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心智模型衡量局勢
人類的思考需要運用各種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又譯為思考模型)。這些模型描繪著現實,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世界,看出各種模式、預測事物的發展、瞭解自己遇到什麼狀況。要是沒有這些心智模型,現實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怒滔洶湧的資訊洪流,又或是各種原始感官體驗與情感的叢林。正是心智模型為我們帶來秩序,讓我們能夠無視不必要的事物而抓住重點—就像在雞尾酒會上,只聽到自己的對話,而不管四周其他人的吱吱喳喳。我們會在腦海中建構出一套現實的模擬,用來預測情況的發展。
雖然我們可能並不自覺,但心智模型時時刻刻都在運作。但也有時候,我們會清楚意識到,自己正運用怎樣的觀點在衡量局勢,而且也能夠刻意堅持觀點或改變觀點。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像是換工作、生小孩、買房子、關掉工廠、蓋一棟摩天大樓),就最常有這樣的感受,你會發現自己的決定除了出於客觀邏輯,還會有一些更根本的理由,像是看待當下情境的視角、認定世界運作的方式。而這種潛藏的認知因素,就是由各種心智模型組成的。
我們必須去詮釋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們對現實的感知,就會影響我們的行動。這些都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情,但也總是覺得理所當然而渾然未覺。
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也就是我們所選擇應用的心智模型,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也決定我們如何行動。思考框架讓我們能夠歸納類推,得出抽象的概念,再應用到其他的情境當中。這樣一來,我們即使面對新的情境,也有辦法應對,而不需要每次都從頭開始學習。無論何時,思考框架都會默默運作。但我們可以刻意停一下、問問自己:現在我們運用了怎樣的框架?這真的是最適合目前情景的框架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能去選擇其他更好的框架,或是創造全新的框架。
.
▍我們所謂的「框架」
框架(framing)這個詞,在社會科學領域已經談了很多。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就曾清楚解釋過,對各種結果採用了不同的說法,會影響別人所做的選擇;他們把這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並認為這是人類推理的一項缺失。
而在這本書,我們雖然也用了「框架」一詞,但含義卻有所不同:我們指的不是對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而是要刻意掌握自己的心智模型,在下決定之前,先發掘出各種選項。面對特定情境,選錯思考框架肯定就會讓決策有所疏漏;雖然如此,建立思考框架仍然是人類為自己賦權賦能的重要能力,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重塑世界。無論是個人或是整體人類,要是少了這種能力,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可能有人會認為,另啟思考框架就好像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也就是:某個特定領域的主要概念及實務有了根本上的改變。1962 年,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就提出主張,認為是一次又一次的典範轉移,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然而,典範轉移和改變思考框架並不完全相同。每次典範轉移,都是在另啟思考框架,像是哥白尼的地動說推翻了托勒密的天動說模型。但是,每次另啟思考框架,卻不一定稱得上是典範轉移;另啟思考框架是一件相對頻繁得多的事。有些時候,改變思考框架會改變整個社會對世界的觀點;但遠遠更為常見的現象是會為個人的生活,帶來一些小小但深遠的改變。
不論是哪一種,如果另啟更適宜的思考框架,就能讓人做出更好的決定,創造更好的局面。
說要建立或改變思考框架,可能讓人覺得很複雜、很困難。這確實需要一點技巧,但人們其實很懂這一套。雖然我們平常不見得意識到這點,但人類幾萬年來一直在建立及改變思考框架。
思考框架並不只是個人的個別觀點,而是我們的基本認知模型。不過,若以「觀點」來打比方,確實有助於瞭解什麼是思考框架。義大利建築師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在1420年左右,確立了幾何透視畫法,而在這之前的繪畫是把世界畫成平面,各個物體的位置則是以重要性來決定。是在布魯內列斯基之後,畫家才學到了透視法,學會如何表現深度、如何畫出我們眼睛實際所見的景象。比較這項改變前後的畫作有何不同,有助於理解改變思考框架有何效力。
每個人都會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做出大大小小的各種預測和決定。而這就像是一直進行著某種心理上的時空旅行。有些人就是比別人更善於此道,但不論是誰,也都有一些可以再改進的地方。事實上,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改進。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我用我的理解舉了原生家庭與關係的例子,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思考框架對我們的影響。學習「思考框架」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在於覺知:我們如果持續使用不適合的框架,導致痛苦的結果,那是什麼原因阻礙我們使用更合適的思考框架呢?
