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想跟大家聊聊我的另外一個系列的繪畫
「小木」對我來說,是引領我回到兒時無憂無慮光景的形象,也蘊藏著可以給予我撫慰與療癒的溫柔力量。
當人因壓力、負面情緒過載而導致出現了情感的脆弱或無法滿足時,會藉由期望依靠外在的力量,產生想像與回憶,來達到情感上的滿足,撫慰情緒的穩定。
透過「小木」這個角色,來展現自我最深層與原初的意識。從對自然形象與外在物質的觀察和捕捉,與原初意識裡保有最渴求的純粹和自由的情感作連結,這些連結所生的圖像,不只是一種意識的產物,更轉化成為像是位意識的療癒師,撫慰和滿足自己,也帶向觀者產生共鳴,讓觀者從這些圖像角色中得到慰藉、尋找曾經的失去或填補情感的缺口,甚至塑造回原初的自己,一種圖像的化身。
小木是承載我們夢想的種子,反映我們心中的一面,如果你有一棵小木,你會希望它的樣貌是什麼樣子呢?
歡迎來跟我說呦~
一粒籽,
可以述說故事,也可以承載幸福。
一棵樹,
可以果實累累,也可以充滿想像。
一片林,
可以體驗豐收,更可以感受生命。
#小木 #MUMU #樹 #果實#想像#療癒
#outdoors #toy #water #sky #noperson #painting #illustration #drawing #nature #child #childart #fun #lif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90的網紅誠品esli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他,是42歲的默劇導演姚尚德。 刨挖人生後深深體認,每一顆閃爍的星斗,最後都能串起一片燦爛星圖。「謝謝你,你也講出了我的故事。」如果你也和他一樣,曾經跌跌撞撞、迷失方向,相信你一定會在他身上,看見希望、得到啟發。 看更多閱讀光影:https://reurl.cc/vDNzDa 誠品以「閱讀光影」...
無憂樹種子 在 妮妮與泰靜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白藥的緣由
#宛如天上之花
#讓我們一起獲得幸福
在緬甸有一種很奇特的花叫做白藥,要非常有仙緣的人才看得到,有人說創造白藥的是月亮女神,因爲有一天晚上月亮女神跟popo ong(普普翁)相談甚歡,popo ong突請求月亮女神給他一個禮物是可以讓人間的人民快樂欣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要為了世俗的事情而一直煩惱,月光女神給了一些種子,但是女神說必須是很純潔的人才有辦法種的出來,每天必須用純露,跟白藥講笑話,真心快樂的人才有辦法種得出來,普普翁曾經自己種過,但是因為普普翁太擔心於人民的安危世俗之事,終究沒有種出白藥。
過了50多年,一個機緣下,出現一個女孩子名字叫做咩媚,傳聞他是月亮女神的親妹妹,也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人家裡,非常美麗善良,普普翁花了非常多的心力才說服這一家的父母親,讓咩媚願意來接下這個職務,非常奇特的是從一開始種植,種植的那片草地到晚上就一直發著亮光,咩媚也從早上45點就開始才去晨露來餵養白藥,經過了兩年多終於在一個月圓之夜開花了,聽說十里之外都聞得到,白藥所帶給這家人的不只是順利平安而已,還是非常大的快樂跟滿足,在種植的期間咩媚的父親生意曾經一落千丈,但是全家人還是安貧樂道,深深了解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咩媚後來跟白藥訴說了這些事情,一夜之間在整個花園樹木上面長滿了各式奇珍異果例如靈芝,但是咩媚的家人將這些奇珍異果賣了之後,並沒有用在改善自己的家境,而是捐獻給生活比他們更窮困的村民跟附近的僧侶們,也許是被這份真心感動,咩媚養的白藥終於有幾朵開花了,而且在短短的幾天內所有的白藥都開花了,相傳只要聞到白藥香味的人心中都會充滿歡喜之心,過了幾天之後普普翁重新出現在咩媚面前,把當時月亮女神告訴他如何萃取白藥的方式告訴咩媚,白藥的粉末可以讓人感覺充實,快樂,不怨天尤人而且對人感恩,不再對人有任何的仇恨,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歡喜心,貴人會一直來,人人都會喜歡你,搭配紅藥使用有強大的效果,面對生活也不會害怕,了解所有的因緣,解除業障還以自由身,只可惜現在白藥一朵難求,就算在深山中看到了白藥也要行三跪九叩之禮,如果白要願意讓人摘取,白藥自動會自行凋零!如同紅藥一般,香味獨特且美若天上之花,紅白藥在緬甸已經算國寶植物,如月亮女神所言,如果沒有大福報的人是拿不到這些聖物的,招財、人緣、生活快樂、幫助需要的人,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人生。
