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女兒
住院醫師時期,若有病人需要安排超音波檢查,我常跟超音波技術員Eva分工,一方面分擔工作量,一方面也跟有多年臨床經驗的Eva學習,而且遇到特殊病例時,也可以一起檢查討論。
「這個產科病人我先照(超音波)囉。」前一個巧克力囊腫合併子宮肌瘤的檢查報告有點費時,我還在超音波檢查報告上一一填上檢查數字,想辦法畫出不要被G醫師退件的報告圖。Eva 已拿著下一張檢查單,開門喚病人進來。我們都是急性子。
聽到叫喚,進來檢查的孕婦懷孕十八週,第一胎。老公陪著來,白天門診可以陪同的老公並不多。兩個都打扮普通,很一般的新手父母。
產科超音波檢查多數是例行項目,孕期二十週後的基本檢查包含頭寬、大腿骨長、腹圍,週數再大一些之後,會確認手指頭和嘴唇。大家很關心的生殖器性別,其實不在例行檢查項目之內,例如印度等某些國家,因可能牽涉到特定性別偏好,法律規定不能告知胎兒性別。白話來說,就是一定週數前不能告訴孕婦胎兒性別,以免重男輕女的情況下導致女胎兒被墮胎。臺灣比較沒有這類問題,但倒是遇過幾個外籍孕婦家庭,特別要求我們不能透露胎兒性別,「以免出生當天的驚喜被提前揭穿。」這倒跟大部分臺灣家庭不太一樣。
「媽媽你今天是第三次產檢,醫師有跟你說會做唐氏症血清篩檢吧?」Eva不只是收檢驗單做檢查的技術員,她已經很熟悉婦產科門診的各種程序。主治醫師和資深熟練的護理師和技術員一起工作,其實比跟實習醫師一起工作順手得多。
「那個可以不做嗎?」先生問。
「唐氏症風險一般大概是八百分之一,除非有特殊宗教信仰,多數媽媽都有驗。」Eva回他們,「你們等一下可以再跟醫師討論看看。」
Eva一如例行檢查的程序,一一檢查了胎兒的姿勢、羊水量、頭寬、腹圍。「這邊是寶寶的手指頭,有沒有看到?一、二、三、四、五,五根手指頭喔。」胎兒在子宮內通常是握拳的姿勢,有時候會張開手掌,再握起來。手掌打開時,是數算手指頭和確認手掌發育的最好時機。
「黑黑的部分是羊水,胎兒泡在羊水裡,會喝羊水,然後尿出來。」Eva邊檢查邊解釋,超音波探頭掃過胎兒的身體,確認胃和膀胱內的羊水。我的檢查報告寫完了,站到Eva身後看她檢查。孕婦和她的先生盯著超音波檢查螢幕,十分開心的表情。
「在裡面會喝羊水喔?」先生問。
「是啊,所以出生的時候,小寶寶肚子裡是飽飽的喔。」Eva說。
「手腳都正常嗎?」先生又問。新手爸爸果然比較興奮。
「對啊,剛剛算給你看那個是右手,這邊是左手。」Eva熟練地把探頭轉到另一側,「左手握著拳頭,不過還是可以算一下手指,你看,一、二、三、四、五,也是五根手指。」
孕婦的笑容帶著滿足和愛意。準備要當媽媽的人,好像都特別溫柔。是啊,那螢幕上看到的生命,正被她餵養著,被她的子宮以羊水包覆著,被她用身體保護著。
「那是男生還是女生?」先生問。
「我看看喔。」Eva的超音波探頭在孕婦微凸的肚子上滑動,超音波螢幕上,胎兒腿稍微張開,胯下三條細線,女性外生殖器的影像,十分清晰。「是女生。」Eva給了確定的答案。
先生一句話都沒說,直接走到檢查室門口,甩門而出。
