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為端午節而辦的直播中,有提到屈原這位老兄,其實嚴格來說並不叫屈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開頭提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根據這句話的內容,後人可以歸納出屈原的真實姓名應該是: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好的,我想大家看到以上資訊,立馬就有疑問了:「羋姓,屈氏?姓跟氏不一樣嗎?」
簡單來說,早期人口少,為了區分不同的部族,每個部族會取不同的「姓」好作區別,但隨著人口逐漸擴張,每一個「姓」內部也需要有所區別,於是每個姓底下又出現了「氏」。所以大家可以很簡單的理解:氏就是姓的再分化。
以屈原的「羋姓」來說,這一個血脈後來又逐漸細分。
像楚王一脈為「熊氏」,那個不信任屈原而導致楚國衰弱的楚懷王,他就是「熊氏,名槐」,所以可以叫他「熊槐」。
羋姓底下還有一個「項氏」,這是楚國王族─公子燕,因為擁有一塊叫「項」的封地,所以後來的子孫就以「項」來當作自己的氏。「項氏」在羋姓的眾多分支中可謂赫赫有名,這多虧他們後來出現一個霸王級人物:項羽。
(又話說這個項羽,其實他應該是:項氏,名籍,字子羽。所以他老兄的姓名應該是「項籍」才對,光榮三國志對於這一點就有相當到位的還原,至於為何後來我們都比較熟知他叫項羽?那是因為項少龍他......好了,不瞎掰,是因為項籍自己覺得子羽叫起來太累贅,所以索性單稱為「羽」,而司馬遷寫史記,不知出於何種考量,為項籍列傳時,篇名取名叫「項羽」,所以我們後來人才會習慣性叫項羽。不然《漢書》可是叫他項籍,《史記》大部分的稱呼,其實也是項籍。)
屈原的祖先被封在「屈」這塊土地,所以後代子孫就以「屈」為氏。從以上已經讓不少人混亂的訊息我們可以得出:屈原跟楚王是有些親戚關係的。所以屈原早年能夠擔當朝政重要職務,與他的貴族出身有非常大的關係。
「名」跟「字」就比較好理解了吧?因為不少人是接觸過三國演義的,很多人都知道:
劉備字玄德,人送外號:織席販履。
張飛字益德,人送外號:屠豬賣酒。
關羽自雲長,人送外號:天下無敵。
為何古代人沒事要有「名」跟「字」?主要還是上古的禮儀,在《禮記》中提到:「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意思就是說:連名帶姓的稱呼,是只有長輩、師長、上司,才可以這麼做。如果不是以上這幾種身分而直接連名帶姓的叫人,那是相當沒有禮貌。
所以,古人在成年後,會在師長的幫忙下取「字」,讓平輩或晚輩稱呼。所以我們才會在三國的戲劇中看到腳色之間會互相稱對方「玄德」、「雲長」、「子龍」之類的。
(我個人極度推薦的電視劇神作─走向共和,在這點就有相當好的還原,裡面常聽到「慰廷」「逸仙」「克強」,其實這分別是:袁世凱、孫文、黃興的字,所以這部戲不僅考究,同時也是在考驗關穎人的清末民初的知識門檻,實不相瞞,最一開始我聽到「菊人」「芝泉」「華甫」,完全不知道那些腳色到底是誰,直到他們後來自報姓名: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霍!這幾位都是民初響噹噹的大人物呀!我也為當時自己的見識淺薄而感到慚愧。)
話題重新兜回到屈原身上,屈原是當時平輩、晚輩對這個人的稱呼,而如果細究他的姓氏,其實就能夠反推他的出身,進而了解他背後的家族曾經經歷過的跌宕起伏。這種充滿「血緣」以及為釐清及維護血緣而設下的「禮儀」,是先秦時代的特色之一。
(後來隨著貴族社會的沒落,姓跟氏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及細分,人們往往只區分「氏」而不講「姓」。至於「名」「字」,則是在清末民初的西方化浪潮下而逐漸淡出。
所以如果以後想裝逼,等到有人問你:「姓名?」
你可以學我這樣回答:「姓,不可考;氏:金;名:哲毅;字:霸王;號:老ㄕ;AKA:地表上最無聊的歷史老師。」
如何?是不是有滿滿的逼格呀?)
或許隨著時間的演進,我們與古代的社會早已脫節,但這並不代表現代已經與古代毫無瓜葛。古代的遺產,只是以陌生又不明顯的方式遺留。而先秦時代的上古史,正是探究華人文化的重要起點之一,但如同我前面提到:我們已經與古代脫節太久,以至於對於當時的時代環境相當陌生。
所以就要跟大家推薦一本書,並且進入今天的主題:抽獎啦!
(想要直接進入抽獎環節的,484覺得終於從前面那一堆廢話解脫了?其實前面那麼多廢話,大家可以先記住一個關鍵點就好,那就是......大家覺得我的AKA好聽嗎?)
專門研究先秦史的野蠻小邦周出版新書《周公哪有這麼神:課本沒教的兩周史教室」,有比上一本更有趣的筆法,還有更有料的古文字解析,絕對是想要了解上古時代的朋友,可以入手的佳作。
那如果想要省錢,碰碰運氣,請完成以下步驟:
1.
按讚及公開本篇文章
2.
在本篇底下留言「周公哪有那麼神?」並且也留下你的AKA(你覺得我只會讓自己做蠢事嗎?都說我無聊了嘛)。
就有機會獲得本次的獎品。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幸運的朋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參加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3433
#周公哪有那麼神
#遠足文化出版
#端午節的今天還是要謝謝屈原的想不開為後世締造假日
#謝謝你屈原_有你真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包一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遊戲版本2017年9月台服~(尚未開放七星及六星直升券哦!) 武將晋星經驗&費用及餵食順位試算表*9月16更新 https://photos.app.goo.gl/tSF0joMmq3vtJEYV2 四星跟五星張飛的素質差異及校場PK,影片 0:09 呂布晋級五、六、七星對應卡片數量,影片1:...
「張飛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張飛字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飛字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張飛字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飛字 在 包一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張飛字 在 Fw: [爆卦] 張飛豈是多才藝之俊秀文人? - 看板SAN 的評價
- 關於張飛字 在 海台寶寶- 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張飛字翼德伍佰呢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張飛字 在 劉備淡淡的說了4個字,讓諸葛亮徹底看清劉備的真面目︱張飛 的評價
- 關於張飛字 在 劉備字玄德 - 有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張飛字 在 [情報] Megahouse GGG系列拉拉‧辛-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張飛字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電影改編日本光榮特庫摩控股株式會社2000出版的同名電子遊戲
#耗資近12億台幣製作戰爭場面電腦後製特效炫目驚人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周顯揚執導
#集結港中台三地老中青實力派演員
#遠赴紐西蘭拍攝自然風景波瀾壯闊
2021年4月29日在台上映《真‧三國無雙》 --- 成王敗寇,放手一搏搶天下!
https://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30513763
<一句話影評>
全片三大賣座看點在於「電腦後製特效炫目驚人」,「服裝與武器設計精緻華麗講究」與「演員打鬥動作戲紮實出色」,貫穿全片三場敵我對仗的戰爭場面,千軍排陣萬馬奔騰,飛沙走石刀光劍影萬箭穿心,以及主配角華麗戰甲頭飾與殲敵神器,製作精良到讓人看得讓人目眩神迷,演員們的口條唸白,與一路騎馬追逐,天上飛來飛去的動作戲碼奇招盡出,外加天地無限遼闊的自然景觀恢宏壯闊,更添電影的可看性故事直指人心!
