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階思考》部落格文末抽書 x2 本
你聽過 股癌 Gooaye 嗎?過去一年多來,這檔長踞各大 Podcast 排行榜的投資理財節目,儼然成了很多人的通勤良伴(包含我!)。我身邊很多朋友也因為聽了節目,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今天就來幫大家介紹這本塞滿了股癌風格的著作。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ey-think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灰階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 Podcast「股癌」的節目製作人謝孟恭,這個談投資的節目上架數週內就成為台灣 Podcast 各平台總排行榜第一名。節目的內容比較偏大眾向,尤其適合股市「菜雞」(投資新手)收聽。
在這本書中,作者彙整了之前在節目上分享過的精華,搭配許多財經界的故事和各路投資大師的觀念,寫出了這本同樣適合投資新手的投資書籍。書中分成三個段落鋪陳,首先是排除人們常見的思考偏誤,接著是廣納多元思考的心態,最後是實際付諸行動的叮嚀。
對於投資老手而言,這本書稍嫌簡單和淺薄,但我覺得這正是作者厲害的地方。起初我聽股癌的時候,也認為怎麼都在說一些簡單的入門知識。後來我漸漸改觀,為什麼這些晦澀的財經知識從他口中說出來就這麼「直白好懂」又「平易近人」,真的要換成我自己說的時候,卻如同有鯁在喉、難以開口?
原來,把艱深的觀念,用三歲小孩也能聽懂的方式說出來,其實就是一門「表達的藝術」。作者的投資觀念和策略對投資新手很有幫助之外,我更喜歡觀察的是他如何把這些事情用白話文說出來的方式。以下我整理這本書的九個重點,以及一些我的延伸想法。
.
【排除思考偏誤】
.
1.打破常見的迷思
物極不一定必反。「漲多必跌、跌多必漲」這句投資人琅琅上口的順口溜不一定總是成立,實際的情況是:(1) 漲多不一定必跌,有些公司的護城河就是夠深,能夠持續、穩定地長期成長、(2) 跌多不一定必漲,當一家公司的營運和競爭力都持續出狀況時,可能直接一跌不回頭。
別跟股票談戀愛。根據美國市值前3000大企業加權計算出來的「羅素3000指數」,自從1980年來漲幅已經超過七十倍,但是驚人漲幅的背後,僅來自於7%企業的貢獻。反而有40%的企業,市值下跌了七成以上。選對股票的報酬很驚人,但選錯股票的懲罰也很嚴重,別單壓、重壓單一企業。
.
2.別盲從大神
小心股海牛鬼蛇神。媒體和網路上有許多財經專家會把自己包裝成能夠預測股市走向的神人,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老師」最後要賺的就是學費。很多人面對投資選股的壓力時,往往會希望抓到一隻浮木,甚至是起了貪念想要找一夕致富的方法,卻往往落得適得其反。
站在大盤的肩膀上。股癌節目裡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盤是很難被打敗的存在。根據數據指出,美國市值前500家企業市值的「標普500指數」已經連續十年打敗85%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因此初踏入股市的新手很適合從「定期定額投資大盤市值型ETF」的策略著手,站在大盤的肩膀上先勝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再逐漸提升自己的投資眼光和技巧。
別把思考外包出去。作者譬喻地很傳神,人們常常有病急亂投醫的情形,誤把路邊邪廟當神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瞭解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所謂專家或老師給的建議必須要自己消化吸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如同《思考外包的陷阱》這本書提到自主思考的觀念:「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
3.當心同溫層陷阱
避免深陷同溫層。人類長久演化下來的「群性」,讓我們對群體內的人緊緊團結,對群體外的人毫不手軟,甚至恨意濃烈。投資方法和策略千百種,如果太過於執著於某一種策略,然後又跟同溫層內的人一起取暖,往往會忽略了其他多元的觀點,錯過了潛在的警訊,這對投資不一定是好事。
加入新的同溫層。意思是跳出原本的舒適圈,針對不懂、不熟的事物,先去瞭解,而後評論。如同美國作家費茲傑羅曾經說過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時候要刻意讓自己擺脫意識形態上的枷鎖,試著去理解「反面」立場的觀點,讓自己能夠同時掌握不同面向的看法。
讓大師成為你的同溫層。這讓我回想起另一本《知識的假象》書中提到:「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只有當我們看得夠廣,踩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描繪出更完整的知識地圖。
.
