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非常懊悔經營了這個追蹤人數將近三十萬的粉絲專頁《律師娘講悄悄話》,甚至一度想要關閉它。這件事我很少對人家說過,相信聽到的人一定非常的驚訝。
為什麼呢?
如果是一直都在外面上班的職業婦女,應該會比較習慣,總是要在工作與家庭兩端奔波與取捨。但是從大學畢業就一直跟在老公身旁工作的我,幾乎都是以老公的人生為人生,他想做什麼,我就跟著他做什麼,也覺得這樣很浪漫,一生相許,不離不棄。
第一次,我感受到所謂的「自我」,就是從出版社邀請我出書開始。我還記得,那時非常害怕面對人群的我,還拉著我老公,陪我一起去跟出版社的社長與編輯開會,整個討論過程,也幾乎都是老公在說話。
後來,因為主婦鋼鐵般的意志力,我利用每天孩子睡著以後的深夜時間,在二個月內,把第一本書硬是生產出來,覺得終於完成人生代表性的挑戰之後,我才發現,真正的考驗才要開始。原來,作者的工作,並不是只有寫作而已。當然,如果你實力夠強,脾氣夠硬,你也可以跟出版社說,書稿交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賣書,就交給你們啦!
但多數的作者,都會希望自己寫的書暢銷,最少,也不希望自己害出版社賠錢嘛!所以,在新書出版上市之後,通常會盡力配合出版社宣傳,跑跑通告跟活動。
我是到第一本書出版上市,編輯通知我,接下來有哪些預計敲定的行程,才發現,事情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簡單,起碼之於我,寫稿不難,但是要面對跟外界的接觸,卻是我最大的弱項。
不管是第一次的新書發表會或是上廣播節目通告,都讓我緊張地幾天前就輾轉難眠,壓力指數爆表,過程當中,也像被蟲咬一樣,希望趕快結束。我後來才知道,有一種人格特質,叫做內向人格,這樣的人,不擅於社交與熱鬧的場合,需要獨處及和自己對話,一旦被迫要面對人群,就得有說服自己的強烈理由,才能讓自己融入其中,但終究算不上自己喜歡的事。
雖說不喜歡,但我的個性總是這樣,要做就認真做,盡量與別人配合,結果,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看似追求自我的實現中,漸漸和那個「本我」,越走越遠。
一直到不小心懷了貝貝前後,我因為忙碌、睡眠不足及賀爾蒙分泌的變化,患了產後憂鬱症,才開始思考,前幾年,我努力追求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它是未來我還想要的嗎?
我雖然不是專業的身心科背景人員,但畢竟自己走過一遭,實實在在體驗過什麼是憂鬱症(據說這病還不會好,只能選擇與它共存),所以先簡單說,起碼對我,它是逼迫你價值感低落,覺得自己什麼都很糟糕的中邪狀態,當然,患了憂鬱症還會有其他各種奇怪的鬼打牆行徑,容我以後跟大家慢慢分享。
在憂鬱症最嚴重發作的那段時期,我曾經覺得,就是因為經營了這個高人氣的粉絲團,才讓我壓力這麼大,責任這麼重,又常常跟我老公吵架(這是秘辛。既是秘辛,大家就沒得聽~哈哈),如果讓我回到以前單純的家庭主婦生活多好,那麼,是不是只要我關閉這個粉專,一切就會回到像過去那樣美好?只是,雖然幾度深刻地有這樣的想法,但畢竟生病的我,還是有尚存的一絲理智在,知道現在的自己有擔子在身,不能做這麼任性的事情。
不過後來有一次,我跟一位好朋友聊到這個心境的變化,她告訴我:「就算妳關閉這個粉專,一切也回不去了,妳不會再是以前的妳。」我當時很震撼,所以,我再也找不到過去單純美好的日子了嗎?
我很感謝這位好朋友,在我生病發作的期間,總適時給我很受用的支持,至今她在我憂鬱症我說過的話,還常常迴盪在我腦海裡,讓我用另一種外向人格(也就是我老公)的想法來反思。
「其實,每個人在人生各階段都在變化,只是變多變少,過去契合的人未來不見得契合,但這也沒什麼不好,就學著用新的模式繼續相處下去。」她當時大概跟我說了這樣的話。
我又想起,有一次我跟出版我第一本新書的社長及挖掘我出書的編輯餐敘時,她們跟我說:「妳不知道妳變超多的嗎?以前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妳躲在妳老公身後,都不敢說話,現在不只人變漂亮了,個性也獨立許多,我們常常在討論,妳老公都不會擔心嗎?」
一句話驚醒我夢中人啊!
原來當活在我自己如夢幻般的人生際遇中時,都沒有想過,我這些變化,帶給我老公的衝擊(愛面子的他一定不承認),然而,為什麼我自己沒自覺?我想說出來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根本認為我沒有變啊!一樣是那個不怕困難遇到什麼怪就打,遇到什麼苦就吃,外界繁華與我何干的家庭主婦啊!可能我這幾年的際遇實在太傳奇,所以大概沒人相信,搞不好包括我老公,我其實還是那個不愛人群,最喜歡的事就是跟小孩在床上纏綿打滾的林靜如。
可是,人生階段不同,你也會對自己有不同的要求,孩子會長大,你不能總是賴著他,老公可能會生病,你不能總要靠他照顧你,而不管是跟你再親密的人,都會有他們需要的空間,你得學會有時候要一個人,不要帶給別人困擾與負擔,而你也希望,你在親愛的人眼中,是豐富精彩而多元的,雖然看似不好掌控。
總之,一句話,家庭主婦的斜槓人生,不只是多一個收入而已,而是面對自我與家庭間,數千萬個取捨與衝突,得有強大的勇氣與決心,如太平洋般的處世智慧,才能應對得宜。(老公~你是最棒的,你是我天和地!<——就像這種)
把我當作標竿的主婦們啊!(我老公都很愛 笑 說我是主婦明燈),我跟妳們說,不容易呢!妳要是做不好,老公會說,妳還是好好的在家煮婦帶小孩就好,妳要是做太好,老公一臉複雜的情緒,你都不知道今天的晚飯該不該好好煮,萬一不煮飯,他心中的小劇場可能會是覺得妳是想翻天膩?