《大追捕》《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香港導演周顯揚執導,集結中港台老中青實力雄厚演員王凱、古天樂、楊祐寧、韓庚、林雪、秦沛、呂良偉、姜皓文、羅家英、張兆輝、王梓軒與陳之輝演出,還有劉嘉玲與古力娜扎兩代美女夢幻瑰麗登場,為眾男班陽剛之氣添上一絲仙氣嬝嬝的柔美情懷。
電影《真·三國無雙》(Dynasty Warriors)全片遠赴紐西蘭取景,拍攝時空橫跨四季,媲美美「魔戒三部曲」中波瀾壯闊的天地景致,加上電腦後製特效鏡頭超過1500個,重現了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後半段曹操與劉備各自領軍,討乏董卓與對罍呂布的精采打鬥,仿照遊戲中聲光刺激的動作場面,一整個讓人看到目眩神迷!
真‧三國無雙 Dynasty Warriors
電影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21-04-29
片 長:01時58分
發行公司:台北双喜電影
級 別:輔導十五歲級
導 演:《大追捕》《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香港導演周顯揚
編 劇:《霍元甲》《不能說的秘密》杜緻明
演 員:
古天樂飾演呂布,字奉先。
王凱飾演曹操,字孟德。
楊祐寧飾演劉備,字玄德。
韓庚飾演關羽,字雲長。
張建聲飾演張飛,字翼德。
林雪飾演董卓,字仲穎。
張飛字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影改編日本光榮特庫摩控股株式會社2000出版的同名電子遊戲
#耗資近12億台幣製作戰爭場面電腦後製特效炫目驚人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周顯揚執導
#集結港中台三地老中青實力派演員
#遠赴紐西蘭拍攝自然風景波瀾壯闊
2021年4月29日在台上映《真‧三國無雙》 --- 成王敗寇,放手一搏搶天下!
https://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30513763
<一句話影評>
全片三大賣座看點在於「電腦後製特效炫目驚人」,「服裝與武器設計精緻華麗講究」與「演員打鬥動作戲紮實出色」,貫穿全片三場敵我對仗的戰爭場面,千軍排陣萬馬奔騰,飛沙走石刀光劍影萬箭穿心,以及主配角華麗戰甲頭飾與殲敵神器,製作精良到讓人看得讓人目眩神迷,演員們的口條唸白,與一路騎馬追逐,天上飛來飛去的動作戲碼奇招盡出,外加天地無限遼闊的自然景觀恢宏壯闊,更添電影的可看性故事直指人心!
《大追捕》《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香港導演周顯揚執導,集結中港台老中青實力雄厚演員王凱、古天樂、楊祐寧、韓庚、林雪、秦沛、呂良偉、姜皓文、羅家英、張兆輝、王梓軒與陳之輝演出,還有劉嘉玲與古力娜扎兩代美女夢幻瑰麗登場,為眾男班陽剛之氣添上一絲仙氣嬝嬝的柔美情懷。
電影《真·三國無雙》(Dynasty Warriors)全片遠赴紐西蘭取景,拍攝時空橫跨四季,媲美美「魔戒三部曲」中波瀾壯闊的天地景致,加上電腦後製特效鏡頭超過1500個,重現了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後半段曹操與劉備各自領軍,討乏董卓與對罍呂布的精采打鬥,仿照遊戲中聲光刺激的動作場面,一整個讓人看到目眩神迷!
真‧三國無雙 Dynasty Warriors
電影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21-04-29
片 長:01時58分
發行公司:台北双喜電影
級 別:輔導十五歲級
導 演:《大追捕》《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香港導演周顯揚
編 劇:《霍元甲》《不能說的秘密》杜緻明
演 員:
古天樂飾演呂布,字奉先。
王凱飾演曹操,字孟德。
楊祐寧飾演劉備,字玄德。
韓庚飾演關羽,字雲長。
張建聲飾演張飛,字翼德。
林雪飾演董卓,字仲穎。
張飛字 在 包一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遊戲版本2017年9月台服~(尚未開放七星及六星直升券哦!)
武將晋星經驗&費用及餵食順位試算表*9月16更新
https://photos.app.goo.gl/tSF0joMmq3vtJEYV2
四星跟五星張飛的素質差異及校場PK,影片 0:09
呂布晋級五、六、七星對應卡片數量,影片1:13
5-1一般戰場千夫長入手測試,影片 2:23
(9月16日,實測一百次入手10張,機率10%,影片裡是運氣好-.-)
3+3隨機晋升四星武將,測試14次,影片3:10
依序:
孫堅→張角→董卓→荀彧→張郃→張郃→陸遜
張角→陸遜→周倉→張角→關平→張角→龐統
開新帳號首十抽最少會獲得一隻四星武將,共測試13次,
依序:
周瑜→趙雲→張飛→張飛→周瑜+許褚→許褚+許褚
趙雲→許褚→許褚→許褚→諸葛亮→趙雲→張飛
同帳號首十抽之後的再進行300寶玉十抽,就沒有任何保障,獲得四星武將的機率非常非常之低!
(目前有張飛十抽機率UP活動,用300寶玉抽那個明顯有感,目前兩次有中一次,要認明張飛字樣才有UPUP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IT5AI4Ujo/hqdefault.jpg)
張飛字 在 海台寶寶- 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張飛字翼德伍佰呢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張飛字翼德. 伍佰呢? . . . . . . . . . . . . 五百字心得. 4 Shares. Danny Wu, profile picture. Danny Wu. 這個滿分. 3 yrs Report. ... <看更多>
張飛字 在 Fw: [爆卦] 張飛豈是多才藝之俊秀文人? - 看板SAN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KlxZ8nC ]
作者: ChungLong (中龍)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爆卦] 張飛豈是多才藝之俊秀文人?
時間: Wed Jan 21 22:33:41 2015
這篇文章(在下就是作者)之前雖然轉到八卦板,但因爲不知道轉板次數超過上限,
遭到檢舉而被删除,真是抱歉。這次就直接以爆卦方式重貼,希望能分享給對三國名
將張飛議題有興趣的板友。謝謝。
--以下正文--
什麼?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面貌俊秀?你可曾聽過這種謠言?別再被騙啦!
