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新聞評論破口為「傳統市場」,老實說這件事應該是原本就知道的事實,但我覺得這件事並不需要過度去批判,傳統市場的問題是政府需要解決,不要全部都怪罪到攤販上面,這樣的做法只是將所有的錯誤擠壓在弱勢身上。
我不喜歡多去評論除了金融交易以外的事情,但這樣的角度去評論我無法接受,站在攤販的立場來說,要他們從早到晚戴口罩是非常辛苦的,不是每個人都在市場工作過,但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下著雨濕黏的此刻,臉上帶口罩對他們來說很辛苦,在傳統市場工作並不是在辦公室吹冷氣這麼舒服,幾乎是工作時間幾個小時身體都是濕黏的,有些攤販甚至臉上會起疹子,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多數也願意配合,至少我看到的都有戴,但你要他們完全不去擺攤,這不是你我能決定的,這是政府的政策。
-
以前的傳統市場的攤販是採先佔先贏的方式,你只要在這邊擺久了自然而然這位置就是你的,所以搶位置是要靠智慧跟人脈,後來的市場改要加入工會繳租金,政府真的要讓傳統市場不成為真正的破口,把各大傳統市場的工會名冊拿出來,一一輔助並嚴格規定禁止擺攤,可以每個月輔助20000元,但只要偷擺攤被抓到罰25000元,我相信多數攤販都願意配合,這樣的輔助方式真的會比政府發給企業幾千萬幾億還夠防疫,我很樂見這件事的發生,讓市場一些為了養家活口的叔叔阿姨們都在家裡吹冷氣打電動看Neflix一起耍廢救台灣。
-
至於紓困金主要民眾能接觸為兩類,10萬與50萬的紓困方案但都是「貸款」,你給這些攤販也沒用,只要理性的民眾都不會去借,因為這個錢是要還的,在第二年開始都有利息,到時候只是讓八大官股銀行端認列更多的呆帳,最後還是全民買單,那如果企業呢?
我很幸運剛好有認識公司的高層,因為是高階主管去年他原本要減薪,後來政府給了有條件的輔助紓困金,結果公司並沒有減薪,獎金也照拿,而該公司去年營收創新高,股價創新高,輔助金也創新高,這樣的輔助就有那麼一點怪怪的,下禮拜紓困特別預算4.0總額預計提列至6300億,在過去幾次的發放之中給企業的比例比民眾高,但去年很多公司的訂單都是供不應求,那這紓困金的意義好像就比較不大了,如果真的要追究將過去一年拿到這些紓困金的企業都一一公開,讓民眾們去查去年的財報去比對稅後淨利以及公司股價,如果都是上升或者創新高的話,把這些去年的輔助金等比吐回並改發給傳統市場攤販,我相信這些叔叔阿姨肯定拿到輔助金就不會去市場擺攤了,中間的差額請用公司的法定盈餘公積以及保留盈餘去補,這樣可能比較合情合理。
-
回到銀行業來說,剛好八大官股行庫都有朋友在裡面,去年的10萬紓困金讓一堆奇奇怪怪的人都去借款,有些民眾還問這個錢要不要還,也有民眾要把這個錢拿去買摩托車、買手機、戴牙套等等,銀行櫃檯明明覺得不妥但又怕被民眾客訴,只好依照辦法讓貸款通過,另外這50萬的貸款更匪夷所思,當時搞得像是在賣金融商品一樣,這所謂的「紓困金」不是要給有需要的人嗎?怎麼變成好像銀行基層要扛業績一樣,可能銀行業主管不小心讓員工誤以為這是「業績」。
-
回到金融市場,昨天公布景氣信號連續第三個紅燈,綜合判斷分數為41分,創下1987年五月以來近34年的新高紀錄,表示多數國內的企業在營收獲利以及進出口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以國發會景氣燈號內主要的九項指標七項為紅燈分數為38-45過熱,出口為黃紅燈分數為32-37,而特別注意的是非農業就業人數為藍燈分數為9-16低迷,非農就業人數為就業報告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能反映出製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及其增長,數字減少便代表企業減低生產,經濟步入蕭條,該數據是觀察社會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和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每個人對經濟指標的解讀不太一樣,以我個人主觀解讀這樣的景氣指標的差異會是,貧富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但其實非農就業指數從2019年9月開始已經連續20個月低迷了。
