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杜氏數學 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賭Sir 幫你急救 DSE 數學: https://HermanToMath.skx.io ---------- ?️賭Sir是杜氏數學Herman To Math的始創人 ?全港唯一「完爆」【DSE Core+M1+M...
「三年級分數題目」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心得] 112 台中國中英語科上榜分享文- 看板study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108新課綱|小三數學|【概念】認識分數:幾分之幾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Lesson 1 2種教&學方式各級專科$100/堂 ... 的評價
- 關於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沒有在外國讀書或長期生活的經驗,每每讀到國外的就學經驗,總是充滿好奇。
台灣的教育現況,問題重重。如何改變,實在困難。如何汲取外國的經驗,但不是照本複製,重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與內涵,適合台灣,能培育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
我的朋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讀,今年要進入中學了。
看她敘述孩子在德國申請入學的過程,對台灣人如我,覺得很奇特,我看到了“發掘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專長”,是如此被真切實踐。
特別轉貼給關心孩子教育的朋友們~
#中學新生
上週四(19.08.2021)是我們這小學和中學的 #開學典禮。這對小學新生來說,是個最重要的大日子,中學開學典禮的重要性可能不比小學(小學的可能爺爺奶奶親戚們都會來參加送禮物),但從申請學校、面試、錄取通知到入學的種種第一次,對於中學新生和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充滿了緊張與新奇!
#申請學校
這邊的中學是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來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到四類,以台灣的概念來理解,有點類似文理中學、五專、技職體系、還有綜合高中(高中+技職混合)的概念,主要是由小學老師來給建議,例如我們這,如果德文和數學兩科的成績不低於2(最高是1,最低是6),可以被推薦念文理中學 #Gymnasium,如果成績不到,但家長堅持,那依舊可以去申請試試看,看學校要不要收。
在今年大約一月底時,收到四上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以後,基本上,大家就是從自己學區內的幾間學校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些學校的 #重點科目 是音樂,有些是語言、美術或科學數理的都有。考慮好以後,就要交報名表,這裡只能填一個志願(每個地區規定不同),然後會得到一個面試時間。
#錄取標準
錄取標準其實很不一定,成績只要達標即可,究竟多高多低也不能決定什麼。第一優先錄取的,是有哥哥姐姐在學校裡的人;第二優先,可能是家裡與學校的距離,但也可能是學校自己訂的標準。例如,我的孩子報名的學校,他們取決的標準在:「學生的多元性」,他們希望每個班級的學生組成,是很各式各樣、充滿不同的樣貌,覺得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群體,但究竟是指什麼?學生的性格、種族、才藝還是?因為我們也是瞎子摸象,實在很難猜測🤷🏻♀️
#選擇志願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在我們的學區裡,兩間學校其實都非常熱門,一個算是數一數二難進的學校(不是指錄取分數高,而是指報名人數最多,刷掉的人也最多),另一個學校大概也是第五第六難進的,都是沒有保證能上的。加上近年來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裡的競爭算很激烈,我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唯一的志願沒上,就得進行第二輪的申請,第二輪只能申請還有缺額的學校,也就是會淪落到很遠的學校就讀,中學又要唸九年,萬一最後要每天通勤一小時上學,真的會很想哭,難怪德國流行一句話:#最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最後決定
因為兩個學校都有被刷掉的風險,最後決定,還是看學校的重點科目來選好了,孩子選了一個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報名,除了選學校,還可以選班級的志願,分英文班/英文+拉丁文班,會樂器/不會樂器班(原本不會樂器的,必須在學校學一個新樂器),另外還有唱歌班。自從決定了以後,我其實常常煩惱到睡不著,主要因為這學校往往都是非常多人報名,真的是很怕萬一沒上,要去很遠的學校就讀,小孩會很辛苦,在交件前還常常想說,是不是該改選安全牌?
