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臨床試驗95%有效! mRNA疫苗會是COVID-19的救世主嗎?】: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上的兩篇論文提到【註1】,兩個mRNA疫苗臨床研究分別收案3萬多人與4萬多人,在打完疫苗之後的兩個月追蹤當中,施打疫苗讓COVID-19感染率減少了95%!【註3】
在本文開始前,在此先簡述說明一下「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建立對DNA、RNA、mRNA的基礎認識。
■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 (central dogma)(圖1)
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來描述的話,生物體的遺傳訊息是儲存在細胞核的DNA中,每次細胞分裂時,DNA可以複製自己 (replication),因而確保每一代的細胞都帶有同樣數量的DNA。
而當細胞需要表現某個基因時,會將DNA的訊息轉錄 (transcribe) 到RNA上頭,再由RNA轉譯 (translate) 到蛋白質,而由蛋白質執行身體所需要的功能。這也就是所謂的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 (central dogma)。
對於最終會製造成蛋白質的基因來說,RNA是扮演了中繼的角色,也就是說遺傳訊息本來儲存在 DNA 上頭,然後經過信使 RNA (messenger RNA, mRNA) 的接棒,最後在把這個訊息傳下去,製造出蛋白質。【註4】
■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由RNA構成
RNA不如DNA穩定,複製過程容易出錯,因此一般RNA病毒的基因組都不大。但冠狀病毒鶴立雞群,基因組幾乎是其他RNA病毒的三倍長,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最複雜的種類。
冠狀病毒還能以重組RNA的方式,相當頻繁地產生變異,但是基因組中位在最前端的RNA序列相對穩定,因為其中有掌控病毒蛋白酶與RNA聚合酶的基因,一旦發生變異,冠狀病毒很可能無法繼續繁衍。
目前抗病毒藥物的研發策略之一,正是設法抑制病毒RNA複製酶(RdRp)。而最前端的RNA序列也是現階段以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檢驗新冠病毒時鎖定的目標。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表示,不同病毒的核酸序列當中還是有各自的獨特變異,正好用來區分是哪一種冠狀病毒。【註5】
■SARS-CoV-2是具有3萬個鹼基的RNA病毒
中國科學院的《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註2】,2020年3月發表《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論文指出,現已發生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L、S亞型。
病毒會變異的原因可略分成兩種:
▶一是「自然演變」
冠狀病毒是RNA病毒,複製精準度不如DNA病毒精準度高,只要出現複製誤差,就是變異。
▶二是「演化壓力」
當病毒遇到抗體攻擊,就會想辦法朝有抗藥性的方向演變,找出生存之道。【註6】
■mRNA 疫苗是一種新型預防傳染病的疫苗
近期,美國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與輝瑞公司(Pfizer),皆相繼宣布其COVID-19 mRNA疫苗的研究成果。
莫德納公司在2020年11月30日宣布他們的mRNA-1273疫苗在三期臨床試驗達到94.1%(p<0.0001)的超高保護力,受試者中約四成為高風險族群(患糖尿病或心臟病等),7000人為高齡族群(65歲以上),另也包含拉丁裔與非裔族群(報告中未提到亞洲裔)。
傳統大藥廠輝瑞公司,亦在美國時間11月18日發佈令人振奮的新聞稿:他們的RNA疫苗(BNT162b2)三期臨床試驗已達設定終點,保護力高達95%(p<0.0001)。該試驗包含了4萬名受試者,其中約有四成受試者為中高齡族群(56~85歲),而亞洲裔受試者約占5%。
■mRNA疫苗為什麼可以對抗病毒?
