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 column article in the Hong Kong music magazine Music and Story
July 2021
🎶 我在香港音樂雜誌《Music and Story》
第二篇發表的作品
刊載於第 12 期
2021 年 7 月份出版的春夏號
「複調 Polyphony」專欄內
希望大家會喜歡。
⋯⋯⋯⋯⋯⋯⋯⋯⋯⋯⋯⋯
🔸〈相聚在夏季的爵士音樂節〉
撰文、攝影:吳蔚蔚
每年六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許多喜愛爵士音樂的人沒有相約,卻如期地相聚。連續兩星期在不同的場地穿梭,參加一年一度的溫哥華國際爵士音樂節(Vancouver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
根據主辦單位 Coastal Jazz and Blues Society 的統計,每年參加爵士音樂節的人數有超過 50 萬。
除了多個大小的贊助商之外,加拿大政府也一直有給予贊助和支持。
在 2019 年的第 34 屆爵士音樂節,有 1,800 名來自國際和加拿大的音樂人參與。高手雲集,㩦手為樂迷帶來各種類型的爵士音樂表演。活動在 35 個不同的場地舉行,包括室內和戶外。十多天從早到晚,演出合共 300 場。其中有一半以上免收入場費,與眾同樂。
多場音樂會在溫哥華本地著名的劇院和場館內舉行,包括:奧芬劇院(Orpheum Theatre)、Vogue Theatre、 Performance Works 和 Roundhouse Performance Centre 等。
而在煤氣鎮(Gastown)、固蘭湖島(Granville Island)和溫哥華美術館(Vancouver Art Gallery)的廣場上,公開和免費的音樂節表演,不只聚集了專程前往參加的樂迷,也吸引了許多途經的路人。群眾在舞台前,或坐或站地觀賞表演。有些熱情的觀眾更會即興地隨歌起舞。
至於我個人最喜歡的音樂節活動,是在市中心 David Lam Park 舉行的大型戶外音樂會。在那佔地 4.34 公頃的公園內,坐在寬大的草地上,面向着天空下的音樂節大舞台,傾聽搖曳到天際的爵士音樂。
感謝爵士音樂節多年來為音樂人和樂迷帶來了這個盛大的年度聚會。同時還讓不熟悉爵士音樂的人也可以隨意參加。
去年由於受到肺炎疫情所影響,音樂節史無前例地取消舉辦。
期望疫情早日散去,爵士音樂可以再次響遍夏季的溫哥華,讓我們能夠於音樂節重聚。
⋯⋯⋯⋯⋯⋯⋯⋯⋯⋯⋯⋯
📸 圖片:溫哥華國際爵士音樂節的戶外音樂會。
⋯⋯⋯⋯⋯⋯⋯⋯⋯⋯⋯⋯
💟 歡迎讚好、留言、收藏、分享
⋯⋯⋯⋯⋯⋯⋯⋯⋯⋯⋯⋯
📍 留意限時動態,收看更多最新內容
⋯⋯⋯⋯⋯⋯⋯⋯⋯⋯⋯⋯
#musicandstory
#吳蔚蔚音樂天空
⋯⋯⋯⋯⋯⋯⋯⋯⋯⋯⋯⋯
吳蔚蔚 Queenie Ng
散文集 #愛從小事開始 作者
⋯⋯⋯⋯⋯⋯⋯⋯⋯⋯⋯⋯
追蹤我:
Instagram: instagram.com/queeniengsky
新浪微博:weibo.com/queeniesky
個人網站: queenieng.com
⋯⋯⋯⋯⋯⋯⋯⋯⋯⋯⋯⋯
訂閱我的電子報、訂購我的書:
queenieng.com
⋯⋯⋯⋯⋯⋯⋯⋯⋯⋯⋯⋯
請在「追蹤」中設定這專頁為「最愛」,好讓你可以看到我的新貼文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郭慧禪,1976 年出生於台灣宜蘭,藝術家,新樂園藝術空間成員,現於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駐村,亦為元智大學、佛光大學等院校的兼任講師。1999 年,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藝術學士,2001 年倫敦藝術學院藝術碩士。 以數位影像、動畫為主要創作媒材,探討人和環境的關係,將環境的元素融合或採集於作品中,將...
