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尋找生命的答案」,在之前一集和 閱讀人 共同創辦人——鄭俊德對談的podcast中,我們提到了這個概念。這也是我自己非常信奉、時常運用的為生命解惑的方式。
⠀⠀
很多對於人生的詰問,找到對的mentor(導師)可以瞬間為我們解開長久卡關的議題。這個mentor不一定是一個人、有時候可能是電影中一段台詞,而更多時候它可能是一本書中的一段文字。
⠀⠀
今年初,我開始了《劉軒的How to人生學》,而在接近年底的時候,我即將開始一個新的小計畫——每月線上讀書會。每個月我會選一天,和大家線上說一本書、也和大家談談裡面的概念。
⠀⠀
就在明天早上11:00,首場線上讀書會,我要帶大家讀的是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的著作《邁向圓滿: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練習》(Flourish),一探究竟心理學是怎麼看待「幸福」這個概念,以及有哪些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能帶領我們走向心滿意足的人生。
⠀⠀
想要參與的人,記得把明天 11:00-12:00 空下來!假如時間剛好無法的朋友,也歡迎加入MixerBox的訂閱專案 (https://lihi1.com/McEZQ),就可以收到每個月讀書會的回放音檔,不會錯過豐富的心理知識吸收機會。
⠀⠀
對了,訂閱專案也會成為讀書會VIP,優先有機會和我直接交流!
⠀⠀
《邁向圓滿: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練習》線上讀書會資訊:
時間:9/25(六)11:00-12:00
平台: #MixerBox 語音互動(詳細參與方式請見留言處的圖片說明)
⠀⠀
期待明天在MixerBox上與大家分享幸福的心理科學!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Happy Kongn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appy Kongner 香油錢錢箱在: https://streamlabs.com/happykongn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kongn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pp...
seligman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法跳高的袋鼠】
#一個關於習得性無助的實驗
前幾天拜訪宜蘭的一間牧場
意外的發現,裡面竟然有袋鼠!
連在動物園都不曾看過的袋鼠這裡竟然看的到
孩子們自然很興奮地搶著餵食
「他會跳很高嗎?」唯可問
「袋鼠應該會跳很高吧」我不確定的回答
「他可以跳像牆那麼高喔!」
一旁的工作人員指著旁邊的一道牆熱心地回應
那牆將近一層樓的高度
「哇! 可以跳這麼高呀!」我驚呼
「對呀! 不過他們現在不會跳這麼高了」
「為什麼?」
「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飼養空間的天花板比較低,他們跳起來時就會撞到天花板,幾次之後他們就不會再跳了」
我聽完之後理解了
同時也覺得心情好複雜
還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我們是不是也都跟袋鼠一樣
被無形的天花板侷限了自己的能力?」
明明可以做得到,但卻不相信自己做得到
過往的經驗彷彿無形的天花板
就算活在沒有天花板的天空底下
內心的恐懼也讓我們不敢嘗試再往上跳
這讓我想起一個殘忍的實驗...
