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關係的啟動與中止有個特徵—「男先進,女先出」。決定關係的建立是由男性啟動,但女性常會較敏感地先覺察到關係的不對勁,而先決定要退出。在這種情況下,當男性無法承受即將失去掌控的情感關係、也不再是關係的主動掌控者,他的情緒反應會較女性大。
男性傾向熱性(hot)攻擊,如肢體暴力、表達性言語與情緒攻擊;而女性傾向於冷(cold)暴力,如精神、關係及嘲諷式言語等。
當一位男性在缺乏尊重的兩性情感教育下,且缺乏家庭連帶的歸屬感滿足,一旦全心投入(包含時間、金錢、依賴等)愛情,愛情可能是他的全部,甚至可以為它犧牲性命;因為他把愛情視為如載浮載沉於汪洋中的浮木。
取自《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
……………………………………………………………
各位朋友,晚安:
這幾篇摘文的內容比較沉重,但重要性很高。在表達對關係感到挫折的極端案例裡,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伴侶相處樣貌的疊影。
一個人的獨立,恰好是建立健康關係的能力。在情感上依賴,那得失心的劇烈震盪,其實常讓人心充斥著恐懼與不安。
當一個人急於從關係中尋求認同,而內在又缺乏溫厚的愛,表達就容易流於表面,就算轟轟烈烈,也容易感覺膚淺。恐怖情人常常有許多過去傷痛,當這些傷痛總和並聚焦在一個對象上投射出來,就容易有超乎尋常的毀滅犯行。
不管哪一段關係,要和諧共好就要學著尊重,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長大後不尊重伴侶,然後繼續傷害孩子,這本書裡常看到這種邏輯。而親密關係的源頭,又在於一個人平時如何修身養性。
基本功不紮實,不管學了哪種「小技巧」,也就是花拳繡腿而已。但表達不真心,流於話術,那也只是要他人順從,相處久了還是會識破。
祝願您,願意跟內在不同的念頭對話,並且以善意回應,那是當伴侶跟自己看法不同,卻又能愛著對方的一種根本練習!
……………………………………………………………
【文/ 陳建安】
情殺案件中的愛與恨—羅曼蒂克的嫉妒
現今整體刑事案件犯罪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情殺案件卻常見於新聞中,且自殺案件通報,青壯年人口以人際關係與情感為導因占了超過六成。隨著社會結構與價值的變遷,感情已成為人際關係歸屬中的主要型態之一,尤其家庭連帶關係對青年世代來說相對式微。
一般而言,兩性關係的啟動與中止有個特徵—「男先進,女先出」。決定關係的建立是由男性啟動,但女性常會較敏感地先覺察到關係的不對勁,而先決定要退出。
可以想見,若在這種情況下,當男性無法承受即將失去掌控的情感關係、也不再是關係的主動掌控者,他的情緒反應會較女性大。再者,雖然近年來研究發現,女性可能有不亞於男性的攻擊性,但男性傾向熱性(hot)攻擊,如肢體暴力、表達性言語與情緒攻擊;而女性傾向於冷(cold)暴力,如精神、關係及嘲諷式言語等。當一位男性在缺乏尊重的兩性情感教育下,且缺乏家庭連帶的歸屬感滿足,一旦全心投入(包含時間、金錢、依賴等)愛情,愛情可能是他的全部,甚至可以為它犧牲性命;因為他把愛情視為如載浮載沉於汪洋中的浮木。
在親密關係中,「吃醋」是可能引發犯罪的導因。「吃醋」屬於一種羅曼蒂克的嫉妒(romantic jealousy)。這種情感反應來自於認為(不論真實或想像中)自己的親密關係正受到情敵的威脅。
就演化心理學而言,嫉妒屬於正常現象,表現這情緒也是一種對伴侶承諾的舉動。愛情心理學稱之為「保持伴侶行為」。然而嫉妒也同時是一種令人痛苦的情緒,帶來負向的情緒,例如:感到憤怒、不安全感、懷疑、憎惡等。
