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了還需要念MBA嗎?關於這一點,她是這麼想的!】#錄取生申請心得 #StanfordGSB
創業者需不需要念 MBA,一直以來都是個備受討論的話題,就像 Grace 在創業有不錯成績的時候,決定 #申請MBA ,期間也曾收到不少「勸退」的建議。
Grace 表示,很多人告訴她,如果缺乏 MBA 的商業知識,可以靠線上課程解決,「不過我認為,什麼事都能有替代方案,唯有人是不可取代的。沒有一個方法像念 MBA 一樣,能在兩年內認識幾百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及領域的人,這是 MBA 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就是這樣的決心,讓 Grace 在第一年自己申請失利後,開始密集的與我討論申請策略、練習面試,最後如願進入理想學校 Stanford GSB!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tanford mba 申請」的推薦目錄: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錄取] Harvard/Stanford/Wharton/MIT MBA 心得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MBA申請季開跑!Stanford率先公布申請截止日!】... 的評價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逆流而上:纯大陆背景拿下斯坦福MBA录取的几点策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stanford mba 申請 在 兒童書桌mobile01 - 2023 的評價
stanford mba 申請 在 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最具指標性的 US News 2022年全美最佳 MBA 排名出爐!今年 Stanford GSB 位居龍頭,我的母校 Wharton 排在第二,Chicago Booth 則是第三名。
今年的主要評分標準是就業情況及學生優秀程度,Wharton 及 MIT 因為疫情緣故,沒有繳交資料,US News決定用2019年資料並稍做調整後,將 Wharton 評為第2名。
US News 是美國學生申請大學時就會參考的排名,所以一直以來備受重視,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看看,不過還是提醒大家,排名只是參考,不要作為選校的唯一依據。
#usnewsandworldreport #StanfordGSB #Wharton #ChicagoBooth
stanford mba 申請 在 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禮拜的 #跟姐喝一杯 ,大家還是很關心疫情會如何影響 2021-2022 的 MBA 申請,我也就目前的觀察分享了一些看法以及 MBA 的 #長期價值。
這次參加的朋友,大多來自 #新創公司、#家族企業,我也跟大家提到去年底 R1 申請上 Stanford GSB、Harvard Business School 的學生,都有新創背景,看來現在是新創當道的時代👍
stanford mba 申請 在 【MBA申請季開跑!Stanford率先公布申請截止日!】... 的推薦與評價
一年一度的MBA申請季又要開始啦!Stanford今年拔得頭籌,硬是比往年最先開啟申請大門的哈佛還要早公布申請截止日期,雖然今年essay題目沒有重大變化,但是姐加入了近三 ... ... <看更多>
stanford mba 申請 在 逆流而上:纯大陆背景拿下斯坦福MBA录取的几点策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顶级商学院M7七所学校中六所的面试邀约(哈佛、斯坦福、沃顿、芝大、西北、哥大)并斩获四枚offer(In@ Stanford GSB, Wharton, CBS $, Kellogg)。 ... <看更多>
stanford mba 申請 在 [錄取] Harvard/Stanford/Wharton/MIT MBA 心得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因作者本人不上ptt,由我代po,以下內容完全是作者本人的心得分享>
我真的很感激這一路上有非常多的人的幫忙, 所以想了很久可以分享些什麼心得,
因為我也希望可以跟分享對大家有用的資訊, 就像我的這些朋友對我的幫助.
今年我在Round 2申請了四家學校,也同時被四家學校錄取(Harvard Business School,
Stanford Business School, Wharton at UPenn, and MIT Sloan), 現在回想起來,
我分析以下三點是我差異性, 這或許跟一般身處在台灣的我們常有的迷思不一樣, 所以
若任何人有其他的想法,我都覺得值得討論.
1. 策酪性的思考學校想要什麼樣的人比很努力的希望學校了解我是什麼樣的人重要許多
- 我覺得在準備essay 的過程中, 自我探索是第一步驟, 深入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
創造出差異性, 因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非常特別的, 所以我覺得光創造出差異性並不夠
必須要把自己客觀的放到美國一流學校的角度, 看他們覺得那些是重要的, 學校重視的特
質幾乎每本留學申請書都有詳記載 (例如 領導力, 溝通協調力, 團隊合作,創新,正直..)
我想你們都比我清楚, 我雖然沒有參考留學書, 但我花了很多時間跟我的顧問(CA的Kevin
) 溝通, 他讓我知道我如何把這兩個中間的差距(學校想要什麼樣的人 vs 我是什麼樣的
vs 我是什麼樣的人)縮小.