總之啊!這些困難,我最近在一本書《雙薪家庭進化論》裡,看到有趣的解讀。
「打造神隊友,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
「美好而成熟的伴侶關係,不是你輸我贏,而是成就彼此。」
這本書的作者將夫妻關係發展分為三個轉變期:
第一次轉變:蜜月期過後
第二次轉變:中年危機
第三次轉變:空巢期
我來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這個「夫妻關係進化論」。
第一次轉變:蜜月期過後
以前只要吃喝玩樂談戀愛過日子的兩個人,開始要面對成立家庭後生活中種種的壓力,最主要就是經濟來源跟育兒的工作,煩惱也變多了,很多現實的問題必須要妥協跟讓步。譬如,如果兩個人都要上班小孩生病了,誰來請假?或是房子登記誰的名字?家庭費用怎麼分擔?
這時候,兩個人的課題,不應該在要聽誰的,誰比較愛誰,而是放下情緒,常常開家庭會議,討論如何解決共同的難題。
第二次轉變:中年危機
到了中年,經濟或許穩定了,但是一些生理上的變化,以及對生命走到中途,很容易讓你對過去的選擇感到困惑,對方真的是適合我的人嗎?我現在做的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嗎?未來我的方向在哪裡?這時候很多人不是外遇就是出走,可說是婚姻最大的考驗,不過,也是出現一個機會讓兩個人的關係走向一個新的格局,改變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我們要給對方足夠的時間、空間與包容,讓彼此思考對方要的是什麼?我們又能夠給對方什麼?有沒有共同的目標可以努力?如何同時能保有自己,又要照顧到我們,是雙方不停要思考的。
第三次轉變:空巢期
孩子大了,我們可能已經存好了退休金,少掉了很多壓力,但人生想要完成的事,在有限的歲月裡,都有辦法做到嗎?其實,想做的永遠做不完,不如一起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大人吧!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我們都有機會,成為自己眼中最好的人。
希望這些分享,能對走在不同階段的夫妻有幫助喔!
找律師娘聊天請加入LINE
https://line.me/R/ti/p/%40womengo
可道律師事務所在各地區(三重、台北東區、基隆、桃園、苗栗、新竹、台中、彰化、台南、高雄)都有律師駐點免費法律諮詢喔!
快來預約吧→https://lihi1.cc/8KVPg
預約電話(02)29761611
可道1890線上狀紙生成器,自己寫狀不求人
https://1890.t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我們每一天,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
三重 身心科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媽媽,在你變成一個含辛茹苦、下半輩子都充滿怨念的女人之前,你有問過我的意見嗎?
如果可以,我寧願我不要出生,你不要為了我去撐一個圓滿,我寧願不要這樣長大,請你不要再說是為了我,不要再說我不知感恩,不要再說要不是你我哪有今天,你沒有問過我要不要這些「恩情」,不要把你的恩情跟怨念當成無限額度的黑卡,動輒提領,消費我的痛苦。
我寧願我今天這些都不存在,也沒有我,而你還是原來的你。
取自《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
……………………………………………………………..
各位朋友,早安:
「你不能選擇當誰的孩子,但你絕對可以選擇怎麼當你自己。」
今天晚上要談和解,我想把這篇文章分享出來當教材。或許晚上的時候,有機會提一提。
原生家庭的影響深遠,因為那是我們人格養成的最初。尤其母女之間的連結更深,細細內省整理,常常千絲萬縷。
這個工作很不容易,常要有人陪伴。都只靠自己,確實少了旁觀者清。但也許,這篇文章可以多幫您一點忙,讓您有多一點覺察,能更有能量。
祝願您,藉著這些能量,一步一步選擇找回自己!
.