無憂樹種子 在 柳俊江 Lauyea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接受美國傳媒 Vice 的訪問,主要由 721 談到香港地下社會的狀況。有關「鄉黑」近年的發展,我在《元朗黑夜》第二節「古惑仔的中年危險」,有比較具體的描述,不妨節錄一部分在這裡分享:
「721 的發生,是歷史的必然。很多潛伏多年的歷史問題,在時空縱橫交錯,竟然都在 2019 年到達承受的極限,人為地燃點引爆,在 7 月的這一晚禍及無辜。
要理解 721 事件為甚麼會發生、為何在這個時間點發生,我們必先嘗試理解新界西的鄉事發展和形勢。
貴為國際大城市,香港的鄉郊面積卻比城市面積大得多。因為歷史的遺留,新界鄉村的幅員,甚至比很多香港人的認知還要遼闊。根據 2018 年規劃署的數字,全港住宅佔地面積,鄉郊居所(村屋和臨時搭建物)佔地 35 平方公里,遠超全港私人住宅佔地 26 平方公里,和公營房屋的 17 平方公里。
元朗佔地 138.56 平方公里,比香港島(80.48 平方公里)和九龍(46.94 平方公里)加起來還要大,而且有大量平原地帶。鐵路發展比新界東遲了數十年,相對上,大埔、沙田等鐵路沿線利益,早已收歸原居民大族和地產財團;元朗的土地利益圈相對不穩定。在高地價的香港,佔有土地亦即佔有最高價值的財富,元朗鄉郊權力的潛在利益和衍生的明爭暗鬥,可想而知。
元朗有六鄉:八鄉、屏山、十八鄉、廈村、新田、錦田,共一百四十多條村,人口超過13萬。因為土地,出現利益;因為利益,出現勢力;因為勢力,出現鬥爭。村與村之間,鄉與鄉之間,原居民與外姓人之間,傳統勢力與西環(中聯辦)之間⋯元朗鄉村勢力鬥爭,錯縱複雜,回歸後的放任政策、黑社會勢力坐大,中共的介入,做成近年種種戲劇性轉變,種下了2019年7月21日局勢失控的種子。
傳統鄉村勢力,以原居民大族為首,除耳熟能詳的鄧氏、文氏,還有蔡氏、王氏、李氏、陳氏等等。不過,自元朗早期發展,原居民擁地致富後,所謂名門大族的影響力不斷下降。一來身嬌肉貴,二來接受到較高教育,三來很多移居海外,雖經濟實力不容置疑,但很多以「斯文人」自居,早已淡出江湖事。
傳統上,原居民領袖多數透過新界鄉議局體現政治參與,由八十年代起,以劉皇發為代表人物,地位穩如泰山。97 回歸後,鄉事政治由白轉黑,加上近十年另一股勢力在鄉議局內外和傳統鄉紳角力,直至2017年劉皇發辭世,傳統原居民力量可謂無以為繼。
為何說「由白轉黑」?就要講講鄉村間的「第二勢力」,是一股混亂勢力。原居民人口龐大,有很大部分和一般香港平民百姓無異,是奉公守法,努力靠一雙手養活家庭的居民。不過,樹大有枯枝,「鄉黑」的滋長,不單威脅新界西居民,也直接蠶食原居民利益。
丁屋政策在1971年實施,開始之時,的確為解決原居民住屋需要。直至八、九十年代,地產市道蓬勃,坐擁丁權的新界男丁享有與生俱來的經濟優勢。有一大堆依靠「分豬肉」,年少時基本生活無憂的原居民,自此依靠土地供養,不務正業,終日無所事事,加入黑社會有之,染上毒癮有之。在二、三十歲之時,他們頂多結黨在地區滋事。到步入中年,有些已成為鄉頭,在鄉村橫行霸道,亦有大量混混噩噩之流。
在不斷發展的城市裡,鄉村裡為數不少已屆中年的「古惑仔(佬)」,普遍沒有成就,亦無本錢向上游,唯有寄望遇到「伯樂」提攜,一朝飛凰騰達。各鄉黑社會頭目有了「阿爺」的照應,自有本錢號召同村兄弟,把這幫市井流氓收歸旗下,為非作歹。
「鄉黑」群體之間,也不一定是原居民,隨著近十多年西鐵沿線地產項目發展,為數不少的非原居民為各大地產商和鄉村之間作中介,俗稱「艇仔」,他們不少有黑社會背景,透過「套丁」、區內合法生意和不法勾當,和部份原居民臭味相投,結成一個一個難以管控的小山頭。大眾理解的「鄉黑」形像,大致就是這兩組人所構成。這一幫人教育程度低,唯利是圖,沒有道德理想,也習慣使用暴力。為甚麼白衣人以中年男性居多,可想而知。
黑社會自有頭目,鄉黑頭目的角色,在 1997 年前只是黑道,在回歸後卻能跨越白道界線,是政府的默許使然。在英治時代,鄉村政治堅守一個不成文規定:黑社會不能出任鄉事委員會等公職,每有黑社會或關係密切人士企圖進入體制,即有政府和警方阻止,以防鄉黑坐大。回歸後,政府對於鄉村黑社會的管理廢弛,漸漸出現黑社會關係密切者出任公職,甚至黑社會頭目出任鄉委會主席的情況。基本上,目前元朗六鄉鄉委會已由黑社會把持操控。有資深原居民對此表示悲哀,認為情況是「無規無矩」,有些有黑社會背景人士,因此加入區議會,諷刺成為地區滅罪委員會委員,和警官在公開場合,平起平坐⋯」
《元朗黑夜-我的記憶和眾人的記憶》第二版尚餘少量簽名版: www.lauyeah.co
無憂樹種子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他,是42歲的默劇導演姚尚德。
刨挖人生後深深體認,每一顆閃爍的星斗,最後都能串起一片燦爛星圖。「謝謝你,你也講出了我的故事。」如果你也和他一樣,曾經跌跌撞撞、迷失方向,相信你一定會在他身上,看見希望、得到啟發。