2. 創造"共同的語言" - 我們必須要客觀認識到我們來自的背景跟這些美國一流學校真的
很不一樣, 學校對於麻省,史丹佛,哈佛和賓大的理解肯定是比台政大來的多, 雖然說了解
並不完全等同是認同, 但這裡有一個較為重要的概念, 不了解的情況下風險屬性較大. 其
實學校比你更希望你可以成功, 因為你的成功代表他們有挑選優秀人才的能力, 也代表你
們之後對學校有形無形的貢獻會較大.可是你必須給學校一個相信你的共同且客觀的語言,
公司知名度, GMAT 和Toefl成績,GPA和推薦信的可信度這些都是溝通的語言。
其實學校怎麼可能不知道亞洲學生的背景(例如有些學院較高的GPA成績,或是有些地
方有這比美國本地更高的GMAT) ,所以從學生的組成多多少少可以反應學校對於來
自於這些背影的人是跟小心謹慎的。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學校不要太擔心,如果我跟他說
我的GPA4。0,GMAT750,托福113,雖然學校可能因為我來自的背景對於
其中一個,但當三個客觀條件都具備時,他們可能比較願意take risk。
3. 好也是有差別的-第一次從我的顧問Kevin聽到這個觀念時,我真的無法接受(這也
反應出當時的我不夠自省),舉個例子來說,GMAT的成績,我記得我是上完A2七堂
GMAT課後2-3個禮拜就去考了我的第一次GMAT成績710(我在這裡不是特意
要打廣告,我個人是不上PTT的,所以請人幫我PO文,不想害到人家,但我畢業工作
將近這三年來真的沒有想過要出國唸書,因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覺得GMAT好像很難,
但A2讓我試聽完一堂課後,我真的覺得我好像聽的懂耶,應該可以去考,我也才決定要
認真準備出國這件事,而且因為我大學從來沒有兼過家教,我真的超久沒有碰國高中的數
學,我第一次做數學考古題竟然錯了11題,上了D大三堂數學課和考前複習真的讓我考
50/51),話說回來,一般人可能也覺得有一流投資銀行的背景加上700+分就夠
了,但Kevin竟然一直逼我考到750,所以四個月內我考了三次(真的很痛苦,一度想
跟他生氣),但現在覺得這樣做是對了,因為我們已經來自於台灣,一個他們不熟悉的背
景,我們要加倍說服他們相信我們是跟麻省,史丹佛,哈佛和賓大的大學生是有相同能力的
因為每個人背景都不同,我很難想到一個通則說哪一個比較好,所以我自己是覺得找不管
是申請過MBA的朋友或是顧問針對個別化差異加強是很重要的,不過,想清楚怎麼把自
己用學校了解且想要的方式呈現出去,再加上一些些堅持,如果國際一流的水準就是在那
裡,那我們當然不可以自己說服自己說嗯我這樣好像就夠了,要達到國際的水準,我們才
具備跟他們溝通的語言,也才開啟溝通的第一扇窗。很希望也真的很鼓勵大家出去唸書,
我真的覺得在外面機會好多,我都還沒有學決定要念哪所學校,每個學校都用盡資源聯絡
我之後想去的公司,這種國際的廣度也是生長在台灣的我們較少接觸的。
除了申請文件的部分, 我也想分享我準備面試的過程, 給大家參考.
哈佛是我的第一個面試, 我真的很緊張, 除了跟朋友把CA Interview guide 裡的面試問
題分項練習, 在每一個題目後作筆記, 我的顧問也幫我聯絡之前上的同學,讓他們直接跟
我分享他們之前準備的過程和各自學校的差異,幫助非常大.另外, 我也跟我的顧問進行
mock interview (甚至有一個mock interview是在春節期間,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兩個那時
都有點瘋!),他直接模擬可能的面試狀況, 讓我可以有心理準備. 哈佛的面試今年有一
部分是全新的,那就是post-interview essay, 學校要求在24小時內要寄一封follow up的
email, 就像我們工作面試完會寄的thank you letter, 我一面試完就跟我的顧問skype,
一起討論我覺得我那些地方做不好, 那些地方雖然有講述到,但論點不夠強化, 其實面試
完哈佛的當下, 我是覺得很沒有把我的, 但討論完寄出去post-interview essay, 我真的
覺得自己有把不足的地方補足, 我的顧問也會給我一些意見, 加入一些美國人的玩笑, 我
覺得真的很有說服力.
上海wharton 的面試真的很有趣, 我禮拜三飛到香港參加和alums晚餐, 聊天的過程中竟
然發現有其他三個台灣人竟然跟我同一組, 而且大家都找Kevin幫忙,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
了 (一組6人, 表示我們這組有4個台灣人,而且我們竟然都先認識了,所以決定在隔天先舉
行我們這組的Mock group interview) 雖然我們聊得很開心,不過我們都接到來自Kevin的
遠端提醒, 叫我們絕對不能忽略剩下兩個人, 後來知道是一個美國人一個俄羅斯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6.2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