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肺炎疫情,從明日開始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許多公司則在本週實施遠端工作,我也不例外。
想起平常工作日,中午、晚上部分時間都待在電影院看試片、特映,此模式瞬間消失,才進入居家工作第二天,就有點懷念在電影院做夢的時候。不過,防疫期間在家時間變長,也總算趁上週末開始看《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一季,希望追完第八季之後,台灣的疫情也穩定受控了。
在暫時沒有新片能看的狀況,且相信大家目前都在串流平台找片子,有鑑於此,這陣子就不定期上來和大家聊聊我非常喜歡,且能在串流平台看到的電影,推推舊文,刷刷存在,提醒舊雨新知這些電影或重溫,或新看,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今天推薦的第一部串流電影,是 #Netflix 的《#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關於離婚的故事,美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在 2005 年拍出《親情難捨》,以孩童、青少年視角,遙望父母的分居與離異,側寫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家庭失能,同時散發濃厚的紐約情懷,奠定日後創作「諾亞鮑姆巴赫式」城市悲喜劇的基調。
14 年後,2019 年,諾亞鮑姆巴赫似乎再度回憶童年往事並深刻挖掘過往婚姻(與珍妮佛傑森李的離婚),透過成年人視角(同樣是知識份子),緩慢描繪一幅分崩離析的當代美國家庭肖像,這次擦掉稚氣、糅合不解,洗滌出的是成熟、餘韻綿延的《婚姻故事》。
此作開頭第一場落淚戲便十分出眾,飾演劇院表演者的史嘉蕾喬韓森表示表演舞台劇感覺不對,無法掉淚,但經過亞當崔佛在家中的「筆記指點」後,一轉身、一別頭,眼淚潸然落下──諾亞鮑姆巴赫透過此場戲道出現實生活的情緒比偽裝演戲更為真實的寓意。
兩人搖搖欲墜的關係對比這場戲中戲更教人鼻酸、更值得落淚。情緒穿過景框,透向觀眾,看戲的我們立刻感同身受,角色頓時立體鮮明。從此細節探究,諾亞鮑姆巴赫的劇本、場面調度令人印象深刻,這場戲同時揭示片中角色處境,揭開往後風暴的帷幕。
《婚姻故事》是一部匠心獨具的作品,諾亞鮑姆巴赫不斷透過場域符號映照角色心境,東岸紐約、西岸洛杉磯兩大城市的對比自然顯而易見,高大的亞當崔佛在擁擠的紐約反而怡然自得,嬌小的史嘉蕾喬韓森在寬闊的洛杉磯才有一片天地。甚至亞當崔佛在洛杉磯停車場的格格不入、小孩周旋在父母間的拉扯(趕時間與殺時間)、紐約地鐵與洛杉磯家中的對坐等細節,都不斷塑造角色的尷尬與對立,這點在過往諾亞鮑姆巴赫的作品《愛上草食男》中也有相同設定。班史提勒從紐約移至洛杉磯,中年人不合時宜的感觸油然而生。
很多人會說諾亞鮑姆巴赫與伍迪艾倫的神韻極其類似,兩位名導同樣是出生於布魯克林的猶太人,在伍迪艾倫的作品中也總是能窺見紐約和洛杉磯的兩地對比,皆帶著知識份子的焦躁與呢喃(艾倫更偏好碎念),聚焦於個人對生活的不滿及渴望。
