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Tsai:國民黨(黨主席)、民眾黨、時代力量、綠黨,都站出來了。
#各位
#開戰啦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5124450588103&id=100062716465005
Chun Tse Cheng:你看人家都直接說出來
核四開下去
藻礁護起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8826913187225&id=1745581734
T.J. Chang:為了可悲的「社運」,南鐵一堆人變成都市計畫與建築專家,提出一些專家看了就知道會死的設計,然後說為什麼不這樣做,政府有其他方案等等。
現在有人當經濟部與能源局的人都是白癡,開始說臺灣用電量不需要那麼多之類的。你是誰啊?我信你為什麼我不信楊志良防疫?
一些混蛋就是這樣,為了他的什麼無法量化的「聖牛」,其他明擺著就是會出事的專業預測就當空氣,你只要關心偉大的「粉紅色」藻礁(粉紅你的大頭,騙人沒去過,對了,連署的還大多真的沒去過),就可以對國本經濟指手劃腳。
你這樣行的話,那楊志良為什麼被罵?他談防疫亂來,但比起你隨便亂抓數據談用電需求,好像也沒有比較蠢。
而當國民黨和你站在一起時,這代表的就是你的議題在智力與道德上有極重大的缺陷。是你的缺陷與邪惡引來國民黨和你站在一起的,這個議題不是切開的。
#勿忘剿匪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07480336261634&id=100009990430581
許政維:總統府前三不五時就在示威,其中環團也主揪了幾場,說「環團都不選國民黨執政的時候抗議」確實有失公允。但並不是兩黨分別執政環團都有出來抗議就好棒棒。🙄
過去許多「社運團體」害怕被貼標籤為「政治鬥爭」,於是長年都謝絕以政黨名義(#aka民進黨)報名參與遊行;我實在不明白為何環團突然接受國民黨的「奧援」。
更何況過去國民黨70年執政,完完全全就是站在環境議題的對立面,無論是在能源、空污、森林、礦業各議題上都絲毫不理會環團的聲音,
你他媽的是健忘還是犯賤,竟然跟國民黨站在一塊?🤬
若這不是洗白國民黨,那什麼才是洗白國民黨?
2015年核定將天然氣接收站蓋在藻礁上的,#就是你馬英九政府。當時興建計畫的面積是232公頃,碼頭就是要填土做在大潭藻礁區上。
2018年,蔡英文政府重新評估興建計畫,把建設移開藻礁棲地,整個開發範圍縮減為必要的23公頃。
試問,環團此時這種「一步也不退讓」的操作手法,到底是何居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2741329033428&id=1580695095
薛舜文:誠懇的、很怕惹人不開心的me,完全支持大家關心環保關心藻礁以及沿岸生態圈,但幾件事情我希望參與連署的你我可以理解:
(我要承認我有參與連署,是看到國民黨大力推動覺得不爽所以去翻看相關資料,如果有誤煩請不吝告知、討論)
(1)第三接收站是三小?
為了減碳,因此提高其他供電之比例,這個接收站是為了儲存天然氣,為了提供 #桃園大潭電廠 使用。降低其他造成更多污染的發電方式,為的是全民安全 #非核家園 的承諾。
(2)為什麼在藻礁生態區建造?
此預訂地為18年前便已經規劃,但影響(破壞)範圍太廣,在民進黨執政後縮減原預定範圍十分之一。整個海岸線如果我沒記錯是28公里長,目前使用的沿岸大概2公里,而且「已經是水泥地」,這個意思就是政府使用的區域是「18年前就已經破壞的預定地」。
除了大潭藻礁,沿岸還有 #觀新藻礁 跟 #新屋藻礁,桃園市府投入非常多資源,做相關的保護措施。
(3)雖然現在沒有新增破壞區域,以後呢?
我可以理解中油和台電都不值得信任(咦?)也確實無法保證所有「如果的事」,但就現階段而言,希望參與連署的各位稍微緩和一顛顛,一顛顛就好:沒、有、新、增、破、壞、區、域。
(4)所有問題都是政治。
單純提醒一下,我沒有其他要多說的了。
我只是對國民黨支持的所有事情會保持懷疑,就這樣。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61034232061164&id=663261163
抓到了!這梗很綠:你永遠都猜不到,這個淺碟又去脈絡化的社會,還會發生什麼更荒謬、更前後矛盾的事情。
.