「碰」的一聲,門自動闔上。
躺在床上的孕婦,兩行眼淚「唰」地流下來。
我和Eva 嚇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前一刻溫暖幸福的空氣,好像突然被抽空了。
===========
這孕婦有很甜的笑容,皮膚白皙,齊眉瀏海,過肩直長髮。老公是個外國人,又高又瘦,一頭捲捲的金髮。
「林醫師你好。」先生會說中文。呼,我稍微鬆一口氣。之前遇過一對女生不會說英文、男生不會說中文的準爸媽,產檢過程我得中文說一次,英文再一次,可累的。
一樣是異國通婚,歐美籍的男性配偶有些會中文,有些則是醫師與太太配合他們一起用英文溝通;若是臺籍男性和東南亞籍女性結婚,先生卻幾乎都不會東南亞太太的語言,總是年輕的東南亞裔孕婦,睜著大眼看著先生和醫護人員溝通,偶爾應答幾個單字,或者她們說著帶腔調的中文,即使有一些名詞不懂,也咬牙試著弄清楚每個醫囑。
「我先生來臺灣教書,已經很多年了。」太太溫柔地笑著介紹,甜蜜地輕拍老公放在她肩上的手,先生看著懷孕的太太,滿眼愛意。
「好的,如果中文解釋有聽不懂的地方隨時跟我說喔。」對於要一起迎接家中新成員的佳偶,我總是衷心祝福。能夠陪伴他們在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是婦產科醫師的福分。
「醫師,確定是女孩嗎?」在三十二週產檢時,她突然很認真地問。
「確定啊。」我把檢查探頭滑到她子宮底,「你看,小朋友屁股在上面,大腿中間可以看見外陰唇,是女生。」
「好。」先生認真地點頭。
「怎麼了嗎?」我有點疑惑。很少遇到這麼在乎胎兒性別的歐美人。
「我先生家,三代都沒有女兒。兄弟的孩子也都是男孩。」太太仔細跟我說明。
「這樣喔。」我鬆了一口氣,原來是好事,「那這是家族中的寶貝公主喔。」
「對啊。」太太笑得很燦爛。
先生倒是帶著嚴肅的神情。當爸爸這件事,一開始興奮,再來就感到沉重的責任了吧。
「要注意胎動,有任何不舒服,隨時來產房喔。」這是接近足月前的例行叮嚀。
她又突然問,「醫師,我的預產期確定嗎?」
「咦,我們在第三次產檢的時候,已經確定預產期囉。」我對她突然一一再次確認覺得疑惑。
「那我什麼時候會生?」她再問。
「預產期前三週,到預產期後兩週,都有可能。」我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這樣啦,」她還是那甜甜的笑,又有幾分承擔著特別任務的神情,「我公公在問我什麼時候會生。」
咦?公公這麼在意?
「這是家族中第一個女孩,他要從美國飛過來迎接他的第一個孫女。」她接著說。
「你公公要抓準時間,不錯過出生那天嗎?」我很訝異,眼睛瞪大看著他們倆。
「對啊。」她和老公笑著大力點頭,「他要第一時間迎接他的孫女。」
「好寶貝啊!」我和跟診護理師異口同聲感嘆。
「呵呵。」先生從她背後環抱著她的肚子,裡面是一個全家族期待的寶貝。
行醫十多年,我忘不了這個特別大老遠飛一趟,就為了第一時間迎接孫女的家庭。
如果每個女嬰,都是這樣被期待,有多好。
.