像這種練頭腦的書,偶爾看看,可以預防失智,強迫思考,也是蠻好的事情。這種自我挑戰,是我自己平常就會做的事,也跟您分享。
祝願您,能建立適宜自己的思考框架!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電繪狂 Pin2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繪教學與示範,此為社團內部訓練課程。(測試複習用) 主講者:小酒 作業檢討: 領口的部分判斷比較容易出問題。布料的垂墜感沒有表現出來。 本次內容: 彎曲皺摺的補充,短袖的肩線畫法,間線的種類與效果。 撐起的皺褶:常出現在手臂抬起處。在袖子撐起時會呈現的皺褶形狀。 旋轉皺褶:長袖布料皺褶會跟著手臂...
一點透視畫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創作的世界裡,我們看孩子表演就好】
房門半開,我正在房間讀書。蕃茄突然衝進來,拉開我左邊的抽屜就開始大翻特找。我還來不及反應,他就掏出一個粉紅色的小東西,大喊:「好漂亮的削鉛筆機!!!」。接著他隨手一推,把削鉛筆機的下半部打開,發現裡面裝滿了削過的木屑。
唉唷,這東西灑了的話很難清理的!
我正要出聲提醒他小心,結果小童一臉滿意地表示:「喔太好了這正是我想要的!!」然後小心翼翼神秘兮兮地端著削鉛筆機就走出房間了。
恩?誰沒事想要木屑啊?
我本來想開口追問,但是怕這個很難伺候的傢伙一問之後反而不爽起來,到時候反而變成我的麻煩,所以就隨便他去了。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五分鐘過去了,我反而讀不下書了。蕃茄像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樣,從門口離開以後就沒有發出過任何聲音了。這孩子平常只要醒著嘴巴就沒停過,難道是睡著了?我非常疑惑地走出房間,在餐桌那邊找到蕃茄,發現他從「創意工作站」裡拿了一堆工具和材料出來,聚精會神地在寫寫畫畫。白紙的正中央,是剛剛被他拿走的削鉛筆機裡的木屑。
「誒?你把木屑拿來這裡用啊?」
「對啊這正是我要找的!」
「所以你把它黏在紙上了嗎?」
「對啊。」
「你怎麼黏的啊?」
「先在紙上塗一層白膠啊!」
我順著蕃茄指的方向看過去,有一小張白紙,上面有一攤白膠,旁邊放著一根頂端沾著膠的冰棒棍,充分說明了剛剛的過程。桌面上散落著原子筆彩色筆等東西,感覺是一件大工程。蕃茄已經沒打算理我,埋頭繼續完成他的工作。我安靜地回到房間。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家裡鴉雀無聲,直到蕃茄突然大喊「好了」。我走出房間,看見他得意洋洋地爬上沙發,在牆壁上貼了一張五顏六色,有各種線條、形狀、還有文字跟木屑的抽象畫。
蕃茄蹦蹦跳跳地去把爸爸拉來看他的大作了。
***
之前的文章提到過,我是一個會畫圖,但是對於畫圖這件事情充滿了許多遺憾和畏懼的人。
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種感覺,我對自己還滿驕傲的。我的學科成績還不錯,「而且」我還會畫圖,聽起來就是一個多才多藝,也常常會被同學羨慕。國中的時候甚至還曾經出刊漫畫,一天一頁畫了一個小短篇,也滿有那麼一回事的。我確實隱約發現自己畫圖的時候得失心有點重,長越大也越容易因為擔心自己畫的東西很無聊於是畫不出來,但是我依然是認識的人當中最肯畫,也最常剪剪貼貼做一些可愛手工藝的人。
後來,我有幸到美國專攻了一陣子插畫,感受到極大的震撼。
班上同學大部分畫得非常「醜」,一點也不寫實,絕對是美術老師會皺眉給低分的畫法。很多人畫出來的人物比例非常奇怪,五官很歪斜,但是卻莫名很生動。或者根本不畫人,只用一些非常強烈的顏色,拼湊起來就有一種很強大的視覺效果。或者一個畫面裡有好幾個空間,透視法亂七八糟,可是整體的構圖卻非常平衡?
