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楊某人還真敢講:「鴻海雖然曾經擁有超過1百萬員工,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勞工密及代工廠。但在勞工管理方面,卻一無可取,毫無學習效法之處。」
此人就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沒啥現場管理經驗,所以不知道百萬人規模管理的困難度」。我甚至懷疑此人連30人小公司大概都管不好。
1. 南非等許多民主國家發展到後來是國民財富縮水、犯罪率暴增。
美國真是自由國度?身為美國法律碩士的我,看到的反而是美國充滿各種市場與非市場管制,你在美國上藥房不但連顆消炎藥都買不到(因為受處方簽管制),連自家草坪修剪樣貌、頻率都受到社區管委會干涉。甚至某些地區你能否購買房地產並遷入居住,也要鄰居同意!
2. 當然更甭提此人經濟學基礎不扎實,除了數學公式亂丟之外,經濟內涵是一知半解,多次被我糾正其錯誤。
無論是中美貿易戰此人錯估情勢,多次聲稱美國可輕而易舉打敗中國(是啊,都打到利率倒掛);又或者宣稱「Bloomberg報導的米粒晶片監聽事件」為真;又或者聲稱「中國操控匯率為真」...等等可笑論點。在在證明此人根本不懂價格理論,甚至連真實世界觀察都有問題。
請參見:
「匯率操控論的愚蠢與荒謬」
https://tinyurl.com/ybxjg3fr
「貿易戰檢驗-g20中美大和解?」
https://tinyurl.com/yy3e3w48
「貿易戰再檢驗-台灣12月外銷訂單衰退10%」
https://tinyurl.com/ybc8q2nf
「從中國工人生產力不如美國談起」
https://tinyurl.com/y5ekxb6p
「總體經濟學可笑又一例」
https://tinyurl.com/yxsclo4o
「關於usmca」
https://tinyurl.com/y4o28acl
民主能當飯吃嗎?
郭台銘這一句話傳遍世界。我碰過即使不懂中文的分析師,也聽過台灣的Terry Gou,不認同民主制度這件事。民主是否幫助經濟成長,是一個被討論了幾世紀的古典議題。隨著二戰後量化經濟學的發展。對於民主與經濟議題,逐漸由近代較為精準的數據,以及統計等數學模式,取代了解過去的辯論,做出較有信任度的結論。1997年,著名的經濟學者Rodriguez 一篇論文,用了90+國家的資料,做出了分析。某些專制國家,確實也出現高度經濟成長。但民主國家,依據Rodrik分析,有著以下幾個優勢:
Rodrik, "Democra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1997, Harvard University
1. 民主國家長期的經濟增長,更具可預測性。
2.民主國家之經濟穩定性較高: 從實際GDP、實際消費、以及實際投資等三方面而言,民主國家長期性的震動,都比專制國家低的許多。
3. 民主國家對經濟衝擊,應對能力較高: 許多觀點認為,在大環境巨變,經濟受到不尋常壓力之處境下,政府權利較高的國家, 比較可能積極對應衝擊。然而事實與此假設完全相反。根據1970年代,油價攀升、地緣政治動盪之國際情勢下,經濟衝擊最小的,乃是政府權力最低,而人民政治參與率最高的國家。相對於極權政府的一意孤行,高度民主化的國家,較容易吸收民間的各項改革和對應方針。
4. 民主國家勞工薪水比較高: 過去資料顯示,越是民主國家,其勞工薪資越高 (這個結論已經排除了,各國經濟附加價值之不同,購買力不同,以及人均GDP等因素)。
2002年左右,哥倫比亞大學的另一篇論文,更進一步談到,民主制度國家,其全因素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有比較高的成長。
Rivera-Batiz, "Democracy,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2002, Columbia University
Rivera-Batiz理論的一個重點在於,民主體制內部的制衡效應,將腐敗政府官員和機制,逐漸排除,提高治理質量。民主制度大體上有增加"政府質量"(quality of governance)之效應,但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的幾個例子,將整體民主對經濟的效應拉下。但這並不是常態。Piero Gleijeses說了以下這句話,描述拉丁美洲的所謂民主: “The box on the outside is labeled a democracy, but inside you have an authoritarian system.”。
附圖表顯示該論文的主要結論之一。民主政治,是解釋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元素。加入了"政府質量"之後,該元素變成超越民主因素的主要因素。解釋了民主體系內所推動的高治理品質,乃是促進經濟成長的根本原因之一。
民主制度,不見得增加某些人之個人財富,也不保證降低代工產業成本。但卻對你我的經濟利益,以及後代子孫的經濟利益,有著正面的關係。郭台銘在會議上怒叱立法委員蕭美琴,更可見他不尊重民主體系。民主制度之民選立法人員,與企業首腦討論或執問是常態。美國各大企業CEO,常常被傳到國會,為參眾議員詢問,一次幾個小時,被問的問題尖銳且直接。"沒有正眼相看",是個小插曲。重點是郭台銘為什麼沒有就事論事,回應蕭委員。