伍迪艾倫的《曼哈頓》遙相對望諾亞鮑姆巴赫的《紐約哈哈哈》(也有賈木許《天堂陌影》的味道);我認為《婚姻故事》也有些許《安妮霍爾》的影子──不同的是,艾倫完全放棄洛杉磯,遠走而避之,鮑姆巴赫雖然委屈,但終究接納了洛杉磯(因為兒子)。
事實上,除了伍迪艾倫,諾亞鮑姆巴赫與好友魏斯安德森也相互影響──我們或許可以將魏斯安德森的《海海人生》(諾亞鮑姆巴赫編劇)看作鮑姆巴赫執導《青春倒退嚕》的前身,兩片同樣以「紀錄片導演」做為主角,並帶出「拍電影」的人生代價──不論是錢財、青春、家庭還是婚姻生活,更宏觀來看是生命的消耗。只不過《海海人生》與《青春倒退嚕》場域分別在「海洋」和「紐約」呈現,但從劇本來看,無論是「原始」或「文明」,兩片都交出精彩敘事。
話說回頭,《婚姻故事》中場域與心境相呼應的設計,真正精彩的還是在亞當崔佛於紐約工作室中,接到蘿拉鄧的那通律師電話。亞當崔佛聽著蘿拉鄧一字一句冷冽地描述事態發展,同時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踏下一層接一層的階梯,階梯的隱喻在此也可窺見導演筆觸(《小丑》、《寄生上流》也做了同樣設計),暗示離婚態勢的急轉直下和一觸即發,人物在錯綜複雜的場域中巧妙呼應剪不斷理還亂的事件,諾亞鮑姆巴赫精準地利用影像說故事。
這場戲收在熙來攘往的紐約街頭,人聲、車聲鼎沸的大街讓「語言」喪失其功能(正如往後的言語爭執都毫無功能),諾亞鮑姆巴赫的鏡頭也瞬間與角色拉開距離,頗有《愛情,不用翻譯》結尾「失語感」的神來一筆,只不過地點從東京置換成紐約,人物從史嘉蕾喬韓森變成亞當崔佛。
而「嗅覺」與「聽覺」的影射,在《婚姻故事》中也值得一提:當一行人在蘿拉鄧的律師事務所中對峙拉扯時,蘿拉鄧吹捧了亞當崔佛的執導作品,能將「吐司」香味具象化,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緊接下一場戲,亞當崔佛與律師在密閉空間商討對策,不尋常的靜默則透過滴答聲提示角色的焦急心境,「時鐘」聲響同樣具象化,也讓觀眾有了身歷其境的效能,強烈感受現場僵局。吐司與時鐘,我視做諾亞鮑姆巴赫的高明自捧(雖然可能也無此意)。
此外,諾亞鮑姆巴赫在《婚姻故事》中,一如既往地成功掌握悲劇裡的喜劇元素,將兩者的轉折與戲劇性拿捏得恰如其份。諸如亞當崔佛開頭首度到洛杉磯,與妮可的妹妹在嘲笑英國腔調時,才終於「碰巧」發現離婚聲明;又或是近尾聲時,在過往取悅小孩的滑稽魔術中,「碰巧」失手將利刃劃開皮肉,頓時血花四濺,在純淨白門上留下血污(與白牆破洞的暗示相呼應)──正如同這場婚姻中的離婚官司,令人不忍直視,卻又無法忽視,只能胡亂止血,並留下疤痕,束手無策地倒下。
悲劇總是在喜劇中誕生,人們也總是笑著笑著就哭了,諾亞鮑姆巴赫舉重若輕地將喜劇轉化成悲劇,刻骨銘心,血淋淋的烙印在角色與觀眾腦海中,揮之不去。且這些設計,並未有鑿痕過深、過於匠氣之感,因為這些正如同你我生活般,如此貼近。
《婚姻故事》的好,說到底還是要歸功於如手術刀般的犀利的對白,以及兩位演員各自交出影史留名的演技。藍迪紐曼譜寫的原創配樂也有畫龍點睛、烘托情緒的效能,演技的部分以及蘿拉鄧揭露「父權」的台詞便不再贅述,畢竟每個人都能感受那樣的強大演出,且對此讚揚演技的文章應該也夠多了。
而諾亞鮑姆巴赫曾說:「在寫作時盡量不分析角色,但我對我的生活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我認為生活是電影的素材。」細膩觀察自身經驗,同時用大量的生活細節堆疊出影像作品,且不顯得枯燥與乏味,正是編導的功力──最令人喜歡的是透過法律攻防,進而提煉出真實人性及失能的婚姻生活,如同《從前,有個好萊塢》以及《愛爾蘭人》,各自用細節換來強勁的敘事力道,不嫌笨重。