粉專【TW觀察人】原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TWspectator/posts/250156663403553
TW觀察人:#去脈絡的淺碟社會
#竟是如此荒謬又諷刺
我們找來黨國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馬英九談228和解;環團結盟覆滅藻礁的國民黨一起來抵制友善藻礁的民進黨;股市上萬六,一堆人在五星級飯店一邊吃下午茶一邊罵政府、罵景氣差。沒有進口半公斤萊豬,然後在LINE群假摔說自己被萊豬迫害,要發動罷免立委。
這裡還有更辛酸的,日以繼夜幫你拚了一年半防疫的陳時中,就因為跟德國談疫苗合約,還要被一干想幫中國業配疫苗的親中派抹黑是「偷雞摸狗」
更好笑的,打從娘胎就認定「國共不兩立」的蔣中正是宇宙偉人的泛藍選民,反而是台灣現在瞎挺親中派源源不絕的能量來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843264872416056&id=1759886480753916
Adeline Thomas Tsai:我知道我版上有一些動環保人士。
請你們不要去參和那個矯情的藻礁公投。不然就拜託你們歸隱山林不要用電。
然後拜託別來我這邊玩「這跟國民黨有什麼差別」這種兩邊各打五十大板的話術,我告訴你有什麼差別,國民黨殺了藻礁,民進黨盡力在救,然後現在有人跟著國民黨在那邊嚷嚷說,不管,你們沒讓藻礁全部復活就是騙票,就是這樣。
方小頁:國民黨規劃開發232公頃。
民進黨協調後開發23公頃,使用18年前已經開發過的地區,還避開藻礁區跟潮間帶。
結果環團現在跟著國民黨護藻礁。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919183214508&id=633434507
林艾德:藻礁已經在那裡生長了7600年,你是否支持大潭電廠的天然氣接收站遷離藻礁海域,不要破壞難得的自然生態?那我當然蓋同意。
同一天公投的下一題就是,你是否同意重啟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反核這麼多年,我當然不同意。
理想狀態是這樣,但現實會這樣運作嗎?
2018年,在國民黨大力反對在新北興建深澳電廠的情況下,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做出「桃園替新北,觀塘換深澳」的決定,因為北部用電量就是這麼大,核一核二要除役,國民黨的新北又不讓蓋電廠,那只好在自己人的桃園大潭新增天然氣機組,觀塘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也變得勢在必行。
同年觀塘的環評過關,環團把第三接收站改到台北港的替代方案在當時就被否決了,並不是因為台北港條件不符合,而是時程上來不及。核一已經除役,今年核二也準備除役,2024年基隆的協和發電廠也計畫除役,原本在2025非核家園的計畫下,大潭電廠預計2022年就要接氣,現在如果要遷到台北港,那屆時環評可能都還沒完成,目前評估最快建好也是2030年以後。
難道不能為了保護藻礁,再稍微等一等?當然可以,但要先確定這幾年的電要從哪裡來。核二延役不可能,協和發電廠現在就因為環保限制發不到30%的電,中火北送台中人也不會同意,這時候我再問你一次:你是否同意重啟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有人覺得這些事情不該扯在一起,我們可以同時不要深澳燃煤,延後大潭的新天然氣機組運轉,也不用啟用核四,因為我們可以節電、可以調度、可能提高能源使用率等等。
我相信你做得到,但這件事不是你一個人當環保小尖兵就可以,而是至少百萬人和各大用電企業都要跟你有一樣的共識跟熱誠,別問我信不信,在這個連頂新都抵制不了的島嶼,難道你信嗎?就算你真的信,那至少告訴我,如果辦不到,那備案的發電量要從何而來?