ps. 這次出版社要求的贈書活動不太一樣,是要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大好書屋」兩邊的粉絲團按讚,然後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分享並公開此文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這篇文章下方以及「大好書屋」粉絲團公布獲獎名單,再請中獎的讀者提供收件資料,由出版社為讀者寄出贈書。。
大好書屋
pps. 今天晚上的活動,主辦單位希望能有直播,歡迎各位朋友在7點半,在版面上就可以參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
【文/ 劉冠吟】
「母親」對於女兒而言,就是一個女人的模範,一個直接吸收仿效的對象,好的壞的都收,我們就是這樣學習當女人的。母親通常是最直接帶孩子的人,孩子看著母親長大,母親如何裝扮自己,如何評論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母親快不快樂,孩子全知道。
母親其實不用太強大,但母親必須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不然孩子就會直接複製那些永遠打成死結的思維,這輩子要花上三倍五倍的力氣去學習如何打開這個結。
我跟我母親「重版出來」的缺點真真切切。饒舌音樂品牌「顏社」的老闆迪拉胖跟我是學生時代就認識的好友,此人知我甚深。有一次非常低潮的時候找他出來聊聊,他聽了我這個那個天花亂墜無數個煩惱,雙眼直直地看著我,跟我說:「冠寶(我好友們對我的暱稱),這麼多年來,我看著你,你一直都很努力,想做很多事去證明自己很棒、很強,但其實你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人了。」
我跟原生家庭感情很密切,但人性是這樣,極度的濃密,就會引發對極度孤獨的渴望。血親是一種弔詭的關係,我們用一生互相餵養對方,有時是感情、有時是毒藥、有時是潛移默化的意識形態、有時是幫助、更多的時候是情緒勒索。緊密的血親關係最上乘的,或是說勒得最緊的,稍不留神就往死裡掐的—一定是母女關係了。
▍奇妙的母女關係
我最好的朋友之一飛飛,出生在一個「經典」的破碎原生家庭。我稱之為「經典」,是因為飛飛的原生家庭具備了連續劇裡面所有會出現、讓人不悅的家庭因素:飛媽是爸爸再婚的妻子,前妻必然的愛錢,在爸爸死後將遺產火速搬光;飛飛從小目睹爸爸打媽媽,爸爸如同連續劇中亦必然的擁有不負責任的人格特質及暴力傾向。
飛飛並不是家裡唯一的小孩,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妙的是,妹妹在這齣什麼狗血元素都有的連續劇裡,竟然是一個平板角色。通常編劇不會這樣寫,但飛妹完全沒有擁有如同飛飛一樣的喜怒哀樂跟痛苦哀愁,就真的是一個,沒有對白、沒有戲份、沒有承擔,無法同情共感的平板角色。
「我爸打人就算了,但是用拳頭打我媽的眼珠耶,這是什麼打法?直拳打眼珠?」飛飛描述這些畫面的時候,語氣很平靜。我跟飛飛是大學認識的朋友,聊這些事情的時候,她已經是二十幾歲的成年人了,陳述故事很精確,沒有情緒,跟我講這些,不是抱怨,也不是討拍,只是分享一些個人背景資訊,讓身為好友的我更瞭解她。
即使是面對這樣的爸爸,飛飛的媽媽還是非常努力維持這個家庭,並不是因為經濟因素,飛媽其實是有養家能力的。我們都覺得,應該是為了一些女性傳統的堅持,以及更多的不甘心。
飛飛回憶起她小學六年級,有一次,媽媽要帶她跟妹妹去吃西餐,但臨出門前,飛飛才發現爸爸也要去。飛飛不肯去,飛媽「倒地大哭,以手捶地,小六生我雙手環抱胸前,冷眼看著我媽在地上扭動」。最後只有爸爸帶著從頭到尾沒進入狀況的妹妹去吃西餐。
到了飛飛的高中時代,各種因素交逼,「我媽身體出事,進了急診室,我爸都不願意簽字,差點活不了,我媽這才死了心。」穿著高中制服的飛飛出席了少年觀護庭,才讓法院結束了這段婚姻。爸爸過沒幾年就因病去世,生活並沒有隨著爸爸的提早登出而好轉,後來飛飛明瞭,自己一切問題的根源,其實不完全來自父親,更可能來自母親。
▍即便只是暫時丟棄,都是困難的
打出生開始,母女關係就是一種天然的寄生。媽媽說什麼都對,媽媽說錯一定的就是錯。孩子會知道害怕,但無法判斷真實的道理,孩子做很多事情只希望博得媽媽一笑,媽媽眉頭一皺,就像天塌了一邊。這種天然的灌輸跟依賴並不奇怪,就是人生而為動物的天性之一,像水泥灌進模型一樣堅固。小獸沐浴在母愛之中,渴望獲得更多的關愛,藉由情緒賞罰的訓練,奠基了人格的雛形。
要到了某種程度的社會化以後,小獸們才會發現哪裡有點不對勁,而這番檢視跟掙脫,將是人生中最長最難走的一段苦行。拆解、重組、寬恕?原諒?或是有時候你需要的,只是暫時先直接丟棄這些過去。但母女之間的糾葛何其複雜,即使「只是暫時丟棄」,都是困難的。
我跟飛飛相識十多年,一開始聽她講家裡的事情,多半就是跟著罵一罵。直到近幾年,我們才用一個全新角度,去看待她家裡發生的種種。
飛飛說,認真回想起來,媽媽的情緒總是很差,小學的時候寫生字本一寫錯字就是一個巴掌過來,繪圖本的顏色描出框線外面去,媽媽也往死裡打。小小的她不明白為什麼,覺得自己真是太糟糕,一直惹媽媽生氣,原來把字寫錯跟把顏色畫出去是這樣十惡不赦。要是自己再表現得好一點,媽媽就會開心一點,也會更喜歡自己一點。要得到愛好難,千萬不能犯錯,因為犯錯就不會被愛了。
