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運動以外的事:
【「冰上英雄」無法說出口的傷勢】
.
隨著美國職業冰球聯盟的正規賽季逐漸步入尾聲,有些球隊將為爭奪史丹利盃繼續努力,但對於那些宣告球季結束的球隊來說,則是他們公布球員傷勢細節的時候,球迷才能清楚知道他們支持的球星到底受了什麼傷,因為在賽季時,球隊總教練通常會用一些模糊的字眼,像是「上半身」或「下半身」受傷含糊帶過。
.
冰上曲棍球是一種充滿激烈碰撞的運動,在冰球界的傳統觀念中,揭露自己的傷勢就像是自曝弱點,讓對手可以在比賽時有可趁之機,所以「上半身」或「下半身」受傷這種含糊的說法,反而是為了保護球員,直到現在,依然有許多人相信這樣的想法。
.
華盛頓首都隊的T.J. Oshie就這麼說:「聯盟裡還是有一堆白痴不在乎被裁罰,如果他們知道某人手腕扭傷,他們就會去撞那裡。」
.
人們普遍認為這樣的用語來自於名人堂教頭Pat Quinn,他秉持著傳統的觀念,將冰球比賽視為戰爭,記者則是來刺探軍情的間諜,他向來覺得聯盟給記者太多機會接近球隊。Quinn曾說:「從小到大,我就被教導不要告訴對手任何東西。在以前,如果有任何人來問到傷勢的問題,教練會叫他們滾蛋。」
.
1999年球季,時任多倫多楓葉隊總教練的Quinn在季後賽遭遇費城飛人隊,面對記者不斷追問球員傷勢,不厭其煩的他脫口說出「上半身傷勢」的用詞。那只是Quinn天外飛來一筆的口語(但他唸過法學院的經歷或許也有幫助),卻在往後數十年成為球隊迴避揭露球員傷勢的擋箭牌。
.
記者當然無法接受這種模糊的說法,但是多次和聯盟溝通的結果卻是徒勞無功,聯盟一度引用醫療資訊保護來捍衛自己的做法,最後甚至將這訂進聯盟規則當中。
.
依據美國職業冰球聯盟的規定,當有球員在例行賽受傷時,球隊發言人必須儘速告知媒體受傷部位、情形和嚴重程度,不過有個但書—除非球隊認定揭露傷勢會對球員重回球場時的人身健康造成危險,在這樣情況下,球隊有權提供比較籠統的受傷情形概要。相較之下,同樣充滿激烈碰撞的職業美式足球聯盟,則要求球隊每個禮拜都要揭露可信、正確和詳細的球員傷勢資訊,不但要提供給聯盟,甚至也要提供給對手、當地和全國媒體和轉播單位知悉。
.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美國職業冰球聯盟這樣的做法,但很少人願意違背傳統,卡羅萊納颶風隊的總教練Bill Peters就說:「如果聯盟可以說嘿要全部揭露,那就太好了。我一點問題也沒有—只要大家都這麼做。」
.
冰上曲棍球界這種不清楚揭露傷勢的傳統,和他們一直以來把冰球員視為「硬漢」的觀念脫不了關係,為了勝利,冰球員必須要能承受各種嚴酷考驗,甚至將傷疤視為「代表勇氣的勳章」。
.
1950到1970年代擔任守門員、曾經兩次贏得史丹利盃的Ed Johnston說,他曾經在四天內兩度摔斷鼻骨,也曾因為臉部被擊中,足足昏迷了六個禮拜,在季後賽裡帶傷上陣更是家常便飯。
.
「那一點都沒有改變。」Johnston說:「球員們都想打球,毫無疑問。當你在季後賽中已經逐漸挺進,有機會得到史丹利盃時,除非你腿斷了,不然你就是會上場。」
.
費城飛人隊的Ian Laperriere在2010年季後賽時曾被冰球打到臉,導致他腦震盪和眼眶骨受傷,需要縫上一百多針,結果他在下一輪比賽時就回到冰球場,而且一路打到總冠軍賽。Laperriere付出沈痛的代價,他的球員生涯提早結束,並且被腦震盪相關症狀困擾了許多年,但他的教練並不覺得有什麼錯。
.