以核養綠的支持者看得更實際也更清楚,他們早就說過,核能要養的綠不只是綠能,更是環境的綠,核四就是他們的備案,公投前若看到「核四護藻礁,兩案都同意」的宣傳也不會讓人意外。
當然,我相信絕大多數環團都不願意被核能或背後的國民黨代言,但實際狀況是,核四公投在國民黨動員下早就連署好在等,而環團用盡全力,在截止前一週護藻礁的連署都還收不到所需的30%,兩者動員能力跟聲量的差距,真正公投時無論你再討厭國民黨跟核電,他們就是可以輕易地代言你。
因此,當初最先把藻礁海域規劃成天然氣接受站的國民黨,現在也開始動員幫藻礁連署,而一路把232公頃的佔地,改到現在直接避開藻礁區跟潮間帶、使用之前就填海造好之舊有地的民進黨則成了眾矢之的,表面上這是單純的環境生態問題,背後卻是兩大黨能源政策的角力。
你當然可以自由選擇你要支持或反對,但請記得,每個選擇都伴隨著後果,如果現在這個避開藻礁區的接受站我們仍覺得有破壞環境的可能而無法接受,要推翻它讓一切重來,那未來必定會出現一段電力的空窗期,到時我們要接受核能還是忍受空污?這才是我們應該先思考好的問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693438307372576&id=100001193286838
莊嘉榮:當初最先把藻礁海域規劃成天然氣接受站的國民黨,現在也開始動員幫藻礁連署,
而一路把232公頃的佔地,改到現在直接避開藻礁區跟潮間帶、使用之前就填海造好之舊有地的民進黨則成了眾矢之的,
表面上這是單純的環境生態問題,背後卻是兩大黨能源政策的角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341523332532017&id=100000232097238
迷因力量:[藻礁公投爭議懶人包]
1.國民黨多年重北輕南,把發電廠都蓋在中南部,南電北送導致北部電力不夠,2001年才興建桃園大潭發電廠,北部唯一天然氣發電廠
2.大潭發電廠不斷擴大,需要更多天然氣,馬英九與國民黨計畫在大潭規劃"232公頃"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3.民進黨執政,把國民黨規畫大幅縮減,環評僅通過"23公頃"
4.2018最後修正成只有用18年前的既有填地,毫無改變當地生態,完全環保考量(見圖)
5.發電廠的排水渠道避開藻礁,讓排水不影響生態(見圖)
6.天然氣接收站施工採用不同工法,把接收天然氣的工業港往外推(見圖)
7.工業港與工業區採縷空方式用棧橋聯繫,讓海水與藻礁自然生存(見圖)
8.環團多年強力運作要求大潭發電廠應停止運作,以保護藻膠之名發動連署公投
9.天龍環團不接受大潭發電站天然氣站的任何縮小改良,不接受更環保的各種工程,不接受北部任何發電廠的建立,請問電從哪來?
10.核二廠即將除役,一但大潭發電廠停擺,整個北台灣肯定電力不足,影響擴及新竹與各科學園區,到時科技廠出走或全台缺電,重挫台灣經濟發展,這些完全不關天龍環團的事情,猜猜最後受害的是誰
11.沒有一座發電廠是不影響環境的,北部拒絕興建任何發電廠,中南部人該死?發展經濟與環保是最難取得平衡點的,請問天龍環團這種極度嚴苛的環保標準,是台灣所需要的?全台燒柴吃草?
12.當你無腦連署保護藻礁,完全不考慮蔡政府已經做的努力,讓大潭發電廠停擺,最後回來的只有拼裝核四與國民黨
13.當年弄出最糟糕天然氣擴建案的國民黨,竟然江啟臣,趙少康,羅智強,蔣萬安,都發文力挺藻礁連署公投,不顧現實的左膠覺青,果然是黨國復活的最好養份
14.國民黨要的就是以藻礁連署案推公投綁大選,以公投養民粹力量,以公投再贏2022,不怕國民黨完全執政,快去連署無腦追殺發電廠的環團公投吧
15.我還沒看過堅持最嚴苛環保,又能保持經濟成長的國家,除非你把汙染工廠發電廠都丟去中國亞洲非洲,這正是歐美先進國在做的事情
16.最後提示一下小清新與左膠小雞,很多環團就是靠操作環保議題與公投來募款付薪水的,請拒絕環保撈仔跟統派環團,勿忘那些台中反空汙團體,盧秀燕上台後完全安靜
#勿忘2018的以核養綠跟反核食公投慘劇
#如果任何替代性發電從火力天然氣太陽能風力都抵制
#最後你只會得到滿出來的核廢料
#請廣傳
#請拒絕連署國民黨支持的藻礁公投
(最後回應一下有北七在說蔡英文沒有實現保護藻礁的政見承諾:
觀新藻礁,也就是大潭電廠南方的區域設置保護區,鄭文燦、蔡英文也承諾設置。市府也確實在觀音、新屋藻礁區設置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兌現了他的競選承諾。