本文摘自《#診間裡的女人2》
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
作者:林靜儀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在傳統上,孩子是父母的財產,生命像是物品可以被評價,這是重男輕女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我們傳統上很難談愛,成績不好也可以被講成是壞孩子,更不認為一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
有時候想著,被傳統思考制約的人,實在很可憐。但如果這樣的人是握有資源的長輩,那晚輩更可憐。
還好,現在資訊發達,不同文化的價值觀有機會流通,我們可以看到其他文化對人的尊重。我們可以重新選擇適合我們的價值觀,學著愛自己,不把生命當成物品評價,相信生命成熟之後有能力可以成就他自己。
當我們能相信自己,可以時時刻刻看見自己的價值。那麼,我們便願意相信,另一個生命也能展現獨特的價值,不論這生命是男是女。
祝願您,能試著暫時放開自己的價值觀,體會這個世界的廣闊,而不是把對世界的認識侷限在自己的期待,把自己活得如此狹窄!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名詞子句合併 在 Better Leaf 好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馬雲:你沒成功,是因為你不夠懶惰」
萬眾矚目的 2020 #淘寶雙11 日前隆重登場。第二個沒有馬雲的淘寶雙11,魅力依舊無法擋,創下4982億人民幣的交易額。「雙11」近年來已成為「消費日」的代名詞。
再次證明,背後大功臣「馬雲」打造的阿里巴巴帝國在全球造成的影響力之深遠,真的非常了不起。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向來多次釋出「金句」,其中許多名言都被視為企業家的重要參考,也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多年前,阿里巴巴宣布合併雅虎中國。這次合併,嚴重動搖了雅虎內部軍心。原本以在跨國企業工作為傲的職員們,感到非常難以接受。
而當時,阿里巴巴除了面臨「軍心不穩」,還要面對其他公司趁勢出高薪挖角的挑戰。如果不及時出手,恐怕許多優質員工會提出離職,公司運作會受到嚴重影響。
後來,馬雲在一次和雅虎中國員工的見面會上,發表了一個顛覆眾人認知的觀點。結果,阿里巴巴成功挽回多數員工的心,讓他們願意留下一起奮鬥,解決了公司一大危機。
當時他是這樣說的:
「世界上很多聰明並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無法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受到了錯誤的教育,他們養成了勤勞的惡習。」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愛迪生說的那句話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並且被這句話誤導了一生。勤勤懇懇的奮鬥,最終卻碌碌無為。其實愛迪生是因為懶得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編了這句話來誤導我們。」
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在胡說八道。這樣吧,我為大家舉幾個例子因為懶惰成功的例子。
第一,比爾蓋茲。他原本是名程式設計師,之所以設計圖形的介面程式,是因為他懶得記複雜的DOS命令,所以自己設計一個。後來,當全世界的電腦頁面開始出現一模一樣的符號,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第二,可口可樂。儘管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濃郁,但可口可樂發明人因為懶惰,找到最簡單的研發途徑,糖精加上涼水,裝瓶就拿出去賣。結果呢?現在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幾乎都有可口可樂。
有人因為懶惰走樓梯,所以發明了電梯。有人因為懶得走路,於是製造出汽車、火車和飛機,還有很多很多。」
以動物界為例子,馬雲指出:「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一輩子幾乎都不怎麼運動,但卻能活到100歲,但勤勞的兔子平均壽命只有5至12年,你覺得誰贏了?牛那麼勤勞,每天為人類辛苦工作,結果還不是被吃掉?」
而在公司裡同樣也有一樣的情況。馬雲表示:「公司每天最早來最晚走的人,工資是不是都不比其他人高?而有些沒事就發呆的人,是不是工資都特別高,說不定還持有公司的股票!」
據當時媒體報導說,馬雲說完這番話後,雅虎中國的700多名員工當中,超過90%的人表示認同馬雲的觀點和企業風格,選擇留下來。
如果你到最後,應該不難看出,其實馬雲所說的「懶」,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只是不提倡「盲目地努力」。
他相信,當一個人想要減輕工作負擔時,那人就會找到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他們會想辦法讓工作變得更輕鬆、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拒絕長時間埋頭苦幹。
用最短的時間、最簡單的方式,發揮最大效用,這才是真正的高效學習。
不管是工作或學習,我們都建議大家「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益」。加入《好葉說書課》,為你省下600個小時,每天20分鐘完整吸收一本書。讓你在學習上,就贏在起跑點。
歡迎點擊以下連結,了解《好葉說書課》詳情
https://bit.ly/38EYe2h
#好葉 #馬雲
名詞子句合併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稍早,吳益政議員發了篇圖文,質疑為什麼「北高雄」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百分之十一、遠低於全市平均;附帶一句,收來的污水處理費與前瞻預算都花到哪裡去了。
我個人必須肯定吳議員一點,就是他終於回到了市政的辯論場上,而不是跟著民眾黨中央吵一些莫須有的議題。吳議員關心市政,立意良善,做市民的都應該鼓勵。但是他的文章仔細一看,很有些不盡不實,又脫離現實的地方。終究,吳議員還是染上了柯文哲與民眾黨網軍,那種「利用資訊不對稱亂帶風向」的壞習慣。
🤔 「北高雄」是啥?可以吃嗎?