「那是很有勇氣的行為。」當時飛人隊的教練Peter Laviolette說:「一個人在臉上挨了一記倒在地上,還能會到球場繼續打球—那就是季後賽的冰上曲棍球。這些傢伙願意付出所有,為了幫助球隊取得勝利。」
.
這種觀念或許讓冰球比賽更為刺激,但對冰球員其實是一種傷害。隨著美式足球界開始面對球員碰撞導致腦震盪的問題,同樣得承受許多激烈衝撞的冰球員,卻因為這種扭曲的觀念而傾向不說出自己的傷勢,只為了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冰上英雄」,最後只得承受延誤治療的慘痛後果,而聯盟讓球隊不需清楚揭露球員受傷狀況的規定,某種程度上反而鼓勵了球員隱瞞傷勢。
.
或許更令人擔心的是,這種逞英雄的心態逐步延伸到年輕的冰球員身上,讓他們同樣傾向不要說出自己有疑似腦震盪的症狀,其中原因除了球員對腦震盪沒有足夠的認識外,也有很大原因來自教練給予的壓力、球隊內部的同儕壓力和害怕失去自我認同。
.
球隊教練為求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態度,讓球員不願說出自己受傷,除非傷勢已經十分明顯,根據多倫多的聖米迦勒醫院(St. Michael’s Hospital)神經外科醫師Michael Cusimano率領團隊所做的調查,有三分之一的家長曾經看過冰球教練或其他家長對孩子施壓,希望他們上場比賽。
.
另外根據其他研究也指出,有27%的球員不願意說出自己腦震盪,因為他們不想要讓隊友失望,還有36.5%的球員不願說出腦震盪,是因為他們不想因此失去上場的機會,這樣會讓他們感覺起來比較沒有「男子氣概」。
.
但這樣逞英雄的心態,卻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大部分的腦震盪在休息七到十天內就會緩解,不會留下長期後果,但如果冰球員已經有了腦震盪卻依然上場比賽,就很有可能會讓傷害持續惡化。
.
或許對於這群總是被視為「冰上英雄」的球員來說,身體上的傷勢可以忍受,但真正亟須被打破的,是心理上的魔障。
https://www.facebook.com/…/a.482998468539…/903810969791488/…
【「冰上英雄」無法說出口的傷勢】
.
隨著美國職業冰球聯盟的正規賽季逐漸步入尾聲,有些球隊將為爭奪史丹利盃繼續努力,但對於那些宣告球季結束的球隊來說,則是他們公布球員傷勢細節的時候,球迷才能清楚知道他們支持的球星到底受了什麼傷,因為在賽季時,球隊總教練通常會用一些模糊的字眼,像是「上半身」或「下半身」受傷含糊帶過。
.
冰上曲棍球是一種充滿激烈碰撞的運動,在冰球界的傳統觀念中,揭露自己的傷勢就像是自曝弱點,讓對手可以在比賽時有可趁之機,所以「上半身」或「下半身」受傷這種含糊的說法,反而是為了保護球員,直到現在,依然有許多人相信這樣的想法。
.
華盛頓首都隊的T.J. Oshie就這麼說:「聯盟裡還是有一堆白痴不在乎被裁罰,如果他們知道某人手腕扭傷,他們就會去撞那裡。」
.
人們普遍認為這樣的用語來自於名人堂教頭Pat Quinn,他秉持著傳統的觀念,將冰球比賽視為戰爭,記者則是來刺探軍情的間諜,他向來覺得聯盟給記者太多機會接近球隊。Quinn曾說:「從小到大,我就被教導不要告訴對手任何東西。在以前,如果有任何人來問到傷勢的問題,教練會叫他們滾蛋。」
.
1999年球季,時任多倫多楓葉隊總教練的Quinn在季後賽遭遇費城飛人隊,面對記者不斷追問球員傷勢,不厭其煩的他脫口說出「上半身傷勢」的用詞。那只是Quinn天外飛來一筆的口語(但他唸過法學院的經歷或許也有幫助),卻在往後數十年成為球隊迴避揭露球員傷勢的擋箭牌。
.
記者當然無法接受這種模糊的說法,但是多次和聯盟溝通的結果卻是徒勞無功,聯盟一度引用醫療資訊保護來捍衛自己的做法,最後甚至將這訂進聯盟規則當中。
.