有的人根本不介意把紙弄得很髒;有的人只用原子筆畫圖,有人用牙刷畫圖;有的人隨身攜帶一本塗鴉本,裡面貼滿了樹葉、廣告紙、撕下來的書頁,隨手畫的圖,還有密密麻麻鬼畫符的字。有的人喜歡畫明信片大小的圖,線條精緻到讓人眼花撩亂。有的人習慣畫一整面牆壁大的圖,好像顏料不用錢一樣大片大片潑上去。有的人這一輩子只用水彩,有的人一張圖就用了剪貼、水彩、壓克力顏料、水粉、鉛筆、原子筆、照片、果實、羽毛、電腦後製等等所有能用不能用的工具都一次用上了。
我只是規規矩矩地漂漂亮亮地畫圖,但是他們是用圖在把自己內心的世界呈現出來。那樣的感覺就像是,我寫了一篇說理直接,清晰穩重標點端正,還引用課本名句的國立編譯館標準優良作文,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轉頭卻發現隔壁同學根本不按照「起承轉合」的順序寫作,融合新詩小說各種文體的不同結構,流暢又狂野地把各種意象和情感交織在文字當中,讀起來色香味俱全,全身的所有神經都被觸動到。
「你怎麼想到要這樣畫的?」
「恩?就覺得這樣會很有趣啊?」
那樣的衝擊是直接打在靈魂上的。我「會」畫圖,也算畫得出不錯的作品,但是我無法自在感受畫圖最單純的樂趣,也從來沒有體會過什麼叫做用畫圖和創作來舒壓,來表達自我和情緒。我看著同學創作時的眼神,真心羨慕,看得出來他們內心感受到某種精彩,正在傾全力用所有的工具捕捉那個瞬間。
我很單純的認為,就是我的創造力不如別人吧,所以想不出怎麼結合那麼多的元素來作畫,這點我可以接受。但是我覺得非常遺憾的是,我沒有辦法享受畫圖的樂趣,因為我親眼看見過,可以享受畫圖樂趣的人(不等於他是專業人士),真的是得到一個很重要的寶物,讓他們多了一個表達內心聲音的窗口。
因為這樣的經歷,我很希望蕃茄可以喜歡畫圖。尤其他個性敏感,我相信如果他能夠有畫筆幫忙,一些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感受也許可以用圖像的形式抒發,有助於他的情緒穩定。而且因為看見同學作畫時完全不受單一素材的限制,就決定把水彩色鉛筆蠟筆紙膠帶剪刀膠水等等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一起,也許可以刺激蕃茄嘗試使用各種素材。
沒想到,就這樣誤打誤撞讓我找到了當年「你怎麼想到要這樣畫的」問題的答案。
原來,創意是玩出來的。
孩子一開始對「什麼可以拿來創作,什麼不可以」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必須靠大人幫忙建立,而大人定下來的規範,往往就這樣決定了孩子探索的空間。
我的環境幫我定下來的規矩,所謂的畫圖就是「用鉛筆打草稿,然後用彩色鉛筆水彩或者彩色筆好好的上色」。如果當初我有想要用某些比較「奇特」的方法作畫,例如說用衛生紙去吸水彩的顏料,立刻就會被罵「浪費」。如果我塗色故意超出範圍,或者拿起筆就在紙上毫無想法畫線,也會立刻就被認定在「亂畫」而被制止。
而輪到我當父母的時刻,因為我已經見識過同學各種亂七八糟千奇百怪的創作方式,不管蕃茄拿什麼東西想要用,我都覺得「好像也沒什麼不可以」,就跟他一起試試看。
沒有被規定過「不准亂畫」的蕃茄,就這樣從只用原子筆,鉛筆,色筆開始,進化到筆和貼紙,筆和紙膠帶和軟木塞,筆和紙膠帶和撕破的色紙,筆和破色紙和棉花球和冰棒棍,一路進化到從我房間拿了木屑就走,覺得那是他正在找的完美素材。
我站在貼滿畫作的牆壁前,看著他今天花了整整一個小時完成,完全看不懂他在幹什麼的狂野作品,覺得快樂。
孩子,希望這個興趣可以伴你一生。
---
隨文附贈「創意工作站」新活動:「#玩混合素材」例圖請看留言區。
