百分之百會被觀眾聽出來,於是任意調整的放映速度終於被判了死刑。電影格率被有聲電影逼著進入了書同文、車同軌的年代。
第一部有聲電影《The Jazz Singer 爵士歌手》所採用的Vitaphone錄音系統,是Warner購自Western Electric西方電器旗下貝爾實驗室的技術。這歷史性的一天(必須配上《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遊》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說的音樂),西方電器的工程師Stanley Watkins風塵僕僕地帶著他的團隊拜訪Warner的首席放映師,試圖在這次會議中把格率定下來。
「請問一般電影都用什麼速度放映?」他問。
當時放映師通常用每分鐘的膠捲長度來計算而非每秒幾格。Warner的首席放映師Frank Rich回答說多半是每分鐘80呎(約是每秒21.5格),然後部分急性子的戲院老闆則會要求用每分鐘100呎的速度放映(約每秒27格)。
工程師摸摸頭想了一下,然後說:好啦,那不然就取中間值每分鐘90呎好了。
各位剛剛見證了百年無可撼動的24格魔王的誕生。李安導演日前受訪才用「三個白人看一下」來形容24格標準的隨意任性。沒有天降異象,也沒有祥雲瑞氣。三個白人看一下之後,24成了唯一解。每秒24格顯然只是底片成本和影片品質在那時那刻的平衡點,從來沒有準備要用上百年之久,更不是一個與藝術有關的決定。
▇ 打不倒的勇者
「我在《2001太空漫遊》劇組工作的時候第一次迷上這種沈浸式電影體驗。那時候我們的電影被投放在Cinerama那種90呎寬的弧形巨大銀幕上頭,那是今日的IMAX都比不上的壯觀場面。當年我是個容易感動的敏感孩子,而Kubrick本人就在我眼前創造初、那些純粹的視覺奇觀——後來被大家稱作終極之旅,因為整部電影已經在追求純粹體驗的道路上徹底擺脫了世俗的所有電影常規。這一刻影響我無比深遠,我當場說:Holy sh-! 這太酷了!我將來想要拍這種電影,我想要探索這種電影語言。」
這段話出自《2001太空漫遊》、《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第三類接觸》、《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星艦迷航記》和《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的好萊塢特效大師Douglas Trumbull。這次堪比大腿骨被猿人丟上太空的啟發經驗,促使Trumbull成為日後全世界最積極推動高格率電影的人。
Kubrick當時用的Cinerama弧形銀幕(由三台35mm放映機畫面拼接而成)來自一名從百老匯轉戰好萊塢的技術投資人Mike Todd。NASA曾用來記錄阿波羅11任務的Todd-AO電影格式也是他的發明。這兩種劃時代的技術加起來幾乎就是今日IMAX的前身。每秒30格、曲形寬銀幕、高解析度70mm底片,幾乎你能想到的好萊塢規則都在1950年代被他逐一打破。
雖然Mike Todd留下的公司早已破產或是被併購,但他留下的技術仍隱身在今日的電影裡無所不在,唯一早早夭折的就是Todd-AO所採用的每秒30格的格式。在《Oklahoma! 奧克拉荷馬之戀》和《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環遊世界80天》兩次華麗但費力(必須用兩台攝影機拍兩次以便在傳統戲院也能上映)的產品展示之後,Todd就因為成本太高、推動困難而高舉雙手向24格的魔王投降。
事實上Todd自己還是《環遊世界80天》的製片,不只變賣公司股票、傾家蕩產投入這次華麗的Demo,甚至後製階段底片還被債主扣押,必須每天讓剪接師剪接完之後送還給債主當抵押。
Mike Todd的故事後來以電影宣傳後期駕駛小飛機墜機身亡的悲劇收尾(附帶一提他的未亡人是女星Elizabeth Tyler)。
Douglas Trumbull的故事相較起來或許勵志一點......