史料上的張飛是個猛將。猛將可以很有軍事智慧,但在政治智慧乃至其他才華上則
未必在行。「張飛文人說」完全是後人編造出來欺騙笨蛋的偽說,手法並不高明,
卻唬過許多沒學問沒腦袋的當代人。本文就是專門來戳穿這種謊言。再相信這種怪
論,那就真的是笨蛋啦!
由於本文全文稍長,故此處僅附刪節後之文字。具體全文可參考下述網頁:
簡版:
https://blog.xuite.net/ban.ryu/tureduregusa/300920713
完整版:
https://blog.xuite.net/ban.ryu/tureduregusa/301064903
以下正文開始:
一、前言
二、當時史料所載:猛將之張飛
三、明中葉以前:歷代書畫碑銘著錄中「缺席」之張飛
四、由楊慎至晚明:初步大改造之張飛
五、層累變形:完全文雅化之張飛
六、張飛文人說成因探故
七、結論:猛將的文士化──一個翻案意識下層累變造的個案
一、前言
提起張飛(字益德,諡桓侯,?– 221),「豹頭環眼,燕頷虎鬚」,黑面虯髯,
忠憨魯莽而武勇過人的「黑張飛」、「莽張飛」、「猛張飛」,卻又粗中有細,時
不乏鬼靈精,這種形象已深入民間。然而上述張飛像近來時或遭懷疑。有人認為張
飛實乃一「能文能武的美男子」。這類論點在網路上盪漾,積非成是,三人成虎,
竟有以之翻案稱「《三國演義》中有一點把張飛和關羽寫反了」。種種說法,令人
錯愕。
一時叱吒風雲的名將張飛,已有零星文獻探討其形象:沈伯俊曾撰文否決所謂「張
飛美男子」說;蔡東洲指出諸種所謂張飛作品盡屬明人之偽作,張飛儒雅化為明人
之「功勞」,惟在辨偽上猶可申論;胡寧則補強冀英俊之論述,清楚地指出各種所
謂「張飛立馬銘」皆為用偽文物;陳瑩意系統地考察了張飛形象自漢末三國迄《三
國演義》成書前後之演變,用功甚勤。惟關於如何產生近乎使張飛形象作一百八十
度轉變的「張飛文人說」,文史學界似猶未有對其由來並演變作詳細描述者。一般
人甚至習焉不察,或認為張飛相關文物當有所可信,乃至書畫史之文章亦偶或有提
及張飛作旁證者。
本文在前人基礎上,更從原始文獻入手,論證前述「張飛文人說」之虛妄,指出張
飛能書能畫等說產生於明中葉以後,主要發端於當時名相楊廷和之子,享有博學盛
名,因見逐於嘉靖帝而佯狂自恣之楊慎。自此該說愈演愈烈。本文亦嘗試描述「張
飛文人化」之層累形塑過程:如何由最初一兩件所謂相關文物下,稍通文墨之名將,
竟漸次變化成部分人言之鑿鑿之「能詩能畫能文的美男子」。上古傳說人物之層累
變形或與神話時代之初民心理有關,而信史時代人物竟也在千餘年後更重新被層累
塑形,此一演變過程當亦一有趣個案,值得探討。
二、三國兩晉史料所載:萬人敵虎將張飛
據《三國志》及《裴松之注》所載,張飛特色以「忠義」、「勇」、「暴」為主。
張飛之忠義,表現在其始終追隨劉備,為之心腹,時人推許為「為之死用」、「勇
而有義」、與劉備、關羽「恩若兄弟」。雖張飛亦屢受後人稱述其能「禮賢」而釋
嚴顏,唯其內涵似非「愛士夫」(嚴顏甚且自視為斷頭「將軍」)而更近於「敬好漢」。
至於張飛是否被視為士大夫之氣類?答案應是否定的。史料所見,張飛在當時仍被
視作不能為王佐之「武人」(袁準),甚至是個不與四海英雄為儕輩之「兵子」(劉
巴)。縱然該二段資料皆為高抬其他人物而不免對張飛有所貶損,然而至少張飛不
以能文出名當屬實。否則以張飛桓桓武功,赫赫「萬人敵」名氣, 時人乃至裴松之
皆未為之鳴不平,豈不怪哉!
而,東漢以來,文士地位漸趨崇高,魏晉南北朝以降,文學活動或批評等蔚為熱門。
邇來所有提及張飛的文獻中,莫說無一字及於「善屬文」了,就連其是否能書能畫亦
不著一字。名聲遠低於張益德的曹不興被稱能畫,惡名昭彰的吳末帝孫皓被承認善書,
蜀中亦有陳壽認定名過其實的諸葛瞻「工書畫」,獨獨無人道及張飛張桓侯書畫之才,
若張飛真為書家、畫家乃至能詩文,何獨見冷落如此?
有勇略之名將,本不必需通文。張飛並非文人,實無損其名將形象。歷史上的張飛以
忠義勇猛之名為人所稱頌,固不必硬生生將他變造為一儒將甚至文人。
三、明中葉以前:歷代書畫碑銘著錄中「缺席」之張飛
南北朝以來,「關張」並為一時猛將代稱。以張飛之名聲,果其亦工於書畫,後世文
人學者品評時,不應漏記,至少該有一二傳聞。然逐一檢視今存自魏晉迄明初之資料,
卻未見有人提及。迄明中葉前,名將張飛更從未披上「儒雅」外衣。
《三國志》中提及蜀人善書畫者,僅一諸葛瞻。之後迄明初之各類書畫著錄,其重
要而見諸《四庫》者,如《采古來能書人名》、《書品》、《文字志》、《書斷》、
《述書賦》、《法書要錄》、《歷代名畫記》、《墨藪》、《宣和書譜》、《書小
史》、《圖繪寶鑒》、《書史會要》,凡此諸書中皆未見張飛。而傳世諸法帖亦罕
及張飛之作品。
至於後文所將述及,巴蜀地區與張飛有關之所謂「立馬銘」、「與張遼書」、「真
多山題名」等作品,更不見於《華陽國志》、《水經注》、《太平寰宇記》、《輿
地紀勝》、《方輿勝覽》等地理著述中,甚至金石類著述如《集古錄》、《金石錄》、
《隸釋》、《隸續》、《寶刻叢編》、《金薤琳瑯》、《金石林時地考》等亦不之
載,所謂「刁斗銘」同樣不見於明中葉以前各種金石著錄內。明中葉以前,張飛在
此類文獻上完全缺席。
張飛張桓侯「威名垂萬古,勇力冠當時」,其忠義勇悍亦未使他受任何君王猜忌,
難道歷朝文人全都故意對其書畫才能視而不見,又不把記載其功績之碑銘當一回事,
直到明朝後期才終於還他原貌?答案應該顯而易見。
四、由楊慎至晚明:初步大改造之張飛
史書上的張飛,具有「勇」與「暴」的性格,早期張飛祠亦帶有「厲祀」色彩,予
人陰森感。然而在宋代文人漸次提高蜀漢地位下,張飛之神格漸由戾狠駭人之陰神
轉化為護民保鄉之陽神。又在庶民娛樂興起後,基於市民審美趣味之市井娛樂創造
下,娛樂作品中之張飛性格更經歷了由「暴」到「莽」的演變,直接的粗暴化為可
愛的魯莽。
