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學金轉知】
「玉山培育傑出人才獎學金」將延後收件至9/27(一)截止申請
一、申請資格: 獎學金分為管理、科技及人文3大類別,凡符合下列資格之品學兼優學生(不含在職進修生),均可提出申請。
1.管理類:就讀於下表所示學校之財金、經濟、商管、法律、科法等相關系所碩士生。
2.科技類:就讀於下表所示學校之電機、資工、資管、數學、統計、物理等相關系所碩士生。
3.人文類:在音樂、美術領域有傑出表現之學生(大學三年級以上及碩士生,不限學校及科系)。
管理類及科技類學校
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台北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二、獎學金金額及名額:
1. 獎學金金額
1) 管理類:一學年新臺幣20萬元整,分2次於每學期發放。
2) 科技類:一學年新臺幣20萬元整,分2次於每學期發放。
3) 人文類:一學年新臺幣10萬元整,分2次於每學期發放。
2.獎學金名額由本基金會獎學金遴選委員會決議分配之。
三、 申請及核定時間:
本獎學金應於每學年啟始前提出申請,2021年延長收件日期至9月27日止;並由本基金會於每年10月底
前核定受獎名單。
四、 詳細獎學金申請須知請上「玉山培育傑出人才」獎學金官網查詢:
https://www.esunfhc.com/zh-tw/foundation/volunteer/scholarship/scholarship-plan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國立臺北大學有文、法、 商、公共事務、社會科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北大科系階級- 臺北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科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科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精華篇|國立臺北大學學校介紹 - YouTube 的評價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三張照片是20年前
第一次以探訪生態找昆蟲的主題
跟好友們出發泰北清邁
展開十天九夜的慘烈行程
因為目標太過明確
就是要找蟲
結果一連串的期望
搭配一整個的失望
回台灣後還大病躺了好幾天
卻也因此打開我的探險旅程
(玩蟲的朋友能認出幾個人?)
那時也是開始用電腦在網路上找資訊的年代,許多網站論壇開始出現,也因此認識多朋友,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眾團體,心中的生態與觀察的種子開始萌芽,也因此有了這一段文。
《植物日記簿》醞釀了好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同時分身做很多事,這是這幾年的生活方式,在旁人看來似乎把自己逼得太緊,但習慣性的高壓創造出自己的熱血特色,是件蠻開心的事。
走在學習植物的路程上,有許多好友貴人的幫助,讓我能一直找到設定的目標,而書出版的同時,也非常感謝好友們力挺掛名推薦!
在此要特別感謝
中山大學顏聖紘老師(偷偷刊上老師玉照)
在20多年前的網站年代,就聽「安妮的昆蟲世界」其中一位站長說:有一位超強大大「雞哥麵」非常雞歪,因為他超有才反應又快,跟他回文要特別小心。
於是每次看到老師的發文或回文都會特別仔細閱讀,但太學術太深奧的真的看不懂,自然不會有回文不妥,被痛電的問題。
後來老師結束英國大英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員身分,回到台灣的國立中山大學生科系任教,也開始使用臉書,這時比較有機會見識到老師對於不同層面事物的發言。看老師的發言很有趣,都是真實生活世界的角度,很多梗是我童年的回憶,但不知為什麼社會化後就不見了,看到老師的文章,慢慢開始回想自己成長歷程,解開心中的鎖,把禁錮已久的能量釋放!說的好像很神奇對吧?