【廣納多元思考】
.
4.謹慎面對加工資訊
如何善用加工知識。隨著數位時代蓬勃發展,資訊的爆炸已經不單是用洪水氾濫可以形容,我們每天接觸的「加工知識」也越來越多。作者提醒,「只」吸收加工知識可能會造成偏食和營養不良,必須懂得把加工知識當成一種「索引」,用它們來找到資訊的源頭。
懂得找到資訊源頭。許多優良的加工知識產出者,會把資料來源檢附在文章內、文章末、影片註解中,如果要避免「斷章取義」的速食現象,就必須真正投入時間,找到資料最源頭的「原型食物」來吸收。與其聽別人說巴菲特今年又說了什麼,倒不如直接找他親筆寫的股東信。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作者舉例像是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瑞.達利歐(Ray Dalio)都擅長利用備忘錄跟投資人溝通自己的想法,這些備忘錄的觀點之犀利、視野之遼闊,而且他們總是在修正自己的看法,學習新的東西。我很喜歡的俄國詩人普希金(Pushkin)曾經說過:「閱讀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因此,要培養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從大師的眼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
5.贏家的特質
樂觀,但不天真。這邊指的不是天真浪漫型的樂觀,而是要瞭解「風險」的本質,預期前方一定會有許多「驚濤駭浪」,但心底清楚在長期趨勢的發展下,人類社會將持續「進步」和「成長」的樂觀態度。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短期的波動,什麼又是長期的成長。
耐心,穩中求勝。耐心這個特質放在現代的社會環境,只會越來越稀缺。巴菲特曾經說過:「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他深知投資的報酬來自於「時間」加上「複利」,也就是他著名的「雪球理論」(找到濕的雪和一條長長的山坡,讓雪球越滾越大)。當投資人越是急著殺進殺出,這顆雪球就越是滾不大。
行動,承擔風險。最近我讀到德州撲克冠軍選手吳紹綱寫的《致富強心臟》這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作者提到成功就是要「承擔多一點風險」(Take more risk.),而且把風險控制在「安全邊際」之內。應用到投資也是一樣的,我們要認識到「風險」是比「報酬」更加重要的一環,承擔你可以承擔的風險(但別失控),才有機會獲得甜美的報酬。
.
6.總是保持質疑
質疑是一種求知的態度。作者認為保有質疑的態度,就如同幫自己繫上一條「安全帶」。2020知名交易平台Robinhood有一位二十歲美國青年,誤以為自己交易失策負債73萬美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事實上,他並沒有賠這麼多錢,只是因為他搞不清楚遊戲規則,也沒向券商再詢問細節,結果才讓憾事發生。
求證是必要的行動。資訊發達的現代,人們習慣看網美打卡美食、推薦景點,甚至有時候連投資標的都要「跟風」一下。問題是,當我們沒有對細節仔細求證,連自己再跟什麼、買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往往會淪為股票市場裡的「韭菜」(大戶眼中容易被收割的散戶)。懂得綁上一條質疑的安全帶、自己採取行動去求證事實的人,可以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安全。
.
【實際付諸行動】
.
7.從認識自己開始
認清自己是誰。書中提到一個作者去面試特斯拉業務員的故事,面試官要求在場的面試者試著「賣給他一輛特斯拉」。結果每個面試者都使出渾身解數背出特斯拉的性能、規格、特色。竟然沒有一個人問面試官買車的用途是什麼?家裡有幾個人?如果我們在投資之前,沒有認識自己投資的「目標」,會很容易迷失方向、心猿意馬、心慌意亂。
投資沒有萬用答案。每種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報酬可能都彼此不同,每種年齡層、每種職業屬性的投資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投資沒有完美的「公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及最「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策略。與其問哪種投資標的最好,倒不如問怎樣的投資策略最適合自己。
別輕視風險接受度。我們都知道股市大起大落,卻時常輕視了當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在帳面上「大跌」時的心理感受。這讓我回想起探討頂尖投資家如何追求報酬、管理風險的《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書中有一句話書說得非常好:「投資人無法管理報酬,但卻有能力管理風險」。重要的是拿出自己賺來的真金白銀,真正投入到市場中實際感受那種起伏帶來的情緒,你才會知道自己對於風險的承受度如何,再進一步思考如何管理風險,採取適合自己的策略。
.