觀看諾亞鮑姆巴赫的作品時,也總是能找到一些致敬:《紐約哈哈哈》我們感受到楚浮的《夏日之戀》,配樂則用了李歐卡霍在《壞痞子》中使用大衛鮑伊的〈Modern Love〉,也能在廢青們的家中看見楚浮《零用錢》的海報;而《親情難捨》中在對白中出現高達的《斷了氣》,這次的《婚姻故事》則能看見英格瑪柏格曼《婚姻場景》片名的壁掛和《芬尼與亞歷山大》的相似構圖。諾亞巴赫在小地方從來不吝於展現自己的品味與喜好,也替影迷增添另一層趣味。
從首部劇情長片《瘋狂二十年華》開始,諾亞鮑姆巴赫的電影就流露出一股知識份子的氣質和獨有的焦慮,或許是爸媽皆為文學家的薰陶,培養出的深厚文學底蘊。而無論是剛畢業對未來徬徨的大學生,抑或是逐漸走向陌路的夫妻,都在諾亞鮑姆巴赫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中極俱可視性。而這次藏在《婚姻故事》底下的焦慮,終究是「愛」與「被愛」的本質;「自我實現」和「他者羈絆」的互動關係,諾亞鮑姆巴赫此次梳理「人」的核心,同時拆解「兩性」,透骨入心。
最終,片尾重返「萬聖節」,在孩子獨白中念出開頭的告白信,完整收束,同時透過史嘉蕾喬韓森的溫暖善意(讓出孩子的一天),給出這對男女有可能的和解,並且於本該狂歡的節日提醒世人:該繫好鞋帶,拍拍鞋身,縱使曾經親情難捨,仍須各自轉身,踏往未知的遙遠彼方。
「一字鮑手術」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心得] (代po)台北小陰唇全切+修陰蒂包皮手術 的評價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台灣首度公開美鮑手術!人美鮑更美!(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美醫誌-Memedia - 擁有「一字鮑」妹妹才是最美?「私密處 ... 的評價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心得] 我去做了小陰唇整形手術#文長-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分享小陰唇整型- 大醫院醫美整型外科 -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分享] 小陰唇修型+大陰唇補脂手術分享(文長) - facelift 的評價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問卦] 一線鮑有多稀有? - 八卦 的評價
- 關於一字鮑手術 在 台灣首度公開美鮑手術!人美鮑更美! - Mobile01 的評價
一字鮑手術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下短評】《#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關於離婚的故事,美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在 2005 年拍出《親情難捨》,以孩童、青少年視角,遙望父母的分居與離異,側寫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家庭失能,同時散發濃厚的紐約情懷,奠定日後創作「鮑姆巴赫式」城市悲喜劇的基調。