▇ 從24格的夢中醒來
什麼是「真實」?其實只要是攝影機記錄下來的,無論每秒幾格都還是模擬出來的真實,只是我們沈浸在這個24格版本的模擬真實之中已經超過百年,早就把把它當成唯一的真實。
於是這一切越來越像《The Matrix 駭客任務》的電影劇情:
Douglas Trumbull那被大腿骨砸到的靈光乍現一刻,就像是紅膠囊、藍膠囊的決定性時刻。此後半世紀,Trumbull開始扮演Morpheus的角色,義無反顧地持續推動高格率電影革命,並成功遊說關鍵影人Peter Jackson和James Cameron從Matrix中覺醒,加入他的陣營。
Douglas Trumbull以Mike Todd為師,在1970年代推出了每秒60格、70mm的新格式名為ShowScan。迄今從來沒有成功使用在任何一部電影長片中。即便公司早已破產,Trumbull仍鍥而不捨地到處傳教。2014年他甚至親自執導了一部3D、4K、每秒120格的Demo短片《UFOTOG》,到處參加展會示範120格的真實。
可能也受過Trumbull傳教的李安也許就其中一個版本的救世主Neo:
相較於已經棄教的Peter Jackson以及幾年前早就說要用高格率拍《Avatar 阿凡達》續集卻在這幾天改口說高格率行不通的James Cameron,李安已經挺過艱難的兩部電影,並且在各種批評聲浪中仍不死心地回答記者說下一部電影《Thrilla in Manila 馬尼拉之戰》如果預算允許的話仍然會用每秒120格拍攝。雖然24格的燈光、攝影、剪接、表演搬到120格的新宇宙顯然都有水土不服的情形,李安仍不打算放棄追尋120格宇宙自己那一套的美學。
另外一個抵死不從的是電視業。
Christopher Nolan挟著導演工會的勢力和HUD超高解析度聯盟的電視機產業代表談判,成功使UHD聯盟旗下的LG、Vizio和Panasonic等品牌在日前宣示2020年起要在電視機上設置所謂「Filmmaker Mode 導演模式」,以便觀眾可以快速關掉各種花俏的動態補償效果,觀賞最接近24格的原汁原味。但仍有電視廠商陽奉陰違地繼續研發更先進的插幀技術,引入人工智慧來讓被補進去的畫格「比真實更真實」。
向來熱衷追求技術升級的Netflix,已經在一年內徹底強迫自製節目採用4K、Atmos和HDR的規格,甚至讓攝影機廠商人仰馬翻地升級設備以免被Netflix的4K規定擠出市場。雖然對於高格率節目Netlix一直維持「有興趣」但「沒出手」的猶豫狀態,但這幾天Netflix無預警地踩過另外一條肯定會讓Christopher Nolan神經緊張的界線:上週他們開始在部分手機用戶的APP上測試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速度看節目。
電視產業最激進的一步應該還是去年底開播的NHK BS8K,每天播出8K解析度、22.2多聲道節目,而且還以每秒60格和120格兩種格率播出,此外東京奧運期間更將全面使用該格式來轉播,提供無死角涵蓋整個球場、每個動作鉅細彌遺絕無殘影的賽事畫面。
「此時此刻電影的技術規格已經和電視幾乎相同了。兩種媒介的差異微乎其微,但因為在平板電腦上看電影實在太過方便,年輕人正在快速地遠離電影這個媒介。不過如果我們能夠用電影的沈浸式體驗來展示它的真正力量,或許就可以讓電影留在戲院久一點,不要這麼快就在電視出現。」高格率電影教主Douglas Trumbull開示。
你準備好從24格的夢中醒過來了嗎?
