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
直播
回到許久未做的直播回信
今天會以下三封信
1
许常德老师,我是来自马来西亚也是常常follow您,非常喜欢您独特的见解。
我在2020年疫情也写过信给您,您的回复对我来说非常受用。经过2年的时间洗礼,也发生了许多事情,只想把心里的话通过文字表达。。
我是几个孩子的快40岁数的母亲,十年前都是在教育界工作,这份工作给我家庭跟工作平衡,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幸福。先生放工也回家,周末也带孩子们出去,我的生活不外是家庭,简单的朋友社交。2020年发生变化,除了婚姻以外,工作的转换也是对我不年轻的岁数很大的考验。我承认我特地的换工作,是为了满足先生,他认为在教育界没什么了不起。(这纯属他的意见,我对于老师这份工作是由衷的尊敬)。我是一个很简单的女人,朋友眼中的良家妇女,温室的小花。我平时的爱好是阅报,做运动,健康的煮食。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2020年颠倒了我的生活,甚至我的认知。。。
他的暧昧出轨对我的打击很大,因为这件事情让我昏昏沉沉。我完全不能接受,我是一个很乖的女人,自认长得不错看,虽然身材有点丰腴。平时也满足先生的需要。他在今年4月因为一场官司,而我也正式搬出来一个人自己住。
搬出来刚开始还认为自己胜利,恶人终得到惩罚,而且朋友的帮忙,借助朋友的地方2个星期,朋友的帮忙也找到租房。后来因自已拖了蛮久时间的小手术,公司也因为这个原因而把我辞退。在这个搬出去住的时间里,我受到许多的冷暖。父母为了面子,因为官司,父母跟先生家人反目。妹妹们也支持我这个大姐,而朋友们也在精神上支持。
可是有谁知道,在无数个夜晚,寂寞和不安全悄悄袭击我的心。我开始想念我的孩子们,我开始看见他们4个宝贝们照片痛哭。我是多么辛苦的抚养他们长大,从他们婴儿喂母乳,带他们去公园,周末带他们出街,我完全了解他们的性格和喜好。有谁知道,那些口口声声叫我独立的朋友,其实在另一边厢炫耀她们的幸福感。反而让独自的我更加难受。有谁知道,妹妹们表面的支持,时间一久,会选择逃避我,认为我这个大姐麻烦很多。毕竟她们的婚姻才开始,她们先生是一个居家男人,所以她们没有任何觉得不妥。
我写这一封信,真的希望许老师的见血的指导。接下来的年尾,我需要搬回去自己的家回去,我的心愿没有变,我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搬回去我可以省很多花费,这是我坚持的目的。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先生的安慰。我重新接受他,也因为他的关系,我得到疫苗,我的痘痘,也得到他的医生缓解。在功利因素,我选择后者。我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正确。我得到新的工作,新的工作很多挑战,但是它始终是一个大的公司,在疫情情况还可以营业。
我到底是真的原谅先生的过错还是其实站在自己的角度?我周末想探视孩子们,却要求我销案。我深信孩子们还记得我这个母亲,虽然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他们,他们每晚的电话让我感受到我其实还是个母亲。在我在外面独处的日子,我更加关注于工作,寂寞的时候,我学会了追剧。我也踏出自己去看朋友夜场外面的夜女郎,多么的婀娜多次,小三的性格。我也要改变直率的态度,我改变了自己的打扮,尝试改变自己的穿着。自己也打开新房,多认识异性,偏偏只是擦肩而过。这些的想法,是收获吗?还是我是一个懦弱的女人?我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薪水赚不多,单纯心地善良。
写到这里,希望能得到许老师您的回复。
2
老師您好,我又來了,我需要一個抒發的對象,而這個對象不是我家人,也不是朋友,需要是一個第三方、有智慧的人的聆聽,但老師您忙,沒有回覆我也沒關係。
我在今年初發現先生有長期去舒壓館的習慣後提了離婚,後來我發現並不是真的介意他去買春,那感覺就像抓到理由、把柄想離開他,提議離婚後他很難過,覺得世界末日,我知道他還很愛我,但我即使有兩個兒子也不想再與他繼續這樣的關係。他約了婚姻諮商,經過三次的諮商後,諮商老師說我不必再去,但先生必須再繼續諮商,老師覺得先生心理問題比較多,也建議我們朝合作型父母去做。諮商老師建議我給他半年努力,很快的半年期限要到,其實我一直都是堅決離婚,但他很希望我回頭,常常說父母離異的孩子成長過程會很可憐,常常拿孩子的未來說服我離婚是自私的,我雖然無力但不會被這些話給說服回頭,因為我知道他背後最大的恐懼不是孩子的幸福,而是我將來萬一交「新男友」他無法接受這個狀況,一開始我很有耐心開導他,告訴他離婚不是丟臉的事,也不是世界末日,唯有這個選擇,我們關係才會變得比較好,不再計較誰委屈,誰比較辛苦。但我已經有「嘴說到沒口水」,最後變成無論他說什麼,我都回覆「回不去了」。直至今日我們已經分居四個月了,星期一到五孩子跟我住,假日我帶孩子過去跟他住,孩子才兩歲很需要我,所以我會跟著孩子過去度過週末。他常常試探性的碰觸我,讓我感到反感,甚至生氣。每當要從他住處離開的時候,他都很沮喪。