8.別把雜訊當訊號
財經界亂象多。在這個大多頭年代,冒出許多號稱可以「事前預測」和「事後驗證」的投資專家,或者把任何意見都說得「模能兩可」的投資大師。這些雜訊常常會引起人的貪念,想說賭個一把,說不定這次就被這個專家大師說中,能夠翻身翻倍呢!結果,雜訊始終是雜訊,跟隨雜訊行動的後果好一點是載浮載沉,差一點就直接溺水滅頂。
接受多元持續修正。即使我們選定了某一種投資策略,也不要讓自己故步自封,要記得讓自己保持接收最新的市場訊息(前提要懂得區分訊號和雜訊),對策略作出微調和修正。我很喜歡的《跨能致勝》這本書中提到:「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持續接收多元意見,異中求同,是打造成功策略的不二法則。
.
9.炒股前先炒人生
人生如骰子,很難一次就豹子。有在投資的朋友或許都聽過這句玩笑話「本多終勝」,一開始有龐大「初始資金」的人,都透過一樣的投資報酬率,往往會遠勝過初始資金較小的人。如同前文提到,你雖然無法管理「報酬」,但你能控制的是「提高累積本金的能力」,無論是加薪、轉職、創業,都能幫你帶來更多的銀彈,讓你在市場上擲出更多骰子。當你能骰出更多次、骰得比別人更長久,相對就提高了骰中豹子的機率。
投資自己,是最重要的投資。因此,與其心心念念在投資報酬率這種「不可控」的因素,倒不如努力投資自己,這才是唯一「可控」的因素。在《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本書中有一個很棒的投資觀念:「真正擁有無限成長潛能、讓你可以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其實是創造更多的收入」,也就在專業和事業上持續「開源」。投資自己,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投資。
|黑白之間都是灰,找到無限價值的所在。
【有聲書讀後感想】
我當初第一次要讀《灰階思考》的時候,雖然自己已經有這本的電子書了,但那時候在「1號課堂 App」看到這本書竟然也出了「有聲書」?而且全暢聽會員還可以直接聽整本?當下超興奮!可是仔細一看,竟然不是主委本人的原音重現,而是找來 Podcast 百靈果的凱莉操刀演出。
雖然當下有一點期望撲空,可是真的給他聽下去之後,我就改觀了。因為這本書的文字很淺顯易懂(股癌風格,晦澀金融投資知識直白講),加上凱莉的說書口條真的很流暢,我一邊開車一邊聽這本書,就像是平常在聽股癌一樣暢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是最早開始聽的讀者之一,整本有聲書都還沒錄製完成。接下來就變成每天推出一個小章節,然後我就很像在「追劇」一樣,每天上班通勤時聽一個新的段落。這也是我第一次把有聲書當成追連續劇來聽,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總結來說,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聽書體驗,我雖然聽過許多 Audible 英文有聲書的經驗,卻都是同一性別的作者+說書人,沒有聽過這種作者和說書人是不同性別的組合。對於這本有聲書的組合,我很欣賞1號課堂的操作手法,除了噱頭十足之外,也確實帶給我很獨特的體驗。
有興趣聽這本書有聲版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1號課堂使用心得文章,你也可以聽 YouTube 上面的試聽版感受一下。新書發表的時候他在台北簽書會也有一段現場分享,你可以聽聽看他怎麼說。
.
【後記:保持思考的多元性】
.