(原載於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 )
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聖誕節🎄🤶🏽🎅🏿 來點輕鬆的!😜 今天是平安夜~又到了一年一度我最喜歡的節日!今年因為疫情,很多人聖誕節不能團聚,也不能到處出去走走,只好宅在家。希望Blob Opera 可以帶給你多一點聖誕節的感覺!讓可愛療癒的像茄子的東西可以給你一點娛樂吧~✨💖
自己玩玩 Blob Opera 👉🏻 https://g.co/arts/H5sdzrJcbsKDA2jq9
第一台會唱歌的電腦 IBM 7094 👉🏻 https://www.historyofinformation.com/detail.php?entryid=4445
這期的影片不適合放在podcast就不放囉~
【㊫ 電腦科學/軟體工程 學習資源 📖】
用Scala學習函式程式設計
https://bit.ly/2IF0Thv
Scala 函数式程式設計原理
https://bit.ly/3kBQXTb
平行程式設計
https://bit.ly/3pCeaZf
Android 應用程式開發 專項課程
https://bit.ly/3lGCUwW
普林斯頓大學 電腦科學 演算法 基礎理論
https://bit.ly/3nxomAh
Go 語言學起來
https://bit.ly/35AWhlv
Parallel, Concurrent, and Distributed Programming in Java 專項課程
https://bit.ly/2IGnlH4
Java 軟體工程基礎課程
https://bit.ly/3fa4gJi
全端開發 跨平台手機app 開發 完整課程
https://bit.ly/2UCGWum
#還是比較喜歡交換禮物 #謝謝2020有你們 #聖誕快樂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每隔週星期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愛屋及烏】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Untyped對啊我是工程師
Podcast 👉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L5GRMXmq1MRsliQt43oi2?si=3zgvfHlETeuGfp9rIvwTdw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Disclaimer 聲明】
Some links are affiliated.
上面有些連結是回饋連結,如果你透過這些連結購買商品,我可以得到一些小獎勵,但不會影響到你購買的價格,甚至會是更低的價格!謝謝你的支持💕
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Opera 瀏覽器代替Facebook App 的好選擇 - 盒子玩具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有人不喜歡在工作時,被社交軟體的通知打斷,或是Facebook App 是手機中最最耗電的軟體,用瀏覽器代替可以達到省電的目的,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呢! ... <看更多>
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心得] 手機瀏覽器15選1 逃離Chrome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網頁放大縮小會斷觸APP大小: 下載64.22 MB 安裝後208 MB ----- Opera ----- 1. ... 如果你是用120hz 的手機那你只能從Chrome , Opera , Via 這三個挑選偶爾需要VPN ... ... <看更多>
opera app 是 什麼 在 [心得] 手機瀏覽器15選1 逃離Chrome - 看板MobileComm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午安
由於前幾天有人發了關於瀏覽器的問題
我才意會到 我常年被google綁架
從以前到現在唯一信仰就是chrome
於是乎決定去試試看別的瀏覽器
於是乎我下載了以下瀏覽器
1. FireFox 火狐
2. Web瀏覽器
3. Opera
4. Opera GX
5. Brave
6. Via
7. Edge
8. UC瀏覽器
9. Mint瀏覽器
10. 三星瀏覽器
11. Dolphin
12. DuckDuckGo
13. Kode
14. 小米瀏覽器
15. Vivaldi
然後去一些戰場
也就是廣告有夠多的地方
或是一般搜尋測試
也run 一圈 設定 看有什麼明顯的功能
一下是心得
很奇怪不知所云的
或是有一堆廣告的瀏覽器
我就主觀跳過了
我會從幾個角度去看瀏覽器
1. 可否擋廣告
2. 防追蹤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4. 單手的操作性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8. 特色
9. 輕量化?
經多位網友熱心回報
發現 螢幕更新率 是否有120hz
手機存在個體差異
各位還是要以自己手機測試為準
單手操作性
基本上如果有的東西非得掛在上面
導致很難或是要喬姿勢點的
就會被打X
先從一直在用的說起
----- Google Chrome -----
1. 可否擋廣告 X
2. 防追蹤 X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O
4. 單手的操作性 X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O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O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X
特色
同步帳號密碼
因為是google 所以覺得比較安全?