任何人在對的時間點上,如果有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或許就剛好打開那道鎖,白話一點叫做打通任督二脈。
讓你有機會完成解鎖任務的人不一定知道,但是你自己絕對清楚!我很高興這本新書《植物日記簿》邀請到我的精神導師推薦,原先擬定請老師專文推薦,但老師除了很忙之外也非常客氣,看完美編與文編後輕輕的說「我會幫你推薦」。
再次感謝老師
或許您不知道
但您的發文影響很多人
包括我在內
當然不忘業配一下
新書〖植物日記簿〗預購點公告
非常開心!今年度的新書〖植物日記簿〗準備上市了,內容有各種野外觀察的植物,例如大王花(世界直徑最大的花),泰坦魔芋(全世界最高的單花序),蠻多種蟻植物,姿態飄逸的石松,人見人愛的豬籠草(有超厲害的種類),還有許多人瘋迷的秋海棠,與我回坑一年多專心栽培的鹿角蕨,當然也有室內栽培植物的雨林缸,不只是照片的火力展示,更是各種栽培實戰經驗的分享!希望大家看了以後,人人都是綠手指。
跟往年一樣,這次也規劃「預購通路」在全台灣各地,大家可以看哪邊比較近,就近取貨。今年除了原有昆蟲店通路的好友們支持預購外,還增加新的植物店預購通路,方便更多植友買植物的時候一次搞定!
預購方式:前往下列公告各店家粉專,找到預購PO文下方留言,或直接傳訊息表達預購數量,別忘了留下大名電話,方便到貨時通知取貨。
如果預購點與您所在地很近,也可以在電話聯絡店家登記或直接在店家營業時,前往登記。
跟往年一樣
在昆蟲店、植物店預購點預定購買,都有以下福利!
定 價:580
預購價:460
限量小禮物:非常漂亮實用的觀葉植物書籤,兩個一組(如圖三)
還有我的親筆簽名
預購點通路資訊:(合作通路持續增加)
藍底黑字的部分,可以點入進去該店粉專
台北
中山區 蕨稀garden(聯絡粉專)
中山區 @台北木生昆蟲(臺北市松江路372巷13號)
大安區建國花市501號(每週六日)
信義區 蟲林野售(臺北市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65巷3弄29號)
士林區 士林區蟲磨坊哈拉指揮部(臺北市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79號)
文山區 蟲殿甲蟲專賣店(臺北市羅斯福路五段170巷39號)
新北市
新莊區 喜蟲天降甲蟲專賣店(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437號 )
三重區 喜蟲天降甲蟲專賣(新北市三重區重陽路二段19巷15號 )
板橋區 魔晶園(新北市板橋區南雅西路二段74號1樓)
桃園市
桃園區 Vittaria Café 書帶蕨 (桃園區同安街373號)
盧竹區 北台大蘭園(蘆竹區南竹路四段300巷83弄8號)
八德區 叢林漿果。jungle jungle(聯絡粉專)
復興區 丸山咖啡(桃園市復興區三民里丸山2鄰8號之1)
新竹市
北區 菜蟲叔叔昆蟲生活坊(新竹市天府路二段10號)
竹北 蟲趣昆蟲生態館 (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二段182號)
台中市北區
台中 愛森螗甲蟲生物館(台中市北區忠明路153號)
台中新社
新社 鵡力對蕨(聯絡粉專)
彰化
員林 綠光蟲林生態館(彰化縣員林市林森路413號)
嘉義市
東區 蕨晴谷(洽社團管理員)
台南市
安平區 蕨對鹿迷(708 臺南市育平三街57號)
安南區 蕨的想買就買 (臺南市安南區怡安路二段516巷178號)
高雄市
新興區 丸虫虫原昆蟲樂園(高雄市新興區復橫一路221號)
新興區 爬爬食堂(800 高雄市新興區復興二路350號 )
屏東好友
鄭凱駿(東港中正路92號)
宜蘭冬山
蘭陽綠野工作坊(宜蘭縣冬山鄉光華六路67號-聯絡粉專)
花蓮縣
吉安 回春植栽 Vivify Plants (花蓮縣吉安鄉明仁二街210號)
台東市
好友 王子尹
香港
九龍 蟲森萬象甲蟲專門店 Discovery Beetles
(向粉專預定)
目前預估上述預購點會在8/13號拿到書
但因為目前書還在印刷廠趕工
所以各位可以先向您所在地方便的店家預購
實際到貨時間會再公告
感謝大家支持
熱血種植物
#熱血阿傑黃仕傑
#植物日記簿 #新書上市預購點
#植物店通路 #昆蟲店通路
#鹿角蕨 #大王花 #雨林缸
#高光栽培 #魔芋 #秋海棠
#蟻植物 #石松 #原生蘭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血管疾病患者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心血管病患須知: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病患在感染 COVID-19 後的嚴重程度較高,甚至是死亡,已廣為證實。
SARS-CoV-2 不僅會導致病毒性肺炎,對心血管系統也有重大影響。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和具有心血管危險因子的族群,如:男性、老年、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的病患,已被證實在感染 COVID-19 後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機率會增加。此外,罹患COVID-19的人有相當大的比例可能會發生心臟損傷,而這也預示著院內死亡的風險增加。新冠肺炎造成心臟損傷的情況,除了血栓併發症,如:急性冠心症和靜脈栓塞,心肌炎亦是造成之後心衰竭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指出廣泛的心律不整會使 COVID-19 的病程複雜化,包括針對 COVID-19 和相關疾病的治療藥物其潛在的促成心律不整作用。由於醫療資源的重新分配,像是再灌注(reperfusion therapy)等的緊急治療可能會受到當地疫情嚴重程度所限制。此外,患者害怕在疫情期間就醫造成心血管緊急狀況的延遲出現逐漸受到關注。
基於上述理由,歐洲心臟病學會 (ESC) 召集了一群具有 COVID-19 照護經驗的專家和相關從業人員為疫情期間心血管照護等各方面提供相關指導文件。
📣心血管病患照護:
眾所周知,感染 COVID-19 的心血管病患於院內預後不佳的風險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必須有效保護他們避免與COVID-19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接觸的原因。根據研究建議,因急性心臟病而入院且排除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檢查及住院的過程中應徹底避免與COVID-19病患接觸。門診慢性心臟病患者應盡可能留在家中,而心臟病患者的住院天數應控制在可接受的最短時間內,並強烈建議限制訪客進出。
在疫情期間應避免非緊急處置,以維持醫療量能並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現況下,為有效降低 COVID-19 傳播的風險,使用遠程醫療有其必要性,特別是針對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如:老年患者。另外,遠程醫療提供各方專家進行共同會診的機會,從而使患者待在家中即可獲得完善的處置。遠程復健(或稱居家復健)亦是出院患者的復健選擇之一。隨著對心衰竭和使用心律調節器患者的遠程醫療越來越標準化,未來將可成為病患列入考慮的醫療照護選擇。遠程醫療有助於控制病毒傳播,同時防止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誤診或誤治而導致其病程惡化。
除了遠程醫療,在醫師及護理師佩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的前提下,“居家護理”和“移動診所”亦能讓患者在家接受治療。這兩個方案可防止許多臨床不穩定性的心臟疾病(如:慢性心衰竭)的產生,並確保患者得到長期治療,且有助於形成“以社區為中心”的照護形式,這可能比純粹的“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更有利,如此一來,受感染的住院患者能擁有足夠的醫療資源。
當心血管病患因診斷或治療而需要進出醫院時,患者應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以酒精清潔雙手來保護自己。
📣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治療:
■ 感染COVID-19和長期口服治療的中斷,都有可能對長期心血管疾病的病患造成病情的不穩定,所以在做任何治療的調整之前,應該要先尋求醫生的指示。
■ 用於次級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阿斯匹靈沒有消炎的效果,除非有特殊原因(例如: 持續出血的併發症或是進行手術),否則有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患,在治療期間不應該自行中斷阿斯匹靈的使用。
■ 有感染COVID-19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使用抑制腎素- 血管收縮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藥物,包括: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類型的藥物。但是ACEI和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滯劑(Ang II type I receptor blockers)並不會阻止或是促進COVID-19病毒透過細胞表面受體蛋白ACE2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進入到細胞內。所以綜合以上因素,病人不應未經醫生指示而隨意停止治療。
■ 當病人進行COVID-19的治療時,對於原本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做調整。
📣關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資訊:
■ 與他人的互動方面:
☑避免接觸生病的人。
☑人與人之間儘量保持兩公尺的社交距離。
☑勤洗手,並且使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以上。
☑咳嗽或是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內側摀住口鼻。
☑避免用手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消毒劑時常消毒手會常碰觸到的地方,例如:門把或是手把。
☑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或是有呼吸道感染時,應自我在家隔離。
☑儘量待在家中。
☑維持身體活動以避免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同時也保持身體健康。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應該要遵照當地的衛生局或是醫生的指示來保持身體的健康。
■ 健康的生活習慣: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 均衡飲食、戒菸、不要過度飲酒、每天有充足的睡眠、維持運動習慣。長時間在家隔離和身體上的限制,使得運動量減少,可能會導致靜脈血栓栓塞(VTE)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增加,所以建議在家中也要有基本簡單的運動,或是在戶外有足夠的空間維持社交距離時運動,也建議可以利用網路進行遠距的社交活動。
■ 醫療照護建議:
☑有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患要持續的服用常規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處方藥物。