如同這本書的核心觀念:「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個色階。」與其說這是一本談投資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談「思考方式」的書。真正深諳投資的大師,也都是善於思考、熟捻人性、多元吸收、持續改善自己的終身學習者。
這本書的心得分享是我花了「最久」時間寫出的一篇文章,前後總共寫了三個多禮拜才陸續成型。或許這也是對我自己最好的鍛鍊,時常腦袋裡想得太難、太深、太複雜,以至於要用白話文說出口的時候,卻難以開口。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逐漸克服原本的知識枷鎖,也不斷去思考如何將艱深的觀念,轉換成絕大部分讀者都能聽懂的語言。我還想在文章裡偷偷告白,我一開始錄製自己的說書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遇到瓶頸的時候,總是會聽股癌的節目來獲取靈感,從他流利又不用呼吸的節奏裡找到單口秀的信心,從他直白又流暢的閒話家常裡找到豁出去的釋懷。
回顧起來,股癌節目在去年異軍突起之後,不但讓投資和財經知識更為普及,也扮演起一個社群平台,讓許多不同的財經資訊能在上面廣為流通。「投資」這個被許多老一輩人視為洪水猛獸的東西,也以更加親切好懂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如果你對投資這件事還抱有一絲疑慮,那麼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穩定內心的力量和學習的方向。如果你已經有投資經驗卻還心浮氣躁,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老生常談的經驗和智慧。或者,你也可以從類似我的視角切入,學習怎樣把晦澀知識講到讓人直白懂。
這個世界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大是大非的二元論觀點,也不是充滿仇恨和傻樂觀的偏激言論,而是懂得軟硬兼施、多元並蓄、異中求同的灰階思維模式。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SfEm3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GREY
使用期限:7/28~8/3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三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度IG:https://www.instagram.com/3doc0609/ ----------------------------------------------------------- 笑話投稿請點→http://bit.ly/2Jk2NyO 其他邀演合作請洽:mm52160@gma...
三 度 講 笑話 73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民間努力
#政府不會出力
鴻海與台積電洽購BNT疫苗,終於完成捐贈契約簽署,同樣獲得政府授權的慈濟,也預計在最短時間內簽約,總計1500萬劑BNT疫苗,將於9月底後分批到貨,緩解台灣的疫苗荒。
在BNT疫苗確定來台後,#行政院也立即宣布明後年將加購至少1500萬劑次世代莫德納疫苗。我們不清楚這項採購計畫會不會又像之前多次的承諾一樣變成「芭樂票」,但肯定的是,如果沒有鴻海、台積電與慈濟的奔走與牽線,台灣政府將永遠停滯在現行的疫苗政策:#進口疫苗牛步,#寄望國產疫苗。
-
➤ 先卡郭後搶功,綠營表現比卡通更卡通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在昨天的記者會表示,外界批評政府不要採購BNT疫苗的謠言應該到此為止,認為政府上下為了鴻海與台積電的採購案,每天連夜加班,非常努力,「#卡在政府的這個講法很卡通,既不真實又不公平」。
是不是卡通,全民都看在眼裡,我們沒有否認蔡總統在6月18日「全線開綠燈」之後的努力,但關鍵點就在於這個綠燈前,蔡政府足足卡了23天、合計552個小時的紅燈,不僅態度反覆,甚至還透過民代媒體網軍三位一體,拼命帶風向抹紅郭台銘董事長與BNT疫苗。