-
回到股票市場一年不到的時間景氣循環股之一的海運股翻了10倍,而台股加權指數還原後加權指數為33311點創了歷史新高,今年5月份的台股月成交量為5235億,而2016年市場熱度較差時月成交均量為776億,這樣的景氣是投資人樂見的,我喜歡那種大家都好大家一起賺的感覺,當然更希望台灣越來越好,在國際間能見度越來越高,但請不要用自己網路的優勢去攻擊那些社群發聲力較弱的傳統市場攤販。
-
這紓困金的好意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使用的方式,老實說這樣的情況本來不想評論什麼,因為要得罪的人太多了,甚至會換來更多的爭論與批評,但是這次講的傳統市場我覺得用片面之詞去轉載、分享、挑動別人的情緒我無法接受,只希望能更多元的站在別人立場去想,在網絡世界之中不得不說「傳統市場」這群人比較弱勢他們不懂網路行銷、不懂廣告、不懂經營媒體、甚至很多人都不識字、但並不代表他們的聲音不重要,我很幸運還可以發文,但傳統市場攤販們的手都是拿來搬貨,並不是拿來滑手機的。
我相信紓困金一定也有用在好的和對的地方,把事情搞得越複雜一定會越多漏洞,政策越簡單越好,也能減少銀行端的業務麻煩以及傳染的風險,真的最乾脆又最有用的方式就是像美國跟日本一樣條件式齊頭式發放,沒必要經過企業再轉入發薪至民眾手中,但老實說我對於紓困金要怎麼發或者發放到哪裡我沒有太多意見,因為這些都不是我能決定的,背後可能有更多細節或不一樣的立場,我很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但如果要用一張圖片來評論傳統市場的不是,我認為沒在傳統市場工作的人沒有資格,真的要評論攤販的話等疫情結束跟我從凌晨四點到傳統市場戴口罩工作到傍晚維持一個月後再來評論,我也樂見主管機關下令三個月不讓攤販營業,這樣可以更有效控管疫情,但一定要有相對應的措施輔助,不要每四年才會在傳統市場見上一面,這時候卻都消失不見。
-
真的要針對民生用品的破口,關於賣場、超市還有宮廟也足夠去討論,或許也可以讓所有的公務人員、銀行櫃檯都休息,讓整個金融業、公司企業都停擺,但這樣做是相當不妥的,因為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只看一面,不管是民生必需、經濟環境、以及封城後可能的人性暴動,有相當多事情的事情要考量,並不是這麼的容易,但真的要評論的話,如果沒辦法到傳統市場體驗別人的辛苦,也可以用客觀的角度跑1000個傳統市場拍照當母體再用隨機抽樣去計算疫情前跟疫情後的流量差異再來評論,我知道並不會真的這樣做,因為噴口水,還是比噴汗水簡單。
自己從四歲開始就在傳統市場長大,後來在交易市場時常看到聽眾說,因為沒賺到錢或者賠錢開玩笑說去公園睡紙箱,老實說我小時後在菜市場真的都睡在紙箱,所以每次看到這段我都覺得很貼切。
市場的攤販們都是用淚水、汗水換薪水
並不是像我現在室內裡面吹冷氣噴口水
面對疫情我們能做的就是少出門、戴口罩,配合政府的所有防疫措施,少一點批評、少一點煽動、多一點體諒,疫情才是共同敵人
這是今天早上八點傳統市場的照片
我來幫這些辛苦的叔叔阿姨發個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從畢業以後到退休 大約有40年的時間都在工作 勞保和國民年金這兩項 佔了我們人生超過一半的時間 這些社會保險 在我們人生最後退休的2-30年也非常重要 如今卻可能有破產危機 如果不是強制納保,該不該加保? 不加保的話 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方案可以替代這些保障? 上週新聞報導台北市一名周姓女子 ...