為什麼mRNA疫苗會有用?就讓我們先從疫苗的原理「讓白血球以為有外來入侵者談起」。
在過往,疫苗策略大致上可分為兩種:
● 將病毒的屍體直接送入人體,如最早的天花疫苗(牛痘,cowpox)、小兒麻痺疫苗(沙克疫苗,polio vaccines)、肺結核疫苗(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以及流感疫苗等。
✎補正
卡介苗 BCG(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 :卡介苗是一種牛的分枝桿菌所製成的活性疫苗,經減毒後注入人體,可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一般對初期症候的預防效果約85%,主要可避免造成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以流感疫苗為例,科學家通常先讓病毒在雞胚胎大量繁殖後,再將其殺死,也有部分藥廠會再去除病毒屍體上的外套膜(envelope),進一步降低疫苗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後,再製成疫苗。
● 將病毒的蛋白質面具,裝在另一隻無害的病毒上再送入人體,如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 disease, EVD)疫苗等。
▶以伊波拉病毒疫苗為例,科學家會剪下伊波拉病毒特定的醣蛋白(glycoproteins)基因,置換入砲彈病毒(Rhabdoviridae)的基因組中,使砲彈病毒長出伊波拉病毒的醣蛋白面具。
上述例子都是將致命病毒的部分殘肢送入人體,當病毒被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或巨噬細胞(macrophages)等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吃掉後,再由細胞將病毒殘肢吐出給其他白血球,進而活化整個免疫系統,然而,mRNA疫苗採取了更奇詭的路數 - 「讓人體細胞自己生產病毒殘肢!」
■mRNA 疫苗設計原理(圖2)
將人工設計好可轉譯出病毒蛋白質片段的mRNA,包裹於奈米脂質顆粒中,送入淋巴結組織內,奈米脂質顆粒會在細胞中釋出RNA,使人體細胞能自行產出病毒蛋白質片段,呈現給其他白血球,活化整個免疫系統。
■mRNA疫苗設計流程(圖3)
1「科學家獲得病毒的全基因序列」
因社群媒體的發達、公衛專家、病毒研究者以及期刊編輯的努力,這次的COVID-19病毒序列很快的被發表;中國北京疾病管制局的研究團隊,挑選了九位患者,其中有八位,都有前往華南海鮮市場的病史,並從這些患者採取了呼吸道分泌物的檢體,運用次世代定序 (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的方式,拼湊出新型冠狀病毒全部與部分的基因序列。並陸續將這些序列資料,提供給全世界的病毒研究者交互確認,修正序列的錯誤。
2「解析病毒基因群裡所有的功能,選定目標蛋白質(Covid-19病毒棘蛋白質)」
以冠狀病毒為例,通常會選病毒表面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因為棘蛋白分布於病毒表面,可作為白血球的辨識目標,同時病毒需透過棘蛋白和人體細胞受體(receptor)結合,進而撬開人體細胞,因此以病毒繁殖的策略而言,此處的蛋白質結構較穩定。
3「製造要送入人體的mRNA,挑選出會製造棘蛋白的mRNA進行修飾」
挑選會轉譯(translation)出目標蛋白質的mRNA,並進行各項修飾,以提高該人工mRNA在細胞裡被轉譯成蛋白質的效率。如:輝瑞的mRNA疫苗(BNT162b1)選用甲基化(methylation)後的偽尿嘧啶(1-methyl-pseudouridine)取代mRNA裡的原始尿嘧啶(uracil, U),有助於提升mRNA的穩定性,並提高mRNA被轉譯成病毒棘蛋白的效率。
4「將人工mRNA裹入特殊載體,將mRNA包裹入特殊載體顆粒中」
因為mRNA相當脆弱且容易被分解,因此需要對載體進行包裹和保護。然而,有了載體後,接踵而來的問題是「該怎麼送到正確的位置(淋巴結)?」。而輝瑞和莫德納不約而同地都選用了奈米脂質顆粒(lipid nanoparticles)包裹mRNA載體,奈米脂質顆粒通常由帶電荷的脂質(lipid)、膽固醇(cholesterol)或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修飾過的脂質等組成,可以保護RNA,並將mRNA送到抗原呈現細胞豐富的淋巴結組織。
5「包覆mRNA的奈米脂質顆粒,注射在肌肉組織」
使其能循環到淋巴結,被淋巴結中的細胞吃掉。奈米脂質顆粒釋放出mRNA,使細胞產出病毒蛋白質片段,進而呈現給其他白血球並活化整個免疫系統。【註7】
mRNA可將特定蛋白質的製造指示送至細胞核糖體(ribosomes)進行生產。mRNA 疫苗會將能製造新冠病毒棘狀蛋白的 mRNA 送至人體內,並不斷製造棘狀蛋白,藉此驅動免疫系統攻擊與記憶此類病毒蛋白,增加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最終 mRNA 將被細胞捨棄。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 mRNA 疫苗並無攜帶所有能製造新冠病毒的核酸(nucleic acid),且不會進入人體細胞核,所以施打疫苗無法使人感染新冠病毒。
Pfizer、BioNTech 研發的 BNT162b2 是美國第 1 個取得 EUA 的 mRNA 疫苗,施打對象除成年人,還包含 16 歲以上非成年人。且相比 Moderna 製造的 mRNA-1273 疫苗,患者施打第 2 劑 BNT162b2 的副作用較輕微。
Moderna 也不遑多讓,mRNA-1273 於 2020 年 12 月中取得 EUA,且具備在 -20°C 儲存超過 30 天的優勢。在臨床試驗中,使用 mRNA-1273 的 196 位受試者皆無演變成重度 COVID-19,相較安慰劑組中卻有 30 人最終被標為重度 COVID-19 患者。【註8】
為了觸發免疫反應,許多疫苗會將一種減弱或滅活的細菌注入我們體內。mRNA疫苗並非如此。相反,該疫苗教會我們的細胞如何製造出一種蛋白質,甚至一種蛋白質片段,從而觸發我們體內的免疫反應。如果真正的病毒進入我們的身體,這種產生抗體的免疫反應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感染。【註9】