元朝俗文化興盛,加強了張飛的可愛化。《三國志平話》中,魯莽直率,會闖禍卻
又每每直接了當立下大功的張飛,可說是當時張飛形象的典型。然而過度誇張化的
《三國志平話》,角色間極不平衡,整體性大受影響。《三國演義》大量參考史書,
並為了整體藝術平衡而對各角色特色加以修改,張飛誇張而近乎「超人」的喜感面
相被削弱,卻被暗暗塞入了粗中有細,漸漸成長的慧黠。
初步予張飛以「儒將」色彩,稱張飛能書,就存世文獻看來,不早於明朝嘉靖(1522
–1566)前。嘉靖間,已有博學之名的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1488–
c.1562)陸續出版了他的各類作品。帶儒雅色彩乃至超世飄然之風的張飛描述,就
首度出現在楊慎之作品中。
(一)楊慎作品中之張飛像並辨偽
以下將針對楊慎作品中的「能文張飛」三件作品「刁斗銘」、「立馬銘」、「新都
縣真多山題名」加以說明並辨偽。尤其針對名氣最高之「立馬銘」作重點分析。
1、「刁斗銘」
稱張飛工書,始自楊慎。《丹鉛總錄》中,將南宋《輿地紀勝》所載加工改寫,聲
稱張飛所書「刁斗銘」文字「甚工」。
唯無論王象之《輿地紀勝》原文,抑或其後明天順五年(1461)之《大明一統志》,
雖都聲稱有「鐫飛名」之古物,但二原始記載皆未稱所謂「刁斗」之「銘」為張飛
所書。尤其是據《輿地紀勝》,該刁斗乃「耕者」得於祠北的。縱非偽古物,《輿
地紀勝》作者王象之親睹後亦未留下隻字片語評論,反而逕引張士瑰和白君詩以稱
讚張飛,而詩中內容全然未及銘文。天順《大明一統志》文字稍含糊:鐫有張飛名
字的究竟是刁斗或是三印、佩鉤?即使承認刁斗上真有張飛之名,亦未稱其為張飛
所親書。
然而至楊慎筆下,「文字甚工」,「飛所書也」等字樣就冒出來了。考慮到楊慎對
史料容易輕率地誤判或擴大解釋,這個地方難保不會再犯。如果只要有相關文物就
一定是親自手書、一定是文化人這種說法可以成立,那麼「不識書」,「得文牒辭
訟,惟作大諾而已」的陳伯之,因為丘遲遞送了名篇〈與陳伯之書〉而決定降梁,
也可以解釋成他是一流文章鑑賞家了?稍後他人亦有以「刁斗銘」贊張飛能書,但
諸人恐皆楊慎之粉絲,或受楊慎高名影響,未必果真親睹此器此銘。
無論如何,由此擴散,後世許多文人對所謂「刁斗銘」都不曾置疑。自楊慎始,藉
由其影響力,張飛始披上了「工書」的形象。
稍舉一例。近人鄧拓(1912 – 1966)在〈由張飛的書畫談起〉中曾另舉所謂「新
亭侯刀銘」作張飛工書之證。蓋亦受楊慎以來「張飛工書說」誤導下先入為主認定
張飛為書家,再對材料作過度引申。「新亭侯刀銘」出自《太平御覽》引陶弘景
《古今刀劍錄》,原文為:
張益德初受新亭侯,自命匠鍊赤珠山鐵為一刀,銘刃曰「新亭侯蜀帝大將也」。
後被范強將此刀入吳。
此處可注意者,一則原文未稱其為張飛手書(他條至少還提及某些劍是諸葛亮手書),
更未稱其字體佳否,不足為張飛善書之證;二則劉備政權以紹續炎漢自命,國號曰
「漢」不曰「蜀」,張飛自稱「蜀帝大將」豈不怪哉?何況張飛「初」拜新亭侯時
劉備猶未入蜀,預稱「蜀帝大將」簡直荒謬!實際上《古今刀劍錄》記事間或不合
史實,未可遽信。預設立場而誤解材料,又不曾分析材料,易使論述踏入誤區,仍
應稍留心。
2、「張飛立馬銘」
(1)胡寧教授之辨析
一件所謂「其書甚工」的「刁斗銘」猶不足以撼動世人,若有能附麗史事的文物,
影響視聽的力量就大了。漢建安二十年末(c. 216初),張飛在巴郡抵禦魏將張
郃的進攻並反擊,反將張郃驅出巴西郡,使「巴土獲安」。此事亦張飛一生中極
重要之功績,而楊慎《全蜀藝文志》中便出現了與此事相關的「文物」:「流江
縣紀功題名」,稱此一紀功碑銘內容為:
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濛,立馬勒石。
由此開先河,一系列「張飛立馬銘」(又稱作「流江縣題名」、「流江縣記功碑」、
「流江縣紀功題名」、「紀功題名」、「張飛破張郃銘」、「八濛摩崖」、「八
濛山紀功銘」、「破張郃勒馬銘刻石」等)紛紛問世。對於「張飛立馬銘」之辨
偽,西華師範大學胡寧教授〈《張飛立馬銘》真偽考辨〉一文成果極佳。主要分
析有三點:
a、源流不明
此銘文突顯於明代。明中葉以後有關《張飛立馬銘》的著錄相繼出現。此前文獻
則未之見。
b、《張飛立馬銘》的內容歧異
《張飛立馬銘》雖僅有寥寥20字左右,但諸種典籍著錄卻出入不小。銘文中出現
的戰地「八濛」亦與史料記載不符。
c、《張飛立馬銘》的字體不類漢隸
今存五種《張飛立馬銘》之字體各自皆有弱點,作偽風格明顯。似明清時期隸書風格。
(2)漢魏晉紀功碑銘之慣例
所謂「張飛立馬銘」,除胡寧教授已指出之諸多不可信外,另有一大可疑處在於:
無論幾字版本,內容之簡略皆與漢、魏、晉時紀功碑銘格式不合。
今存諸種「張飛立馬銘」皆字樣清晰,未見殘缺痕跡,各個記載此「銘」內容之
文獻亦不稱其有闕文。無論幾字版本,結構皆可拆成下述六段:
a、極簡官職:漢將 / 漢將軍
b、自己一人本名:張飛 / 飛
c、屬下人數:率精卒萬人 / 率精兵萬人 / 率精騎萬人(本段或無之)
d、對手一人:大破賊將張郃 / 大破賊首張郃
e、地點:於 / 于 八蒙 / 八濛 / 八濛山 / 宕渠
f、結語:立馬勒石 / 立馬勒銘(本段或無之)
上述結構,若以漢、魏、晉間刻石紀功慣例相比,缺憾相當明顯。某些紀功碑銘
必不可少的內容,在上述六段內卻完全看不到。
首先是時間。大凡意圖借紀功碑銘垂名後世者,其歷史意識當驅使作者注記下立
功之時點或期間。檢諸石刻資料大抵可證此說無誤。
其次則主事者官職爵號,或者還多出主事者之郡望。當事人既不願名堙滅而不稱,
刻石紀功,本質就帶有炫耀心態。有官位爵號者當然希望表現此時此地之身分,
甚至表述自己的郡望,矜家門而榮故里。「刻石紀功」本身就與「謙虛」相矛盾。
張益德既求留名千古,寧復含蓄若是?