整個童年都在賣力表現,仍然沒有換得母親的快樂。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飛飛還是一路以第一志願畢業,媽媽還是一樣沒有笑容,負面情緒如海浪一波襲過一波,沒有停歇。只要她人生中遇到什麼挫折,媽媽一定第一個跳出來指責她:「一定是你又怎樣怎樣了,現在才會這樣,你從小就是個怎樣怎樣的人,你就是活該,我早就知道你會怎樣怎樣。」
「怎樣怎樣」,可以填進各種想像得到的低下辱罵詞,罵起人來的母親彷彿被什麼邪靈附身,用一些低級的男性貶抑女性的用詞在對付她。當時的飛飛淚流滿面。時隔多年,我們在這樣的對話脈絡中梳理出來,媽媽在罵的其實是她自己,也復刻著那個在罵母親的爸爸。說不出犯了什麼的錯的媽媽,在婚姻裡飽受凌辱,卻帶大了兩個不錯的孩子,這個毅力非常人所有。媽媽真的沒有怎樣怎樣,但局面就是如此這般。這麼多年了,媽媽從沒走出去,找不出錯,媽媽只能先扼殺了自己,再一直怪自己,然後怪所有人。
這讓我回想起大學時代飛飛交往的初戀男友,是一個多情的才子,兩人愛得熾熱,但男生的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他生日當天,偷偷跑出去跟學妹廝混,飛飛好不容易捧著蛋糕找到了他,男生回說:「可是我在忙著耶」,飛飛問說:「那蛋糕怎麼辦呢?我等你吧?」男生回了一句:「蛋糕就丟掉吧。」
那天飛飛不知道徒步走了多遠,邊走邊哭,見到我的時候雙眼已經哭成鹹蛋超人,口中一直喃喃重複:「為什麼他這樣對我?為什麼?我怎麼了?」
一般女子發現男友在跟學妹廝混,鐵定大鬧一場,換作是我應該已經把男生打到五官移位,飛飛竟然直接哭崩,然後把問題矛頭指向自己,負面能量跟方向完全衝著自己來,那個可憐跟矛盾的場景,我至今無法忘懷。
▍原生家庭的深切影響
飛飛出社會工作一路順遂,這不意外,她本來就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責任感過大,又深怕讓任何人失望的人。讀書時代的午餐時間一起吃飯,她一定都會先問我要吃什麼,總是亂吃且沒意見的我說不出什麼來,然後她再婉轉說附近有一間什麼好吃的,要不要一起去呢?即使對親密好友,她都是把自己放在後面。
這幾年遇到一個很賞識她的老闆,飛飛很盡力在工作上表現,擔下了超載的工作,但是老闆的這份賞識這份愛,其實很沉重。老闆本身是一個很有才華但工作能力平庸的人,同組同事們又一個比一個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為了老闆的這份賞識,飛飛拚了命似的在工作,其他同事留下的爛攤子、趕不到的死線、看起來不可能的案量,全都完成了。老闆不吝表現對飛飛的欣賞,總是在大家面前誇她,對她特別好。
這樣共事了三年,到了第三年打考績的時候,飛飛意外得知同組的笨蛋同事阿花—一直在闖禍的那個阿花—考績竟然比飛飛還好,飛飛就崩潰了,找老闆質問。實際上,那公司有個不成文的濫俗,考績是用輪流的,連續得了兩年好成績的飛飛,這一年輪到承擔爛考績。這樣的濫俗,很多老派公司都有,公家機關尤甚,考績流於形式。
考績用輪流的,是很常見、許多人都麻木的事,稍微解釋一下成年人都能懂。偏偏感情用事的老闆一被質問,口氣也不好,跟飛飛兩個互相指責對方,原本三言兩語就能解開的事,變成一場劇烈的感情相互勒索。在職場上彼此依賴的兩人,兩敗俱傷,老闆馬上提出要調單位,過沒多久,飛飛就辭職了。
事發當時,我還在國外渡假,一回到台灣,飛飛就奔到我家狂哭,絮絮叨叨地說著此事,唸著阿花憑什麼考績比她高,老闆憑什麼怪罪,她怎麼都想不懂,眼睛又再度變成鹹蛋超人。在職場打滾多年、什麼險惡場面都看過的我,一聽就覺得這個劇情也太簡單,簡單到讓我疑心大起。不過就是個考績用輪的爛習俗,通常老闆會私下按捺幾句或包個紅包就沒事了。這麼簡單的邏輯,一向聰明的飛飛會不懂?
「你真的很在意考績這件事嗎?老闆不是跟你說這是用輪的?而且你已經輪了兩年的領先耶?」我問,坐在沙發上哭到脫水的飛飛說不出話。「而且像我們這種工作能力好的人,自己都很清楚,不太需要考績這種東西吧,大不了換間公司就是了。」脫水的飛飛還是說不出話。我太瞭解她了,她在意的才不是考績甲乙丙,而是老闆的愛,那份她人生中少有的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按照教育部的百科:「泉水乾涸,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語出《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比喻人同處於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在職場上賴以生存的這兩條魚,老闆依賴的是她的工作能力以及對老闆才華的仰慕,飛飛依賴的是老闆對她喜愛及倚重,那種沒有她不行、就你最懂我的感覺。原本不應該發酵成這樣的職場上下屬關係,卻因為各自踩到個性的殘破處,雙方都痛得撕心裂肺。
於此同時,飛媽那端也沒閒著,同樣的上演情緒勒索、指責、破口大罵、哭泣的無間道,舉凡房子漏水跟鄰居間的修繕問題、自己的腿拐到看醫生、飛飛要多久回去吃飯一次等等,都可以輪播一次上述戲碼。
直到與老闆的狀況同時發生,飛飛再也承受不下去了,傳訊息給媽媽將從小到大憋在心裡從沒講過的話全盤托出,從生字簿、插畫本一路細數成長中的種種創傷,訊息的結尾是:「我沒有忘記這一路上,你是怎麼對我的,所以現在才要演母女情深那一套,很抱歉,我做不到。」