#面試
交報名表當天,會順便口試,我們有幫孩子稍微準備一下,大部分問題好像都有命中,不過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問了幾題「比較性」的題目,也是我比較沒有猜到的部分,例如談到她會的樂器,老師就追問,封城後,覺得線上的音樂課和實體的不同在哪?覺得鋼琴和大提琴的線上課程有什麼不同?孩子說喜歡畫畫,素描和水彩,老師就追問,素描和水彩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覺得,口試時出「比較題」,好像真的比較有鑑別力,因為老師看學生的回答,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深淺程度在哪。
#錄取通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經歷,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確定,大概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孩子回家說,小學老師跟大家說,如果沒有收到通知信,代表妳/你很有可能是上了,因為沒上的,會收到一封信,請你再去申請第二輪,等第二輪也都確定以後,春假(四月)前才會一起寄錄取通知來,我們沒有收到信,好像終於稍微放心一點,後來去查,原來錄取人數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
結果今年 #大爆冷門,孩子報名的,以往最多人報名的那間,今年竟然差一點點才足額(表示有報名的都有上;我們真的超級幸運,終於放下心中大石,超級開心🥳);而另一間(我們認為上的機率較大的那間)今年有將近四成的人被刷掉,突然變成這裡最多人報名的學校。我們附近另外一個學區也是一樣,整個排名大調換!德國報導稱這個為 #乒乓效應,因為家長們怕小孩被刷掉,所以有時候會想打安全牌,結果造成所有人跑去同一邊,但也不是每一年都會換邊,所以真的也很難預測。我覺得今年加上疫情,大家的心態有所轉變,都更想走保守安全路線。但這也再度證明了,德國這邊大家真的都想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其實每間中學的資源都差不多,不一定要追求名牌學校。
#開學典禮
終於到了這一天,因為疫情,今年開學典禮被分成三個時段舉行,家長和學生得提交疫苗或陰性證明。我們坐定後,首先是學校樂隊表演Price tag 這首歌,由一個女學生演唱,整個驚艷全場(我覺得比原唱還好聽🤩🤩),接著是好幾個學生分別上場用學校外語課程的語言,來致歡迎詞:除了德文、英文,還有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等。
兩個開場節目,就完全帶出了這個學校的重點:音樂及外語,中學的外語課比例好像很重,五年級的英文課時數已經超越德文課,之後還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後來拿到課表,發現五年級還有政治、哲學、資訊、地理、生物等等新科目,看來中學生未來的生活,也將會充滿新奇與挑戰!
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送過一些「人工智能」的書給學員,是送正體書繁體版的書給中國學員。
學員問:「想不到老師你對人工智能也有研究?」
這位學員是在北京的,經常有去硅谷出差,他請過我和劉詠鋼老師吃飯。
我說:「看人工智能的書,我百分之七十的內容是看不懂的,我之所以買人工智能的書來看,並不是因爲我對人工智能有深入的理解……」
因爲有一些人工智能的書,他們是有參考了「到底人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人腦內部是如何利用他們的模糊記憶與模糊邏輯去運作」的。
某些人工智能的作家,總是利用小篇幅對照人腦運作來進行「對照互比」來跟讀者解釋爲什麼他們要如此設置,而這些設置的目的是什麼,對未來的發展如何等等。
我僅僅是爲了這些對照,有這樣的內容解說而買這些書,雖然這些篇幅未必會明細的寫在目錄上,很多時候藏在哪裏,我是完全不知道的。
當年經常出國,所以爲了節省時間掃貨購書,就乾脆見到就買,當然更多的時候是買了,但,裏面完全沒有我所要的東西的。
之所以會繼續購買,是因爲這些小篇幅的內容,是對我有所啓發的,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驚喜的,很難得是我讀著儒家的書,偶爾也會讓我有一些額外的領悟和體會。
譬如說,他們在人工智能輸入模式上,需要模擬人腦的模糊記憶一樣,需要由一個想法或一段的對話,甚至一段回憶,來觸發另一個潛伏的想法,或者是潛伏的回憶,或者是因而爆發全新的概念(想法)那種運作。