14 年後,2019 年,諾亞鮑姆巴赫似乎再度回憶童年往事並深刻挖掘過往婚姻(與珍妮佛傑森李的離婚),透過成年人視角(同樣是知識份子),緩慢描繪一幅分崩離析的當代美國家庭肖像,這次擦掉稚氣、揉合不解,洗滌出的是成熟、餘韻綿延的《婚姻故事》。
此作開頭第一場落淚戲便十分出眾,史嘉蕾喬韓森道出表演舞台劇感覺不對,無法掉淚,但經過亞當崔佛在家中的「筆記指點」後,一轉身、一別頭,眼淚潸然落下,鮑姆巴赫透過此場戲道出現實生活的情緒比偽裝演戲更為真實的寓意,兩人搖搖欲墜的關係對比這場戲中戲更教人鼻酸、更值得落淚。情緒穿過景匡,透向觀眾,看戲的我們立刻感同身受,角色頓時立體鮮明,從此細節探究,諾亞鮑姆巴赫的劇本、場面調度令人印象深刻,這場戲同時揭示片中角色處境,揭開往後風暴的帷幕。
《婚姻故事》是一部匠心獨具的作品,諾亞鮑姆巴赫不斷透過場域符號映照角色心境,東岸紐約、西岸洛杉磯兩大城市的對比自然顯而易見,高大的亞當崔佛在擁擠的紐約反而怡然自得,嬌小的史嘉蕾喬韓森在寬闊的洛杉磯才有一片天地,甚至亞當崔佛在洛杉磯停車場的格格不入、小孩周旋在父母間的拉扯(趕時間與殺時間)、紐約地鐵與洛杉磯家中的對坐等細節,都不斷塑造角色的尷尬與對立,這點在過往鮑姆巴赫的作品《愛上草食男》中也有相同設定,班史提勒從紐約移至洛杉磯,中年人不合時宜的焦慮感油然而生,也都能嗅出紐約-洛杉磯之於伍迪艾倫的氣味(也同樣是布魯克林出生的猶太人),之後再出文章細說。
場域與心境相呼應的設計,真正精彩的還是在亞當崔佛於紐約工作室中,接到蘿拉鄧的那通律師電話,亞當崔佛聽著蘿拉鄧一字一句冷冽地描述事態發展,同時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踏下一層接一層的階梯,階梯的隱喻在此也可窺見導演筆觸(《小丑》、《寄生上流》也做了同樣設計),暗示離婚態勢的急轉直下和一觸即發,人物在錯綜複雜的場域中巧妙呼應剪不斷理還亂的事件,諾亞鮑姆巴赫精準地利用影像說故事。
這場戲收在熙來攘往的紐約街頭,人聲、車聲鼎沸的大街讓「語言」喪失其功能(正如往後的言語爭執都毫無功能),鮑姆巴赫的鏡頭也瞬間與角色拉開距離,頗有《愛情不用翻譯》結尾「失語感」的神來一筆,只不過地點從東京置換成紐約,人物從史嘉蕾喬韓森變成亞當崔佛。
而「嗅覺」與「聽覺」的影射,在《婚姻故事》中也值得一提,當一行人在蘿拉鄧的律師事務所中對峙拉扯時,蘿拉鄧吹捧了亞當崔佛的執導作品,能將「吐司」香味具象化,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緊接下一場戲,亞當崔佛與律師在密閉空間商討對策,不尋常的靜默則透過滴答聲提示角色的焦急心境,「時鐘」聲響同樣具象化,也讓觀眾有了身歷其境的效能,強烈感受現場僵局,吐司與時鐘,我視做諾亞鮑姆巴赫的高明之筆(雖然可能也無此意)。
且諾亞鮑姆巴赫仍舊在《婚姻故事》中成功於悲劇中掌握喜劇元素,將兩者的轉折與戲劇性拿捏的恰如其份,諸如亞當崔佛開頭首度到洛杉磯,與妹妹在嘲笑英國腔調時,才終於「碰巧」發現離婚聲明,又或是近尾聲時,在過往取悅小孩的滑稽魔術中,「碰巧」失手將利刃劃開皮肉,頓時血花四濺,將純淨白門留下血污(與白牆破洞的暗示相呼應),正如同這場婚姻中的離婚官司,令人不忍直視,卻又無法忽視,只能胡亂止血,並留下疤痕,束手無策地倒下。