「溫哥華美術館」的推薦目錄:
- 關於溫哥華美術館 在 吳蔚蔚 Queenie 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溫哥華美術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溫哥華美術館 在 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溫哥華美術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溫哥華美術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溫哥華美術館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溫哥華美術館 在 交換作品展出8月小編去楓葉國—加拿大遊學每天從語言學校 ... 的評價
- 關於溫哥華美術館 在 【城市串吧】重溫:溫哥華美術館Marie Khouri – I Love 的評價
溫哥華美術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遊回顧 | 人生第一次的出國旅行
2021年的三天元旦連假Y編就只賴在家裡軟爛,突然想起我似乎很少在粉絲團裡分享一個至今我依舊很喜歡很懷念的城市,而這個城市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的首個目的地——加拿大溫哥華。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的出國旅行,是在2007年還在念大學的時候,當時由於自己一直懷抱著研究所想出國留學的夢想,於是父母同意在暑假時先讓我一個人獨自去加拿大多倫多遊學一個月感受一下。
在當時連飛機都沒搭過的我,不知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勇氣,就這樣買了長榮先飛溫哥華的機票,先在溫哥華短暫停留個兩天,再飛往遊學的目的地多倫多。就這樣帶緊張又有點興奮的心情,就一路飛到加拿大。10個多小時的航程,在飛機上實在沒什麼睡,抵達溫哥華機場時,對於出入境程序還矇矇懂懂的我,就這樣面對了加拿大海關的入境審查。
當時加拿大海關問了我幾個問題,但不知是太過緊張亦或是頭腦還沒清醒,整個突然吱吱嗚嗚無法好好的用英文回答,而許多證明文件也都留在電腦裡,沒特別印出紙本來。海關看著我獨自一人,以為我英文似乎聽不太懂,還特別叫了中文的翻譯來協助我回答,幸好最終還是成功的入境了加拿大。
就這樣在溫哥華的第一天,在當時行動網路還不是非常發達的時候,靠著一本旅遊書和紙本地圖,就這樣一路逛了Canada Place、Gas Town、溫哥華美術館等市區景點,甚至自己還特別租了一輛腳踏車,自己獨自繞了超大的Stanley Park一圈。
當時的心情只覺得很不可思議,我的雙腳居然踏在別的國家的土地上了,對於溫哥華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新鮮,那種興奮感至今仍就難以忘懷。而溫哥華悠閒的生活步調,還有處處都是公園綠地的生活環境,也讓我就此愛上了這座城市。也因為實在太喜歡了,甚至4年後又帶著媽媽再次重遊一次。
如今依舊無法出國的2021年,只能回頭翻翻過去的照片來回味。雖然現在看到十多年前當時對於攝影一竅不通的我所拍下的照片,只覺得慘不忍睹,不過那種在國外什麼都是第一次的新鮮感,之後還真的沒有哪一趟旅程能有相似的感受。不知道大家人生第一次出國的目的地是哪裡呢?
#justgotraveler #旅遊回顧 #第一次的出國旅行
#加拿大 #溫哥華
溫哥華美術館 在 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03島女日記-溫哥華
今天是悠閒的連假開始
禮拜一很有趣 聽說是懶人節
因為BC省每個月都有放假
就8月沒有 所以政府就來個懶人節
給大家一個理由放假一下
國外的政府真的很有趣吧!
今天大家都很慵懶的在滑手機
賴床到10點才起床
然後去超有趣的日本節🇯🇵啦!
我原本以為就短短的一條街
沒想到居然還有好幾個舞台
還有「偽早安少女組」
大家可以參考我的直播XD
我整個差點跟親衛隊一起繞圈圈
親衛隊比少女們還可愛耶!
原本也想要去借和服👘體驗
但超級貴要$65加幣
我還是守著我的錢包好了 😂
用我的環保餐具
買了好吃😋的炒麵跟可樂餅
配上我的環保星巴客♻️
人平老師👨🏫有教
在國外我們也是要不塑喔!YA
走完日本節🇯🇵
當然要跟日本帥哥約會啦!(誤)
不是啦!