他們用人工智能最粗淺的說法是,當你輸入「a,p,p,」時,預測模式就會出現Apple,然後換算出其他剩下的詞彙組別。
原來在我們的大腦皮質內也有相同的功能,但我們看到「A,P,P」時,「L,E」還沒出現 ,但是,在像我這種因爲英文詞彙量不足的人,很自然腦袋就閃出「Apple」了,如果你的詞彙量更多,閃出的詞彙就會更多,但是你未必及時(即時)看到你閃出的詞彙。
不過,以前博學和尚叫我念金剛經時,唸到很專心,眼睛沒看到/讀到那些文句,我偶爾會看到自己腦袋閃出接下來的詞彙與文句的,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都是研究者說的即使皮質出現了,但我們清醒的腦袋是不會察覺的。
這裏也先打住這些論述說法。
用這個粗淺的論據是想說明,很多時候我們被一個想法刺激了一下,很多遺忘掉的想法/回憶/故事,或新或舊都會因爲這個「模糊記憶」的作用而衍生出來,或者變出新的東西出來。
簡單來說,我們「學習」與「辨識」既是同時出現,也會一來一往先後互換的出現。
籠統不明細來說,我們人腦學任何東西的話,都需要人腦裏面的兩種思維模式來啓動——或叫做心智啓動,不同的書有不同的中譯名詞。
第一種是屬於「定向的」,也就是說守紀律尊規矩下的學習,粗淺的略說,可以講成是按部就班,重複練習再溫習。
這是我們大腦內需要兼顧到羣體生活才產生的一種羣體學習的能力。
你勉強可以這樣說,人類是羣體動物,故在人類演變歷史過程中,如果羣體完全不守規矩或者沒有步驟的話,我們人類的「智慧」與「經驗」是很難積存下來的。
這裏也就此打住,不再深入引述論述了。
第二個功能是屬於「散發的」,這未必是符合合邏輯推進的,他更類似自由的,也可能是需要依賴外人的交談,或者是非正規的活動下被激發的,甚至可能你學的是另一個領域的資訊激發配搭出來的。
粗暴簡單來說,可能你在散步,或者沐浴,或者拉屎,或者閒聊中,看一本不同領域的書被激發出來的。
據說,他們在設置人工智能的學習模式時,他們是先要從「定向模式」進行設置,然後再設置「散發模型」。
爲什麼我會突然想起這段已經沉睡多年的回憶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子問我:「爸爸,玩魔方塊可以不要按部就班學習嗎?」
(李子問這個問題是多餘的,因爲我已經教會他六面色的魔方塊)
我說,不能!
李子再問:「那麼,下象棋,我可以不學開局,我自己發明我自己的開局嗎?可以不必理會殘局的基礎嗎?」
就是李子問了這些問題,導致我突然浮現出這過去已經沉睡的資訊出來。
同時勾動出當年的一段陳年往事出來。
話說當年,我看到定向模型與散發模型設置的說法不久後,那時李子是讀三年級。
他在讀書時,回答老師的作業
,是跟全班的同學完全不同的,可以說是跳出了規定的答案,老師看了之後都笑出來。
結果他的班主任老師就要求見一見我,然後班主任老師就跟我說:「李先生,這次我是給你孩子的分數是高分數的,也給他是對的,因爲李子的回答雖然是天馬行空,也合情合理,所以爲了表揚他這種精神我給了高分 ,李先生,如果是下次呢?」
李子的班主任是將球踢回給我,我問老師:「那麼,請問如果按照學習的規定,李子回答的答案即使是合理 ,但是給分數的制度呢?」
老師說:按照答案來說,回答的不正確,也離開了題目。
重點是在回答離開了題目!
我其實是很坦然的說:「那麼,就給回答的不對,也讓李子知道離題了!」
其實這位老師是有補充的,在他的學生裏面,他既想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和大膽的創意,不過,她也希望在她教導下的學生既有遵守規律和按部就班的能力,同時又有自由大膽的創意。
當我載李子回家的途中,突發浮現了人工智能設置的兩個思維模式這個資訊出來。
不過,當時的我,我是有更深入的聯想。
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讀人工智能的兩大設置法,要是我對作者提出的兩個思想模型,在讀之前,對模糊記憶和模糊邏輯是完全沒有概念,而且腦科學的資訊也沒有累積過任何的知識,請問我會有這樣的聯想嗎?
或者問得更直接一點,人工智能說的兩種設置法我還會有印象嗎?
或者是根本是看了之後,也不知所云,早已經拋到九霄雲外了。
散發式的模型,之所以會啓動到你過去的記憶/想法/故事,問題是,如果你完全沒有這些「底氣/基礎」呢?
關鍵不是散發模型的「功效」很大,可以創造什麼,而是讓散發模型發生功效的「引子」,是需要配搭到「底氣」的,否則沒有過去的配搭,就沒有任何的激發,風吹就散了,也就是說,你讀到的那段話,你不會有任何發現和聯想的,更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同樣的,任何學習你不能只要散發模型,而不要定向模型的!