我該如何讓他知道離婚很棒?目前我們彼此都盡量不提這件事了,我內心還是很渴望趕快結束婚約。其實我們離婚協議書都簽好了,只差去戶政辦理手續,八月底是我內心最後給他的期限,希望他能主動開口約我去戶政辦理離婚。目前關係不明朗,讓我也找不到合適的方式跟他相處,想要像朋友一樣,卻怕他誤會我還愛他(即便我講了很多次我不愛了);對他態度差勁冷淡,也不是我的本意,也造成家庭氣氛不好,我不想讓孩子們覺得父母都不開心。
我想了很久為何想離開他,原因好多,因為他生氣起來是會讓我恐懼的,摔門、動作大、曾經朝我丟東西(沒丟中),另外是他的投機心態,常常想以小搏大,讓我非常沒有安全感,另外他不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謊話連篇,只要想得到的東西,他可以不擇手段地去做....以上種種讓我從「相信他會改、會變好」到「我累了,我想放過自己」。當我提出離婚後,好像就變成罪人,明明我才是受傷的一方,卻變成我讓他感到生無可戀了,連提出分居都經過多次的心靈拉扯,溝通了不下數十次,被冠上「無情、沒血沒淚的人」,呵呵,聽到這些更讓我確定這位不是我要走一輩子的人。
只是我現在好累,不想結怨,但又想加快腳步離開,兩個小孩是共同監護,一樣跟爸爸姓,我們所有考量都以小孩最大利益為主,就跟以往一樣可以有一起互動的家庭日,只是沒有婚約,也不住一起了。以上光沒住一起這點他很難接受,有什麼方法,想讓他知道分開對大家都好。
老師謝謝您讀完我的心情,祝老師越來越快樂,謝謝您常常療癒我的心靈。
3
老師您好,抱歉打擾了。我今年49歲,已婚,最近有些問題讓我非常徬徨,想聽聽老師您的看法。
我跟先生其實感情一直不是太好,老實說結婚16年以來,他有外遇過幾次,當時女兒還小,加上我父母希望我保持家庭完整,所以多年來就這樣過,當然狀況時好時壞,有時就是表面和諧,但是感情就越來越淡,前年我跟我先生因小事冷戰,他大概意思是想離婚,但是當時我還是不肯(因為孩子還小,因為父母不希望我們離婚,因為這是我第二次婚姻所以我不想成為二次失婚的女人)之後關係好上一陣子,但是最近因為疫情綁在家裡,我們因為一些小事爭吵冷戰,他開始是惡言相向,然後跟我的女兒不停的吿一些狀,過去女兒是我的動力,但現在我覺得好像有點窒息,其實我很想脫離這樣的生活,但是怕我爸媽擔心,也想說等過兩年女兒即將出國讀大學後我再打算。
工作:我工作了20多年,一直擔任外商中高階主管職務,但是因為我很不喜歡我前一份工作的上司,她是無能又很攻心計的女生,我覺得我不想在這樣的人底下工作,當時也因為我先生的狀況所以我想說先離職整理一下我的生活後再找下一份工作。因為我真的也累了。去年到現在離開工作一年多,我開始想工作了,但是因為疫情跟年紀的關係,已經找不太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最近是有找一個位置很小薪水跟過去差很多,但是可能壓力沒有那麼大,跟生活或許可以平衡的工作,但是我又很怕我自己的心態調適不過來,卻又覺得這年紀了應該選擇自在平衡的工作,因為經濟上跟薪水多少我倒沒有太大問題。我不想每天一直待在家裡我覺得很痛苦,但又覺得50歲了人生下半場,我是不是應該安排一些重心而未必要工作。所以有點混亂
我對女兒非常非常的失望,我很意外也很震驚我的女兒被我們教育成這樣的孩子。小時候她因為常被她爸爸洗腦,所以一直覺得我做的不夠努力,但是當她慢慢長大後,她覺得很多事情她看明白了,所以她覺得我對她蠻盡心,但是因為我先生的關係我過的不是很快樂,所以她跟我越來越親,鼓勵我要為自己而活,因為我先生有時想法比較偏執,女兒覺得壓力很大,她常常跟我吐露她覺得壓力很大很反彈她爸爸的心情,我一直鼓勵疏導她,她說還好她的人生有我否則她要爆炸了,我很擔心她的情緒所以也把重心放她身上陪伴著。但是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她對我三番兩次很叛逆,煮飯給她吃也會因為不合胃口高罵我唸我,我唸了她,她就完全跟我冷戰。一次又一次冷戰,可以戰上兩個月完全不跟我說話,先前幾次我覺得這樣不行,所以我主動打破僵局,但是最近她突然有天莫名對我置之不理,我走到客廳她就去廚房,我走到廚房她就離開,然後每天非常非常刻意的跟她爸爸有說有笑,我指的刻意是這根本不是她之前有可能會做的動作或行為。狀況已經一個半月了,我每天在家裡被兩個人排擠。我或許是敏感還是怎麼的,覺得自己自從沒上班後她好像有點不屑我,前幾週還說我廢在家一直連網路所以害她功課無法連線上傳成功。原來現在的我在她眼中是廢的。每天聽到他們兩個一直背後攻擊我排擠我,所以我覺得非常非常非常的心碎。
我身邊的人都叫我要愛自己,但是我不知道怎樣才叫做愛自己,或者說以我的狀況應該如何愛自己。
我覺得自己心理素質算強,這些年就是這樣子過也沒在怕的,但是剛最近這些累積在一起,我真的是被擊敗了,我有點徬徨,50歲的我,經濟上還過的去的我,接下來,能怎麼幫助自己過好我的下半生。
#感謝常德老師 #iUmBrella
三十儿立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7/18
晚上九點直播
回到許久未做的直播回信
今天會以下三封信
1
许常德老师,我是来自马来西亚也是常常follow您,非常喜欢您独特的见解。
我在2020年疫情也写过信给您,您的回复对我来说非常受用。经过2年的时间洗礼,也发生了许多事情,只想把心里的话通过文字表达。。