是之前認識的日本帥哥剛好在溫哥華
那就見一下帥哥 保護一下被閃瞎的雙眼
帶帥哥去吃了不塑的Poutin之後
我們一邊散步🚶一邊說拜拜👋
然後我就走上我的
Pride Parade大道Davie St啦!
聽說😭😭😭 明天是同志遊行
我居然完美錯過
我11點飛回台灣🇹🇼 他們11點開始遊行
那我只能先提前去拿安全套了🙄
沒有啦!
是剛好要往海邊看煙火的路上
已經開始一些活動了
我當然去湊一下熱鬧啦!
走到海邊在重重的人海當中
我找到了K姑娘跟E先生
還發現海哥、海嫂也在附近
在排了20分鐘的廁所之後
我們乖乖的就定位 等待煙火🎆
結果慢一拍的L小妞
居然不小心就在人群中
被淹沒的看了煙火🎆 還好有趕上
今天的煙火是「克羅埃尼亞隊」
主題是電影🎬
我覺得今天的場地很棒
但煙火我比較喜歡「加拿大隊」的
不知道最後是誰勝出呢?
煙火ㄧ結束大家開始瘋狂散場
還有直升機在空中用投射燈
我瞬間覺得自己像電影中的難民
還好我牽著海媽咪的手
不然我一定被淹沒
慢慢散步到美術館附近
居然被我看到熱氣球了😂
超開心的啦!
所有我想做的事都達成了
那讓我許個願吧!
我希望明年夏天喔能回來加拿大
參加所有海哥跟我炫耀的活動
同志遊行、飛機表演、各種祭典
然後我再飛去曼省找Nina
回黃刀納漢尼國家公園、等著看極光
再飛多倫多找婷婷
蒙特婁找乾表哥、看表侄子
去愛德華王子島、哈法
找我的小美女客人們
跟亨利一家去紐芬蘭
然後再回渥太華看楓葉🍁
恐怖😱的是時間剛剛好
去邱吉爾看北極熊
我覺得.....我太貪心了😂😂😂
上帝 讓我實現一半就好
我知道你不偏心
另一半我們2021年再來 XD
Vancouver Pride Parade
https://m.facebook.com/events/276156093270508?ti=icl
HondaCelebrationOfLight
https://hondacelebrationoflight.com/
Hendrick’S Gin
https://www.hendricksgin.com/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tickets-hendricks-gin-hot-air-balloon-contest-2019
楊寶寶的島女生活
#201900803
#島女在加拿大🇨🇦
#Canada
#加拿大🇨🇦
#Vancouver
溫哥華
Powell Street Festival
#鮑威爾街節
#VancouverJapanFestival
#溫哥華日本祭
#VancouverArtGallery
#溫哥華美術館
Smoke's Poutinerie Vancouver
#冒煙的肉汁乾酪薯條
#Poutin
#肉汁乾酪薯條
#RobsonSquare
#洛遜廣場
#VancouverStreetDanceFestival
#溫哥華街舞大賽
#VancouverPrideParade
#溫哥華同志遊行
#HondaCelebrationOfLight
#本田慶祝之光
#VancouverFireworksFestival
#溫哥華煙火節
#EnglishBayBeach
#英文灣沙灘
#Croatia
#克羅埃西亞
#HotAirBalloon
#熱氣球
#letsguide
@ English Bay Beach
溫哥華美術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郭慧禪,1976 年出生於台灣宜蘭,藝術家,新樂園藝術空間成員,現於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駐村,亦為元智大學、佛光大學等院校的兼任講師。1999 年,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藝術學士,2001 年倫敦藝術學院藝術碩士。
以數位影像、動畫為主要創作媒材,探討人和環境的關係,將環境的元素融合或採集於作品中,將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狀態轉化成圖像,反映生活在都市中失序及焦慮,藉由找尋生命光點及回憶的片段,建構與累積個體存在的價值與方向。
近年,美術科班出身的郭慧禪,也重拾畫筆,再度嘗試繪畫創作。她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與展覽補助、臺北市文化局展覽補助。作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
個展計有《遊戲迷宮V》、《日‧常》、《遊戲迷宮 IV》、《遊樂場》、《遊戲迷宮III》、《遊戲迷宮II》、《遊戲迷宮》、《光線寫作》、《繪畫》、《擬態》、《自畫像》等,並參與過許多聯展與藝術節,場所遍及宜蘭、臺北、桃園、臺中、高雄、屏東、香港、澳門、廣州、雲南、新加坡、巴黎、紐約、溫哥華等地,也曾擔任策展人。
早年,郭慧禪以光頭裸身於大眾運輸系統、人造花店倉庫或水上入鏡等一系列作品,如《無題》、《Byniki》、《漂浮》等,備受矚目,她經由最自然的肉身展演,以畫面實踐無性別的可能與樣態。