光是從陳時中部長言談中的態度就可以說明一切,先是在立法院引用錯誤資訊,#指稱上海復星代理的BNT疫苗是中國代工;隨後又在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我敢說現在買不到疫苗」暗指郭台銘做白工;最後又被抓包,鴻海所缺的「原廠授權書」必須要有食藥署的緊急授權才能申請,然而BNT疫苗通過緊急授權的相關字樣,卻在5月30日在食藥署網站上被偷偷移除。
蔡政府置人命不顧,「先卡郭後搶功」的心態,恐怕不只是卡通,而是笑話。
-
➤ 民間熱心被潑冷水,意識形態凌駕人命
另外,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立法院爆料,郭台銘買的BNT疫苗「#一劑是42美元」,還暗指是「#潘仔」(台語,意指花冤枉錢);陳時中也曾表示「#眼睛從沒看過 31、32美元這種價格」,結果這次民間採購的單價曝光,加冷鏈儲運成本每劑大約33美元,完全打臉民進黨的抹黑攻勢。
民進黨為了轉移「卡苗」焦點,從上到下開始帶風向說就是中國因素介入,導致政府與BNT原廠談判破局,「否則早就可以取得500萬劑」。
但民進黨不告訴你的是,在政府親自與BNT原廠談判之前,當年就已經拒絕東洋採購3000萬劑BNT疫苗,指揮中心表示,「若台灣要直接跟上海復星買,#會有一些障礙」,間接證實東洋採購BNT破局的原因,除了派系介入外,很大一部分就是「#意識形態作祟」,就是政治凌駕人命。
-
在繞了一大圈的情況下,如今民間採購BNT疫苗還是依循「東洋模式」,與總代理上海復星簽約;行政院也立即加碼採購次世代莫德納1500萬劑,結局對台灣民眾而言,算是皆大歡喜。
只是我們也好奇,如果沒有民間自救,政府會不會有大規模加購進口疫苗的動作?還是繼續緊抱著未知的國產疫苗浮木,讓國民成為三期試驗的白老鼠?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 好文回顧:十分鐘帶你回顧BNT疫苗採購的水有多深
https://www.facebook.com/TPPfanpage/posts/539814360698049
👇 好文回顧:蔡政府的疫苗迷航記
https://www.facebook.com/TPPfanpage/posts/538575250821960
👇 好文回顧:少一點算計,BNT疫苗採購就能早一點綠燈
https://www.facebook.com/TPPfanpage/posts/529115415101277
---
民眾黨「#打擊假消息」專區正式上線,歡迎分享,對抗抹黑抹紅的認知作戰 ✊️
https://www.tpp.org.tw/factcheck
三 度 講 笑話 73 在 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宅家追劇:英國喜劇和電視節目推薦清單\
好好待在家裡的日子,初期可能還是會有點恐慌與不安,馬上來分享過去一年半陪伴我度過封城時光的喜劇和電視節目,大多爲英國產製,少數來自美加,我知道大家「WFH + 做家事 + 夫妻兩瞪眼」會很煩躁,所以今天這篇就著重在歡笑類影劇,如果反應不錯,我過幾天再整理一份我自己最愛看的英國警探犯罪系列吧!如果想更全面了解英國經典喜劇的,歡迎去看收藏一下資深劇迷 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的片單!
大不列顛英式幽默系列:
Motherland
我抱著不期不待、消遣週六夜時光的心態打開了第一集,沒想到就這樣一路播到半夜,順順結束兩季。這是一部倫敦媽媽爸爸被孩子搞瘋的喜劇, 不過孩子出場次數用手指頭數得出來,故事還是圍繞在西倫敦某所小學這 5 位瘋媽媽 + 1 位怪爸爸的有趣故事。不同階級種族、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家庭問題,每個父母都有自己強烈的個性,6 個人碰撞出獨屬於英式喜劇的黑色幽默,個人最愛主角 Julia 的神經質演出,以及 Liz 反應超快、梗超精準的台詞,如果想找這兩年 Sitcom 風格的新電視劇,這是不錯的選擇。
📺 Netflix(台灣 Netflix 沒有上架)
Ted Lasso #泰德拉索
我個人對足球超級無感,即便英國的足球氣氛破錶火熱,還是無法動搖我對 football 的極凍冷感哈哈。但是 Ted Lasso 並不是寫給足球迷的喜劇,它的魔力就在於能讓對足球一竅不通的人,也拋開成見好好去與劇中的每個角色相處,最後你會發現,你喜歡上了每一個主要人物。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來自美國的 football (橄欖球) 教練,被莫名派來英國擔任 football(足球)教練。看似老掉牙的英國人笑美國人的刻板印象梗,卻暗藏許多溫馨感人的小支線,我個人覺得比起《艾蜜莉在巴黎》的套路還要高明許多,我身邊不管美國人、歐洲人或英國人同事,普遍都挺喜歡這部。