容我先抓個語病。其實,對於土生土長的高雄人(無論市民或縣民)來說,「北高雄」指的是原高雄市區,鐵路以北的部份,概括來說,就是左楠鼓三四區,有些人還會算進鹽埕、旗津。原高雄縣區的部份,通常大家會講「三山」,也就是「鳳山」、「岡山」、「旗山」三大生活圈。
我看到圖文上大大的「北高雄」三個字的時候,心裡發怵了一下。我個人是後驛出身,不折不扣的「北高雄」人,可說是從小看著市政府挖污水管線長大的,怎麼會有11%這麼低的數字呢?
仔細看了一下,原來吳議員圖文裡張冠李戴,「北高雄」,指的是「岡山、橋頭」;通常這區塊在地人會叫做「大岡山地區」。吳議員在高雄辛勤耕耘二十年,應該不會犯這種基本錯誤,或許,是台北來的小編沒有搞清楚狀況吧?
🤨 花媽市長的「高高平」
你會說,為什麼要抓這個小小語病呢?其實,這個語病一點也不小。它的背後,牽涉到一個很大的課題,就是「縣市合併」。
2010年縣市合併,到目前為止也就差不多十年。在那之前,高雄縣、市分治已經幾十年,都市計畫和基礎建設的落差相當大。以前去鳳山找親戚,過了一條澄清路,兩邊的落差就多多少少可以肉眼看得出來。其實台北人對這種現象不陌生,很多台北市土生土長的人,都會揶揄說「過了一條台北橋就變第三世界」。
這也不是誰的錯,而是台灣的國家體制如此。同樣是直轄市,高雄市跟台北市比,資源富足的程度,已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回頭看高雄市與高雄縣,資源的差距仍然不小。在國民黨執政高雄市的時期,反正市區就「不做不錯是我敦義」,而縣區是沒資源可以做,縣市兩邊的落差還算隱而不顯。但到了謝長廷和陳菊任內,縣市合併以前的十二年間,開始大力做高雄市區的基礎建設,縣市兩邊的差距就愈來愈大了。
就拿污水下水道接管率這個指標來說,花媽做第一任,原市區的數字大約是五成;花媽做完第二任,這數字就上看八成了。但是原縣區始終都在百分之十五以下盤旋。
所以縣市合併之初,花媽市長就揭示一個重要的目標:「高高平」。也就是說,盡可能把縣區的基礎建設做起來,讓它不要跟原市區落差太大。
「高高平」是花媽市長做得最多,但也做得最苦的大工程。
別忘了,縣市合併是2010,那時還是馬英九執政。而馬英九政府是最刻薄高雄的。縣市合併前,馬政府承諾高雄,原縣、市加起來的各項補助款不會動。但事實是,合併一成,馬政府就翻臉不認帳,六年下來苛扣了八百多億補助款。再加上健保費問題,馬政府刻薄高雄的數目,高達一千三百億。這點吳益政自己也清楚,幾個禮拜前也拿來大做文章,怎麼到了今天就忘了提這件事呢?