(「創意工作站」傳送門:https://reurl.cc/a91oy4)
這個活動可以讓大家體會使用不同素材的樂趣。先拿一支筆在紙上畫出繞來繞去的線條,形成各種大大小小不同的區域。接下來,一次挑一個區域,用不同的素材把它填滿。可以把所有的區域都填滿,也可以有留白的地方,只要你覺得好看都可以。如果孩子年紀比較小,可以跟大人一起完成一張圖;如果孩子年紀比較大,可以跟大人各自完成一張,比較看看彼此的創意有什麼不同!
一點透視畫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展覽回顧//
很高興在1/16日下午和前來座談會的觀者分享一些這次展覽的創作脈絡
在將近兩小時的座談當中由朋丁主理人依秋做開場
由我和曉嶸用互問問題的方式來分享我們各自的創作歷程、風格養成以及這次展覽的構成
分享內容很多我也用文字和草圖整理出了其中討論到這次展覽我的創作的歷程分享給當天無法前來的觀者
以下長文
一年前朋丁邀約展覽時,剛好遇到我要準備生產的階段,因生完小孩後的恢復,加上育兒過程種種,讓所有創作時程延後。之後依秋再次詢問關於展覽的可能,當時關於生小孩過程已有一些感觸,想畫成作品,與朋丁和曉嶸多次討論關於展覽內容、創作想法、概念後,決定以『母親』這個主題為出發。
雖說『母親』是這次展覽的主軸,但我與曉嶸各自對該主題站在不同的透視點及感受,也不確定各自會以什麼角度出發和產出什麼樣的作品。
第一幅完成的創作是"Breast Feeding",這張初稿誕生的情境是當時的我剛餵完六個月的母乳,其中的感觸讓我寫下幾個關鍵字,並隨性畫了一塊鉛筆草稿。這件作品講述一個母親巨大的軀體必須提供另一個小生命所有養分,在一個一直被掏空的過程中表現一個空洞的狀態,慢慢遺失自我,與新生命相互枷鎖的過程。
確定以『母親』為展覽主題後,我先試著把這個概念的草圖再描述的明確一點,並配上顏色。這幅畫前前後後進行了三個月,過程當中覺得很陌生、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擔心自己是否能將餵母乳這個畫面以我的風格和美感取得一個平衡,再來是了解曉嶸的作品都以精緻渲染、寫實的風格創作,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元素與同展創作者做呼應,便開始嘗在畫面某處加上陰影和亮光。
進行第二幅畫之前,有兩幅草圖正在進行,一個是我對母親與寶寶彼此之間依附關係的想法,另一個則是”The Pregnant Woman"的草圖。前者想以聖母瑪麗抱嬰孩的神聖畫面為出發,而嬰孩與母親的身體則縫合成為一體;後者則是強調一位懷孕女性的身形、姿態和內在情緒為出發。
"The Pregnant Woman" 以水彩繪製完成,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使用該媒材,但我希望這一幅所呈現的效果能比平常畫風再揉想、情緒化、有機一點,所以最後選擇在版畫紙上用水彩和不透明水彩繪畫。當後續依秋問我選擇其中一幅作為掛毯圖像,我就選擇了這幅,稍微低調但又有份量的畫面(加上一些印花)適合放大掛在牆上也適合像母性觸感依樣包覆在身上。為了美國廠商機器讀取顏色製作方便,我又用數位方式將該畫重新上色了一遍,才送往廠商製作,以機器編織成為一件大型展覽周邊商品。