與媽媽斷了聯絡的幾個月後,到了農曆過年,左思右想許久的飛飛,還是提起勇氣,帶著禮盒跟紅包回去。結果,回到老家,電鈴沒裝上、電話無人接聽,無法上樓的飛飛打手機給平板角色妹妹,叫她把電鈴跟電話裝回去。
上了樓,四十坪的老華廈,被飛媽跟飛妹堆東西堆到連一個站的地方都沒有。那麼久沒見了,兩人還是一見面就開演老戲碼,飛媽不需要暖身就可以登場,再度數落飛飛都不回來陪她、不顧家、忘恩負義、不惜福、以後會有報應等等。這齣家庭爛戲的結尾是飛飛大哭奪門而出,找了一間過年期間幸虧還有營業的小火鍋,一邊哭一邊吃。
辭去工作後的飛飛,幾度出國旅行,去一些自己去過、熟悉也喜歡的地方,也去一些從未去過、但心嚮往已久的地方。我三不五時就在手機裡收到飛飛的旅遊照片,冬日大雪中包得像熊的她,熱帶國家中盡情享受美食的她,坐著電車漫無目的遊走的她,看似自在,卻沒有比較好。知她如我,只能在她想說話的時候陪她簡訊聊個盡興,然後留給她一句:「如果你真的想離開這個世界,跟我說一聲,我跟你那麼好,有資格先知道。」
她說,好。
▍榮格也解不開的題,薑母鴨可以
在冰天雪地的北緯國家,她住在一間設施完善的小套房,浴室廚房一應俱全。飛飛說:「一應俱全的意思,其實就是我要怎麼傷害自己都是很容易的,工具很多。」旅行到世界的盡頭,想著自己人生中的種種,想著自己為什麼把自己的人生搞成這樣,想著自己的人生裡要得到愛,為什麼這麼難這麼坎坷,坐在房間裡小沙發的她淚流成河,把自己的上衣哭到擰得出水。「這個時刻我可以體會安東尼.波登的感覺,人生真的好苦,雖然世界上還是有些愛你的人跟你愛的人事物,但巨大的痛苦,還是讓你想要放下這些而離開。」
我在遠遠的那方聽著她說,想不出什麼深奧道理,只能回她:「嗯,那邊太冷了,我覺得你現在去泡個澡,然後好好睡一覺,早一點回台灣。台灣現在也很冷喔,但我在吃薑母鴨,就是你家附近那家很好吃的,你吃過嗎?」
「回來吃薑母鴨吧。」我在手機上再打一次這句話送出去。
在這個當口上,就算飛飛傳訊息給榮格,我想榮格也不一定解得開這道題,但薑母鴨或許可以。薑母鴨是個魔性的字眼,人生中其實還是有很多膚淺的東西是美好的,像是台灣冬天的薑母鴨、羊肉爐,還有想跟你一起吃薑母鴨的我。
據她後來說,她就是默默地脫下淚濕的衣服,直衝浴室把自己泡得紅紅熱熱的,泡到有點疲倦鬆軟感,然後裹上被子,睡個好覺。
有一句話很土,但我還是得用:「解鈴還需繫鈴人。」面對人生種種的結,我們只能靠自己解開。我鼓勵飛飛去找老闆好好談一談,也推薦飛飛去看了一個很溫柔的身心科醫師。
飛飛跟老闆說,她氣的是她一直都最為老闆盡心盡力,但是考績不如人。但她也知道,她要的不是考績,是一直以來老闆對她的倚重跟愛惜,「我知道我非常渴望被肯定被愛跟重視,這點大過一切。」老闆說,這些其實他都明瞭,這幾年在職場飛飛大小戰事無役不與,飛飛是自己人,他以為他不說,飛飛都明白。他也知道自己的才華高過工作能力,外面的人講得難聽,自始至終,飛飛都護著他。
兩個殘破的人再度安慰了對方。這不是最好的結局,但旁觀者如我覺得很不錯。雙方說出心底的話,尤其是,說出自己的弱項,說出自己在強烈爆炸的情緒後面複雜的動機,即使只是殘破的人互相安慰也無不可。說到底,人生而在世,誰能十全十美?誰能有一份完整如滿月的心靈?能夠找到知己堪可藉慰,就算是三隻腳的椅子,亦能互相扶持在這世間站穩。
要一個血親結構外的人,去理解原生家庭的痛苦跟糾結,是多麼困難,即使是夫妻,即使是好友,要梳理十幾二十年複雜結構,還原幾千幾百個錐心的現場,都是困難的。但只要是一次同情共感的理解,對於在無間道裡輪迴的他們,都已是一份無上的溫柔。
▍我能不能選擇,不要當你的女兒?
在三十歲後段,我跟飛飛耗費了大量時間去討論關於飛媽的種種,盡量還原一個她從小看到大的女性典型,再回溯她從兒時吸收到的種種,用做學術研究的精神、抽離的、盡量客觀的(雖然很難),去解析她為何成為現在的她。
心理諮商師說,飛飛已經取代父親,成為這個破碎家庭的配偶角色,媽媽的精神支柱兼凌遲對象,這個分析也同樣解讀了為什麼歲數相差不多的飛妹,一直是情緒淡薄的平板角色,因為在這個結構裡,飛妹就真的單純扮演了孩子,而飛飛隔離了所有孩子應該承受的殘忍與痛苦。
另一個心理諮商師說,飛飛心底應該還是很想跟媽媽和好,或是希望媽媽的狀況能有所改善,至少母女關係不要像現在這樣惡劣;但,諮商師說,現在飛飛最主要的課題就是要顧好自己,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遺棄了媽媽。畢竟在此之前,她已經耗盡青春,陪媽媽走過了千山萬水,卻尋不到任何解方。
「我覺得我媽不會有任何改變了。」某天飛飛傳訊息給我,絕望地說。「我忍耐了這麼久,好不容易講出口,講得這麼白,她好像在平行時空,不知道是聽不懂還是不以為然,完全沒有要溝通的意思。這樣也好,我以後也不用再忍耐了。」
我揣測著飛媽的角度,再回想飛媽常指責飛飛的那幾句話,「我覺得你媽媽心裡對目前為止的人生,跟你的劇情應該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媽應該覺得,她才苦咧,她一生都很苦,為了你跟你妹,『這種情況下』她還忍耐了你爸好多年,『這種情況下』含辛茹苦把你們姊妹帶大,『這種情況下』你卻沒有繼續陪在她身邊反而逃開就是不知感恩⋯⋯」
「可是『這種情況下』,孩子寧願不要長大啊。」飛飛說。
我可不可以不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為我犧牲?