☑如果有胸痛或是其他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不要忽視症狀。
☑不要停止追蹤心臟的狀況,當心血管的狀況有惡化的情形時,應立即尋求心臟科醫生的專業建議。
📋參考資料
歐洲心臟醫學會 :
https://www.escardio.org/Education/COVID-19-and-Cardiology/ESC-COVID-19-Guidance
📋參考論文
1. Driggin E, Madhavan MV, Bikdeli B, Chuich T, Laracy J, Biondi-Zoccai G, Brown TS, Der Nigoghossian C, Zidar DA, Haythe J, Brodie D, Beckman JA, Kirtane AJ, Stone GW, Krumholz HM, Parikh SA. Cardiovascular Considerations for Patients,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Health System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 Am Coll Cardiol 2020;75(18):2352-2371.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0.03.031.
2. Wang D, Hu B, Hu C, Zhu F, Liu X, Zhang J, Wang B, Xiang H, Cheng Z, Xiong Y, Zhao Y, Li Y, Wang X, Peng Z.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0.1585
3. Lee IK, Wang CC, Lin MC, Kung CT, Lan KC, Lee CT.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event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hospital. J Hosp Infect 2020;105(1):102-103. https://doi.org/10.1016/j.jhin.2020.02.022
4. Hollander JE, Carr BG. Virtually Perfect? Telemedicine for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0;382(18):1679-1681. https://doi.org/10.1056/NEJMp2003539
5. Nacoti M, Ciocca A, Giupponi A, Brambillasca P, Lussana F, Pisano M, Goisis G, Bonacina D, Fazzi F, Naspro R, Longhi L, Cereda M, Montaguti C.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humanitarian crises in Italy: 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preparation and mitigation. Catalyst non-issue content 2020;1(2). https://doi.org/10.1056/CAT.20.0080
6. Rombola G, Heidempergher M, Pedrini L, Farina M, Aucella F, Messa P, Brunori G. Practical ind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SARS-CoV-2 in ambulatory dialysis patients: lessons from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pidemics in Lombardy. J Nephrol 2020;33(2):193-196. https://doi.org/10.1007/s40620-020-00727-y.
7. Danser AHJ, Epstein M, Batlle D.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At Presen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Abandon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Hypertension 2020;75(6):1382-1385. https://doi.org/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5082
8. de Simone G,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behalf of the Nucleus Members.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ACE-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https://www.escardio.org/Councils/Council-on-Hypertension-(CHT)/News/position-statement-of-the-esc-council-on-hypertension-on-ace-inhibitors-and-ang (March 13, 2020; date last accessed).