#保育觀新藻礁的承諾已兌現)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32023041466558&id=111757243493141
Lim I-Chen:而且那23公頃還是使用既有填區,沒有要多覆蓋一公分的藻礁,現在整個港都改到外海去再用棧橋連接把天然氣送回陸上儲氣槽,連船隻以後都是在外海卸氣
土星六號之狼:以前國民黨時期三接計畫覆蓋面積是232公頃,整個藻礁區是直接覆蓋上去,完全沒在跟你講這些甚麼生態甚麼毛的。
民進黨執政,將面積縮減為23公頃,占地只有原本10分之1,而且而且那23公頃還是使用「既有填區」,那個地方本來就沒有藻礁了,完全迴避藻礁區。
然後規劃232公頃滅藻礁工程的國民黨,說他們要發起保護藻礁公投,而所謂「環團」趨之若鶩。
這其實跟柯文哲找馬英九來談二二八是差不多道理。
找兇手談和解、找汙染源談環保。規劃破壞232公頃藻礁的國民黨是環團好夥伴,縮減成23公頃的民進黨是環保殺手。
我這輩子最厭惡的NGO就是環團無誤,NGO界的柯文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77869828913866&id=100000726674440
江昺崙:簡單說一下觀塘三接(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現實困難。
我認為這個議題沒有絕對對錯,端看國家能源跟環境政策怎麼分配。
Q:三接會不會影響藻礁生態?
A:會。就算退縮了九成,但其實多少還是會影響到藻礁生態。
Q:但三接可以不蓋嗎?
A:三接主要是為了讓燃氣的大潭電廠穩定運作,降低燃煤林口電廠的負載。如果三接不蓋的話可能會影響北部的空氣品質。
核一核二核三會在2025年之前全部退役(年限已到),屆時火力發電的比例會加大,所以如果接收站無法如期完成,那火力發電只好繼續燃煤,燃煤就會帶來空污。甚至之前賴清德說要擴建深澳火力電廠,也是在這種狀況下提出的。
Q:那三接不能換地點嗎?
A:這是最大的爭議點。因為三接是要供應大潭電廠,所以有兩個地點很合適,第一個就是桃園觀塘,第二個就是新北市的八里台北港。
台北港其實也是個不錯的地點,因為港口大致上已經規劃完成,如果程序跑得快的話或許並不會像中油說的那樣,需要十年才能完成(工時這部份民團跟中油說法有極大出入)。
莊秉潔老師認為地理條件上台北港比較合適,是有道理的。
不過,我認為台北港最大的困境是「當地居民反對」,因為管線會從八里經過林口、桃園機場海岸再到大潭。
這就變成是「政治議題」。大家可以搜尋一下,其實當地國民黨議員鄭戴麗香非常反對三接設在台北港,他們說當地有47座儲油槽跟焚化爐,所以拒絕再接受天然氣管線(也開了一個反對的社團)。
新北市政府也「轉知」了當地居民的反對聲音。
所以如果重新選址於台北港,我認為工程上應該比較簡單,最困難的是,要怎麼說服居民接收天然氣管線?要怎麼讓侯友宜同意興建三接?那就是「政治議題」(放入引號強調)。
Q:三接重新選址會怎麼樣?
A:其實也不會怎麼樣,就是時間會拉比較長,重新環評、說服居民也要一段時間,那麼2025年以前一定無法完成。中油自己評估是說至少需要11年。
而假使2025年以前核電廠又一定要除役,那就會出現燃氣供應不穩定的狀況,北部還是必須仰賴林口的燃煤機組等等。
簡單說,在能源轉型期間,三接重新選址就有可能要讓核二(2023.3到期)、核三(2025.5到期)延役。目前最有可能延役的是位於墾丁的核三廠。這樣2025非核家園就會落空。
如果讓核二、核三繼續運轉的話,我認為三接是可以重新評估台北港的。只是這就是究極選擇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698219893525286&id=100000119955466
【回顧】
一「王浩宇回應護藻礁公投 王世堅狠嗆:裝鬼嚇人 - 政治」
【時代力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28826967257373&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代廣場 (英文:Times Square)是香港銅鑼灣的購物商場及商業大廈,是該區的地標性建築物,擁有香港唯一的四條螺旋型扶手電梯,由香港九龍倉擁有,其上蓋為辦公大樓:一座(前稱國民西敏大廈、蘇格蘭皇家銀行大廈)及二座(前稱蜆殼大廈)。時代廣場前身是香港電車的銅鑼灣電車廠,九龍倉早已在1974年擁...
