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頭的問題在所有專業中都非常重要。
大律師、事務律師都是法律系出品,性質卻不同;即使同屬「治療師」,也是專職醫療人員,但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職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py)、足部治療(Podiatry)都是不同的專業,隸屬不同的部門。
又例如一般人認為「家庭醫生」即是「我家庭見開的那個醫生」,而且「樓下的那位也是專科醫生」。事實上,所有醫生一定要有專科學院頒授的院士名銜(Fellowship)才可以自稱專科醫生。我這類未夠資格的,只可以叫「醫生」(Doctor)、「駐院醫生」(Resident)。家庭醫學(Family Medicine)也有自己的學院,也是自己的專科。在外國,家庭醫學是其中一個最常見、最受歡迎的專科,只不過來到香港發育不良才導致誤會不斷,原因另文再述。亦因如此,如果門診醫生的皮膚科、兒科、家庭科銜頭是由某大學頒發的文憑(Diploma),也並不能是專科醫生。
在中古時代的英國,要成為內科醫生 (Physician),要先經歷大學,拿取 Doctor 的資歷和銜頭;要成為外科醫生(Surgeon)卻並不需要進大學,只需要找一位大師當其學徒,再去考一紙文憑。為了劃分兩者,當時的外科醫生也並非 Doctor,而自稱 Mister / Miss。即使現今的醫生們都要經過醫學院的歷練,英國的外科醫生依然保存這個稱謂的傳統。
早幾天,有脊醫(Chiropractor)上了某電視節目去宣傳自己的專業,作出的陳述卻竟然驚動至骨科專科學院發出聲明澄清,所以我才想帶出這個銜頭的問題。
脊醫並非醫生,這是無可否定的。外國的脊醫會叫自己做 Doctor,因為他們獲頒脊醫博士學位,所以是博士 Doctor,並非醫生 Doctor。這個博士學位並不為人公認,頒授的學校也是脊醫自己的,於是有人就認為他們自己開學校頒學位給自己。當然,有陰謀論會說是西方醫學打擊會給自己搶飯碗的人,但脊醫的而且確未有大型研究去證明自己的效用。幾年前,英國的脊醫組織向某作者提出誹謗指控,但澄清聲明內引述的都不是可信度高的大型研究,反被嘲弄,更導致過百名英國脊醫被提控作出失實聲明。那麼,究竟脊醫有無效?
目前來說,某些研究指脊醫對背痛是有效的,僅此而已;部份脊醫說自己能醫百病,這就沒有根據。既然根本不是醫生,你再有效都不應在自稱脊背神經科醫生,要讀的課程有包括醫學知識又如何?小島學堂內,護理學系、藥劑學系、中醫學系、醫學系都有互通的課程,難道護士可以自稱醫生、藥劑師可以自稱華佗、我又可以叫自己藥王?豈有此理。
外國如何處理?世衛承認脊醫對痛症可能可以幫得上忙,卻指出全世界對脊醫的訓練良莠不齊,對其規格提出建議,但依然未獲廣泛接納。英國 NHS 的網頁將脊醫納入另類醫療,並不提供官方服務,有需要便向家庭醫生提詢。香港嘛,有脊醫條例、有註冊,對實際上的規矩卻又沒有好好執行。而且,在香港自稱醫生的,又何止脊醫?
要人尊重自己的專業,要先尊重自己,要有誠信。
吹捧得天花亂墜,只會令自己獲認可的機會更微。
#DrWhoHK
P.S. 圖為被英國脊醫組織告上衙門的 Simon Singh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統計,近7成民眾都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歌手吳克群也曾經因為椎間盤突出,腰痛到受不了,演唱會臨時喊卡。究竟這個造成我們腰痛、腿麻的症狀是怎麼發生的?學善治療體系顧問蔡永裕主任治療師說,這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大有關係! 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蔡永裕主任說明,椎間盤突出從核磁共振的影像來看,可以分為...