📺 Apple TV
QI
QI 是名氣響亮的英國益智問答節目,從 2003 製播至今已走過將近 20 個年頭,最近因爲疫情少了現場觀衆,所以很難看,建議去找 2020 年 1 月以前的集數。雖然英國人本來就熱衷於各種形式的冷知識或益智問答比賽,但 QI 絕對有別於我們在台灣看過的問答節目。每一集都由主持人先奉上一個高明的笑話開場,並公開今日的題目主題,隨後便開始一題一題出題,由其他 4 位英國知名的喜劇演員或名人參賽,固定班底是超級好笑可愛的 Alan Davies,其他我覺得也很好笑的常客來賓有 Jimmy Carr、Aisling Bea、David Mitchell、Joe Lycett、Lee Mack 等等,新手可以挑有這些人出現的集數看起。依照每集主題,QI 背後的腳本團隊會去挖掘各種冷知識,主持人與來賓之間的問答互動,字字句句都是英式幽默的超高表現,低俗卻不冒犯他人,尺度很大卻不會噁心,來賓反應超快,讓你不得不佩服這些人到底平常腦袋都裝什麼?!!QI 的腳本團隊有個可愛的名字「QI Elves」QI 小精靈,他們的副業 Podcast「No Such Thing as A Fish」,每週收聽數高達一億次。至於主持人 Sandi 身爲丹麥移民和出櫃女同志身份,能夠發揮的笑話空間又更大,是節目另一個看點。
📺 Netflix
Sex Education #性愛自修室
今年底有望推出第三季,沒看過的可以一次補齊前兩季。《性》在英國媒體間獲得一致好評,最大的討論還是在於,第一,這部片以詼諧而正確的觀點回答了英國青少年普遍會有的對性的好奇,第二,劇中的美式場景搭配英國角色,是蠻有趣的反差及背景設定,多了幾分新鮮感。這部劇從一名性愛治療師母親的處男孩子 Otis 出發,延伸至英國高中校園裏各式各樣的情慾與笑聲。每個角色都好鮮明活跳。衛報 2019 年的影評這麼形容這部劇:當年度影界威而剛。
📺 Netflix
Derry Girls
#北愛少女
經常看電影的人或許對於北愛衝突不陌生,但實際情況可能還是我們這些局外人難以看透的。看歷史戰爭劇過於沉重,那不如就來看看這部《北愛少女》。不過它並不是史劇,更不是單純的喜劇,在明喻暗喻、在吐嘈笑料之間,不知不覺中訴說一場北愛的百年紛亂史。充滿衝突的北愛爾蘭有著與英國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氛圍,它最晚讓墮胎和同婚合法化,而且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互相鄙視、統一獨立意見兩極。故事圍繞在幾名北愛高中女生與來自英格蘭的男孩,他們都就讀於一所天主女校,看到這裏你應該能感受到它的衝擊與荒謬了吧?
📺 Netflix
Fleabag
才華洋溢的劇作家、劇場演員 Phoebe Waller-Bridge 自編自導自演,原先爲舞臺劇,後來由 BBC Three 改編爲影集,保留了原先那種對著觀衆說話的手法,十分考驗演員功力,但 Phoebe 不但沒有讓人失望,還把我的魂都勾了進去,讓人可以一次看完兩季。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位生活邋遢、親情愛情關係支離破碎的女孩 Fleabag 的生活,Fleabag 就字面意思是邋遢鬼、討厭蟲, 她沒有要討人喜歡,但跟著這部黑色喜劇,或許能更加瞭解擁有創傷的人如何療癒自己。我特別喜歡她跟她姊姊互動的那種微妙氛圍,發展到最後也讓人驚喜。
📺 Amazon Prime Video
MasterChef: The Professionals #廚神當道
我在疫情期間停不下來的烹飪節目。說烹飪言過其實,因爲我們根本做不出那種等級的料理,不過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要屬主持人 Gregg Wallace 和兩位廚師評審 Marcus 與 Monica 的精闢講評,他們三位專業卻不自傲,講話中肯又給人穩重而溫暖的人情味,尤其是看參賽者與評審這種廚師級人物之間的溫馨互動,相當療癒。更重要的是,透過節目可以學到很多英國本地食材的運用、料理術語、描述味道的英文形容詞、以及多瞭解各個知名的米其林餐廳。
📺 Netflix
美加大放送:
Kim’s Convenience
#金家便利店