而男性較傾向以攻擊行為來宣洩嫉妒所帶來的壓力、憤怒,甚至藉此展現對親密關係發展的控制權,或找回自信。情殺案件的動機很多元,有相約殉情,最後卻意外自己獨活;為挽回愛情而從悲傷失控轉為憤怒;有為掩飾真實犯意(如:詐領保險、故意殺人等)而故佈疑陣的。
這些加害者多為男性,且案發後多數也會有自殘行為。在實務研究發現,自殘行為可能是具有工具性目的,例如,犯罪人會表達想一起走,或藉此說服外界而欲掩蓋原本惡意的犯罪動機,以及藉由自傷表達無助絕望的心境。
…………
如何預防恐怖情人—親密關係診斷10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影響人類行為的干擾因素很多,如同犯罪三元素所談到的,需要情境、潛在動機及行為指涉客體。雖然我們無法讓別人不犯罪,但可以積極預防。
下列十點請檢視自己是否可能成為被害者:
1.對方的生活世界只有你:當兩人世界濃情蜜意時,無不想時時刻刻黏在一起,享受分秒在一起的時光。但當一個人(尤其青壯年)的世界只有你時,他每天沒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如:學業、工作或其家人等),你等於是他的全部。
2.他常贈送你超過他能力負荷的物品或開銷:對於他的禮物與「大方」,你可能感動得心花怒放。但你想想,當一個人不顧一切做出超乎自己經濟能力的行為,大概要麼沖昏頭,要麼凸顯出失去理智。在這個關係中,若是處於獲利遠多於付出,容易置自己於危險之中。
3.把他當工具人:人際之間除了親密家人外,很難有不以公平交換原則的關係。一般來說,關係的維持要有來有往,必須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況中才能長久。除了天生血緣關係外的親密關係,都可能因斷裂與破滅而回到交易的原則上互動。一旦兩人關係生變,就可能面臨嚴峻的交易催討了。
4.脾氣陰晴不定:情殺案加害者常有情緒控管問題,例如:極端,不是過於壓抑就是喜怒不定。情緒不穩定除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他自己也常會在施暴後感到懊惱,甚至急於用激烈手段尋求原諒與補償。一會兒把你捧在手心,一下子可能讓你活在地獄,真讓人不知道在演哪一齣。實務上常遇到,恐怖情人可能在傷害你之後,接著對你痛哭流涕,演出下跪、鬧自殺或像孩子般哭鬧乞求原諒的情緒勒索/威脅戲碼。你想想,一個連情緒都管不好的人,這輩子能夠顧好你的生活,或甚至能夠做到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嗎?
5.不幸的兒童成長經驗:依附與愛是兒童時期重要心理的社會發展任務,否則容易產生人際不信任、不愛自己和他人,或與他人關係建立的能力薄弱。這些人容易對生命產生失落感或無意義感,以及可能過度向外尋求在家庭中無法滿足的歸屬感。因此在交往初期,可以多認識雙方的成長經驗與背景,並確認對方是否心理健康。
6.酗酒或濫用藥物:人若要靠非自然的物質來抒解與享樂,通常是把快樂的自主能力交給外在力。程度更嚴重一點,便可能會被這些殘害物質綁架控制了心智。當衝突加上物質濫用,不僅造成人心性與情緒不定,這種物質享樂常需耗費巨大經濟來支持,也會形成生活中的不定時炸彈。
7.善嫉妒愛控制:嫉妒是愛情的本能,原本是演化論中一種正常的本能;但過度嫉妒也意味著他缺乏自信,以及容易對你或關係產生不滿。一旦他藉由控制你或你威脅到他的男子氣概時,他可能不會藉由提升自信,而是經由加強宰制你與關係,來維持他的自尊。
8.愛情不該是一種施捨:不要以為自己在遭受言語或肉體的暴力後,還能得到他的一絲溫柔或愛情,就太傻、太天真以為自己仍是被愛。甚至就算一年裡有三百六十天把你當公主般呵護,但不知他何時會拿電鍋砸你,只讓你住院個幾天,這可不是什麼市場經濟學只有約百分之一左右機率的風險,而是會讓人隨時活在恐懼中,甚至送命,你願意嗎?