悲劇總是在喜劇中誕生,人們也總是笑著笑著就哭了,鮑姆巴赫舉重若輕地將喜劇轉化成悲劇,刻骨銘心,血淋淋的烙印在角色與觀眾腦海中,揮之不去,且這些設計,並未有鑿痕過深、過於匠氣的嫌惡之感,因為這些正如同你我生活般,如此貼近。
《婚姻故事》的好,說到底還是要歸功於如手術刀般的犀利對白以及兩位演員各自交出影史留名的演技(蘿拉鄧也畫龍點睛),演技的部分不再贅述,畢竟每個人都能感受那樣的強大演出,且對此讚揚演技的文章應該也夠多了。而鮑姆巴赫曾說:「在寫作時盡量不分析角色,但我對我的生活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我認為生活是電影的素材。」細膩觀察自身經驗,同時用大量的生活細節堆疊出影像作品,且不顯得枯燥與乏味,正是編導的功力,最令人喜歡的是透過法律攻防,進而提煉出真實人性及失能的婚姻生活,如同《從前,有個好萊塢》以及《愛爾蘭人》,各自用細節換來強勁的敘事力道,不嫌笨重。
觀看諾亞鮑姆巴赫的作品時,也總是能找到一些致敬,《紐約哈哈哈》我們感受到楚浮的《夏日之戀》,配樂則用了李歐卡霍在《壞痞子》中使用大衛鮑伊的〈Modern Love〉,也能在廢青們的家中看見楚浮《零用錢》的海報;而《親情難捨》中在對白中出現高達的《斷了氣》,這次的《婚姻故事》則能看見英格瑪柏格曼《婚姻場景》片名的壁掛和《芬尼與亞歷山大》的相似構圖,鮑姆巴赫在小地方從來不吝於展現自己的品味與喜好,也替影迷增添另一層趣味。
從首部劇情長片《瘋狂二十年華》開始,諾亞鮑姆巴赫的電影就流露出一股知識份子的氣質和獨有的焦慮,應是爸媽皆為文學家的薰陶,培養出深厚的文學底蘊,而無論是剛畢業對未來徬徨的大學生,抑或是逐漸走向陌路的夫妻,都在鮑姆巴赫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中極俱可視性,而這次藏在《婚姻故事》底下的焦慮,終究是「愛」與「被愛」的本質;「自我實現」和「他者羈絆」的互動關係,諾亞鮑姆巴赫此次梳理「人」的核心,同時拆解「兩性」,透骨入心。
最終,片尾重返「萬聖節」,在孩子獨白中念出開頭的告白信,完整收束,同時透過史嘉蕾喬韓森的溫暖善意(讓出孩子的一天),給出這對男女有可能的和解,並且於本該狂歡的節日提醒世人,該繫好鞋帶,拍拍鞋身,縱使曾經親情難捨,仍須各自轉身,踏往未知的遙遠彼方。
#長評之後出
#非常愛婚姻故事
一字鮑手術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下短評】《#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關於離婚的故事,美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在 2005 年拍出《親情難捨》,以孩童、青少年視角,遙望父母的分居與離異,側寫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家庭失能,同時散發濃厚的紐約情懷,奠定日後創作「鮑姆巴赫式」城市悲喜劇的基調。
14 年後,2019 年,諾亞鮑姆巴赫似乎再度回憶童年往事並深刻挖掘過往婚姻(與珍妮佛傑森李的離婚),透過成年人視角(同樣是知識份子),緩慢描繪一幅分崩離析的當代美國家庭肖像,這次擦掉稚氣、揉合不解,洗滌出的是成熟、餘韻綿延的《婚姻故事》。