我是几个孩子的快40岁数的母亲,十年前都是在教育界工作,这份工作给我家庭跟工作平衡,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幸福。先生放工也回家,周末也带孩子们出去,我的生活不外是家庭,简单的朋友社交。2020年发生变化,除了婚姻以外,工作的转换也是对我不年轻的岁数很大的考验。我承认我特地的换工作,是为了满足先生,他认为在教育界没什么了不起。(这纯属他的意见,我对于老师这份工作是由衷的尊敬)。我是一个很简单的女人,朋友眼中的良家妇女,温室的小花。我平时的爱好是阅报,做运动,健康的煮食。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2020年颠倒了我的生活,甚至我的认知。。。
他的暧昧出轨对我的打击很大,因为这件事情让我昏昏沉沉。我完全不能接受,我是一个很乖的女人,自认长得不错看,虽然身材有点丰腴。平时也满足先生的需要。他在今年4月因为一场官司,而我也正式搬出来一个人自己住。
搬出来刚开始还认为自己胜利,恶人终得到惩罚,而且朋友的帮忙,借助朋友的地方2个星期,朋友的帮忙也找到租房。后来因自已拖了蛮久时间的小手术,公司也因为这个原因而把我辞退。在这个搬出去住的时间里,我受到许多的冷暖。父母为了面子,因为官司,父母跟先生家人反目。妹妹们也支持我这个大姐,而朋友们也在精神上支持。
可是有谁知道,在无数个夜晚,寂寞和不安全悄悄袭击我的心。我开始想念我的孩子们,我开始看见他们4个宝贝们照片痛哭。我是多么辛苦的抚养他们长大,从他们婴儿喂母乳,带他们去公园,周末带他们出街,我完全了解他们的性格和喜好。有谁知道,那些口口声声叫我独立的朋友,其实在另一边厢炫耀她们的幸福感。反而让独自的我更加难受。有谁知道,妹妹们表面的支持,时间一久,会选择逃避我,认为我这个大姐麻烦很多。毕竟她们的婚姻才开始,她们先生是一个居家男人,所以她们没有任何觉得不妥。
我写这一封信,真的希望许老师的见血的指导。接下来的年尾,我需要搬回去自己的家回去,我的心愿没有变,我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搬回去我可以省很多花费,这是我坚持的目的。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先生的安慰。我重新接受他,也因为他的关系,我得到疫苗,我的痘痘,也得到他的医生缓解。在功利因素,我选择后者。我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正确。我得到新的工作,新的工作很多挑战,但是它始终是一个大的公司,在疫情情况还可以营业。
我到底是真的原谅先生的过错还是其实站在自己的角度?我周末想探视孩子们,却要求我销案。我深信孩子们还记得我这个母亲,虽然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他们,他们每晚的电话让我感受到我其实还是个母亲。在我在外面独处的日子,我更加关注于工作,寂寞的时候,我学会了追剧。我也踏出自己去看朋友夜场外面的夜女郎,多么的婀娜多次,小三的性格。我也要改变直率的态度,我改变了自己的打扮,尝试改变自己的穿着。自己也打开新房,多认识异性,偏偏只是擦肩而过。这些的想法,是收获吗?还是我是一个懦弱的女人?我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薪水赚不多,单纯心地善良。
写到这里,希望能得到许老师您的回复。
2
老師您好,我又來了,我需要一個抒發的對象,而這個對象不是我家人,也不是朋友,需要是一個第三方、有智慧的人的聆聽,但老師您忙,沒有回覆我也沒關係。
我在今年初發現先生有長期去舒壓館的習慣後提了離婚,後來我發現並不是真的介意他去買春,那感覺就像抓到理由、把柄想離開他,提議離婚後他很難過,覺得世界末日,我知道他還很愛我,但我即使有兩個兒子也不想再與他繼續這樣的關係。他約了婚姻諮商,經過三次的諮商後,諮商老師說我不必再去,但先生必須再繼續諮商,老師覺得先生心理問題比較多,也建議我們朝合作型父母去做。諮商老師建議我給他半年努力,很快的半年期限要到,其實我一直都是堅決離婚,但他很希望我回頭,常常說父母離異的孩子成長過程會很可憐,常常拿孩子的未來說服我離婚是自私的,我雖然無力但不會被這些話給說服回頭,因為我知道他背後最大的恐懼不是孩子的幸福,而是我將來萬一交「新男友」他無法接受這個狀況,一開始我很有耐心開導他,告訴他離婚不是丟臉的事,也不是世界末日,唯有這個選擇,我們關係才會變得比較好,不再計較誰委屈,誰比較辛苦。但我已經有「嘴說到沒口水」,最後變成無論他說什麼,我都回覆「回不去了」。直至今日我們已經分居四個月了,星期一到五孩子跟我住,假日我帶孩子過去跟他住,孩子才兩歲很需要我,所以我會跟著孩子過去度過週末。他常常試探性的碰觸我,讓我感到反感,甚至生氣。每當要從他住處離開的時候,他都很沮喪。
我該如何讓他知道離婚很棒?目前我們彼此都盡量不提這件事了,我內心還是很渴望趕快結束婚約。其實我們離婚協議書都簽好了,只差去戶政辦理手續,八月底是我內心最後給他的期限,希望他能主動開口約我去戶政辦理離婚。目前關係不明朗,讓我也找不到合適的方式跟他相處,想要像朋友一樣,卻怕他誤會我還愛他(即便我講了很多次我不愛了);對他態度差勁冷淡,也不是我的本意,也造成家庭氣氛不好,我不想讓孩子們覺得父母都不開心。