依據美國職業冰球聯盟的規定,當有球員在例行賽受傷時,球隊發言人必須儘速告知媒體受傷部位、情形和嚴重程度,不過有個但書—除非球隊認定揭露傷勢會對球員重回球場時的人身健康造成危險,在這樣情況下,球隊有權提供比較籠統的受傷情形概要。相較之下,同樣充滿激烈碰撞的職業美式足球聯盟,則要求球隊每個禮拜都要揭露可信、正確和詳細的球員傷勢資訊,不但要提供給聯盟,甚至也要提供給對手、當地和全國媒體和轉播單位知悉。
.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美國職業冰球聯盟這樣的做法,但很少人願意違背傳統,卡羅萊納颶風隊的總教練Bill Peters就說:「如果聯盟可以說嘿要全部揭露,那就太好了。我一點問題也沒有—只要大家都這麼做。」
.
冰上曲棍球界這種不清楚揭露傷勢的傳統,和他們一直以來把冰球員視為「硬漢」的觀念脫不了關係,為了勝利,冰球員必須要能承受各種嚴酷考驗,甚至將傷疤視為「代表勇氣的勳章」。
.
1950到1970年代擔任守門員、曾經兩次贏得史丹利盃的Ed Johnston說,他曾經在四天內兩度摔斷鼻骨,也曾因為臉部被擊中,足足昏迷了六個禮拜,在季後賽裡帶傷上陣更是家常便飯。
.
「那一點都沒有改變。」Johnston說:「球員們都想打球,毫無疑問。當你在季後賽中已經逐漸挺進,有機會得到史丹利盃時,除非你腿斷了,不然你就是會上場。」
.
費城飛人隊的Ian Laperriere在2010年季後賽時曾被冰球打到臉,導致他腦震盪和眼眶骨受傷,需要縫上一百多針,結果他在下一輪比賽時就回到冰球場,而且一路打到總冠軍賽。Laperriere付出沈痛的代價,他的球員生涯提早結束,並且被腦震盪相關症狀困擾了許多年,但他的教練並不覺得有什麼錯。
.
「那是很有勇氣的行為。」當時飛人隊的教練Peter Laviolette說:「一個人在臉上挨了一記倒在地上,還能會到球場繼續打球—那就是季後賽的冰上曲棍球。這些傢伙願意付出所有,為了幫助球隊取得勝利。」
.
這種觀念或許讓冰球比賽更為刺激,但對冰球員其實是一種傷害。隨著美式足球界開始面對球員碰撞導致腦震盪的問題,同樣得承受許多激烈衝撞的冰球員,卻因為這種扭曲的觀念而傾向不說出自己的傷勢,只為了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冰上英雄」,最後只得承受延誤治療的慘痛後果,而聯盟讓球隊不需清楚揭露球員受傷狀況的規定,某種程度上反而鼓勵了球員隱瞞傷勢。
.
或許更令人擔心的是,這種逞英雄的心態逐步延伸到年輕的冰球員身上,讓他們同樣傾向不要說出自己有疑似腦震盪的症狀,其中原因除了球員對腦震盪沒有足夠的認識外,也有很大原因來自教練給予的壓力、球隊內部的同儕壓力和害怕失去自我認同。
.
球隊教練為求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態度,讓球員不願說出自己受傷,除非傷勢已經十分明顯,根據多倫多的聖米迦勒醫院(St. Michael’s Hospital)神經外科醫師Michael Cusimano率領團隊所做的調查,有三分之一的家長曾經看過冰球教練或其他家長對孩子施壓,希望他們上場比賽。
.
另外根據其他研究也指出,有27%的球員不願意說出自己腦震盪,因為他們不想要讓隊友失望,還有36.5%的球員不願說出腦震盪,是因為他們不想因此失去上場的機會,這樣會讓他們感覺起來比較沒有「男子氣概」。
.
但這樣逞英雄的心態,卻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大部分的腦震盪在休息七到十天內就會緩解,不會留下長期後果,但如果冰球員已經有了腦震盪卻依然上場比賽,就很有可能會讓傷害持續惡化。
.
或許對於這群總是被視為「冰上英雄」的球員來說,身體上的傷勢可以忍受,但真正亟須被打破的,是心理上的魔障。
.