在下象棋,電腦是可以不走任何開局,因爲電腦裏面被輸入過無數的棋譜和棋局,他是有足夠的數據,問題是一個人腦袋完全沒有足夠的棋局棋譜資訊,他亂走,拋棄開局聯想,不理會殘局基礎,他可以學得一手好棋嗎?
任何中局的精彩變化,奇兵突起,都是你定向模型的殘局基礎,讓你的散發模型發出強大的功效的!
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杜氏數學 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賭Sir 幫你急救 DSE 數學: https://HermanToMath.skx.io
----------
?️賭Sir是杜氏數學Herman To Math的始創人
?全港唯一「完爆」【DSE Core+M1+M2】、【IAL 12科Maths】、【AL Pure+Applied】、【CE Maths+A.Maths】的數學導師
?全港第一最多訂閱粉絲的數學教育YouTuber
?YouTube觀看次數超越700萬、訂閱粉絲超過50000人
?著作:《YouTuber新手到網紅》、《5**數學男人嫁得過》、《碌葛男人嫁得過》、《賭波男人嫁得過》(獲Google嚴選2018年度50大最佳書籍)
----------
賭Sir收集著數派街坊:
❤️YouTuber Go網絡課程 全港最平+獨家 報讀優惠:
?報讀初班 $600 (原價$800):https://www.youtubergo.com/payment/b-hermantomath-0600.html
?報讀初班+中班 $1500 (原價$1800):https://www.youtubergo.com/payment/bm-hermantomath-1500.html
官方網頁:https://www.youtubergo.com/
❤️無限操數王(epractice) 全港最平+獨家 優惠(可同時使用):
?50%OFF 半價優惠碼:MC83-AI93-NFW0-331E
?25%OFF 額外邀請碼:J7N9-RDRP-NFAH-OH13
官方網頁:https://www.dsemth.com/
❤️Tidebit全港最穩妥的比特幣(Bitcoin)交易所:http://bit.ly/2LIWA4J
❤️Uber免費送你$25優惠:https://www.uber.com/invite/2utyzr
----------
杜氏數學 官方網站 https://www.HermanToMath.com
----------
陳名老師 官方網站 https://cmmath.com/
陳名老師 YouTube頻道【CM Math】 https://www.youtube.com/user/myhidejmouse
----------
Ice妹妹 YouTube頻道【nanice.com】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4sFqtRbQaRRWFQKC65fkg
----------
謝謝我的朋友,全台灣第一微補習數學老師,CM Math,陳名老師,
把台灣的數學考卷寄給我,我做了民國106年,還有107年的學測。
這條影片,我會用香港的數學DSE考卷,跟它做一個比較,
分析以下的四大範疇:考試範圍、題目難度、刁鑽程度、公平程度。
我還會找一位香港的中六學生,即場做一次107學測,你猜她會拿多少分呢?
第一:考試範圍
台灣勝!
DSE有兩份考卷,卷一是長題目,需要寫步驟,有20題左右;
卷二是選擇題,ABCD四選一,有45題,總共有60多題。
但是學測,只有一份考卷,單選題、多選題、選填題,共有20題。
不過!題目的多少,絕對不能反映考試的範圍,因為學測考的數學知識,
絕對比DSE還要多,不只是多,而是好多、很多、好很多。
我們來做個訪問,這是另一份106學測,請問你知道什麼是「」嗎?……
第二:題目難度
台灣勝!
DSE的考卷,是由淺入深的,一年級到六年級的題目都有。
理論上,讀完三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及格。
舉例說,看看這條2017年DSE的第一題,是非常基本的指數定律,
如果這題都不懂的話,應該不好意思說讀過數學。
但是學測呢,一來就很難,根本上沒有難易之分,
而是所有課題,都想盡辦法出題考你。
舉例說,陳名老師說,107學測的第一題,好多學生,已經卡關了。
這條概念題,完全沒有數字,是考幻想力,概念不清的話,很容易選錯啊!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為什麼香港學生考學測,很大機會WATERLOO呢?