9.有機會多認識他的朋友與家人:觀其友知其人。雖然現代年輕人談戀愛交往,只要自己喜歡就好,沒什麼不可以。但建議還是避免太過單純僅與他單線互動,而不認識他的朋友與家人。畢竟家庭連結是人最重要的關係,也是一個人品格養成最重要的養分來源。再者,透過他的朋友也可以更真實地了解對方,並且了解對方交友類型,有更多機會深入認識他。畢竟許多案例有個共通點:這些恐怖情人與家庭及朋友的關係並不佳,且家庭無法提供一個安全依附的歸屬感。
10.最後,讓自己消失吧!如果真遇到了,方法也用盡後,想辦法讓自己趕快消失,確保自己的安全!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
博客來:https://reurl.cc/9XroYa
誠品:https://reurl.cc/odgzGM
@昶景國際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CJPublishing/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三重 情殺 案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於成年時期才有如深水炸彈般,造成社會廣大恐慌、混雜著不解困惑的重大異常犯罪行為,如:隨機殺人、情殺、分屍、殺童案等,很可能就是導因於過去被忽略的犯罪遠因—童年不幸成長經驗。
人是一個連續性的個體,不幸童年經驗與成年殺人行為可能的關係,造成一個人在發展(認知、情緒、社會技巧、依附關係、人格等)上的問題。再者,不幸成長經驗讓他們更易被學校、同儕及社會排擠,而身處於負向環境或情境中,也易啟動暴力攻擊相關神經與基因。
過去研究顯示,許多有童年不幸經驗的被害者會轉為加害者,過去他們被暴力對待,很有可能他們也會暴力對人—暴力招致暴力。由於兒童時期沒有建立愛與歸屬等健康安全依附關係,他們的內心可能潛藏強烈需求未得到滿足。最後,由於對人缺乏信任與安全感,就更容易產生某面向的人際衝突。
取自《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
……………………………………………………………
各位朋友,晚安:
昨天的直播所談到的部分內容,我從今天開始摘要出來跟朋友們進行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47924389171454
其實真正犯罪的人,不一定都會被抓到,或者被關到監牢。而大部分的人,都曾經觸犯法律,包括闖紅燈、踩踏公園草皮。
從小孩做錯事,到大人虞犯法律,裡面都有共通的因素。透過犯罪心理學,我們能夠更了解人性的運作。
這整本書看完,我更感覺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那些代代相傳的暴力,到我們這一代,希望可以慢慢喊停。
祝願您,試著做自己的溫柔月亮,偶然碰上身邊的人迷失在黑夜裡,能給出指引方向的光!
……………………………………………………………
【文/ 陳建安】
無差別殺人者心理社會剖析
■ 以鄭捷案為例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午四點二十二分,對臺灣社會大眾而言,已深刻到成為一個時代共同的恐懼記憶—臺北捷運鄭捷大宗隨機殺人(mass killing)案。這種幾近戰場殺戮的犯罪手法,對生活於此社會空間的你我而言,有種無法形容的痛與被害恐懼感。
隨機殺人的恐懼俗語說:「冤有頭,債有主。」隨機便是無緣無故,莫名其妙!
人們之所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感到輕鬆與安全,很大部分是拜我們生活經驗的累積,而產生對世界的掌控與預測能力。其實二○○九年「黃富康案」殺死一起去看屋的房東,才是臺灣近年第一件隨機殺人犯罪案件,然而鄭捷案件更是公然打破了我們上述的思維假定,因為你我都可能是被害者,這樣的恐懼更強烈與直接。隨機殺人案件除了讓被害者感到無辜外,更令人感到恐懼的是,它常沒有個犯罪脈絡。我們的思維一直認為「事出必有因」,沒有因果的世界,太令人恐懼。
…………
【Q & A】隨機殺人犯真的都是隨機的嗎?
■ 老師,請問所謂的隨機殺人,真的是不分對象嗎?