9. Piepoli MF, Hoes AW, Agewall S, Albus C, Brotons C, Catapano AL, Cooney MT, Corra U, Cosyns B, Deaton C, Graham I, Hall MS, Hobbs FDR, Lochen ML, Lollgen H, Marques-Vidal P, Perk J, Prescott E, Redon J, Richter DJ, Sattar N, Smulders Y, Tiberi M, van der Worp HB, van Dis I, Verschuren WMM, Binno S, Group ESCSD. 2016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Sixth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Other Societ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stitut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10 societies and by invited experts)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 Rehabilitation (EACPR). Eur Heart J 2016;37(29):2315-2381.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w10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更多照護指引文章: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tag/guideline/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一路走過來。
最重要的選擇在大學的時候,其實當時是考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那時稱為國立藝術學院,它是一個五年制的學校,也真正接觸所謂專業的一個術科的訓練,或是相關美術的一個薰陶,也有機會去接觸類似像戲劇音樂舞蹈這樣科系的同學。
北藝大那段時間,算是我比較受正統的一個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五年的時間,其實大一上學期也是玩瘋了,然後跑夜店或是交女朋友,到了大一下學期才覺得說要奮發向上,也選擇了以水墨為主修的課目,一路這樣子努力的專研。
然後大四的時候,讀一些關於美術史的課程,包括佛教包括器物玉器青銅器等等,充實自己相關一些知識,後來這個畢業之後就到復興商工任教,後來又報考研究所,也順利考取,念研究所的時候從事墨與黑的研究,所以先從自製的黑色顏料或是墨開始著手。
大概唸了三年的時間終於順利畢業,畢業之後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專職的藝術家,但是當時的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友善,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還是以教職為主,然後這段時間也大概停頓了四年沒有所謂的創作,因為那時候其實內心在思考我真的適合當畫家嗎?畫家這個工作所要面對或是所要挑戰的我有辦法勝任嗎?所以在那四年中,雖然有教畫,個人創作是停頓的,也在這之中去研究了台灣龍柱,去認識台灣文化。
四年之後,整個環境在改變,然後藝術的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水墨,所以又回到了水墨的創作,想說應該還有一點東西可以畫,自己可以去發展吧!
可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最挫折的,太久沒有創作,整個觀念或手感都已經有點生疏,前一年真的很辛苦,基本上假日都沒有在出去的,除了教學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畫畫,很辛苦了大概磨了很久才終於慢慢開竅,手感也才慢慢回來,到了第三年還是第四年才有點開花結果,也順利跟畫廊簽約,成為所謂的專職藝術家,所以真正成為專職藝術家應該是45歲左右,之前的一些過程,說起來也很漫長。
在台灣當藝術家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台灣的市場畢竟很小,要能成為一個以畫畫為生的一個行業,其實不太容易,那個競爭也非常的激烈,挑戰也非常的巨大。以前曾經去過黃山,看到造型奇特的山型,雲霧飄渺,非常的漂亮,心裡也想黃山非常適合入畫,可是回來也沒有太多的相關作品,後來想想畢竟自己身為台灣人,可能還是要以家鄉的風貌風土為主,如果畫黃山,我大概也贏不了黃山長年生活在那裡的畫家,我就一直以台灣的山水或是風景作為主要的創作主軸,一開始是畫陽明山或是九份一帶的芒草感覺,那種所謂的荒蕪感跟我從一個南部小孩到台北那種感覺,有點貼近,在一個陌生環境謀求生存,自己就像小草一樣,在那邊為了佔有一席之地,或是為了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斷的奮進不斷的努力。
