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之前看到老高在講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書裡提到永恆輪迴這個概念,特別喜歡。分享一下。
尼采認為,世界是永恆輪迴,就像你這輩子怎麼活,你下輩子,下下輩子,下下下輩子會一模一樣的活下去。他告誡人們:「痛苦不可當做生命的障礙」,因為「你還會有痛苦的」。因此尼采號召人們以強者姿態面對苦難。
很多時候人是生活在長期痛苦之中的。有些是旁人輕易能夠理解的苦,重病的痛苦,失怙的痛苦。
但大部分的時候是我們無法輕易展示的苦,如自我價值低落的苦,羞愧的苦。我們一般是很難理解別人的痛苦,就如他人很難了解自己的一樣。且我們無法輕易改變現狀,因為能夠輕易改變也就不會痛苦了。
但如果痛苦是無限次的循環,你願意一直這樣下去嗎?
尼采說,如果不願意,那你就得改變。這樣,你之後的每一世都是幸福的。
不幸是一個客觀事實,幸福是一個主觀選擇。
就如阿德勒所說的,我們無法改變事件,但是我們能改變這個事件的意義。
( 老高舉了一個很可愛的例子, 他做這集影片前,煮飯切到手了很痛。他說下輩子也會切到手,但重要的是,下輩子還想為你做飯)
很有趣的是在東方命理也有類似的看法。 一個人看命盤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福德宮。不是官祿宮,不是夫妻宮,不是財帛宮。
而是福德宮。
是能不能有知足常樂的能力。
不管我們在工作上,身體上,感情上有什麼苦痛或是磨難,只要福德宮位好,我們都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我們要愛自己的命運,因為只有命運是屬於自己的。
“ 人生只要有一次發自內心的快樂,就值得了,因爲這樣的人生,你一定會想再重來一次。我們該做的,不是在意人生痛苦的階段,而是努力尋找生命中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悅。”
共勉之。
p.s. 是誰禮拜六一早又想老婆想到淚流滿面。啊,原來是我🥲
知足常樂例子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寫作100問 #9 #如何面對真心寫作卻招致批評
讀者寫信來詢問,自從也跟我一樣開始寫作之後,寫家庭的事情,兄弟姊妹有意見,寫自己努力的經過,有人留言要知足常樂,家人則是希望不要寫這些。
這些都不是她的本意,她想要表達的也是被愛包圍的幸運,同時鼓勵大家一起努力向上,改變人生。
所以她很挫折。
看了她描述的細節,我其實很想要抱抱她,覺得這些自己內心的小劇場和他人的話語,是如何不容易度過,是要如何碎裂了一地之後在自己小心翼翼撿起,避免自己再度被割傷。
身邊人的不理解,#讓自己和自己打架(難道我不能寫自己真心想寫的內容嗎?),同時 #讓自己與他人的想法打架(為何他們都不能接受我的想法,不能跟我一樣的想法)。
這個過程真的不好受,不能說這是寫作必經的過程,但是是很有可能會遇到的狀況,我自己也遇過這樣的事情,而且還大哭的兩天(哈哈哈哈哈,對,我還哭了,哭了兩天呢~),我後來思考發生這樣事情的意義是什麼?