隨機不會是真的完全隨機,正常情況下,人不可能不分青紅皂白殺人,就算是隨機殺人犯還是會有初步選擇的。
■ 所以他們還是有先限縮犯案對象或地點?
可以這樣說,有些人選擇到大眾運輸系統下手;有人選擇學校、遊藝場或大馬路上的兒童。這個選擇特定的場合與對象,背後都還是有隨機殺人犯自己的抉擇理由。例如,自認為殺兒童造成的影響最小、曾經性交易的對象來自某地方、對某間教室記憶最深刻等,都是影響因素。
■ 那這個情況下,他們如何「隨機」犯罪?
當這些人選定了適合條件的犯罪標的後,對象是誰就不重要了,也就是無差別了。如同一位隨機殺人犯說的:「當你想要殺人的時候,殺誰都不重要了。」
…………
兒童不幸成長經驗與重大異常犯罪
■兒童時期的創傷,使其從被害轉加害
觀乎臺灣近年來重大矚目社會案件中有幾個特性:
1.不少是無前科者。
2.大多介於二十至三十歲之間。
3.犯罪前生活背景單純。
4.多為單身。
5.不少具有童年不幸成長經驗。
其中讓傳統犯罪學家感到驚異的是,過去典型重大犯罪者多少都有犯罪前科,或者生活與交友方面較為複雜等較顯性易辨識的預測指標。
然而,這類於成年時期才有如深水炸彈般,造成社會廣大恐慌、混雜著不解困惑的重大異常犯罪行為,如:隨機殺人、情殺、分屍、殺童案等,很可能就是導因於過去被忽略的犯罪遠因—童年不幸成長經驗。
心理學對童年的成長歷程以及其對成年後的影響一直相當關注,精神分析論認為童年創傷(虐待、疏忽、父母衝突、家暴或目睹家暴等),會造成個體的不安全感。而且這種不安全感可能會造成在往後人生中,情緒上深層的焦慮、不安、精神疾患,甚至導致人格障礙與健康問題。
人是一個連續性的個體,不幸童年經驗與成年殺人行為可能的關係,造成一個人在發展(認知、情緒、社會技巧、依附關係、人格等)上的問題。再者,不幸成長經驗讓他們更易被學校、同儕及社會排擠,而身處於負向環境或情境中,也易啟動暴力攻擊相關神經與基因。過去研究顯示,許多有童年不幸經驗的被害者會轉為加害者,過去他們被暴力對待,很有可能他們也會暴力對人—暴力招致暴力。由於兒童時期沒有建立愛與歸屬等健康安全依附關係,他們的內心可能潛藏強烈需求未得到滿足。最後,由於對人缺乏信任與安全感,就更容易產生某面向的人際衝突。
…………
【Q & A】在很多犯罪人身上都找得到不幸的童年成長經驗嗎?
■ 老師,請問重大刑案的犯罪者,在童年成長過程中有很高比例經歷不幸的遭遇嗎?
在近年接觸的重大刑案犯罪人身上,確實有許多共通點是家庭或學校都出現問題。如:北投割喉龔案、臺大當街情殺張案、連殺兩女友逃死刑的吳案,以及桃園縱火燒死至親等六人的翁案等,都存在家庭衝突或學校挫折等問題。
■ 所以不幸經驗對他們的影響關鍵是什麼?
關鍵是「衝突」兩個字。目睹或經歷人際衝突的人,容易在人際問題中使用較激烈的手段解決問題。它的原因一個是習慣,另一個是認同,再來是不能抑制的衝動。
所以他們兒童時期就潛移默化,透過學習、認同或習慣化的行為,把攻擊納入心中的劇本之一。很有可能,人對衝突反應有千百種,但他們偏偏選擇最糟的一種。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9/1上市】
博客來:https://reurl.cc/9XroYa
誠品:https://reurl.cc/odgzGM
@昶景國際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CJPublishing/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三重 情殺 案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平權號外】
我只想要這一生能夠有機會看到我所有的朋友與自己所愛的人合法成為伴侶,因此我已參與連署。
以下文字完全複製 平權前夕,彩虹起義
請在 8/29 週三之前,將連署書以「限時信件」寄出!
