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來研究閱讀素養~分享給大家
-------------------------------------------
閱讀理解素養檢測的高效閱讀建議 是「預、問、摘、釐」
從書面就開始的
1.多閱讀
無論是故事類(童話或小說之類的),或說明類(如科普讀物或報紙新聞),要平衡的讀,不能閱讀「偏食」。畢竟,閱讀故事與閱讀說明文,乃運用不同的閱讀理解方式。
2.常思考
鼓勵孩子在閱讀時,給自己三個提問──「這篇文章主要在說什麼?」、「文章有哪些重要的事件或知識?」,以及「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讓我印象深刻?」有疑問,就會思考;常思考,理解能力就會增強。
3.樂分享
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很懶惰的,如果不運用相關策略加以「處理」,閱讀所得到的內容,往往在短期記憶區「短暫」的停留後,也會很快默默的離開。如果想讓「它」停留久一些,「向別人分享自己閱讀的內容」是個好方法。當我們試著重述曾經閱讀過的內容,大腦就會重新組織成易於表達的內容,當這些內容重整過後,它就很容易被「順手」送進「長期記憶區」了。所以說,「樂分享」將可讓所閱讀的內容,更有效的存留於大腦中,也間接活化了大腦理解的功能!
-------------------------------------------------
閱讀的歷程是一步一步、一階一階的取得語句,乃至於段篇,所形成不同理解層次的意義,宛如旅行過程中點點滴滴,卻深刻的經驗。
以下列舉2015年四個不同層次的題目為例:
例⒈文中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佳萍老師體驗到高緯度的低溫,以及過餐未食的感受呢?【一、直接提取】
①恍然大悟
②飢餓難耐
③飢寒交迫(正解)
④永生難忘
例⒉佳萍老師輾轉搭車抵達林達郝夫宮後,在文中※的地方提到:「我不但遇見了美麗的意外」。請問「美麗的意外」指的是什麼呢?【二、直接推論】
①交通的選擇
②趕上了導覽
③沿途的景色(正解)
④遇到好心人
例⒊這趟德國之行,佳萍老師從決定搭便車開始,一直到回慕尼黑,她的心情轉變如何呢?【三、詮釋整合】
①惋惜→放鬆→忐忑不安→欣喜
②忐忑不安→惋惜→欣喜→放鬆(正解)
③欣喜→忐忑不安→放鬆→惋惜
④欣喜→惋惜→忐忑不安→放鬆
例⒋作者為什麼在文章結束之後又加上「後記」呢?【四、比較評估】
①補充說明之後的旅遊
②順便介紹德國的女生
③補充說明搭便車事件(正解)
④分析搭便車的利與弊
與坊間一般的或傳統的閱讀理解測驗不同的是,卓越盃閱讀競賽重視閱讀的「心理認知歷程」。依IEA及OECD的閱讀評測小組專家學者集成近二十年的認知心理研究,提出閱讀理解可概分為直接提取、直接推論、詮釋整合及比較評估等四個理解歷程(PIRLS);或是擷取檢索、統整解釋及省思評鑑等三個理解歷程(PISA)。無論三個或四個歷程,都是認知心理上與文本互動最完整的旅程。換句話說,過去傳統的閱讀理解測驗可能會著重在細節知識的提取,或者文本深奧意涵的判斷(可能是命題者主觀的認為,不見得有文本根據),依PIRLS或PISA的架構命題,則較符合真實性的閱讀素養(與文本互動的能力)。
許育健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語文與創作學系 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博士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9EN7kn
pisa 提問 在 翻轉教育 Flip‧Educ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教育創新100系列報導】高雄市愛閱超悅團隊
培養閱讀策略,不寫讀書心得改提問。
不論是國際的PISA評比,或是升學考試,都考驗學生拆解文章、閱讀理解的能力。由高雄市教育局與各校老師合作推動的國中閱讀評量網站「愛閱網」,邀請專家學者制定書單,學生閱讀指定書籍之後,在網上答題闖關,一邊培養閱讀興趣,一邊提升閱讀理解、推理的能力。↘
👉注入更多創意,打造不一樣的教學風景 >> https://cplink.co/v4yBMVnc
#2019教育創新100 #素養深學習
pisa 提問 在 親子天下‧悅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褚士瑩X泛科學X品學堂
《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樣》+《科學和你想的不一樣》+2本閱讀素養題本!開拓國際視野、培養科學鑑別力、秒懂PISA和108課綱的閱讀策略~
世界很大,知識的積累永遠趕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科學很廣,你現在所認知的真理不一定永遠為真,唯有學會思辨、懂得科學研究的方法,才能真正儲備面對未來的競爭力!
💁♀內容簡介
📘《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樣》
▪特色1褚士瑩精心編選19篇深入世界角落的優質好文,帶領讀者顛覆既有思維,開啟不一樣的視野。
▪特色2「褚阿北的哲學蹲馬步」專欄,用哲學思辨的角度進行提問,訓練新世代所需的邏輯思考力。
📙《科學和你想的不一樣》
▪特色1臺灣最大的科學網站:PanSci泛科學精選20篇科普好文,訓練科學思辨力。
▪特色2 囊括數學、生物、天文、物理、心理、化學、地科領域,滿足所有的好奇心。
▪特色3 每篇選文特設「假掰科青的實驗室」,提供討論辯證觀點,教你如何破解偽科學。
📚唯有開始思考、打破框架,才能因應世界的劇烈變化【晨讀10分鐘 :科學&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樣】>> cplink.co/71J5jr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