【Reference】
▶DNA的英文全名是Deoxyribonucleic acid,中文翻譯為【去氧核糖核酸】
▶RNA 的英文全名是 Ribonucleic acid,中文翻譯為【核糖核酸】。
1.來源
➤➤資料
∎【註1】
Baden LR, El Sahly HM, Essink B,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mRNA-1273 SARS-CoV-2 Vaccine. N Engl J Med. 2020 Dec 30:NEJMoa2035389. doi: 10.1056/NEJMoa2035389.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378609; PMCID: PMC7787219.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5389
Polack FP, Thomas SJ, Kitchin N,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BNT162b2 mRNA Covid-19 Vaccine. N Engl J Med. 2020 Dec 31;383(27):2603-2615. doi: 10.1056/NEJMoa2034577. Epub 2020 Dec 10. PMID: 33301246; PMCID: PMC7745181.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4577
∎【註2】
Xiaoman Wei, Xiang Li, Jie Cui,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novel coronaviruses identified in pneumonia cases in China,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Volume 7, Issue 2, February 2020, Pages 239–242,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009
∎【註3】
▶蘇一峰 醫師:https://www.facebook.com/bsbipoke
▶中時新聞網 「mRNA疫苗臨床試驗95%有效 醫:哪國搶到就能結束比賽」: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04004141-260405?chdtv
∎【註4】
(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基因分子診斷實驗室)「DNA、RNA 以及蛋白質」:https://www.ntuh.gov.tw/gene-lab-mollab/Fpage.action?muid=4034&fid=3852
∎【註5】
《科學人》粉絲團 - 「新冠病毒知多少?」: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id=4665
∎【註6】
(報導者 The Reporter)【肺炎疫情關鍵問答】科學解惑 - 10個「為什麼」,看懂COVID-19病毒特性與防疫策略: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ten-facts-ver-2
∎【註7】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 - 「讓免疫系統再次偉大!mRNA疫苗會是COVID-19的救世主嗎?」:https://www.scimonth.com.tw/tw/article/show.aspx?num=4823&page=1
∎【註8】
GeneOnline 基因線上 「4 大 COVID-19 疫苗大解密!」 :https://geneonline.news/index.php/2021/01/04/4-covid-vaccine/
∎【註9】
(CDC)了解mRNA COVID-19疫苗
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different-vaccines/mrna.html
➤➤照片
∎【註4】:
圖1、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註7】:
圖2:mRNA 疫苗設計原理
圖3:mRNA 疫苗設計流程圖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COVID-19 #mRNA疫苗 #新英格蘭醫學醫學期刊 #NEJM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根本就是一宗世紀大騙案!做父母之前,總有過來人跟我們說,BB哭鬧不外乎「食、痾、瞓」,餵飽奶,換完片,抱他一下,自然就不會再哭。但實戰開始,你就發現BB哪有這麼容易「服侍」,有些BB沒病沒痛都會日喊夜喊,哭得父母心煩頭痛,新手父母更可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懂照顧孩子。 但其實BB無定向歇斯底...
「evolutionary中文」的推薦目錄:
evolutionary中文 在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aris pastry shop / 巴黎甜點店] Cedric Grolet(中文請按「繼續閱讀」)
Since I've finally got some time, I'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some other pastry shops that I've visited during the past months. Yes, I finally paid a visit to Cédric's pastry shop after months it has opened.