看更多閱讀光影:https://reurl.cc/vDNzDa
誠品以「閱讀光影」為引,誠心記錄生活實踐者們的吉光片羽。
用品一盞茶的時光,交換一次心靈探索的鳴響。
#默劇 #閱讀 #小丑 #月讀一冊
#誠品閱讀光影 #每個人都是一本大書 #每個生命皆是一項創作
光影的延伸閱讀:《小丑不流淚》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6172427755
"There's a kind of reading that exists in in and around life; it consists of sections and paragraphs that cannot be found in books, and it springs from the people that appear in life."—Eslite Founder Robert Wu.
The book of life can never be finished, and each punctuation mark is a moment in human life. Each paragraph and section represents a transition in time.
Eslite is now crossing over into the audiovisual content channel for the first time. Taking "reading light and shadow" as a appeal, we are sincerely recording fragments of practicers of life, and hope that those heart-warming everyday stories will be our landscape poetry.
Each month, one short film; each film, a perspective; and each the time of a cup of tea, transformed into the sound of a spiritual journey of exploration.
閱讀光影 I _ 默劇導演姚尚德(小丑不流淚作者)
十二歲的暑假,是一個孩子從國小即將升上國中,開始課業壓力前可以盡情玩耍的一段時間。那年暑假,尚德到國中暑期輔導途中,因為迷路,卻不幸被陌生老人誘拐性侵,這件憾事,迫使尚德從無憂無慮的孩子變成不快樂的大人。
尚德出生於台北縣樹林的一個六口之家,身為么子的他,與兄姐歲數差距頗大,父母忙於經營家中雜貨店,無瑕陪伴。從小因為胖胖的身材與內向孤僻的氣質,常成為被同學取笑的對象,轉為以搞笑和表演來防衛自己。大學畢業後在補習班教英文,在課堂中拼命地想各種教學笑點來抓住同學注意力,交了兩年之後,驚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毅然辭職,追尋戲劇之夢。
帶著理想與對未來的不確定,負笈法國巴黎,幸運的申請上巴黎第三大學戲劇系,但因為媽媽認為念戲劇的都會去吸毒,只好騙家人到法國讀的是企管,才得以成行。在巴黎的第三年,無意間接觸到默劇,透過默劇老師的引導,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身體的獨特性與輕盈感。從小被戲稱「姚豬」「Fat Cat」的他,第一次覺得「自己的身體也很美」。
留法六年回台後,對姚尚德才是挑戰的開始,先是家人終於知道他念戲劇的真相,讓彼此的關係降到冰點。另外,戲劇在台灣生存不易,默劇更是小眾,從事自己所愛的戲劇工作,讓他虧損連連,負債累累。
轉捩點在2011年,姚尚德獲得了雲門文教基金會的「流浪者計畫」獎助,三個月中遊走了中國大陸八個省分、二十二個城市。本來的計畫是去蘇州學崑曲身段,但最後他嘗試以充滿不確定性的街頭默劇作為表演的形式。上了馬歇馬叟的黑白妝,走入常民生活,打破戲劇台上台下的疆界,這一秒的觀眾有可能下一秒加入演出。尚德從這趟中國之行中找到了自己想走的戲劇之路。
回到台灣後,尚德挑戰卸妝後的自己與觀眾的互動,希望自己的表演不只是短暫的幾十分鐘,而是更深入在地的習俗、故事。「台灣小角落」計劃,尚德去了許多偏鄉之處,還造訪了許多迷你國小。巡演期間,除了表演也隨性開默劇工作坊,來報名的大小朋友都有。迄今,姚尚德有了兩三位一起工作的夥伴,仍在台灣各處不斷地散播溫暖與歡樂的種子。
無憂樹種子 在 大陸無憂樹種子盆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陸無憂樹種子盆栽 by 豆豆異想世界 3顆地植1顆種盆栽長得很好也很逗趣. 9 Likes. 魯菇菇and 8 others like this.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