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不光只能用於學術,也不見得只能用於使用者經驗研究與行銷,其中的視野與反思往往可以成為文學中重要的養分,幫助寫作者獲得不同的眼睛,讓他們帶領讀者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也反思自身所擁有的一切。
這篇來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上的文章,導讀了了知名科幻/奇幻文學家娥蘇拉.勒瑰恩《轉機:勒瑰恩15篇跨次元旅行記》。這除了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生長在人類學者家庭的娥蘇拉.勒瑰恩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也讓我們看到這位大師無邊界的精彩心靈!
————————————
我猜想,你是娥蘇拉・勒瑰恩的書迷,才會在書店書架上或是網路上看到這本書時,馬上拿起來翻看或是點開網頁想搞清楚這本書在說些什麼吧?
如果你是「地海系列」(Earthsea)的讀者,你期待的應該是一段以舒緩如詩的語言所訴說的,發生在遙遠地方卻又如在眼前的神話故事;如果你是她的科幻小說讀者,那你期待的大概會是像《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1969)或是《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 1974)那樣帶著批判眼光的關於異世界的書寫。無論如何,你都很清楚,她獨特的文風與風格化的展開故事的方式,總是可以輕易的用故事捎上你到某個與現實並不那麼相同的世界中,沈浸在不同角色的命運裡。
只是,這本《轉機》(Changing Planes)好像不太一樣。故事開篇,敘事者告訴我們,相較於飛機起飛帶給我們對於即將抵達的地點的期待感,「機場」本身則是無趣而沈悶,「是你什麼地方都去不了的地方,是時間不會流動、任何存在都不可能有意義的地方」。而在這種被無趣與加倍的無趣夾殺間的地方,有人發明了時空轉換法,藉由這套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在機場
任意的往某個「次元」前進,這本書就是敘事者記載了這些次元的旅行經驗的筆記。
相比於小說,這本書似乎更接近遊記;而相比於一段虛構而充滿幻想的旅程,這本書帶著更強烈的現實感,畢竟,我們很難遏制自己在讀的時候將敘事者「我」想像成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的勒瑰恩的面孔。這並不奇怪,這本原著出版於2002年,那時勒瑰恩已然73歲,儘管仍創作不輟,還是可以看到她的精力與專注力大不如前,作品讀來總有種簡筆感,作者意圖也稍嫌直白,未如過去的細密掩蓋。這本作品,或許就是她還擺盪在虛構與直抒胸臆中間所達成的妥協吧。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70?utm_campaign=sharebtn&utm_medium=facebook&utm_source=social2017&fbclid=IwAR1OW-8CCa2-6u8IiY068ZyTw07OMXg0oA1z97l3mfBX1vlsEYvUul9wLY8
娥蘇拉勒瑰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閱讀隨記】《魚舟 ‧ 獸舟》• 上田早夕里 • 尖端
陪伴我環島旅程前段的小說。購買前試讀時,感覺與我摯愛的娥蘇拉 ‧ 勒瑰恩的《世界誕生之日》有些相似,展讀後才發現,其實不大一樣。
對世界對未來的奇幻遼闊想像雖一致,也同樣勇敢直視這世界的複雜和幽暗,但不同於勒瑰恩那一意朗朗望向光、強壯堅定的明亮,上田早夕里毋寧更沉浸於這幽深黝暗,場景甚至更科幻更殘酷更驚怖;然而,在這深裡暗裡,卻依然悄悄抱持著、窺伺著,即使無望卻仍舊無能割斷棄絕的,對光、對人與人間的情感連結的憧憬和渴望。
同是引人入勝之作,咀嚼低迴再三,牽心難忘。
※ 更多閱讀筆記 https://goo.gl/B2htR4
娥蘇拉勒瑰恩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何跨性別者對 #棄名 稱呼深痛惡絕?看看 #駭客任務 你就知道了...】全文:https://bit.ly/3gfNyZU
你知道《駭客任務》其實是個 #跨性別者 的寓言故事嗎?日後分別公開跨性別身分的《駭客任務》導演 Wachowski 姊妹,直到近年才公開承認,從 matrix 內穿越到 matrix 外的覺醒過程就是一個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改變歷程。
比如,Morpheus提供的 #紅色藥丸,影射的是1990年代經常開給跨性別者、也是紅色的口服雌性激素,而電腦探員Smith則是拼命想把Neo拉回舊身份的恐跨者。
從《駭客任務》中,也許你能明白為何對跨性別者來說,棄名猶如詛咒......
#延伸閱讀
娥蘇拉·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科幻世界裏有沒有性別?👉 http://bit.ly/2nGCnP1
夢珂:羅琳「恐跨」翻車?跨性別權利、「共同體驗」與女性抵抗性身份👉 https://bit.ly/3dQh3OR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端傳媒 #LGBTQIA #跨性別 #ElliotPage
娥蘇拉勒瑰恩 在 讀書共和國- 上個月還興高采烈地宣布勒瑰恩《一無所有》 的推薦與評價
上個月還興高采烈地宣布勒瑰恩《一無所有》、《黑暗的左手》改版上市的消息,今日這個偉大的作者已離開我們。 娥蘇拉.勒瑰恩著作20餘部,翻譯超過40種語言,暢銷全球 ... ... <看更多>
娥蘇拉勒瑰恩 在 [新聞]美奇幻小說家娥蘇拉勒瑰恩逝世,享壽88歲-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124/1284545/
蘋果 2018/01/24
擅長寫作奇幻、科幻小說的美國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周一(22
日)奧勒岡州波特蘭巿的家中逝世,享壽88歲。
《紐約時報》報導,勒瑰恩的兒子西奧(Theo Downes-Le Guin)證實了母親的死訊。他
未說明勒瑰恩的死因,但表示她近幾個月來健康狀況不佳。
勒瑰恩的名作包括《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等《地海》六部曲、《西岸三部曲》等多部小說,被譯為超過40種
語言,在全球售出數百萬本。她筆下的角色雖然是奇幻小說常見主題,如巫師與龍、太空
船與星際衝突,但她擅長將女性主義的深度融入小說中,即使主角是男性,也與一般科幻
小說中的男性氣概英雄大相逕庭。
勒瑰恩故事情節中的衝突,多半根源於文化差異,最後的解決之道多半是透過調解或主角
自我犧牲,而非掀起武力衝突或戰爭。美國知名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曾盛讚勒瑰恩擁有「超凡的想像力與格調」,「將奇幻小說提升為我們這時代優
秀的文學名作」。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
紐約時報的報導,更詳細,原文網址如下
https://goo.gl/bFKeA6
看到這消息滿難過的。大師離世...
她的地海系列曾經由吉卜力改編成動畫電影"地海戰記"。諸位應有印象
當初娥蘇拉奶奶是希望由宮崎駿拍攝(因為看了龍貓很喜歡)
但可惜項目最後給了他兒子宮崎吾朗導。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面目全非的慘劇...奶奶也生氣了...
很遺憾地海改編是這樣。不知道未來還有希望再次拍攝電影嗎...
話說"黑暗的左手"去年也啟動開發迷你劇
這本小說非常非常經典。但我覺得挑戰拍這本,無異於攻聖母峰的難度。
光選角都不知道怎麼選。與其亂拍,還不如不要拍...
娥蘇拉奶奶還有一篇"Nine Lives"(1970星雲獎提名)有賣出影視版權
收錄在短篇集The Wind's Twelve Quarters
探討複製人的故事,其實相對容易拍,但近年也沒消息了
再次哀悼。R.I.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12.2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16772467.A.D83.html
※ 編輯: orzisme (220.137.12.228), 01/24/2018 13:47: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