78585 - 請幫我幫我
這是鴻海在前幾年,員工屢次發生跳樓自殺案件後,所提供給基層員工的一個熱線電話。隨著鴻海員工自殺事件,康乃爾大學的學者Selden,與香港理工學院合作,對鴻海的勞工制度,做了一些調查:
Selden, "Chinese labor protest and trade unions", 2016, Cornell University
Selden, "Apple, Foxconn and China's New Working Class: Political Economy of global production", 2013, Cornell University
自殺事件後,鴻海所成立的「工會」,並不是民主體制下的工會。鴻海「工會」之經理人,完全由總公司指派。員工並沒有透過工會,而獲得爭取任何權利的管道。員工將此類的新"福利",稱之為"監督中心"。將並自殺防止熱線,稱之為"監管熱線"。富士康的工會此其實是一個政治裝飾品,其用意在於,紓解西方企業客戶,對於鴻海勞工管理的顧慮。被接受訪問的員工,基本上一致表示了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數的不合理,以及欠缺加班制度。「血汗工場」不是形容詞,而是個事實。
郭台銘政見之一:替台灣年輕人的工作和出路著想。但除了實現血汗工廠模式之外,還有什麼具體的政策。鴻海雖然曾經擁有超過1百萬員工,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勞工密及代工廠。但在勞工管理方面,卻一無可取,似乎無學習效法之處。
https://www.facebook.com/albert.yang.3990/posts/1021467078626622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roductivity經濟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未提供相片說明。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DSE Econ 2017 MC11 - Labour productivity (勞工生產力) 的評價
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談美國經濟現況】
Charles W Eliot這位哈佛教授,美國前財政部長在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 (https://goo.gl/ehtasT),其對美國經濟的看法有一點與我8月時寫的⟪榮景或低成長的十字路口 (We are at the crossroads of prosperity or low progress)⟫ (https://wp.me/p9ffS3-qB)相同:美國新任總統上台後的慶祝行情必須有實質經濟成長來支撐,但與我不同的是這位財政部長顯然是凱恩斯經濟學信徒,錯誤地認為公共支出擴大對經濟有幫助(凱恩斯經濟學派的錯誤過去我討論過,請自行爬文)。
而我依然認為較為全面的看法應該是我在⟪榮景⟫一文中所強調的:
"The raising of personal debts and reduction of savings means American are more eager to spend, which implies three possibilities:
A. the anticipated inflation rate increases, or;
B. the anticipated income grows, or;
C. the information cost of the future progress decreases.
The problem here is which factor weighs more over the others? If the factor A stands out, then, according to I. Fisher's theory of the interest, the total wealth of the American will decrease. In a lucky situation, the Fed may sense it about six months later and stop raising the Fed Fund Rate to save the economy as it had done before. In a bad situation as the Fed blindly continuing raising the interest rate, we can predict a bear market coming for a while until the Fed realize the real situation. No matter which one happened, the recent economic expansion would not last for long.