後來開始創作所謂的抽象山水,也畫過一陣子,然後也畫過海景,因為當時覺得身在台灣,如果對海洋藍色世界不是那麼熟悉,感覺上好像對於台灣文化的特質,了解好像是一知半解,所以那時候就開始到處坐船,然後去澎湖,去目斗嶼,去七美,去沖繩,到處了解所謂的海洋文化到底是什麼,一個海島它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特質,那我想一個海島文化大概就是求新求變,畢竟市場很小所以彼此的競爭非常激烈,也願意接受很多新的文化,所以求新求變在這個島國裡面,可以想見是一個很常態的事情,所以當一個畫風出來之後,大概三五年就被消耗掉,以前一個畫家可以二三十年,畫一套東西而屹立不搖,在台灣這個環境其實非常的困難,它不太能讓你有這樣的空間,因為變化太快,然後新的知識,新的潮流,新的流行,不斷的輸入,你很難去抵抗,你也很難去改變。
另外島國文化也有一個特質,它容易受到其他大國文化的影響,譬如說台灣不可否認曾經受到中國日本美國文化的影響,在這麼多元的一個文化的影響之下,你的作品如果太單一偏向某種文化的特質,可能也很難引起共鳴,畢竟它是一個多元性的狀態,所以你的作品也可能必須要用更不同的面貌來處理。
水墨對我來說,可能就不是單一選擇的材料,因為水墨它可以發展的空間,已經被名家大家所開發殆盡,必須要重新透過新的材質,來找到一種可能是屬於自己的方向,或是使用的方法,這樣你才有辦法脫穎而出。
那另外呢?有一點叛逆是在台灣藝術圈要生存蠻重要的關鍵之一,其實很多藝術家用叛逆或是偏離所謂的正統,營造話題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有點叛逆才是一個畫家成長的最大關鍵,藝術家百依百順,順著古人的想法,順著老師的想法來創作,基本上你也很難跳脫前人或是老師的影子,所以有點叛逆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的作品基本上都沒有人的存在,因為可能在傳統水墨有山有水有人有樹,是一個慣性的表現方式,可是這樣的慣性表現方式,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是說這樣的畫面是否可以讓作品是完整的?我想這個可能可以商榷。我畫的是一個空無人煙,讓整個自然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人為的破壞或是建設,到底是對自然是好是壞?有時候我去中橫我看到了中橫公路,這樣穿越所謂的太魯閣峽谷,如過這些道路都不存在於這裡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我們看不到中橫太魯閣的奇山美景,但是這樣的建設到底是好是壞,有時真的很難去想像。後來我畫了太魯閣,就把它畫在雲霧飄渺之間,讓它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許這樣才是最貼近於我所想的一個世界。
藝術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或是可以調整的地方,也隨著畫家的心境或是想法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不能說自己是非常的成功,但是我盡力的把它畫好每一件作品,也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的醞釀,跟與它培養感情,然後讓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成。
創作其實是孤獨的,很多時候都只能專心面對自己的作品,旁人或是都很難給你協助或是幫忙,只有當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作品時候,你的作品也會告訴別人你在想什麼,或是你的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力,太風花雪月或是太浮動的一個狀態,其實都很難把作品畫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工作。
當然偶爾還是要去補充一點或是吸收一些靈感,或是一些養分,出去拍照是我比較習慣的動作,當場寫生對我來說,壓力太大,我也沒有辦法真正靜下好好的畫一件作品,所以我是不會帶畫筆畫紙出去外面寫生,通常還是在家裡處理我的作品。
很高興可以分享一些我的生活,或是我的一些藝術的想法,還有我學習藝術的過程,今天就聊到這裡囉,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跟各位談談其他的部分。
The video I’m sharing today is to introduce my process of learning painting and provide some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aiwan’s marine culture and how to be a painter of ink . The background pictures and videos are all recorded by me. Friends are welcome to watch.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美術 #艺術 #芸術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高中時就寫詩的廖建華,對創作原就抱有高度熱情,大學時期他就讀工程科系,畢業之際對此生就要成為工程師感到迷惘與不安,而後開始接觸台灣新浪潮電影,對影像十分感興趣,研究所也展開相關的創作,包含拍系上工友的紀錄短片《移動的日晷》,以及與同學合作的《千甲》,探討社區支持型農業和都市原住民的生存處境。