It's a little space adjacent to Hotel Le Meurice on rue Castiglione. People started to line up in front of the door when it was just opened in the noon. With a young pastry chef in action, Cédric's signature pastries in the vitrine, and professional staff catering for customers, you'd immediately feel the difference as you approach the shop. It's like visiting a palace, not an ordinary pastry shop in your neighbourhood.
Since I've interned at Le Meurice before, I've got the chance to taste most of Cédric's creations during the internship (and that's probably why I didn't have that trigger to visit the shop right away). In general I'm not so curious about how they taste, but we still picked up ONE OF EACH individual pastry in the shop that day, excluding the viennoiseries and flan: the Tarte Noisette, the Tarte Mont-Blanc, the Paris-Brest, the Mandarine, and the Pomme Jaune. They were unsurprisingly made with absolute perfection, just as how maniac Cédric is. I guess slacking off at work would never be considered an option in his life. Having said so, I still feel that it's a pity that he spends less time in the labo at the hotel. Although revising and perfecting an existing cre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ake the Noisette 2.0 for example, I would actually love to see more of his creations and new ideas. His fruit sculptures are evolutionary for no doubt, but it's definitely not a limit. I'm so looking forward to see something more than that and other than that, while he's absolutely capable for it.
What do you think?
這陣子開始比較有空,所以把過去幾個月的照片整理了一下,和大家分享之前去過的甜點店。今年年初我終於去拜訪了Cédric Grolet主廚的店,雖然它已開幕了好久,現在再也不是新聞了。之所以拖了這麼久卻一直沒有動力,是因為我之前在Le Meurice實習,Cédric主廚的甜點我大部分都已經品嚐過,有點不太知道去了之後該點什麼...
我們是週日中午剛開店的時候到的,小小的店門口(就在Le Meurice飯店轉角的路上)已經開始排起人龍,許多經過的遊客雖然不知道Cédric是誰,但看到櫥窗裡精緻的甜點、詢問了當地的顧客,結果也跟著排起隊來。Cédric的店雖小,但從店的裝潢、服務人員的態度與呈現甜點的方式,都透露著超高級飯店的血統。這點在我們點了甜點外帶之後,看到包裝方式與設計更是印象深刻。像珠寶盒一般的外帶紙盒,外頭有大理石紋,裡面則是耀眼的金色內裝,極簡裡透出的華麗,真的不是一般甜點店可以負擔得起的。
雖然我大部分甜點都吃過了,但是為了做紀錄、也為了分享給大家,我和朋友仍然非常豪邁地把當日提供的五樣甜點全部都各帶了一份走(可惜錢包已經無法再支撐得起viennoiserie和flan了),包括榛果塔(Tarte Noisette)、蒙布朗塔(Tarte Mont-Blanc)、巴黎布列斯特泡芙(Paris-Brest)、橘子(Mandarine)、黃蘋果(Pomme Jaune)。當天雖然是個冷得不得了的陰天,但柔和的光線剛好能如實地呈現Cédric甜點令人歎為觀止的細節處理(請點單張照片觀賞,特別是橘子與黃蘋果,可以特別欣賞水果果皮的質感)。
除了外型始終如一地完美外,味道也沒有令人失望,和我記憶中一樣,每個元素都處理得很用心。不過我其實一直對Cédric近年來變成大明星、全球跑透透開課這件事感到有點可惜,因為這樣一來,他真正能待在Le Meurice甜點廚房裡發展新創作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而我相信以他的才華,怎麼可能僅限於水果雕塑與魔術方塊?最近他有限的時間,似乎投入在將水果雕塑範圍擴大、更新原有的創作(例如他的榛果2.0),以及放手讓團隊、特別是副主廚發揮上。很希望如果他接下來有多一點時間給自己,我們能有機會看到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創作。
👉🏻 延伸閱讀:
全球最知名的甜點主廚Cédric Grolet - http://www.biosmonthly.com/columnist_topic/9482
#yingspastryguide #paris #cedricgrolet #cgfruits
evolutionary中文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科學] 王道還的20本書:科學寫作講座雜記
.