因為DSE可以帶計算機,但是,考學測是不可以用計算機的,
你在試場唯一的小幫手,就只有考卷後面的公式表,連加減乘除都要自己來。
還有,多選題的題型,因為5個選項當中,可能有多於1個答案,
所以DSE卷二的單選題技巧,全部都用不著,完全收皮!
我們又來訪問一下ICE,這個第2題,我看你是懂的,
為什麼選的時候,會想那麼久呢?
「如果我可以用計算機的話,我都會懂啊!」
對香港學生來說,不可以用計算機,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第三:刁鑽程度
台灣勝!
DSE題目都很直接,就算有刁鑽的題目,因為卷一是用結構式題目,
會把難題分成很多個小部份,引導考生發現當中的竅妙,
就好像是提示一樣,所以不太刁鑽。
但是我認為DSE很刁鑽,只是DSE的刁鑽,不在於數學,
而是在於閱讀理解,舉例說這題,一大篇文章,閱讀理解不好的學生,
可能會被文章坑了,甚至連計什麼都不知道。
至於學測,我做106和107的時候,大部份題目都很有Brain Teaser的感覺,
所以當我看到竅妙的時候,我非常開心。
舉例說,106學測的第6題,cosxo cosx,一看就覺得刁鑽呢!
一般的香港學生,都不用學radian;選了M2的學生,才會學radian。
但就算M2的學生,懂得radian,這條題目把radian和degree結合,
相信也會難倒好多人,簡直是奧林匹克數學的題型。
第四,公平程度
台灣勝!
DSE的卷一,是要寫步驟的,所以寫字不好看的學生,說不定有麻煩,
老師看不出來,就可能當錯。(你在說自己嗎?)
而且把分數加起來的工作,是要老師來做,每年都發生改錯分數的案例。
但是學測是在答案卡上選答案,然後用機器掃描答案,
就像是DSE的卷二,不同的地方是,學測連長題目都是填充的,
舉例說,在這個選填題裏面,
如果你認為答案是8分之12,那你就在答案卡的18題選1,
在19題選2,然後在20題選8,就代表8份之12呢。
不用人手改卷,避免亂改卷的老師。
雖然我是香港人,但是不可否認,台灣學測比香港現在的DSE好太多呢!
四大範疇的比較,賽果是台灣4:0大勝!不知道陳名老師會唔會同意呢?
我在此邀請陳名老師,也試試我們香港DSE數學考試!
真懷念香港2012年前的ALEVEL考試呢……
----------
# 賭Sir是杜氏數學Herman To Math的始創人
# 全港唯一「完爆」【DSE Core+M1+M2】、【AL Pure+Applied】、【CE Maths+A.Maths】和【IAL 12科Maths】的數學補習導師
# YouTube Channel超過400萬Hit Rate、超過40000 Subscribers
# 全港第一訂閱粉絲最多的數學教育YouTuber
# 全港唯一數學補習YouTuber獲YouTube官方邀請出席首屆FanFest Creator Camp
# 全港唯一於2017年以手機App開L
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108新課綱|小三數學|【概念】認識分數:幾分之幾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相關影片: ☆【概念】同分母 分數 的大小 ... 三年级 数学除法|一步一步解释与教学|六题活动本练习 题目 🧸 TcherLye赖文英. TcherLye•18K views. ... <看更多>
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數Lesson 1 2種教&學方式各級專科$100/堂 ... 的推薦與評價
各級專科$100/堂如何保持質素? 小班, 每班同級、程度、教學語言,最多5 人 每堂包括: ... 網課1小時(包括錄影及live互動) ... 課後WhatsApp問題目(只限筆記的 題目 或功課/ ... ... <看更多>