《擬態》亦為郭慧禪攝影代表作之一,在光頭系列以後,郭慧禪驚覺攝影作難以賣出,各種展覽邀約都讓她賠錢,過著絢爛但彷如無底洞般的生活,再加上試圖回英攻讀博士,卻沒有任何學校申請成功,挫敗感讓郭慧禪覺得世界彷若崩塌。
2005年,在種種失敗、失落圍困之下,因為想要自我消解,成功隱身於環境,也就有了拍攝鐵門、牆壁、磁磚等的《擬態》,其後間隔多年,於2014年的兩岸四地駐村計畫,該系列再重啟,《擬態》乃進入第二階段,郭慧禪取駐村地點居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如澳門的大三巴,進行影像合成創作。
郭慧禪會在現場拍攝空景與個人自拍,再以Photoshop合成,做出彷如幽靈現身的照片,一方面與棲息地融合,達到自我保護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環境的重新認識,並完成對自我的解構與再建構。
2015年,《擬態》從平面攝影,發展為如在萬華楊氏古厝拍攝的錄像作品,郭慧禪本人消失於螢幕中,展現關於被拆遷異地重建的古厝門面,以及無法移動、終將毀滅的活水古井的深刻哀愁。
相關新聞
https://goo.gl/AacRCY
溫哥華美術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溫哥華美術館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人因為Perfume喜歡上電音,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在電音創作上嶄放著另一種優雅的氛圍,值得您來鑑賞。
ㄧ場結合劇場、即興、電腦互動程式、異響、即時混聲的電音音樂會,在秋日的午後,與您一起度過。
11/19(日) 15:00 @臺北牯嶺街小劇場2F,演出:黃柔閩、邵韋傑、張欣、林亭君、黃芮盈、余致賢、楊政、李婉菁
秋日電音
2017 電音工作坊創作發表音樂會
時間:2017/11/19 週日 3:00pm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購票:本頁
電音工作坊,源自於2013年夏天的一場長達10次的「手作電音工作坊」,由李婉菁與許志遠(DJ Point) 開始發想,在身體氣象館團隊多年的大力協助舉辦下,發展如何在不限制軟體,任何筆電都可以製作、創作電音的工具主軸下,呈現出每一個參加者心中的聲音創意。當時之所以取名為 「手作」,並不是要去手作器材,而是希望學員從像是媽媽煮的菜或縫補衣服的感覺,回到自己本質的溫度,去創作自己的電音作品。 工作坊除了標榜使用只要是可以上網的筆電、耳機,不需要有音樂學習背景,不需要會看五線譜之外,應用大量的視覺藝術家作品,如康丁斯基、羅森伯格等來啟發聲音創作的思考是最大的特色。五年來令人驚喜的是,藝術家們不斷地自我發展,累積成創作與演出的風格,其中幾件獲得國際展演或現場演出的作品所獲得的鼓舞,更是讓藝術家們累積許多持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電音創作者/演出人員簡介:
黃柔閩
Rou-ming Huang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國小教師、劇場演員、電視暨電影演員。1990年代初曾赴美研習達克羅斯音樂教學法,後於西雅圖與舊金山等地研習音樂治療與即興舞蹈表演, 並多次發表即興音樂(人聲與大提琴)與舞蹈表演。曾擔任第一屆台北市國際舞蹈節「音樂與肢體」課程助教。劇場演出作品有《妻夢狗》、《我用我的身體和靈魂在旅行》、《軍史館殺人事件》等。電視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公視人生劇展《月光》),以及金鐘獎、新加坡亞洲電視節最佳女主角入圍等。另有《三方通話》等多部電影演出作品。 2016年,演出電視電影「上岸的魚」。公視人生劇展「最後的詩句」。「麻醉風暴2」影集。周美玲導演網路劇「替身」。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為你朗讀「Merry land」讀劇演出。 2017年,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青藝盟戲劇營隊老師。現任景興國中表演藝術課、戲劇社團指導老師。博嘉國小全方位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安德森