前幾天偽小編跑去參加一個什麼「科學寫作工作坊」,主要在鼓勵科學研究者透過大眾能知的語言文字,來傳遞、分享研究成果,讓科學研究與社會產生更多的連結。覺得有趣又受用,做個筆記分享給大家。主講者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的王道還教授,以「科學寫作經驗談」為題,為整個系列講座拉開序幕。在這場慷慨激昂的科普講演中,提到了20本書,這20本書散布於王道還的話語梗概內,如同其思想系統中的論述裝置,揮舞著他科學寫作經驗中的三大批判:文字、科學與思想。我們窮盡不了王道還數載寒暑的知識底蘊,或許,就將這20本書當作秘笈,偷點功夫吧!
.
寫作就是實踐
開宗明義,科學寫作就是一種「寫作」,王道還直接破題,他問道:「何謂寫作?」並給了個答案:寫作就是實踐。所謂「實踐」(praxis),是指在一個具體的時空中所進行的活動;對於王道還而言,寫作實踐,即妥善地運用文字,其途徑唯有不斷地寫作。王道還舉馬克吐溫作為例證(Mark Twain),在出版《湯姆歷險記》之前,馬克吐溫可是下足了寫作的功夫,他做記者,也做編輯,持續書寫,最後才成為「作家」。「寫作」並非一蹴可成。
.
回顧中國的文學史,也可見得寫作的重要性。南朝蕭統以《昭明文選》為寫作奠定了地位,將之與經、史、子區隔開來,王道還以《昭明文選》中〈序〉的說明為證,論道:「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瀚藻」,即認為寫作的標準即「深刻的思想與優美的文字」。先不論「思想」,王道還直批當代中文寫作早已不符文字優美暢達的要求,隨處可見錯別字、標點符號、語句段落等寫作問題,尤其在「西化的文字」一窠臼上,還推薦了余光中的《西與中》作為案頭書,可以時常透過此小書來檢視自己的文風。
.
而寫作,更是一種沉思,是人類智識工作的具體運作。從科學哲學家Karl Popper的批判理性主義來看,寫作具有「反思性」(reflexivity),其過程就是一種理性的自我批判;寫下文字使人得以從事延續性、組構性、系統性的複雜思考。王道還認為,寫作便是文明的來源,中國人常說的「敬字惜紙」還真是富含智慧,透徹了文化的奧義。
.
非但是文學作家如此,科學家亦然,科學家們也寫作。對於科學家而言,他們的文字工作便是科學寫作,或是科普寫作。歐基里德(Euclid)寫下《幾何原本》組織了嚴密的理性世界觀;更是不能不提到伽利略(Galileo),他有二本對話錄,一是1632年出版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天世界體系的對話》,二是在1638年出版的《關於力學和局部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和數學證明》,是西方科學史中最早的科普作品。一直到現在,西方的科學寫作依然穩定發展於教科書與大眾讀物範疇中,這與西方的科學文化息息相關。
.
王道還想說的是,寫作不只是社會與人文科學知識份子的職責,科學研究者們同樣也需要寫作,其關乎科學如何生產、傳播、積累與分配,如何與社會大眾產生關係,乃至於如何釐清自我的思考脈絡。在思考邏輯獨特的科學領域裡,寫作著實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科學家究竟要如何看待寫作?
.
寫作就是表演
科學是一個十分奇特的思想領域,王道還引用物理學家克羅默(A. Cromer)在《非常識》(Uncommon Sense) 一書中的說法,他認為客觀的科學思維方式對人類而言,是非常「不自然」的腦力活動,如果沒有經過特別的科學啟蒙與方法訓練,一般人是無法擁有此思維方式,而科學就是產生「嶄新認識」的途徑。科學家透過科學研究的過程,展現出新穎的、異端的、不常見的觀點。像是演化生物學家金道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在《自利基因》(The Selfish Gene)提出的有趣觀點:母雞是一枚雞蛋製造另一枚雞蛋的工具,他將一切生物類比為基因的生存機器便是鮮明的例子,科學證實或製造了一些相當奇特的觀點。
.