(本文刊載於《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 》第10期 2018/04/11)
.
#SportsAndGender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萬的網紅加點吉拿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新影片: "好興奮 ! 權力遊戲終於要來了 | 春季還有哪些必追影集? | 美劇吃飽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3K5VJ2VlM --~-- Soundcloud完整錄音檔: https://soundcloud.com/churros-41406...
t.j. 米 勒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新書上市 >
《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 》從宮布利希與葛林柏格到阿爾珀斯及克勞斯
12/11正式上市!
★提醒參加預購抽獎活動的朋友,務必於今日完成付款,才符合抽獎資格喔! https://goo.gl/CbBz9F
本書內含十六篇充滿洞見的文章,針對二十世紀十六本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史書籍提出了精闢評論。這些文章分別重新思考這些重要文本,指引讀者穿越令人望之生畏的藝術文獻迷宮,提供一份解讀藝術史的路線圖。
從佩夫斯納堪稱現代主義準則的《現代運動先驅》、巴爾關於馬諦斯的知名專著,到宮布利希的《藝術與錯覺》,也包括於1961年出版時在藝術史領域引發劇烈震撼的葛林柏格之《藝術與文化》,以及羅莎琳.克勞斯將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思維引介至藝術史研究的《前衛藝術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
這十六本書的內容涵蓋了中世紀建築到馬諦斯的作品,以及拜占庭聖像繪畫到後現代主義等各種主題。許多藝術史概論都是從理論與方法的視角介紹這些主題,本書則著重選取那些不斷形塑藝術史、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出版品,以及這些文本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十六位評書人皆為著名的藝術史學者及策展人(如《藝術力》作者Boris Groys、《塞尚》作者Richard Verdi),他們以後學角度對前輩著作之方法論、思想與師承脈絡,以及其著作對之後藝術認知及書寫的影響等面向,做一引薦與定位的彙整,也為想一窺藝術史複雜面貌的讀者規劃出廣博卻清晰的索引。
-------------------------------------------
☆博客來 https://goo.gl/E5Acg6
☆誠品 https://goo.gl/orWh1h
☆讀冊 https://goo.gl/oqUnbm
☆金石堂 https://goo.gl/JB9vdv
-------------------------------------------
前言preface
理查.雄恩(Richard Shone)
導論introduction
約翰-保羅.史多納(John-Paul Stonard)
第一章
埃米爾.馬勒 Emile Male
《法國十三世紀宗教藝術:中世紀圖像及其靈感泉源研究》,1898年
L’art religieux du XIIIe siecle en France:Etude sur l’iconographie du Moyen Age et sur ses sources d’inspir, 1898
亞莉珊卓.蓋耶芙斯基(Alexandra Gajewski)
第二章
伯納德.貝倫森Bernard Berenson
《佛羅倫斯畫家作品集:作為托斯卡尼藝術史與鑑賞中被分類、批判與研究的文件,附帶詳實豐富的作品目錄》,1903年
The Drawings of the Florentine Painters Classified, Criticised and Studied as 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and Appreciation of Tuscan Art, with a Copious Catalogue Raisonne, 1903
卡門.班巴赫(Carmen C. Bambach)
第三章
海因里希.沃夫林Heinrich Wölfflin
《藝術史基本概念:新藝術的風格發展問題》,1915年
Kunst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Das Problem der Stilentwicklung in der neueren Kunst, 1915
大衛.桑默斯(David Summers)
第四章
羅傑.弗萊Roger Fry
《塞尚及其畫風發展》,1927年
Cezanne: A Study of His Development, 1927
理查.維爾第(Richard Verdi)
第五章
尼可拉斯.佩夫斯納Nikolaus Pevsner
《現代運動先驅:從威廉.莫里斯到沃爾特.格羅佩斯》,1936年
Pioneers of the Modern Movement from William Morris to Walter Gropius, 1936
柯林.艾莫瑞(Colin Amery)
第六章
阿爾弗雷德.巴爾Alfred H. Barr, Jr.