才週末兩天,就新增了近 8 萬份連署🎉
再衝 7 萬份,我們就能到達 30 萬門檻
可是!根據經驗,仍可能有超過一成的連署書無效,
即便志工仔細檢查幾百次都還是可能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所以千萬千萬不能鬆懈,多送一點連署書來吧!
為了要公投綁大選,與反同勢力在11/24日決戰,請務必趕在 8/29 週三之前,將連署書以「限時信件」寄出!
還沒連署的人 #趕快寄
已經連署的人 #請分享
是的,我們持續收件中,動作要快喔!
————
各位夥伴,經過了兩天,大家在全台各地強力擺攤的成果十分豐碩。
第一天擺攤的成果,保守估計已回收 3 萬 5000 多份,其他正在陸續統計中。第二天人潮非但沒有散去,反而因為第一天的擺攤、宣傳,吸引更多人注意到我們,願意走過來簽下連署書。
雖然目前各地的站點仍在回報收集的份數,但我們初步估算,這兩日擺攤的成果最保守可掌握的數字為 7 至 8 萬份。這個數字十分可觀!!我們展現了強大的動能與頑強的意志,台灣公投史上未曾出現過這樣的奇蹟。
再加上我們原本可掌握的 15 萬份,目前已有 22 至 23 萬份連署。
數字上,我們還需要 8 萬份左右。
這8萬份一定能達到,只是我們要跟時間賽跑,在八月底達標!
但這兩天全台擺攤、宣傳,換來的重要成果並不只是這 7 萬份連署書。更重要的,因為我們這幾天的行動,我們看見各界名人紛紛表態,全台願意投入運動的人越來越多。
我們換來的,是有機會公投綁大選的巨大希望。我們不會輸的。
這兩天的全台大擺攤,換來的是更高昂的士氣,以及更多的目光,這是倡議理念最重要的基礎。有更多的人看見我們的行動,也願意加入連署平權公投的行列。
兩天,就換來近 8 萬份的成果,距離 30 萬,只剩下 7 萬份;距離 8 月底,只剩下不到 4 天。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
已經連署的你,請協助身邊的親朋好友完成連署。
需要的是還沒連署的你,趕快行動。
——————
接下來一週,可以做的事情有這些:
一、以最快方式將手邊未寄回的連署書寄出,方法及我們能收件的截止時間,請參考下列說明。請務必在下列說明的截止時間裡以下列方式寄出,否則我們「完全來不及作業」。
二、以最快方式將手邊的連署書親送回三重的總辦公室,原則上我們辦公室最後收件時間是8/31日,但務必盡快送回,我們非常需要快速處理。(地址: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三段16巷1號。)
三、如果各地志工有「熟悉的、友善的、人潮多的」擺攤或游擊拉連署的地點,仍可繼續擺攤收集連署。注意,「仍可繼續擺攤收集連署」,但務必在8/31日之前,送至我們公佈的「最後收件點」。
我們正在緊急聯絡臺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五個城市,預計聯絡全台共十四個友善店家,作為「最後收件點」,將一起收件直至8/31。
除了我們公佈的收件點外,請其他連署點務必將手邊的連署書迅速寄回,或送至「最後收件點」。我們需要迅速掌握連署書的數量,請務必配合。
由於是緊急決策,「最後收件點」資訊會在這兩天盡快公佈。
--
【連署簡單 3 步驟,超商 5 分鐘就搞定】
1⃣️ 到 https://petition.vote4.lgbt 填好資料後,可到超商 #雙面列印 連署書,或是直接在超商雲端列印後,直接手寫資料
🖨7-11雲端列印代碼
婚姻平權案:4475100410
性平教育案:9075307093
🖨全家雲端列印代碼
婚姻平權案:6565220508
性平教育案:9830756389
2⃣️ 按背面教學折三折後用 #膠帶封口(多份可單面列印,裝在同一信封),一樣在超商購買郵票,信封上註明 #限時信
(單張連署書郵資15元,超過建議參考郵資網站查詢)
3⃣️ 在 8/29(三)中午之前,快找個紅色「限時」郵筒丟進去,
或直接去郵局用「限時」/「限掛」/「快捷郵件」寄出。
哪邊有郵筒/郵局?這裏找:
https://bit.ly/2MOMeAK
----
快遞也可以!請寄至: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三段16巷1號
(02) 2988-9719
平權公投小組收
----
30 萬的目標需要很多很多很多人,一起把連署書寄回,才有機會達標。
我們會收到最後一刻,不浪費任何人寄來的連署書!