我想了很久為何想離開他,原因好多,因為他生氣起來是會讓我恐懼的,摔門、動作大、曾經朝我丟東西(沒丟中),另外是他的投機心態,常常想以小搏大,讓我非常沒有安全感,另外他不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謊話連篇,只要想得到的東西,他可以不擇手段地去做....以上種種讓我從「相信他會改、會變好」到「我累了,我想放過自己」。當我提出離婚後,好像就變成罪人,明明我才是受傷的一方,卻變成我讓他感到生無可戀了,連提出分居都經過多次的心靈拉扯,溝通了不下數十次,被冠上「無情、沒血沒淚的人」,呵呵,聽到這些更讓我確定這位不是我要走一輩子的人。
只是我現在好累,不想結怨,但又想加快腳步離開,兩個小孩是共同監護,一樣跟爸爸姓,我們所有考量都以小孩最大利益為主,就跟以往一樣可以有一起互動的家庭日,只是沒有婚約,也不住一起了。以上光沒住一起這點他很難接受,有什麼方法,想讓他知道分開對大家都好。
老師謝謝您讀完我的心情,祝老師越來越快樂,謝謝您常常療癒我的心靈。
3
老師您好,抱歉打擾了。我今年49歲,已婚,最近有些問題讓我非常徬徨,想聽聽老師您的看法。
我跟先生其實感情一直不是太好,老實說結婚16年以來,他有外遇過幾次,當時女兒還小,加上我父母希望我保持家庭完整,所以多年來就這樣過,當然狀況時好時壞,有時就是表面和諧,但是感情就越來越淡,前年我跟我先生因小事冷戰,他大概意思是想離婚,但是當時我還是不肯(因為孩子還小,因為父母不希望我們離婚,因為這是我第二次婚姻所以我不想成為二次失婚的女人)之後關係好上一陣子,但是最近因為疫情綁在家裡,我們因為一些小事爭吵冷戰,他開始是惡言相向,然後跟我的女兒不停的吿一些狀,過去女兒是我的動力,但現在我覺得好像有點窒息,其實我很想脫離這樣的生活,但是怕我爸媽擔心,也想說等過兩年女兒即將出國讀大學後我再打算。
工作:我工作了20多年,一直擔任外商中高階主管職務,但是因為我很不喜歡我前一份工作的上司,她是無能又很攻心計的女生,我覺得我不想在這樣的人底下工作,當時也因為我先生的狀況所以我想說先離職整理一下我的生活後再找下一份工作。因為我真的也累了。去年到現在離開工作一年多,我開始想工作了,但是因為疫情跟年紀的關係,已經找不太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最近是有找一個位置很小薪水跟過去差很多,但是可能壓力沒有那麼大,跟生活或許可以平衡的工作,但是我又很怕我自己的心態調適不過來,卻又覺得這年紀了應該選擇自在平衡的工作,因為經濟上跟薪水多少我倒沒有太大問題。我不想每天一直待在家裡我覺得很痛苦,但又覺得50歲了人生下半場,我是不是應該安排一些重心而未必要工作。所以有點混亂
我對女兒非常非常的失望,我很意外也很震驚我的女兒被我們教育成這樣的孩子。小時候她因為常被她爸爸洗腦,所以一直覺得我做的不夠努力,但是當她慢慢長大後,她覺得很多事情她看明白了,所以她覺得我對她蠻盡心,但是因為我先生的關係我過的不是很快樂,所以她跟我越來越親,鼓勵我要為自己而活,因為我先生有時想法比較偏執,女兒覺得壓力很大,她常常跟我吐露她覺得壓力很大很反彈她爸爸的心情,我一直鼓勵疏導她,她說還好她的人生有我否則她要爆炸了,我很擔心她的情緒所以也把重心放她身上陪伴著。但是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她對我三番兩次很叛逆,煮飯給她吃也會因為不合胃口高罵我唸我,我唸了她,她就完全跟我冷戰。一次又一次冷戰,可以戰上兩個月完全不跟我說話,先前幾次我覺得這樣不行,所以我主動打破僵局,但是最近她突然有天莫名對我置之不理,我走到客廳她就去廚房,我走到廚房她就離開,然後每天非常非常刻意的跟她爸爸有說有笑,我指的刻意是這根本不是她之前有可能會做的動作或行為。狀況已經一個半月了,我每天在家裡被兩個人排擠。我或許是敏感還是怎麼的,覺得自己自從沒上班後她好像有點不屑我,前幾週還說我廢在家一直連網路所以害她功課無法連線上傳成功。原來現在的我在她眼中是廢的。每天聽到他們兩個一直背後攻擊我排擠我,所以我覺得非常非常非常的心碎。
我身邊的人都叫我要愛自己,但是我不知道怎樣才叫做愛自己,或者說以我的狀況應該如何愛自己。
我覺得自己心理素質算強,這些年就是這樣子過也沒在怕的,但是剛最近這些累積在一起,我真的是被擊敗了,我有點徬徨,50歲的我,經濟上還過的去的我,接下來,能怎麼幫助自己過好我的下半生。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給大家,限量即可,我都樂意幫你們轉po,產品的購買介紹,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後)
⋯⋯⋯⋯⋯⋯⋯⋯⋯⋯⋯⋯⋯⋯⋯⋯⋯⋯⋯
ㄧ把解決你所有生活需求的抗風筷子自動傘🌂
👉常德老師專屬優惠https://reurl.cc/XW27vj
KUAIZI抗風傘💪超強抗風|設計有型|遮陽防曬|雙倍玻纖獨家首創
CityMini東麗酒伊面料碳纖超輕手開傘🪶獨家超撥水面料|安全反光設計|阻隔紫外線UPF230+
今年下不下來的雨🌧️好不容易等到天降甘霖,卻碰上疫情爆發,此刻的我們,還是必須堅強起來🙌謝謝常德老師感恩的心,希望可以藉由大家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度過嚴峻的疫情!