《馬諦斯的藝術作品與觀眾》,1951年
Matisse: His Art and His Public, 1951
約翰.艾德菲爾德(John Elderfield)
第七章
爾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
《早期尼德蘭繪畫的起源與特色》,1953年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 Its Origins and Character, 1953
蘇西.納許(Susie Nash)
第八章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1956年
The Nude: A Study of Ideal Art, 1956
約翰-保羅.史多納(John-Paul Stonard)
第九章
恩斯特.宮布利希E.H. Gombrich
《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1960年
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1960
克里斯多福.伍德(Christopher S. Wood)
第十章
克萊門特.葛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
《藝術與文化:評論文集》,1961年
Art and Culture: Critical Essays, 1961
波里斯.葛羅伊斯(Boris Groys)
第十一章
佛朗西斯.赫謝爾Francis Haskell
《贊助者與畫家:巴洛克時代義大利藝術與社會之關係》,1963年
Patrons and Painters: 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Italian Art and Society in the Age of the Baroque, 1963
露易絲.萊斯(Louise Rice)
第十二章
麥克.巴克桑德爾Michael Baxandall
《十五世紀義大利的繪畫與體驗:圖畫風格社會史入門》,1972年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 Italy: A Primer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Pictorial Style, 1972
保羅.希爾斯(Paul Hills)
第十三章
T. J. 克拉克T.J. Clark
《人民的形象:居斯塔夫.庫爾貝與1848年革命》,1973年
Image of the People: Gustave Courbet and the 1848 Revolution, 1973
阿雷斯泰爾.萊特(Alastair Wright)
第十四章
斯維特拉娜.阿爾珀斯Svetlana Alpers
《描繪的藝術:十七世紀荷蘭藝術》,1983年
The Art of Describing: Dutch Ar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1983
馬里特.威斯特曼(Mariët Westermann)
第十五章
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Krauss
《前衛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1985年
The Originality of the Avant-Garde and Other Modernist Myths, 1985
安娜.洛瓦特(Anna Lovatt)
第十六章
漢斯.貝爾亭Hans Belting
《圖像與崇拜:藝術時代前的圖像史》,1990年
Bild und Kult: Eine Geschichte des Bildes vor dem Zeitalter der Kunst, 1990
傑佛瑞.漢柏格(Jeffrey Hamburger)
t.j. 米 勒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預告>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
★20世紀16本最具影響力藝術史書籍之評論集★
☆12/11正式上市!☆
本書內含十六篇充滿洞見的文章,針對二十世紀十六本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史書籍提出了精闢評論。這些文章分別重新思考這些重要文本,指引讀者穿越令人望之生畏的藝術文獻迷宮,提供一份解讀藝術史的路線圖。
從佩夫斯納堪稱現代主義準則的《現代運動先驅》、巴爾關於馬諦斯的知名專著,到宮布利希的《藝術與錯覺》,也包括於1961年出版時在藝術史領域引發劇烈震撼的葛林柏格之《藝術與文化》,以及羅莎琳.克勞斯將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思維引介至藝術史研究的《前衛藝術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
這十六本書的內容涵蓋了中世紀建築到馬諦斯的作品,以及拜占庭聖像繪畫到後現代主義等各種主題。許多藝術史概論都是從理論與方法的視角介紹這些主題,本書則著重選取那些不斷形塑藝術史、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出版品,以及這些文本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十六位評書人皆為著名的藝術史學者及策展人(如《藝術力》作者Boris Groys、《塞尚》作者Richard Verdi),他們以後學角度對前輩著作之方法論、思想與師承脈絡,以及其著作對之後藝術認知及書寫的影響等面向,做一引薦與定位的彙整,也為想一窺藝術史複雜面貌的讀者規劃出廣博卻清晰的索引。
【預購請見】
☆博客來 https://goo.gl/dpo2yB
☆誠品 https://goo.gl/R58dx7
☆讀冊 https://goo.gl/NwEa2G
------------------------------------------------------------
【作者簡介】
★理查.雄恩Richard Shone
《伯靈頓雜誌》(Burlington Magazine)的編輯。著有若干探討法國與英國藝術的書籍,包括《布魯姆斯伯里肖像畫》(Bloomsbury Portraits, 1976)、《後印象派畫家》(The Post-Impressionists, 1979)、《華特.席格》(Walter Sickert, 1988),以及《阿爾弗雷德.希斯萊》(Sisley, 1993)。他曾為「聳動」(Sensation, 1997)這檔於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展覽撰寫畫冊專文,並為泰特美術館策劃「布魯姆斯伯里藝術展」(The Art of Bloomsbury, 1999)。
★約翰-保羅.史多納John-Paul Stonard
藝術史學者,曾任《伯靈頓雜誌》特約編輯。他的著作《斷層線:1945-55年的德國藝術》(Fault Lines: Art in Germany 1945-55)於2007年出版。曾擔任倫敦科陶德藝術學院的客座講師,並於2010至2011年間任職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的資深研究員。他廣泛發表著述,主要探討德國和英國的現代與當代藝術,並定期為《伯靈頓雜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與《藝術論壇》(Artforum)撰寫文章。