Anderson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曾赴“上海新偶像藝術學校”研習戲劇表演。參與多部電視廣告、MV、短片及魏德聖導演電影《52赫茲我愛你》演出。2012於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演出《我們一同走走看》舞台劇。近年編導《遇見小王子》、《親愛的小王子》,創作「一齣由孩子們演給大人們看的兒童劇」。 曾任青藝盟戲劇營隊講師。中華微電影創新產業發展協會「繁星計畫」演員培訓講師。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capatain。受邀「2017慈光萬盞-教育公益交流計畫」,遠赴斯里蘭卡分享戲劇課程。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2016年與黃柔閩老師共同創立37度2戲劇工作室,致力於戲劇教育發展與推廣「身體對話—感官開發訓練工作坊」。現任博嘉國小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景興國中表演藝術、戲劇社指導老師。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兼任教師。
張欣
Shery Cheung
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目前居於台北。她的藝術實踐是變化性的,常透過共感的過程與他者對話,以錄像、聲音、表演等方式進行。其抽象繪畫與合唱的背景深刻地影響她的認知過程。作品曾發表於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台北滲透影像藝術節、台北失聲祭、JOLT Arts Festival、韓國Jeju National Art Museum。她的表演《Inland》於2013年獲得Arte Laguna Art Prize提名。
林亭君
Xia Lin
lololol藝術組織共同創辦人,使用多媒體、錄像、文字及行為創作,2013年網路作品參與Homeostasis Lab - The Wrong: 新媒體藝術雙年展、2016年於韓國濟州美術館展出、2017年藝術項目 ”3C形意拳” 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發表。
黃芮盈
Raying Huang
台中人,畢業於台中二中,國防大學應用藝術學系,曾師事陳明宏老師。現就讀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作曲,現師事張琇琇老師。在校期間擔任復興崗合唱團鋼琴伴奏、2011年於「台灣原味好聲音─原夢計畫」擔任原住民歌謠音樂改編。2017年9月於中山大學「好樂」聯合作品音樂會發表個人器樂創作。
余致賢
Chih-Hsien Yu
喜歡尋找與創造生活中有趣的小事
楊政
Cevo Yang
現場電音即時演奏者、配樂工作者。使用電腦音樂當作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與現今社會的現代性關係,透過聲音/物件/文本傳達一種普世狀態。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嘗試物件與文本的透過聽覺設計置入演出空間,以及前置取樣/現場取樣的手法與表演主體做互文的手法,曾獲數個國際電腦音樂節徵選,於國外演出相關電聲音樂作品,也於台灣舉辦過數場無門檻電腦音樂、聲音藝術的講座與工作坊分享國際經驗。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 東吳音樂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2004。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台南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並常與台灣藝術家姚立群、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等,以及探索頻道合作,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閃靈樂團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 ( 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SMIR 2016。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sandrawcl.wix.com/demo)
溫哥華美術館 在 【城市串吧】重溫:溫哥華美術館Marie Khouri – I Love 的推薦與評價
城市電視| 城市串吧週六|西岸時間4:55PM, 8:00PM|東岸時間7:55PM, 11:00PMwww.talentvisiontv.com為你搜尋最新鮮的城中資訊,最熱辣的潮流生活, ... ... <看更多>
溫哥華美術館 在 交換作品展出8月小編去楓葉國—加拿大遊學每天從語言學校 ... 的推薦與評價
【空間Space × Vancouver Art Gallery溫哥華美術館】 美術館的前身為溫哥華地方法院古樸的水泥列柱、山形牆的古希臘風格建築被溫哥華市政府列為A級歷史建築作為加拿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