廖建華坦言拍片的動機,其實是意圖擺脫成為工程師的生涯,想要以創作為生,而《末代叛亂犯》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完全出於他的意識與掌控下的創作。之前的兩部比較是習作,但也讓他在實作中與各式錯誤裡獲得良多。
《末代叛亂犯》的主題是1991年5月發生的「獨台會案」,逮捕四名青年,並處以唯一死刑,而後引發社會各界的聲援,並在台北車站進行抗議,最終迫使立法院在九日內廢除了施行長達42年的懲治叛亂條例。廖建華經由影像重現該案的過程,以及後續的發展,進行多位相關人物的深入訪談,其中也有許多後來成為立委與部長的人物。
廖建華表示,以知識份子為主、進行公共領域回溯的《末代叛亂犯》,如同他的啟蒙,讓他看見且能深入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台灣,並從而察覺自己的關懷══在歷史、社會與政治的浪潮下,其實廖建華更在乎那些平凡者、失敗者的身影與故事,也就有了日後針對抱持理想參與政治、想要改變世界而犧牲家庭、生活的庶民所拍攝的《狂飆一夢》。
當那些民主老兵失去舞台、意識到自己的時代過去了,而傷病、經濟等現實問題無可閃避,被打下來的人們如何面對失敗的事實,如何迎向人生的後半場,讓廖建華特別著迷。廖建華直言,他們的身上附著台獨的鬼魂、台灣的鬼魂、未盡之志的鬼魂。而人生始終無可逃躲,政治社會參與的激情並不會消解所有的問題,最後他們還是得回過頭與自身相處。
這也是廖建華拍完《狂飆一夢》的最大體悟:真實人生還是得要自己去真實面對。
小檔案
廖建華,獨立影像工作者,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工所。研究所時期開始嘗試影像拍攝,2015年完成紀錄片《末代叛亂犯》,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台北電影獎紀錄片競賽、韓國DMZ紀錄片影展。創辦影像工作室,持續投入影像拍攝領域之中。《狂飆一夢》為最新紀錄長片作品,於2020年上映,並出版同名實體書。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剪接:李信德
作品提供:廖建華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地心隱力立體創作展 藝術家吳宗彥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吳宗彥外,也特別訪問了他的好朋友兼工作室的搭檔 #木雕藝術家陳佩吟,他們從學生時代認識至今,請佩吟來談談宗彥作品的成長與改變。
「原質之圓」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和自然材質與地球對話
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本次展出以〝圓〞的造形為主要元素,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地球的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以圓的形體和原生材質的結合
吳宗彥,屏東人,一直以來都嘗試著運用最簡化的造型來訴說想法,而本次展覽更是以圓的形體作為主要展出元素,圓是個完美的形,如同人想要達到自己認為完美的境界,去除圖像或外形的直接表達,試著讓觀者能夠有更多的思考與想像空間,藝術家再以圓的造形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呈現出材質和造型本身交集變化後的結果,而這也一直都是藝術家吳宗彥所追求的,回歸自身,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來自屏東的兒時記憶
生於臺灣最南邊的太陽城屏東,從小話不多但喜歡親近大自然,吳宗彥因為住在郊區的三合院裡,所以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土、木頭等地球的原生材料,其溫潤的手感深藏在吳宗彥的兒時記憶中,而在學習過程前期都是以學業為主,並沒有特別想過未來的事情,但是當大學須選擇科系時,便開始回想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有日文、音樂、美術這三者,最後因緣際會之下,進入長榮大學美術學系,倘若不去算童年自己亂塗鴉或做立體勞作等,大學才是吳宗彥初次踏入藝術的學習之源。
從美術學系到藝術工作室
自長榮大學美術學系開始才算是初步踏入藝術學習旅程,大學中的藝術教育,對以前都沒接觸過的吳宗彥來說,是一件不太熟悉的事,由於大學階段學習的多樣性,不論是平面還是立體,電腦繪圖或者是設計,常在晚上宿舍門禁之前,才從教室忡忡離開,有時候甚至會直接待到早上,而模仿大自然是他最常創作的方式之一,抑或是將同學不要的廢料揀拾起來,並視為重要的材料,學習過程雖然不太容易,但「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便會喜愛自己所選擇的」這句話常提醒著他,大學畢業前,因為想要繼續研究這充滿未知的藝術領域,所以進入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攻讀研究所,在這段期間更是深入探討自我創作,對於立體藝術更是義無反顧地愛上,這也更確定了吳宗彥想走的創作之路,並在畢業及退伍後,與木雕藝術家陳佩吟成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發現生活中的可能,屬於吳宗彥的探索藝術