「上背痛神經外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腦瘤等這類需要跟時間賽跑的狀況,就直接掛神經外科。若是頭痛 的評價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台中榮總-背痛、腰痛、肩頸痠痛不開刀也能緩解疼痛!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上背痛看哪科的推薦與評價,DCARD 的評價
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天剛過晚上十二點,我都會點開臉書的“我的這一天”功能
可以看看過去幾年,我到底做了什麼事
每年6月底到8月初,就會出現六年前八仙塵爆的每一篇日記
然後就會看我寫了些什麼
然後把所有留言都看一篇
記得大家給我的鼓勵
今晚看到的這篇
是描述護理師們的辛苦
雖然離開醫院已經幾年了
至今非常感謝行醫路上,所有護理師們給我的幫忙和協助,看著我長大成人
最近疫情爆發以來,各醫院的護理師,仍然非常辛苦
沒有他們,醫療根本沒辦法運轉
藉由此文
再次感謝所有辛苦的護理師們
謝謝你們大家
=================
八仙事件, Day 38 2015.08.04
今天想來淺談護理師的工作內容
或許我是以一個同事的角度來看她們的工作
記錄有錯或是不夠詳實, 也請護理師們看到了不要生氣
大家多少都知道八仙事件之前或是之後, 護理師們的工作都很忙碌
也知道她們忙到沒空喝水吃飯上廁所
事實上也真的是如此
在事件發生後最忙碌的那陣子
人仰馬翻
甚至到最近病患們比較穩定, 到了普通病房
最忙碌的人也都是她們
加護病房內
白班同事七點就上班了, 點完班, 開早會
個別交班
查詢凌晨抽血的結果, 查詢幾天前做的細菌培養結果
匯整病人前一天的各項記錄
早上要應付一堆人查房
院長來一次, 副院長來一次, 外科主任一次, 整外醫師一次
(到底有多少人要來????到底要查幾次房????)
再來開始處理每天第一輪的醫囑
根據前一天的抽血結果
輸血, 補充各式的電解質
給藥沒有那麼簡單
光是抗生素可能就會用好多種
每種要泡的點滴不同, 給的速度也不同
有些需要慢慢打超過一個小時, 有些藥不能混打
隨時又有可能會因為細菌培養結果更換抗生素
為了要及時給藥, 還要不斷跟藥局溝通
還有其他的胃藥止痛藥點滴輸液....
想著想著我都發昏了
接著病人開始換藥了
換藥的部份是由換傷口的團隊來做
不過主護還是要在旁邊協助並且記錄傷口情形
每個病人換藥都要準備一堆東西
紗布藥膏水各式器械包布
有人抬腳抬手, 有人準備藥膏敷料
有人清洗傷口
抬腳超級累的....沒多久就會腰酸背痛
還要安撫病人的情緒
而且不止有一床要換....... 一天還需要換兩次傷口
每個病人的傷口情況又都不一樣??!!
有清完創的, 有植完皮的, 有腐肉的, 有乾淨的傷口
每一種傷口換藥的方式都不同
換藥團隊的同事也都有自己的小抄, 記錄每一個傷口的情形
(我自己都偶爾會搞混病人的傷口情形)
每小時記錄血壓心跳血氧, 每小時記錄尿量多少
病人餓了要找東西餵他們, 病人渴了要倒水餵他們
病人鼻孔癢頭皮癢屁股癢也要幫他們抓一抓
不定時換尿布擦屁股
每一兩天幫病人擦澡清潔
會客時間,在家屬跟病人用視訊講完話之後
就開始轟炸主護了
有沒有發燒, 有沒有不舒服, 怎麼都還沒處理....