上蓋工程英文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題】六本木的森美術館 VS 北角的皇都戲院
對比日本和香港,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東京六本木,是地價驚人的商業地段。而六本木新城森塔的頂層,就是著名的「森美術館」。
日本人有發展都市的遠見,例如森大廈株式會社的第二代總經理森稔,決定在六本木建立一個有視覺效果文化設施。
除了表面的呎價,森稔更重視「磁力」。一個當代藝術項目可以吸引到人材、資源,最後終將化為金錢。
森家族希望提高東京的國際競爭力,不局限於六本木。而當綜合能力排行榜裡,第一名的國際都市是倫敦,第三名是東京,第九名是香港。
森稔相信,國與國的比拼已太片面,都市之間都會競爭。而提高東京的價值,森稔不將經濟擺第一,選擇了文化。
這就是世界知名的森美術館之由來。
這個源起,和北角的皇都戲院,有著一脈相承的遠見。
皇都的前身是璇宮戲院,英文叫Empire Theatre。創辦人是生於開羅的歐德禮(Harry Odell)。歐德禮曾經參軍,打過香港保衛戰,甚至被日軍俘虜。
平安存活後,一次無意中感受到古典音樂的美好,於是終身致力推廣藝術文化。璇宮易手後改名皇都戲院,仍然重氣派,誰料與今日殘破的外形會微妙地不協調。
曾經,日本的松竹歌舞團、台灣藝霞歌舞團,還有鄧麗君小姐都在皇都演出過。
香港與皇都的命運驚人地相似。
建立皇都的歐德禮是外藉人士,成立之時,他已經移居香港三十年。他刻意邀請世上最頂尖的樂手和團體來港表演,讓當時的皇都戲院成為全球精英的標誌。
殘舊的皇都,已不是單憑懷念就可以守住的回憶,財團的收購還是來了。一級歷史建築的強拍價,是46億。
我們不想失去的,是一個很久沒有逛過的商場,或者是曾經屹立世界的劇場?
只保留外形並不足夠,皇都需要一次徹底的文化發展工程。正如東京核心地帶六本木,有人選擇了設立美術館,因為都市的文化程度也是競爭力,如磁石吸引更多化學作用。
收購者表示,會以保育為大前題再度發展皇都。而這個財團,是近日大圍站上蓋樓盤的發展商:新世界。
典型的大集團,典型的買地,但答案有點超出預期,皇道可以留下,不會變成乜乜山、乜之戀。
老實講,很多人都喜出望外。大概我們太耐無聽過保育,也忘記了有人願意保育。
這代的掌舵人是鄭志剛。相信鄭公子亦明白,重新發展皇都是極其複雜的任務。如果失去「藝術性」和「年輕化」,就很難為這座文物注入生命力。
就我的專業,提一點小意見。
森美術館長年改進社交媒體策略,積極進攻年輕族群,同時引進現實與網上互動的藝術項目。甚至與石川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合作,推廣當代藝術項目。
單純用舊時代價值去發展皇都,只會與時代脫節。翻查資料,強拍皇都後的顧問委員會,有一個是皇都商場長大的古蹟保育代表,叫吳韻怡。
她推動過兩次保育運動,一次是皇都,另一次是灣仔的同德大押,而後者已經清拆。
吳韻怡是推動皇都成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幕後功臣,除了傳統的學者和名流成員,希望新世界可以多聆聽這位保育師的意見。
發展團隊開始有這種專家,是一個好開始。
從前的Top Down概念已經失效,發展與營商一樣,從下而上才能真正貼地。
日本森美術館的數位行銷主理人,落地做過客戶服務、公關和企劃等工作,不是體驗性質,是數年之久。
由基層的真實經驗,推動一個億萬項目,才能接觸到真正的民眾,對得起歐德禮的真誠。
保留皇都戲院,對於珍惜地標回憶的人,固然是喜訊。鄭志剛講過要「形神俱備」,當然知而行難,除了世界頂尖藝術團隊,也請多發掘香港的創作人。
如果皇都要再度成為世界舞台,將香港人帶上這個台階,是一種社會責任。
森美術館所參照的指標「Global City Index」,其實正是森氏家族的智庫創立。森美術館的成功,也是東京的成功。