If the factor B or C weighs more than the factor A, the total wealth will increase and the prosperity could be foreseen. There are two major causes to make it happen: one is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and the other is the decrease of transaction cost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more friendly laws to businesses, over-haul lower tax burdens, and lower immigrant limits (including illegal Mexican immigrants)."
目前我們還沒看到明顯的美國國內通膨現象,而上市企業獲利確有增加,我在8月的點出的兩條路,似乎美國正在正向循環的這條道上走。
Trump總統努力中的減稅方案被主流媒體錯誤地解讀為只對富人有利。事實上本次減稅方案同時也激發兩黨檢討起美國諸多不恰當的補助政策,這點是好事。
再補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曾言:
「"I am in favor of cutting taxes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and for any excuse, for any reason, whenever it's possible.
The reason I am is because I believe the big problem is not taxes, the big problem is spending.
The question is, "How do you hold down government spending?" Government spending now amounts to close to 40% of national income not counting indirect spending through regulation and the like.
If you include that, you get up to roughly half. The real danger we face is that number will creep up and up and up.
The only effective way I think to hold it down, is to hold down the amount of income the government has. The way to do that is to cut taxes." --Milton Friedman」
政府的胡亂開支才是一切問題根源(包含本blog長期批判的政客尋租貪汙現象)。唯有透過大規模減稅,減少政府收入,才能讓這個敗家子可造成損害受到限制!
回頭看看台灣蔡英文政府,嘴巴嚷著政府沒錢所以拿公務員退休金開刀,但另一手卻是軌道建設4千億、鼓勵高中生提早進入職場的72億元「青年就業儲蓄方案」、學者政客分贓的「八五○億高教深耕計畫」...
台灣沒有主張小政府的右派政黨,嗚呼!
文章連結:
https://wp.me/p9ffS3-vc
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美股而言 稅改比通俄門重要得多
上周六美國參議院終於以小比數,51比49票通過30年來最重要的稅改方案,但不少細節仍需跟早前已在眾議院通過、稍為不同的稅改方案做一些協調工作,才能決定最關鍵的企業收入稅到底是減至20%,還是輕微高一點的22%,同時也需要決定是明年還是後年開始實施。但無論如何,新稅率將遠低於現時的35%。另外,此方案亦將訂下已討論了很久,亦非常受歡迎的企業海外盈利(估計超過2萬億美元)回流的稅務優惠,現金將約14%,流動性較低的資產就更低至只約10%。
特朗普總統龍顏大悦,馬上自誇在下屆重選他將是「unbeatable」(必勝),因為稅改有利股市,而股市不斷創新高令很多人的401K退休金投資計劃受惠。誇張本來就是特朗普的風格,亦是他成功之道。經濟好、股市創新高是否全是他功勞不重要,他的支持者主要是中產以下的美國人,根本就很少投資股票,所以亦非主要受惠者。這次大減徵稅預計在未來10年製造高達1.4萬億美元財赤,反而更極可能最後由中產埋單!
特朗普政績免交白卷
我認為這次美國稅改,最重要的後果有3點︰
1)特朗普上台近一年,經歷了醫改的失敗,政績上幾乎交白卷,這次能夠通過稅改方案(希望聖誕節前簽為法律),確是對他政府的一支強心針。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轉離「通俄門」。上周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跟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達成減低罪名的認罪協議,將轉為控方證人,爆料指控主使他行事的更高層。下一個目標直指特朗普女婿、現任白宮高級顧問的庫什納(Jared Kushner),最後連特朗普都拖下水也不出奇。
特朗普用人唯親,在多方面都依賴庫什納,尤其在日益重要的中東局勢。沙地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近日動作多多,在國內積極爭權,在外交上更對伊朗和所有親近伊朗的鄰國如也門、卡塔爾和黎巴嫩等採取強硬態度(我祝願特首林鄭出訪沙地之行成功,但必須注意安全),估計他這麼大膽就正是因為有「好友」庫什納代表的特朗普政府撐腰。
庫什納本身是猶太裔的,跟以色列的關係本來就很好,現在又能跟伊斯蘭的沙地王儲關係打得火熱,確不簡單,證明年紀雖輕,但外交手段已非常厲害。上周本已有傳聞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即將被炒,其中一個主因就是在中東政策上被庫什納架空了。現在庫什納有點危險(但未必有事),就突然傳出蒂勒森可暫時留低的消息。
就算特朗普真的面對「通俄門」調查,且最後米勒建議彈劾,也未必等於特朗普就真的要下台。彈劾議案通過與否是由參議院決定的。如因為稅改通過能幫助共和黨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取得更多議席,而特朗普民望亦因此回升,那麼就很可能參議院不會通過彈劾方案,會不會提出都成問題!