“Ovulator"這幅的概念講述的是一個女子等待的過程,用我喜歡的靜態方式和平庸的情緒分別表現內在的心境。這個等待已經有一段時間,使得畫中女子已經不再緊繃也不再掙扎,覺得就算下一步不符合自己期待好像也已經無所謂。『排卵者』的障礙就是在一邊了解自己身體狀態的過程中也要一邊嘗試解決各種bug,過程當中無法保證什麼,即使對精子卵子結合的流程、期待胚胎成長後及其過程都瞭如指掌,卻不能控制它的發生。畫作背後的生育醫學海報為參考舊式德文醫學海報,海報上的女性構造也像是不斷地提醒著她該擁有的生理構造及目標。
"Ovulator"正是我在懷孕前一年多的心境。畫面當中希望用複雜多樣的印花成為周圍裝飾呼應女子的內心,也跟女子簡單、平庸單調的樣子成對比。
排卵、懷胎、及哺乳像是三篇完整的章節,經歷完這些階段,下一張我便前往了目前正在通過的育兒過程。Play Room(遊戲室)這個空間畫面一直在籌備這次展覽的過程當中出現,也許是因為每天我都在經歷白天凌亂的玩具空間和夜晚收納的過程,善用物體構成場景的我覺得也可以將此畫面構圖。於是我把自己為女兒設計和擺放的玩樂空間和玩具的圖片都拍下來,直接選用這個空間做為這幅圖的草稿。除此之外我還想加入一種神秘感,希望透過一份窺探的視角,去觀看畫面中所發生的事。畫面的左側加了窗簾,也讓觀眾產生一點模糊的印象,去探討主角應該是母親還是幼兒這樣的問題。而原本在草圖規劃要用迷幻抽象圖樣將四邊框著整個畫面,最後改成右邊及下面的L型抽象印花則是參考70年代迷幻抽象紋路和木頭紋路來加深觀看者在多個具象物體和抽象紋路之間的混亂感,也是我在育兒過程當中的視覺角度和精神狀態。
與"Breast Feeding"一樣,畫中我希望能加入一些物件上的光和影,去與曉嶸的寫實畫法做呼應,在兩幅畫繪製過程當中,為了在我原本的色塊繪畫方式與陰影渲染畫法做出一個平衡,研究了一些藝術家的創作,覺得自己怎麼畫好像都會畫出一種人造塑膠感,也許是壓克力顏料這個媒材給我的感覺吧,「那我為何不就這樣去發展呢?」遂形成畫中的另一種畫法。這幅“Happy Hour” 也成為這一列畫作當中的最後一幅。
關於三幅抽象畫作,是我一直想嘗試但卻一直沒有機會真正用顏料下去起筆的畫作。雖然草稿本上已有數張抽象的構圖,但覺得要如何完整的建構抽象形體和配色都是非常陌生。這次三幅畫為『母親』主題系列畫作的衍生,同樣也試著模擬和想像也許用嬰孩的角度看母親的世界是這些畫面。我選了三個非常簡單的女性及母親元素作為基底:乳房、子宮以及依附關係。運用這三個簡單的元素作為出發,用很單純、幻想、隨機的方式來構想我對這三種元素的視覺畫面,在繪製過程也以比較輕鬆、實驗性和好玩的態度,就像是老師給小朋友一個主題小朋友無需顧慮太多可盡情作畫的那種感覺進行而產出這三幅畫。
喜歡嘗試多種媒材的我,幾乎在每個展覽上都希望能有其他不同表現方式的作品產出。2015年接觸到馬賽克磚,製作家中的小傢俱,因此而對製作過程有深刻的印象。這次展覽又想到也許可以用這些繽紛的馬賽克磚作畫,然後產生一系列的立體作品。Cube #1-#5 靈感來自時常陪女兒玩的統感玩具——疊疊磚,而每個立方體磚可由大到小疊成一個高塔,也可從小到大收納成一體訓練嬰幼兒的物體大小、空間概念和手部肌肉,每個立體磚也附有號碼表示順序等等,是一組透過多項方式達到玩樂和訓練效果的玩具。
我設計的立方體各個有五個面,我用很簡單的元素為每個面設計圖案包含數字、印花、動物、表情等等。使用馬賽克磚過程必須習慣許多不確定性和意外,像是磚塊的位置擺放與形狀切裁等等,這些不確定因素更讓圖像和立體作品產生童趣感及對應育嬰的過程。這系列作品除了可真的堆疊、收納外,也可單個收藏作為居家裝飾和擺放盆栽使用。
謝謝這一段期間各界的支持與指教
希望往後能有更多從不同觀點和感受出發的作品與大家分享
一點透視畫法 在 電繪狂 Pin2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電繪教學與示範,此為社團內部訓練課程。(測試複習用)