於是我有了以下屬於我自己的想法:
1. 如果這個說話的人對我來說不是重要的他人,那麼我維持我的格言:「#這世界只有兩種事,#乾你屁事 與 #乾我屁事。」我會同時與這樣的人保持距離。
我舉一個例子,我過去很喜歡寫讀書心得(現在依舊喜歡),因為寫讀書心得的,都代表是真的喜歡這本書,自從我有了粉專之後,如果可以,我會盡可能的tag作者,表示自己的喜歡。後來,我發現我被私下寫了一篇文章,說我是一個蹭熱度、沽名釣譽的人。
雖然覺得很委屈(是真的委屈),但兩天後,我就解除好友,再也不來往了,我把這個方式當作是其中一種 #人脈斷捨離 的機會。
2. 如果這個說話的人是重要他人,或是對我的影響(尤其是心理)影響很大,我會衡量心中的得失以及下筆的內容。
其中,家庭的關係是最複雜的,家人的思考邏輯是最無法以理性思維突破的,因為這是他們多年以來的慣性,而改變他人的想法、觀念太難。
寫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療癒、抒發內心的事情,我會希望從中找到一個會讓自己開心的方法,因此,我會思考是否未來少發表某些內容,或是在說敏感的事情時輕描淡寫。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是不是就代表寫作無法無話不說了?的確,但我本身的目的不是無話不說的寫,我本身的目的是 #抒發心情,但這樣的抒發心情,會帶來另外的心理壓力時,就違背了我的本意。
這就像是,我第一年寫365篇文章的時候,寫工作的次數比現在多很多,但後來被那時候工作的同事意外發現而傳閱,我就再也不寫工作的事情。(同時我也把所有只要有提到工作的文章都下架了)。
不寫工作,我還是很多事情可以寫,如果沒有那麼多事情可以寫,那我可以創造新的可以寫的事情,這世界一定有其他可以讓我源源不絕寫作的題材,我是這樣想的。
這是寫作五年來我內心自己調適的想法。
寫文章對我來說,從紀錄生活、到紀錄我覺得值得紀錄的時刻、到回憶、到療癒我自己、到傳達我自己的想法,一路到了現在,我覺得:
#寫作像個修行。
你需要面對自己、面對文字、面對他人,你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如何與這個直接互動,最後你會發現,你在寫作的同時,也同時在決定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更同時在告訴他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同《隱性優勢》這本書寫的:
「重要的不是你從何處來,而是 #你將往何處去,引導別人該如何看待你的軌跡。」
知足常樂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春秋時期的人走到南北朝】
穿越小說大家都看過,但其實連畫作也能夠穿越。以上畫作《竹林七賢和榮啟期》正是一大例子。其中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但有趣的是,誰是第八賢—榮啟期呢?原來這位人物是來自春秋時的隱士,跟竹林七賢處於不同時代。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墓葬中的大型磚印拼鑲壁畫題材。目前發現年代最早、保存得最完好的是在南京西善橋宮山南朝墓葬出土的磚印壁畫。畫中清楚可見七位賢士:嵇康、阮籍、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以及第八人榮啟期隔樹而坐,或舉目或撫琴,或對酒,又或傾聽昂首,栩栩如生。
七賢是歷史上才藝出眾的名士,以淡泊為生活理念,灑脫倜儻,而榮啟期則以其逍遙自在,知足常樂的性格見稱。故此這「穿越」並不突兀,反而互相襯托。奇怪的是畫中並不見「竹林」,而是畫了不同形態的樹木,僅僅在向秀和榮啟期之間有一株形態像闊葉竹的,為何如此?
有研究認為,「竹林」很可能是河南一個地名,而非指真正的竹子之林。亦有專家指出,魏晉時期人們有以中國原有的概念與由外來傳入的佛教知識互相比附和解釋的風氣(稱為「格義」),「竹林」之名便是借用佛教「竹林精舍」的典故。「竹林精舍」(英語:Bamboo Grove Monastery;梵語:Venuvana-vihāra)相傳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專用的建築物,也是後來佛教寺院的前身。
作品資料:
南朝 佚名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共2組,第1組縱78cm,橫242.5cm,第二組縱78cm,橫241.5cm
模印磚畫
1960年江蘇南京西善橋東晉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有人物 #在山水裏看花鳥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
知足常樂例子 在 知足常乐 的推薦與評價
学佛人要明白,因果也是在变化之中的,果会随着因的变化而转变。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人伤害到别人了,他种下了不好的因,很多人说他一定会倒霉,但是 ... ... <看更多>
知足常樂例子 在 知足常樂是什麼? - 心情板 的推薦與評價
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才會明白當初擁有的原來這麼多,拿我的例子來說,當我失去健康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以前的那些小吵小鬧,那些煩人的俗事, ... ... <看更多>
知足常樂例子 在 正向心理學知足常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正向心理學 知足常樂 介紹快樂方式程(Diener,2008) 知足常樂 的生活 例子 培養孩子 知足常樂 的方法#positive #positiveparenting #positivepsycholog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