今天病人的情況如何
(不是醫師都有解釋嗎?? 有些東西說了你們也不會明白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辦法上班的時候做這麼多又複雜的事情
但是我好像真的沒辦法......開刀看起來變得好簡單
相比起來, 我過的好輕鬆
有醫囑要處理就告訴專科護理師(專師)
她們會匯整完再幫忙開立醫囑, 然後就會有人執行
病人有任何狀況, 照顧的主護會告訴專師
專師做了初步的檢查和判斷之後, 再跟我們回報
一樣....我們想一想之後, 出一張嘴就可以了.....
初期病人狀況不穩定的時候, 白班同事甚至可以搞到晚上八九點才下班
因為白天太忙, 護理記錄都寫不完
有些人變瘦了, 因為都沒空吃東西, 而且上班好忙
有些人變胖了....因為沒空運動, 下了班壓力大吃一堆宵夜, 飲食不正常
因壓力大而崩潰流淚的同事不止一兩位
開刀房內, 病人剛推進去, 麻醉科護理師開始負責接上所有機器的導線
巡迴以及刷手護理師開始準備手術台上需要用的所有東西
一瓶又一瓶的温水, 一包一包的紗布和包布
清創及植皮手術需要的醫材實在是太多了
再加上病人初期比較不穩定, 往往都是兩三個醫師同時在手術台上
像討債的人一樣向巡迴及刷手護理師要東西
手術刀, 紗布, 鑷子, 剪刀, 止血紗布, 包布.... 光一個人要就已經有點忙碌了
兩三個醫師同時要, 而且要的東西又不太一樣的時候
她們就像在拍電影一樣, 只是除了演員之外, 所有的事情都要做
而且她們也是參與在其中的重要演員
病人情況開始好轉之後
加護病房的護理師開始輕鬆一點
接下來輪到普通病房接棒
除了燒傷病人之外, 她們還有原本的神經外科以及整形外科病人要顧
開完會之後, 又開始跟查房, 給藥, 處理各病人的不舒服
換藥團隊到了時間一樣開始準備東西
一床一床的換藥
病人到病房之後, 家屬又都在身邊
只應付病人就很沒空了, 有些家屬更難對付!!!!
還有許多我沒能觀察到的上班內容
未能補齊, 希望各位護理師們見諒
無論是我們新店慈濟醫院, 或是全台灣的護理師們
還好有強大的各位, 病人才能有這麼妥善的照顧
如果只有我們醫師而已, 病人們的下場可能就沒這麼好了
藉由這短短的文, 向各位辛苦的護理師們致敬
妳們辛苦了, 謝謝妳們大家
王樹偉 敬上
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要不要開刀、手術?】
最近在閱讀有關腰部疾病、下背痛的教科書,裡面提及了「是否要進行手術,你可以先考慮的要素」,當中的概念我很認同,也詢問了一些醫師、治療師朋友們的意見,因此整理了以下要點,給在猶豫是否要進行骨科手術的人參考,這邊是以腰椎受傷為例,但共同原則可以應用到其他部位的骨科手術:
.
1. 除了骨科醫師,諮詢其他擅長非手術或保守治療的專業人員,例如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等
每個專科例如心臟外科、骨科都需要數年來養成,優點是能專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缺點是容易只用自己的角度、領域去處理問題。因此,同樣的一個問題,骨科醫師可能用手術、物理治療師可能用運動或徒手治療、復健科醫師可能用注射,重點是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治療方式。
.
2. 除非緊急或嚴重狀況,先進行高品質保守治療3-6個月,若未好再考慮手術
要決定進行一個醫療處置或治療,首要考量「好處是否大於壞處」,就像進行CPR,可能有壓斷肋骨的風險,但是有機會救活病患,否則就是死亡。因此,若能透過保守治療例如運動治療、徒手治療,甚至較簡易的注射等,即能達到跟手術同樣的療效,建議先進行保守治療,因為手術相對來說,仍是一個較大的傷害
.