「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投資癮 Wealtholic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基金市場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銓敘部- 110.7.5 公務員服務法小常識 近來股市交易熱絡 的評價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公務員不想升官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公務員不想升官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Re: [討論] 如何當個斜槓公務員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討論] 公務員的投資理財- 看板PublicServa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24歲公務員的理財(附圖) - 理財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請益]請問公務人員可以買股票嗎? - 看板PublicServan 的評價
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特可以禁止美國總統川普的帳號甚至刪除已發表言論嗎?
1.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關於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ach)的保障根據憲法原理原則,是規範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
既然Twitter並非美國政府機關,此私人公司針對川普總統的言論限制措施就不構成憲法第一修正案的違反問題。
即便可能因各種政府公務人員退休基金等金融操作關係而間接持有Twitter股票,但這依然不構成「政府行為」。
2. 反之,如果是美國聯邦政府下令Twitter關閉某人帳戶或刪除某人言論,那就有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爭議。
3. 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 Coase以降的產權經濟學觀念,推特這類私人公司針對用戶的言論限制,包括最近台灣吵得火熱的Youtube過度保障大企業著作權的黃標/警告舉措,事實上都不需要政府介入。
正如我在2012年「旺中投資蘋果日報」一文中談過的經濟學邏輯:
私有產權制度下的公司營運的平台採取的言論限制最終都會導致用戶的使用成本上升。一旦使用成本高於預期效益,用戶便會轉向競爭對手;與此同時,過高的言論限制也會鼓勵並引誘競爭對手進入市場。
同樣的經濟學邏輯不但適用於推特或臉書近年來的各種言論管制,也同樣適用愚蠢(或別有居心)的台灣媒體/法律學者聲稱的「媒體壟斷」這個假議題。
而2012年完成文章後的事實發展更加證明台灣學者/覺青事實上根本不關心「壟斷」在法學與經濟學上的真正爭議,他們只是找個藉口來試圖以政府力量禁止他們所討厭的言論,最可笑的是這個藉口還包括他們口中的「言論自由保障」,用「侵害他人產權/自由權」的方式來保障自由。
4. 也如我前兩天提及的,令人感到十足諷刺性幽默,川普一整年孜孜不倦地嘗試以保障言論自由、國家安全等藉口禁止TikTok,結果卻是TikTok是如今少數不進行內容審查川普相關言論的平台。
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基金市場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好我是期權ACE
我會跟大家分享更多投資理財觀念跟技巧
也歡迎大家多追蹤我的文章跟訊息
留言、按讚、分享
才會獲得更多好文章
#留言我想投資理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 學生剛好提到籌碼 那我就先從籌碼開始講
如果有哪邊弄不懂或想知道的
歡迎留言給我!!!
首先在建立籌碼觀念以前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
籌碼對我來講是屬於 落後資訊
因為通常籌碼的統計我們都稱作盤後籌碼
顧名思義我們是利用收盤後 的 時間 上 期交所的公開網站查詢(期貨交易所)
去統計一整天交易下來 三大買人的買賣 跟 留倉數據
而籌碼也很容易在盤中 或夜盤 就調整掉
(夜盤又看不到交易籌碼)
所以有時候很常 下午籌碼 偏空 晚上大跌
但隔天早上 就突然拉回上漲
另一個想法是 籌碼 是接露資訊 也就是 天知 地知 你知 我知 獨眼龍知
那這樣的資訊可靠度就很低
畢竟金融玩的是資訊不對稱
那既然如此 ACE我們為什麼還要了解籌碼??