換言之,若真為漢末張飛欲刻石紀功,至少該有的內容大約如下:
(惟)(漢)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征虜將軍領巴西太守新亭侯(涿郡)張飛……
以可見的漢、魏、晉紀功碑銘作對比,即便有所殘缺,仍可曰幾皆作是例。而
「立馬銘」中,凡此類內容全缺,更僅刻石不滿二十五字,又無韻無偶,張益德
也太寒酸了吧?
論者或曰:那是因為張飛僅用矛尖臨時揮灑而已。設若張益德果真膂力過人又內
功深厚,「丈八蛇矛」更是神兵器,擊刺外兼可雕鑿,則多刻幾字,想必不妨。
又何苦惜字如金儉吝若是?以矛代筆,怕只能當傳說,未可較真。
又,「立馬銘」內容不附郡望,若為真反倒破除了張飛出自士大夫家庭之說。加
之銘文既非典正四言亦非巨麗駢驪,倘張飛果為此文,則張飛之文采,大概也只
能用粗獷來形容了。或許這才是最初作偽者原意:本來只想為粗獷武人添花圈,
不想後人眼花,直認戴花圈者必為美人矣!
真偽勿論,兩件首見於楊慎作品內所謂張飛工書的「證據」,已可見楊慎意圖塑
造的張飛,是個有勇略又兼具雅興的人物了。
3、「新都縣真多山題名」
更進一步,《全蜀藝文志》還載有所謂「真多山題名」,聲稱作者為張飛。內容為:
王方平采藥此山,童子歌「玉鑪三澗雪」,信宿乃行。
依此記述,則張飛非但通文,更有仙家風流了!
然而〈玉鑪三澗雪〉實為改編自〈西江月〉之詞牌名,始創於全真教始祖王重陽,
帶有後起內丹思想,並非漢末魏晉之道教。漢末之王遠得聽聞童子歌詩餘,內容
又為唐宋以後方有之概念、詞牌,王遠仙人姑不論,張益德聞之亦不驚不怖不畏
不疑,豈非咄咄怪事?
無論如何,楊慎筆下,張飛已多出了相當程度的美學、審美素養。既工書,又能
賞景,時或愛「露一手」留下石刻題名。
(二)楊慎影響下之晚明材料並辨偽
1、「張桓侯與張遼書」
楊慎之後,推崇楊慎的曹學佺(1575–1646,曾任四川右參政,四川按察使)在
《蜀中廣記‧名勝記》中又給張飛添一件文物:
《碑目》:「閬中有張桓侯與張遼書,石刻漢文八分書」。
所謂《碑目》,應指《輿地紀勝》之《碑目》。然而《輿地紀勝》中實未之見。
此說究竟可靠否?仍應回到東漢末之歷史情境來探討。據《三國志‧張遼傳》載,
張遼本雁門馬邑人,初從并州刺史丁原,後從董卓,再從呂布,呂布敗後降曹操,
從曹操北討南征,嘗屯潁川臨潁、長社。此前經歷中看不太到他和張飛有較深交
集的可能。當然史傳記載未必會鉅細靡遺,但至少欠缺積極史料說明張遼與張飛
間的交情。不像關羽明顯曾與張遼共事並交流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後,
張遼長期負責對孫權之防線,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時,張遼一度被調離合肥,
轉至陳郡,後再還屯合肥。終其一生並未負責西線防務,不曾與張飛對峙過。
張飛與張遼間,在個人則無證據顯示其有私交,在公事又無必須通信之理,為何
張飛會有尺牘與張遼?設若史闕有間,張飛果真嘗與張遼周旋而未載於文獻,那
麼二人通信何必僅只一回?其更奇者,魚雁往返便罷,又非檄文議論、道籙儒經,
乃竟刻諸石崖,張皇其事,漢魏以來未見有此風氣!
要言之,無論自歷史情境觀,自漢魏碑刻慣例觀,所謂「張桓侯與張遼書」純屬
子虛,縱有之亦必屬偽文物無疑。這個偽文物的聲明添了些與張飛有關的書翰記
載,然而大抵還不脫前述楊慎所創造出的張飛像。
2、「張飛能畫說」
再次擴充張飛才藝,文獻可見就是明天啟間(1621-1627)出版的卓爾昌(浙江仁
和人)之《畫髓玄詮》了。《畫髓玄詮》祖本為元朝夏元彥所著之《圖繪寶鑑》,
卓爾昌據正德本或嘉靖本《圖繪寶鑑》改編重刻,改題作《畫髓玄詮》,另輯入
關羽、張飛等傳說能畫者。後世稱張飛能畫,多引此書,惟為避清聖祖御諱而改
稱《畫髓元詮》。
然而卓爾昌書訛誤甚多,好篡易《圖繪寶鑑》內容,改後竟至幾不成文,而擅改
韓昂序言,亦致吳麒之與韓昂二人言論混而難分。要言之,《畫髓玄詮》並非一
嚴謹之學術著作,很可能只是書賈圖利花招。如此書籍而以之充證據,不亦危乎?
卓爾昌以前之重要書畫著錄皆不見張飛,已如前述。雖「張飛能畫說」亦晚明創
造之偽說,然而自此張飛才藝除翰墨外更增丹青,他已不只儒將,更近乎文人雅
士了。
(三)楊慎等人論述致疑
楊慎於明朝「以博學冠一時」,他在作品中宣稱張飛有「刁斗銘」、「流江縣紀
功題名」(即「張飛立馬銘」)、「新都縣真多山題名」等文物傳世,稱張飛工
書,卻無任何論據,相當可疑。
也許有人說,博雅如楊慎,言必有據。實則楊慎好矜奇炫博,又時而對文獻詮釋
過度,《丹鉛總錄》出書未及四十年,陳耀文即著《正楊》一書指出其錯誤或值
得商榷者至一百五十條!在此只稍稍舉楊慎作品內一例來看楊慎為文嚴謹程度如
何。《丹鉛總錄‧曹操欲用孔明》條中,引《抱朴子》所言,稱曹操「欲用乎諸
葛孔明」,且認為此「事不見于史,當表出之」!