鄭志剛的皇都計劃引來各路團隊,能否如森美術館成為東京的磁力,不只讓時間說話,也要讓基層發聲。
以事論事,如果皇都可以再起,香港人亦樂見你成功。
鄭公子,我們都慶幸沒有失去皇都。而要重新發展的,從來不只皇都,不只北角,也不只是建築與土地。
因為從來香港如皇都。
曾經美好,如今只得空殼。未來需要的,是從下而上、珍惜人才的發展模式。
我們懷念的不是皇都,是配得上皇都的香港。
希望這個地標,可以和香港一同重新活起來。
P.S.北角舊街坊歡迎交流到底有啲咩好食……
—-————----
【Patreon:媒體研究懶人包】
帶你了解資訊戰,分析媒體亂局。
逢二、四、六更新,每周一Live,深度講媒體。文字、Podcast並行,深入淺出,希望各位G持:
https://www.patreon.com/terrylazyclass
你的訂閱,可以支持更多資訊戰分析。
上蓋工程英文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年輕的時候好吃好睡,躺在馬路上也能呼呼大睡,因此未曾嘗過失眠之苦。近年來因為進入更年期,開始有失眠問題,然而尚未到依賴安眠藥來改善的狀況,想先嘗試各種能幫助睡眠的「撇步」,看情況會不會改善。
第一次聽到「重力毯」是在一部講述自閉症兒童的電影裡。當主角情緒失控、尖叫自殘時,學校老師就會給他一條有重量的毯子,讓他把自己裹在裡面躲起來,慢慢地恢復平靜。台灣也有滿多兒童職能治療的老師,會用這樣的方式讓激動的小朋友冷靜下來。
原來,一條帶有重量的毯子,能夠帶來一種如繭般的「包裹感」,可以使人平靜,容易入睡並且熟睡。根據「重力原理」,負重壓力的刺激能降低人體內和失眠、焦慮有關的皮質醇,提升大腦分泌幫助產生睡意的褪黑激素,同時緩合心律和血壓,這樣一來,便能促成較佳的睡眠品質。
近年來歐美國家推出了各種負重毯,風行一時。Gütnap 是一群曾飽受睡眠之苦的新手爸爸、設計師與工程師,他們根據台灣人的睡眠習慣和重量,研發具有「分區配重」的重力毯,承襲「深層觸壓感」(Deep Pressure Touch Stimulation)的理論,以人體 10% 的負重,獨家製作出 6 公斤與 8 公斤的「擁抱毯」,讓人有360 度「被抱緊」的安全感,並且能選擇身體各部位覆蓋的重量,不管是單身還是有伴侶,都能放鬆身體,享受一夜好眠。
https://bit.ly/31qycKx-ayee
收到Gütnap的擁抱毯時覺得很新鮮,它的毯套和毯心是分開的,哇!毯心真的很重耶!Gütnap 擁抱毯共 有7 層設計,最內層的無鉛玻璃砂是擁抱毯重量的主要來源,層層包覆的內裡,在使用時完全感受不到顆粒感。外側則是透氣竹纖維,清爽不黏膩。老公幫我套好了毯套,將八個固定點綁緊之後,毯子便不會滑動。
剛開始蓋的時候,稍稍有些不習慣,因為毯子比較重,不能輕易的翻來覆去。不過說也奇怪,睡了一陣子之後,慢慢習慣,開始覺得睡得較為深沉。Gütnap 擁抱毯依照台灣人的使用習慣,從頭到腳設計成 5%、45%、35%、15%「分區配重」,提升舒適度,可以根據自己身體可以承受的重量做調整,感受重力的同時,卻不會有硬綁綁、動彈不得的感受。靠近頭部這端負重較輕,身體部分比較重,就像是被人緊緊擁抱住,讓人很快有一種平靜的感受,能有效的解除焦慮、全身放鬆,晚上入睡的快,也睡得好多了。
有一次兒子放假回來睡,他試睡了一次之後很喜歡,尤其是外層接觸肌膚的毯套用了療癒的短絨,滑順柔細,觸感極佳,在冷氣房裡亦十分舒適。對於媽媽來說,最方便的就是毯套亦可直接拆洗,丟洗衣機後可以曬乾、烘乾。
後來阿宏說他也想試試「擁抱毯」,Gütnap建議他使用8公斤的重量。阿宏也一試成主顧,開始每天晚上蓋著擁抱毯入眠。
如果你也有睡眠的問題,或是想要睡得更深層,不妨一試,讓擁抱毯夜夜擁抱你入眠,總共有灰、黑、白三種顏色可以選擇。享有一夜好眠,隔日神清氣爽,是很重要當一樁美事,畢竟人的一生有1/3都在睡覺,睡不好,怎麼能有好的生活品質呢?
