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為被動語句講幾句話
**
不記得對被動語句的「成見」是何時開始,從何而來;我想,大約是看了一些「英文寫作指南」之類的書籍,留下的刻版印象吧。
其實,從語言的音韻、詞彙、句法、修辭等方面而言,漢語的用法與英語「寫作指南」的規範相去甚遠,能直接移用的並不多。
威廉‧史壯克(William Strunk Jr.)在《寫作的風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把被動語態評為「軟弱無力的句法」。其實,漢語語法中,被動語句不僅語勢不弱於主動語句,運用也十分靈活──如以主動表被動:「錢花光了」不必說成「錢被花光了」,語意一樣清楚簡潔。
除了成見外,被動語句的污名化,部分也來自於現實寫作者(學生)的濫用,以致偶有編輯(教師)再難忍耐,po文痛批。只是,句法的濫用、誤用,當然必須予以指正,但這不應只限於被動語句,其它句式(主動語句、反問語句、否定語句、倒裝語句等)被濫用、誤用,一樣都是不可取的。
語法上,主語是施事的句子叫主動句,主語是受事的句子叫被動句。選用被動句,當然為了凸顯語意上「較強烈的被處置感」;不過,文稿中選用主動句或被動句,其實是受到語境脈絡一貫相承的影響:誰是陳述對象?主動句中,施事(主語)承接已知信息;被動句中,則是受事(主語)承接已知信息。
例句:
那算命的被她逼迫不過,也微微嘆了口氣,強打精神答道:「歸根結局倒還是好的呢!」──張愛玲〈異鄉記〉(該段落以算命的瞎子為主要陳述對象)
那瀑布從上面沖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朱自清〈溫州的踪跡〉
此外,如果施事(作為者)無需說出(不重要),或不願說出,或無從說出時,自然也都採用被動句。
一般而言,主動句、肯定句、陳述句會是文章中的主要句式,但文章中若能適時穿插被動句、否定句、疑問句,則可以強化文字節奏。其實,「選擇句式」是修辭手法之一,句式的舒緊交替、長短參差、錯綜表現,可以跌宕語氣;因此,主動句/被動句、肯定句/否定句、陳述句/疑問句,以及長句/短句、整句/散句等等句式,都可以依據上下語境及表達目的而靈活運用。
我想,所有語句都是生而平等的,重要的是它在文章整體的脈絡裡發揮怎樣的作用。
**
「媽,我被狗咬了。」「小寶貝,你有沒有怎樣?」
「媽,狗咬我。」「壞狗狗!壞狗狗!」
**
》內容贊助:《深度報導寫作》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8881
一脈相承例句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編輯手記】為被動語句講幾句話
**
不記得對被動語句的「成見」是何時開始,從何而來;我想,大約是看了一些「英文寫作指南」之類的書籍,留下的刻版印象吧。
其實,從語言的音韻、詞彙、句法、修辭等方面而言,漢語的用法與英語「寫作指南」的規範相去甚遠,能直接移用的並不多。
威廉‧史壯克(William Strunk Jr.)在《寫作的風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把被動語態評為「軟弱無力的句法」。其實,漢語語法中,被動語句不僅語勢不弱於主動語句,運用也十分靈活──如以主動表被動:「錢花光了」不必說成「錢被花光了」,語意一樣清楚簡潔。
除了成見外,被動語句的污名化,部分也來自於現實寫作者(學生)的濫用,以致偶有編輯(教師)再難忍耐,po文痛批。只是,句法的濫用、誤用,當然必須予以指正,但這不應只限於被動語句,其它句式(主動語句、反問語句、否定語句、倒裝語句等)被濫用、誤用,一樣都是不可取的。
語法上,主語是施事的句子叫主動句,主語是受事的句子叫被動句。選用被動句,當然為了凸顯語意上「較強烈的被處置感」;不過,文稿中選用主動句或被動句,其實是受到語境脈絡一貫相承的影響:誰是陳述對象?主動句中,施事(主語)承接已知信息;被動句中,則是受事(主語)承接已知信息。
例句:
那算命的被她逼迫不過,也微微嘆了口氣,強打精神答道:「歸根結局倒還是好的呢!」──張愛玲〈異鄉記〉(該段落以算命的瞎子為主要陳述對象)
那瀑布從上面沖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朱自清〈溫州的踪跡〉
此外,如果施事(作為者)無需說出(不重要),或不願說出,或無從說出時,自然也都採用被動句。