---------------------------------------------------------------
【章節】
第一章
★埃米爾.馬勒 Emile Male
《法國十三世紀宗教藝術:中世紀圖像及其靈感泉源研究》,1898年
L’art religieux du XIIIe siecle en France:Etude sur l’iconographie du Moyen Age et sur ses sources d’inspir, 1898
亞莉珊卓.蓋耶芙斯基(Alexandra Gajewski)
第二章
★伯納德.貝倫森Bernard Berenson
《佛羅倫斯畫家作品集:作為托斯卡尼藝術史與鑑賞中被分類、批判與研究的文件,附帶詳實豐富的作品目錄》,1903年
The Drawings of the Florentine Painters Classified, Criticised and Studied as 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and Appreciation of Tuscan Art, with a Copious Catalogue Raisonne, 1903
卡門.班巴赫(Carmen C. Bambach)
第三章
★海因里希.沃夫林Heinrich Wölfflin
《藝術史基本概念:新藝術的風格發展問題》,1915年
Kunst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Das Problem der Stilentwicklung in der neueren Kunst, 1915
大衛.桑默斯(David Summers)
第四章
★羅傑.弗萊Roger Fry
《塞尚及其畫風發展》,1927年
Cezanne: A Study of His Development, 1927
理查.維爾第(Richard Verdi)
第五章
★尼可拉斯.佩夫斯納Nikolaus Pevsner
《現代運動先驅:從威廉.莫里斯到沃爾特.格羅佩斯》,1936年
Pioneers of the Modern Movement from William Morris to Walter Gropius, 1936
柯林.艾莫瑞(Colin Amery)
第六章
★阿爾弗雷德.巴爾Alfred H. Barr, Jr.
《馬諦斯的藝術作品與觀眾》,1951年
Matisse: His Art and His Public, 1951
約翰.艾德菲爾德(John Elderfield)
第七章
★爾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
《早期尼德蘭繪畫的起源與特色》,1953年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 Its Origins and Character, 1953
蘇西.納許(Susie Nash)
第八章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1956年
The Nude: A Study of Ideal Art, 1956
約翰-保羅.史多納(John-Paul Stonard)
第九章
★恩斯特.宮布利希E.H. Gombrich
《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1960年
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1960
克里斯多福.伍德(Christopher S. Wood)
第十章
★克萊門特.葛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
《藝術與文化:評論文集》,1961年
Art and Culture: Critical Essays, 1961
波里斯.葛羅伊斯(Boris Groys)
第十一章
★佛朗西斯.赫謝爾Francis Haskell
《贊助者與畫家:巴洛克時代義大利藝術與社會之關係》,1963年
Patrons and Painters: 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Italian Art and Society in the Age of the Baroque, 1963
露易絲.萊斯(Louise Rice)
第十二章
★麥克.巴克桑德爾Michael Baxandall
《十五世紀義大利的繪畫與體驗:圖畫風格社會史入門》,1972年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 Italy: A Primer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Pictorial Style, 1972
保羅.希爾斯(Paul Hills)
第十三章
★T. J. 克拉克T.J. Clark
《人民的形象:居斯塔夫.庫爾貝與1848年革命》,1973年
Image of the People: Gustave Courbet and the 1848 Revolution, 1973
阿雷斯泰爾.萊特(Alastair Wright)
第十四章
★斯維特拉娜.阿爾珀斯Svetlana Alpers
《描繪的藝術:十七世紀荷蘭藝術》,1983年
The Art of Describing: Dutch Ar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1983
馬里特.威斯特曼(Mariët Westermann)
第十五章
★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Krauss
《前衛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1985年
The Originality of the Avant-Garde and Other Modernist Myths, 1985
安娜.洛瓦特(Anna Lovatt)
第十六章
★漢斯.貝爾亭Hans Belting
《圖像與崇拜:藝術時代前的圖像史》,1990年
Bild und Kult: Eine Geschichte des Bildes vor dem Zeitalter der Kunst, 1990
傑佛瑞.漢柏格(Jeffrey Hamburger)
#藝術史
t.j. 米 勒 在 加點吉拿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看新影片: "好興奮 ! 權力遊戲終於要來了 | 春季還有哪些必追影集? | 美劇吃飽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3K5VJ2VlM --~--
Soundcloud完整錄音檔: https://soundcloud.com/churros-414062499/2x-feat
🛡即時留言區公約🛡
歡迎加入今天的直播聊天室
請保持禮貌的發言,不管是對來賓或主持人
若發現不妥留言管理員將會直接BAN掉處理
▶️Pressplay訂閱專案:https://goo.gl/nsRrEB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xtraChurros/
===================
也記得去訂閱各成員喔!