3. 如果是「創傷、外傷」(trauma)或有顯著神經症狀(substantial neurological issues),可以考慮手術
外力或創傷例如車禍等,可能造成腰椎構造的嚴重不穩定,即可能需透過手術才能維持腰椎結構。顯著神經症狀指的是喪失排便尿功能、尿失禁(loss of bowel and bladder control)等,而常見的神經症狀包括轉移痛(radiating pain)、周邊麻木(peripheral numbness)、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等,初期可先嘗試保守治療或神經鬆動術等方式
.
4. 如果有嚴重疼痛持續超過三週以上,並且完全沒有改變
這裡指的是即做過許多治療後,疼痛程度完全沒有改變(unrelenting),並且是非常嚴重的疼痛(severe pain)
.
5. 跟手術的醫師有詳盡的討論包括:疼痛的來源、成功率、後續的復健等
許多情況下,影像所見到的問題不見得跟疼痛有關聯,意思是說核磁共振上顯示椎間盤突出,但疼痛有可能不是椎間盤造成的,因此詳盡地跟醫師討論並確認疼痛的來源很重要,例如透過動作檢測、理學檢查等釐清,並非單一只用影像學作為依據。
成功率除了指有沒有將骨頭固定好、穩定,還要詢問術後是否能回到「日常生活功能、原先的生活」,因為許多人預期手術後就一勞永逸,恢復到原先的百分之百,但實際上,儘管手術成功但在未做運動復健的情況下,可能無法恢復到原先能力的100%,因此務必與主刀醫師有完整的討論。
.
最後,手術屬於骨科醫師、外科醫師的專業,因此仍應由主刀醫師的建議及想法為主,因為沒有其他專業比他們更了解手術。但專業之間的合作、從更多不同觀點去處理統一個問題,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在現今有限的醫療資源雖然較難達成多個醫療專業人員共同合作,但希望能逐漸往這一步邁進。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手術 #復健 #醫師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骨科 #復健科 #麻醉科 #家醫科 #保守治療 #疼痛 #訓練 #surgery #rehabilitation #doctor #physiotherapist #physiotherapy #orthopaedic #physicalmedicine #conservativetreatment #pain #training
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根據統計,近7成民眾都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歌手吳克群也曾經因為椎間盤突出,腰痛到受不了,演唱會臨時喊卡。究竟這個造成我們腰痛、腿麻的症狀是怎麼發生的?學善治療體系顧問蔡永裕主任治療師說,這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大有關係!
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蔡永裕主任說明,椎間盤突出從核磁共振的影像來看,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
脫出、突出及膨出,而大部分的人都屬於膨出類型。
椎間盤是脊椎抵擋壓力的組織,蔡永裕主任指出,若我們使用不正確的姿勢,就很容易產生突出或膨出的現象。他也分享,曾有一位病患心血來潮想要挪動家中盆栽,但使用的姿勢並不正確,結果一搬就聽到「啪」的一聲,腰部就開始疼痛,並伴隨腳麻症狀。
椎間盤突出的高危險群
久站:專櫃小姐、搬運工人、老師等
久坐:上班族
蔡永裕主任提及,除了長期久站的行業外,隨著工作型態的改變,現今許多久坐的上班族,椎間盤突出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椎間盤突出錯誤的治療方式?
貼膏藥及拔罐:蔡永裕主任指出,常見到很多患者會在腰部貼膏藥或去拔罐,但這些都無法對症下藥。
護具:護具用久了反而適得其反,蔡永裕主任說,護具並無治療椎間盤的效果,但用久了反而會造成肌肉無力,脫下來後症狀將會更嚴重。
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
蔡永裕主任表示,95%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無須開刀,可以藉由物理治療解決,若情況在6周後沒有改善,才會建議尋求外科處理。
椎間盤突出日常如何保養?