《抱朴子‧外篇‧逸民卷第二》原文確實和楊慎引文所差無幾,但就沒「諸葛」
二字。實則此處「孔明」乃胡昭。楊慎誤解《抱朴子》「欲用孔明」一文,更未
檢《三國志》而認為其「事不見于史」,何其不慎如斯哉!受楊慎誤導,博學慎
思如胡應麟,竟也相信「葛洪記載『曹操請諸葛孔明而為之拒』」一事,由此可
見知名文人影響力之大!
上例已可概見楊慎時或率爾立論。他說張飛善書,又不曾詳列證據,豈可逕視為
真?要之,「刁斗銘」有目無文,雖宋人聲稱耕者獲刁斗,迄明初未援此作張飛
善書之證,始造此說者即楊慎,而其說未可輕信。
四庫館臣評楊慎:「負氣求勝,每說有窒礙,輒造古書以實之」,李慈銘(1830–1895)
更直指楊慎「喜杜撰附會,以英雄欺人」,仗著博學過人,好以偽資料或附會誇
大之詞來欺世。引述楊慎言論若無其他有力旁證,恐難成立。
與楊慎約同時代之郎瑛,亦曾以所謂「刁斗銘」稱張飛善書。然而郎瑛所著僅止
雜文,並無論證。實際上,郎瑛推崇楊慎,其《七修類稿》、《七修續稿》時或
提及楊慎及楊慎所著《丹鉛》系列,稱許楊慎博洽,甚至在有疑慮的情況下仍認
定「諒升庵不謬」,很可能郎氏此說一樣是受楊慎影響。
再,陳繼儒《太平清話》,四庫館臣稱其「?記古今瑣事,徵引舛錯,不可枚舉」。
他一樣推崇楊慎而受其影響,本身又或輕信雜說。如偽文物「壽亭侯印」就被陳
繼儒稱為「知為漢物」、「制作古雅」。陳氏重彈楊慎老調而未給出具體論據,
豈可輕信?
至於曹學佺,四庫館臣早已指出其著書多有訛誤。大者如《蜀中廣記》稱蘇東坡
(1037–1101)寫詞與楊棟(?–c. 1264)讚虞允文(1110–1174),《提要》
譏「允文采石之功。在南渡後。東坡之沒久矣。安得先有此詞!」案:曹氏書內云:
楊直夫名棟,青神人。蘇東坡贈以詞云:「允文事業從容了。要岷峨人物。
後先相照。見說君王曾有問。似此人才多少?況蜀珍先已登廊廟,但側耳聽
新詔。」按《小說》:「高宗曾問馬騏曰:『蜀中人才如虞允文者有幾?』
騏對曰:『未試焉知!允文亦試而後知也。』」蘇與楊、馬皆蜀人……
出《丹鉛錄》。
雖誤出於楊慎,曹氏未加揀擇而乃更添其誤。疏舛如是,其言寧可以為證耶?
後人震於楊慎之博雅聰明,又因為由楊慎開始散播,愈多作品引用「張飛工書說」
甚至不考出處,造成一種「張飛工書說」乃古已有之的假象。經梳理後,易知其
實不然。
五、層累變形:完全文雅化之張飛
受楊慎稱述張飛「刁斗銘」等作品的影響,張飛能文說開始發酵。謝肇淛《文海
披沙》中〈武人能詩〉條,雖只認為樊噲、張飛、高敖曹等視同於文人是「武夫
健卒」而以「宿根」能詩能文,且「能文」標準放得很寬:樊噲一番慷慨直陳也
可以算「能文」。然而若對他該段斷章取義,加上所謂張飛「刁斗銘」,給人感
覺彷彿張飛也同時兼能詩文,則張飛不只是稍具雅趣之儒將,更已稱得上詞章家
了。
果然,張飛確實開始往這方面變形。除了有學養能通文外,甚至家世、相貌在部
分人筆下都漸漸儒雅化。
(一)家世與教養:「富豪」、「本業儒」、「大學問者」
張飛是否出身富家,史料未載。此說實出自《三國志平話》,為《三國演義》所
繼受。《三國志平話》雖稱張飛「家豪大富」,並未引申其出自書香之家。相反,
卻是個衝動直接,好戰好酒,每每與各軍師唱反調,「煞粗」之武將。
然而後來乃有所謂張飛「本業儒」、「大學問者」說,文獻可見者有張光祖(1602
–1680)撰於康熙三年之〈乃文辨〉。該文逕將張飛比做張良,認為絳灌之流皆
不之及!然而該文虛構張飛早年本修儒業。稍有歷史感即知,所謂「侯平日將有
事於科名」,誤將兩漢察舉徵辟當作隋唐後科舉,其偽毋庸多言。更毋論全篇內
容混史料、《三國演義》及其他雜說為一談,極欠嚴謹。
至於其推論「非具大作用、大學問者,詎能智勇兼到」云云,更未免太酸腐氣。
果真非大學問者不能有大作為,將置泗上亭長英雄劉邦於何地?遑論漢末三國已
有之黃蓋、王平、丁奉,後世名將沈慶之、麥鐵杖、郭崇韜、楊業、荊罕儒、胡
大海、額勒登保、鮑超等,皆為兼智勇之名將而不必為所謂「大學問者」。當然,
就算是名將,張光祖顯然還是看不起「木強敦厚,不好文學」卻「可屬大事」為
漢朝立大功的絳侯周勃,只願把張飛比作留侯張良,亂捧張家同宗,立論過於主
觀!
到網路時代,更有人直接宣稱張飛能詩能文,穿鑿過甚!果真張飛詩文俱佳,後
世辛苦輯佚諸家如嚴可均、逯欽立等不應一無所獲。縱然鍾嶸、蕭統、徐陵、郭
茂倩等人皆欠缺眼光,未曾評點收錄張飛作品,豈《藝文類聚》、《太平御覽》
等類書亦不願為張飛保留一鱗半爪乃至片言隻語稍稱其能詩文?恐怕事實只是:
張飛並無這方面的專才,至少無特出之處而無文獻或聲名可傳世,並非所謂「儒
將」。
也許讀者會懷疑,說不定後來人有獨得之祕,他們重新發掘了張飛的真實形象。
王觀堂先生不就重視「二重證據法」,認為古物資料與文獻應並列齊觀?