企業投資意欲大增
2)減企業稅可能有助提高企業投資的意欲。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長久以來,美國經濟上的結構問題恰恰與中國相反,可說消費佔比太高,高達70%,反而投資佔比只約17%。近兩年已有跡象顯示美國企業資本開支開始止跌回升,因此美國工人的生產率上升雖仍頗慢,但亦開始有點加速。
現在再加上減稅,企業極可能更願意將額外盈利用來投資在科研和擴大資本開支。再過一段時間,當人工智能(AI)、機械人和各種自動化技術的投資到了成熟的收成期,就連經濟學上的Holy Grail(聖杯),怎樣提升Total Factors Productivity(TFP)(全因素生產率),就是結合資本和勞工的效率,都可能拿到手!到時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就可能再升上更高的台階!最近從股價表現的數據分析,有證據顯示投資者的重點要求已改變,從看重增加派息和股份回購,改為獎勵增加資本開支的公司。
3)很久以前已指出,倘若美國通過大幅減稅,將掀起全球稅務戰,是傳統貿易、貨幣以外的第三條重要戰線!大幅削減企業稅,除刺激本土企業增加投資外,亦將吸引外資增加去美國投資的意欲。美國亦必企圖利用增加關稅來幫手埋單,所以最近已宣布調查中國鋁出口有否非法傾銷,目的無非就是加徵關稅。我最想見到的絕不是中方採取以牙還牙的貿易戰策略,這是下策。我想見到的是中國也進行稅改,除削減企業稅和各種費用,另外更想見到的是用稅改來刺激消費,譬如減增值稅、個人收入稅,和設立養子女和父母的免稅額。
近兩周的地域和板塊輪動,有點deja vu(似曾相識)的感覺,挺像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後的情況。當時大量資金突然回歸美國,美股表現強勁,反而新興市場包括港股表現不濟,另外舊經濟股亦大幅跑贏新經濟。
今次的情況也類似。近日道指(Caterpillar、波音、3M和UnitedHealth等)跑贏納指,代表本土中小企的羅素2000指數就更強勁,因為中小企有較少可避稅的國際業務。金融股如大摩、高盛、摩根大通等在兩個月內跳升近兩成,除稅改外,更受惠於加息、縮減資產負債表和更重要的去監管化。
短期近頂 港股亞股反近底
今次最大的不同是美滙指數(DXY)並沒有像去年般大幅上升至近104,至今仍徘徊在93水平。這可能代表歐洲經濟轉好,歐洲央行開始收水,亦部分代表資金暫無大量撤離新興市場,我亦不預期會發生。
短期內美股應近見頂,港股和其他亞洲市場反近見底,但不要輕視美股這隻接近9歲老牛的前景。稅改通過後,萬億基建方案就快上台,到時必有一番辯論,各州議員將搶奪這塊肥肉,但大家都明白投資基建的緊急性,所以不難通過。
中環資產持有大摩、摩根大通的財務權益。
productivity經濟學 在 未提供相片說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舉行線上課程由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王泓仁教授、佛光大學應用經濟學系陳麗雪教授、 ... 台灣效率與生產力學會Taiwan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ssociatio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