#感謝常德老師 #iUmBrella
三十儿立線上看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芬蘭「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 不只是在家上網課這麼簡單 】
#文長慎入
這篇文章近8千字,有點長,發表於《上海教育》雜誌5月刊。本身我的全職工作是在教育現場,中文寫作其實不是我的強項,只想分享芬蘭教育現場經驗。一個月前的邀稿,幾次的視訊討論和政策解析,我大部分用口語敘述,文丹主筆,竟然有八千字,我也驚嘆文丹強大的文字力量。
寫作此文時,正值芬蘭中小學開展遠程教育的第四周。我們梳理了這四周內芬蘭如何起步做在線教育的戰略部署,從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展開。希望這一套「起步動作」能對中國教育者有借鑒義。
2020年3月16日,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 )宣佈整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關閉所有公共場所,關閉邊境,關閉學校。
消息一出,整個社會進入了新的運作模式。就教育而言,從孩子到大學生,全部需要在線上課,這對哪怕是全球素質最高的芬蘭教師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對芬蘭基礎教育而言,傳統網課與它背道而馳。」赫爾辛基大學附屬學校的教師首先站出來質疑,讓小學生天天在家上網課的荒謬。
為什麼芬蘭教師是這個反應?
因為傳統網課,特別是教師一言堂式的網課,它的核心是知識傳授。它把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地位,是主導者;把學生放在聽從的地位,是被動接受者。
而芬蘭基礎教育之所以在21世紀領跑全球,是它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學生是主動學習者,是知識的創造者和體驗者,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個過程不僅看重知識學習,同樣看重學習過程、學習體驗以及在過程中發展出來的軟實力。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要走傳統網課的路線,那它就變成只看重知識傳播的網上課程。與其他國家的教育無異。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走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路線,那它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優勢和本質。堅持自己的本色,或許在未來的遠程教育領域,仍然能夠獨樹一幟。
疫情之下,芬蘭學校和教師被逼到了選擇的十字路口。
到底怎麼走?本文兩位作者作為芬蘭教育界的親歷者,試從芬蘭「停課不停學」政策的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分析,揭開芬蘭給遠程教育下了怎樣的定義。
【分層部署的頂層設計】
隨著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對全國防疫措施的部署,作為教育政策執行者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3月16日當天就發文部署全國教師如何開展遠程教育。可謂非常及時。
一起來看這些措施:
1)3月18日起,關閉所有學校,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全部進行遠程教育;
2)幼兒園和學前班繼續開放,但鼓勵家長能在家帶娃就不要送去;
3)1-3年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4)義務教育十年級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5)特殊教育的孩子可以正常上課;
6)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可以上課。
可以看出,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不是一刀切,不是整齊劃一僅一個動作。他們依然是把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長遠利益放在首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應對。接下來,我們來看這套「組合拳」如何解決不同群體的需求:
第一大群體:要畢業的高三學生,政府緊急處理春季高考。芬蘭之所以選在3月16號這個時間點官宣,是因為此時芬蘭春季高考已經提前被壓縮進入尾聲,不提前進入停課、封城、封國,是不能讓疫情耽誤這屆高三學生畢業和今年大學錄取。
芬蘭一年有兩次高考:一次是3月份的春季高考,一次是9月份的秋季高考。歷年,每到二月初的時候,芬蘭高三學生已經結課,接下來是長長的假期,同時也是長長的備考期,所有學生回家自學、備考。他們可以參加3月份的春季高考,如果覺得自己沒準備好,可以參加9月份的秋季高考。
與中國高考不同,芬蘭考生一次只考一門,但是一門要持續考6個小時。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3點。考生帶著午飯坐在考場里,可以在考場吃飯,邊吃邊考,度過「漫長」的一天。
另外一點與中國不同的是,芬蘭高考一共四門。除了母語(芬蘭官方語言是芬蘭和瑞典語)必考之外,其餘三門,學生可以自由挑選。其餘三門的選擇,非常豐富:有第二官方語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倫理學、生理衛生、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20多門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預期的大學專業方向,選擇高考的考試科目。
定下考試科目後,並不像中國那樣一天考兩門,集中三天完成。芬蘭的做法是:這20多門課,每天只安排一個科目。這樣學生是隔幾天考一門,每個人結束高考的時間不同。這就是為什麼芬蘭高考一考就是一個多月的原因。
疫情之下,芬蘭政府果斷決策,將高考流程壓縮。由之前的一個月左右壓縮到2周內完成。