三年級分數題目 在 [心得] 112 台中國中英語科上榜分享文- 看板study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跟上帝說過,若考上正式老師,我要分享和幫助更多人。以下會從學經歷、歷年考試成績和詳細狀況、準備方法以及其他方面來分享。文長且較瑣碎,因此無耐心者,可直接從第
四項的準備方法開始看。
一. 學歷: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五專部應外科
實踐大學應外系(大二) & 國立台北大學應外系(大三大四)
國立臺師大學東亞所政經組 & 英語系教程
二. 經歷和工作內容:
1. 大學和研究所時期密集在補習班教課,累積不少教學和板書經驗
2. 108學年~111學年:國立完中國中部代理
三. 歷年考試成績和詳細狀況:
I. 108 新北國中聯招:教育71分/ 英文64分-->未進複試
* 剛實習完,教育分數主要來自準備教檢的基礎;英文則完全沒準備。當時還以為自己程
度足以應付教甄XD。接著考上代理,開始帶班當導師。
II. 109
1. 新北國中聯招:教育62分/ 英文66分
2. 新竹成德國中獨招:84分 -->兩場皆未進複試
* 過去一年有讀書,可未盡全力。因當導師、跨年級又負責選修課,備課量滿大的。平日
回家常耍廢,加上常用周六時間到校備課,所以大約是用50% 的力氣在準備教甄。看到這
個結果,驚覺不盡全力,考試結果會和完全沒讀書一樣,都是無法進複試。加上因學校要
遵守政策,就沒再當導師,時間變多以及壓力變小,自此開始盡全力準備。
III. 110
1. 文華高中獨招:49.5分 (門檻68.5分)
2. 台北市高中聯招:46.5分 (門檻62分) --> 兩場皆未進複試
3. 台北市國中聯招:因疫情取消
* 過去一年非常認真準備。準備方式主要是用高中考古題來增加實力,因我覺得若高中教
甄我都可以應付,那國中一定沒問題。結果準備了一年,高中分數還是很可怕XD;但練習
寫國中聯招的英文考古題,開始有80~90分了。還以為當年有希望進國中複試,結果六月
疫情變嚴重,國中考試日期一延再延,最後宣布取消,哭了幾天。
IV. 111
1. 國立完中國中部獨招:53分 (門檻65分) 原代理學校--> 未進複試
2. 台北市國中聯招初試:90.25分 (教育21.75分/ 英文66.5分/ 加2分;門檻85分)
* 本來應該是加4分還是6分,但簡章看錯,年資認證時把聘書上傳,因此資格不符,最後
只加到2分。大家看簡章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幸好還是有進複試。
複試:T分數 38.57 (試教18.91/ 口試19.65,門檻為50.12)
* 試教表現非常可怕-準備不足、緊張狂吃螺絲、時間掌控失敗,鈴響的時候才在帶文法
練習。記得當下其中一位男評審直接大翻白眼,一副天哪怎麼有人可以教成這樣。走出考
場石牌國中時,我一邊走一邊哭,氣自己怎麼不更早開始準備試教,而且明知道英文口說
很弱,為什麼都沒有破釜沉舟去加強,導致今天的狀況發生。由於這個經歷太難忘了,男
評審的白眼實在是揮之不去XD,所以開始下定決心提前準備試教和認真加強口說。
3. 台中國中聯招:教育80分/ 英文72分 (門檻為平均80分) -->未進複試
* 當年經歷了落榜和失戀,一度覺得人生很絕望,還好信仰、家人和朋友、讓我撐下去。
V. 112
1. 台北高中聯招:62分 (門檻68分)
2. 高雄高中聯招:47分 (忘了門檻)
3. 新竹勝利國中獨招 57.5分(門檻61.5分) --> 三場皆未進複試
4. 新北高中聯招初試:81分 (門檻76分)
複試:試教86分/ 口試87.5分 -->備取
* 第一次進入高中複試,超意外。焦頭爛額的準備複試,完全是另一個領域的事情!!