此作開頭第一場落淚戲便十分出眾,史嘉蕾喬韓森道出表演舞台劇感覺不對,無法掉淚,但經過亞當崔佛在家中的「筆記指點」後,一轉身、一別頭,眼淚潸然落下,鮑姆巴赫透過此場戲道出現實生活的情緒比偽裝演戲更為真實的寓意,兩人搖搖欲墜的關係對比這場戲中戲更教人鼻酸、更值得落淚。情緒穿過景匡,透向觀眾,看戲的我們立刻感同身受,角色頓時立體鮮明,從此細節探究,諾亞鮑姆巴赫的劇本、場面調度令人印象深刻,這場戲同時揭示片中角色處境,揭開往後風暴的帷幕。
《婚姻故事》是一部匠心獨具的作品,諾亞鮑姆巴赫不斷透過場域符號映照角色心境,東岸紐約、西岸洛杉磯兩大城市的對比自然顯而易見,高大的亞當崔佛在擁擠的紐約反而怡然自得,嬌小的史嘉蕾喬韓森在寬闊的洛杉磯才有一片天地,甚至亞當崔佛在洛杉磯停車場的格格不入、小孩周旋在父母間的拉扯(趕時間與殺時間)、紐約地鐵與洛杉磯家中的對坐等細節,都不斷塑造角色的尷尬與對立,這點在過往鮑姆巴赫的作品《愛上草食男》中也有相同設定,班史提勒從紐約移至洛杉磯,中年人不合時宜的焦慮感油然而生,也都能嗅出紐約-洛杉磯之於伍迪艾倫的氣味(也同樣是布魯克林出生的猶太人),之後再出文章細說。
場域與心境相呼應的設計,真正精彩的還是在亞當崔佛於紐約工作室中,接到蘿拉鄧的那通律師電話,亞當崔佛聽著蘿拉鄧一字一句冷冽地描述事態發展,同時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踏下一層接一層的階梯,階梯的隱喻在此也可窺見導演筆觸(《小丑》、《寄生上流》也做了同樣設計),暗示離婚態勢的急轉直下和一觸即發,人物在錯綜複雜的場域中巧妙呼應剪不斷理還亂的事件,諾亞鮑姆巴赫精準地利用影像說故事。
這場戲收在熙來攘往的紐約街頭,人聲、車聲鼎沸的大街讓「語言」喪失其功能(正如往後的言語爭執都毫無功能),鮑姆巴赫的鏡頭也瞬間與角色拉開距離,頗有《愛情不用翻譯》結尾「失語感」的神來一筆,只不過地點從東京置換成紐約,人物從史嘉蕾喬韓森變成亞當崔佛。
而「嗅覺」與「聽覺」的影射,在《婚姻故事》中也值得一提,當一行人在蘿拉鄧的律師事務所中對峙拉扯時,蘿拉鄧吹捧了亞當崔佛的執導作品,能將「吐司」香味具象化,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緊接下一場戲,亞當崔佛與律師在密閉空間商討對策,不尋常的靜默則透過滴答聲提示角色的焦急心境,「時鐘」聲響同樣具象化,也讓觀眾有了身歷其境的效能,強烈感受現場僵局,吐司與時鐘,我視做諾亞鮑姆巴赫的高明之筆(雖然可能也無此意)。
且諾亞鮑姆巴赫仍舊在《婚姻故事》中成功於悲劇中掌握喜劇元素,將兩者的轉折與戲劇性拿捏的恰如其份,諸如亞當崔佛開頭首度到洛杉磯,與妹妹在嘲笑英國腔調時,才終於「碰巧」發現離婚聲明,又或是近尾聲時,在過往取悅小孩的滑稽魔術中,「碰巧」失手將利刃劃開皮肉,頓時血花四濺,將純淨白門留下血污(與白牆破洞的暗示相呼應),正如同這場婚姻中的離婚官司,令人不忍直視,卻又無法忽視,只能胡亂止血,並留下疤痕,束手無策地倒下。
悲劇總是在喜劇中誕生,人們也總是笑著笑著就哭了,鮑姆巴赫舉重若輕地將喜劇轉化成悲劇,刻骨銘心,血淋淋的烙印在角色與觀眾腦海中,揮之不去,且這些設計,並未有鑿痕過深、過於匠氣的嫌惡之感,因為這些正如同你我生活般,如此貼近。