第二大群體:有些孩子並不適合遠程教育,要讓他們可以繼續上學。從國家層面看,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真的是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於是安排不適合遠程教育的孩子可以繼續上課。這些群體包括:1)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孩子;2)小學1-3年級的孩子;3)特殊教育的孩子;4)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以及5)義務教育的十年級的孩子。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一天的屏幕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那幼兒園可以照常上課,這樣醫護人員的孩子也有地方可以上學。同時也給家長自主權、選擇權,幼兒園照開,來不來讓家長決定。這背後還有一個考慮,是芬蘭幼兒園內是按小組分班,0-3歲師生配比是1:4,3-5歲師生配比是1:8,教室內人員聚集人數相對較少。
再看小學1-3年的孩子。他們平時只上半天課,每天基本12點、1點左右放學,下午半天要麼是學校托管,要麼去興趣班。平時他們上課可能連課本都沒有,因為一些芬蘭學校不給低年級的孩子發課本,他們覺得這一學段的重點是學生習慣和品格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以及鼓勵孩子社會化學習,而課本不是學習的必需品。這些孩子很難適應一夜之間所有科目都搬上了屏幕。
再比如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是那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對資源的要求很高,在家裡很難操作。也可能是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他們剛來芬蘭,平時所在學校會給這些孩子安排特殊的語言班,幫助他們融入。現在他們連芬蘭語都聽不懂,怎麼讓芬蘭教師給他們在線上課。
需要指出的是,芬蘭政府讓這些孩子可以正常去上學,並不是鼓勵家長這麼做。為了安全和健康,當局是希望家長有條件的話就讓孩子在家學習,沒條件的話也讓孩子有學校可去。這無疑給了家長很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芬蘭政府在做的,是在維護每個孩子受教育權前提下,站在好的教育視角下做決策。至於家長在健康權和教育權中間怎麼選,政府完全是把這個決策權給了家長。
第三大群體:讓適合遠程教育的學生「雲上學」。這樣從四年級起,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全部「停課不停學」。
可貴的是,芬蘭教育領導者給一線教師和學生兩天時間準備。政策出來後,不是立即執行,而是讓教師和孩子有個過渡,比如給學生配備電子設備,讓學生把學校里的課本、學習用品帶回來;也讓老師有一定時間熟悉線上操作,並跟學生當面講清楚遠程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項。
下面,具體介紹芬蘭如何部署遠程教育措施。
【芬蘭遠程教育的部署措施】
相較於學校教育,遠程只是物理空間上的轉變。這是芬蘭開展遠程教育的核心原則。
如果芬蘭在遠程教育中丟失了自己的教育優勢——比如教育公平、學生的自主權、學會學習、關注學生幸福感、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等要素,而僅僅是一股腦兒學習大量知識,那「所謂第一」的頭銜便保不住。
事實上,在疫情衝擊下,芬蘭教育就是從以上這幾方面著手,確保孩子在家上網課不只是聽聽知識點這麼簡單,而是更看重非知識性教學的部署和支持,以確保基礎教育繼續在線上做到公平、高質、關注弱勢學生及學生的整體發展。以下幾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芬蘭政府的著手點:
首先,學習材料。芬蘭政府第一時間規定所有基礎教育的教科書、其他學習材料和工具必須對學生免費。因為基礎教育是免費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無論學生在哪裡,必須讓學生公平獲得學習資源。比如出版社提供免費的電子課本、科技公司提供免費的學習平台和內容。
其次,教學設備。相對於其他國家,芬蘭在遠程教育方面有一定優勢。比如全國性的硬件設備完善,網絡普及率很高。在2010年7月1日,芬蘭已經將上網列為基本人權,明文規定最低上網速度。芬蘭已有約95%人口可以上網,屬全球互聯網最普及的國家之一。
「雲上學」同樣給芬蘭教育帶來挑戰。這麼多年來,芬蘭教育一直在做的努力是不問學生出身,所有孩子都可以享受到一樣高質量的教育。現在孩子要呆在家裡上課,勢必強化家庭經濟背景對孩子學業成績的作用。比如,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沒有設備可用。據2018年的調查,平均每個芬蘭家庭里有3個以上可以連結網絡的電子設備。由於爸媽也要在家「雲辦公」,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孩子,設備遠遠不夠用。
為了讓所有孩子都能平等的「停課不停學」,芬蘭政府帶頭解決孩子的電子設備:
先是要求學校的電子設備外借,允許學生帶回家用。芬蘭一決定停課,學校立即和家長聯繫,調查多少家庭需要電子設備,學校馬上出借電子設備和充電器。
芬蘭總統更是第一個站出來呼籲科技公司捐出不用的電子設備,給基礎教育的孩子用。
緊接著,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官方發文:請求公司將不必要的計算機捐贈給青少年進行遠程學習。
目標只有一個:所有芬蘭孩子可以平等接受在線教育。
此外,對於孩子是否可以使用手機上課,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也做了規定。15歲以下的孩子,由監護人決定孩子是使用他們的移動設備還是家中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15歲以上的人基本上可以自己決定,是使用移動設備還是家用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