而花媽接手的「大高雄市」,是一個幅員廣闊,上到玉山、下到高雄港,面積是六都最大,比台北加新北還要再大三成的巨型行政區。以被苛扣的有限資源,要管理面積最大的行政區,花媽累也是累極了、苦也是苦極了。
😮 「污水下水道」工程遠比你想像的浩大
2016政黨輪替、小英總統上台,高雄終於是熬出了頭,等到一個願意重視南台灣的中央政府。不但重大建設計畫開綠燈,也以「前瞻計畫」的名義補足資源。
但是,建設一個城市,除了錢,還需要時間。
污水下水道工程,不是只有挖馬路造溝渠而已。其實它分成三大部份:#污水處理廠、#污水幹管,還有 #分支管網。
第一個要做的,是污水處理廠。道理很簡單,你污水總是要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如果這個「去處」沒有做好,那其它管線怎麼接也沒用。所以,市府最先動手做的,是典寶溪畔的「#岡橋污水處理廠」。這部份,在2018年底完工試車,2019年初才投入使用。吳益政問錢花到哪裡?其實初期最大的花銷就是污水處理廠。
接下來要做的,是污水幹管。幹管的部份還算簡單,都在大馬路挖開來做就成了。但是這也是最容易引起民怨的地方,畢竟騎車出門走省公路,放眼望去都是挖開來造溝渠的工事,心情不美麗也是可想而知的。
最可惜的是,污水處理廠完工後,正要著手做幹管時,市長卻換成了韓國瑜;在他忙著去選總統的那段時間,很多前朝規劃好的接續動作(例如主要幹道的污水幹管施工),都得中斷將近一年,等到韓國瑜選輸回來才匆匆忙忙重啟。
而最不起眼的,卻也是最浩大、最困難的,其實是分支管網的部份。
首先,分支管網的施工長度加起來,其實遠遠超過主幹管。打個比方說,我們國中健康教育課都教過我們,微血管的長度加起來,是主動、靜脈的幾百倍不止。污水下水道也是一樣的道理,分支管網雖小,施工量卻是幹管的N多倍不止。
所以我從小看謝長廷、陳菊市府一直在做市區的污水管線,做了十年不止,為什麼?因為工作量就是這麼大。
還有一個難處。如果版上的朋友有住透天厝的經驗,應該都知道,污水管線其實是在房子的背後。這裡問題就來了,台灣的都市計畫是出了名的不良,尤其是鄉下地方,都是那種隨便蓋隨便賣的所謂透天「販厝」。房子背後所留的空間,要容納污水管線(大約要八十到一百公分寬),已經捉襟見肘。而且很多住戶還往後面鐵皮加蓋(通常是蓋成廚房),就更難施工了。而要清拆違建,那個工作量,又是另一個宇宙的數量級。
想一想,2016以前,高雄的建設,馬英九是能擋就擋。2016到現在,也就四年的時間,能完成一座污水處理廠,其實就算很不錯了。幹管與分支管網的工程,也同時在做,但是預算排擠之下,也只能盡量往前推進,做多少算多少。
所以吳議員問,污水處理費和前瞻預算花到哪去了?很簡單,污水下水道的工作量就是這麼大,整個城市要接管,預算規模不亞於蓋一條捷運。
這裡還有一個思維陷阱,就是「接管率」這數字,其實是從「下游」到「上游」整個打通才算的。也就是說,污水處理廠、污水幹管、分支管網全都要做好接好,而且接管後那一戶房子還要完工入住,這樣才能算進去接管率的數字裡。近十年來,#橋頭新市鎮 和 #南岡山 等嶄新規劃的市區,打從重劃階段就已經把污水管線考量進去,也都做好等在那邊,也都接進去岡橋污水處理廠了。但是空地還沒開發,抑或新蓋的房子還沒人入住,那就不能算進接管率裡面。一旦開發完畢,馬上就可以列入數字。如果把這些可以預期的數字算進去,岡山橋頭的接管率,也不會像吳議員說得這麼糟糕。