有點像韓國人版《菜鳥新移民》,但我覺得更好看更好笑。故事背景爲在加拿大開小超商的一個韓國家庭,兒子就是最近被許多人說像習維尼、飾演《尚氣與十環傳奇》主角的劉思慕,我非常喜歡他在 Kim’s Convenience 的表演,他把那種跩跩直男卻又小暖的個性演得很精準。不過這部劇裡最受歡迎的角色,要屬可愛的爸爸和媽媽,他們雖能講母語等級的流利英文,在劇中竟然是微妙微肖的韓國口音英文,台詞裡刻意走鐘的文法用詞、加上無厘頭的表演和腔調,都好好笑。劇中各個政治正確議題的梗,同志、中東移民、性別、韓國基督教社群等等,一樣是高明不低俗,可以讓人舒服地邊笑邊看完。
📺 Netflix
Marvellous Mrs. Maisel
喜歡看復古時尚場景的人,這部劇滿滿的截圖點。1950 年代生長於中產猶太家庭的女主角 Midge,意外成爲單口喜劇演員的故事。當然 Midge 千變萬化的美麗造型是一大看點,更精彩的在於她在劇中脫口秀表演的段子,從反應、內容到速度都精準無比,當然也穿插或許很多人如我都不是很熟悉的猶太文化,十分有趣。畫面唯美、台詞絕妙、節奏明快,真的讓人迫不及待想趕快看第四季。
📺 Amazon Prime Video
如果大家有興趣,我改天再來寫其他類型的英劇,歡迎在底下敲碗。追劇愉快!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ondon.nanzhi
三 度 講 笑話 73 在 三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度IG:https://www.instagram.com/3doc0609/
-----------------------------------------------------------
笑話投稿請點→http://bit.ly/2Jk2NyO
其他邀演合作請洽:mm52160@gmail.com
三 度 講 笑話 73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1984年的10月21號,美國總統雷根,和看他的競選競爭對手,前副總統孟岱爾;他們舉辦了第二場「總統選戰」的全國電視轉播的辯論會。
雷根在那個時候依然很受歡迎,但是他的支持度,卻因為選民對他的「年齡」有一點疑慮;所以呢,有下滑的趨勢。
他在三個星期前的一個辯論會裡面,表現不太好,引發外界對於他心智健康的疑慮;而且他如果當選連任,他將會是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再任總統。
那個時候的他已經73歲了喔,然而呢,雷根在這最後辯論裡面的表現,經常被認為是這一次選戰的轉捩點。
他在這個場合底下,怎麼樣讓大家相信他,「年齡」並不是問題呢?
他有在很多的議題,像是外交政策或稅法裡面,猛烈的攻擊他的對手孟岱爾嗎?他其實沒有。
讓雷根贏得勝利的,是他把握時機展現自己的詼諧幽默;他神態自若的,拋出一連串先想好的俏皮話,炒熱整理現場的氣氛。
所以在主持人問他,「年齡對選戰是否構成問題?」的時候,他做出了舉世聞名的機智反應。
這一段回答他這麼說喔:「我不會把年齡,當做是這次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
其實相對於雷根,當年56歲的孟岱爾,根本已經不是毛頭小子;但是呢,孟岱爾後來表示喔,他在雷根說出的那一句話之後,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輸了!
在那一個晚上,美國將近有七千萬人看這一場辯論。結束的時候,他們深信雷根的魅力;所以在這之前,對他所有的疑慮都已經化解。
可是在那一個晚上,整個美國是怎麼樣達成這樣的結論?這個結果,可能會有一點出乎我們一般人的想像。
雷根他本人並沒有改變我們對他的想法,只是現場觀眾的反應,卻改變了我們的看法。
在那個年代裡面,開始有電視轉播的辯論會,於是呢,透過電波、透過轉播,所傳送的笑聲,翻轉了我們對雷根的看法。
其實有心理學家,對這個現象做了延伸的研究,他叫做「史蒂夫.費恩」。
他找一群沒有看過這一場辯論的人,從兩種方式當中選擇其一,來觀看這一場辯論的錄影帶。
第一組的人,看到是辯論的剪輯片段,以及電視現場轉播時,觀眾的反應;而第二組看到的辯論片段,則聽不見觀眾的反應。
在這兩種情況底下,觀眾聽到總統的說辭其實都一樣,然而聽到觀眾笑聲的人,給雷根的評分高於孟岱爾。
然而另外一組呢,那些沒有聽到現場觀眾的笑聲跟反應的人,他們的看法卻覺得應該是孟岱爾能夠勝出。
所以從這個研究來看,我們會覺得雷根風趣幽默,並不一定是真的他這麼有趣;我們會覺得他有趣,是因為觀眾當中,有一小撮陌生人覺得他很有趣;於是我們受到了這樣的「社會暗示」的影響。
所以呢,透過這30多年前的例子,這不免讓我想到,雷根究竟做對了什麼?