《婚姻故事》的好,說到底還是要歸功於如手術刀般的犀利對白以及兩位演員各自交出影史留名的演技(蘿拉鄧也畫龍點睛),演技的部分不再贅述,畢竟每個人都能感受那樣的強大演出,且對此讚揚演技的文章應該也夠多了。而鮑姆巴赫曾說:「在寫作時盡量不分析角色,但我對我的生活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我認為生活是電影的素材。」細膩觀察自身經驗,同時用大量的生活細節堆疊出影像作品,且不顯得枯燥與乏味,正是編導的功力,最令人喜歡的是透過法律攻防,進而提煉出真實人性及失能的婚姻生活,如同《從前,有個好萊塢》以及《愛爾蘭人》,各自用細節換來強勁的敘事力道,不嫌笨重。
觀看諾亞鮑姆巴赫的作品時,也總是能找到一些致敬,《紐約哈哈哈》我們感受到楚浮的《夏日之戀》,配樂則用了李歐卡霍在《壞痞子》中使用大衛鮑伊的〈Modern Love〉,也能在廢青們的家中看見楚浮《零用錢》的海報;而《親情難捨》中在對白中出現高達的《斷了氣》,這次的《婚姻故事》則能看見英格瑪柏格曼《婚姻場景》片名的壁掛和《芬尼與亞歷山大》的相似構圖,鮑姆巴赫在小地方從來不吝於展現自己的品味與喜好,也替影迷增添另一層趣味。
從首部劇情長片《瘋狂二十年華》開始,諾亞鮑姆巴赫的電影就流露出一股知識份子的氣質和獨有的焦慮,應是爸媽皆為文學家的薰陶,培養出深厚的文學底蘊,而無論是剛畢業對未來徬徨的大學生,抑或是逐漸走向陌路的夫妻,都在鮑姆巴赫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中極俱可視性,而這次藏在《婚姻故事》底下的焦慮,終究是「愛」與「被愛」的本質;「自我實現」和「他者羈絆」的互動關係,諾亞鮑姆巴赫此次梳理「人」的核心,同時拆解「兩性」,透骨入心。
最終,片尾重返「萬聖節」,在孩子獨白中念出開頭的告白信,完整收束,同時透過史嘉蕾喬韓森的溫暖善意(讓出孩子的一天),給出這對男女有可能的和解,並且於本該狂歡的節日提醒世人,該繫好鞋帶,拍拍鞋身,縱使曾經親情難捨,仍須各自轉身,踏往未知的遙遠彼方。
#長評之後出
#非常愛婚姻故事
一字鮑手術 在 美醫誌-Memedia - 擁有「一字鮑」妹妹才是最美?「私密處 ... 的推薦與評價
擁有「一字鮑」妹妹才是最美? ... 就可能會造成性生活上的問題,但其實私密處美型並不是單純為了滿足另一伴的性福, ... 正顎、削骨、下巴美型手術,拯救不完美的臉龐 ... <看更多>
一字鮑手術 在 [心得] (代po)台北小陰唇全切+修陰蒂包皮手術 的推薦與評價
醫院名稱:群英整形外科診所(台北)
主治醫生:黃馨慧醫師
手術日期:2020.12
看診項目:小陰唇全切+修陰蒂包皮
知道自己異於常人有點久了,但也一直懶得查找手術資訊
但有想說遲早要找個女醫師來處理這難搞的問題
我家只有我跟我媽住,有時候洗澡忘了拿衣服
我就從廁所直接裸奔到房間,反正兩人也會相揪去烏來泡溫泉
但會做這個手術,還是多虧了我媽的火眼金睛
她有次隨口問我,我下體是不是黏到甚麼髒東西?
我才開始意識到原來我跟別人不一樣,蝴蝶翅膀是XXL等級的!
爬了文之後果真生火了,我就是穿牛仔褲會超級ㄎㄟˊ的人
所以我也很討厭走路,不是腳痠,是走久那裏不舒服又不能說
以上這兩點,大概是我覺得早晚都要來處理一下的原因了
我只去了一家整外諮詢,覺得和我諮詢的女醫生蠻好聊的
從環境或接待人員來看也夠專業,也沒甚麼毛病可以挑剔
醫生經驗也很多,然後之前又聽身邊朋友說整形外科比較會縫傷口(嗯?)