我能不能不要當你女兒?
我能不能選擇,不要繼續當你女兒?
▍人生沒有如果
孩子無法選擇在哪個家庭出生,孩子沒有能力篩選成長過程中接受到的資訊,甚至無力去抵抗受到的任何對待。媽媽,在你變成一個含辛茹苦、下半輩子都充滿怨念的女人之前,你有問過我的意見嗎?如果可以,我寧願我不要出生,你不要為了我去撐一個圓滿,我寧願不要這樣長大,請你不要再說是為了我,不要再說我不知感恩,不要再說要不是你我哪有今天,你沒有問過我要不要這些「恩情」,不要把你的恩情跟怨念當成無限額度的黑卡,動輒提領,消費我的痛苦。我寧願我今天這些都不存在,也沒有我,而你還是原來的你。
但,人生沒有如果。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出生,無法選擇出身,無力改變成長過程,無力幫助已經深陷泥淖的親人,無力償還那些對方覺得深似海而硬加於你的恩情。但我們一定可以讓自己不那麼相似,不那麼受對方牽制,一根毛一根刺,慢慢拔除。
對於與母親相像的種種優點,身為子女的自覺性反而比較低。其實那些內化的正面力量,亦帶我們渡過人生萬重山。
我母親是個性圓滑、容易交到朋友且樂於助人的女人。從小看著她的生活樣貌—就算自己不甚好過,也願意對人伸出援手;即使是一通電話的關心,即使是非常遠的關係的拜託—只要她覺得整個局面讓大家受益,她就會去做。「我們能被別人求助,代表我們自己有能力。」這點深深影響著我,讓我在成為嚴厲苛刻的目標導向者之餘,還能真心關切別人。活在世界上的時間長了,才深深體認到這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永遠都對別人再好一點」。
對於吸收自母親的缺點,總是在長大成人後變得比優點顯眼。輕微症狀如我,也在學著篩掉那些深植在我腦海中、我比較不適應的價值觀,然後在每個快把自己逼死的關卡,深呼吸一口氣,放掉這個深深種植在我靈魂中的完美控制狂人格,把腦中那個從永康公園急奔回家的高跟鞋聲音關掉。我很感謝她,但我不是她,我只想成為我,我也只有能力成為我。
即使那樣的相像是深植在靈魂裡的,在你每個沮喪的時刻,又再度散落在你周遭的空氣,你聞著那些似曾相識的思維,覺得你又要再度陷落在某個附身的靈魂。不,你們是不一樣的,即使要拔除一萬根的刺,你也該明瞭,你們曾經很像,那是因為你很在乎她,但你們早就是完全不同的人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們已是各自呼吸、各自運轉的獨立星球了。
我們是看著母親學習當女人的,跟母親可以很相像,也可以很不像,孩提時代的你或許無力解套,但長大以後的你一定可以。即使需要跋涉一段長長的路,在途中飽受愛與不愛的追殺及殘破的自我懷疑,還是可以打磨出一個比較接近理想的自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前面說,飛飛跟她的老闆像《莊子.大宗師》裡講到的那兩條困在陸地的魚,相互吹氣濕潤對方,一種非常浪漫的相濡以沫,實則所有的相濡以沫,都是帶有痛苦成分的,與老闆的互相扶持還能稱為是萍水相逢中的一點溫暖,一個渴愛的孩子遇到了一個賞識的臂彎,母女關係卻絕少是這樣理想的依賴。
莊子在本篇的下半段說了:「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兩條都快垂死的魚,互相吐沫救助潤澤對方,還不如在江湖中忘了對方。沒有人有能力拯救另外一個人,除非被救的當事者有心。也沒有人真的會完全復刻另外一個人的宿命,除非你自己根本不想逃出這個輪迴。互吐泡泡到雙方都乾涸至死,不如想辦法擠出這塊泥濘回到水底,然後相忘於江湖。
親子關係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路。我自己同時身為女兒、母親,深知母女關係對一個女子人格成型的著力之深。我最常跟我女兒說的話是:「你喜歡哪一個,就選哪一個。」她看到我發怒,會問我為什麼這件事情讓我不開心,我說,因為這件事情的某個點讓我不喜歡,但你可能很喜歡,這只是媽媽的感覺。以此類推,我的喜怒哀樂,我的喜好選擇,都是我的,你有可能有跟我不一樣的,關於你自己的那些,「你要好好想一想,看看自己的感覺。」
除了大是大非的道理之外,舉凡審美、情緒、人際互動、生活狀態,我都希望她「好好想一想」。她現在才四歲,確實很難好好想一想,但我說,你可以體會自己的感覺,你真的開心嗎?還是因為你的朋友都想這樣,所以你也選了?還是因為媽媽喜歡,所以你選了?多探索一些,多嘗試一點,身為媽媽當然心裡還是有些期待,或許你跟我很不相像,也不符合我的那些期待,但你是自在且快樂的,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人生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但很困難:找到自我,不要偽裝成別人。這個偽裝可能是你的保護色,或是你根本渾然不覺,或是你覺得必須要這樣才能活下去,你長久以來習慣那樣的活,或是你覺得根本擺脫不了,又或是你覺得那些與你切不斷的都是你的責任,你必須償還,必須拯救。做為一個人,遺棄自己的出身實在太可惡了,你心底覺得自己是個逃犯,你不明白為什麼得到愛那麼困難,不明白為什麼你長那麼大了還是渴望稱讚,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奇異的時間點你就會捲進某個情緒的漩渦,吼著那些不像你平日說的話,做一些像以前傷害過你的人的事情,但那根本不是你。
我們都是這樣看著母親,學著當女人的。不管你多喜愛你的母親(或是相反),你都已經「只是」你自己了。每個人都有資格無條件地被愛,就算你的母親沒有如此回應你,那也不代表你失去了愛的能力。
小時候,母親就是你的天,當你變成大女孩,會發現世界上有各式各樣有趣的人。現在你必須專注地看著自己,重新學習當女人。雖然心底那個小女孩偶爾會害怕,偶爾會抓狂,但那沒關係,因為你會照顧她。
你不能選擇當誰的孩子,但你絕對可以選擇怎麼當你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再簡單的小日子,也需要挺身前進!