一般而言,主動句、肯定句、陳述句會是文章中的主要句式,但文章中若能適時穿插被動句、否定句、疑問句,則可以強化文字節奏。其實,「選擇句式」是修辭手法之一,句式的舒緊交替、長短參差、錯綜表現,可以跌宕語氣;因此,主動句/被動句、肯定句/否定句、陳述句/疑問句,以及長句/短句、整句/散句等等句式,都可以依據上下語境及表達目的而靈活運用。
我想,所有語句都是生而平等的,重要的是它在文章整體的脈絡裡發揮怎樣的作用。
**
「媽,我被狗咬了。」「小寶貝,你有沒有怎樣?」
「媽,狗咬我。」「壞狗狗!壞狗狗!」
**
》內容贊助:《深度報導寫作》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8881
一脈相承例句 在 湛昆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台語萬葉名代替華台火星字:日本萬葉名是千多年前的往事、當時當然沒有所謂的「台灣」。但「も、で(て)、す」眞的是由「毛、天、寸」變來的。而民貫台文的借音字正好跟「毛、天、寸」是・同・一・種・碗・糕 https://www.facebook.com/sui.taibun/posts/1400579543332002
#今天要聊幹與譙
白話字VS漢字台文之爭、一端有人認爲台語人在地理和心理上與華國沒有足夠的距離、沒本錢像日語沿用自己固有的漢字。「因爲中國」、所以自己不得不退、脫亞入歐「一次到位」、順便氣死中國人(#或悶死自己心裏的中國人 )。一端則堅持台語是一種「中文」。這幾年詞彙有輪替、換成『台語屬于漢語系』(#免証自明)、用羅馬字寫台文等于是漢語系奸(#我是蚵仔煎)、懷有政治意圖。
#第二種人抵好朗袂唁寫台文
#加忌袂唁寫閣卜指定汝咱愛按盞寫
有另一種聲音、因爲不在這兩極之間的直綫上、所以不易被正視、不常被听見。簡言之就是希望台語可以像日語韓語、有一組全然屬于自己的表音字、側翼或許再設一區「漢字自助餐」、但不與漢字綁約。#脫支入台
然而被百多年(尤其這六七十年)「中華主義海嘯」淹沒的里程碑之一正是、以平假名的発展史來看、民間一脈傳承的台文已經約定出一套「不平的假名」了啊。日本平假名的前身是「萬葉名」。萬葉名就是「借音字」(~假借字)。組一箇年代錯乱的日文例句來說明﹕
『彼毛台灣人天寸。』
「彼」是訓用字、代表「かれ」(KARE)、日語的「HE」。「毛、天、寸」是萬葉名、分別代表「MO、DE、SU」。若將這三字轉成平假名、整句會是﹕
『彼も台湾人です。』(伊嗎是台灣人。)
萬葉名是千多年前的往事、當時當然沒有所謂的「台灣」。但「も、で(て)、す」眞的是由「毛、天、寸」變來的。而民貫台文的借音字正好跟「毛、天、寸」是・同・一・種・碗・糕。
「查某」二字着是「台語萬葉名」。「輦霧、蓮霧」是台語萬葉名。「台灣」是台語萬葉名。
台語有一組常用詞、現在的台語人用「幹譙」等火星字書寫他、但七十年前的台人是用萬葉名處理、而且「系統性」很高、相當于原始的平假名。比如、台語咒罵叫做﹕
「kiāu」(喬)、或叫做
「kàn-kiāu」(諫喬)、或叫做
「chhoh-kàn-kiāu」(操諫喬)、或叫做
「chhoh-kàn-la̍k-kiāu」(操諫六喬)……
當中四箇「詞素」都沒有可証的漢源、bē 輸 ná 天 teh 共華 phàn(華盼)創治。「台語屬 tī 漢語系」﹖偏偏台語个現實無愛合作。从連橫以降、華學者翻破萬卷《康熙字典》、死都証明不出「chhoh、kàn、la̍k、kiāu」或無數其他基本詞的「眞命漢字」。可惜輝扁時代以來的「華台」上層社會已達成暗協議﹕「世界潮流」不可敵、TÂI-GÍ MUST DIE、但臨床要給在世的台語人面子、如一週一節的台語課、如政論節目「國台語混用」或謝龍介布袋戲、如此起彼落的台語歌唱比賽(但歌前歌後請說國語)。因爲中華殖民体制將台語設定爲低賤、所以台語人就只好一味力爭「高 sióng」⋯⋯嗎﹖有影、沒有人喜歡被瞧不起﹗這也充份解釋爲何連台派學者都出脚踢開民間寫五百年的台文、默許台文被「中文系」押回天龍城隆鼻美白基因改造。#有些遊戲不該玩、玩=輸
世間个語言 lóng 有粗魯話。「Chhoh、kàn、la̍k、kiāu」mā 是台語、無加、無減。尋無「眞命漢字」、á 先人是 án-chóaⁿ 做﹖「Chhoh」tō 寫做「操」、「kàn」寫做「諫」、「la̍k」寫做「六」、「kiāu」寫做「喬」、lóng 總是「台語萬葉名」。台語 kám 無 ka-kī 專屬个表音文字﹖鷄卵、蕃薯粉、茼蒿 kah 蚵仔 lóng chhoân 便 tī 手頭、看 tang 時卜煎 niâ。
「Kiāu」koh 有一 kóa「mê 角」。文章到 chia 躼躼長(lò-lò-tn̂g)、mê 角另工 chiah-koh káng。
#台語萬葉名代替華台火星字
#Bat_亞洲史、#破中華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