學習材料和設備都有了,接下來就是教師在線怎麼教。所幸,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芬蘭的另一大優勢,他們能相對快速地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第三,在線教學方法。如上所述,在應對遠程教育的教學時,芬蘭的定位並不是將教師轉變為18線的「播主」,因為那樣更多是在傳播知識。在芬蘭教育政策者看來,屏幕之外的學生能力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因而,在應對遠程教育時,芬蘭這邊更像是打了一套組合拳,從給學生自主權、組織小組合作、強化學生評估方式等等各個方面入手。出台的政策指導具體如下——
用小組合作開展在線教育,培養學生技能。芬蘭學生在一天和一周中,所在的在線小組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教師用異質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結隊:一方面鼓勵學生開展同伴學習,在群組中雲互動、共享信息、實時通話;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團隊中的溝通、協作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用差異化教學開展在線個性教育和輔導。芬蘭教育部門繼續鼓勵教師在可能情況下,把學生的特殊需求放在日常交流、工作安排和遠程教學中。比如在線個性化輔導、獨立的作業等等。
用獨立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權。在進入遠程教育的前兩周內,芬蘭並沒有急著讓教師成為「18線主播」,而是通過家校互通系統(Wilma)用文字、語音方式給學生佈置作業,讓學生適應在家獨立學習,這其實是在保護學生在學校培養出來的自主權。老師把任務發給學生,至於學生什麼時間做、用什麼方法做,學生自己可以選擇,並不是讓所有學生統一時間盯著屏幕。
用反饋和評估帶動在線教學。在芬蘭學校有個說法:「反饋是給孩子的禮物。」意思是說,在日常教學中芬蘭教師很喜歡給孩子及時反饋和過程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優勢、鼓勵學生挑戰困難、給出改進意見。用反饋代替考試,用評估學習過程代替評價學生,這是芬蘭教育的閃光點,即使轉移線上也沒有丟掉。
另外,芬蘭政府考慮到在特殊情況面前,在線教育可能偏離《基礎教育法》中規定的課時數和教學量。所以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給出的指導意見是:教學量和課時數可以減化,但是教學、學習和評估必須以課綱中設定的橫貫能力目標為導向。知識可以少學,但能力培養不能停。
以上這些做法,是要打破遠程教育「以資源為中心」開展教學,停留在蒐集、閱讀各種資料或是在不同平台切換的模式,芬蘭要做的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讓學生的聲音被聽到、讓學生主導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知識和能力。
不過,從頂層設計到一線教學,中間還有一道鴻溝要走。並不是所有芬蘭教師都能一開始就得心應手去應對。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科斯蒂·龍卡提醒:「芬蘭一線教師有自身優勢,也面臨挑戰。」
那我們就把鏡頭投放在芬蘭教師身上,看他們真實的線上教學。
【一線教師的在線教學現場】
赫爾辛基國際學校的科技資訊總監陳巧茵講述:「遠程學習很難以相同的方式重建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自然發生的、寶貴的、及時的社會互動。老師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來提供及時的、具體的反饋意見,以支持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照顧學生的差異是我們教學重點之一,同時也是難點之一。要解決這些問題,遠程學習的平台選擇甚為重要。」
這個過程也是有方法的。
一是分階段性目標,循序漸進開展。
回到觀察芬蘭公立學校第一周停課,教師和學校還是處於一個慌亂的狀態,學校忙於確認所有家長的電子郵件和電話,保持資訊傳達。芬蘭教育系統獨有的全國性家校互通平台Wilma,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作用。它變成一個家校聯繫、學生學習進度溝通、作業指派、反饋學習情況等一站式平台。
此時,芬蘭教師們一方面要確定手邊有所有的教學資源,能夠在家工作的電子設備,也要確定每一個孩子在家是否有安靜的學習環境,穩定的網絡,所需的電子設備和家長支援。
停課第一周,基本停留在指配任務階段。芬蘭老師們透過和家長聯繫分配閱讀、數學、工作表和學習網站,也有指定戶外活動時間,美術、音樂創作、體育課都持續進行。
停課第二周,老師們各自透過個人熟悉的在線平台(比如Skype,FaceTime,Google Classroom)開始和孩子們做一對一或是小組互動。這個階段,芬蘭教師希望能更多地和學生連結,開始制定《遠程學習規範》——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和制定線上學習禮儀,準時上線,穿著合宜,準備好學習所需紙筆課本等。一連線,芬蘭老師是先開視頻但不開音頻,讓彼此可以看見。
停課第三周,芬蘭老師開始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為學生提供新的機會,讓學生以真實、有意義的方式學習。比如:
如何幫助學生處理由於緊急情況/危機而產生的煩惱、恐懼或孤立感?
作為教師,我可以幫助學生發展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是什麼?該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理解力?
這次緊急事件/危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真正的學習機會?這種情況給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動力是否帶來其他新的可能性?
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需要不同的支持和指導,該如何設計滿足他們需求的學習體驗?