王道還舉了幾個科學獨特思維的例子後,話鋒一轉,直言「寫作就是表演,寫作就是思考」,他從《學術寫作之道》(Finding Your Way In Academic Writing)裡聚焦出此研究者寫作的核心。就算是科學寫作,文字語言的使用依然帶有書寫技藝的本質,其源自模仿與再現的樂趣,並且顯示為一種表現,一種表演。該書作者海寧(Elizabeth Henning)在導論中便說,學術寫作就像是知識的表演,如同研究者向讀者社群進行一場精彩的演出,企圖與讀者溝通,嘗試透過寫作與讀者建立起緊密的社會關係。科學家辛苦鑽研的成果,若不用妥善的方式分享給社會大眾,豈不可惜。
.
另一本書《成功的科學寫作》(Successful Scientific Writing)則直接提供科學研究者一些書寫技巧。該書作者馬修等(Janice Matthews and Robert Matthews)建議每一次動筆前,能夠先問下面四個問題:傳送甚麼訊息?誰會對訊息有興趣?適合那一種書寫形式?在何處出版?再針對引言、故事、寫作風格、詞彙、口頭報告等細節一一探討,作者認為,如果你在寫作工作中能夠找到樂趣與慧詰幽默,那麼讀者同樣也能感受到這篇文章是成功的。
.
寫作無疑是科學工作的一部分,無論是學術報告,抑或科普書籍,又或者根本沒有「學術」與「通俗」的區別;好的科學寫作,將會使科學的意義得以延伸,蘊育出科學文化。王道還加重了講演的語氣,踱步到投影片的正前方,古生物學家古爾德(Stephen J. Gould)影像打印在他的身上。王道還緩慢且堅定地說:「科學是屬於人民的」。
.
屬於人民的科學
古爾德是王道還最喜愛的科普作家,他一口氣介紹了《自達爾文以來》(Ever since Darwin)、《個體發生與系統發生》(Ontogeny and Phylogeny)、《我著陸了》(I Have Landed)、《進化論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Evolutionary Theory)、《雷龍面臨的危險》(Bully for Brontosaurus)五本科普書籍。古爾德專長於古生物學、演化生物學,但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乃是他的作家身分,古爾德的科學書籍產量豐富,科普類型占了大多數。王道還說,美國社會大眾近三十年的生物演化概念,幾乎是依靠古爾德來奠定的。
.
古爾德為甚麼會如此重視科普呢?因為他受到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於1956年出版的《權力菁英》(The power elite)一書影響。米爾斯的《權力菁英》描繪了50年代美國上層菁英生活的鉅細靡遺,菁英的權力來源在於對制度的主宰,當然包含各種教育與研究體系。古爾德高呼「人民科學」(science for the people),試圖打破科學知識所設下的籓籬,如法國思想家傅科(Michel Foucault)提示:知識即權力(savoir/pouvoir),古爾德以科普寫作來實現其科學領域中的政治理想,將知道的權力獻給人民。作為知識生產者的科學家是否本應該肩負此任務?
.
王道還細數「人民科學」的歷史脈絡。1917年,蘇聯在科學技術發展取得輝煌成就之時,同時也非常注重科學與技術的宣傳,當時,蘇聯的科普活動是近代最大規模科普實踐。可以再往歐洲文明史中回顧,在1793年法國大革命期間,革命政府決定,解散法國國家科學院,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人民科學機構:自然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該館設置12位教授,義務公開授課。這就是為人民所創設的科學,王道還指出,當現代科學家運用了龐大的公共資源來執行自己的研究興趣時,應該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科學寫作」。他又信手捻來幾本科學寫作書籍,像是平克爾的(Steven Pinker)《科學與自然寫作》(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 、葛文德(Atul Gawande)的《美國科寫作選集》(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Writing)與《一個外科醫生的修練》,這些科學家與科學寫作,將科學引入大眾,當科學家開始寫作,科學文化便從此展開。
.
左派的科學
無疑的,王道還的講演帶著左派科學的神采,兩小時的課程時間,鏗鏘有力地批判了現代科學家及其科學活動,旁徵博引這20本書,激勵著在場的研究者們重新思考寫作與自己的關係,並且開始動筆。
.