5. 新北國中聯招初試:76.375分 (教育68.75分/ 英文84分;門檻為平均75.125分)
複試:試教73.5/ 口試88.5分 --> 備取
* 試教時,遇到一些滿倒楣的狀況。第一,抽到我覺得最不好發揮的一課。第二,當貼上要
教的單元磁條時,評審看到磁條上的版本是翰林,開始皺眉頭和換課本。我越來越緊張,
想說到底怎麼了? 原來是工作人員給錯版本,該名工作人員還跑去評審旁邊一直鞠躬道歉
,因此題外話提醒大家,最好要能讓評審一開始就知道版本,才不會讓工作人員的失誤害
到自己。最後,因緊張我越講越快,提早一分鐘教完。我當下心都涼了。成績出來,果然
試教分數很低。
* 試教和口試是分開的。口試出奇順利,兩位評審最後還跟我說:「很好,希望你不要忘
記今天的承諾。」實在很謝謝他們的鼓勵。
* 經過新北國中的試教,我沮喪了快一個禮拜,心裡很不平衡。覺得很衰,如果沒發生這
些事情,是不是我就能正取了。後來經過很多人開導,選擇轉念相信,若上帝沒有阻止這
些事情發生,那就是有更好的安排,或許新北三間學校真的不適合我,而是更適合其他老
師。而且我的確不夠穩定,才讓這些事情影響到當下的表現。因此得要更努力練習試教。
6. 台中國中聯招初試:90分 (教育88分/ 英文92分;門檻81分)
複試:總分85.7 (試教81.9/ 口試84.6;門檻81.01分) -->正取
* 台中場複試是7/23,當下其實考到很麻木了。想說沒上就沒上吧,至少我盡力完成今年
所有的考試了,而且已考到其他學校的代理。我坦然接受可能要明年再來了。殊不知,結
果讓我很驚喜~
四. 準備方法
I. 筆試
1. 英文
(1) 單字:
A. 認真讀完 “1,100 Words You Should Know”和「字彙的力量1 & 2」完整一遍,再
將全部單字整理到Quizlet上,我是用英文解釋來背,比較能同時記到同義詞和增加英文
語感。
B. 每天用Quizlet背 60個單字。操作方法是分三回,早中晚各一回20個單字。我每一
回合點完20張字卡,就會用Match配對10個round,增加對單字的記憶。通常是趁搭公車和
捷運時來背。強烈推薦購買Quizlet會員,雖要付費,但能讓背單字更有效率,且不用背
著很重的單字書到考場,只要打開手機就能背單字。
(2) 文法:
台中國中聯招會考到高中文法,而我是五專出身的,所以對高中文法這塊很弱。今年因準備新北高中試教,才碰了很多文法,因此有助於後來在台中聯招筆試上得分。
(3) 克漏字 & 段落:
A. 買博客來上的相關題本來做,用關鍵字可以找到很多。
B. 每兩天寫半回或一回的歷屆高中各校教甄考古題,確實訂正,將不認識的片語和單字整理到Quizlet上。
(4) 閱讀:
A. 每天早上會讀CNN新聞一篇,並抓幾個不熟悉的單字和佳句寫下來,單字會另外去查閱以及造句。
B. 每兩天寫高中考古題兩篇閱讀或寫一篇GRE、TOEFL或IELTS模擬題本的文章,藉此訓練閱讀速度和抓關鍵句的準確性。閱讀時,劃記線索句很重要!!
(5) 申論題:
A. 拿高中歷屆考古題來練習。今年高中成績有很大的突破,主要是改成先寫申論題,最後只留20~25分鐘給選擇題,因此題目都有寫完。
B. 準備雅思考試。想說一直準備教甄好無聊,去年十月決定來考個證照有備無患。練習雅思寫作,有助於今年的申論題表現。
C. 上創勝文教的課程,有助於我寫申論題的用詞和速度。
2. 教育科目:
(1) 每天至少練一回阿摩的教甄考古題,建議買VIP。做完一回,會認真把錯題的詳解製作成Word檔,集合成錯題本。
(2) 每天讀至少十頁的錯題本,加深印象。
(3) 去年九月到十二月,把Sharon筆記完整唸一遍。謝謝Sharon老師! 筆記比很多坊間參考書更清楚好懂。必須說,準備教育科目真的是投資報酬率很低,特別是新北,莫名其妙的題目層出不窮欸XD,但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考試時不會的就用猜。
II. 複試
1. 口試:
(1) 今年初,加入FB黃百隆老師的「英文教甄上岸團」和「王勝忠老師教甄粉絲團」,兩位老師和團裡其他成員蒐集很多口試題目,我就把這些題目一題一題想過,再把我的想法打成Word檔。特別是台中國中的口試是全英,知道自己口說並不強,所以就把英文答案全部先
打出來,考前複習。
(2) 我有準備三折頁和教學檔案。教學檔案只有放十頁左右的閱讀教材,是我以前實際上課的教材,像是電影專題、跨學科的蝙蝠題材以及國際情勢新聞,總之要選擇很好自己特點的內容就是了! 不要放太多東西,因為時間很短,評審無法看完,就算看完了,也不會有印象。