主講者:小酒
作業檢討:
領口的部分判斷比較容易出問題。布料的垂墜感沒有表現出來。
本次內容:
彎曲皺摺的補充,短袖的肩線畫法,間線的種類與效果。
撐起的皺褶:常出現在手臂抬起處。在袖子撐起時會呈現的皺褶形狀。
旋轉皺褶:長袖布料皺褶會跟著手臂旋轉。裙子因為身體的動態或者風的關係產生旋轉。
時間軸:
0:00 作業講解 胸部領口的畫法 寬鬆衣服的垂墜感
28:26 複習 彎曲皺摺
29:05 腋下皺褶
33:46 陸之行 撐起皺褶
36:34 肩線的影響 窄肩線:西裝/襯衫 寬肩線:休閒服、潮牌服飾
39:41 撐起皺褶繪製步驟:堆積處的畫法
43:47 撐起皺褶繪製步驟:拉扯處的畫法
46:16 撐起皺褶示範
53:00 成員練習
1:03:00 袖子皺褶的表面透視 拿槍、武器的姿勢
1:06:04 柒之型 旋轉皺褶 常見於腋下、手臂
1:07:58 下手臂的骨架旋轉
1:08:42 下手臂旋轉方向判斷
1:12:00 下手臂旋轉皺褶示範
1:17:43 成員練習
1:30:11 手臂彎曲時下手臂的旋轉
1:32:24 裙子旋轉皺褶示範
1:38:25 作業
立刻訂閱電繪狂頻道~ https://bit.ly/2P4Rsa7
掌握最新的《電繪教學》和《創作資源》
可以的話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寶貴的想法
你的一點肯定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
了解更多:https://pin2d.com/
歡迎來到”電繪狂”官方頻道
◆Facebook:https://bit.ly/2VzAvXT
◆LINE:http://pin2d.com/line/
◆Bilibili:https://bit.ly/2YUWIlg
◆plurk:https://bit.ly/2G54qkk
◆twitter:https://bit.ly/2UlKAKU
◆weibo:https://bit.ly/2D7eUit
◆抖音:https://bit.ly/3bckPkI
◆快手:https://bit.ly/2UdSzsv
◆西瓜:https://bit.ly/32BbqCd
〔禁止轉載,請支持原版〕

一點透視畫法 在 電繪狂 Pin2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影片前半段有上一次的作業講解,正式內容請直接跳到30:16
大家比較成出現的問題是衣服的長度過長或過短、再畫衣服時沒有考慮到底下衣服的體積以及形狀。
本次內容:
這一次講人為引起的皺褶的第一部份:伍之型:彎曲的皺褶
主要出現在衣服袖子的部分。
示範袖子的結構以及如何畫出手臂彎曲時的皺褶。
電繪教學與示範,此為社團內部訓練課程。(測試複習用)
時間軸:
0:00 作業檢討:布料長度出錯、透視問題、風進裙子時的畫法
30:16 開場
33:54 人為引起的皺褶
35:12 畫袖子時的痛點、大家常犯的錯誤、衣服的縫線
39:25 漫畫中衣服皺褶的簡化法
42:37複習:管狀布料的堆積皺褶
43:01示範#1:管狀布料的堆積皺褶步驟:外型、草圖、線稿
48:27 常見錯誤:布料沒有畫出厚度
49:19 常見的皺褶畫法
53:11 手臂彎曲90度以下的皺褶
54:01 示範#2:手臂彎曲90度以上的皺褶步驟:外型、草圖、線稿
58:36 課堂練習講解:注意關節弧度
1:04:10 常見錯誤:布料沒有畫出厚度
1:08:10 示範#3:手臂彎曲90度以下的皺褶步驟:外型、草圖、線稿
1:10:44 課堂練習講解