對吳宗彥而言,藝術是美感的衍伸,也是充滿樂趣的源頭,他喜歡到處旅遊,去經歷不同的感動,或者發現生活中的可能,那些常看到但卻很有趣的事物,回到創作中,吳宗彥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作結合,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不論是陶土、木頭、金屬還是石頭,以近似貧窮藝術的概念,去引發出那未知的可能,創作是一直存在,但有著許多已知與未知的形式,像是我們身處在地球,看似不變的大自然,卻始終有著無窮的變化,於是乎,以圓作為創作形式的想法漸漸誕生了。
從〝圓〞開始,不斷與陶土、木頭、石材對話
圓球在吳宗彥的創作中,起初是模仿自己所關注的地球,但持續創作後,發現圓球或許有自我的存在,從屏東出生,到了台南與台北念書,後來在澎湖當兵,目前位於苗栗三義開設工作室,在這不斷轉換環境的過程,像是球體般會持續前進與轉變方向,這樣的狀態也像在自己創作時的心態,會總是不斷地做不同的嘗試。而在創作時所使用的材質也都是大家都有機會碰到遇到的土、木、石,除了喜歡它們的色澤與溫潤外,在創作中總是能藉由對話而產生新的火花,這些屬於自然界的源頭,或許也代表著那最純粹的創作初衷。
暗房,獨特的展覽觀看形式
這次在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的展覽,主要是以不同方式展現土木石的原本樣貌,觀眾除了會看到打著燈並將作品放置於檯座上的展出方式外,一處無光的暗空間,搭配上黑色檯座,有別於前者展場的狀態,使觀者將平常所依賴的視覺趨近為零,藉由暗房形式改變展覽整體的調性,並顯示它們平常隱藏的另外一種能量,期望能讓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下,重新體悟自己所熟悉的自然,就像是地球的兩面,當一面是明亮的白晝,另一面則會是漆黑的晝夜,這兩種差異促使觀者去思考藝術不只來自生活,同樣也來自於新的感受,指的是不同觀看方式或角度的改變,會帶起另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這想法來自於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理念,吳宗彥認為藝術是屬於任何人,與觀者應該是非常緊密的存在,創作者只是藉著作品與展覽述說,讓觀者對自己認為熟習的事物有著新的感知與體認,而我們還是會不斷地探索,持續地認識這顆生命之星。
回歸到自然和地球本身
吳宗彥的創作源頭以非具象的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而自然又回歸於地球本身,他認為的藝術始終出自於生活之中,但或許過於平凡,人們常會因科技資訊的繁多,而無法細細感受這些源自於自然之中的感動,所以藝術家希望藉由來自生活中能夠獲得的材料與材料本身的特性,再去思考如何呈現並凸顯材料的最佳展呈形式,然後經由展覽,讓藝術家與觀者再來一次新的冒險。(文:金車文藝中心)
吳宗彥簡歷:
2007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畢業
2011 長榮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2012~2014 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陶塑》助教
201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2014~2015 服兵役、退伍
2015 與陳佩吟共同創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2015 苗栗縣銅鑼鄉新隆國民小學指導陶藝課程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北大科系階級- 臺北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北大科系階級. 臺北大學. 想戰系的先墊墊自己斤兩,不要以下犯上: T1: 法律系、金融系、會計系北大招牌法律應該沒人有意見,榜單贏政大;金融會計商院龍頭科系,算商 ... ... <看更多>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科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大學 民生校區科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台北大學民生校區科系,台北大學民生校區地圖,台北大學交通方便嗎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國立台北大學科系 在 國立臺北大學有文、法、 商、公共事務、社會科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北大學 有文、法、 商、公共事務、社會科學、電機學院. ... 臺北大學招生資訊, profile picture ... 想知道從前有哪些學院科系座落於西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