#習得性無助的實驗
五十年前塞利格曼(M. Seligman)和梅爾(S. Maier)做了一個經典的「習得無助」實驗。他們讓兩組狗兒不定時接受完全相同的電擊,但第一組狗有控制權,被電擊時只要壓一個板子就可以逃避電擊;第二組狗則完全被決定,不管牠們做什麼,都與是否被電擊無關。
實驗第二天,兩組狗都接受另一個逃避電擊的實驗,籠子中間有道隔板,狗被電擊時,只要跳過隔板就可以逃避電擊。
結果,第一組狗一被電,就會趕緊跳到隔板以逃避電擊。但第二組狗,就是昨天「被決定」的狗兒,放棄了努力,躺下來被動的接受電擊。牠們哀哭,大小便失禁,但就是不再嘗試跳過隔板。結論是:第二組的狗學會一種「做什麼都沒用」的想法,牠們「習得無助」了。
(以上內容取自曾世杰院長)
在正向教養中孩子負向行為中的最後一項
就是無能放棄
當孩子試過各種努力都無法滿足內在深層的渴望時
孩子就會開始自暴自棄,同時也產生無助與絕望
「沒有用的,放棄吧! 我做不好,我沒有能力也沒有價值,我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要對我抱以任何期待與希望,一切都只是徒勞,因為我做不到。」
在這階段的孩子會變得非常的退縮、消極與逃避
對於成人的任何作為都毫無回應也毫無改進
進而也讓成人感到挫敗、無助與無能無力
要不是完全放棄孩子,就是過度的幫助與保護
如同被眷養的袋鼠
失去天生就有的跳躍能力與自信
只能活在人類所期待,那小小的園區當中
#實驗過後三十年發現名為希望的迴路
2016年7月,兩位心理學家共同發布了一篇新的研究文章。
通過腦神經研究,實驗顯示當年「習得性無助」的現象,「被決定」的狗兒並非「學會了」無助;而是,因為前一晚不斷受到電擊,產生強烈的焦慮感和壓力,出現哺乳動物的自然反應—就是抑制了反應(inhibit control)。
原來,腦部的原廠設定是認為,凡是我們感到壓力的東西,都是無法控制的,因此自然反應是「沒反應」。
而有控制權的狗兒,因為在前一晚練習了用壓板子來控制情況,牠們學會了「控制」,因此超越「沒反應」,而做出正常的躲避。
塞利格曼和梅爾稱之為「希望的迴路(hope circuit)」,通過日常的「控制訓練」,建立抗壓性(resillience)。從學會控制當下發生的事做起,開始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負面事件感到有掌控權。
(以上內容取自女人迷womany)
這也和正向教養在面對無能放棄的孩子
所採取的相應作法不謀而合
#建立孩子希望的迴路
面對無能放棄的孩子
所能做的就是鼓勵、鼓勵、再鼓勵
並停止所有負面的評論與責備
陪伴孩子從小事情開始練習
一步一步透過簡單任務的成功建立自信
只要孩子有顯現積極與努力的部分
那怕再微小,也都要給予鼓勵和肯定
讓孩子慢慢找回可控感
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且值得被愛
✏️本日金句: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願我們與孩子
都能重拾在天空下跳躍的勇氣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
補充: 感謝 糖果家好好睡 的提醒
關於袋鼠因為天花板擋住而「受限」
以及狗兒遭受電擊而「受創」的差異
(話說習得無助這個實驗網路上找到的版本都不太一樣,但主要傳遞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受創相較於受限所產生的壓力多的更多
不過在我看來兩個最終都會導致受創的結果
差別在於主動跟被動,以及形成壓力的速度
這篇主要想傳遞的意思是
無助會成為一種慣性反應
而要打破這種慣性,需要因著鼓勵與小成功而來的勇氣
一步一步的調整淺意識中的信念
不管孩子亦或成人都是,與你們分享
(我自己過去也曾經是個無助的成人,所以特別有感)
seligman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找到敞開世界的路】
陳志金醫師《ICU重症醫療現場》作者
我從小成長的環境,讓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先想到黑暗的一面。
一直到年近四十歲,我才有機會接觸到正向心理學,學習「在黑暗中看見光明」的這種能力。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嘗試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所提的正向心理學技巧——「好事成三」(Three Good Things):在睡覺前花一點時間把一天當中,三件值得感恩、令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手寫記錄起來,詳細的回想及寫下當時的感受。這樣連續寫了五天,我就發現,自己會開始去注意身邊一些美好的事(奇怪,平日怎麼都視而不見呢?);看待事物,也比較會轉念,會以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轉變,對我在加護病房這麼高壓的職場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從演化上來看,人類在面對事情時,腦子總是很自然的,就會先想到一些負面的事,而正向思考則是需要練習的,透過不斷的練習,我們腦子裡荒蕪的「正向之路」才會越走越寬敞。