可以跟電腦上的 chrome 同步資料
甚至互傳網址
每天依照習慣推薦文章 都蠻準確的
APP 大小 114MB
----- FireFox 火狐 -----
1. 可否擋廣告 O
2. 防追蹤 O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X
4. 單手的操作性 O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O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X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X
特色:
有各種附加元件可下載使用
網頁放大縮小會斷觸
APP大小:
下載64.22 MB
安裝後 208 MB
----- Opera -----
1. 可否擋廣告 O
2. 防追蹤 X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O
4. 單手的操作性 O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O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X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O
特色:
非常簡易開啟的VPN功能
自家Flow 功能 可跟電腦連線
內建 將網頁存成 PDF 檔
內建 將網頁截圖 單頁或全部
APP大小:
下載 42.74 MB
安裝後 130 MB
補充 他同家的 Oprea Gx 就是遊戲特化版
多了很多遊戲的網頁內容
但少了VPN功能
----- Brave -----
1. 可否擋廣告 O
2. 防追蹤 O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X
4. 單手的操作性 X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O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X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X
特色:
隱私權報告 將每個網站的行為都告訴你
明顯缺點:
會跳通知騷擾使用者
蠻可惜的
APP大小:
下載 78.28 MB
安裝後 189 MB
----- Via -----
1. 可否擋廣告 O
2. 防追蹤 O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O
4. 單手的操作性 O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O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X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X
特色:
可自行加入 廣告篩選包
操控集中在下半部 單手福音
能針對網站做個別設定
能即時回報廣告來源
能直接用網頁上的圖片搜尋
能看網頁內容(圖片 js 等等網頁內容)
能以封鎖圖片的方式瀏覽(不載入所有圖片)
內建google 翻譯
APP大小:
下載 1.36 MB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X
------ Microsoft Edge -----
1. 可否擋廣告 O
2. 防追蹤 O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X
4. 單手的操作性 X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O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O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X
特色:
有PC的可以用 在電腦上閱讀 的功能
APP大小:
下載 81.79 MB
安裝後 277 MB
----- 三星 瀏覽器 -----
1. 可否擋廣告 O
2. 防追蹤 O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X
4. 單手的操作性 O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O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X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X
特色:
可將網頁儲存為PDF
多種廣告封鎖工具提供
介面最美
APP大小:
下載 87.92 MB
安裝後 300 MB
----- Vivaldi -----
1. 可否擋廣告 O
2. 防追蹤 O
3. 螢幕更新率是否支援120hz X
4. 單手的操作性 X
5. 可否登入同步資料 O
6. 是否提供推薦文章 X
7. 是否含少量廣告 X
特色:
預設分頁其實有廣告嫌疑
反追蹤及廣告篩選器 設定優良
只可惜也偷偷把自己加入白名單
工具列 網址列 可設定在下方
只可惜分頁切換不行
內建截圖功能(單頁或整個網頁)
內建翻譯功能(Google)
APP大小:
下載60.17 MB
安裝後 175 MB
------------------------------
以上就是這次的 Android 瀏覽器測試結果
結論是...
如果你是用 120hz 的手機
那你只能從 Chrome , Opera , Via 這三個挑選
偶爾需要VPN功能就可以選 Opera
但有時候會看到廣告是需要注意的
如果沒有VPN需求就是 Via 啦
Via 無庸置疑的優秀
我應該會繼續測試他一陣子
只有3MB的瀏覽器
反觀三星是一百倍啊...
並且功能又多
算是蠻全面的可以試試看
至於如果不糾結 120hz 的古溜滑順
那三星瀏覽器又是個還不錯的選擇
畫面美 綜合能力又不錯
臉好看就好 誰在乎它肥不肥
----------------------------
以下更新 不考慮螢幕更新率的話
(因為你的手機可能適配120hz)
Via
還是不錯 輕量簡潔
但致命傷是 第一層搜尋沒有提示
三星瀏覽器
依舊實力有夠平均
介面有夠好看
有簡單VPN需求
仍然是Opera
火狐
可以靠跟PC連動
扳回一局
大家可以依照需求選擇
------------------------------
另外剛剛
幫大家測試了YT廣告的部分
想說低調一點
用顏色當記號加在名子上
代表完全沒有
代表看不到 但秒數還是要等 會黑畫面
沒顏色代表 乖乖看廣告
如果有什麼資訊錯誤或是要補充的
再麻煩各位啦
或是有什麼更優秀的瀏覽器
可以提供給大家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201.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25564148.A.72E.html
但因為介面真的太難操作了
用了蠻多自己獨有的icon
可惜了他是具備阻擋廣告+追蹤的功能
但太多簡體字
加上有一些不明的東西存在
例如 雲加速? 就沒列上來了
不過沒測試到你說的下載影片
先去抱著球鞋跟大哥道歉了
真奇怪
用到一半都會一直跳出來!
不過經過你的提議 怕被誤會
我改成X了
感謝提供...
感謝你的回報~
可以多測試 電腦版的支援度
有需求的話也都不要處理機敏資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