我想說不如就這家弄一弄,最怕就是夜長夢多半途而廢
手術過程我是醒著的,跟大家經歷的場面大同小異
但我是抱持著人生橫豎都得來這一回的心情
還好,只有打麻醉時小小忍耐一下就過去了
術後隔天
其實當天做完手術有點痛呢,回家後還噴了血(有點不知所措)
睡前先吃了二顆止痛藥,就從凌晨12點多一路補眠到隔天中午
我倒是沒有因為爆痛然後翻來覆去,睡眠品質超好的
但睡前有告訴自己要乖乖睡覺不准躁動,所以起床後身體還是有點沉
術後4天
這幾天痛感都差不多,少點大動作就不會痛,看到公車來也不能奔跑追
擦藥膏的時候會比較刺痛,但反正這一周我就是擦澡+去美髮店洗頭
在家的話,上完廁所就用沖洗壺裝白開水+優碘沖一沖私處
在外面的話,我就用私密處專用濕紙巾擦拭輕輕按壓
前期就是盡可能呵護這朵含苞待放閉月羞花的花兒
術後7天
正常走路也不會覺得哪裡不舒服,但就是走走停停不敢太操勞
也都按照原本的生理時鐘晚睡晚起,但我只敢正躺,不敢側躺
如果硬要側躺,睡前我就在雙腿先夾一顆人型抱枕睡比較安心
我從術後就都不敢用水洗過私處,上完廁所用開水+優碘沖洗就好了
外出過夜的話,隨身包包和行李塞滿私密處紙巾,紙巾真是便利好幫手
術後一周後有回診給醫師看,一直以為自己恢復的挺好
雖然說醫師用的是可吸收縫線,但也要2-3週才會掉落
很多地方卡著線頭就很難沖洗乾淨
黃醫師親手用棉棒幫我清了又清,弄得我很緊張但也只能忍耐!
因為我自己真的也不太敢碰,醫生邊清邊叫我接下來一定要正常洗澡(是命令句)
只有擦澡金架母湯,而且叫我務必每日泡盆二回,縫線會脫落的比較快
術後12天
幸好我是術後第12天了小紅才來,醫生有說過恢復期如果會痛
最好不要用衛生棉條,但我太習慣用棉條了
用衛生棉反而不舒服,想說都過10幾天了應該沒事
但要放棉條的時候,我要把腳張更開才敢放,但術後第一周血都還是斷斷續續有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經期很準時的人,手術日最好壓在經期後一周
術後21天
痾痾痾痾~因為沒有乖乖坐浴,線頭就…..真的還是殘存蠻多的!
因為後來都住朋友家,不好意思打包浴盆帶上,乾脆就立地放生
術後三週再去回診時,連醫生都看不下去,看一眼就決定幫我全部拆掉了
雖然很怕痛,但我真的太懶得坐浴了><,也不知道線頭哪時才會全掉
不過拆完舒爽太多了啊,所有的異物感都在瞬間咻地不見了!
拆完線覺得自己身輕如燕,當晚我就去應朋友之約去騎卡打車了
但我還是有注意一下姿勢,就避開傷口,用頂叩叩的卡稱出力
大概騎不到一小時還行,身旁的朋友也都沒覺得我姿勢哪裡奇怪
術後滿月
漫不經心的我,大概只有尿尿完擦衛生紙時還會有一咪咪異物感
就好像傷口疤痕剛新生成後,新長出來的皮被觸碰時會有矮額~的感覺
但平常就沒什麼感覺了,但因為我的翅膀是全切,跟以前差超大
現在站著的時候,大陰唇可以完全閉合
走路也不會摩擦到,我是覺得關緊緊的一線鮑美多了,自己看了都滿意!
猜想應該很多人都像我如此後知後覺
大家對「正常」生理構造該是怎麼著的概念都太薄弱了
不過我也沒有因為做了這項手術就了解比較深入啦!
只是覺得這算小手術,卻可以改善往後生活上的不便
覺得還是可以分享給有同樣困擾的朋友入坑,會少掉很多麻煩和顧忌
礙於尺度,想看XXL蝴蝶翅膀+折翼後的網友再私我
我真的覺得自己翅膀差超大的,幾乎是「夜用加長」回歸「日用量少」
來信請有禮貌,因為術前後都有點噁,沒需求的朋友真的麥來亂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1.71.2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eminine_sex/M.1615862839.A.5D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