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將《奇跡補習社》的故事換著由香港人拍,我想只能夠以天真、白痴、幼稚來形容:怎麼可能一個從不溫習,成績長期墊底的MK妹,突然有一天決定要發奮讀書報考科大(因為覺得中大港大老土),然後全無舖排之下身邊家人和豬朋狗友突然都努力支持,然後成績就真箇突飛猛進,最後還投考成功?那個編劇想出這種三流劇本來?
《奇跡補習社》的故事就如上面般,兩三句就說完,頂多再加上有村架純的爸爸偏愛弟弟這條棒球感情線而已;雖然補習社方面的發展有點像《龍櫻》,然而所謂溫習秘訣也只是點到即止,可是日本就是有人能把這個故事拍成兩小時的電影,而且還要拍得相當感人。
也許我和很多香港觀眾一樣,身體內都流著日本動畫那股熱血有關,當看著女主角只是很單純為著考入慶應大學而努力之際,一切突兀的地方彷彿就消失了,只一心為她打氣;又或許我也曾經歷過在讀書的時候曾被經濟科老師揶揄,說以我在校內的成績,能夠在會考拿到合格已是相當幸運(之後再在高考被另一位老師再說一遍),所以非常能夠體會那種「不能被睇死」,要以好成績向那些看不起的人報復的心情;甚至乎可能是因為聽到了伊藤淳史那一句「沒有垃圾學生,只有垃圾老師」的氣話,讓我重新回想當初想成為一個老師的初衷究竟是為了甚麼……但無論那一個位,《奇跡補習社》都觸動到我的心靈,讓我全程熱淚盈眶。
有說此片的焦點全繫在有村架純身上,而無可否認,這套電影真是將她拍得非常可愛:這可愛不單在於最初那低胸露臍的MK LOOK上,也在於當她下定決心全副精神投入溫習以後,逐漸素顏卻更惹人憐愛的悲情樣;但客觀而言,真正成功的,其實還是在《奇跡補習社》女主角工藤さやか的設定相當討好,有村架純基本上只要演回一個女孩子所需的喜怒哀樂即大功告成。
可是伊藤淳史所扮演的補習老師坪田義孝的要求就完全不同了,電影中一邊要他延續《電車男》那宅男原形,另一方面又要貫徹熱血教師的形象,並不是那麼容易掌握得到的角色。猶幸伊藤淳史似乎終於擺脫了《電車男》只懂一副「急屎樣」的誇張演繹手法,對於角色情緒的收放拿掐得很好;再加上那位演繹堅強媽媽非常好戲的吉田羊,雙管齊下將有村架純襯托得更為突出,可謂功不可沒。
看了坊間的一些評論,他們說《奇》有一個問題是電影內的角色實在太好人了,就算連最討厭的班主任,最終都成為了女主角的助力,使得電影的起伏略嫌不足。但其實日本的輕喜劇,例如《Shall we Dance》、《喇叭書院》等,本來就是這種「Look on the bright side」、「Life is beautiful」的設定,也從來覺得不是問題;反而自己作為一個天賦有限的學生,我是充份感受到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跨越不到那道牆的沮喪──當有村架純首次接觸到慶應大學Pass Paper那刻受到的衝擊,是你最好的老師、家人與朋友都沒辦法幫助到你的,難道那還不夠殘酷嗎?
其實到了臨近結局的一刻,觀眾大概都抄到了最後究竟有村架純的命運如何,若果換著其他電影,我大概會期望導演弄過出人意表的失落結局,以增加一點娛樂性;但去到宣佈成績的一刻,我還是暗暗希望她能考入慶應大學,只因現實經已夠多殘酷的結果了,難道我們不應至少在螢幕上讓努力的人得到回報嗎?
《奇跡補習社》當然不可和周防正行橫掃日本金像獎全部13個獎項的《Shall we Dance》相提並論,但在我心目中,它卻是一套和後者同樣重要的獎品。
意猶未盡,最後再提兩點。片中伊藤淳史努力學習研究學生的興趣、花大量時間學習不同方面的雜學,以求用他們的價值觀、語言和認知去刺激學習動機,這正正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形象。
至於另一點,則是伊藤淳史叫有村架純去看漫畫來惡補日本史;當時我在戲院真想大叫,當年我準備大學的日本史期末考時,看的也是漫畫,分別只在於有村架純看的是小學館出版的《少年少女日本の歴史》,我看的則是集英社出版的《学習漫画 日本の歴史》而已!這大概是全片最讓我感動的一幕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