期限總整理:
8/29 週三中午之前以限時信件寄出
8/31 週五之前親送指定地點(聯絡募集中,盡速公告)
為了趕上八月底期限,只要哪一天有 5 分鐘的空檔,就快去超商買郵票寄出吧!🙏🙏🙏🙏🙏
還是搞不懂?連署教學大全 👉 https://pse.is/9LZPU
想用手寫?請到這邊下載 👉 https://pse.is/9GETQ
#彩虹起義
#我連署我驕傲
#Vote4LGBT
擔任婚姻平權的連署志工時,發生一個小小插曲。
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姨被我攔下之後,見她沒有露出被打擾的神色,就很小心地問她:「請問之前有理解過提案的內容了嗎?」她很誠實地說,「有聽小孩子在說,但不是很懂,是不是在講同性戀可以結婚的事?」,「那方便給我幾分鐘,簡單地講解一下兩個提案的內容嗎?」,對於同性婚姻的部分,阿姨很快地點頭說,「這個我知道,小朋友之前有跟我解釋過了」,翻到下一個提案內容時,不難察覺到阿姨原先肯定的神色出現了一些猶豫,反問說「這裡的情感教育跟性教育是在說什麼?」,她以手指比出這兩個詞的位置,抬頭看著我。
我深呼吸一口氣,斟酌用詞,「過往學生在校園裡,接收到的情感教育就是不要談感情,接收到的性教育就是不要發生性行為,所以對這兩塊的教育方式就是,沒有教育。可是、老實說,我們很早就對於談戀愛,跟性,有好奇心吧?如果學校的教育是把這兩件事視為不可討論,甚至是丟臉的事,學生只好獨力去摸索,摸索出來的結果,若是理想的,就罷了。但,若是不理想的結果,那承擔的人不會只有一個。阿姨有注意到,最近的情殺案,有些加害人來自高學歷背景,也有加害人的年紀還很輕,也有些人不是被殺害,只是在感情中承擔著精神或言語的暴力,而不曉得該跟誰商量,人際互動很難,衝突要怎麼因應很重要,可是我們都不談也不聽;再來說性教育,除了避孕之外,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例如要怎麼確定自己想不想從事性行為,若跟伴侶在這件事情上意見不合,要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覺得自己並不希望發生,對方仍強硬地碰觸,又要怎麼對外求援。而我們旁邊的人又要怎麼回應,才不會造成當事人的二度傷害,有時候,一個人被侵犯了,更痛苦的部分是旁邊的人想安慰他,卻也都在檢討他。我們希望學校傳遞給學生重要的知識,這些知識,我覺得也很重要,也是他們成長階段需要的⋯⋯」。
由於阿姨神情漸趨凝重,我越說越緊張,冷汗開始泌出,心想著,待會又只能交出一張連署單了(有一位可愛妹妹,簽到一半,她叫的uber就來了,於是可愛妹妹就眨眼說,對不起只能簽一張了,就翩然離去),沒想到,阿姨又握起了筆,在上面慎重地、一筆一劃寫下自己的名字,同時說道:「其實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也好害怕,一個小孩養到二十歲,如果感情談不好,跑去殺人或被殺,我們怎麼辦呢,或是被別人給欺負,不想做愛還是被逼著要做,我們怎麼辦呢,會跟我們說嗎,所以,你們在做的事情我想是重要的,辛苦了。」
跟朋友說,「阿姨走了之後我站在原地,實在好想哭」,朋友說,「這故事不可以只有我們知道,寫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