主講者:小酒
立刻訂閱電繪狂頻道~ https://bit.ly/2P4Rsa7
掌握最新的《電繪教學》和《創作資源》
可以的話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寶貴的想法
你的一點肯定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
了解更多:https://pin2d.com/
歡迎來到”電繪狂”官方頻道
◆Facebook:https://bit.ly/2VzAvXT
◆LINE:http://pin2d.com/line/
◆Bilibili:https://bit.ly/2YUWIlg
◆plurk:https://bit.ly/2G54qkk
◆twitter:https://bit.ly/2UlKAKU
◆weibo:https://bit.ly/2D7eUit
◆抖音:https://bit.ly/3bckPkI
◆快手:https://bit.ly/2UdSzsv
◆西瓜:https://bit.ly/32BbqCd
〔禁止轉載,請支持原版〕

一點透視畫法 在 電繪狂 Pin2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淺談常用場景地形的畫法流程及注意事項
電繪教學與示範,此為社團內部訓練課程。(測試複習用)
主講者:卉妤
立刻訂閱電繪狂頻道~ https://bit.ly/2P4Rsa7
掌握最新的《電繪教學》和《創作資源》
可以的話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寶貴的想法
你的一點肯定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
了解更多:https://pin2d.com/
歡迎來到”電繪狂”官方頻道
◆Facebook:https://bit.ly/2VzAvXT
◆LINE:http://pin2d.com/line/
◆Bilibili:https://bit.ly/2YUWIlg
◆plurk:https://bit.ly/2G54qkk
◆twitter:https://bit.ly/2UlKAKU
◆weibo:https://bit.ly/2D7eUit
◆抖音:https://bit.ly/3bckPkI
◆快手:https://bit.ly/2UdSzsv
◆西瓜:https://bit.ly/32BbqCd
〔禁止轉載,請支持原版〕

一點透視畫法 在 一點透視測點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推薦與評價
12 - 10. 圖學. 透視投影. (ab = ac). 圖12.20 測點法之原理 ...[PPT] PowerPoint 簡報2-2 一點透視之原理. 2-3 二點透視之... 察物體,並將物體之形投影於該平面上,則此 ... ... <看更多>
一點透視畫法 在 一點透視測點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推薦與評價
12 - 10. 圖學. 透視投影. (ab = ac). 圖12.20 測點法之原理 ...[PPT] PowerPoint 簡報2-2 一點透視之原理. 2-3 二點透視之... 察物體,並將物體之形投影於該平面上,則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