教師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終,芬蘭老師們在熟悉學生需求和參考各大學習平台後,鎖定Teams和Zoom這兩個平台的分組功能能讓他們照顧差異,給不同小組指派不同任務、不同的討論和對話、或是大班教學。
二是抓重點,教學內容可以減半。
芬蘭老師們在制定課表時有許多考量。孩子上線時間、互動時間、思考時間、做研究時間和創作時間,統統都得考慮。教師之間達成一個共識:知識傳授部分,老師可以事先做好筆記或是短視頻,實際上線時間則鼓勵參與、社交互動和反饋。
於是在芬蘭學校內出現了兩種在線教學方案:
第一種,有些學校按照原本的課表時間上課,只是上線時間為一半,剩下一半讓孩子獨立學習。比如一節數學課45分鐘,線上學習只有20分鐘,另外25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
第二種,有些學校將所有學習移到早上,下午讓孩子和家庭自由安排。這種做法同樣是一節課只用一半時間在線教學,另外一半時間用來上另外一門課,最終實現半天上完全天的課,下午讓孩子自主學習。
各種不同做法,但是共通點是:芬蘭教育者理解遠程學習不能簡單地複製和平時一樣的學習體驗和跟隨原本的課表。老師同樣理解在家學習必然少了教師的及時指導、幫助和反饋,效率會低於學校,所以所有作業和任務都做調整、簡化。
即使一半時間線上教學,教師在線時也要盡量做到簡單、清晰,給學生時間和篇幅限制。例如,製作兩分鐘的音頻和筆記,讓學生學習自主管理時間。如果需要詳細解說,老師們通常就錄視屏解釋或是線上溝通。課表減半的另一個作用是,多出來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讓教師開展個性化輔導和解答。
這樣屏幕兩端,一邊是學生在家上學,一邊是教師遠程辦公。那芬蘭學校管理層在抓什麼?答案是師生幸福感。
三是關注屏幕背後師生的幸福感。
教育管理者希望在動態中追蹤師生的在線教學感受和能力,進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一些芬蘭學校每週末會做問卷調查。請學生、家長、老師們反饋他們的工作量、情緒起伏、學習偏好和個人進度。
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幸福感、情感起伏和社交需求得到了極大關注。
比如關注教師幸福感。芬蘭很多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星期五在線咖啡(Friday Online Coffee)。忙碌了一周的教師,可以打開視頻,端起一杯咖啡,在線和同事們聊聊這一周的艱辛、挑戰或收穫,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比如學生的社交情感化技能得到發展。在線學習無疑挑戰學校存在的必要性。為什麼要去學校?因為學習具有強烈的社交性。所以,芬蘭在線教育強調要有人、有臉,有人際互動。把學生分組,也是鼓勵他們可以在團隊中加強溝通技能、互動技能和情感化能力。
即使是不同步的學習 (asynchronous) ,老師在設計上也鼓勵互動。例如對於一個課題回答,學生除了自己作答,也要去看其他同學的解答、去評論、去給反饋。
老師在佈置作業時也要賦予同理心。合理的份量,鼓勵學生平衡螢幕前時間和線下時間,創造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和家人相處和對話。
同時,芬蘭學校繼續開展主題性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增強遠程教育的豐富性。比如家庭經濟課、手工課、音樂課、戲劇表演、體育課等繼續開展,只不過場景變成了家裡。這也表明芬蘭的遠程教育遠遠不止是上網課,對芬蘭孩子而言,在生活環境中學習、在大自然中學習早已習慣。
當然,這需要家長的支持。
【家校合作:父母不是孩子的第二位教師】
3月26日,芬蘭「停課不停學」的第二周,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人奧利·佩卡·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公開表示:「沒錯,孩子遠程教育需要家長的幫助,但是家長們請注意:遠程教育不是在家上學(Home school/teaching)。希望你們不要成為孩子的第二位教師,教學和給孩子輔導仍然是教師的職責。希望你們能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這便給全芬蘭的家長定調。
難道說芬蘭家長只能作為旁觀者,眼看著孩子掙扎、混亂嗎?自然不是。
芬蘭萬塔市教師撒寧·維塔寧(Sanni Virtanen)在芬蘭權威媒體《赫爾辛基日報》的文章受到了芬蘭教師和家長的廣泛認同:「遠程教育不同於家庭學校。家長們不需要懂數學、物理、英語,孩子遇到學習問題,請第一時間找教師輔導。家長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是在生活方面提供支持,比如跟孩子一起製作日程表,幫助他們飲食、休息、運動。」
芬蘭家長協會會長(Ulla Siimes)同樣提醒家長在新模式下千萬不要忘了身份:「教師和家長的角色劃分需要明確。組織教學的責任在老師,給孩子安全、舒適學習環境的責任在家長。」
給孩子提供健康飲食和舒適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以及督促孩子每天運動和戶外活動。這些就是芬蘭家長目前在做的。
相較於亞洲文化里鼓勵家長多參與孩子學習、多輔導孩子功課。芬蘭在做的其實是「少」,讓家長少插手教學、少插手孩子的功課管理。
芬蘭相信這種「少」一樣能收穫「多」的效果,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人的學習動機。
說到底,芬蘭中央政府「停課不停學」政策一出來後,芬蘭教育部負責頂層設計,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部署遠程教育的具體措施,一線教師在摸索中開展線上教學,加上家長從旁協助。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各方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的過程。
以上也只是芬蘭中小學遠程教育的起步動作。至於最終能形成怎樣的格局,還得交給時間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