久坐或久站都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蔡永裕主任建議:
多變換姿勢:日常生活中應?少坐、多站、多走路」,也就是不要長期維持同一種姿勢。
不坐沙發、矮椅子:可避免腰部彎曲,減少椎間盤壓力。
培養運動習慣: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慢跑及快走」能使我們的椎間盤更健康。
椎間盤突出的緩解運動
站姿頂天立地運動
雙腳及髕骨朝前,雙手交疊,並置於肚臍下方。
將雙手往下扳,再一邊踮腳尖,一邊將雙手往上抬高。
脊椎旋轉運動
雙腳膝蓋彎曲靠攏,雙手打開與身體成十字型。
膝蓋向右轉,頭部則同步向左轉。視線那側的手掌向上,另一隻手則向下。
同樣的動作反方向也做一次,來回算一次,共做5次。
俯臥稱
雙手置於耳際,雙腳拇指相對。
用手的力量將上半身撐高,使腰椎形成自然的曲線。
使用坐姿腰捲枕
腰捲枕至於腰際,坐椅子時臀部應挪到最後面,將椅子坐滿。腰捲枕可以提供椎間盤往前支撐的力量。
【更多"疼痛麥擱來"影片】
媽媽手如何復健?物理治療師4招舒緩
https://youtu.be/jF_dDPtnE0U
下背痛最快緩解 有效預防 一次告訴你
https://youtu.be/qJIxDP7X8bQ
坐骨神經痛怎麼辦?2組動作有效舒緩
https://youtu.be/LQEO62g1rY8
【相關文章】
腰腿又痠又痛,腰椎間盤突出是這麼回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366
椎間盤突出別向前彎!腰力訓練操保護脊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562
最正常的睡姿竟是腰痛兇手!這樣睡解放腰椎治腰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508
椎間盤突出如何正確舒緩腰痠背痛?|物理治療師蔡永裕主任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94
#蔡永裕 #椎間盤突出 #復健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LBKRB_uEMQ/hqdefault.jpg)
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的關係,長期姿勢不良,久坐又缺乏運動,難怪從肩頸到腰背,各種痠痛問題纏身。偏偏痠麻疼痛又是最難解決的健康問題前幾名,忍受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疼痛的病患大有人在。有位48歲男性,2年前因下背痛就醫,發現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發下背痛、下肢麻痛,吃藥、復健無效,又不敢開刀,只能忍受疼痛折磨。直到2個月前給醫師「打了一針」,才終於解決了他的問題!其實你的痠麻疼痛可以不用忍!只要用對了方法,3分鐘就能解決你30年的疼痛!播出日期:2018/08/25
★節目來賓★
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 林嘉祥
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 江坤俊醫師
美加脊骨神經科醫師 Dr. Joyce - 黃如玉
中醫師 陳朝龍
藝人 楊皓如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7vdK6k6wxo/hqdefault.jpg)
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痠抽痛,從屁股痛到腳!竟是坐出來的病?★★★★
久坐有多糟糕? 久坐、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造成我們的脊椎憋氣,沒辦法呼吸,腹肌接著睡著,然後臀肌接著失憶,最後都會導致坐骨神經痛。很多人因為坐骨神經痛都會帶護腰,但你知道嗎,人體本身就有一個天然的護腰! 怎麼啟動天然的護腰?還有一種人以為自己是坐骨神經痛,其實是假的! 假的卻反而好治療!播出日期:2018/05/27
★節目來賓★
【七賢脊椎外科副院長/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啄木鳥醫生 蔡東翰 精準神經脊椎微創專家】
【復健科醫師 #侯鐘堡】
【中醫師 郭威均的汾陽中醫診所】
【脊椎保健達人 鄭雲龍】
【媒體人 #盧燕俐】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TFcGfhFuDg/hqdefault.jpg)
上背痛神經外科 在 腦瘤等這類需要跟時間賽跑的狀況,就直接掛神經外科。若是頭痛 的推薦與評價
不可忽視的下背痛神經外科門診中,下背痛是很多民眾求助門診的病症。引起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主因為姿勢不良、使力不當所造成輕微的背肌扭傷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