「二重證據法」固應重視,但辨偽功夫實不可少。尤其明朝人偽造風氣興盛,治
學作風亦不嚴謹,所遺資料應仔細檢視。已如前述,種種用以支持張飛能書能畫
乃至本為文人之論據,全數欠缺堅實基礎,禁不起考驗。
(二)形貌:由「美秀多髯」至「無鬚美男子」
繼氣質改變後,張飛連形貌也再受到重構。此即所謂「張飛美男子」說。
最初楊慎雖欲將張飛儒雅化,似猶未在張飛形貌上大做文章。關於張飛的形貌,
爬梳原始史料,全無可資徵引者。有之也已是晚唐李商隱(c. 813–858)〈驕
兒詩〉中所謂「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句了。李商隱該句解釋稍有紛歧,唯
無論此「胡」字如何解釋,至少其與口吃同屬被謔笑之樣態當無誤。
當然,李商隱所處時代距漢末三國已相當遙遠,不可以之為據亦屬實。然而被謔
笑的「張飛胡」的確可能是後來「莽張飛」樣貌的先聲。其後劇作家、小說家底
下,「黑臉」、「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之說,紛紛出籠,或許正是依著「莽張
飛」形象作的想像。
至晚明,董斯張(1587–1628)《廣博物志‧卷四十六‧鳥獸第一‧獸上》卻有
如下記載:
張飛有馬號「玉追」,時歌曰:「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寰宇記》
萬曆間有此記載者不只一家。然此記載一樣可疑。可疑處且勿論,此記載雖未討
論張飛本身形貌,卻似乎在張飛的「配備」上開了俊秀化的先聲:本來元雜劇中
給張飛配備的坐騎是匹黑馬,時或稱作「烏騅」,此處改「烏騅」作「玉追」,
似已將其坐騎改雅字。而歌謠中「人中有張飛」句,似兼讚張飛的神態與形貌,
雖不甚具體,已予人想像空間。
其後李綠園(1707–1790)小說《歧路燈》,則聲稱張飛是「美秀多髯」,秀氣
化的同時,形象與關羽稍重疊。如此改造或與李綠園之士大夫心態有關。
時至今日,竟更有所謂「張飛美男子說」問世,欲徹底將張飛形貌變造成俊秀之
生扮!
此說大要,謂張飛兩個女兒先後嫁給劉禪,必屬美貌,從而張飛本人相貌定當不
差;更佐之以「傳說」「唐代工匠為紀念『五虎上將』張飛」所雕塑之「慈眉善
目」「臉上竟沒有一根鬍鬚」之不知名、未確認之人頭石像,稱「該石像的發現,
使人們對張飛的真實面容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證」。
關於此說,沈伯俊先生早已提出有力批駁。即:一、張飛外貌出身,史無明文;
二、古人選后重德不重色,政治因素大於外貌因素,劉禪又不以好色聞,甚至董
允公開不允許劉禪「廣後宮」;三、縱然假設張飛兩位女兒外型出眾,也不能推
得張飛必為美男子,父母與子女間遺傳關係十分複雜。
沈先生所說已可充分釋疑。根本重點,即原始史料未載張飛相貌如何:既不像諸
葛亮那樣有句「容貌甚偉」又不像關羽那樣被稱為「美鬚髯」。《三國志》裡周
瑜好歹被稱為「長壯有姿貌」;而陳壽未載荀彧外貌,裴松之便為之抱不平而以
史料補充其姿容;甚至如趙雲至少有《雲別傳》說他「姿顏雄偉」;被司馬家整
肅之何晏而有《世說》不忘其「美姿儀,面至白」。其餘原始史料中述及漢末三
國群英之容貌者猶不少,而獨缺「雄壯威猛」之張飛。第一手史料既未描繪張飛
姿容,後人何由而得推論張飛為「美男子」?凡此種種,俱屬對張飛層累附加之
雜說。或即專為反對《三國演義》而來:為翻案而翻案。
其實硬把張飛說成清秀飄逸的「美男子」,實在也只是種想像力貧乏。難道粗獷
就不能有型?甚或難道不能是「驅榦雖小腹中寬」?無論如何,史料失載。創作
者當然可以自由想像,然而非得以此作翻案文章,分出此是彼非,就不免可笑了。
六、張飛文人說成因探故
上述諸多所謂張飛能書畫說,最早出現的「刁斗銘」、「立馬銘」、「真多山題
名」皆與蜀人楊慎有關。其後之「與張遼書」,載此說之曹學佺深受楊慎影響,
曾長期任職於四川。再後所謂「喜畫美人」乃至「文人說」及近人過度詮釋之
「新亭侯刀銘」,甚至網路時代所謂「美男子」說,恐皆與楊慎帶起之張飛儒將
形象所盪起之漣漪有關。
為何會產生張飛儒將化甚至文人化的情況?為何楊慎要留下此類記載?底下試為
之作初步探討。
元代以來,張飛雖為民間戲曲所深愛,卻似乎並未成為民間信仰之要角。他的
「二哥」關羽,在宋元之際,其信仰已漸次普及至全中國,到了明朝,更加興旺。
關羽信仰的展開使其文化程度大為提升,然而關羽雖屬俗所謂「蜀國」的劉備集
團,卻一輩子未到過巴蜀地區,反而是俗所謂「三弟」的張飛曾在巴漢留有足跡。
楊慎或許一方面為了力矯陽明學末流之空疏或避免前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之偏狹,有意多方挖掘漢末魏晉六朝的詩文題材乃至文化人,另一方面更或許因
為他自己是蜀人,對巴蜀地區懷有過多的情感與驕傲。出於抗衡或並美之心態,
又加上蒐羅地方文物而務侈川峽天府之勝,楊慎更願意稱道曾入益州的張飛。稱
頌張飛、鄙視吳將猶且不足,便輕率地聲稱張飛有多種文物存世,書藝甚佳,以
圖更拉抬張飛形象。
誠如史家劉知幾在《史通》所提到的,「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地
理書者……競美所居,談過其實」。原為《四川總志》部分內容的《全蜀藝文志》,
楊慎僅僅花了二十八天就編成,誤題作者、誤收非蜀之文處皆有之,而光環往往
獻給特定名人。而楊慎在考據上雖有開闢草萊之功,在採掇故實時卻易輕信而好
發異論,他筆下與張飛文物有關之三條內容:〈張飛刁斗〉(《輿地紀勝》詠刁
斗銘)、〈流江縣紀功題名〉(張飛立馬銘)、〈新都縣真多山題名〉全都收錄
在《全蜀藝文志》,確實不足為怪。
雖說對這種「郡國之記,譜諜之書」,「讀之者安可不練其得失,明其真偽」,
然而由於楊慎博雅冠一時,廣受推崇,許多喜愛楊慎之時人或後人也就不疑有他,
未假思索便接受所謂「張飛能書說」。又由於關羽信仰推波助瀾,有人堅信與
「讀《春秋》」之關侯結義的張飛必非市井屠沽輩,因此張飛能書也就順便能畫
了,也進一步變成「本業儒」了,也就變成「大學問者」了!
如此張飛,在部分文人圈裡成為談助,但實在太一廂情願,藝術性、生動性反不
如《三國演義》裡粗中有細的莽張飛。因此雖能影響部分論述,偶充文人誇示博
學用,究未成為主流形象。然而到了翻案成風的網路世紀,各式雜說被挖掘出來,
網路的知識速食文化與翻案意識結合,終於把「張飛文人說」發揮到誇張的地步:
甚至連相貌都硬生生變造成俊秀文人!