▶️超粒方:https://goo.gl/ziMK6H
▶️部長:https://goo.gl/sWVCmI
▶️XXY:https://goo.gl/y3MknN
▶️飽妮:https://goo.gl/htCU4v
導演:
大衛雷奇(David Leitch)
演員:
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 、 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 、 布莉安娜海德布蘭德(Brianna Hildebrand) 、 T.J.米勒(T.J. Miller) 、 泰瑞克魯(Terry Crews)
《死侍2》不只包括從「死侍」本人萊恩雷諾斯再次親手擔綱本片監製與男主角的重要角色,更是首度好萊塢動作片名導《捍衛任務》大衛雷奇合作。而首集中出現的重要角色們,包括「青少女彈頭」布莉安娜海德布蘭德〈Brianna Gildebrand〉、「鋼人」〈Stefan Kapicic〉、「盲婦愛兒」萊絲莉厄格絲〈Leslie Uggams〉、「死侍女友」莫蓮娜芭卡琳〈Morena Baccarin〉,甚至連死侍的好麻吉,印度計程車司機「阿杜」卡蘭索尼〈Karan Soni〉也都全數力挺,再次回歸這個影史最賤英雄的最新續作。除此之外,本次更是找來了新血加入,包括由薩琪彼茲〈Zazie Beetz〉所飾演的「多米諾」,以及「機堡」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
t.j. 米 勒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死侍2》影評 Deadpool 2【羅比】片尾彩蛋才是本體
這批貨好像不夠純,更大更好笑更靠北的死侍續集
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bbielintw/
禮拜一晚上十點會有直播在YouTube
近期影片:
《市長夫人的秘密》影評 Let's Cheat Together【羅比】
https://youtu.be/OO6aJoQ4zYw
一萬人訂閱Q&A問題徵求募集【羅比】終於來了呢
https://youtu.be/tBY6dL9OUaU
《厭世媽咪日記》影評 Tully【羅比】塔利
https://youtu.be/msHUS41eKdw
導演:大衛雷奇(David Leitch)
演員: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 、 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 、 布莉安娜海德布蘭德(Brianna Hildebrand) 、 T.J.米勒
t.j. 米 勒 在 Maxer Kh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挑戰者1號 Ready Player One 未來世界致敬經典....諷刺現代....
演員 泰舒利頓, 奧莉菲亞谷卡, 班曼德森, T.J.米勒
語言 英語
級別 IIA
導演 史提芬史匹堡
片長 140 分鐘
類型 科幻、冒險、動作
故事簡介
2045年,地球正陷崩潰邊緣。此時,人類找到救星 – 由天才設計師James Halliday(馬克懷倫斯 飾)創造的宏偉虛擬世界OASIS。Halliday逝世前,將他豐厚的遺產化作彩蛋藏於OASIS中,第一個找到彩蛋的人可盡得遺產,引發全球爭奪。電玩少年Wade Watts(泰舒利頓 飾)決定加入競爭,他要在這個神秘又危險的虛擬世界,進行有望改變命運的驚險尋寶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