當你覺得難過的時候、腦中不斷出現負面想法的時候,隨意的翻翻這本書,當中的一則短句,或許就能療癒你的傷,幫助你轉念,開始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你眼前那令你難過的事。
在忙碌、心情沮喪的時候,我以前愛看看笑話,但是,笑一笑之後,卻又感到莫名的空虛。《療傷之書》裡的溫暖短句,卻能夠適時的鼓舞人心,讓人重新啓動,是一種充實的力量。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這本書有三百六十五則短句*,你可以一口氣就把它看完,或者每天看一則,依序的看,也可以隨機的翻一則來看。我喜歡在特定的日子,就翻到那天去看,甚至只是讓它靜靜的躺在書桌上,偶爾看見它,不用翻內容,也還是可以提醒我自己,該轉個念、換個角度想一想了。
我不喜歡看長篇大論的文章,這些精簡的短句恰如其分,有如黑暗中的光,留給我更多的時間思考,讓我可以找到敞開世界的路,在此誠摯的向你推薦《療傷之書》——跟對的書在一起。
*原文書共365則,繁中版加錄2月29日金句,合計366則。
隨書附贈【大春煉皂】稻埕時光經典旅行皂,茶萃、植萃兩款隨機贈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很高興能和神老師&神媽咪一起為《療傷之書》這本書寫推薦^_^
seligman 在 Happy Kongn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appy Kongner 香油錢錢箱在: https://streamlabs.com/happykongn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kongn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kongner/
⇀米迦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cahcheng/
(Kongner有關道尼嘅「三不一沒有」原則:不主動要求;不鼓勵追求;不抗拒收受;弟兄姊妹沒有必要道尼的理由,所以大家隨緣樂助,切記係唔收八達通,多謝大家支持)
訂閱 Happy Kongner 快活角落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_n_gfIv4HhRqCk8EnRhJA
同朋友一齊成為Kongner嘅一份子!
----------------------------------------------------------------------------------------------------------------
資料來源:
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by Philip Zimbardo
M. Seligman, T. Steen, N. Park, and C. Peterson, “Pos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 (2005)
H. Arendt,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 New York: Penguin (1994) [1968]
C. R. Browning, Ordinary Men: Reserve Police Battalion 101 and the Final Solution in Poland, New York: HarperPerennial (1992)
E. Staub, The Roots of Evil: The Origins of Genocide and Other Group Viol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Z. Bauman, 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
如果對於呢條片有咩意見,請多多指教。
我哋會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如果你哋睇完之後鍾意嘅話,我哋希望你可以同多啲人分享!
我哋嘅圖片同影片大多都係網上搜尋到嘅資源。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哋。
All videos on this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riticism, research, scholarship, teaching, comment, and news reporting.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路西法效應 #心理學 #懶人包
seligman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是我們談Csikszentmihalyi他的《心流》的第五集。
中間空了一個禮拜,我做了一些整理;我們繼續來看《心流》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到底會占有什麼樣的重要的位置?