Gütnap 擁抱毯除了提供一個幫助好眠的方法,更希望能深刻理解睡眠的重要性。在這炎炎夏日,送上一本比爾蓋茲強力推薦的必讀書單之一 「為什麼要睡覺」。在缺乏睡眠成為全球流行病的今天,我們需要超強睡眠顧問沃克傳授的睡眠全書。
這本書總結數十年來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科學突破,告訴我們睡眠複雜又迷人的真相。
除了買擁抱毯送你一本好書,還有FUNDAY數位英文學習平台三個月體驗,價值$1930喔!
購買連結 ==>
https://bit.ly/31qycKx-ayee
上蓋工程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代廣場 (英文:Times Square)是香港銅鑼灣的購物商場及商業大廈,是該區的地標性建築物,擁有香港唯一的四條螺旋型扶手電梯,由香港九龍倉擁有,其上蓋為辦公大樓:一座(前稱國民西敏大廈、蘇格蘭皇家銀行大廈)及二座(前稱蜆殼大廈)。時代廣場前身是香港電車的銅鑼灣電車廠,九龍倉早已在1974年擁有。在1986年,行政局通過將電車廠遷至西營盤及西灣河後,便開始重建工程,而銅鑼灣電車廠最終於1989年3月30日遷出。當年該地區為住宅用地,而城市規劃委員會堅持重建項目不包括任何更多住宅空間。在1987年7月,九龍倉將160萬平方呎(148,600平方米)重建為寫字樓及零售用地的圖則。隨銅鑼灣電車廠搬遷,該地於1989年出讓予其合伙人。到了1991年,整個計劃正式宣布,該項目會興建186,000平方米零售及辦公室用地,整個興建成本為20億港元。最後項目在1994年4月13日正式開幕,成為當時銅鑼灣最大型的購物商場。時代廣場落成前的羅素街與霎東街一帶,是傳統街市與維修廠等,重建計劃徹底改變了附近的面貌。原本潮濕陰暗的羅素街,蛻變成名店林立的街道。時代廣場落成初期,連卡佛位置是位於商場地庫。商場地下及一樓則命名為時代坊,設有多家國際級時裝名店,場內的裝修與其他樓層不同,亦設有香港首兩對弧型的扶手電梯,分別連接地庫1層與地下,及地下與一樓。但到了1996年12月,c!ty'super在商場地庫開業,連卡佛被迫遷移至時代坊位置。最後時代坊便成為連卡佛一部份,原有的地板仍保留至今。時代廣場設施包括門口的大時鐘、露天大電視、大型購物商場、兩幢辦公室大樓、數十家食肆、內設57部扶手電梯、有700多個車位的停車場等,商場設有多家名店,而10-13樓的「食通天」飲食廣場則可在地面乘升降機或在設在9樓的扶手電梯到達。而地庫更連接港鐵銅鑼灣站A出口。目前時代廣場的食肆呎租約60元,零售業呎租介乎240至520元,最高呎租的一間舖為1,200元。
《高達系列》為富野由悠季自1979年所製作機動戰士高達一作所派生出來的一連串續作、外傳及其他系列的總稱。ガンダム(GUNDAM)在中國大陸一般譯為高達或敢達、港澳譯為高達,臺灣譯為鋼彈。這個由日本動畫公司日昇(Sunrise)之下製作的系列SF動畫作品,對以日本為首的世界全球次文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除了動畫以外,作品還廣泛出現在電影、OVA、漫畫、小說、電子遊戲、特攝、模型等。本身品牌市值據估計逾500億日元。之前的巨大機械人動畫只是單純描述「英雄式的戰鬥」(超級機械人),而機動戰士高達則是在固定的世界觀中對國家、戰爭、人物有着深層的描繪。其中被稱為機動戰士的人型機械人作為武器和道具,被稱為「寫實機械人」,其後類似的機械人動畫因為高達系列的影響也進化真實系科幻類作品。今年適逢是機動戰士高達劇場版《馬沙的反擊》上映 30 周年,在日本有多個紀念活動。而銅鑼灣時代廣場亦會於 8 月11 日至 9 月 2 日期間,再度展開以高達為主題的展覽「GUNDAM DOCKS AT HONG KONG III」,並展出 6 米高的 RX-93 Nu高達及 MSN-04 沙煞比之間的激戰場面。Nu高達及沙煞比分別是高達系列人氣角色阿寶及馬沙的最終座機。在原作中,他們以這兩台機體進行決戰,為橫跨多套作品之間的恩怨作出了斷。在下月 11 日至 9 月 2 日期間,這個經典場面就會首次以 6 米高的立像呈現於觀眾眼前。