在課堂的尾聲,我想起王道還開場時的那個問題:「何謂寫作?」這讓我聯想到法國存在主義者沙特(Jean-Paul Sartre)的小書《何謂文學?》(Qu'est-ce que la littérature ?)。在此書中,沙特強調,寫作是一種行動與宣示,並且堅持作家的責任在於「介入」(engagement)社會,寫作就是作家參與社會的具體實踐。對科學家而言,何嘗不是同樣的道理。
王道還做了三個總結,即科學社群的社會義務究竟是甚麼?首先是扛起科學教育的功能,其為科學社群的社會再生產之機制,有好的科學教育,才能有好的科學研究者來構成社群續存;其次,以明白暢曉的中文字,來請求研究經費、說明報告內容、報告研究成果,如此可保證科學活動的完整與透明;最後,科學家必須表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展現理性的光輝,豐富人文世界。而從事科普的科學家,則另具有批判性地思考科學價值的任務,就如同古爾德或王道還自己的誠懇建言。
但我想王道還最想說的是:「廢話少說,你寫就是了!」
evolutionary中文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根本就是一宗世紀大騙案!做父母之前,總有過來人跟我們說,BB哭鬧不外乎「食、痾、瞓」,餵飽奶,換完片,抱他一下,自然就不會再哭。但實戰開始,你就發現BB哪有這麼容易「服侍」,有些BB沒病沒痛都會日喊夜喊,哭得父母心煩頭痛,新手父母更可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懂照顧孩子。
但其實BB無定向歇斯底里地哭三個小時以上,是有學名的,醫學界稱之為「colic」,中文譯作「腸絞痛」,亦是坊間一般所指的「肚風」或「百日哭」。很多人以為這是跟嬰兒飲奶時,肚子入風有關,但原來這個是誤解。「腸絞痛」的真正成因,至今在學術界依然是一個謎。
科學家試過從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去探究,始終都未能有一個完滿的答案。無證據證明腸絞痛跟嬰兒腸胃發育或者腹部健康有直接關係,跟父母育兒技巧亦似乎無關。不過,我們仍然嘗試綜合相關資料,希望有這個煩惱和擔心的父母可以對嬰兒的無故哭鬧有更多了解。
參考資料
Roberts, Donna M., Ostapchuk, Michael, & O'Brien, James G. (2004). Infantile colic.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0(4), 735-40.
Johnson, J., Cocker, K., & Chang, E. (2015). Infantile colic: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92(7), 577-82.
Anabrees, J., Indrio, F., Paes, B., & Alfaleh, K. (2013). Probiotics for infantile colic: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ediatrics, 13(1), 186.
Ockwell-Smith, S. (2016, March 22). Worried your baby is suffering from colic? This revelation will BLOW your mind. Retrieved from EXPRESS
Batlivala, S. (2017). Colic: An Evolutionary Selective Pressure for Good Parents? Clinical Pediatrics, 56(8), 705-706.
evolutionary中文 在 大人的玩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果覺得我介紹的不錯,歡迎贊助我的開箱影片(Please support my video Channel) PayPal : jkc1974@gmail.com
開箱介紹:Avengers: Age of Ultron 1/6th scale Quicksilver Collectible Figure Specification~ by 大人的玩具
賣場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18xtoys
FB
https://www.facebook.com/18Xtoys?ref=hl
香港知名1/6 比例品牌Hot Toys 公司目前最火紅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系列,繼推出「緋紅女巫」(Scarlet Witch)之後,沈寂一段時間後將要推出最新大作:緋紅女巫雙胞胎弟弟「快銀」(Quicksilver)的超級英雄作品。
在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快銀」絕對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啊!每次登場的安排都超級精彩且超級有梗。過去,大家一直認為名為皮耶卓.馬克西莫夫(Pietro Maximoff)的「快銀」是萬磁王(Magneto)的兒子,然而後續漫畫的安排將這個劇情完全推翻,全新的故事指出「緋紅女巫」與「快銀」是終極進化基因(High Evolutionary)實驗下的基因改造人。
這次Hot Toys 公司在製作這款「快銀」作品時,將由亞倫.強森(Aaron Johnson)飾演的快銀頭雕製作的相當像啊!這次是由新銳頭雕師Hyeong Seok, Koh 負責製作。有興趣的玩具人不要錯過啦!
建議售價:6,500元
參考預購價:5,850元
預計到貨日:2016年3月下旬
預購截止日:2015年8月17號
商品介紹:
*逼真雕刻的亞倫 強森頭雕
*人偶高約30公分,有約30個可動關節
*服裝依照電影服裝逼真製作,包含緊身運動上衣及鞋子
*附替換手及人偶專屬支架
evolutionary中文 在 #1.1 进化算法简介(机器学习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