談到《心流》呢,就一定不能忽略我們的「意識」。所謂的「意識」用一個最容易懂的話,就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怎麼了?」
我們每天會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經過我們的身上,或者是透過我們去實踐。然而呢,我常常講一句話喔,叫做:「我們每天都在過日子,但是常常我們不太知道日子是怎麼過的。」
那這樣的現象,就是在談我們的「意識」,其實並沒有發揮作用。就像你開車在路上,你也能夠把自己平安的送到目的地。
但是你開車的過程,因為太熟悉、因為太習慣、因為心思飄蕩到別的事物上,所以你對於開車這件事,可能是沒有意識的。
所以呢,「意識」它發揮在我們生命裡,要能夠創造出我們生命當中的意義;它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叫做「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怎麼了?」
不管是自己的情緒,還是自己對於任何事情的思維、判斷,如果我們沒有這些,在主觀世界對於任何事情的理解;那麼要產生身心舒暢、身心合一的「心流」狀況,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也因為人類在演化的過程當中,擁有「意識」這一個層面;所以呢,我們的神經系統,在這麼複雜的運作狀況底下,我們可以在某個程度上,不是這麼被動的,好像演化把我們設定成什麼樣,我們就得走向那個方向。
我們可以透過意識的感知、意識的重新詮釋、重新理解,而創造出更不一樣的主觀世界。
你可能有認識這樣的人,這些人他們可以借著意識上的轉念,對事情的重新理解、重新詮釋;就會讓一個原本令人絕望的事情,變得是可以面對的挑戰。
所以我常常說喔,客觀我們所遇到的事情是一模一樣的,關鍵不在於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我們怎麼樣對這件事情,進行更不一樣的解釋。
所以你可以發現,那種能夠覺知道自己意識流動的人,他往往面對困難,或者是不預期的事件的時候,總是比較能夠做出更有彈性,或者是更適當的應對跟反應。
其實呢,對於意識的覺察,包含我們意識內容的重新框架,它不僅是我們成功人生的重要條件;它也是讓我們能夠快樂,的一個最主要的特質。
我想你聽到這邊,你一定很想要擁有這樣的特質。然而要能夠擁有這樣的特質,我們就要能夠去學會,怎麼樣掌控自己的意識、駕馭自己的思考跟感覺。
只是啊,這樣的一個功課,我們沒有辦法一蹴可幾。它可能需要在你的真實生活當中,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在你所做的事情當中,為自己設下「反饋的機制」。
這就像是我在【過好人生學】當中,談到的「創造結果能力」當中的「創造反饋」。
只有你能夠在任何你有意識做的事情裡面,去創造出必要的反饋,你才能夠作出相對應的調整。
就好像是你要學做菜,只有你試著開火了、你試著做菜了,然後再好好去品嚐,你所做出來的菜,到底味道怎麼樣?
不管好吃還是難吃,有了這樣的前提之後,你下一次才有辦法,去做出適當的調整跟修正;可能要多一點,糖要少一點,火候要怎麼樣做調整?
這些過程,都是能夠去建立我們對任何事情,更有意識的一個重要的起始點。
所以你想想看,如果一個好的廚師、一個會做菜的人,他沒有辦法一步到位;那麼我們面對生命的功課,你又怎麼樣可能去用一步到位的想法或做法,來想要去圓滿它呢?
所以如果你想要過一個更好的人生,讓自己活在「心流」的狀態裡,那麼覺察自己到底怎麼了,去建立必要的反饋機制。
甚至於,在你投入某個領域的時候,扎扎實實的從學徒開始做起;只有透過這樣的起始點,才能夠讓你活出自己想要的好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也誠摯的歡迎你,加入【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當然也包含今天所談的【過好人生學】。
期待跟你一起在線上相遇,我們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seligman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加油!《第115故事(突擊測驗)分享及每天應做的三件事》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錄影日期: 2019年8月7日(星期三) 11:30am
聯絡李根興 Edwin whatsapp +852 90361143
依家係 Boston 哈佛讀緊書,令我諗起從前有個大學教授, 學期完之前突然有個 pop quiz 突擊測驗。佢話:「呢個就係你哋畢業前最後一個考試,亦都係最重要一個。無得準備,咁先至真正測試到你哋學到幾多嘢! 」
「馬上派卷。 當我話開始,先反轉張券。 」
大家學生都好驚訝, 唔知佢今次考啲乜呢? 反轉張卷, 大家仲驚訝? 見到張捲入面,無問題,只係得一個灰色一點。
你眼望我眼。教授見到大家都唔知點算好,就話:「總之寫低你見到乜啦。」同學只好無奈照做。
測驗完畢後, 教授就逐一逐一讀出答案。所有學生都用各種唔同嘅方式形容個灰點, 有啲人寫幾大粒、 有啲人寫咩形狀、有啲人寫邊個位置。 所有答案讀曬之後, 全部學生哥 都啞口無言望住教授, 咁即係點呀? 教授點答?