上蓋工程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赤柱廣場 (英文:Stanley Plaza) 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馬坑(赤柱西部),本來預定是公屋馬坑邨的商場,於2000年4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策劃及興建,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建築設計,再由澳洲Woodhead 建築師事務所及香港的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聯手進行翻新設計,除了購物中心部份,赤柱廣場亦包括戶外表演場地──閑情坊及旁邊的重建古蹟美利樓。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物業分拆出售以套取資金,赤柱廣場轉交由領展管理。赤柱廣場的購物中心樓高5層,商場採用全天候式開放設計,較接近香港私人管理的商場的風格。商場內設有大型超級市場Market Place by Jasons、高級家居店「斗室」、Starbucks和精品店。還有一些售賣特色產品,如自製手工藝品、有機環保產品的店舖。整個廣場每層均有接駁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遊人可以在休憩平台小休一會,欣賞赤柱灣畔的景緻。美利樓是香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原址位於香港島金鐘花園道,於1998年時整座遷至赤柱。原設於地下大堂,展出珍貴的古物和圖片,介紹美利樓舊日的風貌的展覽廳。2005年,地下曾為香港海事博物館,佔地800平方米,已於2013年擴展營業,搬到中環8號碼頭;二樓及三樓則闢作高級食肆。而近美利樓有蓋行人通道上則矗立著於上海街舊廈清拆時移來的十二條石柱。赤柱卜公碼頭Blake Pier at Stanley為香港一座公眾碼頭,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赤柱廣場旁,即赤柱灣之北岸,由2007年7月27日零時起,供予船隻上落乘客。現時該碼頭有船前往蒲台島。名稱來自香港第十二任香港總督卜力。第一代的中環卜公碼頭原位於交易廣場原址,於1920年搭建,碼頭上蓋以「鑄鐵」建造。1965年隨維港填海工程而清拆,但上蓋隨後轉移至黃大仙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直至2005年,建築署為赤柱海濱改善研究規劃設計時,決定將上蓋重置赤柱公眾碼頭。到了2006年時,碼頭上蓋已拆件並編好號碼,運到廣東省的工廠,進行翻新及清除鐵鏽工程。
香港懲教博物館展示香港監獄、刑罰制度及懲教服務,從維多利亞時代至今的歷史和演變過程,還有模擬絞的刑台、囚室、監獄瞭望塔、香港越南船民的自製武器等,看上去驚心動魄。刑具中外觀平平無奇的藤鞭,是用以執行打藤或笞刑,亦足以令受者的臀部皮開肉裂,甚至因傷而死,原來是很殘酷,香港已於1990年廢除笞刑。不過,展品亦有教育的一面。正如懲教署一座建築物外牆的標語:「給更生人士一個機會」,懲教署設工業及訓練組,安排多種職訓証書課程,如廚務、金工、商務等,協助更生人士取得一技之長。香港懲教博物館對外開放,但赤柱監獄則列為禁區,是香港最高度設防的監獄,經歷了不同時期的重建,至今除赤柱監獄,還有東頭懲教所附翼及白沙灣懲教所。