博客來:https://reurl.cc/1x1nLm
金石堂:https://reurl.cc/Kk0ynq
誠品:https://reurl.cc/D9ANkE
讀冊:https://reurl.cc/R4zKVr
大好書屋
.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三重 身心科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健康的人而言,善待自己真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但是對被憂慮症籠罩的人而言,淺淺一笑都像移山倒海一樣的困難。
不要怕求醫!
不要對他說:「我陪你去看病、我帶你去看病。」而是要告訴他:「我們一起去聽聽醫生的說法好嗎?」
取自《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次要跟高姊直播的,儘管是談憂鬱症的書,但語氣非常活潑,讀來正能量飽滿。高姊的文字功力到了一定的境界,也許是多年記者工作的積累,難怪又是一本暢銷書。
「我愛你三個字是很重要的藥方,需要用非常具體的方式讓患者『服用』,你可以用語言說出藥方,你也可以用肢體擁抱傳遞藥方,你更應該常常跟他視線接觸,點滴藥方。」
高姊是一個很有愛的人,她也很主動求愛,她的主動積極促動了一個愛的循環。她是過來人,又帶著療癒的能量,願意寫書,也願意透過直播分享她的經驗,我相當感謝。
@高愛倫
https://www.facebook.com/kaokao.kao
我愛極了她的彩虹衣,她是很可愛的老人家。這本書,不只能看到憂鬱症,也能看到高姊這個人,精彩萬分。
祝願您,或有低谷,也能精彩!
*********************************
如果你的家人有憂鬱症
【文/ 高愛倫】
這樣舉例吧!家有鬱卒就有獄卒。有憂鬱症的人我們形容他滿心鬱卒。照顧或陪伴憂鬱症者的家人,我們稱他「獄卒」。鬱卒和獄卒這樣的形容都沒有不敬的意思,只是覺得這樣的字詞存有可以類比的情緒。
憂鬱症患者就是心思細碎的鬱悶患者,在整個家庭關係裡,照顧者總是在束縛或關懷的關係中,努力找尋彼此和平共處的模式。
鬱卒並不容易屈服獄卒的律令,反倒是獄卒管不住鬱卒的動靜。
我們必須承認,憂鬱症患者在很多家庭裡是受寵如「王」的。基於愛,家裡成員都願意對那位始終心情不好的家人無事不讓。
但是,「讓步」解決得了問題嗎?
我對外大概是太理性溫和,所以即使我完全沒有能力隱藏我的「鬱顏」,我的朋友最多只會說:「妳看起來沒什麼精神。」幾乎沒有人直接認定我是在情緒障礙中,只是覺得我提不起勁,我的穿著也不再鮮豔。
我在鬱中,還是時有機會和別的朋友談各自家中的鬱事。
我所聽到的每個故事,都讓我有一種感慨:父母對子女的愛,真的遠遠超過子女對父母的愛。
大凡是長輩有憂鬱症的,子女都覺得盡量盡孝道,配合做讓父母開心的事最重要。如果是子女有憂鬱症的,父母也是盡量配合做讓子女開心的事。
但是其中有一個差別,子女照顧爸媽是帶著孝思,父母照顧子女除了無盡的愛,也有無盡的擔心,因為世代交替過於迅速,打破倫理中的百年鐵律:親人親不過家人,信人信不過父母。
當孩子不再跟父母講心事時,父母不是失望或不親密而已,父母會因為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而顯得驚慌,有太多的母親告訴我:「我這麼愛他,可是我常常覺得好怕他。」
我看得出來他們是如何小心翼翼,又屈意奉承著所謂有憂鬱症的孩子。
我的好朋友,她孝順一輩子,從結婚就把媽媽當嫁妝帶到夫家,女婿也是孝順的好女婿。
媽媽心裡最惦念著的,是很少來探望她的兒子,但是日常生活裡又對女兒緊黏不放;媽媽年紀大了,朋友也年紀大了,照護辛苦仍甘之如飴,但是媽媽不准她離家寸步,終於也把她折騰到失常了。
我們喝咖啡,聽著她哭,她說媽媽是憂鬱症,我說:「不,是妳憂鬱症,妳必須為自己爭取一點生活空間。」
「我只要出門,我媽就會鬧!」
「妳出門,家裡有兩個外勞和妳先生照顧她,所以她百分百安全,妳只要在約定的時間回到她面前,她就有安全感;她心裡掛念的是哥哥,她鎖住妳只是為了安全感,如果繼續這樣,是妳先垮,然後誰來照顧她呢?妳先生這麼好,妳要他一人承擔嗎?」
朋友找到協議方法,現在母女都過得很好。
醫生說憂鬱症有心裡性病源,有生理性病源,如果是環境因素造成的問題,只要把關鍵事件調整到適當位置,憂鬱情緒是會被消滅的。
跟憂鬱症的家人在一起,關於感的表達不妨直接熱烈一點。妳家上下兩代或三代,說過這些話?做過這些事嗎?