吳議員粉專的圖文裡,說「接管率任內破五成」。仔細看他的文案,原來指的是「全市境內」破五成。這個數字不用等吳議員來做,花媽卸任的時候,(縣市加起來)就已經有四成多的數字了。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絕對數字的多寡,而是原市區與原縣區的不均。吳議員省略不提這一點,即便不是惡意誤導,也是沒抓到事情的本質。
😡 吃米不知米價的「台北經驗」
做一套新西裝容易,穿著西裝改西裝難。同樣的道理,城市開發之初就把管線做進去最容易,都已經住滿人了才開始做管線最難。
吳議員粉專小編,在圖文裡加上一句「接管率達台北標準前,重新檢討污水下水道使用費率」,這句話讓高雄土生土長的我,感到非常火大。
台北作為台灣的首善之都,規劃本來就好;市區在建設之初,就已經把污水下水道給考量進去,有些甚至是1920、1930年代日本人留下來的規劃。在這規劃基礎之上,台北要做好污水接管,並不困難。但高雄不一樣,日本人真正大規模建設高雄,已經是差不多1930年代末的事,這時都快要開始打太平洋戰爭了。所以很多日本人對高雄的規劃,只見於圖面而未落實。
到了國民黨遷台,「重北輕南」是基本方針。台北市區的基礎建設,還可以照著日本人(城中到大安一帶),甚至是美國人(像民生社區那邊)的規劃來做。高雄市就沒那麼幸運;市中心(哈瑪星、鹽埕、前金、新興和苓雅寮)還可以照著日本人的設計做;市中心以外的區塊,基本上就是應付應付。而原市區邊緣,和縣區的部份,就是第三世界等級的放任發展。
這些問題,在威權體制與經濟、人口快速成長的年代裡,都沒有人提。到現在台灣發展起來了、人民生活水準的要求提高了,都市也已經成形了。台北市是本來就有想到、本來就有規劃,做起來不難,而當初沒想到沒做到的,還可以砸大錢搞定(例如淡水河、基隆河治水,淡水線、新店線台鐵改捷運…等,那可是三十年前的幾千億預算啊!)
而高雄,就只能穿著一套破西裝來改西裝。
所以高雄從謝長廷到陳菊這將近二十年間,都是一貫的策略:新開發的重劃區,一定要提早把污水下水道規劃好,一次做到位;老舊的居住區,沒有任何捷徑,就是下苦功、花時間、花大錢去做。謝長廷剛上任的時候,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原市區,污水接管率還不到一成。謝長廷卸任時,已經來到四成五;陳菊中後期的時候,這數字更突破八成。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夠努力,還是做得到的。
喔忘了提到一點。謝長廷任內與陳菊初期,負責這塊工作的林欽榮局長,後來被陳菊推薦給柯文哲,當他第一任的副市長。
2010縣市合併升格之際,台北市是堅決不跟台北縣合併的,一直到現在台北市還是用全國最豐沛的財政資源,在治理一小塊地方。而高雄合併之後,卻是用苛扣過的預算,來治理全國最大的直轄市。民眾黨在這次市長補選,喊出一句口號,叫「台北經驗、高雄實現」。在我這個高雄人來看,這句話即使並非一句侮辱,也至少是諷刺。
😓 民眾黨式話術無助於解決問題
總結一下民眾黨在這個文案裡,所犯的兩個謬誤:
第一,刻意用「北高雄」這個名詞,來模糊、誤導問題的討論。在民眾黨小編來看,這只不過是個名詞代換的語病,有什麼好計較的?但是在懂行的人來看,這其實是模糊了焦點、略過了「縣市合併」這個問題的根本來源。模糊掉問題本質的討論,不能算是有效的政策討論。
第二,貶低歷屆高雄市長的努力,只為了烘托柯文哲的「台北經驗」。問題是,高雄預算少、幅員廣、起點低,立足點跟台北完全不一樣;台北經驗要怎麼套用在高雄身上呢?更何況,台北市的污水接管工作,早在柯文哲以前就已經做到了八九成;柯文哲只是揣著大筆預算、接收了一個已經建設得差不多的城市而已。柯文哲又有什麼立場能夠吹牛自己的「台北經驗」呢?