第一個,他做對的事情是,他選擇了一個有高度的位置。他沒有選擇花很多的力氣,去提出他的健康證明,來證明自己的年齡不是問題;他換另外一個角度。
他站在一個更合理的位置,如同他說的那句話:「我不會把年齡,當作是這次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
所以喔,如果你想要在職場上面更上一層樓,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你要學會怎麼樣訂定自己的位置、怎麼樣幫自己站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
每當我們遇到別人的質疑跟挑戰的時候,我們常常要麼就是逃避、要麼就是掄起拳頭,跟別人死幹到底!
我們很少去想,對方提出的問題跟挑戰的背後,有沒有它的漏洞、有沒有它的合理性?或者是我能不能重新框架、定義他所提出來的質疑?
其實雷根的回應,充分的說明「年齡」對於他,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他還能夠做出這麼漂亮的反擊。
然而在他的回應裡面,卻暗示了對方的年輕、沒有經驗;儘管對方也是一個50幾歲的人,怎麼會年輕、怎麼會沒經驗呢!
所以這就是當你選擇站的位置,會決定你能夠走多遠;雷根顯然在這一點上面,他站對了一個位置。
而另外一個層面,就是「社會暗示」的部分。
在媒體轉播的推波助瀾下,你會發現,現場的幾百名觀眾,他們的反應卻左右了整個美國人,對於雷根的看法。
就好像是我們看電視節目,或者是脫口秀,都會有一些罐頭的笑聲;儘管理性上我們知道,這罐頭的笑聲根本就好假。
可是你能夠保證自己的笑點,之所以覺得好笑跟有趣,絲毫不受「罐頭笑聲」的影響嗎?
就好像是那些會讓你捧腹大笑的笑話,究竟是那個笑話本身很好笑;還是當你在聽笑話的同時,其他人捧腹大笑,於是你感受上覺得好好笑!
當然了!這樣的媒體效應,尤其以30多年後的今天,在網路世界裡面會更明顯,就是俗稱的「同溫層」嘛!同樣一群概念想法的人,他會彼此相互的強化。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我沒有這一群人,如果我沒有暗樁,來幫我創造氣氛,那我該怎麼辦?我相信對大多數的人,在你的生活場域裡就是這個情況。
這個時候,我很喜歡分享一句話,叫做「你要先成為你想要的改變」!
我們常常有時候,會期待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善意、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寬容;但我們卻很少去思考,我們給別人有沒有足夠的善意?不是你的自我感覺,是別人有沒有接收到?
就好像是我遇過太多人,成天擺個臭臉,然後一直宣稱自己是好人。我相信他是好人,可是看上去沒人相信你是啊!
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善意,跟正面回饋;那你有沒有先「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你想要這個世界給你更多的機會,那你有沒有先「成為」那個給別人機會,或者是值得別人給你機會的人?
我想喔,有時候思維的轉化,跟角度的調整,其實就像雷根反擊孟岱爾的那句話一樣;他沒有去爭論,到底73歲之於美國人民,是太老還是太小。
他直接點出了一個事實,叫做「這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所以,其實經過了3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根本也記不得,當年的那一場選戰的核心議題,到底是什麼?但是我們卻會記得,雷根他「重新定義了年紀」這件事。
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分享,當你聽到這邊,可以思考一下,當你面對到別人的質疑跟挑戰的時候,你有沒有把自己的站位定清楚?
而第二個,你有沒有不斷、不斷的「成為」自己想要的改變?
在人生裡,說不準機會什麼時候會來;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成功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不管「寫作」之於你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會透過這一門【寫作小學堂】,讓書寫成為你生命當中最好的朋友。
並且透過回到文字的本質,讓你能夠寫出自己的風格,傳遞清楚你想傳遞的任何訊息。
12月7號的這一門課程,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寫作小學堂】;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所以呢,我很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音的同時,名額已經在倒數了!很期待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