教授話:「今次我唔計分。 我只係想畢業前大家思考下,我哋學幾多嘢都好,最重要嘅就你點睇嘢。 你哋所有人都聚焦喺個灰點,點解無人形容過白色嗰part呢? 」
「同做人一樣,我哋活着,每天都係個blessing。 上面嘅藍天白雲,身邊嘅家人朋友,自己嘅學業工作健康,所有加起來每天都係個奇蹟。就好似呢張白紙一樣,填滿咗我哋嘅生命... 」
「...咁又為何每天我哋都把精力聚焦咗喺個灰點到啦? 個灰點可能係身體有啲毛病,朋友之間嘅爭執,社會出現咗啲問題, 或者受到啲不公平嘅待遇,但退一步諗一諗,嗰一點,對於所有其他嘢嚟講其實係相對好細。大家何必「咁灰」呢。畢業前,大家係唔係應該學懂感恩我哋大圍有嘅嘢呢?! 生命係充滿奇蹟㗎!」
香港最近好多社會衝突, 可能都令到大家都好灰。大家都係想為香港好。香港係個福地,有好多好嘢,有呢班街坊,有呢班朋友,有呢班同事,你同我住喺度都好幸運。
Harvard 醫學院指出,giving thanks can make you happier. 佢話,如果你問三班人, 一班寫低嗰個禮拜發生咗影響佢好嘅嘢,第二班寫低嗰個禮拜發生影響佢哋差嘅嘢, 第三班總之寫低一啲好或者差影響佢哋嘅嘢。好嘢,差嘢,乜嘢都寫。 十個禮拜後, 第一班寫好嘢嘅人,比起另外兩班會樂觀好多,對生活都更滿足,開心。 Surprisingly, 佢哋做運動都多咗,睇醫生都少咗。
UPenn 著名 Positive Psychology 心理學教授 Martin Seligman 研究過411個人,叫佢哋做兩樣嘢。(1) 寫低過去發生過嘅事情 write down some early memories (2) 親手寫封信,送過去多謝佢哋未properly (恰當地)多謝過嘅人。
結果發現,後者(寫封信)佢哋嘅開心程度馬上大幅提升, 大過所有其他嘅行為改變 (intervention) ,仲足足 last for a whole month 持續咗一個月。佢建議想開心,嘗試每日:
(1) 最少親筆寫信或親口多謝一個人
(2) 最少寫低一樣發生咗係你身上值得感恩嘅事
(3) 最少做一件日常生活以外,啱嘅「份外事」。例如扶個阿婆過馬路, 或者幫條街清理一下啲垃圾。
多謝一個人,感恩一件事,做多一件啱嘅份外事,咁樣你張紙會大好多。Believe me..... focus on the good, say the good, feel the good, do the good. 做人會開心好多。我琴日就同我公司同事們感恩咗呢三樣嘢,身體健康,同事嘅好建議,同愛老婆多咗.... 你呢?
Summary 總結:
記住每日:
(1) 最少親筆寫信或親口多謝一個人
(2) 最少寫低一樣發展咗係你身上值得感恩嘅事
(3) 最少做一件日常生活以外,啱嘅「份外事」。
#哈佛知識分享,#樂觀人生,#做人開心的三件事
盛滙商舖基金 Bridgeway 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seligman 在 作者-Martin Seligman - 博客來網路書店 的相關結果
博客來搜尋,作者,關鍵字:Martin Seligman,分類:全館,學習樂觀.樂觀學習(二版),真實的快樂(全新改版),邁向圓滿: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練習(暢銷新版) ... <看更多>
seligman 在 Martin E.P. Seligman | Positive Psychology Center 的相關結果
He is a leading authority in the field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resilience, learned helplessness, depression, optimism and pessimism. He is also a recognized ... ... <看更多>
seligman 在 馬丁·賽里格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馬丁·賽里格曼(英語:Martin E. P. Seligman,1942年8月12日-)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和作家,被稱為現代正向心理學運動之父。他的習得性失助理論(或稱習得無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