籌碼除了 可以讓我看到 行情 的蛛絲馬跡
對ACE來講最重要的就是 → 一個行情的穩健程度
不管是期貨籌碼還是選擇權籌碼 有時候很容易相左 或是跟 價格行情不一樣
但是我說過如果要做買方當沖
一定需要的兩個關鍵條件是
1.波動大
2.行情穩健延續性強
那籌碼就是用來觀測這件事情
籌碼是不爭的事實 真實拿錢下去做交易後的結果
固然有時候 主力也用籌碼來打煙霧彈
畢竟 他知道 散戶會看 卷商業務也都會發給客戶
所以這個資訊是很好被誘導的
但關鍵在於 波動大→我只需要知道 最近籌碼 調整部位的大小 跟 目前的留倉量就知道
所以第一個條件 我不需要知道 籌碼的準確度跟真實性 我只需要知道 目前籌碼的整體量
是有資格發動 趨勢條件嗎??
量大才有肉
無量何必衝
所以 籌碼帶給我掌握第一要點就是如此
第二
行情穩健、延續性
今天波段行情發生時
我只需要知道 主力 是否 有換方向 是否獲利了解 是否還在持續加碼(這件事情也不需要去揣測籌碼真實性)
當然 如果行情延續 方向 跟籌碼一致 (叫做更有信心抱單或加碼) 而不代表一定就往這個方向這
這樣講各位同學有聽懂嗎?
第二重點在於確認 行情 跟 提高勝率 而不是絕對方向性
好現在就來替各位新手介紹籌碼
首先
我先介紹什麼叫做三大法人??
一開始我們有介紹到 台灣市場 是加權市場 既然是加權市場 被控盤的機率就很高
而資金量足以大到左右市場行情的人 我們就稱他法人、主力(市場上主要的力道)
雖說講左右有點過分
我們改成影響好了
能夠影響市場的人
那 這也是為什麼ACE一直以來非常崇尚價格交易法
為什麼ACE看得這麼準
就是一路在觀察法人的手法 思維 跟 作價
所以我給的價格 都非常準確
那法人有包含哪些呢?
1.投信
2.外資
3.自營商
這三個就是俗稱的三大法人
我們也會因為他買賣的狀況 來作市場行情方向之借鏡
投信
又稱作投資信託公司、基金公司→主要目標是幫助投資人做買賣
收集散戶的資金變成共同基金後來進入市場做交易
交由專業投資人委託代操,散戶收取微薄利息或獲利
而投信偏向 投資 中小企業成長型股票
由於募資的對象都是依班老百姓
所以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更多
相對的金管會對其管制就會更為嚴格
他們也因此看重投資績效表現
而投信跟投顧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負責基金管理操作,後者則不予理會。
外資
台灣以外的金融機構投資人把國外的錢兌換台幣後
藉由台灣的證卷經紀商來市場上做投資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股市長線的行情
我們能夠觀察 台幣匯率升貶值的狀況來做操作
因為外資不可能整天在換錢
而換了錢進來 就一定是要賺錢
所以 台幣 突然升貶值之後的行情就十分值得觀察
外資是一種中長期趨勢指標
外資其實又可以分為 1.真外資 2.假外資
也就是國內人設境外公司在回台灣投資
因此 分清楚 不同外資的特性 尤為重要
一個是真正 國外看台灣 的 行情走勢
一個還是屬於自己內資 台灣的 看法
但這個比較深 我們就先做介紹就好
自營商
用自己公司的資金來做投資交易,不幫客戶進行買賣
所以相對而言對整體市場的影響力較小(除非是大型自營商)
有些公司的資金可是富可敵國
但也因為影響較小 多半是用來觀察 個股 影響 跟 炒作
因此拿來看大盤 方向 就會比較少提到
(眼尖的同學就會發現 我一般只看外資 跟 十大法人)
而自營商偏向短期操作居多
因為自營商是用公司的錢去操作→賠光公司不就倒了?