❶「我愛你」
我愛你三個字是很重要的藥方,需要用非常具體的方式讓患者「服用」,你可以用語言說出藥方,你也可以用肢體擁抱傳遞藥方,你更應該常常跟他視線接觸,點滴藥方。
你相信嗎?視線冷冽還是溫柔,有可能左右一個憂鬱症患者的生死選擇。
我愛你,不是戀人的話。「我愛你」,是任何一種好關係的情話。
❷「我需要你」
「需要你」也該透過一些簡單設計,讓對方為你做些什麼。
「需要他」就是提升他的重要性,這些重要性會形成他對自己內在的穩定。
與其說:「我帶你出去走走。」不如說:「你陪我出去散步。」
與其幫他倒茶做飯,不如跟他說:「你幫我配的衣服很出色。」
❸「我以你為榮」
我以你為榮的說法也許太官式,太硬邦邦,那也可以用同義字:你真的好出色、我就是知道你與眾不同、你的能力超過我的想像……。
華人家庭喜歡把對孩子的讚美寫在臉書上,寫在簡訊裡、寫在群組裡,就是不肯直接對孩子說,就是覺得肉麻,最後孩子覺得父母只是拿他炫耀,而不是接受任何狀況的他,只會拿他跟別人做比較,他不願做父母的戰利品,不稀罕也不在乎父母對自己的評價,誤會了最真實的愛。
❹「我喜歡自在觸摸你」
肢體語言不限於擁抱,可以運用的太多太多了。撩撩頭髮、拍拍臉;討論美甲、捏捏肩;母女勾著手臂看電視;開放討論同性或異性的觀點;各自在一張瑜伽墊上,一起研究健身姿勢。
我的小姑吳潔如來家裡吃飯,她曾是商務口譯員,走遍全世界,兒子是實習中醫師。餐桌上,來自高雄的媽媽撫著來自台中的兒子臂膀,眼睛在跟我們聊天,情感上母子沒有停止交流,他們一家四口感情親密是有道理的。
❺「我們一起和身心科醫生討論我們的狀況?」
如果病人沒有病識感,也沒有主動改善情緒的意圖,極大的意外是:家人幾乎都不敢有看診的提議;或者是提議之後,無法應付憂鬱症患者更大情緒的反撲。
對健康的人而言,善待自己真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但是對被憂慮症籠罩的人而言,淺淺一笑都像移山倒海一樣的困難。就算越老越豁達的好人生,還是難免會遇到風浪,行船過暗礁,擦傷撞傷當然會留洞留孔。不要怕求醫!
憂鬱症是人類史上新發現的生物疾病,這個現象就像最佳海域突然蹦出各種險峻礁石,但是警覺夠的船長水手,只要懂得改弦易轍,補救急難,船就不會沉。
幫助患者理解:看病是必須又絕非不名譽的事,在解說過程中,醫生要柔軟與心平氣和。
不要對他說:「我陪你去看病、我帶你去看病。」而是要告訴他:「我們一起去聽聽醫生的說法好嗎?」
❻「易子而教是可行之策」
有些孩子不會對自己父母敞心,偏執的認為別人家的爸媽才較開明。
沒關係,就接受這個不是事實的事實吧!健康的父母親,如果對憂鬱症的孩子實在束手無策,也許,可以試著先從自己出發去做相關科別的諮商,試試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專業的建議。
看看自己的親戚朋友中,
有無長輩或平輩是特別受憂鬱者信賴的,
隔一層關係多一層想像,
有時,也許一個距離得宜的角色,
反而特別容易對焦,會成為憂鬱者的解惑人。
.
以上文字取自
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微笑下隱藏的其實是不安!一個微笑憂鬱症患者寫給自己的和解之書
博客來: https://linkingunitas.com/2juh4
誠品: https://linkingunitas.com/OTlLU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KLNiT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jtSqc
讀冊: https://linkingunitas.com/nseBj
三民: https://linkingunitas.com/YSOgB
聯經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linkingbooks/
.
已額滿 6/14已額滿_免費台南新希望健康講座_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83251235180580/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三重 身心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我們每一天,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大家都以為我很可愛、很友善,
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心裡面常常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
我在心裡面想著要殺死我爸爸大概有十次以上……
我常常想著某個討人厭的同事,恨不得他失敗,但我表面上還是會笑臉迎人……
或因為一件小事,我覺得自己最爛、最糟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
我覺得這樣想的自己,非常糟糕,而我停不下來……」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
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作者介紹:邱淳孝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與心理師。
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現為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有18位成員)。
現專職於心曦接自費個案。服務形式有個別諮商、伴侶/家族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
專長:親子議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團體動力、性別議題、性諮商、阿德勒心理學。
曾任天使心團體帶領者;喬治高職、開平餐飲輔導員;成德國中、陽明高中擔任輔導老師;中崙諮商中心、台大心輔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
也曾於公視、大愛節目擔任心理專家,並曾於新竹教育中心、台東地方法院、三重郵局、純青基金會、空軍台北大隊、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及各高中職、大學等擔任講師,並於失戀花園、康健等網路平台撰寫文章。
著有《與孩子,談心》、《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電子書)。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並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探索人性充滿好奇與熱情。
作者粉絲頁: 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 心曦心理諮商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