(3) 這一年以來每天洗澡的時候,我會用英文跟自己聊天,來讓自己口說變流利,進而在全英口試和試教上能更順暢。
2. 試教
(1) 高中:試教是採用版上前輩的模板。
A. warm-up (1.5分鐘,可以是複習上次教的,或跟今天課程有關的話題)
B. reading (5分鐘,最前面會停頓幾秒,假裝給學生silent reading。透過問答帶出要教的句型、單字和GO)
C. 句型 (4 分鐘)
D. 單字(3分鐘。單字我只教一個,但深入地教,像是提到字根字首及延伸片語字詞)
E. wrap-up (1.5分鐘,功課從今天課文主題做延伸。像龍騰第四冊L8是巴塞隆納旅客帶來的問題,回歸台灣,我們的離島也面臨類似問題,要如何解決…)
* 同事建議我,可在例句中連結該校的特色,增加亮點。像我當時考的高中有厲害的天文
設備,這就可以放在Only倒裝句裡頭。還有可自備多色粉筆,在試教上呈現重點。
(2) 國中:
A. 新北:任選版本。因去年台北試教的慘痛經驗,今年三月初先打好國中翰林版教案初稿。因平常代理就教翰林,所以內容算熟悉。每天借教室練習4課。除了試教版本、冊數以及標題是用磁條,我並沒有另外做教具。
B. 台中:規定南一版。由於台中考期是在暑假,時間比較多,所以考初試前就寫完教案了。每天借教室練習4課。
* 國中模板是參照上述高中模板,只是比較多問答、互動和correction,以及會帶學生
role play練習對話。
* 除了英文科同事外,也請別科同事幫看試教,他們能從別的角度給意見。另外,黃百隆
老師有幫看試教影片。一定要給別人看,因為他們才能指出盲點。
* 曾有一位擔任教甄評審的資深老師分享,她說有位老師已經好幾年都進複試,可是因在
試教時會不自覺一直用鞋跟撞擊地面,發出聲響讓評審很煩躁,導致每次試教分數都不高。我一直將這點謹記在心。
* 化淡妝、穿著端莊或幹練。我穿黑色白點襯衫、西裝褲、包鞋,紮馬尾。考台中時忘帶
唇膏,還是一起去考試的同事支援我口紅,讓我氣色看起來好很多,真的很感謝她><
五. 其他
1. 心態:
一直相信聖經的一句話-「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信心是一種能跳脫機率的奇妙力量,支持我在跌倒哭完,還能站起來繼續修正往前跑。因為我認為只要保持謙卑盡全力,總有一天上帝會把機運和最適合的位置留給我。
2. 家人、男友、教會和朋友的支持:
常聽我抱怨教甄難度和稀缺的名額,在我痛哭的時候,安慰和鼓勵我!
3. 同事的幫忙和鼓勵:
同事在備考的過程幫我很多,真的很感謝他們。平時若有順手可幫忙別人的地方,可衡量自己的狀況,能多做就多做,因為我們有天都會需要其他人的建議和資源。
4. 做善事:
不是帶著做善事就會考上的交換想法,而是覺得一路上受到很多幫助,也一直覺得當老師是個樂趣遠多於痛苦的志業,所以想藉由行善來回饋。除奉獻外,每年我還會固定捐錢給社福機構、學校清寒獎金、用課後時間幫學生輔導和加強。不得不說,這些事情讓我人生越來越順,心裡踏實安穩。
5. 生活的平衡:
雖然讀書很重要,但適當休息也是必須的。通常下班回家讀書到一個段落後,會看美劇一集放鬆,順便練習聽力。偶爾會和朋友相約吃飯,聊聊天來轉移注意力。
6. 版上的資訊:
很感謝這個版上為大家付出的老師們,無論是製作分數表單、放上考試資訊、分享資源和準備過程,因為你們的無私,幫助了我和很多人。
想對還在和教甄奮鬥的老師說:辛苦了。這種等待以及不斷被否定的煎熬,沒有經歷過的
人完全無法理解,彷彿跑著不知道終點在哪的賽程。希望你們都能堅持下去,不斷修正和
突破,直到成功的那天。若有需要幫忙看試教或想詢問更多細節,可以私信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183.2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690737271.A.E8A.html
※ 編輯: trilingual (42.79.183.207 臺灣), 07/31/2023 01:27:53
※ 編輯: trilingual (42.79.183.207 臺灣), 07/31/2023 01:35: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