七、結論:猛將的文士化──一個翻案意識下層累變造的個案
歷史上與關羽同為劉備手下「虎臣」,「功臨耿鄧親」的張飛,雖屢受後人歌詠,
但在今存史料限制下,我們完全看不到他曾展現文士丰采的一面。而在市民藝術
的創作下,史料上張飛的「暴」逐漸往「魯莽而可愛」的方向發展。
正在蜀漢地位漸受士大夫重視的同時,關、張二名將的相關文物皆相應出現。到
了明朝嘉靖間,博學冠於一時,本身更愛翻案的楊慎,開始宣揚張飛有書藝作品
存世。「刁斗銘」、「立馬銘」、「真多山題名」皆給前此俗文學下的「莽張飛」
添了層異色。隨之而來的刻出八分書「張桓侯與張遼書」的張飛、「喜畫美人」
的張飛乃至「本業儒」的張飛都出現了。以此為談助,與市民藝術創造下「粗中
有細」的張飛相反而又相成,或作文人炫耀博學標榜見聞之一話頭。然而畢竟俗
文學或民間戲曲影響力量較大,一般民眾意識中的張飛形象似仍較少與文士掛勾。
到了網路時代的今天,喜出異同之翻案家或好奇愛博唯恐語不驚人的記者,藉著
資訊傳播之迅速與便利,正好拿張飛形象作題目。於是乎「能詩能文」的張飛甚
至是「美男子」的張飛,都被說者以堅定的語調大肆宣傳,彷彿如此方能還古人
以真面目般。在好事者眾口鑠金下,終於層累地堆砌出遠離史料的奇怪張飛像。
新時代的層累變造與上古先民口傳神話互相映照,皆可作為歷史人物在大眾意識
中變形的個案。
新時代的翻案,最初或與《三國演義》之名氣有關:上網炫耀見聞者每以異乎
《三國演義》自喜,務以反《三國演義》為己任,更不曾撿擇辨析。而大眾意識
又假時代之利更以加倍速傳播變形,人們每以為但凡不同於小說便真。虛虛實實,
是邪非邪,漸至難分難曉。
《三國演義》藝術創作成分,人們知道得太少,卻想像得太多。真正在《三國演
義》中精湛而有趣的歷史詮釋,未必有人細心挖掘;《三國演義》裡時代觀念錯
置處也相對少人討論;反而今日「翻案家」們往往打不到要害,錯拿更誇張奇詭
的偽說來聲稱《三國演義》「寫錯了」,這種怪現象背後的心理狀態也是個有趣
的議題。
本文之作,但為探索歷史現象,尋學術之真,無意唐突古人。筆者自知才疏學淺,
略陳鄙見,只望能做古人之諍臣。相信王弇州、陳晦伯等前賢若有知,縱未必認
可筆者之結論,當亦贊同筆者之出發點。
文雖餖飣,或稍有助於釐清網路時代流行之種種謠傳,更可略窺一歷史人物如何
被層累製造形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71.1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21850824.A.C4C.html
※ 轉錄者: ban6075 (118.163.71.110), 01/23/2015 23:15:20
删除八卦板的推文。
※ 編輯: ban6075 (118.163.71.110), 01/23/2015 23:19:06
小弟當然不是無聊到「指著藝術罵謊言」。
這層道理小弟豈不知?
https://blog.xuite.net/ban.ryu/tureduregusa/251362152
底下有一視頻,請不吝參看。
小弟早已宣稱「舉凡藝術創作皆佳事」。
但閣下如此安小弟以罪名,小弟著實擔當不起。
關鍵不在小弟「指著藝術罵謊言」,
而正是在一堆無聊人「拿著藝術創作罵前人為謊言」!
君不見時不時有人聲稱「張飛實乃文人,《三國演義》為假」?
小弟此文,
與其云著力於考據已逝之昔人,
毋寧曰更在乎者即在今人之心態。
此種逢《三國演義》必反,處處以刁難《三國演義》為樂,
甚至竟至不顧文獻材料而公然說謊之心態,
小弟深深不齒。
此乃此文本身之動機所在。
當然,居此「後現代」之世,猶如此志古之道,
小弟深知自己迂頑古板。
請恕小弟拳拳之愚,
無法理解這種拿著低級謊言當真相的作風。
事實上一年前本文早已寫就。
只不過當時因為《史原》拖拖拉拉,
只好暫時不將本文內容丟出而已。
關於字體問題,
實則除了楊慎本身好金石而可能是偽造高手,
明朝偽造《子貢詩傳》的豐坊也是個通篆隸諸體的善書者。
恐怕當時不少這種也許心態上類似張大千的造假人,
故意弄些東西炫技並混淆後人視聽。
但胡寧的優點主要在:
一、搜集了各式歧異的立馬銘內容。
尤其是所有內容都無框框囗,卻又差距不小。
改編一句前人的話:
夫千年古銘,最晚乃出,而字畫略無脫誤,文勢殊異東都,
不亦大可疑乎!
二、地理上用字也很奇怪。尤其所謂「八濛(蒙)」實屬晚出。
三、毋庸聚焦在「率」一字,各「拓本」確實彼此間都有細節差異。
例如「漢」字草頭,「卒」、「於」等字。
如果是源自同一來源,這種現象也很怪的。
四、所謂吳鎮的詩,那還真是「美麗的誤會」。
混不同時代同姓名者於一談!
事實上如果不針對這些細節,
退一萬步說,假設該銘為真,
那張飛也真的是不文之甚!
(或者該說是太超前?超前到唐宋古文運動潮流後?)
且不說該銘沒有序與韻文兩部格式這種一流文人的公式了,
就說遣詞用字,
用「賊首」這麼淺白的詞,
而不用「鯨鯢」「封豕長蛇」這類時人慣用的典雅用語,
(衡其輕重亦相當:否則張郃亦不夠格稱「首」)
光禿禿一個「漢將張飛(漢將軍飛恐怕有是有心人改正後)」
而無任何稱號,
率「精」卒萬人而無任何下屬附名,
凡此種種都給人感到書此銘者文化程度不高。
但這恐怕未必是偽撰者文化程度不高!
小弟有個假設:
如果該銘乃楊慎所為,
則很可能楊慎心中欲造的張飛形象就是個粗通文墨的武夫!
只不過剛好書藝甚佳而已。
對比另外一個或許也是楊慎造出來的作品:
所謂諸葛亮的「黃陵廟記」,
駢驪風格相當明顯(雖說真駢驪卻無韻也是很怪的事)。
「文采不豔」的諸葛亮居然有此,
對比之下則張飛此銘顯屬不同層級。
楊慎本身當然讀過不少漢魏六朝麗文,
他要偽造得更「文雅」一些本非難事(參《雜事秘辛》)。
但張飛此銘用詞如此質直,
恐怕是原初設定根本就不是什麼高級文人。
作偽者只設定為粗通文墨,只是專精一藝(書藝)。
後人卻居然哄傳成詩人甚至有作品傳世!
這恐怕也是訊息傳播上有趣的怪現象之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