說到底,吳議員的這個文案,還是典型的民眾黨網軍式的選舉話術:第一模糊焦點。第二去除脈絡。第三是用「錢花到哪裡去」的口號來挑動選民的負面情緒。最後總得要歸結於柯文哲的「台北經驗」的個人崇拜。
這樣的話術,無助於解決在地的問題,只不過是再一次側寫了柯文哲式的台北傲慢罷了。
(圖片來源:高雄市新聞記者協會)
名詞子句合併 在 高中英文名詞子句當同位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英文 名詞子句 當同位語. 4.3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臺北酷課雲. 89.5K. Subscribe. 89.5K subscribers. 83.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
名詞子句合併 在 Re: sure 後的名詞子句是補語還是受詞? - 看板Eng-Class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如果採補語的看法
那這些名詞子句看看成受補還是主補?
謝謝
※ 引述《BigBreast (男人的堅持)》之銘言:
: 我猜測在古代that子句是可以當介係詞的受詞的:
: (我找不到證據 有人有Early Modern English的文獻嗎?)
: 1a) I insist on that you should come.
: 1b) I am sure of that he is right.
: 但後來卻發展成這邊的介係詞都必須省略 不省反而錯
: 2a) I insist that you should come.
: 2b) I am sure that he is right.
: 從 1a 和 2a 來看
: 文法學家一致把隱形的 on 和動詞 insist 合併
: 然後宣稱 insist 變成了及物動詞
: (實際上 insist 一直都只能當不及物動詞
: 可以參考法文 insister pour que
: 西班牙文 insistir en que
: 在後接that[que]子句的條件下
: 這裡的介係詞 pour 和 en 都是不能省略的!)
: 但是 1b 和 2b 方面的解讀卻出現歧義:
: --> 如果把隱形的 of 和後面的that子句合併
: 就可以說 that 子句是補語
: --> 如果把隱形的 of 和 be sure 合併
: 就可以說 sure 是動詞化的形容詞
: 而that子句是受詞
: (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at-clause
: 這裡認為sure是"verb-like adjectives")
: 基本上我比較喜歡動詞化形容詞 + 受詞的說法
: 這樣比較統一
: 因為既然:
: I'm afaid you are wrong.
: = I fear you are wrong.
: 如果只因為afraid是形容詞就要說上句是補語 下句是受詞
: 我覺得有點見樹不見林的感覺
: 畢竟整個 be afraid 在這裡就相當於 fear 一個動詞
: ※ 引述《tucson (tucson)》之銘言:
: : We’re not sure whether Susan will join us.
: : 請問whether Susan will join us算是補語還是受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254.8
所以既不是主補也不是受補 是這個意思嗎?
※ 編輯: tucson 來自: 61.64.108.129 (10/31 12:39)
Note: am afraid --> prediate
(that) you are wrong
--> that clause is a noun clause and a predicate complement
The predicate complement, [(that) you are wrong], is explantory and should
be regard as an adverbial clause and modifier of the adjective "glad" or
"am glad." O
In the same way, "I am glad to have seen her."
"to have seen her" is an adverbial modiflier of "glad" or "am glad."
that/whether子句或含to的不定詞片語被視為"謂語補語"(predicate complement)
用來解釋或說明句中謂語或形容詞。副詞性修飾語副詞性修飾語
※ 編輯: tucson (223.139.131.218), 07/03/2015 01:29: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