所以自營商相對保守→也正因如此自營商勝率也偏高
之前也有一個說法是
選擇權最大的造勢商 就是自營
因此 只看 選擇權 自營部局就很重要
自營商也很常 發行權證後 再去現貨市場 買現股避險 因此操作手法跟 以上兩大法人較不一樣
自營商、經紀商、承銷商,接屬於證卷商底下的部門
每個部門所負責的業務也有所不同
以上就完整介紹完三大法人了
應該是我有史以來介紹最完整的一次
而剛剛文章也有提到所謂 十大法人(也就是我們常開玩笑的十大惡人)
所謂的十大法人或特法 其實就是把整個條件再放寬
而三大法人也包含其中
所謂特定法人,包括
1.證券商(身份碼H)、
2.外國機構投資人(身份碼A.B.f)、
3.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身份碼E.G)、
4.國家金融安定基金、
5.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
6.勞工退休基金、
7.勞工保險基金、
8.郵政儲金匯業局郵政資金(以上身份碼L)、
9.金融(身份碼D)及
10.保險機構(身份碼M)等
在整個籌碼部位 我最關注的就是 外資+十大
這些資料都可以在期交所 的 網站做查詢
記得要繼續鎖定期權ACE的發文
我將會帶給大家更多投資理財、實戰交易面向的學習
#新手不怕學
#只怕不想學
#期權ACE
#ACE榮耀投資學院
#什麼是三大法人?
#籌碼面
#三大法人
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從畢業以後到退休
大約有40年的時間都在工作
勞保和國民年金這兩項
佔了我們人生超過一半的時間
這些社會保險
在我們人生最後退休的2-30年也非常重要
如今卻可能有破產危機
如果不是強制納保,該不該加保?
不加保的話
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方案可以替代這些保障?
上週新聞報導台北市一名周姓女子
通過普考任職公務人員
考過普考以前的13年也在勞保局工作
不過他當時是以勞保身份工作的
但轉公職後卻發現特休也只剩最基本的7天
而且前面的13年勞保
也無法跟未來的公職退休年資合併
這之間發生了什麼問題?
是不是代表年輕人不該加勞保?
如果沒有雇主強制幫自己加勞保
有加入工會的必要嗎?
如果沒有加勞保的話
是省到錢,還是未來會虧更大?
今天的影片會分享
『年輕族群是否該加勞保?』的分析
00:00 前言
01:57 一定要弄清楚的勞保規則
03:19 為什麼新聞說勞保年資會歸零?
04:16 勞保年金改革對誰有好處?
05:27 現在繳勞保費到底值不值得?
06:53 改繳國民年金會不會比較好?
07:39 勞保退休金很少,怎麼另外準備?
09:22 完整財務規劃的地基怎麼規劃?
10:56 Q&A時間
年金提早領,效益最大化
https://youtu.be/ELTlpqspoRI
一次請領轉月退,年金改革無所謂
https://youtu.be/gJC534dZKbk
預約專業諮詢
https://www.surveycake.com/s/KBywY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llenpage666
加入我的LINE
https://lin.ee/PkykJIL
想讓事業拓展,吸引網路流量嗎?
你可以參加這個Youtube營銷課程:
https://reurl.cc/8yzgGX
還是想透過經營Youtube增加廣告收入?
那我推薦你參加這個Youtube課程:
https://bit.ly/3cTngfU
合作/演講/諮詢聯絡信箱:
allen750528@gmail.com
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公務員不想升官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公務員投資股票 在公職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的討論與評價. 公務員可以炒股。正常的買賣股票和正常的證券投資,是市場經濟行為,不會被禁止的。 《關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 ... ... <看更多>
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公務員不想升官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投資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公務員投資股票 在公職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的討論與評價. 公務員可以炒股。正常的買賣股票和正常的證券投資,是市場經濟行為,不會被禁止的。 《關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 ... ... <看更多>
公務人員可以投資股票嗎 在 銓敘部- 110.7.5 公務員服務法小常識 近來股市交易熱絡 的推薦與評價
依公務員服務法第13條第1項及銓敘部相關函釋規定,公務員投資行為如符合下列要件:「(一)所投資之事業,非屬其服務機關所監督。(二)僅得投資作為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兩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